第81章


    邓廹最近的日子不太好过。


    光子芯片项目成功结题, 项目组的所有人也结束了在实验室闭关研究的生活,但紧接着就是没完没了地写论文。


    如果让其他硕博知道邓廹腹诽的「没完没了」四个字,怕不是要气得一人踹他一脚。


    别的硕博头秃于没有项目可写论文, 可邓廹是头秃于能写的论文实在是太多了,千头万绪几乎无从入手。


    一项新技术简直就是一台论文制造机,更何况是光子芯片这样极具突破性、创新性、超越性的新技术。


    一般来说,高校常规的项目组是实验与论文并行的, 每完成一个阶段性的实验都能写一篇论文。或者现实一点说, 做实验就是为了有论文可写。当然,能不能刊发就看有没有价值了。而光子芯片项目组的所有实验几乎都不存在没有价值这个问题。


    但是, 当时在研发光子芯片时, 大家都卯着劲儿往前冲,根本没人愿意浪费时间为了学分去撰写论文。所以,写论文的任务就堆到了现在。


    对于邓廹来说, 写论文是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明明实验的每项细节都清清楚楚地刻在脑子里,可坐在电脑前龇牙咧嘴地敲了半天键盘也才挤出来两三百字。


    高霄教授说,这回的成果可以作为他们的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3万字起,博士学位论文5万字起。


    3万字对邓廹来说简直就是噩梦!几乎是每写500个字就要倒在地上扭曲、嘶吼、阴暗地爬行好一会儿……


    项目组的所有人都在忙着写论文, 他也没好意思向别人求助打扰别人, 所以最终挤出来的那篇30001字的论文把高霄教授刺激得差点脑血栓。


    “刚来华夏一年是吧?这种表述你自己读一读, 通顺吗!”


    “看着我的眼睛摸着你的良心告诉我, 写这段结论的时候醒着呢吗?”


    “这张图!啊!这张图!我本来以为自己还算见多识广了,但每次看你的论文都能学到很多新的东西啊!”


    等候在办公室的季知行听着高霄教授那三分凉薄三分讥讽四分绝望的点评, 目露同情。


    同情邓廹也同情高霄教授,那份姑且算作论文的东西叫哪个有点责任心的教授来批阅, 都不能心平气和。饶是平素这么幽默风趣、心胸宽广的高霄教授都被刺激得就像刚被伽马射线辐射变身了的绿巨人, 每分每秒都游走在爆发的边缘。


    而作为同门的叶诗等人就淡定多了, 反正每到写论文的时候,高霄教授和邓廹都要互相折磨好久,他们都习以为常了。


    鲁迅曾说过,好的论文大抵都是相似的,但差的论文各有各的差法。(鲁迅:?)


    有像邓廹那样写的狗屁不通的(高霄教授语),也有像季知行那样连首稿都几乎不用修改的。


    高霄仰天长叹:“老阎肯定比我活得长。”


    不同于邓廹、叶诗等人,季知行写这份论文只是当做普通论文来写,可没想到最后竟也成了他的学位论文。


    那是一个天朗气清的早晨,习惯早起的季知行才刚洗完脸,就被朱仁一通电话叫下了宿舍楼。


    “主任?”季知行好久没见到朱仁了,但问候的话还未出口,就被朱仁一把揪住带到宿舍拐角的空地上。


    拐角的这面墙边有两个年轻人,正在往空墙上钉一副巨幅软膜UV喷绘布。


    季知行定睛一看,这不是广陵大学的大门吗?这是要做什么?


    还没等他把疑惑问出口,那两个年轻人已经完工了。


    朱仁二话不说将季知行带到「广陵大学大门」前站好,兜头给他套上博士服、戴上博士帽。然后跑到几米外站定,咔擦咔擦迅速拍好了照片,这才松了口气地一笑。


    他乐呵呵地从文件包里掏出一份红彤彤的博士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走上前递给季知行:“季知行同学,祝贺你获得博士学位!”


    哈?


    “这……”季知行看了看手里的证书,刚才虽然一头雾水,但被套上博士服后他就反应过来了。


    他又抬头看了看朱仁:“这保真吗?”


    朱仁一听季知行这么问就松了口气:“真!学信网可查!”他还有点担心季知行会排斥广陵大学的博士学历来着。


    他先前从燕大的老同学那里收到了风声,燕大有意授予季知行荣誉博士学位,也在讨论依据季知行跟随高霄学习科研的经历授予他标准博士学位的合法性。


    这对于广陵大学来说就是横插一脚想摘桃子啊!是可忍孰不可忍!


    当初季知行拒绝了所有国外名校的offer,都已经决定留在广陵大学攻读硕博了。老阎是安排季知行去燕大游学,又不是正式入学。


    如今季知行的学术生涯再创辉煌,光耀的自然应该是广陵大学,而不是燕大的门楣。


    更何况,当初光子芯片立项,燕大领导为了他们那个樊继安还跳出来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如今怎么好意思占这份便宜。


    这是于公。


    于私。十年前,燕大领导劝阎安瑾为了学校声誉息事宁人,不要再与潘途争论不休,逼得阎安瑾愤然辞职,移居广陵。而季知行可是阎安瑾一手培养出来的啊!


    总之,于公于私,朱仁都不乐于看到“「华芯一号」研发者”这么份荣光叫燕大白捡。所以,校长、副校长及几个主任开过会后,一致决定先下手为强!


    当然,这些理由都没怎么从季知行的角度去考虑,所以在面对季知行时,朱仁其实有点心虚来着,怕他更乐于要燕大的博士文凭。


    怎么会呢?季知行打开证书看了看,他还没有功利到这地步,但确实还是有点担心。


    “这样符合规定吗?”季知行问道。


    “你放心,完全合法合规。”朱仁解释道,“你当初登记的就是本科直博,我们学校规定了几种允许博士提前毕业的情况,你的条件完全符合!”


    一是导师推荐——阎安瑾老早就觉得季知行不必在学校浪费时间修学分了。


    二是取得国家级的科研成绩,并在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两篇以上的论文——光子芯片这项科研成绩是硬核得不能再硬核了。


    这就是最重要的两条。当然,还有其他零零碎碎的规定,但那都不是问题。


    所以,虽然时间仓促了点,但季知行拿到这份博士学历完全是有规章制度可循的。


    这样啊,季知行松了口气,他觉得自己在求学之路上一直还挺走运的。


    当初他破解了NS方程后,广陵大学数院院长俞垣就这么操作过一回,他一天数院课程都没上就拿到了数院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如今因为光子芯片研发成功,天上又掉下来这么一份博士文凭。


    光子芯片的研发工作结束后,他已经有了新的目标。有学习系统的存在,他并不打算为了文凭而在学校浪费三五年的时间。本来有点遗憾自己的学历止步于学士,如今也算补全了这点念想。


    “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朱仁问道。


    如今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季知行会深耕光子芯片领域,继续升级「华芯一号」。不过朱仁自认还是比较了解季知行的,知道他一向更愿意挑战自己。不然,当初光是凭着破解NS方程的成就与菲尔茨奖的荣誉,他就能在这个领域一辈子躺平了。


    “是有点想法,但还不成熟。”季知行笼统地回答道,他还在规划中呢。


    朱仁也没追问,只是握着他的手殷切地叮嘱道:“如果有意担任教职,广陵大学的教授职务随时等着你啊!”


    季知行目送朱仁离开,想了想,回到宿舍后将自己那份论文的致谢部分改了改,使之更符合学位论文的要求。


    光子芯片项目组的所有论文全都投向《华夏科学》,此举招致了很多外国人的不满。


    「华芯一号」的问世在全世界都掀起了惊天波澜,中外学术界、政界、商界的人们都在关注这方面的所有消息。但光子芯片项目组显然并不准备就此举行公开的学术报告会,那么要详细地了解「华芯一号」,除了此前的那场新闻发布会,最有效的途径自然就是学术论文。


    可这些论文竟然全都是用中文撰写的,语言的天然隔阂给所有外文国家的人都设置了阅读障碍,于是就有人公开抗议这种学术霸权。


    当然,「学术霸权」这四个字很快就被华夏的硕博们群起而攻之。在华夏,哪个想发SCI的学者没被英语折磨过?


    作为非英语国家的学者,向SCI期刊投稿被退稿,常见的原因之一就有「英文水平低」。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凭借其学术优势一直在向非英文国家的学者施加语言霸权,并且漫不经心地视之为理所当然。


    如今,华夏在光子芯片领域率先取得突破,那么工业标准、表达标准就应该由华夏来制定!


    眼见抗议无效,搞科研的为了跟上芯片更新换代的速度,大都抓紧时间死磕翻译去了。而政客们还在无休无止地继续打嘴炮,甚至有人大放厥词,声称华夏所谓的「华芯一号」其实跟「北辰一号」一般,都只是弄虚作假的产物,证据就是二者都只敢在中文期刊发论文。


    一直懒得回应的高霄发声了:爱信不信!


    邓廹好心地帮着翻译了一下:Who Cares!


    政客们还在嘴硬,但资本是诚实的。


    股市上,ASML公司的股价持续走低,几近崩盘,其生产的EUV光刻机售价更是应声而落。原本NA0.33孔径的EUV光刻机售价高达10亿,预计于明年出样机的High NA EUV也高达28亿,但是现在已经前所未有地开始打折了。


    市场上,以往很多尖端芯片大厂总是准时地频频发生各种意外事故,起火啦爆炸啦,然后生产线受损、产能下降,芯片价格被迫暴涨。如今,这些大厂风平浪静,好像终于意识到应该重视生产安全了。但国际市场上,包括尖端芯片在内,所有芯片的价格都在不停地跳水——「华芯一号」已经投产,总投资高达1280亿元!


    “华芯一号”带来的政治、经济、科技影响还在继续,而季知行受到的最大影响就是,他暴富了!


    在「华芯一号」成功后,高霄就和季知行商量过技术成果的转化问题。


    他俩都是「喜新厌旧」的人,对光子芯片的升级都不是很有兴趣,所以二人一致决定将这项关系着科技命脉的技术成果转让给国家,然后整个光子芯片项目组的人都实现了财富自由。


    不过,当大家在庆功宴上狂欢的时候,季知行还在心里盘算着,这些钱不知道够不够支撑自己下一阶段的计划。


    庆功宴到了尾声,季知行就向高霄教授告别了。


    高霄看着季知行感慨不已。十年前,樊继安坑得阎安瑾愤然辞职;十年后,他经营多年的芯片帝国因阎安瑾的得意门生而土崩瓦解。真是一报还一报!


    提到门生,高霄不禁看向还在舞台上疯狂蹦迪的邓廹。光子芯片项目组的大部分人都顺利毕业,并且无缝衔接地在国家新组建的光子芯片研究中心上岗了。


    但邓廹拒绝了聘书,一是自觉受不住国家单位的那份拘束,二是他想跟着高霄教授继续深造。


    高霄指着邓廹对季知行说道:“你把他带走吧,我想多活几年。”


    作者有话说:


    第82章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季知行本以为尘埃落定, 都收拾好行李准备回广陵了,岂料一波又起。


    在联合调查组断言「北辰一号」存在致命的技术缺陷后,樊继安凭借自己经营多年的人脉挣扎了很久, 后来眼看自己即将被学术监察委员会定责,他掀开了自己最后一张底牌——碳基材料。


    如今,世界上最好的芯片采用的基底就是半导体硅,而碳基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取代硅基的技术之一。因为以石墨烯为代表的碳基芯片的性能预期将是传统硅基芯片的10倍以上, 将能更好地发挥摩尔定律。


    虽然樊继安手里的碳基材料还不成熟, 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因此,对樊继安的定责程序中止了, 悬而不决。


    品行与能力之争持续了一周, 胶着的形势被一个意外打破了。


    阎安瑾提交了科研结题报告:以二维量子材料Nb3Br8为基础的常温超导材料。这是自防护凝胶结题后,他开启的第二项研究。


    超导体是一类提供无损耗导电性的材料,不仅能使电子产品的性能提高300到400倍, 甚至可能开启太赫兹时代。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也将为芯片制造业的变革性发展铺平道路——「华芯二号」指日可待。


    在超导体跟前,硅基、碳基等半导体就都是明日黄花了。樊继安最后的底牌失效,定责程序又一次启动。


    以这种意外的方式, 阎安瑾亲自为十年前被樊继安坑了一把的自己报了仇, 当年的是是非非又一次被提起。


    当年由于樊继安横插一脚, “NS方程的界域初边值”这项学术成果究竟属于阎安瑾还是潘途, 其实一直没有明确的论断,学术界的人也各有看法。


    如今看来, 潘途出国多年一直在NS方程的圈子里打转且未有寸进,而阎安瑾的门生季知行却一举破解了NS方程。


    潘途至今仍一事无成, 而阎安瑾先后研发了防护凝胶、常温超导材料, 两人的科研能力天差地别。


    至此, 阎安瑾沉积十年的冤屈终于得到洗刷。


    燕大向阎安瑾伸出了橄榄枝,希望他再次回到燕大任教。


    阎安瑾拒绝了。


    不过,他也没能回到广陵大学,因为他被调动到光子芯片研究中心去了,独立领导芯片基底材料研究项目。


    季知行为阎教授高兴,也因樊继安垂死挣扎的这段风波充分感受到首都复杂的人事纠葛。终于下定决心,将自己未来的据点设在他更为熟悉的广陵市。


    ……


    飞机慢慢降落,季知行坐在舷窗边俯瞰着整个广陵市,他终于回来了。他一直认为,在这里求学的几年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间,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回到广陵市后,第一站就是广陵大学。他的旧物都还在310宿舍,也暂时没有别的落脚点,所以打算先回宿舍住几天。


    因为是暑假,所以学校比往常要安静许多,宿舍楼也很空旷。他粗略收拾了一遍,就去行政楼拜访朱仁了。


    朱仁看到季知行再一次出现在广陵大学是惊讶的。那天,拍毕业照、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一条龙后,他虽然口头上传达了广陵大学对他留校任教的期盼,但心里并不觉得这有多少可能性。以季知行如今的成就,广陵大学这湾浅池绝对留不住人。


    光子芯片研究中心不香吗?科技部挂了号的所在,地位高、待遇好、资金足,季知行又是研发出「华芯一号」的核心人物,一进去都不用熬资历,直接就是元老。


    若是季知行又犯了「喜新厌旧」的毛病,想换个领域玩,那华科院、工程院以及很多研究所都会举着双手欢迎他的。


    即使季知行不想搞研究了,只想找个工作安度余生,那国内顶尖的两所大学也都已经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国外的哈佛、普林斯顿等知名高校也再一次向他发出了offer——这回可不是邀请他去读研的,是聘请他去任教的。


    再不然,他躺在钱上也能过一辈子。


    再怎么算,季知行都没有留在广陵大学任教的可能。所以,朱仁看到突然出现在办公室的季知行是惊讶的,但季知行说的话让他更惊讶。


    “你要创立研究所?”朱仁看着眼前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确认道。


    “是的。”季知行点点头,“这就是我下一阶段的计划。”


    “这是个好计划啊。”朱仁迟疑地说道,“但是,恐怕不太容易。”


    以季知行的意思,他是想搞个不受任何掣肘的个人独资研究所。光是从无到有建立一个科研研究所就需要投入巨额资金了,地皮、实验室、仪器设备,哪个不烧钱?


    研究所建好了,搞科研做实验又是得源源不断地往里扔钱,还不一定能产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季知行的学术生涯很辉煌,还在读本科就研发了零重力座椅,后来还破解了NS方程,如今更有光子芯片的实绩在手。但科研又不是种菜,有种就一定有得。实际上,在实验室蹉跎了大半辈子却一无所获的科学家可不在少数。而有些科研成果的转化收益也远远无法覆盖投资。


    而且,朱仁一直觉得季知行跟老阎一样,有种知识分子的清高与天真,眼里揉不进沙子。这样的人其实并不适合在社会上做领导者,而更适合待在象牙塔——季知行这几年一直就没怎么出过校门。


    总之,朱仁觉得季知行的计划风险太大了。不仅可能会赔光所有积蓄,还可能因研究所的经营管理和社会上的各种人情世故而碰得头破血流。


    其实这些风险季知行都翻来覆去地思考过了,只是他更多考虑的是以自己下一阶段的科研目标,在高校或其他科研单位可能都无法立项,即使立项也无法得到长久而又稳定的支持。


    他需要的是一个完全不受掣肘的科研环境,盈亏什么的暂时不在他考虑的范围内。


    “至于经营管理、人情世故,那确实是我不擅长的。所以,我今天其实是来挖角的。”季知行诚恳地看向朱仁。


    “啊?”朱仁瞪大了眼睛,“你是说……我?”


    季知行点点头:“是的,我想聘请您为研究所的主任。”


    科研以外的事物他一点都不想操心,所以就得找个信得过的行政人员,把所有的管理事务一股脑都交给他。


    从他和林朗、许东阳一起研发零重力座椅开始,他就经常和朱仁接触,深深觉得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管理人才,而且人品他也信得过。


    只是,大学办公室主任的岗位实在是个稳定又体面的金饭碗,而自己的研究所八字都没一撇,且又前途未卜,他并没有把握能请动朱仁。


    朱仁确实没有挪窝的意愿。


    他在广陵大学干了几十年了,在办公室主任这个岗位上也有十年了。一切事物得心应手,简直是闭着眼也能完成,换个地方从头再来何必呢?


    更何况,自季知行屡出佳绩以来,广陵大学就发展得越来越好了。报考人数翻了两番,上级划拨经费也很痛快,又有各种政策倾斜扶持。作为广陵大学办公室主任,他这几年日子过得不要太顺。


    季知行也没有强求:“那能否请主任推荐一下合适的人才呢?我认得的人实在不多。”


    “那我留意一下。”朱仁这回就没有拒绝,“你大概说说你那边是什么待遇。”


    季知行说道:“年薪百万吧,其他的自己看着办,合理范围内要求什么待遇我都可以同意。”他之前光想着怎么配置实验室了,其他的没考虑太多。


    “……”朱仁沉默半晌,再一次确认,“你确定是百万年薪吗?”


    “是的。”季知行肯定地点头,“因为研究所从无到有建立起来都得他一手包办,后续的管理也全仰赖他,所以年薪百万还是值得的。”


    “那……要不然,我试试?”朱仁有点赧然。


    他女儿已经开始谈婚论嫁了,他有心想给她买套房子作为婚前财产,叫她婚后即使吵架了也有地方去。但以广陵市的房价,掏空他这几十年的积蓄也还有一半的缺口。


    他如今月薪一万五,加上绩效、年终和零零碎碎的补贴,年薪总共就二十万出头。等他攒够另一半买房钱,恐怕外孙都上小学了。


    所以,当季知行提出年薪百万后,他狠狠地心动了。


    季知行简直喜出望外,朱仁愿意跳槽,那再好不过了。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卡递过去:“这里是我预备的启动资金,主任看着办吧。”


    “……”虽然感动于这种信任,但这行事是不是太粗糙了?而且他还什么都没了解清楚呢。


    “研究所注册登记了吗?”朱仁问道。


    “还没有。”季知行回答。


    “地址选在哪?”朱仁又问道。


    “不知道。”


    朱仁:……


    季知行很坦然,他就是不想操心这些琐碎才要费心找个可靠的行政管理的。


    不过他也不是什么都没准备:“我按照科研需要设计了实验室,第一阶段所需仪器也都列好了,稍后发送过来,施工、采购都交给主任来安排了。”


    “行。”朱仁也不多问,他算是看出来了,除实验相关以外,季知行就是打算万事大撒手呢。不过这样也好,百万年薪他拿得不亏心。


    他接过卡:“等我两天,把辞职手续办好了就上岗。”


    朱仁的办事效率比季知行预想的还要高,才上岗一周就颇有成效。


    “这个地方是几年前某个科技公司投资兴建的一个研究所,但后来项目黄了,研究所也就砸在手里了。”朱仁一边介绍一边给季知行展示几张照片,“这些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买家,但建筑和基本办公设备维持得还是挺好的。”


    “当初规划得很不错,要按照你设计的实验室进行改造也不难。最主要的是,后面是一大片还未出售的地皮,以后如果有扩建的需要也有地方。”


    朱仁介绍完,又拿出地图指着城南郊区:“要是想完全自己规划兴建,那这边有一块合适的地方,我联系过市建设局,拿地的价格大概在……”


    “不用麻烦了,刚刚那个闲置的研究所就挺合适。”季知行说道。从零开始建设可能确实更合心意,但是能尽快开展研究才是最好的。


    等朱仁将收购的各种手续都办好之后,季知行就搬到那边的宿舍去了。


    一听说他有了固定据点,高霄教授就迫不及待地把邓廹派过来了——以游学的名义。


    邓廹一到研究所就笑嘻嘻地说道:“本来以为师兄师姐都走了,我就是老师唯一的心腹。可老师说我是心腹大患,一脚把我踹过来了。”


    季知行也笑了:“高霄教授嘴上嫌弃,其实用心良苦啊。”


    以邓廹不愿受拘束的性子,在哪个科研单位都是待不住的,可以说没有比他这儿更适合的地方了。要是他的研究所搞不下去,邓廹也只是来游学而已,还可以回去继续读博。这样的安排可以说是进可攻退可守。


    邓廹也不是不知好歹,他当然知道高霄教授的苦心。


    “老师说了,只要能研发出像样的成果就仿照你的先例算我博士毕业。”邓廹笑道,“我就是有点担心,怕自己能力不足。”


    “怎么会呢,之前研发光子芯片的时候你就很能干啊。”季知行说道。邓廹能力是有的,而且思维天马行空,经常能出奇思妙想,很能启发他的灵感。甚至他下一阶段的科研目标就是从邓廹那里得到的灵感。


    邓廹好奇了:“你打算研究什么?”


    “修真小说看过吧,里头的灵气是不是很有意思?”


    哈?邓廹愣住了,这个课题……他这辈子有毕业的一天吗?


    拿着采购单刚进门的朱仁也愣住了,他现在辞职还来得及吗?


    见两人齐齐愣住,季知行忍俊不禁:“我换个科学一点的词吧——真空零点能。”


    作者有话说:


    第83章


    “真空零点能?”邓廹念着这个词语搜肠刮肚地回想。毕竟是物理专业的, 这个词他也略有耳闻,但了解得不多,印象中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


    “但还是有理论依据支撑的。”季知行说道。


    在大众的观念中, “真空”意味着虚无、意味着空无一物。


    但是,从量子理论的角度,如果深入到分子、原子、电子和质子的层次之下,进入最微小的亚原子粒子的世界, 全世界、整个宇宙其实都不存在「绝对真空」。任何一片空间都充满了随机进入和消失的粒子, 都在进行着人类观察不到的「量子涨落」。


    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揭示了这样一个设想:与「量子涨落」现象相伴生的能量,就是真空零点能。后来, 荷兰物理学家亨得里克?卡西米尔(Hendrik B. G. Casimir)通过金属实验证明了真空零点能的客观存在。而J?Wheeler从量子场论的角度估算出真空的能量密度可能高达1013J/cm3。


    “也就是说, 如果我们能找到利用这种真空能的方法!”季知行说着拿起了桌上的马克杯,“只要这么一杯能量,就足够把地球上所有的海洋煮沸!”


    妈呀, 听起来更不靠谱了。朱仁忧心忡忡地望着已经有点科学疯子气质的季知行,他不能想象自己身边随时随地围绕着这么磅礴而恐怖的能量。


    听起来这个理论那个理论的好像有凭有据的样子,可是科学理论不就总是被时代的发展推翻吗?


    统治了一千多年的「地心说」被哥白尼的「日心说」推翻了,物种不变论被达尔文的进化论摧毁了, 曼托瓦尼的地球膨胀理论被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驳倒了……这些故事就是小学生都听过。


    退一步说, 即使真的存在真空零点能, 要找到利用它的方法何其艰难?这样一种取之不尽的能源简直就是免费的午餐, 要是这么好利用,那些西方科技强国何必费劲扒拉地打什么「石油战争」?


    朱仁心里那个悔啊, 当初就不该叫季知行去高霄那里游学。以前多稳重多踏实的小伙子啊,在那什么「隔空取物」项目组待了一段时间就沾染了高霄不靠谱的气息。


    邓廹跟朱仁完全相反, 他觉得季知行的新课题实在是太对胃口了!


    不过, “你是怎么想到要研究这个的呢?是有什么新发现吗?”邓廹目露希冀。


    “那倒不是。”季知行摇摇头, “光子芯片结题后,我就一直在想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尖端芯片一直是西方国家制裁华夏的利器,而「华芯一号」的问世彻底粉碎了这条铰链。然而争端与对抗是不可能停止的,那么接下来西方国家会在哪个方面大做文章呢?


    粮食?能源?民族?文化?医药……值得较量的领域实在太多了,但他认为能源才是最重要的。


    在科技时代,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白头鹰国为了掌控全球能源市场,不断地在各个产油大国挑起战火。在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中,也常常以能源作为武器。如今风头正盛的环保大棒其实也只不过是能源之争的附加物罢了。


    “你记不记得我们以前研究低温光镊技术,有段时间一直没进展,你那时候提出了引入「反引力」技术,我就对「反引力」这个概念有点想头。”


    目前,“反引力”技术还仅存在于科幻作品中,但以现有的科学理论猜测,「反引力」是利用反粒子与普通粒子之间的排斥作用「凭空」获得的一种动力。那么,其本质是不是就是一种真空能?


    当时他脑子里飘过这么一丝念头,但心思更多地放在解决低温光镊实验遇到的困境上,没有余地去深入思考。


    在决定以能源作为自己下一阶段的目标后,他就想起了这回事。


    朱仁忍不住瞥了邓廹一眼。他跟高霄也是旧友,老早就听说过邓廹的大名——据高霄说他得攥着速效救心丸才敢批阅这个小子的论文。


    本来作为行政管理人员,朱仁是不打算越界插手科研上的事情的,但此刻还是忍不住开口:


    “那……能源的形式很多啊,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甚至可控核聚变,还有氢能现在不是很热门吗?”怎么都比真空能靠谱啊!


    “可是这些都有人研究了啊。”季知行掰着手指盘点,“以氢能为例,美国有《能源地球计划》,预计拨款350亿美元;德国有《国家氢能战略》,投资超过80.5亿欧元;日本有《氢能领先国家愿景》,拨款3700亿日元;韩国有《国家氢能战略指南》,计划投资18.5万亿韩元——这是国家层面的。”


    “还有一些传统能源巨头,如美国钢铁公司、法国液化空气公司、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日本川崎重工等等,都在加大氢能投入。”


    盘点完了,季知行一摊手:“我拿什么跟他们比?金钱、人力、物力,随便一个都能吊打我。我唯一的资本就是——我的头脑。”


    季知行一笑,眼中透着坚毅与野心:“所以,我想走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华夏投资了数以万亿的资金来布局能源政策,举凡有前景的能源类型都有科研单位在紧锣密鼓地研究。所以,大局是不需要他忧心的。


    那么,他完全可以冒险一点,换一条赛道说不定能弯道超车!


    和西方强国同台竞技还想着弯道超车?是什么给你的自信?哦,是光子芯片。超车超上瘾了还!朱仁腹诽道。不过,不得不说,他的心里也因季知行有些疯狂的愿景而升起许久未有的壮志豪情——都超过一次了,怎知不能再超第二次!


    朱仁拍着胸脯说道:“你放心搞研究吧,大后方我肯定给你管好了。”


    邓廹更是跃跃欲试,激动得两只眼睛都在放光。


    季知行见状一笑:“那我们来商量一下招揽人才的事吧。”


    作者有话说:


    第84章


    首都。


    祝主任正对着俞竹藜苦口婆心:“学校是真的诚心诚意想再聘你回来任教, 你有什么顾虑有什么条件大可以说说嘛,咱们开诚布公地谈一谈。”


    “我就是……觉得自己不适合任教。”俞竹藜轻声说道。


    “哎呀!又是这句话!”祝主任一拍大腿,“你之前不是干得好好的吗!”


    俞竹藜摇摇头, 在光子芯片项目组待过之后,他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当年博士毕业后,他对未来很迷茫,只知道自己想继续钻研数学理论。他的导师就建议他在高校任教, 这样既能保障生活, 又有闲暇搞理论研究。他也就照做了。


    但是,对他来说, 站在讲台上并不是什么愉快的体验。他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好老师, 不能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不能跟学生充分交流解疑答惑。


    他不适合做老师。


    后来,季知行邀请他加入光子芯片的研究工作, 他也就去了。正是那段时间的科研经历让他明白,能支撑实验的数字比纯粹的理论更有趣。


    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季知行临别前也问过他未来的计划,向他发出了共事的邀请。他现在就是在等着季知行的消息。


    “等他那个私人研究所建成得等到什么时候去?啊?建成了能维持多久都不好说。”祝主任语重心长地说道,“听过来人一句劝, 什么都不如稳定要紧。你看国考、省考、事业编报名的人数年年增长, 就知道工作的稳定性有多重要了……”


    祝主任把名、利、前景、平台、环境等因素说了个遍, 但俞竹藜始终沉默不语。


    祝主任被俞竹藜那副不为所动的样子搞得束手无策, 但又不能就这么放弃,他今天是带着军令状来的。


    燕大近来一直不怎么顺, 原本扛鼎坐镇的樊继安倒了,高霄研发出光子芯片却不肯叫学校沾光, 先后向阎安瑾、季知行发出就职邀请却都被毫不犹豫地拒绝了——燕大真的是头一回这么被嫌弃。


    隔壁水木大看热闹看得可开心了, 嘲燕大留不住人才。于是校长就想到了俞竹藜, 想借他演一出千金买骨,展现一下自己礼贤下士的风貌。


    在偏微分方程方面,俞竹藜在华夏乃至全世界都算得上出类拔萃。更何况他前段时间还发表了解决「晴空湍流」问题的论文,名噪一时。所以,其实学校还是挺看重他的,也没想到他对调动到量子信息研究中心那么反感,当天说辞职就直接写了辞呈。


    校长那时正为高霄的我行我素、恣意妄为而怒不可遏,看到辞呈更是火冒三丈,觉得一向安分守己的俞竹藜也变得跟高霄一样反骨了。他不觉得俞竹藜真的舍得辞职,不过是装腔作势逼学校让步的把戏罢了。所以偏要在辞呈上签个同意叫俞竹藜下不来台,没想到最后下不来台的是学校。


    祝主任私下也对校长的心胸颇有微词,不过在其位谋其事,校长有令,他也只能奉命前来挽回俞竹藜。当然,他也确实是为了俞竹藜好,以俞竹藜内向社恐不擅交际的性子,还是更适合待在学校。学校里哪怕有些利益之争,但整体环境已经比社会单位单纯多了。


    哪知俞竹藜就是吃了秤砣铁了心,非要去季知行那个八字都没一撇的研究所。


    祝主任空手而归,校长有点坐不住了。从阎安瑾到季知行再到俞竹藜,这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拒绝,显得他这个校长是那么的不得人望——上头已经透出认为他不称职的风声了。


    于是校长带着祝主任和教务处的焦主任又一次登门了,还当着俞竹藜的面将焦主任批评了一番,说他当初曲解了自己的意思,以至于在征求俞竹藜的调动意见时态度过分强硬。


    校长舌灿莲花,俞竹藜一语不发。不是他有意慢待,只是他觉得自己想说的已经都说清楚了,实在是不想再开口说车轱辘话了,心累。


    见俞竹藜油盐不进,校长越说越恼火,作为燕大的校长,他还没被人这样当面漠视过。


    “年轻气盛可不是……”


    话还没说完就被一阵手机铃声打断了,俞竹藜接起电话,淡漠的眼睛终于有了神采。


    “好,我明天就过去。”俞竹藜很干脆,确认了地点没说几句就挂了电话。


    一听话音,祝主任和焦主任就互视一眼,都猜到了电话那头是谁。


    校长见俞竹藜挂了电话后神采奕奕,心知无可挽回,礼贤下士的假面就装不下去了。


    “看来,燕大这座小庙是请不动俞先生这尊大佛了。不知道那边许诺了什么待遇啊?”


    哼,燕大教师的工资已经是高水准了,平均16740元/月,年终奖平均也有6万左右。要知道,像华科院那样的研究所,平均工资也就10107元/月,年终奖平均也才22109元。


    年轻人啊,就是容易被理想啦兴趣啦冲昏头脑,他就不信一个草创的私人研究所能开出多好的待遇来。


    但待遇什么的并不是俞竹藜所关心的,所以他刚才也没想到要问。不过,他的手机立刻就收到了一份合同。俞竹藜随手点开一看,愣住了。


    坐在他身边的祝主任忍不住瞥了一眼,啊!这!


    注意到祝主任的异样,焦主任忍不住起身探头看了一下,而后惊呼出声:“年薪百万?!”


    坐在对面的校长还能把得住矜持端坐着,但却在心里大骂:季知行懂不懂规矩啊!


    季知行并不想懂规矩,科研人员的待遇是他难得认真对待的行政事务。


    朱仁当时也有不解:“这待遇会不会太高了?”


    “不!”季知行坚决地摇头,“你之所以觉得高是跟其他单位的科研人员比。可跳出这个领域,跟娱乐圈的平均收入比一比呢?还算高吗?”


    “那哪能比啊。”朱仁说道。


    即使是像他这样不怎么关注娱乐新闻的中年男人,也对日薪208万的传说略有耳闻。他当时听说了也不是不酸,自己小半辈子的积蓄才抵得上人家一天的收入。


    季知行继续说道:“可能我自己身为科研人员,说话的立场不是很客观。但我觉得单就对国家的贡献而言,科研人员还是更重要一些的,而现在的薪酬水平远远配不上他们的贡献。”


    朱仁也忍不住点头,像这些年航天技术发展得多好啊。但首都航天一院,起薪差不多是14-15万/年税前;丄海航天八院听说好一点,起薪18W-20W/年税前。但跟周边五六万、七八万一平的房价一比,那算什么!


    “好像说起科学家,总是跟「甘守清贫」这样的词语联系在一起。但是为什么呢?他们就不值得更好的生活吗?”季知行说着叹了口气。


    生活不能仅靠情怀、理想、热爱来支撑,对科研人员的奉献回以充分的物质回报,这样才是双向奔赴、才是良好的正向激励。


    当然,如今国家也渐渐出台了许多提升科研人员待遇的措施。但具体到各个地方,政策落实程度是不一样的。


    “至少在我这里,我希望,能让那些科研人员没有后顾之忧地往前冲!”季知行真挚地说道。


    “我明白了。”朱仁点了点头,虽然心里难免觉得季知行过于理想主义,但也为此而感佩。毕竟是老阎教出来的学生,老阎当年为了开启高校科研利益分配的新风气,能拿出专利费的1/4共计1亿分给学生。季知行如今想促进科研人员待遇的提升也不是不能理解。


    朱仁花了很多时间调研,又参考一些大厂的薪酬待遇,综合制定了一份优渥的分级薪酬计划。


    季知行其实觉得还可以再高一点,不过暂时先这样吧,他的钱还得支撑研究,等有点起色了再集体涨薪也不迟。


    ……


    《王者归来!季知行重回广陵再启征帆》


    广陵日报用这样有点中二的标题报道了季知行回到广陵创立个人研究所的事情。


    媒体们一直很关注季知行的动态,毕竟季知行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流量宝」,凡是提到他的新闻都能获得不错的点击量和阅读量。


    所以,季知行在结束光子芯片研究工作后的去路正是媒体追逐的热点。在季知行回到广陵市后,广陵日报就第一时间向他发出采访邀请。


    季知行原本是不爱接受采访的,不过这回他没有拒绝。只是推迟到研究所建成、需要招揽人才的时候,好借媒体宣传一波。


    采访报道视频发出去之后,相关词条迅速缀上了个「热」字,评论不断增多。


    “我还以为他会留在光子芯片研究中心呢,没想到另起炉灶自己创建研究所啊。”


    “这……来真的吗?研究所的名字都要注册了才临时取啊?”


    “「知行研究所」这个名字挺好的啊,又扣季知行的名字,又有「知行合一」的含义。”


    “主攻能源领域?跟光子芯片有什么关系吗?”


    “没关系,完完全全的连研究方向都另起炉灶。”


    “怎么说呢,感觉季知行好像有点没定性啊,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


    “无语了,人家都在两个领域开创先河了,你拿这个标准评价他。”


    “对!发现新大陆、开垦航道才是最难的,季知行相当于把最难走的路淌平了,后来人就可以一路狂奔了。”


    “敢于跳出舒适圈,单这点我就佩服他。”


    “啊!我当年要是读物理或数学多好啊,如今就有机会进他的研究所了!呜呜呜——”


    “哇塞,我看错了吗?工资开得好高啊!”


    “我也怀疑自己看错了,好几个等级我只看清最下面那个,那岂不是起薪就有35万?”


    “五金三险也有,还有各种补贴,妈呀!狠狠心动了!”


    “啧啧啧,果然是发财了啊,给那么多。”


    “还是觉得搞科研的应该纯粹一点。”


    “什么话嘛,工资高一点就不纯粹啦?非得清贫才算纯粹吗?什么脑子!”


    “想拿那个薪水你也去应聘啊,没那个搞科研的本事就TM少说酸话!”


    吃瓜群众们大多认可科研人员应该拿到优渥的薪酬,说酸话怪话的少数几个人很快就被群喷得一声不敢吭了。


    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简历如雪花般朝知行研究所的公开邮箱飞去。


    作者有话说:


    第85章


    季知行预计要招聘的研究员只有10个, 而且为了尽快出成果,设下的门槛还挺高。


    截至报名期限为止,知行研究所的邮箱总共收到了2036份简历, 扣除抽热闹、瞎掺和的,符合季知行要求的也有1563份。录取比例高达156:1,要知道,国考总体录取比例也就100:1。


    季知行知道, 优渥的薪酬势必能吸引不少人来应聘, 但人数之多还是有点出乎他的意料。报考的人多当然是好事,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怎么安排笔试。


    他预设通过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来筛选出他需要的人才, 如今简历符合笔试要求的就有1563人, 就算只来1000个,研究所这边也没有适合作为笔试的场所,主要是没那么多桌椅。


    “这算什么问题。”朱仁根本不当一回事, “哪里的桌椅最多?不就是学校嘛。我去联系咱们老校长,让他借几间梯形教室给我们就全都有了。”


    看着朱仁轻轻松松就解决了他觉得麻烦的问题,季知行感叹道:“果然是术业有专攻啊。”


    朱仁欣然接受季知行的赞美,说道:“虽然打一通电话就能解决, 不过请人帮忙还是要有个态度, 我现在就去广陵大学。”


    广陵大学如今把季知行写进校史、写进招生材料, 印有他成就与事迹的海报更是贴满了校门外一整排宣传栏。教学楼、试验区甚至宿舍楼也是见缝插针地贴得到处都是。


    季知行是广陵大学立校以来最杰出的人物, 没有之一。广陵大学恨不能留他任教以深度捆绑,对于出借教室这样的小小要求, 自然不可能不同意,甚至还主动包揽了组织、监考、收发试卷等琐碎工作。


    笔试时间定在一个周六的上午九点, 但大多数应聘者八点就都到达广陵大学考点了。


    考场还没打开, 大家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闲聊着交换信息。


    “不知道笔试难不难。”


    “那还用说, 肯定难啊!一千多个报名最后只录取10个,笔试起码得筛掉一半多人。”


    “唉,要是连笔试都过不了,就见不到我偶像了。”


    此话一出,周围一圈候场的人都心有同感。


    在学术界,季知行如今是很多人仰望的存在。


    破解了七大千禧年难题之一的NS方程,获得华夏第一枚菲尔茨奖奖章,研发出世界领先的光子芯片。随便拿出一项就已经是许多人奋斗终生而不可企及的成就了,而这三项举足轻重的成就集于季知行一身,将他加持得金光闪闪,吸引了无数的科研工作者以他为奋斗目标与终身偶像。


    在场的很多人积极应聘的最大原因就是想在科研之路上追随季知行。


    当然,也有很多人考虑的是现实因素。


    “我原先待的那个科研所已经半年发不出工资了。唉,我是真的舍不得那个项目,但上面四个老的下头两个小的,由不得我抱着情怀这么耗下去。”


    “我们那工资倒是发得挺准时的,可一个月到手五六千,给孩子报个暑假班都得千挑万选精打细算。”


    “就是不知道知行研究所招聘公告上的薪酬能不能落实到位。”


    “应该没问题,只要老板的资金足够充裕。”


    在场的人不约而同地想到光子芯片的技术转让费,当初各种各样的转让新闻上并没有写明转让金额,吃瓜群众们讨论了很久,都觉得一定是一笔难以想象的巨款,起码在百亿以上!


    “而且,季知行不是还有零重力座椅公司吗?那可是台印钞机!”


    “不过他只是股东之一吧?”


    “但是是大股东!我之前看过他们公司公开的财报,去年营收破40亿!反正季知行肯定能分到不少。”


    当一部分人热烈讨论着零重力座椅公司的营收时,朱仁正抱着几袋笔试试卷路过,听到讨论,心里也是感慨万千。他当初在零重力座椅科研社团的创立申报表上签下「同意」的时候,哪里能想到一个小小的社团最后能发展成本市税收贡献度第一的龙头产业。


    如今零重力座椅公司可不得了啊,销售线覆盖全国,一年卖出100万张椅子!若不是生产力实在是跟不上,绝对不止这个数。


    在所有人对季知行的资本信心十足的时候,季知行正看着施工报告单直叹气,钱不经花啊!


    这份施工报告单是朱仁临走前留给他的,哪怕他早有心理准备,但打开一看还是忍不住呼吸一滞——实验室造价已经接近一个亿了。


    当然,这一个亿是值得的。


    建造无菌恒温恒湿实验室本来就不便宜,更何况因为他想尽快用上实验室,所以朱仁请了好几家厂家来做方案,最后决定使用BIM技术实现工程预制。管道系统100%预制,通风系统50%预制,防火系统80%预制,这就使得工期有效缩短5个月!当然,价钱也随之走高。


    不过,实验室已经交付了,也顺利通过了国家安全检查与认证,资质齐全,算得上物有所值。


    但这还只是第一个实验室,为了在部分实验中隔绝宇宙射线的影响,他还要求在地下100深的地方建造一个外部有聚乙烯、铅、铜等六重「盔甲」的高纯锗探测器。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施工方如今还在研究气象、水文、地质资料,等正式动工,不用算都知道肯定花钱如流水。


    除了营建实验室的费用以外,采购仪器也是一大笔花销。


    千万以下的他都懒得去细算了,千万以上的如Brookhuis粒子辐射成像探测器1600万,KJD-3000R氡镭测量仪2000万,高能α粒子探测器3200万……总之没有两三个亿下不来。后续还得根据需要添置仪器和材料,自己手里的专利费不知道能烧多久。


    都说开源节流,他这边每一分钱都花得很硬核省不得,只能往「开源」的方向想。


    零重力座椅公司去年营收突破40亿,但按毛利率18.42%算,利润只有7亿多,再扣去税费和其他七七八八的费用,再分到他手里,其实也就一个亿左右。


    当然,这一个小目标对一般人来说用一辈子都绰绰有余,但用来搞能源研究就显得杯水车薪了。


    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以前研究零重力座椅还算顺利,没怎么感受到经费的压力。后来跟着阎教授研究防护凝胶、在高霄教授的实验室研究光子芯片,经费问题反正都不是他要操心的。如今自己自立门户,才终于真真正正感受到了科研有多烧钱。


    季知行托着脑袋想了想,决定花点时间来思考零重力座椅的升级,指望这台印钞机印钞的速度能更快一点。


    他回广陵后,和林朗、许东阳也聚了几次,对公司现状也有一些了解。经过晏如、易戥他们的努力,零重力座椅在材质、构造方面已经升级了两次,比第一代产品轻便了很多。


    不过嘛,季知行想到了光子芯片。零重力座椅的核心就是包含传感、控制、服务三个部分的释压结构,他们当初优化释压结构超级费劲,一个原因是项目理论过于复杂,另一个原因就是传感运算的速度限制了三个部分的衔接与耦合。


    可如今有了光子芯片,光子芯片与传统芯片的运算速度简直是天差地别。


    比如2019年谷歌使用53位量子比特计算机Sycamore运行随机电路取样,仅用20秒就完成了结果,而如果使用传统计算机则差不多得耗时1万年。


    而「华芯一号」的性能比起Sycamore就更优越了,传统计算机需要150000年才能解决的问题,搭载光子芯片的计算机只需要1秒钟,速度完全碾压。


    说干就干,季知行给林朗打了个电话跟他商量升级传感速度的事。


    林朗正带着研发部门的人开会,讨论第四代零重力座椅的升级事宜,升级目标是将座椅体积进一步缩小,使重量由第三代的30kg减少到15kg,以减少物流运输的巨额费用,提高毛利率。


    林朗接到季知行的电话十分惊喜,本来他有心请季知行一起开会讨论,但又怕耽误他的正事,没想到他主动提起这回事了。


    在得知第四代座椅的升级目标后,季知行跟林朗问清了第三代座椅的运算逻辑,挂了电话后就打开电脑开始做芯片设计,以用来升级过渡边缘传感器(TES)和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SNSPD)的运算速度。


    第一步就是描述电路。其实硬体描述语言(HDL)林朗用得更好,但光子芯片他更熟悉,做RTL设计就比较快。


    静态时序分析……


    覆盖率……


    ASIC逻辑综合……


    规划完成后,季知行把HDL code放入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EDA tool),让电脑将HDL code转换成逻辑电路。然后对着逻辑闸设计图验证并修改,最后将合成完的控制单元程式码再放入另一套EDA tool,进行电路布局与绕线。至此,看起来红、黄、蓝、绿五颜六色的电路图就做好了;


    至于时钟树综合-CTS、寄生参数提取、版图物理验证之类的后端设计就交给林朗他们吧,等他们输出GDSII文件,就可以交给芯片工厂下单生产了。


    季知行把电路图发送给林朗时,研发部门还在争论不休,因为有2/3的人认为将重量压缩到15kg势必会牺牲一部分零重力效果,为了减少运输费用而影响用户体验,这是得不偿失。


    “前端都设计好了!”林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嗯,搞快点!我指着你们挣钱呢!”季知行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道。


    林朗看着电路图和设计描述目瞪口呆,如果实际性能能达到描述的水准,那他们在耦合结构上再努把力,没准能将零重力座椅的体积直接缩小到坐垫大小,而且完美保有零重力效果!


    他倒是不怀疑季知行的水平,但是一般来说,按需求定制芯片,其设计工作大概需要六到九个月的时间。而季知行这才用了多久?有三个小时吗?脑子的运算速度未免太可怕了吧!


    “老大,你其实是光子芯片投的胎吧?”


    作者有话说:


    第86章


    笔试这个环节进行得很顺利, 虽然从出卷到改卷都是季知行一个人处理,但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与锻炼,这么大的工作量也只占用了他一个工作日的时间。


    但是面试这个环节花了他整整两天, 因为能通过笔试环节的就有200多个。


    1对216,好不容易结束了面试工作,季知行久违地感受到了精神上的疲惫。婉拒了校长的宴请,季知行还没走出校门就被拦住了。


    “季先生!我想请教你筛选的标准是什么!”


    “当然是能力。”季知行只看一眼就想起来了, 这是下午第18位面试者罗棓, 被他当场淘汰了的。


    “那就奇怪了,我在芝加哥大学深造7年却落选了, 而有些人只是国内三流985出来的……”罗棓不忿地往旁边看了一眼, “却还有等候通知的机会。”


    季知行顺着他的视线往旁边看了一眼,站在那里的是下午最后一位面试者易言。


    “求学经历确实可以说明一些东西,但并不能代表全部。”季知行说道。


    虽然面试平均时间只有短短的5分钟, 但他可以肯定易言的科研能力远在罗棓之上。而罗棓之所以当场落选是因为这个人性格缺陷太明显了,首先是傲气十足。其实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他自认为还有包容的心胸。但最大的问题是罗棓能力平庸而又过分地以「洋博」的身份为傲,一张口三句话里必有两句提到在国外留学7年的经历, 顺带着还要踩一脚国内高校。


    季知行从以前就深厌国内捧「洋博」踩「土博」的风气, 燕大的土博洋博都不少, 他在燕大待了一段时间, 越发感受深刻。如俞竹藜,因为土博身份所限, 入职燕大时仅担任助理教授的职位,而与他同期被招聘的一位洋博, 其实能力远不如他, 但入职直接就是副教授。


    如今轮到他做老板, 他自然不可能以土博洋博之分来断高低。能通过第一轮面试的有土博也有洋博,他们能过关唯一的原因就是能力符合他的要求,跟他们是土博还是洋博没有直接关系。


    罗棓愤愤不平地离开了,季知行也没放在心上,他得赶回研究所验收今天刚到的实验仪器。


    不远处的易言目送季知行离开,心里感慨万千,在职场兜兜转转十几年,他才终于得到了他想要的公平。


    他和罗棓其实是高中同学,也正是因此,罗棓才会那么不满,毕竟他几乎每天都要在朋友圈里全方位炫耀他在国外的一切,视国内的这些同学为loser。


    不过跟这种人也没什么好计较的,但用人单位的态度与待遇他不能不计较,可又有什么办法呢?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种观点在一些地方根深蒂固。他本来以为自己一生就要这么一直低洋博一头,但在听说知行研究所给俞竹藜开出百万年薪后,他已经认命的心就动摇了。然后,真的得到了他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公平。


    易言觉得,即使最后不能入选,他千里迢迢跑这一趟也是值得的。


    又经过一轮面试,季知行综合考虑了专业、科研经历、个人能力、性情等因素,筛选出10个他认为最适合参与真空能项目的人才,并逐一给他们发送了录用通知。之后办理入职、转移社保医保公积金之类的琐事交给办公室就行了。


    入职手续办得很快,录取通知发出后的第三天,10位新研究员就正式上岗了,但并不意味着立刻可以开展实验了。


    季知行按照实验所需细分了几个领域,按照个人的专业分派下去,要求大家必须全面研读各自领域的文献并做好分析总结,完成理论积累。


    一开始,除了邓廹以外,大家都觉得这项工作任务挺轻松的,但渐渐地,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压力。


    “你上周读了多少?”单岩凑到邓廹身边问道。


    邓廹睨了他一眼:“不到十万字。”现在所有人都爱来他这边找安慰。


    果然,他的话一出,在研讨室等待开会的同事们就都隐隐松了口气,还好自己不是垫底的。


    其实季知行并没有强制规定大家一周得读多少文献才算达标,但是他自己1天读3篇论文还能顺带写出一万字的解析报告,作为下属好意思3天读1篇吗?


    所以,虽然季知行并没有挥着鞭子催命,但榜样的力量就像一道无形的鞭子,鞭策着大家丝毫不敢懈怠。


    邓廹也是如此,不过与新同事们相比,他的心态就轻松多了,并没有因为季知行的非人效率而生出太大的压力。在燕大同组搞科研的经历让他深深地明白,他跟季知行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在研究光子芯片时,季知行一个人的数据产出速度全面吊打所有人,甚至超出了老师分析数据的速度。跟这样的卷王合作爽是很爽,但累也是真的很累。包括老师在内,所有人的科研阈值都被卷王拔高了。


    到了实验的后半程,完全是他在push老师别偷懒认真搞科研了。邓廹都敢摸着良心说,季知行走后,老师绝对是松了一口气的——他那把老骨头吃不消啊。


    他们实验室的传统,每一个学生毕业的时候都要把自己几年的实验数据、文献输入、论文输出等学习资料整理刻盘,以便存档。一般来说,硕士一张光盘足以容纳,博士普遍得要两三张,而季知行一个人足足刻了18张……


    所以,当外界疑惑于为什么季知行年纪轻轻就能有此成就时,邓廹觉得简直太理所当然了——惊人的阅读量引起的是质的改变。


    也正是因此,邓廹看得很开,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好了,以季知行为标杆纯粹是自讨苦吃。


    不过,经历不同,其他人没法像邓廹那样坦然,都在抓紧时间争取在每周一次的研讨会开始前多读进几个字。


    季知行推门而入的时候就看到这么个埋头苦读的群像,他欣慰地一笑:“开会吧。”


    研讨会议程仍然是每个人轮流发言,总结自己上周的收获,包括阅读心得与灵感。


    第一个发言的是易言。


    “主要方向是寻求「冷核聚变」的核解释,但大多数理论认为「冷核聚变」没有分析电极微观结构的作用,仅仅是一种体效应,所以我在理论上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季知行不假思索地说道:“关于「冷核聚变」研究应该更侧重于挠场机制,以电极的尖端效应为突破口去分析电化学异常现象……”


    他一边说一边掏出笔唰唰写下几行文献名称:“这些你下周可以读读看。”


    易言接过那张纸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心下暗叹:又是这样。研讨会开了五六次了,大家研读的领域都各不相同。但不论轮到谁发言,季知行都能给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易言看向前方,季知行正在点拨单岩。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真空因为绝对压强接近于0,所以会试图填补空白区域,这是我们可以干涉和收集真空能的地方……”


    其实,一开始多少有几个人还在观望这个项目的前景,试探季知行的能力。但一次次研讨会开下来,所有人都对他心服口服,对真空能这个项目也从一开始的不以为然、信不由衷到现在的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说到底,动物的本能注定了人类天然慕强。而在学术界,科研能力高于一切,是最能引人膜拜的要素。


    会议结束的时候,所有研究员对季知行的向心力又增强了好几分。如今哪怕有人开出更高的薪水挖角,恐怕也未必能撬动他们追随季知行的心。


    一向不怎么关注人事关系的季知行也感受到了这股凝聚力,他心想,「民心」可用,是时候开展实验了。


    其实,理论积累与实验研究是相辅相成的两面,之所以这一个多月来更侧重于理论积累,是因为他必须保证参与实验研究的每个人都对这个项目有信心。


    在入职会议上,当他宣布科研项目为真空能时,所有人的反应他都看在眼里。说实话,并不乐观。


    很多时候,心态决定一切。如果连研究人员自己都不相信真空能的存在,都不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找到利用真空能的方法,那做再多的实验都是枉然。


    如今,经过一个多月的研读活动,所有人的精神面貌都完全不一样了。那么,实验就可以开始了。


    季知行吸取了以往在阎教授实验室和高霄教授实验室的经验,分小组开展工作。他自己带着俞竹藜和邓廹一组,新来的10人分作两组。一组由易言负责,一组由林逾静负责。


    这两组的人员构成他也是仔细考虑过的,小组5个人,有人动手能力强,有人理论基础扎实,有人思辨灵活,有人稳中有度,有人活泼乐观可以活跃小组氛围。这样的5个人形成一个小组,构成的整体就是相对稳定的五边形,不至于出现太明显的短板。


    分组之后,季知行给每组布置了具体的实验任务,真空能实验就正式开始了。


    作者有话说:


    本章关于「冷核聚变」的描述参考《天然氧核冷裂变与冷核聚变形成能源新潜力导论》


    第87章


    季知行正在做电解实验。


    其实电解水实验是初中生就要求学习掌握的初级实验, 但季知行在实验中用的是重水和钯电极,他想用钯电极在常温下电解重水。


    “观察到了少量的中子。”邓廹从观测镜后探出头来说道。


    季知行没有停下手上的动作:“好,继续观察记录。”


    过了一会儿, 邓廹又开口了:“电极尖端处出现了瞬变涡旋结构。”


    季知行精神一振:“把CR-39固体径迹探测器拿过来,记录反应径迹、核嬗变和滞后效应。”


    又一组实验结束后,季知行从邓廹手中接过实验记录,和昨天从其他实验得出的记录比对起来。


    “看!气体放电、真空击穿及液体中的电解现象, 三者的物理规律是相同的!”季知行说道。


    在电解过程中, 电极表面因为尖端效应会产生聚能过程,这个过程会促使气泡坍塌和涡旋运动产生, 进而诱发动态卡西米尔效应提取零点真空能并以热能的方式释放出来。


    季知行不禁一笑:“可见如果在电极尖端表面形成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体系, 那么满足一定的条件就会形成类星体涡旋结构,然后就可以通过挠场机制提取零点真空能。”


    虽然还要考虑涡旋中心产生高能射线、中子和高能粒子,但至少到目前为止, 实验是顺利的。


    更让季知行高兴的是,他才刚总结完,俞竹藜就把「一定的条件」都算好了。


    季知行看着新鲜出炉的数据与俞竹藜相视一笑,邓廹在一旁默默无语两行泪, 他的脑速真的跟不上两位学神啊!


    不过, 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打下手, 而且天天这么被碾压来碾压去也习惯了, 因此很快收拾好一颗被打击的心,着手处理实验残余。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但真空能实验室三个小组都推进得挺顺利的。易言组通过大量的实验确定了低能核反应的真实存在,而林逾静组则引入非对称联络于即挠率不为零的情况下导出了挠场的存在。


    但季知行并没有掉以轻心, 零点真空能不是没有人研究过, 但一直不曾有过成效, 难度可见一斑。实验过程中阻力是肯定是存在的,并且,越晚出现就越有可能颠覆前期所有的努力。


    不过,良好的开局总是叫人心情愉悦,大家说说笑笑地准点下班了。


    经过一场众所瞩目的招聘活动之后,媒体与大众都密切关注着知行研究所的动态,想知道季知行开出领域内首屈一指的高薪究竟是要研究什么能源。


    媒体们简直是无孔不入,都想得到第一手消息,但如今的知行研究所连苍蝇都飞不进去。


    借着上次的招聘活动,朱仁也顺便招了几个人,粗略组成了一个包含人事、财务、安保人员的办公室。


    人事、财务都平平无奇,但安保人员则完全脱离了门岗大爷的范畴,一水儿身姿矫健的寸头小伙,如铜墙铁壁一般将研究所看顾得水泼不进。


    季知行当然明白这些人的来历。


    在光子芯片研发成功后,首都新闻办公室的辛主任就向他传达了上面想给他配几个贴身保镖的建议,他当时就婉拒了,总觉得出入都带着保镖浑身不自在,辛主任也没有勉强。不过,换个形式,季知行就欣然接受了,研究所的实验安全与成果保密至关重要。


    不过,季知行也没有为难媒体记者们,越是隐瞒就越容易引发有心人的窥探,他并不觉得自己的科研项目有秘不示人的必要。事实上,很多实验室都会定期将自己的科研项目与阶段性成果整理发表在自己的官网。所以,在广陵日报的主编拐弯抹角地向他打探消息时,他直接就说了。


    消息见于报端,自然引起了关注,而季知行一语带过的「修真」「灵气」等词语更是引起了热议,窜上热搜的词条含含糊糊地写着「修真启示?季知行立项研究灵气」。


    “季知行不是属于科学频道的吗?怎么窜到奇幻世界了?”


    “呃,科学的尽头是神学?玄学?”


    “有多少人只是看个词条就点评了,季知行明显只是打个比方啊,修真小说里描述的灵气不就跟真空能一样无处不在吗?有能力者可以随取随用。”


    “但是零点真空能也没有多科学吧,最主要的理论依据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不是已经被多伦多大学的艾弗瑞?斯坦恩博格推翻了吗?”


    “哪里看的标题党新闻?斯坦恩博格的论文明确表明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仍然是对的,他只是说「如果系统中本身就包含了很多不确定性,那测量结果的不确定性不一定全部是测量行为导致的。」”


    “这句话只能说明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不一定错,但不能保证一定是对的。总之,寻找零点真空能的就是一个伪命题,伪科研是没有出路的!”


    “Too young too simple!我以前以为NS方程就是季知行的学术巅峰了,结果一山更有一山高,人家搞出了光子芯片。期待他再创新高,冲击诺贝尔奖!”


    “冲击搞笑诺贝尔奖还差不多。”


    “呵,幸好当初我没有去他的研究所,不然白白浪费时间。”


    “怎么觉得阴阳怪气的评论那么多啊,正文明明很正经啊,都不点进去看的吗?”


    哼!罗棓冷哼一声又敲下一句话:


    “花那么多钱搞这种没有出路的项目跟扔水里有什么区别,不如捐给贫困山区建学校呢!”


    自从面试被刷后,罗棓就恨上了季知行。他本来以为百万年薪舍我其谁,没想到最后竟然失之交臂,甚至还被易言比了下去,季知行真是有眼无珠!


    他自觉在亲朋旧友间跌了面子,越发地千方百计想挽尊,多次在朋友圈抨击季知行。


    网络的另一端,潘途也敲着键盘极尽挖苦之词。当初若不是季知行当众揭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情况,他也不至于沦落到在三流大专混日子!


    还有简西、薛桦等因人生失意而嫉恨季知行的人,他们沆瀣一气,在提到季知行的每一则新闻下面孜孜不倦地诋毁中伤。


    因为被举报过好几回了,所以他们如今不怎么敢明目张胆地骂,只敢含沙射影、阴阳怪气,甚至将触手伸到季知行迄今为止最大的成就上。


    “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研发出光子芯片季知行能算首功。明明实验室、经费、人手全都是燕大那个教授的。”


    “就是!若有真材实料,为什么不留在光子芯片研究中心呢!”


    “其实季知行在项目中就是打打下手罢了,但因为长着一张小白脸嘴巴能说会道,所以才叫他做发言人。”


    罗棓等人一唱一和得不亦乐乎,一刷新评论却发现有人在评论里发了个新闻链接。


    “快去看!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决定将今年的图灵奖授予季知行!!”三个感叹号充分表达了评论者的激动之情。


    图灵奖创立于1966年,旨在奖励对计算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是计算机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被誉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每年仅授予一名科学家。


    “哇艹!我的偶像又获奖了!实至名归!”


    “肤浅如我只想知道奖金有多少。”


    “好像一开始也就20万美元,后来由Google公司赞助,有100万美元了。”


    “靠!又一个一百万!季知行这一路都挣了多少了!”


    “我算算啊,因为地震预测软件得到恒泰科技奖励的100万元、各级政府奖励的110万元,因为防护凝胶得到导师分润的2500万元,因为破解NS方程得到克雷数学研究所奖励的100万美元、广陵大学800万元、市政府100万元的青年人才奖金,再加上今天图灵奖的100万美元——这就半个亿了!菲尔茨奖那几万块我都不稀得算进去……”


    “还有光子芯片专利转让费保守估计100亿!还有印钞机一样的零重力座椅公司!”


    “吐血扶墙……我当初为什么不去搞科研呢?搞科研才是最挣钱的啊!!”


    “季知行真是我辈科研狗的楷模!!”


    “切!国内2000年就拿过一次图灵奖了,至于这么夸张吗?”


    “但这回季知行可是全票当选啊!”


    图灵奖候选人是由美国计算机协会组织领域内专家提名的,提名时要求说明推荐理由。今年,无一例外,所有专家提名的唯一候选人就是季知行——以「光子芯片」的成就。


    “诺贝尔没有数学奖,他拿到了「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茨奖;诺贝尔没有计算机奖,他拿到了「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图灵奖。怎么说呢,季知行跟诺贝尔奖总是处于有缘和无缘的叠加态啊。”


    “「光子芯片」技术原理其实也归属于物理领域呢,是不是可以展望一下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奖一般在每年10月公布得主,有得等了。”


    “好搞笑哦,季知行一个物理专业出身的,手握数学奖、计算机奖,就是没有物理奖。”


    “马上就有了。”


    “呵呵,好大的口气,诺贝尔奖你家开的啊,说得那么笃定。”


    “不,就刚才的消息,今年的沃尔夫物理学奖已经决定授予季知行了,因他在「光子理论」的贡献。”


    “卧槽!”


    “目瞪口呆!”


    “这是个什么奖?有没有人说说?能算「物理界的诺贝尔奖」吗?”


    “不能算,因为物理界确实有诺贝尔奖,不过沃尔夫物理学奖是物理学领域仅次于诺贝尔奖的第二大奖项。”


    “告诉我,奖金多少……”


    “10万美元。”


    “啊……之前左一个100万右一个100万,我竟然觉得「区区」10万美元都不入眼了。”


    “哈哈哈!荣誉和象征意义更重要嘛。”


    “之前那些黑子呢?怎么不见啦,是被气死了吧。”


    “一天收获计算机、物理两个领域的顶级奖项,再有人质疑季知行那真是既蠢又坏。”


    罗棓已经看不到这些评论了,因为手机已经被他狠狠地摔碎了。


    作者有话说:


    ①奖项描述参考百科词条。


    ②罗棓等黑子后面偶尔在评论区出没一下,以他们的能力也掀不起什么浪,所以没啥戏份,不用担心哈——


    第88章


    《一天斩获两个世界级大奖, 季知行再攀学术新高峰!》


    《惊!今年的图灵奖与沃尔夫奖得主竟然是同一人!》


    《横跨三大领域,盘点季知行的三座丰碑》


    媒体是敏锐的,图灵奖和沃尔夫物理奖宣布年度获奖人物的当天, 就有无数的新闻稿喷涌而出。菲尔茨奖、图灵奖、沃尔夫奖——这三座数学界、计算机界、物理界的顶级大奖共同将季知行的声望推向新的高峰。


    季知行这个名字以及他求学、科研的种种事迹成为网上线下热议的话题,许多中小学更是整理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作为作文素材。


    季知行的奋斗经历、学术荣耀——当然,还有巨额的科研收入和俊逸的外表——使他成为一代年轻人的偶像。


    此前,很多小学生被问到「长大以后想做什么」时, 出现频率最高的答案是「网红」。现在, 越来越多的孩子表示长大以后想当科学家!


    不谙世事的孩子们还不知道科研之苦,但季知行的事迹扎扎实实地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一颗科研的种子, 随时都有可能破土发芽, 长成参天大树。


    对于季知行来说,能多引导几个孩子走上科研之路比获奖更让他高兴,因为一个总结了过去, 一个预示着未来。


    当然,奖金也挺让他高兴的。他的第二个实验室——地下100深的外部有聚乙烯、铅、铜等六重「盔甲」的高纯锗探测器已经动工了,工程造价预计约12.9亿,设备投资约4.6亿。所以, 能多一点科研经费也是好的。


    收之东隅, 失之桑榆。季知行收获了荣誉与金钱, 可实验却陷入了瓶颈。


    在早晨的集体研讨会上, 季知行皱着眉总结了当前的最大问题:


    “无法解释原子低能核反应中的核嬗变和滞后效应,其反应径迹与物理规律与之前所做的实验存在较大的差异。如果引入挠场理论加以解释, 那么异常放能与核反应就是矛盾的……”


    易言和林逾静面面相觑,他们两组输出的成果是用来辅助季知行实验的, 「低能核反应」与「挠场的存在」正是他们这一阶段的成果。


    如今出现了实验与理论的矛盾, 要么就是实验有误, 要么就是理论有误,哪个都不是好事,后者更严重一些。实验有误还可以重来,经典理论有误将直接导致逻辑链后发生更大的错误。地基一旦歪了,上面的建筑就摇摇欲坠了。


    “要不……”易言犹豫着开口,“我们组将第一阶段的实验再重复一遍?”


    林逾静沉思片刻,说道:“我们组可以再研究一下粒子自旋和宏观物体的旋转角动量,看能不能观测到新的挠场特性。”


    季知行抬眼一扫,所有人都有些消沉。实验有误是正常的,可怕的是实验的依据、作为根本的原理出现了未知的错误,那意味着他们的实验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意义。


    “这样吧,今天剩余的时间就放假,大家先放空脑子休息休息,明天就是周末了,下周再继续也不迟。”季知行说道。


    带着对理论的怀疑重新开展实验,容易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如放个假舒缓一下疲惫的精神。


    季知行无疑是个好老板,这点体现在能力、物质与对下属的体恤等方方面面。所以,虽然放假,但大家并没有迫不及待地拎包走人,而是先回到实验室,把数据整理清楚,把材料归置好。


    易言翻了翻上午刚刚出炉的数据,这些低能核反应的激发函数、角分布和出射粒子的能谱也不知道还有没有用。想了想,还是决定先拿去交给季知行。


    敲开所长办公室的门,易言就看到季知行正噼里啪啦地敲键盘,速度之快显然跟他们受阻的实验无关。


    “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易言问道。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季知行体恤他们这些研究员,他自然也想为季知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哦,不用,谢谢你。”季知行抬头笑了一下,“只是写一份论文。”


    易言忍不住劝道:“这样会不会太累了?”不是要休息吗?写论文多费脑子啊。


    “不会,写论文有助于整理脑中零散的思维碎片,使之形成更有效更简洁的知识体系与逻辑结构,对我来说就是休息。”季知行见易言一脸的难以苟同,便举了个例子,“就像电脑整理磁盘碎片一样。”


    坐在一旁的邓廹哀怨地看了季知行一眼,对他来说,写论文只会将他的脑浆搅得七零八落,使之形成更混乱的表达逻辑直接死机。


    易言不像邓廹那么害怕写论文,但也绝对无法认同写论文是一件能划到「休息」范畴的事——这样的人搞学术,绝对是真爱……


    “是哪个领域的?需要我帮忙整理参考文献吗?”易言往季知行桌上一扫,怎么连一份参考资料都没有。


    “用不上参考文献。”季知行回答得理所当然。


    “啊?”易言不解,谁写论文还能不要参考文献啊,除非是自己开创的领域。


    “是关于光子芯片的。”


    “哦。”还真是自己开创的领域。


    “那我不打扰了。”易言说着就离开了,在带上门前又问了一句,“打算发哪个刊物呢?”他得买回来拜读一下。


    “《Annual Reviews》。”


    “好的。”易言带上门后才反应过来,《Annual Reviews》?!


    《Annual Reviews》建刊于1932年,主打综述型论文,专注于系统化地考察某一学科的学术进展,向全球科学家的研究提供方向性指导,是全球最权威的多学科领域综述期刊。


    《Annual Reviews》始终坚持严格的编撰标准,不接受普通投稿,而是采取邀请制,邀请的都是各个领域兼具前沿性与权威性的顶级学者。


    反过来说,《Annual Reviews》的邀请就象征着国际学术界对学者的高度评价与集体认可。


    易言想起自己读博时的导师,当初接到《Annual Reviews》邀请时,特地闭关一个月来撰写综述。发表后,学校还特地发了一条喜报。


    可季知行多随意啊,抽个空就这么开始写了……


    易言一路叹息着回到实验室。


    他的组员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见易言一脸感慨,不禁问道:“怎么啦?”


    易言一说,也是个个摇头叹息。他们还在以《Nature》等SCI期刊为奋斗目标,季知行已经接到《Annual Reviews》的撰写邀请了。


    “我敢说这80多年来,在《Annual Reviews》发表文章的作者,咱们老板绝对是最年轻的一个!”单岩与有荣焉地说道。


    林逾静一笑:“以后肯定能接到第二次撰稿邀请。”


    此话一出,大家会心一笑,都明白林逾静的意思——他们老板以后肯定能因为开创真空能领域的新航道而再一次为《Annual Reviews》撰写综述!


    虽然如今实验受阻,但想到有季知行这样的老板,实验室原本有些低迷的氛围陡然一振,大家心态都放松了不少。


    季知行也没想到自己为《Annual Reviews》撰写综述论文还能有这样的效果,仍在电脑前噼里啪啦地输出。


    其实自NS方程后,他就不再往国外期刊投稿了,一心与国内学者们共同建设华夏本土的期刊体系。如今《华夏科学》的影响因子已持续增长至21.637,这就意味着有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引用这份期刊的文章,这份期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因为影响因子增高,越来越多的华夏学者也愿意将他们的心血投稿到《华夏科学》,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本来,季知行没打算再往外投稿的,但这回不同。《Annual Reviews》太特殊了,这种提纲挈领式的最高学术话语权不能拱手让人,所以他才答应撰稿。


    幸而所有数据、所有理论都在他脑子里,不至于占用他太多时间。


    花了两三个小时写完,季知行抻抻腰,打算出去活动活动筋骨,但是一下楼就看见所有人都还在。


    “咦,你们还没回家啊?”季知行问道。


    易言回道:“我们要走的时候收到天气预报,说临时有台风过境,路上交通管制,下午才能恢复通行。”


    “这样啊。”季知行点点头。


    单岩补充:“我们刚还在说呢,这回天气预报怎么那么不准。”


    自从NS方程破解后,华夏的天气预报就越来越准了,像台风这样早早就在海上形成的气象,一般提前三天就会发布准确的预测轨迹。这回倒是也提前发布了,前两天还是挺准的,但今天的路径发展与最初的预测结果简直是南辕北辙。


    季知行也觉得有点奇怪,如气象局这样的国家单位,其计算系统已经全面换上「华芯一号」了,按理说计算台风轨迹应该比以前更快更精准才对啊。


    “最诡异的是,全世界所有的预报机构都没有预测准。”邓廹说着就打开手机,“看!本年度最具个性的台风——白帝!”


    季知行就着邓廹的手机一看,白帝的路径果然飘忽不定。本来预测轨迹是沿着海岸线一路往东北方向走,那就不怎么影响陆地的生活。但昨天非常突兀地往西转了个弯,直接登陆了,而且一直往内陆方向走。


    林逾静看了片刻:“其实白帝还是挺懂事的,一路挑郊区、山麓走,都不怎么穿越市中心。”


    易言附和道:“对啊,要是能更懂事一点直奔郢城把那边的山火灭了就好了。”


    季知行心中一动。


    作者有话说:


    第89章


    郢城的山火已经烧了五天了, 火势越来越大,蔓延了好几个山头。无数人关注着这场惨烈的火情,都在祈盼山火早日扑灭。


    “再烧下去就要蔓延到城区了……”


    “我在城中心都能看到火光冲天, 真的怕啊。”


    “各地抽调了好多消防力量增援,一定能够扑灭的。”


    “希望消防员们都平安!”


    “呵呵,平安着呢,都撤了。(视频)看这一辆接一辆的消防车, 都是从郢山那边撤下来的。”


    “这……好像山火还没灭吧?”


    “还不懂吗?你国已经放弃了, 没救了。”


    “不可能!三千多万人口在这里,怎么可能放弃!”


    “应该是轮换休整, 消防员也是人啊也得休息!”


    “(视频)看看, 这都过去多少辆消防车了,全都换休啊?能跑的趁早跑吧。”


    “可能是因为台风白帝要过境吧?看路径是往郢山去的,消防员们如果不撤离, 那就直接被卷入台风了。”


    “台风?!难怪我觉得怎么风那么大,这几天光是关注山火了,别的什么也顾不上,要是台风刚好从火场过境就好了, 火肯定一下子就灭了。”


    “看路径方向, 确实是往郢山去的, 但也不好说。这次这个台风白帝打脸全球所有预报机构, 走势特别诡异。”


    “对!我盯很久了,时不时来个急转弯的, 说不好会不会改变方向,气象局都不再公布预测轨迹了, 不过还能看到路径跟踪卫星监测云图。”


    “加油!白帝!”


    郢山之上, 山火肆虐。郢城之境, 台风呼啸。无数人盯着气象局发布的卫星监测云图暗暗祈祷,盼着台风真的如他们所愿,扑向郢山之火。


    卫星图上,台风挟着无数云气旋转,入境郢城。


    “啊!方向改变了!”易言一拍大腿,扼腕不已。这角度一偏,郢山那边最多只能带到点风啊!


    邓廹皱着脸,一颗心都揪紧了:“不要走啊……”过境广陵的时候他还没想太多,如今都一路走到郢城了,临了再和山火擦肩而过,是个人都会怄死的!


    “看!又回到原来的路径了!”林逾静激动得都站起来了。


    “我怎么觉得……白帝好像在有意绕开郢城靠边的那个小镇啊?”易言指着地图说道,“看!是不是,刚才白帝要是不变路径,这个小镇就得被正面碾过去。”


    “这台风会不会太……人性化了?”林逾静回想白帝登陆后的路径,越发觉得有点蹊跷。


    人性化的走势叫季知行越发肯定心中的猜想。


    当初温正阳教授所在的那个研究所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雷电、海洋两个工作间更是让他神往不已。他记得当时参观的时候,温教授说他们已经能在海面上造出小型台风了。


    从初始轨迹来看,白帝应该还是纯天然台风,但那个朝西的大转弯绝对是人工干涉的结果!


    网上也在热议白帝的人性化轨迹,眼见白帝越发逼近郢山,无数人停下脚步、停下手中的一切,屏住呼吸将目光凝注在那磅礴的漩涡上。


    在郢山上的消防员全部撤离后的第15分钟,台风的云带已经触到了郢山山脉之缘,以不容置疑的威势沿着山麓前进!


    山火形成的热气旋被风带一卷,瞬间窜得更高,就像一个巨大的屏障矗立于天地之间,阻挡着白帝的进攻。


    下一瞬,来自太平洋的磅礴水汽旋转着倾盆而下!


    “火灭了!!”


    “真的灭了!郢山那边的天空不再是红的了!”


    “万岁!”


    人们奔走相告,为终于扑灭的山火欢天喜地。尤其是郢城人,乍然从忧惧中解脱,简直整个城市都在欢呼。


    远在大漠深处的研究所里,研究员们也在欢呼着互相击掌庆祝。


    温正阳摘下眼镜轻轻擦了擦镜片上的水迹,太好了!终于成功了!


    其实他们原本只打算引导白帝沿着海岸慢慢消逝,可在听说了郢城山火的消息后,大家就不约而同地冒出个想法——引导白帝去灭火!


    这是一次突然的尝试,但并不莽撞。因为他们引导台风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了,只是之前都是在海上施加干预,还缺乏登陆的「临床」经验。


    但郢城的形势已经很险峻了,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郢山上凶猛的火势再有18个小时就会蔓延到郢山脚下那座有20万人口的小镇,进而波及人口更稠密的主城!


    郢城本地和各地赶来增援的消防员们已经连续工作52个小时了,时不时有伤亡报告。灭火很重要,但不能拿消防员的命去填。


    在经过紧急讨论后,温正阳拍板做出了决定,向上级请示后,决定征用已抵达东部沿海的台风白帝!


    这不是演习,哪怕他们早已在工作间模拟过驱赶台风登陆各种地势,但模拟是模拟,实战是实战!


    幸而,在所有研究员的努力下,他们打赢了这场战役!


    在彻底发泄过兴奋的情绪之后,网上渐渐又开始讨论起台风。


    “真是天佑华夏!当时真的是十万火急,我们小区好多人都收拾好行李随时准备跑了,哪想到突然天降甘霖!”


    “白帝的气魄真是不同凡响,那天火烧得多凶啊,一交锋,就败了!”


    “唉,我眼睁睁看着它取道广陵,直奔郢城,往山火上一扑,火灭了,它没了。”


    “不要说得那么伤感啦,这是一场属于大自然的较量,人类只是旁观者。”


    不!人类不仅仅是旁观者,更是参与者。


    季知行刚这么想着手机就响了,他掏出来一看,是温正阳教授。


    “你看到白帝了吗?”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笑意。


    季知行也笑了:“看到了。”所研究的领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无怪乎温教授那么高兴。


    “呵呵呵,得记你一功!不!两功!”


    “不敢当!”季知行心知温教授说的是NS方程与光子芯片,“我充其量只是提供了一点工具罢了。”


    温教授笑道:“工具多重要啊,人类不正是因为能制造工具、能熟练使用工具,才得以从那么多动物中脱颖而出的吗。”


    NS方程是研究气象活动的一大利器,而光子芯片的性能更是使研究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这两个工具,一个用于分析,一个用于输出;一个助他们认识台风、更好地掌握其活动规律,一个助他们驯服台风、更及时地对台风施加干预。


    可以说,经过今天的实战,他们填补了台风研究仅剩的空白,这个课题已经可以宣告成功了!当然,台风以外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气象,但他们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往抵御气象武器的最终目标前进了一大步!


    温正阳特地打这通电话就是想跟季知行分享喜悦。直到放下手机,笑容还是一直挂在季知行的脸上,自参观研究所后就潜藏在他心底的一丝担忧终于烟消云散。


    华夏的武器技术发展得相当之快,东风-41弹道导弹、003型国产航母、096型弹道导弹核潜艇、轰-20、055型驱逐舰等等,几乎每一年都有新面孔问世。


    但正如31年前,海湾战争打破了全世界对于战争模式、武器装备的固有观念,或许有一天,如今各种常规非常规武器都有可能在新技术面前变得不堪一击。而气象武器,正是世界各国暗地里争相研究并寄予厚望的最重要的新型武器技术。


    如今,他们终于在这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几十年来,温正阳等科学家、研究员矢志不渝地将自己的青春深埋在各种各样的实验室,才能创造出诸多改天换地的伟大成就!


    一种磅礴的情绪充盈在季知行心中,实验受挫的一丝沮丧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他肯定也能找到合适的工具来解决这次的瓶颈!


    周末两天,季知行将所有顶刊中关于核反应和挠场的论文都找出来读了一遍,越发坚信他们第一阶段的实验方向是正确的,但终究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工具来解决实验结果的差异性与矛盾性。


    “老大!我回来啦!”邓廹元气满满的声音从楼下传来,那份活力隔着楼层都能清楚地传递到季知行耳中。明亮的情绪最能感染人,季知行不禁笑了一下,放下笔打算歇会儿。


    邓廹一敲开门就迫不及待地跟季知行分享最新消息:“老大,你知道吗?白帝的走位其实是人为操控的!”


    “你怎么知道的?”季知行问道,他记得因为受限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各国都不怎么将对巨型气象的研究摆到明面上来。


    “新闻啊!你这两天果然还是没有休息吧,竟然不知道,外面都吵疯啦!”邓廹打开手机,把点过赞的微愽信息都翻出来。


    季知行接过一看,首先是央媒的报道《华夏科学家首次尝试控制台风登陆,大获成功!》,然后各大新闻都出了视频或文字报道。


    “这不是好事吗?为什么吵疯了?”季知行问道。


    “就是国外那群政客炒作华夏威胁论呗,说华夏研究气象武器,有违联合国公约,阻碍人类和平,影响自然环境吧啦吧啦的。”邓廹哼了一声,“白头鹰国可都没少干呢,也不见那些政客嘴一句半句的。”


    其实,温正阳等研究员原本并不打算公开这项阶段性成果的。但先前消防员们提前撤退的消息被有心人大做文章,指责政府部门失职,弃郢城三千万人于火海。


    消防员们提前撤退正是因为接到了白帝即将赶来灭火的通知,所以将战场让出来。但群众们不知道,所以多少有些人被煽动了,在网上说些不堪入耳的话。


    知情人都觉得不能叫英雄流血又流泪,领导们也觉得既然有了阶段性成果,那么秀一下肌肉也不错——现在的华夏不是非得要韬光养晦了。至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那只是限制气象武器的研究,可他们的技术完全是民用的啊。


    当然,谁都知道,这种技术随时能民转军,但有这么个幌子,能糊弄就行了。


    于是就有了温正阳接受人日采访的这么一篇视频采访报道。


    “你知道吗,这两天……”


    邓廹还在滔滔不绝地讲述这些天他在网上和黑子们大战三百回合的事迹,而季知行已经完全被那则视频采访吸引住了。


    报道中,温正阳除了谈到整个项目的研发过程,还略略提了一些技术性要点。


    “我们通过分析台风的瞬心移动趋势、绕瞬心线变化、自转旋速去掌握它的动向,台风漩涡中一切流体以及混合粒子可以结成绕转环,可以形成光流子,但都是流子数恒定的守恒流……”


    这句话将季知行的脑子炸得轰的一声,他呆住了。


    作者有话说:


    第90章


    周一, 易言一进实验室就听见隔壁工作间已经有机器运行声了。他看了看表,自己还提前半个小时到了呢,老板那么早就开工啦。


    他走过去, 想问问今天的实验安排,却发现工作间的桌上堆着一叠又一叠的数据输出。邓廹忙而不乱地在粒子辐射成像探测器、计算机、打印机之间穿梭,而季知行在粒子辐射成像探测器与高能α粒子探测器之间来回操作与观测。


    这是……有方向了?易言精神一振,但谨慎地没有出声打断二人的动作, 只是轻手轻脚地靠近桌上那堆文件。他也不敢伸手碰乱, 探头探脑地看着最上层的几份文件。


    d+p+e=T=3^He+e(13.9) Q≤5.1MeV;


    d+d+e=4^H=4^He+e Q≤25.7MeV;


    p+t+e=T=5^H=4^He+n+e Q≤16.3MeV;


    ……


    这是在计算中特地忽略了中微子的作用吧?易言正要再看旁边的文件,突然发现身边站着俞竹藜。


    俞竹藜也是刚到, 他是这个小组的, 所以不像易言那么束手束脚,伸手拿起一叠迅速翻了翻。


    “来得正好。”季知行一边调整动态范围一边说道,“我需要反应道的S(Ei)因子数据。”


    俞竹藜立刻会意:“是对8Be(p, α)-5Li和8Be(p,d)-5Be【1-2】高能区反应进行多项式拟合吧?”


    “对!”季知行再一次感受到了那种无比丝滑的配合度,他都不用解释,俞竹藜就知道他要的是什么。


    一个声音插了进来:“那我来对7Be(d, α0)-4Li和7Be(d, α1)-4Li【3】反应进行R矩阵拟合分析吧。”


    季知行抬头一看, 是林逾静组的简昳, 他在林组中的作用与俞竹藜相当,都是为实验提供数学支撑。


    “行!你们俩配合着计算吧。”季知行说道, 他和邓廹熬了一宿,手上的实验还不能停, 输出的数据亟须有人分析计算。


    “易言, 你帮我测量一下Gamow能区在9.5keV-10.4keV的核反应截面。”季知行强调道, “要精准!”


    “没问题!”


    单岩、林逾静等人渐次到来,都被季知行一一指派了任务。


    一群人就这么忙活到十点,季知行看着集体劳动的成果,目光炯炯:“成了!”


    昨晚,温教授采访中提到的「流子数恒定的守恒流」令他突然迸发了灵感,既然对原子低能核反应整体解释不能,那何不「化整为零」,从低能核入射粒子和出射粒子的维度去分析呢?


    粒子具有固定不变的物量,一个流子粒子不仅具有自身的物量,而且必然携带一定的微观场物质。既然物量守恒定律是基础,那么流子数守恒就是确定的!而个别局部出现的少量真空正是他们可以大做文章的地方!


    季知行将完整的思路一说,大家也都听懂了。他们第一阶段的实验没有白费,理论依据也没有谬误,从粒子的维度完全可以继续推进实验!


    太好了!大家激动地鼓起掌来,目光灼灼地看向季知行。


    有这样一个思维巧妙、能迅速带领大家突破重围的领头人,所有研究员对真空能这个项目的信心都扶摇直上。


    看到士气振奋,季知行也很高兴:“第二阶段的整体计划就是通过高能粒子的对撞激发真空。”


    他看向易言:“你们组的任务是原子或核子的光子自发放射。”


    又看向林逾静:“你们组负责观测原子能阶的兰姆位移,如果能捕获电子旋磁比的异常值更好。”


    易言和林逾静领取了任务,就带着迫不及待的组员们回到自己的工作间去了,他们得开个讨论会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


    午休时间,季知行正在电脑前拟定实验设计,俞竹藜就敲门进来了。


    “我……可能得……”俞竹藜吞吞吐吐了好一会儿才憋出来两个字,“请假。”


    “可以啊。请假几天,跟主任说一下就行。”季知行很干脆。


    以他对俞竹藜的了解,俞竹藜若不是真的有要紧事,绝不会选在这种时候请假。实验是很重要,但他并不想做一个没有人性的老板。


    虽然季知行没有询问原因,但俞竹藜还是解释了一下:“我爷爷奶奶出了车祸,都住院了,所以……”


    季知行一听就催促道:“那你赶紧去吧,等家里都妥当了再回来。”


    照顾病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还是两个。他当年一边上学一边照顾爷爷,个中辛苦至今难忘,自然不会逼着俞竹藜一边工作一边牵挂医院里的亲人。


    俞竹藜匆匆离开了。


    过了一会儿,朱仁拿着请假单和一份文件上来了。


    “小俞说暂时先请假两周。”朱仁说着将请假单递给季知行签字,一边叹道,“可真够惨的,爹妈老早没了,现在又出了这事。”


    朱仁一说,季知行才知道原来俞竹藜的父母早在他小时候就因飞机失事而双双离世,他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


    想起俞竹藜那份关于「晴空湍流」的论文,季知行也叹了口气。想了想又拿起手机给俞竹藜发了条信息,叮嘱他不用忧心工作的事,以照顾爷爷奶奶为要。


    “地底实验室第一期工程已经结束了,还算顺利,我初步验收过,没什么问题,你什么时候有空再去看一下。”朱仁说着把带上来的那份文件放到桌上,“这是第二期的工程造价书,在原有方案的基础上,施工方根据BIM技术提供了一个新方案,工期能缩短1/4,就是得加预算。”


    “加多少?”


    “10.3%”


    “嘶!那就得1个多亿了。”季知行肉痛地说道。


    外界都羡慕他左一个100万右一个100万地赚,可他现在是左一个亿右一个亿地花啊!赚的没有花的快,要不是有光子芯片的专利费撑着,他还真不敢搞真空能研究。


    “担心经费你倒是接广告啊,多少公司捧着钱来,那几百万的咱都不稀得浪费时间,捡几千万的那种房产啊汽车广告拍个两三支,这一个亿不就到手了吗!”


    从研究所创立至今,朱仁都不知道替季知行推掉多少广告商的代言邀请了,甚至影视出演邀请也有。季知行话题性强、外形出众、国民好感度高,又是国家力推的青年代表,是再合适不过的代言人了。


    但季知行除了一支公益助学广告以外,其他全都拒绝了。


    季知行笑了笑,没多说什么。他就是不爱面对镜头,也不想拿自己的学术声誉来挣这种快钱。


    “钱还有,这不是未雨绸缪嘛。”季知行翻着工程造价书看了看,“还是采用新方案吧。”


    他们的实验推进得还是挺顺利的,别到时候赶不上用。原本预计需要16个月的工期能缩短1/4的话,那就是12个月就能完工。就这样吧,一个多亿他也不是掏不起!季知行财大气粗地签下大名。


    一眨眼花了一个多亿出去,季知行想添置仪器的心就有点犹豫了。


    第二阶段的实验思路是通过高能粒子的对撞激发真空,本来他看好了一台1.27亿的小尺度高能粒子对撞机打算下单的,但是现在又有点迟疑了。


    他之前跟高霄教授打听实验仪器的时候,高霄教授慷慨地表示他那儿就有一台小尺度高能粒子对撞机,随时可以借用。但因为那台对撞机占了大半个教室,所以运往广陵是不切实际的,勉强运输也容易损伤。


    所以,如果要借用仪器就得上京。季知行之前觉得这样太麻烦,决定自己订购一台。但看着如今花钱如流水的架势,他不得不好好斟酌一下两个选择的性价比。


    其实他的系统实验室里什么都有,连造价近千亿的大型高能粒子对撞机也有。但实验数据不能凭空造出来啊,他在系统实验室所做的一切只适合用来验证灵感、启发思维。


    是订购还是借用,季知行一时拿不定主意。反正暂时还用不上,他就先搁置这个问题了。


    还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是,俞竹藜请假了,他的缺口怎么办呢?季知行立刻想到了简昳。


    简昳之前在林逾静小组工作,他也没怎么接触过。今天一看,虽然还比不上俞竹藜,但临时填补一下空缺还是可以的。


    林逾静表示没意见,他们组的计算任务并不重,何况她自己是物理、数学双料博士,做数据支撑并不比简昳差多少。


    简昳就这么临时加入了季知行小组。


    开始合作之后,季知行才发现简昳的能力远超他想象。思维虽然不如俞竹藜敏捷,但只要给他充分的时间思考,过一两天、两三天就一定能给出最合适的答案。


    季知行看看手里的数据,又赞叹地看向简昳:“你昨天下班前不是还在寻思sub-GeV暗光子衰变到轻暗物质的过程吗?”


    “对,回家后比较放松嘛,突然就有灵感了。”简昳笑着摸摸鼻子,“这是通过使用BESⅢ从2012到去年的16fb-1的亮度数据得出来的,限制在0.07GeV≤mA’≤8GeV ,在mA’=3GeV时探测的ε可以达到6.2×11-5……”


    季知行一边听一边看纸上的数据。质量区间在0.04-1.1GeV的标量、2GeV的STCF数据和BaBar数据都是正确的。


    为什么他能那么肯定呢?因为他昨晚用系统实验室的大型粒子对撞机做实验,输出后算出来的也是这个结果。


    还买什么高能粒子对撞机啊,简昳的脑子就是一台高能粒子对撞机,能直接输出结果的那种!


    季知行也没想到自己的研究所还藏着这么个牛人,想到简昳总是回家放松后才得到灵感解决问题,季知行笑道:“要不你以后居家上班吧,咱们远程联系。”


    “不!”简昳惊得瞬间从椅子上弹起来,看到季知行有些诧异的眼神,才察觉自己有点过度反应了。


    “我就是……还是觉得实验室的氛围更好,居家办公把工作和休息的空间混淆了,可能反而不能放松。”


    “也对。”季知行看着简昳,“我刚才做了几组DGCNN高能粒子分类模型,你找邓廹要结果,算一算近邻点的选取。”


    “好,没问题。”简昳一点也不为难,起身找邓廹去了。


    季知行深深地看着简昳的背影,第一次对他起了疑心。听到居家办公时的反应,总是第二三天才提交堪称完美的答案,这些都是疑点。


    他不愿怀疑自己的团队中有居心叵测的人,但真空能项目是自己的心血,他不得不谨慎小心一些。


    季知行想了想,将自己的怀疑悄悄告诉安保队长方狩。他知道以方狩的来历,肯定能找到合适的人去调查简昳又不打草惊蛇。


    方狩三天后就反馈了调查结果,不出所料,简昳每天都会通过加密渠道辗转和国外取得联系。


    “我这就上去拿下他!”方狩眼神凌厉。


    “不!”季知行阻止了他,眯眼一笑,“暂时留着他,我有用。”


    有大用!


    作者有话说:


    ①咱们这篇文开始进入完结倒计时啦——


    ②本章实验描述参考《低能核反应(冷聚变)-LENR-CANRorg》《高能粒子对撞机上暗物质的唯象学研究》


    第91章


    这段时间, 季知行对简昳很看重,这是易言、邓廹等人的共同感受。


    “多亏有你啊!实验才能推进得这么快。”


    “要是早点认识你就好了,当初研究光子芯片就能更早成功。”


    “这么复杂的模型你都能分析得这么精确, 真是太厉害了!”


    一句又一句的溢美之词跟不要钱似的从季知行口中蹦出来,砸向简昳。


    在这个研究所里,除了朱仁就属邓廹和季知行认识的时间最长,他从不知道季知行这么会给人提供情绪价值。


    朱仁倒是一脸的老怀安慰, 走出校门后, 季知行终于成熟啦。


    作为老板,可以是不苟言笑的、和蔼可亲的、严肃正经的, 甚至蛮横不讲理的。但如果想省钱, 想叫员工吃一份草产两份奶,老板一定要懂得提供情绪价值,叫员工觉得他的付出是有价值的、是被认可的、是受尊重的。


    能叫员工高高兴兴地多干点活, 嘴上夸两句又不要钱,何乐而不为呢?


    邓廹虽然觉得季知行有一点点奇怪,但简昳确实也配得上这些夸赞。


    比如,季知行让简昳分析DGCNN高能粒子分类模型, 他竟然能想到用K维树(KDTree)来代替K近邻(KNN)算法, 不仅解决了近邻点选取尺寸不同造成的困扰, 还能针对卷积网络特征图从不同角度进行采样。


    季知行让简昳想办法解决粒子喷注局部边缘信息丢失和空间信息丢失等问题, 他只用了两天就想出了三维空间中的点云表示方法,利用点云的无序性和置换不变性, 还原了粒子喷注的空间特性。


    这样的事例太多了,邓廹发自内心地认为, 简昳是继老师、季知行、俞竹藜之后, 又一个让他感到智商被碾压的人。


    所以, 季知行那么器重他,一反常态地频频夸赞他,其实也不是不能理解。


    而且,简昳的卓绝之处在于,很多人通过实验穷举才能得出的结果,他总能找到合适的数学工具计算出来,这多有效率、多省仪器啊!


    当邓廹向简昳请教如何锻炼这种超常思维的时候,季知行背对着他们轻笑了一下。


    简昳要是真能自己算出来,何必天天回家「放松」。他秘密联系的渠道,必然有一个天才数学家或一整个高端实验室帮助他输出。天才毕竟桀骜难驯,所以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通过实验得出数据,然后倒推过程,进而找到合适的数学工具,这并不算难。表现在简昳身上,就是他仅凭自己的头脑就找到了合适的数学工具,然后推导出与实验一分不差的结果。


    那个渠道通过这样的方式塑造了一个天才数学家,一个优秀到所有老板都不可能不用的实验助手。


    季知行虽然知道简昳身份有异,但确实舍不得这样一个助手,留着简昳就相当于给自己的研究所找了个「编外」实验室——工作间、高能粒子对撞机等仪器、实验人手全都是免费的!


    季知行薅数据羊毛薅得不亦乐乎,一直拖着不处理简昳,方狩都有点担心了。


    “这样会不会太冒险了?万一咱们研究的东西被偷走了呢?”


    “不会。”季知行敢这么与狼共舞就有十足的把握,“举个例子,比如说我要的是新参数范围内的约束定标关系,但我交给简昳的任务是验证稳态燃烧等离子体物理过程、阿尔法粒子物理聚变、ITER设计总聚变功率等等。”


    方狩低头沉思,眉头紧锁。


    季知行见他似乎仍然不能认同,正要再跟他说说简昳帮他省了多少实验时间和经费,方狩抬头了。


    “你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


    季知行:“我另外举个例子。”


    他想了想,说道:“比如我要研发一种特殊面包,大概知道需要油、鸡蛋、面粉等几种材料。简昳那边就相当于供货方,光是油我就要了花生油、葵花油、橄榄油、芝麻油、大豆油等好几十种食用油,光是蛋我就要了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鸵鸟蛋等十几种蛋,其他材料也是如此。”


    方狩心里忍不住想,你搞粮油批发呢,哦不,是数据批发。


    季知行继续说道:“而最重要的以哪种蛋、哪种油,以什么样的配比、步骤、火候来制作面包都在我脑子里呢,你说简昳能通过送货单就偷走我的面包秘方吗?”


    “那确实不能。”方狩明白了,“也就是说除了你要的那种蛋、那种油,其他的其实根本用不上要扔到垃圾桶的对吧?”


    季知行点头:“是这样没错。”


    拿食物一打比方他都有点罪恶感了,太浪费了!不过折腾的反正不是他的仪器和人手,浪费就浪费吧。


    “但是……”方狩想了想又有点担心,“要是他们挨个试呢?”


    “穷举啊,那可费劲了,我算算啊……”季知行扒拉着手指心念一转,“以实验数据的特殊性与广袤性,一整套研究班子昼夜不息地试,保守估计得试个一千年吧。”


    当然,这样做也不是完全没有一点风险。但算一算节省的经费和时间,收益比风险实在是大太多了。等到他开始「揉面团」的时候,再处理简昳也不迟。


    季知行对简昳的器重完全不加掩饰,简昳面上矜持,心里却越发飘飘然。


    邓廹毕竟与俞竹藜曾经同为燕大人,还在光子芯片项目组一起工作过一段时间,虽然仰望简昳的能力,但情感上更倾向俞竹藜。他心里有些为俞竹藜担心,俞竹藜请假两周后又接着请了两周假,不知道还会不会继续延期。等他回来,他们组还有他的位置吗?


    ……


    下班了。


    简昳住在离研究所6公里的东升小区,一个才毕业6年的博士当然是买不起房的,所以这房子是租的。


    掏出钥匙打开门,他嫌恶地看了一眼客厅廉价的沙发和茶几,转身走进卧室。卧室他特地布置过一番,很时尚,也很……安全。


    他走向床边的桌子,先用眼睛扫视桌上的所有角落。


    夹在鼠标下的头发丝还在原来的位置,扑着薄灰的键盘上也没有新鲜的指印,显示器内嵌的感应装置泛着充电的红光……一切正常。


    他按住桌上的电源排插按键又松开,如是再三才蹲下来伸出手摸索着打开藏在桌底的开关。电脑屏幕亮了起来,桌面是经典的window蓝。简昳输入13位数的密码,电脑关机重启,这回桌面变成了绿色。


    他又从枕套里摸出一个U盾,插在主机上,输入密码后加载了十分钟,一个对话框跳了出来。


    简昳开始打字:“计算喷注中末态粒子的多重数分布和横动量分布以及末态带电粒子的快度和赝快度。(模型?zip)”


    十几分钟后,对面应该是看完了模型数据,发过来一条质问。


    “为什么每天的模型都这么杂乱,有时候甚至自相矛盾,你确定你拿到的是真实数据吗?”


    第一次被质问,简昳慌了一瞬,连忙解释:“绝对是真实的,我一直和他待在同一个工作间。最近模型多是因为他说近期遇到了瓶颈,想尝试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你说的最好是真的!三天后给你结果。”


    简昳想到今天听到的消息,忍不住打字催促:“能再快一点吗?听说俞可能再有两周就回来了。”


    俞竹藜缺席的这段时间是他取而代之、获得季知行的信任、接近研究核心的最好时机,但现在季知行还是更看重俞竹藜,时不时喃喃自语,说要是俞竹藜在的话早就怎么怎么样之类的话,他必须表现得更有效率一些。


    对面的措辞极不耐烦:“你以为这是点披萨吗!这边轮换着不停做实验就得48个小时,然后还得从结果倒推让整个数学过程看起来无可挑剔,你要是能有俞的水平,我们也不至于这么费劲!”


    简昳瞪了屏幕一眼,哼!狗眼看人低!


    因为他英语不算好,所以对面派来跟他联络的是个华人。啧!就是没素质!


    三天后,季知行对着简昳给出的数据夸赞了一通,又交给他新的任务:“干得很好,过一段时间所里可能会有一些人事上的调整,你可不要让我失望啊。”


    简昳瞬间领会了季知行的暗示,这是说会正式将他纳入核心小组吧!他心中一喜,越发想尽快完成新的计算任务,增加自己在季知行心中的分量。


    好不容易挨到下班,简昳一分钟没耽搁就跑了。


    而季知行回到宿舍后,一如既往地进入系统实验室,验证简昳提交的数据中他所需要的部分。


    一般来说,一组实验不会仅做一次,两次或以上输出同样的结果才能排除失误的干扰。


    如今他自己做一次,“编外”实验室做一次,两边并行两相验证,真是又有效率又省钱!季知行在心中给那些未曾谋面的「员工」点了个赞。


    不过,意外还是发生了。


    那是一个上午,季知行还在工地验收地底实验室的阶段工程,就接到了主任的夺命连环Call。


    “实验楼这边出事了!简昳是间谍!”


    季知行大惊:“啊!怎么……”怎么这么快就暴露了。


    简昳一旦暴露,他就不能再若无其事地用他了。


    一到实验楼,迎面而来的就是忧心忡忡的朱仁:“快!就在楼上,控制住他了!”


    “怎么发现的?”季知行问道,简昳应该会很谨慎才对啊。


    朱仁说道:“他趁你不在,偷偷跑到你办公室去了,身上带着的窃听设备一开机就触发了红外警报。”朱仁想起刚才刺耳的警报声还心有余悸,“警报声可响啦,简昳当场就被方狩和邓廹按住了。”


    季知行也没想到简昳会倒在这关,这套红外警报系统还是高霄教授托邓廹带过来的,据说是某个单位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地匀了一套出来送给他,没想到真有派上用场的一天。


    上楼一看,简昳被五花大绑扔在地上,旁边是有点莫名尴尬的方狩和义愤填膺的邓廹。


    事发突然,方狩当时一时有些犹豫,怕抓了简昳会误了季知行的事。但邓廹不知内情,听到警报声一通狂奔,正遇上慌慌张张从办公室跑出来的简昳,登时暴怒扑过去就是一顿好打。


    到这会儿,不抓也不行了。


    季知行向方狩点点头,示意无妨。事实上,他本来就打算下周揭穿简昳,没想到简昳自己将暴露的时间提前了。而且,他既然打算采用窃听设备,以后或许还会有别的手段,不得不防。


    季知行看着那个只有指甲盖大小的窃听器,不由得可惜地叹了口气,他的「编外」实验室,他那些不要钱的员工,没了……


    简昳看到季知行来了,本来还想辩解一番,但看到他脸上那份掩饰不住的遗憾,马上就反应过来了。


    “你利用我!!”简昳难以置信地看向季知行。


    季知行被看得都有点不自在了,他摸了摸鼻子:“这……科研交流的事,怎么能算利用呢……”


    作者有话说:


    本章实验描述参考《基于改进的DGCNN高能粒子分类模型的研究与实现》《PYTHIA在高能粒子物理计算中的应用》


    第92章


    听话听音, 季知行那句略显奸诈的话叫邓廹反应过来了。


    “难怪了。”邓廹看向方狩,“难怪你当时到得比我还慢,还以为你刚好在蹲坑呢。”


    方狩的身手他是见识过的, 3米高的墙蹬两下就骑到墙头了,18级的台阶大跨步一两秒就窜上去了,到得那么慢果然是有原因的。


    邓廹又有点怨念地看向季知行,难怪季知行这段时间做实验好像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他都搞不懂实验目标, 还以为藏着什么深意, 可想破了脑袋都想不出来,原来是为了防着简昳啊。


    太好了!邓廹重新拾起对自己智商的信心。


    另一边, 简昳深深陷入自己被季知行耍了的极端愤怒, 一直在怒吼:“你骗我!你利用我!”


    季知行看着挣扎个不停的简昳,这人的联络渠道涉外,还是交由国家来处理比较合适。不过, 在叫方狩带走之前,他自己也想问一句。


    “为什么?”他自认为还算是个好老板。


    “呵!好老板!”简昳气得目眦欲裂,“一个女人都能拿100万,凭什么只给我50万!还叫个女人当组长……”


    季知行一挥手:“捂嘴, 带走吧!”脑残的失败感言没必要听下去了。


    他本来是姑且问问, 自己这个老板有什么叫他非要背叛的地方。但他一张嘴就以性别来评定能力, 再说下去也多半是废话, 他就不浪费时间了。


    方狩老早就想办简昳了,一得到允许就随手往简昳腹部捣了一拳叫他痛得说不出话, 然后拎着他下楼了。


    朱仁凑近季知行:“我们是不是……把其他人也查一查?”


    他这还是第一次直面间谍,以前范永杰那回也只能算阴差阳错罢了, 而这回是真真切切出现在自己身边的间谍, 朱仁一时有些惊弓之鸟, 看哪个都觉得可疑。


    “都查过了。”季知行安慰道,“在我发现简昳可疑之后,方狩就请人暗地里都查了一遍,都没问题。”


    “那就好!那就好!”朱仁拍了拍胸口,他知道方狩背后站着的是国家力量,因此一听就放下心来。


    方狩第二天就回来了,调查结果并不复杂,简昳正是白头鹰国安插在知行研究所的间谍。


    季知行的科研动态一直是外界密切关注的,在得知他剑指能源后,很多国家都派出了间谍。这些间谍九成九都被国家拦住了,就漏了简昳这么一条鱼。因为简昳并不是从小培养渗透的那种资深间谍,他是清清白白进入研究所后,才被利诱策反的。


    “我们跟他的亲友同学打听了一圈,这个人一直就有点愤世嫉俗,还有点崇洋媚外,这应该也是白头鹰国挑他下手的最大原因。”方狩说道,“那边开出了10亿的酬劳,还许诺事成后给他办理移民。”


    “啧!”季知行皱眉,“这种人!”


    方狩也很看不上这种为了利益背叛自己同胞的人,唾骂了一句又继续说道:“还有,俞竹藜爷爷奶奶的事也不是意外。”目的就是为了叫俞竹藜空出位置来,好叫简昳趁虚而入、取而代之。


    啊……季知行愧疚得一张脸都皱紧了,他先前就有猜测,结果真是这样。


    “动手的另有其人,昨天刚刚抓住。”方狩说道。这个人就「专业」多了,他们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发现蛛丝马迹。


    事情到此就掀不起什么浪了,至于国与国之间的暗潮那根本就没停过,这就不是季知行能插手的了。


    方狩离开后,季知行给俞竹藜打了个电话,把事情的原委全都告诉他。


    让两位老人遭此无妄之灾,他心中有十二万分的歉意。不过两位老人心胸宽广,并没有责怪季知行,反而开玩笑道:“怪我们竹藜太厉害了,他不走人家没法插进去。”


    俞竹藜一边照顾爷爷奶奶,一边也记挂着实验室。但伤筋动骨一百天,何况还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虽然已度过危险期,但后续的疗养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俞竹藜虽然为实验心焦,但确实无法就这么舍下爷爷奶奶。


    “难道没钱请护工吗?你只管去!小季做的是利国利民的研究,你不许耽误事!”俞爷爷是老党员了,觉悟很高,老早就催着孙子早点回研究所。


    俞竹藜进退两难,后来朱仁出了个主意——把两位老人接到广陵来疗养。


    知行研究所附近的小山头就有一个高级的私人疗养院,里头的环境、配备的医护都是高水准,当然收费也是一般人负担不起的,但这对俞竹藜完全不是问题,当初光子芯片的专利费他也分到不少。


    “这主意好!”俞爷爷说道,“疗养院就有医护呢,你要是不放心就再请一个护工。离得那么近,你天天下班就能去看我们,有什么好担心的?”


    俞奶奶也劝道:“你又不是医生,你能干的护工也能干。我看那边环境挺好,山清水秀的,不比这四面白墙好吗?”


    俞竹藜终于同意了。


    季知行得知后抢先付钱在疗养院定了最高等级的疗养套餐,这个套餐配有一个白班医生和一个夜班医生,另有几个护士与护工看顾,菜单也很丰富。然后他又专门包机请疗养院的医护上京去接两位老人,一路照顾着好好送过来。


    虽然俞竹藜和俞爷爷俞奶奶都不怪他,但他多少得做点事才能心安。


    事情很顺利,俞爷爷俞奶奶对广陵温润的气候与疗养院的环境很满意。就这样,俞竹藜销假回到了实验室。


    季知行重新得到了得力助手,又想到林组。


    在发现简昳有问题之前,他是打算等俞竹藜销假就把简昳还回去,但现在就得再招人填补林组的缺口。但是,刚刚经历过简昳的事,包括季知行在内,所有研究员们对外人都有一种PTSD式的不信任感。


    林逾静主动找到季知行,表示自己完全可以兼顾实验和数据。


    季知行知道,她因为简昳那天的话多少有些不安,担心自己对她有什么负面看法。


    “简昳那天的话你不用往心里去,你看明明是他先背叛却还好意思控诉我,这个人的品性可见一斑。本性不好,这是根本原因,外界的利诱是直接原因,拿你说事不过是借口罢了。”


    林逾静肉眼可见地松了口气,她最担心的就是季知行这个老板的看法。


    季知行说完又想了想,林逾静这段时间身兼二职,任务确实完成得非常出色。如果她本人愿意的话,就这么下去也无妨。于是高度肯定了她的工作能力,给她提了工资,不再提招聘新人的事。


    由于简昳的「帮助」,季知行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得到了预计需要四五个月才能完成的数据,并且节约了上亿的仪器经费。


    他将所有有价值的数据一整合,实验进度三级跳,原本因被背叛而有点低沉的大家又振奋起来。


    ……


    两年后,知行研究所已经因创始人的知名度与首屈一指的稳定高薪成为许多年轻研究员向往的研究所,但也有人嘲笑季知行江郎才尽,这个研究所白花了那么多钱却什么成果都拿不出来。


    但是真正搞科研的人都明白,一个项目几年做不出成果实在太正常了,季知行以前出成果的速度才是特例。


    而知行研究所的人自己知道,他们这两年虽然还未成功,但也取得了很多阶段性的胜利。


    比如,他们通过高能粒子的对撞成功激发了真空。


    比如,他们在绝对零度捕捉到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比如,他们观测到了真空时隐时现的粒子和在零线值上涨落的场。


    比如,他们根据量子场论计算出了真空能能量海的密度,明确这种能量渗透到宇宙的每一个角落。


    比如,他们发现可见的物质和不可见的能量通过涡旋相互联系,真空能的基本物质形态为涡旋结构。


    可以说,他们已经「看见」真空能了,离「捕获」只差临门一脚。


    然而,他们现在就在这个门槛上卡了5个多月的时间。


    季知行尝试过很多方法,实验仍然未有寸进。从零重力座椅项目起,到NS方程,再到低温光镊技术,乃至光子芯片,他还是第一次这么长时间地面对瓶颈却束手无策。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他快没钱了,存款仅剩16亿。


    “你这话不论对哪个人说,都会被狠狠翻白眼的!”朱仁吐槽道。


    季知行抱住脑袋叹了口气,他的价值观已经被动辄几千万、几个亿的仪器和工程费击穿了。而且实验长时间处于胶着状态,即使突破瓶颈成功「捕获」真空能,也还得继续研究存储与传输,一想到自己只剩16亿,他整个人就有点焦虑。


    管理研究所两年多的时间,朱仁其实也知道,对于能源实验来说,16亿确实有点单薄。


    他说道:“那就开源节流吧!”


    “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季知行睁着无神的双眼,脑子像锈住了一样,压根懒得动。


    朱仁开始盘点:“开源嘛……”


    季知行插嘴道:“除了拍广告、拍电影。”


    “哼哼,你以为是两年前呢。”朱仁吐槽道。


    两年前,季知行是真的红遍全国啊,有实绩、有奖项、有地位、有颜值,还有国家支持。那时候研究所每天都能收到无数的采访邀请和代言邀约,广告商开出的价格就没有五百万以下的,千万以上的也多得是。


    不夸张地说,以季知行当时的国民度,哪怕他摆个摊卖石头都能卖出金玉的价格。


    然而,公众是健忘的。季知行两年没有出现在公众视野,也没有什么新的科研成就,他就被淡忘了。一提起季知行这个名字,大家还是能想起来一个年轻帅气的杰出科学家形象,还能说出他的种种成就和轶事。但,季知行已经失去那种全国性的号召力了——当然,在学术界还是有极强的号召力,但学术界才多少人口。


    所以,如今想挣快钱,恐怕也只能拿到一两百万一支的代言费。这个钱别说季知行,连他都看不上。


    哎呀,这么一想,他的价值观也紊乱了呀,两年前他还为给女儿买房的150万缺口愁得无法可想呢。在研究所待了两年,经手的都是上千万上亿的经费,百万这个单位都入不了眼了,朱仁拍着椅背唏嘘不已。


    注意到手下的椅子,朱仁突然想起来:“零重力公司那边?”


    季知行摇摇头:“东阳之前跟我说过了,想去欧洲、美洲拓展市场,我没意见,这两年的利润基本都拿过去建厂搞宣传了。”


    朱仁摸摸脑门:“要不然你看看能不能搞点小发明什么的。”


    季知行还是摇头,他现在睁眼闭眼脑子里都是真空涨落、粒子涡旋、振荡频率、量子辐射等等等,根本容不下别的东西。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还没到捉襟见肘的时候,反正脑子就是不想动。


    朱仁多少能理解科研人士的这种毛病:“那就想想节流吧,少买点仪器不就省大钱了?就像上周订的那台量子频谱分析仪,我看咱们实验室那台MS710C型的都还挺好使呢,怎么就非要再买新的呢?要不趁还没发货退了算了。”


    “你不懂!”季知行倔强地摇头,“你知道MSR910A型有多好吗!”


    能全自动跟踪量子逸散、粒子旋转,实时分析轴向加速效应,还能减小晶粒原子核偏移度并智能矫正——实属科研人做实验搞分析必败好物!


    而且又遇上生产商周年庆搞活动打骨折,只要1299万,谁能不心动啊!


    朱仁:……


    作者有话说:


    第93章


    朱仁想啊想, 不肯省下仪器钱,那就只能再往别的方向琢磨了。


    其实「公司效益」不好,给员工降薪是很普遍的操作。即使将如今发给大家的工资对半砍, 都还在业界平均水准之上呢,但不用问就知道季知行肯定不同意。


    “要不然,实验没进展的话,干脆先暂停一段时间, 你们琢磨琢磨再继续?”这一天地上地底两个实验室开起来, 光是电费就上万呢,实验消耗就更没数了。


    季知行沉吟片刻, 确实这么瞎磨着意义也不大。


    “这样吧, 最近不是学术会议很密集吗?你把邀请函都让我看看,我挑着安排他们一人去一个。”季知行说道,“去外面转转, 没准能得到灵感呢。”


    当初他和邓廹他们研究低温光镊技术时遇到瓶颈,也是在学术会议上得到的灵感。


    朱仁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起身下楼搬上来一个纸箱,里头全都是各种各样的学术会议邀请函。


    “这么多?”饶是季知行知道最近是学术会议高峰期, 也没想到能堆满一个大纸箱。


    “是啊, 你想想, 举凡物理、数学、计算机领域的肯定都会给你发, 多学科领域的哪怕只涉及一点点也不会漏了你。”朱仁掰着手指盘点,“还有些产学研融合的、商业性质的、挂羊头卖狗肉的就更爱给你发了。”


    要是瞎猫碰到死耗子, 能把季知行忽悠过去,那可就赚大发了。哪怕季知行的公众度不如以前了, 但在学术界还是相当有号召力的。他一去, 追着去的科研党肯定不知凡几。


    季知行不得不花点时间海里淘金。


    这两年来, 国家大力整顿学术界的各种不良风气,比如学术□□、山头主义、幽灵评审、不当署名等等,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学术会议仍然是整顿的难点。


    举办或参加学术会议,能给单位扬名、给项目扬名、给个人扬名,能借会议期刊大量发表文章,能增加政绩考评分,能套取经费——这四大利好使得学术会议层出不穷。


    季知行抬起箱子往下一倒,盘地而坐,开始挑挑拣拣。


    “啧,这个没用。”一看就很积鸡肋。


    “哇,查理斯先生还在走穴啊。”几年前他和邓廹、叶诗参加学术会议,查理斯先生用的就是这个主题,一个字都不带变的。


    “嗯……三维光子集成芯片的进展与挑战,这个主题还不错。”季知行又翻了翻与会专家名单,阎教授之名赫然在列,那这必然是很正经的学术会议了,让邓廹去好了。


    季知行就这么翻了好几个小时,挑出来12份比较有价值的邀请函发了下去。


    “刚好有不错的机会,大家暂时放下手中的实验,出去交流交流,也拓展一下思维。”季知行说道。


    易言等人无可无不可地接受了这个安排,虽然季知行没有明说,但他们也能猜到安排大家去参加学术会议,其实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实验毫无进展。不过,在实验室待久了,出门叫脑子换换空气也是好的。


    十几个研究员散到各地参加学术会议去了,季知行因为受邀参加广陵大学校庆,就继续留在本市。


    他在广陵大学当了一天人形招牌后,回到研究所就接到了温正阳教授的电话。


    “我们已经开展新课题了,对象是云层。”温正阳说道,“如果你现在有时间的话,有个NS方程相关的问题想请教。”


    “不敢当,请讲。”季知行说道。


    他没有贸然询问具体方向,因为那个研究所的项目多半具有保密性质。不过,他心里猜测大概是受上次台风灭火的影响,或许温教授他们想试试能否控制云层精准降雨?毕竟现在的人工降雨技术虽然成熟,但颇受自然条件限制,并不能随心所欲根据需求按量、按时、按地点降雨。


    而控制台风灭火虽然已有成功的经验,但如果起火点在大陆腹地,那么台风一路行走不仅耗时,而且再怎么规划路径,对沿途也不可能不产生任何影响。


    如果能控制云层有针对性地进行降雨,那么山火、高层建筑火灾甚至地区干旱之类的问题就能更容易解决。


    季知行猜得不差,虽然温正阳他们的研究还兼有控制云层干扰战机的军事目的,但用于解除干旱、扑灭火灾等民生方面也是很重要的研究目的。


    但是,如今他们卡在了一个小问题上。


    “有别于人工降雨技术的自然条件限制,我们希望能够掌握动力过程的主动权,所以提出基于MPI混合编程的NS方程并行计算模型,但问题是在对NS方程进行有限空间离散的时候……”


    季知行一边听一边在脑中构想:“是不是可以尝试引入基于MPI+OpenMP的三维网格垂直双向并行算法……”


    一个多小时后,两人终于讨论出了合适的方案。


    温正阳松了口气,想到季知行的项目,关心道:“你的真空能研究得如何了?”


    “卡住了。”季知行一想到这个就头痛,“主要是我们观测到的涡旋结构受巨磁阻效应影响……还有冷核聚变的量子辐射压力效应等等。唉!一言难尽。”


    温正阳想了想:“其他的我爱莫能助,不过如果你想隔离巨磁阻效应影响的话,我可以介绍你去锦屏地下实验室,那里能达成这个物理条件。”


    “真的吗?太好了!”季知行没想到一通电话能有这样的收获。


    锦屏地下实验室是世界最深的地下实验室之一,深度达2400米,空间有12万立方。主要研究核天体反应、暗物质等课题,所以,当初在规划建造时非常注重「洁净度」,宇宙射线通量可降到地面的千万分之一至亿分之一——这是他那个地下100米的高纯锗探测器所达不到的。


    有温正阳说项,季知行获得了借用锦屏地下实验室某个工作间两天的机会。在隔离巨磁阻效应的干扰后,精准地得到了真空能的涡量、涡核、广延边界层等重要数据。


    如果说,原本他们「看到」的真空能模糊得像一团影子,现在已经能「看」得纤毫毕现了。当然,观测得更清楚并不意味着就找到了捕获的方法,真空能仍然像天上的彩虹,看得见却抓不着。


    不过,“看”得更清楚总归是件好事,毕竟他们的实验研究进度已经凝固了5个月了。


    另一头,易言等人也结束了为期两三天的学术会议,回到了研究所。


    走出实验室和其他人进行学术交流还是有效果的,回来后,易言提出对真空能施加应力,观测其弯折、扭转、相黏和断裂等形态变化。林逾静建议讨论约化质量和尺度之间的变化关系,以推测稳定量子涨落的约束条件。其他人或多或少也都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在开了一次集体研讨会后,大家开始按照新的实验设计探索捕获真空能的方法。


    转机出现得猝不及防,有一天,新到货的MSR910A型量子频谱分析仪输出了一份峰值极其异常的分析报告。


    “这是……”季知行看着报告眉头紧锁。


    报告纸上是一段表示量子涨落的波度曲线,整体趋势平缓,但中间有一段突然急速飙升,甚至超出了仪器分析的上限值。


    这要么是操作不当,要么是仪器故障,要么就是……刚才抓到了真空能?!


    一想到有这个可能,季知行捏着报告纸的手都在发颤,实验室里的大家也都激动得无以复加。


    虽然暂时不明白是哪个关键的节点导致峰值的出现,但为了排除操作不当和仪器故障的可能性,大家一起将实验重复了一遍,这回,飙升的峰值没有出现……


    实验室沉默了片刻,季知行鼓励道:“再试一次!”


    然而,大家将实验重复了三次、四次,直至月上中天,量子频谱分析仪输出的波度曲线依然平缓得令人绝望。


    在之后的日子里,大家不断地分析实验、重复实验、倒推实验,可却一直得不到他们想要的结果。


    “那一段峰值究竟是不是……”单岩终于忍不住问出口。


    没有人说话,谁也没有答案。


    那段0.0001秒的峰值究竟是真实的测验结果还是只是源自意外与失误?


    那段0.0001秒的峰值究竟是否来自他们梦寐以求的真空能?


    他们这段时间设计的实验究竟是已经走向成功还是又一次陷入迷途?


    “如果我未曾见过光明,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那0.0001秒的峰值不曾出现,大家也不会像现在这样患得患失。


    就这么又过了两个月的时间,季知行甚至又采购了一台MSR910A型量子频谱分析仪。


    废弃的报告纸堆到了天花板,摇摇欲坠,就像大家的信心。


    实验室的气氛越来越沉默,所有人都觉得自己的脑子已经被掏空了。


    又一次的研讨会正式开始后,甚至没有人开口说一个字。


    邓廹冷不丁说了一句:“杀个研究员祭天吧!”


    原本默然的大家忍不住笑了,大家调侃了邓廹几句,研讨室的空气重新流动起来。可松快的气氛并没有持续多久,气氛又渐渐凝固了。


    季知行心里沉甸甸的,邓廹刚才的话虽然是开玩笑,但也可见大家真的已经被瓶颈的压力逼到穷途末路了。


    气氛越来越低迷,季知行突然开口了:“我有个主意。”


    大家瞬间抬起头像向日葵一样朝向季知行,期盼他能带来扫除阴霾的阳光。


    “1865年,巴斯德开始研发预防天花的疫苗。经过长时间的失败后,他给自己放了个假,一批细菌就这么被放到过期——正是这批过期细菌使得巴斯德误打误撞地走向成功。”


    “1928年,弗莱明开始研究杀死葡萄球菌的方法。经过长时间的失败后,他给自己放了个假。回到实验室后却发现,培养皿长出了吞噬葡萄球菌的青绿色霉菌——然后,他成功地研发了青霉素。”


    “1982年,马歇尔为了研究胃病决定在实验室培养幽门螺旋杆菌。经过长时间的失败后,他给自己放了个假,结果他遗忘的培养基长满了菌落——这就是他想要的幽门螺旋杆菌。”


    季知行扫视一圈:“这说明什么呢?”


    能进知行研究所的自然都是学霸,阅读理解不在话下,但老板的意思难道是……


    “这些例子都说明一个道理,实验实在做不出来的时候,就得给自己放个长假!”季知行尽可能带上轻松的笑意,“反正快过年了,咱们提前一个月放假吧,都回去好好放松放松。”


    作者有话说:


    第94章


    既然要放长假, 那离开前实验室就得好好收拾一下。等大家收拾好陆续离开了,朱仁这才知道突然提前放长假了。


    朱仁找到季知行:“要提前放假的话,那年终奖怎么办?现在发还是等过年?”朱仁问道。


    “啊, 年终奖啊,差点忘记这回事。”季知行抓了抓凌乱的头发,“反正早晚都要发,就现在发吧, 这样大家开心一点。”


    “那额度……”朱仁有些踌躇。


    季知行不假思索地说道:“照去年来吧。”


    “你确定?今年的「业绩」可不怎么样。”朱仁虽然没有参与实验, 但作为研究所的「大总管」,他对实验的整体情况了熟于心, 知道这一年度有大半时间都是白费功夫。按「业绩」来算, 实在是不值得给那么多钱。


    从朱仁的角度来看,季知行当了两三年的老板,至今仍有一种学者式的天真。当然, 打工人能遇上这样的老板那是幸事。但是朱仁自季知行学生时代就一路看着他成长,自然为他考虑多一些。


    “项目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进展,如今正是开源节流的时候,年终奖其实可以少发一点的。”朱仁劝道。


    季知行坚决地摇头:“节流也不能在这上头节, 更何况今年也不是没有成果, 甚至我们还成功捕获过一次「真空能」。”


    “就两个月前那次啊?”朱仁疑惑道, “不是不能确定吗?而且一直也没重复出那个峰值来, 你怎么判断那是成功的呢?”


    “直觉!”季知行斩钉截铁地说道。


    朱仁:……


    季知行见朱仁一脸「你驴我」的表情,强调道:“真的, 不骗你。”


    事实上,历史上就有很多天才般的重大发现就是先有直觉, 然后是逻辑的推理, 最后才得到实验的验证。


    比如爱因斯坦曾说这么一句话:“人最好像野兽那样, 应该更凭直觉。”因为他最广为人知的成就——广义相对论、引力波正是源自于直觉的想象。


    再比如印度数学家拉马努金临终前凭直觉写下的一个θ函数,在几十年后被证明可以用来描述黑洞的行为模式与奇点。


    当然,科学的直觉并非源自莫名其妙的普信,而是根植于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储备与科研经历。


    “我的直觉告诉我,那段峰值就是真空能!”季知行说道,“只是有什么蛛丝马迹被我们疏漏了,但实验方向肯定是正确的!”


    这话其实他也对易言等人说过,一开始大家还因此颇为振奋,但两个多月徒劳无功还是让大家渐渐失去了信心。如今估计都以为他说的那话只是一种鼓励吧。


    带着一颗动摇的心是无法继续攀爬科研高峰的,所以他才果断按下暂停键,暂停实验。


    但休息是为了走更长的路,在这么关键的时候绝不能叫大家觉得自己的努力是被否定的、是应该打折扣的。


    “正是因为陷入瓶颈大家都心力交瘁,才要打一剂强心针。”季知行说道,“年终奖就是最直接的肯定。”


    “行,听你的。”朱仁没有继续劝,心里暗叹,不知道经费还能撑多久,希望大家的努力能对得起季知行的苦心吧。


    朱仁转身正要离开,突然又想起来一件事:“那个内嵌富勒烯……应该不用再买了吧?”


    两个月前,他前脚才劝季知行省点钱把那台新型量子频谱分析仪退了,季知行不仅不退,没几天就又发了一份材料采购单给他。


    当他看到内嵌富勒烯后面写着100毫克的时候,心里就有不妙的预感。采购量如此之少,要么就是确实用得少,要么就是贵得吓死人。但看那「100」旁边还有涂抹掉的「50」「150」等字样,他就知道肯定是死贵死贵才能叫季知行犹豫再三。


    一问价格差点没吓死,100毫克内嵌富勒烯就要一千万,算一算岂不是1克就要8个亿!


    重量约等于一颗药片的东西价格竟然高到这么离谱的地步,他当时找季知行确认了足足6次才敢拨款采购。然后……后来又陆续采购了几次,光是内嵌富勒烯这一项就花出1个亿去了。


    虽然不是自己的钱,但朱仁每拨一笔款还是感到十足的肉痛,就这么个小玩意儿……所以,季知行肯暂停实验,他是扎扎实实松了口气的,谁家的经费耐得住这么烧啊!


    面对朱仁期冀的眼神,季知行苦笑着点了点头:“暂时不用了,实验室还剩50毫克呢。”


    内嵌富勒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笼形结构材料,其空腔可以内嵌原子、离子等微观尺度的特殊物种。他们的实验需要困住量子簇,基本只有内嵌富勒烯才能达成理想效果。


    之所以能下定决心采购还是因为他在系统空间充分试验过,效果确实是好——真可惜系统里的东西拿不出来,不然他有整整1斤呢!


    朱仁回办公室交代财务准备划拨年终奖去了,季知行这才沉沉地靠在椅背上。


    “唉……”季知行长长地叹了口气,“累啊……”


    作为项目领头人,他是绝对不能在研究员面前露出颓势的,否则大家就更沮丧更没信心了。


    实验他暂时不想去思考了,脑子放空了一会儿,又想起经费的事。


    这段时间因为新的实验设计需要新的仪器,再加上采用内嵌富勒烯等材料,这两个月就烧了将近两个亿。以这个经费燃烧的速度,真的,不勤俭持家不行了。


    正想着以后一分钱要掰成两半花,朱仁就又来敲门了。


    他手里拿着一个顺丰邮件袋:“刚刚送到的,那个顺丰小哥说要当面交给你,我没敢让他进。跟他保证了肯定立刻交到你手里,他才肯让我转交。”


    自从简昳被抓之后,朱仁对研究所的安全管理就更抓紧了,轻易不肯放外人进来。以前研究所也收过很多顺丰邮件,但是顺丰小哥从未像这回这么着紧的,所以朱仁都有点好奇了。


    “这是什么呀?”季知行也不明所以,接过来随手撕开封口。


    邮件袋里是几张纸,他打开一看,惊得差点一口气没喘上来。


    顾不得朱仁还在,季知行在脑内大喊:


    系统!这是怎么回事!!


    作者有话说:


    第95章


    易言回到家也才下午5点不到, 妻子齐怡看了看时间,不由得问道:“今天那么早啊。”


    “我们放假了。”易言一边脱鞋一边说。


    齐怡把怀里的小女儿递过去:“放假几天啊?”


    “一个月,春节提前放假。”易言抱住小女儿亲了一口。


    听见「一个月」, 齐怡心里就咯噔一下,但见儿子正在餐桌上写作业,就按捺着没有追问,等孩子睡了再说吧。


    然而吃饭的时候, 齐怡还是忍不住胡思乱想。说是放假, 该不会是……被辞退了吧?


    不怪她这么想,即使是事业单位中最清闲的「看报」部门也没有放那么长的春假的。而且这段时间, 易言下班回家精神都不太好, 很累的样子,也说过实验不太顺利的话。


    难道真的……


    齐怡想起房贷,心里沉甸甸的。当初为了孩子能在好的学区上学, 再加上易言的年薪确实能覆盖房贷,他们夫妻俩商量了很久,去年才下定决心在这里买了套两居室,想着以后等孩子大了有点积蓄了再置换。这套房子首付125万, 如今房贷还有280多万, 如果易言真的失去了这份高薪的工作, 那……


    齐怡满腹心事, 食不知味。


    易言的手机响了,他随手划开, 是主任在工作群发了一条通知。他两三眼看完,咀嚼的动作就停了下来。


    齐怡察觉异样, 关心道:“怎么了?”


    “没事。”易言给妻子夹了一筷子菜, “我们主任通知说明天得再去一趟研究所。”


    齐怡的心越发地往下沉, 明天该不会就是正式办理手续吧……


    易言心里也沉甸甸的,主任的通知是关于年终奖的,让大家明天再去一趟研究所,商量年终奖的事。他有预感,明天大概是要削减甚至取消年终奖,毕竟这一年的成果确实不如往年,有长达七八个月没有有效进展。


    而且,老板的经费恐怕已经快见底了。


    这两年来,研究所为了真空能项目花了多少钱,他虽然不是特别清楚,但也能猜到大概烧了几十个亿。尤其是这两个月,每做一次实验简直都能听到经费在号泣。


    所以,如果年终奖被削减甚至取消,他其实是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


    网上有这么一句话描述了打工人的典型心态:月薪三千,我是老板的爹;月薪一万,老板骂我我忍着;月薪三万,加班如呼吸一样自然;月薪五万,公司是我家。


    这几年来,在知行研究所的这份工作简直无可挑剔,工资高福利好,老板从不挑剔人还很会体恤人。别说原本就很崇拜季知行的单岩等人,即使是其他单纯为了高薪而来的,到现在也早已视知行研究所为家。


    而且,真空能项目研究至今,他们早已将之视为自己的心血。眼看着或许永远不得其门而入,大家心里也积淀了很多失望与焦灼。


    项目迟迟困于瓶颈,但季知行从未将责任推脱到他们身上,更不曾寻机降薪,大家反而因此抱愧于心,觉得自己有负于季知行的看重与研究所的高薪。


    所以,易言觉得,明天不管主任对年终奖做出什么样的安排,他都没有意见。


    第二天,易言抱着这样的心情来到研究所,一看其他人的表情就知道大家的想法跟他差不多。


    朱仁等所有人都到齐了就宣布开会。


    易言一看季知行没来就越发肯定心中的猜想,季知行应该是觉得要减免年终奖所以不好意思见他们吧。作为老板,他的脸皮还是太薄了。


    正这么想着,就听见主任清了清嗓子开口了。


    “今天请大家再跑一趟,是想跟大家商量一下年终奖的调整。大家也知道咱们研究所是私人性质的,没有向任何基金申请经费;又因为项目事关能源,所以谨慎起见也没有接受任何外界捐赠……”


    听主任提起经费问题,易言心道一声「果然」。


    “所以,出于节约现金流的考虑,今年的年终奖可能得换个形式……”


    易言心想,那就是可能要发点粮油年货之类的物资来代替年终奖吧,其他人也不约而同地这么想。不过,大家来之前都已经有心理准备了,所以现在都很淡定,待会主任说出什么他们都不会太惊讶。


    朱仁不动声色地扫视一圈,心里暗暗点头,他在办公室坐了几十年,看人还是有一定水平的。他前面「先抑」了那么久,没有一个人流露出不满之色,看来大家对研究所还是有感情的。


    「先抑」了那么久也该「后扬」了,朱仁开口扔出一个炸弹:“所以,我们今年的年终奖改为发……房子。”??所有人都认为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要么是自己的耳朵坏掉了,要么……


    “主任,你……”


    真的没说错吗?


    是在开玩笑吗?


    精神状态还好吗?


    这事老板知道吗?


    看着所有人都一脸懵,朱仁真是感同身受啊,他昨天也是这个表情。


    昨天朱仁见季知行一打开邮件就震惊得久久无语,就越发地好奇。季知行一路走到今天,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什么事能震得他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朱仁没有越界去窥看邮件,但也忍不住叫了季知行好几声,可季知行足足有十几分钟没有任何反应——因为他正在脑内和系统沟通。


    系统的响应速度是很快的:“这是宿主您升四级时得到的任务奖励啊。”


    季知行脑子都炸懵了:“可是,任务奖励不是一套房子吗?”


    系统可无辜了:【请宿主翻阅历史信息,是「大产权」房产哦。】


    季知行忙脑内滑动对话栏往上翻,果然看到【温馨提示:本期任务奖励为大产权房产。】


    “「大产权」是什么意思?”季知行问道。


    【“大产权”一般指开发商取得的房屋所有权,而买房人取得的房屋所有权则被称之为「小产权」,二者在实际权利行使方面没有本质区别,主要是从数量上来界定的。】


    天啊!他当时看到这三个字根本没往心里去,所以……他升四级时的任务奖励是四季云顶三期所有的房子?!


    【是的呢,当初宿主交代等手续办好后再通知您。如今四季云顶三期共4栋楼128套房子已全部交房并精装完毕,手续已完全办妥。】


    天啊!季知行目瞪口呆,难以置信。


    四季云顶作为本省首屈一指的豪宅,据说一期、二期最小的户型面积也有366㎡,售价超过3000万,最大的户型售价直接超过一个亿。


    那他现在有四栋楼,总共得是多少钱?自从得到学习系统之后,他的脑子就很久没有这么混乱过了,勉强算了很久才粗略算出几位数。


    所以,在经费快要见底的时候,他又得到了总价值将近百亿的房产?


    他的玄孙们还好吗?还有钱花吗?还有饭吃吗?啃小数年的老祖宗季知行不由得再次为玄孙们的生活忧心忡忡。


    季知行花了十几分钟才终于接受这个事实,等他回过神来,才发现面前还站着一脸担忧的主任。


    “你终于回魂啦。”朱仁见季知行的眼睛终于聚焦到他身上,提着的心才放下一半,“这……究竟是什么啊?”


    “这是……”季知行一时都有点不好意思开口,太壕无人性了!


    朱仁见季知行嗫喏了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急道:“我能看看吗?”


    “可以的。”季知行点头。


    朱仁迫不及待地拿起桌上的那几张纸,一目十行地看完,然后轮到他喘不上来气了;


    “这……这是……”朱仁的手抖得厉害,“是我看到的那样吗?”


    季知行轻轻地点头,他刚才也是像主任一样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朱仁看看手里的文件,又看看眼前的季知行,还抬手掐了自己一把,才敢确定自己不是在做梦。


    在得知这是来自家人的赠与之后,朱仁心中虽仍有些疑惑,但也接受了这个理由。季知行再怎么不拿架子也是老板,这不是他能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事。


    “那你打算怎么处理这些房产呢?”朱仁问道,他主要是考虑到研究所的经费已经不太宽裕了,而那么多房子季知行肯定是住不来的,要么卖要么租,多少能支援一下研究所。


    季知行想了想,这毕竟是玄孙们的心意,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其实不太想变卖。左右他现在手里还有近14亿,还能撑一段时间。


    至于租嘛,总感觉太琐碎了。


    朱仁见季知行想来想去也没想好怎么处理,于是说道:“那你慢慢考虑,我回去继续处理年终奖的事了。”


    “等等!”季知行叫住了朱仁,他突然想到那些房子应该怎么派上用场了。


    “要不然,咱们年终奖别发钱了吧?”季知行提了个建议,“发房子怎么样?”


    朱仁叹了口气,他刚才听了前半句就猜到后半句了:“知行啊,我倚老卖老劝一句,老板不是这么当的。”这跟慈善家有什么分别?


    然而季知行并不觉得自己是滥好心。


    “我记得咱们是有安家费这一项的对吧?”


    朱仁点了点头,当时他拟定分级薪酬计划的时候,参考了很多单位。就安家费这一项来说,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方法,有的是入职时一次性发放,有的是入职满一定年限再发放,有的是买房时凭购房合同给付,下到几万上到百万,金额不等。


    他当时制定的是入职满三年一次性给付,金额50万至300万不等。


    季知行算了算时间:“那就是明年上半年就要发放安家费了。”


    都说安居乐业,发放安家费的目的正是希望人才无后顾之忧,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


    “那不如一步到位,直接发房子。”


    要是没有四季云顶这些房产,他也不会在经费略显紧张的时候打肿脸充胖子。但如今他手里就有128套闲置的房子呢,何不用来代替安家费?


    朱仁还是觉得季知行太大手大脚:“几十几百万的安家费跟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房子能相提并论吗?”


    但是季知行并不是从金钱的角度去考虑这件事的:“主任记不记得当初阎教授给我们四个学生发了一个亿的事?”


    “记得。”朱仁点了点头,他大概知道季知行想说什么了。


    “阎教授当初的理由就是我如今的理由。”季知行说道。


    当初阎教授这么做主要是因为他觉得旧有的高校科研利益分配模式是对硕博的隐藏性剥削,硕博的付出比起收获是失衡的,这就导致很多硕博在学习科研时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每一年高校的科研产出那么多,但大多数都没有实际转化的价值,这是巨大的浪费——浪费时间,浪费资源,浪费经费。


    如果硕博能在科研中获得足够的经济利益,那么高校的科研产出绝对会更有价值。所以他当初拿出一亿分出去,正是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开启高校科研利益分配的新风气。


    如今季知行也是这么打算的,他一直觉得科研人员的待遇普遍偏低,薪酬水平远远配不上他们的贡献。所以他当初开出高薪,正是希望自己的研究所立起一面薪酬改革的旗帜。


    也许发几千万的房子对比如今的业界薪酬水平略显夸张,但鲁迅先生开窗先拆屋顶的理论是很有道理的,有这么一个高标,其他研究所就不会觉得给研究员们涨个几万块的薪水是那么难以接受的事了。


    如今对他来说,只要他想,钱财确实是唾手可得的东西,所以他就更想用钱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当然,这也是因为易言他们值得。


    能有如今的成果,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比起朱仁,他更清楚大家这两年多来付出了多少,可以说用呕心沥血来形容也不为过。


    朱仁也不再劝了,他当初劝不了老阎,如今更劝不了季知行。当然,对于二人的理想主义,他是感佩于心的。


    “我明白了,就按你说的办吧。”


    作者有话说:


    明天就突破瓶颈啦——


    第96章


    易言回到家的时候, 整个人都还是恍惚的。


    齐怡看到他这个样子,越发肯定心中的猜想,丈夫被辞退了……


    她忍住心中的酸涩, 走过去给了他一个拥抱,越是这种时候就越需要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小怡……”易言的声音也是恍惚的。


    “我在。”


    “我们赶在过年前搬家吧。”


    “好!”齐怡没有多说什么。易言以后未必还会留在这个城市,即使留下来,280多万的房贷如今也是个沉重的负担, 把房子卖了是当下最合适的选择。


    易言这才发现妻子的情绪有点不对:“你怎么不问问我们搬到哪里呢?”


    齐怡笑道:“只要一家人在一块, 搬到哪里都行。”


    易言终于明白过来,齐怡误会了, 他笑着解释道:“不是你想的那样, 我们要搬去四季云顶!”


    哈?


    另一边,林逾静才刚到家。一进门发现表姑也在,她就忍不住在心里翻了个白眼, 又来说媒了……


    果然,才换下鞋子,表姑就迫不及待地拉着她介绍起来。


    “我跟你说,这回可是打着灯笼都没处找。”表姑说得啧啧有声, “人家男方有个儿子, 说不要求你再生, 能给孩子辅导到大学就行, 你不正好不想生孩子嘛……”


    林逾静无语死了,她数物博士双学位, 年薪百万,就因为表姑口中的「三十多岁了」「女博士不好嫁」, 就成了应该跳楼大甩卖的高龄剩女, 还挑拣什么?有人要就不错了。


    她都怀疑表姑是拿她做人情, 不然何至于介绍的男方都那么奇葩。


    “小静啊,你也得为你爹妈想想,你弟明年就要结婚了呢,你这大姑子杵在家里算怎么回事……”


    林逾静抬眼看向父母,父母回避了她的眼神。


    能供她读到博士,他们是爱她的,但……更爱弟弟。


    表姑还在喋喋不休:“男方很有诚意的,把旧房卖了又买了套更大的新房,你只要出个装修,嫁过去就能住现成的……”


    林逾静冷笑着打断了表姑的话:“还得共同还贷对吧!不必了,我自己有房,今天就搬!”


    四季云顶是作为本省首屈一指的豪宅,当然有各方面的优势。除了良好的环境以外,生活圈涵括三甲医院、私人医院、拔尖的公立中小学幼儿园、私立学校、大型商超、体育馆、图书馆、健身房、大型公园等等,可以说满足了一个家庭生活、教育、医疗、休闲等各方面的需求。


    所以,在得到研究所分配的精装房之后,所有人都决定搬家。而且,那里离研究所还近一些。


    季知行这一剂强心针是相当刺激的,所有人都提出连春假也不休了,立刻返岗继续实验。但季知行觉得如今也没有新的思路,还是休息一段时间比较好。更何况搬家实在是件麻烦又琐碎的事,总不能都丢给家人。


    所以大家都赶在年前乔迁新居,忙得不亦乐乎。


    季知行也给自己选了一套房子,不过他更乐意待在研究所,这里更像他的家。如今不做实验,他基本都泡在系统空间里学习。好久没这么安安心心地汲取知识了,季知行过得自得其乐。


    不过,快过年了,他这么形单影只的,在外人看来就有点孤零零了。


    从阎安瑾、高霄、朱仁,到许东阳、林朗,再到易言、俞竹藜等人都邀请他一起过年,但季知行都婉拒了,过年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候,多个外人肯定极不自在。


    其实研究所也不是没人,方狩等安保人员还在呢。他们自己排了个班,轮流值守轮流放假,任何时候研究所至少也有五六个人在。


    除夕那天的上午,邓廹突然出现在研究所,一进门就大呼小叫。


    “老大,我陪你过年吧!”


    季知行倒是不反对,但是邓廹这幅逃难的样子……


    “你怎么啦?”


    “唉,别提了,整整一个月我一睁眼我妈就催我去相亲。”邓廹扔下行李,瘫在沙发上,年方二八的他在他妈眼里已经是大龄晚婚青年,再不抓紧不行了。


    季知行没吃过被逼婚的苦,不是很能感同身受,还劝了一句:“好歹吃过年夜饭再跑啊。”毕竟是一家人最重要的团聚时刻。


    “就是为了年夜饭才跑的。”邓廹从沙发上挣扎起来,“你知道吗!我听见我妈跟对方妈妈打电话,说两家的年夜饭都安排在饭店,吃饭顺带相亲!我听话音其实人家女生也不乐意,就她们俩商量得特得趣,我干脆就跑了。”


    季知行也就不说什么了,这种做法确实有点强人所难。


    邓廹才刚歇了一会儿,手机就响了,他面带苦色出去接了起来,回来的时候就笑嘻嘻的了。


    “我说临时有工作呢,老大你可千万别拆穿我。”虽然他妈妈在电话里也骂,但好歹算是有个正当理由,这关暂时过去了。


    午餐是季知行从食悦居定的,留守研究所的人都有份。


    邓廹一边吃一边刷手机,看到一条新闻就骂道:“艹!大过年的还来添堵!”


    季知行咽下饭,随口问道:“怎么啦?”


    “看!”邓廹把手机反过来递给季知行。


    季知行一眼就看到了标题:《白头鹰国可控核聚变实验迎来历史性突破,超现实能量持续100万分之一秒!》


    啊!可控核聚变……


    当人类意识到传统的化石燃料会对地球造成严重破坏之后,就一直在寻找无污染的清洁能源,而模仿太阳运行模式的核聚变能源被认为是可以解决能源问题的终极方案。


    几克核聚变反应物就能产生一万亿焦耳的能量,这大约是一个普通人一辈子所需要的能量总和。


    能源是一切,能源是根本,可控核聚变技术意味着未来人类世界的霸权和人类走向星辰大海的绝对主动权。然而,率先掌握这项技术的如果是白头鹰国这样的霸权国家,那么没掌握的国家或许只有两条路——跪着活,站着死!


    网上也因为这则新闻闹得沸反盈天,各种衍伸报道里满是耸动的词句,如「人类文明发展的作弊器」「星际殖民的入场券」等等,而恨国党们更是比过年还开心。


    “不愧是人类文明的灯塔!什么是伟光正啊?可控核聚变才是最伟光正的!”


    “哈哈哈!跟掌握了可控核聚变的人类一比,只会烧石油的人类跟猴子有什么区别。”


    “太空竞赛马上开始,这一轮有谁能跟上呢?哈哈哈!”


    “说得跟已经成功了似的,「持续100万分之一秒」几个字看不见吗?”


    “别嘴硬了,能「持续100万分之一秒」就意味着找到了正确的技术方向,很快就能持续更长时间的。”


    “为什么偏偏是白头鹰国啊,总感觉这个世界要乱了。”


    “对!以白头鹰国的操性,彻底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后,不用于征服他国几乎是不可能的。到时候,全世界其他国家都团结起来恐怕都……”


    “这么……严重的吗?”


    “举个例子,比如最直接的武力征服——战争。战争形态的核心是能量级,一个带着核聚变堆能量的火力舰可以对标数十倍吨位的常规攻击性武器,这种差距对于常规战争来说是毁灭性的。”


    “未必有那么糟糕,很多国家不也在研究可控核聚变吗?”


    “但是在这种高科技领域,先发优势接近于无穷大,抢先一步基本意味着全程领跑,除非能出现弯道超车的奇迹。”


    “说到「弯道超车」,我突然想起季知行,他不是也在研究能源吗?有没有消息啊?”


    “听说知行研究所提前一个月放春节假呢,所以……情况恐怕不太乐观。”


    “还指望「真空能」呢,拜尔教授都发话了!”


    拜尔教授是白头鹰国可控核聚变项目的发言人,今天在新闻发布会上毫不客气地挑剔其他能源形式,并近乎失礼地回复华夏记者的提问:


    “你可以这样引用我的话:真空能是一种幼稚的幻想,季知行的研究不仅是错误的,更是愚蠢的!”


    邓廹也是看到这句话才开骂的。


    季知行沉沉地叹了口气,他并不因拜尔教授的话而对真空能的存在产生动摇,这种公开否定其实更接近于精神打压与威慑。但白头鹰国可控核聚变实验的突破确实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沉重压力。


    不,不能着急,越着急越容易走向死胡同,季知行在心里对自己说。而且没有新的思路,再怎么着急也不可能在除夕这天把研究员们从家里叫出来。


    调整好心态,他反过来宽解邓廹:“说不定年后就有进展了呢。”


    邓廹也不想大过年的在网上跟那些恨国党纠缠:“我们去钓鱼吧,晚上添道菜,年年有余嘛!”


    季知行答应了,出去走走有助于放松心态。


    研究所位处郊区,不远处就有条小溪,还算清澈。他俩连钓竿也没有,邓廹折了根枯竹绑根线,掰了枚回形针做钩,再挖条蚯蚓做饵,就这么开始钓了。


    季知行对钓鱼不是很有兴趣,就躺在一旁的野地上看着天。


    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抓到」真空能呢?现在最明确的实验进展就是「看见」了真空能的涡旋结构。没有一个物理体系是孤立的,宏观的银河系、类星体、黑洞,微观的粒子自旋、DNA的螺旋结构、超导体,都存在涡旋现象。存在于自然界各个层次的涡旋现象究竟藏着什么样的启示呢?


    邓廹听他轻声地自言自语,耳朵捕捉到了「黑洞」这个词,他算是半个天文爱好者:“前段时间有个超大质量的黑洞爆发了呢。”


    季知行也没往心里去,随口问道:“什么时候的事啊?”


    “就两三个月前。”


    季知行的呼吸顿了一下,突然有什么从脑中一闪而过,可再仔细琢磨,又什么念头都没有了。


    邓廹就这么从日正中天钓到夕阳西下,蚯蚓都牺牲了七八条,他们的年夜饭压轴好菜仍还在溪里。


    月亮已经升上来了,邓廹还在坚持:“再等等啊,肯定能赶上年夜饭!”


    一条鱼从水中跃起又落下,似乎在嘲笑他的坚持。随着鱼的跃动,原本平静的水面出现了阵阵涟漪。


    季知行望着水面上一圈又一圈的波纹,突然直起身来,被一种玄之又玄的顿悟笼罩了,千般信息万种想法如涡旋一般在他脑中不断旋转……


    “抓到了!”邓廹突然大叫,兴高采烈地迅速起竿,一条鱼被从溪里拽起,扔到地上。


    “抓到了!”季知行转身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往研究所跑去。


    作者有话说:


    第97章


    易言是在年夜饭的餐桌上突然被研究所的电话叫走的, 但齐怡心里一点芥蒂都没有。且不说刚收了一套几千万的房子,即使没有这套房子,她也盼着易言他们研究所的能源项目早日成功。


    作为华夏人, 谁见了今天那则可控核聚变的新闻能不忧心呢?


    季知行是个好老板,这点齐怡是知道的。若不是有了突破,绝不会在除夕这么特殊的时刻把所有人都叫回去。


    易言也是这么想的,顺路搭乘他的车的单岩等人也这么想。车内寂静无言, 只有重重的心跳声响彻耳畔。


    从四季云顶到研究所自驾大约20分钟, 作为通勤时间已经是很短的了,可易言一路开着车只觉得这段路程真是无比漫长。


    研究所灯火通明, 几乎所有人都在同一时间到达。


    易言跑进实验室的时候, 只觉得眼前的场景似曾相识。


    两年多前,他们在实验的第一阶段就遇到了瓶颈。那时候,季知行也是提前给他们放了个假。然后, 等他再一次回到实验室,就看见季知行和邓廹在实验室忙个不停,而工作间的桌上堆着一叠又一叠的数据输出——季知行找到了突破瓶颈的方法。


    而今,季知行和邓廹正围着MSR910A型量子频谱分析仪忙个不停, 而旁边的桌上就放着几张显然刚刚出炉的分析报告。


    易言三两步走过去一看, 瞳孔瞬间放大, 分析报告上正是他们先前梦寐以求的表示量子涨落急速飙升的波峰!


    又完成了一次对量子涨落的观测, 季知行拿着最新的分析报告,心中大定。


    他抬眼一扫, 见众人都到了,展颜一笑:“可以明确的说, 一个月前我们观测到的那段峰值代表的就是真空能!”


    即使早有预料, 但此刻得到了季知行斩钉截铁的肯定, 大家还是忍不住欢呼出声。但声音是克制的,都怕会干扰季知行的分析。


    季知行等欢呼声平息,继续说道:“当时真空能之所以出现得那么突然且昙花一现,是因为受到了外界的干扰。”


    什么干扰?!所有人都目光灼灼地盯着季知行。


    季知行也是感慨万千。爱因斯坦曾说过“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案永远不可能在产生这个问题的维度上出现”,他到今天才切身体悟这个哲理。


    一个月前,他们重复了无数次实验,就是无法再现峰值。所有人都绞尽脑汁地回顾第一次实验过程中到底出现过什么意外的变量,还调取监控记录反复地观察。


    后来再重复试验的时候,举凡材料、仪器、操作的各种精度、能量、动量、张量都尽可能做到了和第一次实验一模一样。甚至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再现当时的小动作,林逾静在提取内嵌富勒烯前摘下眼镜擦拭,易言在困住量子簇后挠了两下头发,邓廹在等待量子频谱分析仪合成结果时扭了扭脖子……


    可当时谁也没想到,原来真正的干扰因素竟然来自地球之外,宇宙之中!


    “真正的干扰因素来自半人马座A星系爆发的黑洞!”


    “黑洞?!”所有人异口同声地惊呼。


    季知行稳稳地点头:“就是黑洞!这还是邓廹给我的启发。”


    邓廹方才已经在心里骄傲过一轮了,此时听到自己的名字,矜持地微微昂着头。


    季知行方才询问了邓廹又查阅了相关资料,迅速掌握了一些他需要的信息。


    距离银河系大约1200万光年的半人马座A星系有一个超大型黑洞,质量大约是太阳的5500万倍,日常喷发的能量物质可以延伸至一百多万光年。当然,这个距离对地球造不成什么影响。


    但是,几个月前它爆发了。


    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感受不到什么影响,但宏观上,黑洞爆发时产生的X射线就如同水中涟漪一般传播到了整个银河系;微观上,X射线的瞬态可能影响了量子层面的活动。


    他们当时虽然是在地底100米做实验,但也完全有可能受到影响。


    为了验证这个猜想,他冲回实验室后,就开始重复当时的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尝试施加不同强度的X射线干扰。结果是喜人的,他又一次观测到了期盼已久的峰值!


    “至于X射线为什么能促成真空能出现,我猜想是因为来自黑洞的X射线对我们实验中的量子簇产生了应力干扰。就比如平静的水面一旦有鱼跃动就会产生涟漪,稳定的量子簇一旦受到X射线干扰便形成了涡旋——真空能便出现了!”


    “再深入一点说,为什么量子簇受到X射线干扰便会形成涡旋,我想到的是位错(dislocation)理论。”


    听到这个词,易言瞬间睁大了眼睛。


    季知行也看向易言:“易言,这一点由你来说吧。”


    所有人都齐刷刷看向易言,易言深深吸了口气,按捺住嘭动的心绪,略略整理思绪后便开口了。


    “先前我去参加的学术会议是物化综合方向的,在那里我接触到了一个概念——位错理论,这个理论被认为是晶体材料学最重要的理论。”


    “晶体材料内部的原子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当某个原子失踪留下了一个空位,或某个位置突然挤进了一个原子,那么就产生了位错。大量的位错使得材料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特性,人们研发材料很多时候就是通过位错来获得材料的特殊性能,比如使材料强韧度变大、使材料具有防火性等等……”


    易言介绍完位错理论就停口了,季知行见状便接着给他表功。


    “大家应该还记得,易言从学术会议回来后便提出对真空能施加应力,观测其弯折、扭转、相黏和断裂等形态变化。如今看来,这个方向整体来说是正确的,只是当时我们还没想到可以用X射线来作为应力。”


    “X射线对量子簇的干扰,即是使稳定的量子涨落产生「位错」并向着应力方向滑移,进而产生涡旋。所以,我们先前的实验方向是完全正确的!”


    啪!啪!啪!所有人都激动地拼命鼓掌,太好了!他们这两年多来的努力没有白废!


    其实,失败在科研实验中是司空见惯的。然而失败就意味着无数日夜的心血付之一炬,意味着以后的道路更加艰难曲折。所以,当他们摆脱了失败的阴霾,看到了成功的曙光,看到了反击鹰国的可能,所有人都激动得不能自已,有的人甚至落下泪来,季知行也忍不住有些鼻酸。


    大家充分地发泄了情绪,掌声渐歇。


    季知行继续说道:“林逾静先前提出过「约化质量和尺度之间的变化关系以推测稳定量子涨落的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延续这个思路,实验各种条件下、不同频率不同波长的X射线与真空能产生时间、强度之间的关系……”


    分析完理论依据,确定了实验方案,季知行扫视一圈,带着歉意说道:“所以,很抱歉,大家的春节假期恐怕得提前结束了。”


    “乐意之至!”


    “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还等什么呢!”


    “开工吧!”


    所有人都欢呼着奔向实验室。


    ……


    过了元宵之后,春节的气息就淡了。出了正月,路上的灯笼、春联等装饰也大都撤下来了。复工的复工,复学的复学,大多数人都过着平淡而有序的日子。


    然而,国际上并不平静。


    白头鹰国动作频频,先是向可控核聚变项目拨款5500亿美元作为研究经费,而后宣布重返《巴黎协定》并拨款400亿美元用以「解决气候危机并使鹰国成为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全球领导者」。


    3月宣布禁止在联邦土地开启新的石油及天然气项目,并督促世界各国跟进。


    4月提出《全球甲烷减排承诺》,启用甲烷排放量实时监测工具以精确量化全球甲烷减排量。


    5月向全世界发出倡议,以立法的形式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并明确碳中和目标。


    网民们对此议论纷纷:


    “MD这一步一步的,扛着气候环保的大旗,行打压他国之实。”


    “这难道不是好事吗?气候问题确实是日益严峻啊,碳中和不早就成了共识了吗?”


    “丁仲礼院士早就说过环保是西方的骗局,你以为他们真的在意环保啊?不过是看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华夏发展得太快,通过环保大棒来限制产能罢了!”


    “鹰国一直非常热衷于为世界制定各种秩序,却总是在它制定的游戏规则里给自己留下一大块肥肉,你猜要是没有可控核聚变实验的突破,它会这么急着打压石油、天然气之类的能源吗?”


    “对!他自己吃得脑满肥肠就宣布全世界都得一起减肥,也不管别人是不是刚吃饱,有的甚至还饿着。”


    “有些国家真TM没出息,跪得这么利索。”


    “就是!我还以为鸥洲能多抗一会儿呢,谁知道第一个跪的就是它,都已经在修订《鸥洲气候法》和《不可再生能源指令》了。”


    由于鹰国发动了局部战争,再加上产油国调整了生产计划、全球通胀、极端气候、能源结构转型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世界范围内能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国家陷入了能源荒。


    家底厚或者能自主产油的国家还罢了,有些能源完全依赖进口的国家,化工、钢铁、食品等与能源密切相关的产业已经出现了停工停产的现象,而民生领域也频频出现大面积停限电现象。


    7月,鹰国宣布召开世界能源大会,邀请全世界所有国家派代表参加。


    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场鸿门宴!


    作者有话说:


    本章关于位错理论的描述参考《位错,微观世界的蚁群》


    第98章


    世界能源大会还没开始, 网上就已经吵翻天了。


    【一个世界性的大会召开得那么仓促,鹰国是完全不给其他国家准备的时间啊。】


    【宴无好宴,我看不如别去, 去了只会长他人威风。】


    【可不去的话也是灭自己志气,这跟掩耳盗铃有什么分别?】


    【没错,我们不去难道鹰国就不会发难了吗?去了多少还能掌握一些主动权,不去那就完全被动了。】


    【鹰国敢开这个会就证明他们的可控核聚变实验肯定又有新进展了, 要真是这样, 我完全想不出怎样才能破局。】


    【现在想那么多也没用,反正后天就开了, 等结果吧。】


    世界能源大会在鹰国首都召开, 或许是觉得这场大会将彻底改变历史格局,举办方给媒体们预留了非常非常多的席位,以便传播鹰国的高光时刻。


    世界上有无数人关注着这场注定会产生深远影响的大会, 许多华夏网民甚至早早就翻墙而出,守着鹰媒官网,等候第一手文字消息或视频报道。


    【妈呀!大会得开多久啊?我完全没有心情做别的事。】


    【至少也得一个上午吧,甚至有可能持续好几天。】


    【上午第一节 课, 我看我们班学生心都不在教室了, 估计也都在挂念这次大会。】


    【我今天干脆请假了, 就在家里守着手机和电脑。】


    【哇艹!听说大会已经结束了!这都一个小时不到吧?】


    【啊!完了完了完了!结束得这么快要么就是彻底撕破脸, 要么就是彻底跪了,哪个结果都很糟啊!】


    【哈哈哈, 我早就说了,可控核聚变是碾压级的终极武器, 识相一些早点跪还能捡两根骨头什么的。】


    【要跪自己去跪!我看你脊梁就没直过, 也配做人!】


    网友们分作两拨, 一拨跟唱衰的恨国党们吵得沸反盈天,一拨急得团团转到处搜索新闻报道或小道消息。


    所有人都觉得首发新闻必然来自鹰国媒体,所以鹰国各大媒体的官网下不断地有各个国家的人留言询问大会情况。然而,第一个发布相关新闻的竟然是华夏的央媒。不过,那其实也不能算新闻,那只不过是完整的会议视频录像罢了。


    短短几分钟,那段视频的点击量就突破了1亿,并迅速增长到2亿、3亿……


    视频开始是各个国家的代表团接二连三地入场,华夏代表团入场时,评论区出现了一波小高峰。


    【祁外长真是好风采,无论什么时候看他都是气度俨然。】


    【又儒雅又霸气,仪态真是好。】


    【你们看见有些国家代表的眼神了吗?好像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祁外长身上了。】


    【看得都心酸,弱国无外交啊。】


    视频中,白头鹰国的代表劳伦斯等人姗姗来迟,一路走进来对许多小国代表的寒暄不屑一顾,对于鸥洲大国的代表也不过是略点一下头,完美展现了鹰国的目中无人、妄自尊大。


    劳伦斯径直走到最前面落座,目光若有似无地往华夏代表席位一转,一开口就直奔主题。


    “各位国家代表,环境问题一直是全世界的核心议题,然而有些国家为了发展经济一直将环境问题置于边缘地位……”


    这个开头迅速引发网友的吐槽与批评:


    【他怎么好意思这么说?为了经济而枉顾环境的罪魁祸首不就是鹰国吗!】


    【两年前还退出《巴黎协定》呢,「怠于履行国际义务,妨碍多边环境进程」说的就是鹰国自己!】


    【呵呵!自己打算洗脚上岸了,就开始嫌人家泥腿子脏了。】


    劳伦斯还在滔滔不绝地强调环境问题:“如今全球整体环境状况持续恶化,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加速能源结构转型,用清洁能源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来了来了!提到能源问题了!】


    【哇艹!那么多减排项目,从工业到民生全覆盖,怎么不干脆一刀切完全禁止生产生活啊!】


    【鉴于一些国家的发展水平,这么激进的减排举措只会导致贫困加剧。】


    【放什么狗屁!居然2035年就要全面实现「零碳」目标,人类还配呼吸吗?!】


    劳伦斯的宣讲告了一个段落,顿了顿,抬头扫视全场,眼中精芒闪烁:“人类正处于发展的分叉路口,今天所作的抉择将决定我们走向天堂或者堕入地狱。我们绝不容许这样的情况发生——为了发展本国经济而罔顾全人类的未来!”


    劳伦斯熟练地挥舞着环保大棒,高高地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虽然没有明说会采取什么样的手段「不容许」,但威胁之意已昭然若揭。


    会场的气氛凝固而僵硬,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劳伦斯的心情,他满意地巡视脸色不太好的各国代表,中途在气定神闲的华夏代表处卡了一下,又若无其事地收回目光。


    “感谢上帝,鹰国的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已经突破2月份宣布的100万分之一秒,实现稳定3秒的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预计于2028年全面完成实验,2033年实现核聚变商业应用!”


    劳伦斯一声比一声高亢,但会场回应他的只有稀稀拉拉的掌声。核聚变能源的应用对地球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但当这个利器掌握在一个霸权国家手中时,人类未必会过得更好。


    面对会场冷淡的反应,劳伦斯不悦地眯了眯眼睛,揭开了本次大会的主要意图:“我宣布,鹰国能源部正式成立全球能源合作组织GECO,首要目标是帮助成员国推进能源转型,尽快淘汰石油等污染性能源,加快绿色能源部署。鹰国将以相当优惠的价格向成员国提供核聚变清洁能源……”


    【好家伙!我敢说在场所有国家代表心里都在飙脏话。】


    【能源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啊,当着人家的面就敢说我要把你的命脉掐了,以后交钱我给你们续命,脸皮不够厚真是无法胜任鹰国代表啊。】


    【这跟强买强卖有什么分别?要是哪个国家被忽悠瘸了或被逼着真的把石油等能源都淘汰了,到时候核聚变能源卖什么价还不是鹰国说了算,到那会儿就是卖出黄金的价也得捏着鼻子买啊!】


    【鹰国最擅长搞这个组织那个组织了,我猜入会费绝对不会低。】


    【什么入会费啊?那叫保护费!】


    【祁外长真是好气度,从头到尾都那么淡定,连眉头都不皱一下。】


    【有些国家的代表真是太喜怒形于色了,劳伦斯那双眼睛滴溜溜转个不停看得可爽呢,也就到我们这边才卡了一下。】


    【不知道祁外长是真有把握,还是……】


    【不管怎么说,输人不输阵,气势是要拿捏起!】


    在劳伦斯宣布成立GECO组织后,第一个迎合的就是某个脱亚入欧的弹丸小国,某半岛国家紧跟其后,鸥洲大陆几个主要国家也纷纷响应。


    【其实这些都是大会前早就在台面下达成协议了吧。】


    【那肯定啊,至少西方几个国家肯定是事先就谈好条件的。】


    事先达成协议的国家陆续当场表态愿意积极加入GECO组织,会场热闹过一阵后又冷了下来,许多国家碍于国小力微并不敢硬抗,但他们都还在观望,观望华夏代表的态度。


    劳伦斯也注意到了会场的风向,心里咒骂一声,看向祁外长:“祁先生,截至去年的数据统计,华夏每年向大气排放超过60亿吨的二氧化碳,位居世界各国之首。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当然。”祁外长平静地回视劳伦斯,“截至去年的数据统计,贵国每年排放的温室气体达59亿吨,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华夏。我要强调的是,华夏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均碳排放量仅排名十五;而贵国人均碳排放量仅次于沙特,位居世界第二。究竟谁才是碳排放大国呢?”


    劳伦斯一点都不觉得亏心,不过他并没有争论碳排放量谁第一谁第二,而是把话题扯回能源:“鹰国一直致力于降低碳排放量,所以才积极推动能源转型。我可以在此作出承诺,为了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鹰国将在2035年前带领全世界全面淘汰污染性能源,实现「零碳」目标。而华夏作为世界人口第一的大国,绝不应置身事外,弃人类共同的家园于不顾……”


    【靠!劳伦斯一直在挤兑祁外长,恨不得逼他马上做出承诺实现「零碳」,要么低头加入GECO。】


    【说真的,我不反对「零碳」这个目标,但必须缓着来,步子跨得太大,很多中小型工厂立马就得倒闭。】


    【这不正是鹰国的目的吗!要么跪下来,那就给你条活路;要是坚持站着,就搅和得你死去活来。】


    【祁外长真是好涵养,劳伦斯到底有完没完?罗里吧嗦讲了多久啦!】


    【终于讲完了,咦,祁外长刚才是不是笑了一下?】


    祁外长从容地看向劳伦斯:“事实上,华夏在环保方面是不遗余力的,只是关于实现「零碳」目标的时间……”


    话还没说完就被劳伦斯打断了,他好整以暇地笑了一下:“地球已经岌岌可危,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华夏一再地拖延时间……”


    “不!劳伦斯先生,你误会了。”祁外长也打断了他,“我的意思是,可以提前至2030年。”


    劳伦斯:……


    【??祁外长是不是口误啦?】


    【输人不输阵,不管做不做得到,放几句狠话是对的。】


    【你以为是街边小混混争地盘啊,这是大国博弈啊,怎么可能这么胡来!】


    【我站祁外长,哪怕以后会过得辛苦一点,我就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不愿去做鹰国的狗!】


    【不不不!以我们国家素来的行事风格,必然是有把握才会这么说。】


    【对!我总觉得祁外长今天真是不一般的淡定,对劳伦斯的话一丝丝都不往心里去的那种气定神闲,肯定是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倚仗吧!】


    劳伦斯眯了眯眼睛,认认真真地观察祁外长的神色,觉得场面似乎有点失去了控制。


    他又一次开口试探:“我认为,华夏于2030年实现「零碳」的承诺应该以立法的形式加以明确。”


    祁外长轻飘飘地回答:“当然。”


    到了这会儿鹰国的意图已经完全揭晓,那就没必要再藏着底牌了。祁外长正色说道:“借这个场合,我想公布一个好消息。华夏的季知行科研团队已于6月成功提取零点真空能并实现稳定输出,这是一种完全无污染的洁净能源,初步拟定于2025年实现商业应用,华夏承诺届时愿意向友好国家提供免费的能源支持……”


    作者有话说:


    有评论担心免费的话咱们会吃亏,所以这里补充解释一下哈,之所以免费是基于以下几点考量:


    一是真空能约等于零成本。


    二是祁外长的话中有一个限定词「友好国家」。什么样的国家才是友好国家呢?还不是咱们说了算嘛。可以说这个限定足以完全改变华夏的国际环境。


    三是能源是一个国家的命脉。然而哪个国家一旦有了免费能源可以用,本国的能源再怎么扶持都是发展不起来的(就有点像当年免费的D版Windows系统泛滥,间接使得我们到现在都发展不出什么像样的电脑系统来),届时华夏几乎是不废一兵一卒就能捏住很多国家的命脉。当然,我们是有道德的兔子,才不会干坏事,但这就是一种无敌的政治资本。


    第99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祁外长的话无异于在会场投下一颗重磅炸弹,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反应过来后,会场瞬间炸开了锅, 议论声此起彼伏,乱糟糟的一片。


    季知行作为蜚声国际的科学家,他的科研动态自然是备受关注的。然而他的私人研究所并不像国际知名的研究所那样,会在自己的官网上定期发布实验动态。而他本人也鲜少接受采访, 再加上华夏对他的信息与人身保护, 外界并没有渠道去了解他的项目进展。


    况且真空能是否真实存在,其实还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科学话题。鹰国可控核聚变项目的拜尔教授就曾公开批评季知行以真空能为噱头, 哗众取宠。


    退一步说, 即使真空能真实存在,要研究出提取和利用的方法,那也不是短短三五年就能做到的。一般的能源研究往往得持续数十年, 更何况真空能这种简直堪称突破异次元的能源形式?


    所以,当祁外长宣布季知行已成功提取真空能并实现稳定输出,所有人第一反应都是难以置信。然而华夏的国家信用与祁外长一贯可靠的外交表现,让很多人迅速接受了这个足以震惊全世界的消息。


    “真空能!季知行的真空能项目真的成功了!!”


    “我真的, 从刚才恍惚到现在, 理智和情感都告诉我应该相信祁外长的话、相信季知行的本事, 但总觉得像梦一样不真实。”


    “哇咔咔!真是天佑华夏!之前谁说先发优势得靠弯道超车才能压倒来着, 季知行这不就又一次弯道超车了吗!”


    “有点不懂,可控核聚变和真空能哪个强?”


    “那肯定是真空能了, 核聚变还得要反应物和燃料,真空能可是从真空而生, 理论上可以从宇宙中的任意一点提取能量。”


    “所以, 修真小说中描写的灵气照进现实了?!”


    “好家伙!我宣布我国已经大跨步迈向半科技半修真社会了。”


    “那一分钟真是值得反复回味, 劳伦斯那会儿肯定觉得胜券在握,可当祁外长说可以提前至2030年的时候,鹰国代表的笑容一下子就消失了。”


    “没有消失,只是从鹰方代表脸上转移到了华夏代表脸上,完全符合能量守恒定律。”


    “你是懂物理的,但我脸上的笑容又是怎么回事呢?”


    “那应该是华夏人之间的量子纠缠吧。”


    “哈哈哈!我就说之前劳伦斯还在唧唧歪歪的时候,好像看见祁外长笑了一下,他一定忍很久了。”


    “人家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要不是太开心了才不会偷笑。”


    “真是,有应对之法就不能早点说吗?让全国人民跟着担心。”


    “好家伙,大国博弈都得一一跟你报告啊!”


    “主要是还不知道对方具体要出什么招,自己的底牌当然要先藏好。”


    “其实我都有点担心祁外长他们被鹰国扣住回不来。”


    “不至于,扣住几个人难道就能影响华夏布局真空能吗?只会加剧两国冲突罢了。”


    “主要是华夏手里有比可控核聚变更成熟的真空能作筹码,鹰国不会选在这个时候撕破脸。”


    “祁外长一起身,好多国家的代表都哗啦啦跟着走了,人心向背真是一目了然啊。”


    “呵呵,鸥洲有几个国家代表也跟出去了。”


    “咱们一向讲究个合作双赢,不像鹰国那样踩着别人壮大自己,之前那是没得选,如今有得选,任谁都知道选哪边更好啊。”


    “啊!视频怎么就结束了,我想好好欣赏一下鹰方的脸色啊!”


    “据说媒体都被赶出去了,没法再拍啊。”


    “哎哟哟,真是输不起!”


    世界能源大会仓促结束后,西方媒体集体失声。直至第二天,鹰国媒体才在政府的授意下,捏造出许多新闻。


    有的抨击祁外长以并不存在的真空能为借口,拒绝履行国际环保义务;有的污蔑季知行和华夏政府沆瀣一气,欺世盗名;有的言之凿凿地分析真空能的提取会导致宇宙加速衰竭,将严重影响人类生活空间的稳定性……


    以往,外媒对华夏的污蔑总能引得华夏人大动肝火。但是这回,饶是许多吃流量的无良媒体不停地翻译转发此类新闻,但华夏网友们已经不怎么在乎了。吃瓜群众们在网上四处乱窜,千方百计地搜索任何一丁点季知行与真空能的相关消息。


    果真有一些火眼金睛的网民找到了蛛丝马迹,那是6月中旬发布于华夏科技部官网的一则消息。


    消息只有短短一行:某项目实验成功,进入试运行阶段。


    这则极短消息当时几乎无人注意,注意到的也免不了吐槽「真是听君一席话胜听一席话」。如今无数网友闻风而至,还是不由得开启了吐槽模式。


    “好家伙,这则消息足足有2句话共计14个字呢,但关键信息仅有0字。”


    “哈哈哈,好像说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字数越少,新闻越短,啊不,是事情越大。”


    “不能细说,但还是要发出来跟广大人民群众分享一下,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过于先进,不便展示。”


    “啊!太开心了!”


    “我是百爪挠心啊,好想多知道点真空能的消息。”


    网络上讨论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季知行也带着研究员们在研究所忙得不亦乐乎。


    科学研究一旦找准方向步入正轨,那往前推进是相当顺畅的。自从季知行灵感乍现突破瓶颈,那以后几乎每天的实验都能得到正向反馈。


    易言等人恨不得饭都不吃觉都不睡,每分每秒都扑在实验室,还是季知行按着大家保证了最起码的饮食与休息。


    6月初,在实验室成功提取真空能并实现稳定输出后,季知行就通过方狩上报给了国家。


    真空能掌握在私人手中是会出大乱子的,季知行能保证自己没有任何野心,但不能保证自己百年之后,后人是否会仗此胡作非为。所以,他第一时间就和国家达成了初步的转让协议。


    国家迅速在研究所增设了层层叠叠的保卫力量,重新修筑了具有反铁磁材料夹层的高墙,甚至还启用了反导弹系统。


    毫不夸张地说,如今即使是一只苍蝇飞进研究所,也得被打下来鉴定是否是仿生窃听器。


    真空能提取成功后,能源传输问题就迅速提上了议程。


    能源传输不是只在实验室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涉及国家整体基建布局建设,所以季知行和国家派来的宋处长商议了很久。


    “据我所知,如今的输电过程是通过升压变压器、高压输电线路、降压变压器、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将电能输送给用户。然而,鉴于真空能能源形态的特殊性,旧有的电力传输体系恐怕并不适用于新能源的传输。”


    宋处长是一个精干的中年男子:“季所长完全不必忧心,新能源需要什么样的传输体系,国家就建设什么样的传输体系!”


    啊……前段时间因经费问题过得抠抠搜搜(朱仁:?)的季知行完全被折服了。


    建设电力传输网是一件耗工耗时又特别耗钱的系统工程。举个例子,前几年建设晋北-广陵±800千伏8000兆瓦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光这一条线工程造价就接近20亿。如果在全国铺设匹配新能源传输的新体系,那总共得多少钱?那都不能以「亿」这个单位来算了,得用「兆」!


    当然,这种等级的基建费用对于国家来说是完全有力承担的。更何况真空能是那么完美的能源——无限、免费、清洁,国家不可能因为区区基建费用就弃之不用。


    但季知行实在是心疼钱啊,所以他想到了个方法——无线传输。


    无线能量传输目前的主要应用领域以手机充电为主,但无线手机充电的核心是非辐射技术,充电范围比较小,并不适用于工业、民生用电传输。所以,必须另起炉灶。


    不过,比起真空能研究来说,无线能量传输的理论基础已经相对成熟,再加上真空能「无处不在」的特点,要实现真空能无线传输并不算难。


    季知行向宋处长征询意见:“我打算研究真空能无线传输技术,以形成无实体传输线、自适应、光速的无线能源传输网络,不知国家……”


    宋处长很干脆,他笑道:“这方面我是外行,国家派我来不是让来我指手画脚的,而是提供保障的。季所长只管放开干,需要的经费、人才、材料、仪器等等,国家都能无条件提供支持!”


    有了国家撑腰,季知行彻底放开手脚,短短半个月就设计出了可行性研究思路。在集体研讨会上,他向大家展示了整个真空能无线传输构架。


    “利用磁约束聚变特殊形态的磁场来约束量子涨落的活动,使其处在一个有限的体积内,便于施加应力干预以产生真空能,并通过路基镭射导体实现高空远程能源传输……”


    易言迟疑地开口:“可是,理论上能源品质与传输效率和导体体积成正比,传输距离越远,导体体积就必须越大。”


    俞竹藜在脑中一转就算出了几个数据:“这样的话,巨型导体的造价恐怕并不会比铺设有线传输网络来得低。”


    “如果是现成的呢!”季知行话中的笃定任谁都听得出来。


    易言、林逾静等人面面相觑,现成的巨型导体?


    “藏东的「天基」?”可是天基只有一个,无法辐射全国啊。


    “鹰国的GTC?”可是GTC远在美洲,距离也很影响传输效率与品质啊。


    “鸥洲的LSC?”可是借用别人的设施难免受人掣肘啊。


    “不,都不是!”季知行目光灼灼,难得卖了个关子,“这个巨型导体是集体的,或者也可以说是无主的,而且是完全免费的!最重要的是,其体型之大完全足以辐射全国甚至全世界!”


    所有人的好奇心都被高高吊起,还有这样的便宜?


    邓廹按捺不住地追问:“老大,你说的巨型导体究竟是什么?”


    “地球!”


    其他人:艹!


    作者有话说:


    第100章


    广陵市三峰社区的一栋普通居民楼内, 刚下班的薛玫推开了家门。


    一进门,薛妈妈就赶紧招呼女儿:“快来帮我看看这东西怎么用。”


    薛玫叹了口气:“您又买上门推销的三无产品了?”


    “才不是!”薛妈妈拿起茶几上巴掌大的盒子,指着上面印着的政府标志给女儿看, “今天去社区中心领的,可麻烦了,还得登记呢。我看好多人领,反正不要钱, 我也领一个。”


    薛玫哭笑不得:“那您当时就没仔细问问怎么用?”


    “问了!怎么没问。”薛妈妈拿起那个白色的小盒子指给女儿看, “说是打开这个开关就行,可是之后该怎么用也没说。”


    “这是干什么用的啊?”薛玫拿起那个小盒子仔细看了看, 突然睁大了眼睛, “真空能无线接收器?!”


    “对,就是什么真空能。”薛妈妈说道,“说是开了这个以后用电不要钱, 也不知道真的假的,关键是也没说明白怎么用啊。”


    “社区的人就只说打开开关就行?”薛玫跟薛妈妈确认了之后,心里扑通直跳。她也是资深网民,而且季知行还是她大学学长, 她自然关注过真空能的消息, 可万万没想到会这么快就……


    薛玫看着茶几上的热水壶, 试探着伸手按下开关。


    “哎, 插头……咦?”薛妈妈惊疑地凑近热水壶细听,又茫然地看向女儿, “这……插头都没插上,怎么就……”


    薛玫喃喃道:“真的是无线……”


    母女俩盯了热水壶3分钟, 看着它冒出阵阵雾气直到烧开。


    所以, 真的是只需要打开接收器的开关, 家里的电器就能以无线的形式接收真空能使用……


    薛玫勉强跟薛妈妈解释清楚后,薛妈妈就开始乐滋滋地在家里试用各种电器。


    而薛玫则打开手机,想上网搜索看看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消息。屏幕一亮,就看见各个群里新消息不停地跳。点开一看,果然都在讨论真空能,还有人@她。


    “薛玫,听说三峰社区是第一波试点推行真空能的,你家接到通知了吗?”


    薛玫忙点开对话框:“去社区领了个「真空能无线接收器」,打开开关后,家里的电器是真的不插电就能用!”


    随即就有人追问细节,但是薛玫其实也不知道更多。不过,群里接二连三地有人转发各个渠道的消息。


    “听说那个接收器就是像路由器一样,路由器一开,手机平板笔记本都能联网;接收器一开,家里的电器都能收到真空能。”


    “这……听起来有点危险的样子。”


    “政府敢在居民区试点推行,肯定能保证安全啊。”


    “也没有逼大家一定要用,要用得去社区登记才能领到接收器,怕不安全可以再观望一下嘛。”


    “据说以后技术升级后,连接收器都不用。”


    “不可思议……”


    广陵市三峰社区试点推行真空能的事迅速窜上热搜,无数网友千方百计地打探消息,可是,官方渠道也没有更具体的消息。


    直到国庆前夕,真空能的相关新闻一夜之间铺天盖地,遍布网上线下。


    《真空零点能,敲开21世纪自由能源之门》


    《驯服真空,季知行又一次创造弯道超车的奇迹!》


    《悬崖边上的一刻:屈服、顽抗还是超越?》


    《无限能源——又一项神的能力下放给了人类!》


    几乎所有新闻媒体都在发真空能相关新闻,微愽排名前十的词条也全都与之有关,无数网友蜂拥而至,疯狂讨论。


    “终于官宣了,先前各种小道消息我都不敢全信。”


    “所以,之前在广陵市试点推行真空能是已经成功了吧?”


    “我刚看完广陵市一把手的访谈,说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将真空能接入居民生活用电,明年第一季度会开始提供真空能支持公共交通和工厂用电。”


    “哇哦,那不是都不要电费了!”


    “电费算什么,政治意义才是最重要的!”


    自季知行成功提取真空能的消息问世,鹰国就没停过捏造假新闻。当真空能开始试点推行的消息传出后,鹰国对真空能的打压就更是近乎疯狂。


    因为一旦华夏真的开始将真空能免费提供给友好国家,或低价出口给其他国家,那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华夏币国际化。鹰元与能源的联系一旦被打破,世界对鹰元的需求就会应声而降。届时,鹰联储怎么加息都无法抑制国内通胀,这会间接导致鹰国经济崩溃!


    此外,华夏引领的真空能能源革命对世界能源格局、经济格局乃至政治格局都将产生深重而深远的影响,这是鹰国绝对无法接受的。


    所以,在鹰国的推动下,真空能威胁论甚嚣尘上。许多专家访谈、学术论文、新闻报道都致力于让人们相信,真空能会危害生命健康安全、会使得人类的生存空间发生地震般的裂变、会使得宇宙坍塌加速人类衰亡……


    华夏也难免有领了狗粮的内应与之一唱一和,竭力阻碍真空能推行。


    在这样的情况下,季知行应邀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


    地点仍是在首都人民大会堂,主办方仍然是首都新闻办公室,但出席新闻发布会的人跟上一次不太一样,很多都是经常出现在联播新闻的面孔。


    首都新闻办公室的辛主任战战兢兢,他昨晚基本失眠,生怕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出了丁点纰漏。


    季知行就淡定多了,今天的问题必然以技术为主,真空能哪个技术细节他不是门儿清?再者,大场面他也经历过好几回了,所以上场前还能反过来安慰不停擦汗的辛主任。


    和「华芯一号」发布会一样,这次的真空能发布会同样允许媒体直播,所以在发布会开始前,早就有数亿华夏人和数十亿外国人在线了。


    发布会没有任何废话,直奔主题。季知行一个接一个地回答记者提问,解释了提取真空能的基本原理,又提到无线传输的问题。


    “真空能的无线传输是建立在地球自带导体属性的基础上的。我们以地球作为内导体,地球电离层作为外导体,以地球磁场来约束量子涨落的活动,利用环绕地球的表面电磁波来传输能量……”


    季知行侃侃而谈,直播评论区也很热闹。


    【好家伙!季知行薅羊毛的技术真是开天辟地古今第一,能源是「无中生有」,连传输都要借地球一用,真是将免费贯彻到底啊!】


    【嘻嘻嘻,这才是真正在环保问题上没有一点可指摘的地方,要是大兴基建铺设有线传输网络,我敢说那些「环保斗士」又要跳出来说破坏环境了。】


    【可是,真空能在地球窜来窜去,会不会哪天突然失控把人电得酥麻麻?】


    【现在不就讲到这个问题了嘛。】


    “这一系统中,发射机只与天地谐振腔交换无功能量,在地球与电离层之间建立起大约0.1Hz的低频共振,而人体平均固有频率为4-5Hz,所以不仅对生态是安全的,对人体也完全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至于如何根据接收端所需的电力精准地控制能量高低,我们主要通过NS方程建立参数范围内的聚变增益与约束定标关系,控制涡旋形态的真空能……”


    【哈哈哈,绕了一圈季知行又干回老本行了,所以说数学真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啊!】


    【我当初以为NS方程就是季知行的学术巅峰了,没想到后来一再被打脸。】


    【我简直后悔死了,当初知行研究所招聘的时候一直在观望,后来听说研究的是真空能我还庆幸没去,没想到真的能成功。啊!白白错过一个名留青史的机会!】


    在季知行通过问答将真空能方方面面的技术原理都解释清楚后,压轴的问题终于出现了。


    “季先生,如今有这么一种说法,认为真空能会影响人类生存空间的稳定、会加速宇宙坍塌,请问您怎么看待这种真空能威胁论?”


    对这个问题,季知行自然早有准备:“零点能驱动粒子运动,粒子运动产生零点能,整个宇宙本身就是以这种能量自反馈的循环再生形式存在着……”


    解释了大概一刻钟,季知行下了结论:“总之,真空能威胁论完全是无稽之谈!”


    至此,这场新闻发布会已经可以算圆满成功了。台下的辛主任终于收起拭汗的手帕,长长地舒了口气。


    这时,突然有个记者再次举手提问。


    “季先生,据说国际物理协会邀请您在即将召开的年度大会上就真空能做学术报告,您为什么拒绝了呢?”


    季知行笑了一下,回答得直言不讳:“今年的会场在鹰国,我怕去了就没命了。”


    那个记者显然没料到季知行会说得那么直白,打了个磕巴才又问道:“学术界对真空能存在许多质疑,难道您不想通过公开而专业的学术会议来获得国际的普遍认可吗?”


    季知行反问道:“你觉得,在真空能领域,我有必要让外国人来认可吗?”


    【没必要!爱认可不认可,老子不稀罕!】


    【真空能的学术话语权在我们手里,谁关心那些外国人认不认可啊!】


    【主要是以鹰国的操性,去了九成九回不来。】


    【我敢说,这次学术会议必然被鹰国掌控了,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从学术方面阻挠真空能的发展。】


    【没错,任何高端科技的先发优势都非常明显,真空能不仅可以带来环境的改善,还可以带动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带来各种科技水平的飞升。可以说能源的弯道超车意味着同时完成后工业化时代对西方的弯道超车!】


    【哈哈哈,鹰国肯定恨死我偶像了。先前为了给核聚变能源造势,自断一臂把自己的石油、天然气砍了一刀,西方好多国家也狗腿地跟进。结果到头来都是为真空能做嫁衣,把能源最高端的一块利润拱手送给了华夏。】


    【等着吧,眼看可控核聚变跟不上真空能的优势,他们肯定会反悔的!】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主办方为知行研究所的成员举办了一场小而隆重的庆祝晚宴。


    一番觥筹交错后,季知行突然想起一件事,他举杯对邓廹说道:“恭喜你,可以毕业了!”


    这次发布会正式宣告真空能项目的成功,按照高霄教授当初的安排,邓廹已经可以算完成博士阶段的学习科研任务了。


    邓廹一怔,他这段时间光顾着研究真空能传输和上网跟恨国党打嘴仗,压根没想起来这回事。此刻被季知行一提醒,他先是咧嘴一笑,然后若有所思,转而落下泪来。


    单岩注意到了便笑:“看邓廹,终于能毕业都喜极而泣了。”


    大家嘻嘻哈哈地调侃,而季知行忍俊不禁,拍了拍邓廹的肩膀以示安慰。


    在场恐怕只有他知道邓廹落泪的真相——他是在为那五万字的博士学位论文痛哭流涕……


    作者有话说:


    文中“零点能驱动粒子运动,粒子运动产生零点能,整个宇宙就是以这种能量自反馈的循环再生形式存在着”这句话出自《零点能与黑洞》。


    第101章


    庆功宴结束后, 季知行带着即将被论文折磨的邓廹去了一趟燕大,将他交给同样即将被论文折磨的高霄教授。


    高霄当初把邓廹派去知行研究所游学,一是为他筹划将来, 二是暗戳戳地想偷个懒,指望季知行这个论文分析大师能帮着把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也给改了。


    不过,他当初也是万万没想到,季知行竟然玩那么大, 草创研究所就敢剑指真空能。而且, 竟然还让他搞成了!


    如今自己白得一个名垂青史的学生,区区博士论文改就改吧。主要是季知行如今对于华夏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科技意义、学术意义、政治意义, 可别叫邓廹的论文把他给气出个好歹来。


    跟季知行聊了一会儿, 高霄提起一件事:“对了,你参评院士的申请书到底打算什么时候交啊?两院一直叫我跟你催一催。”


    “评院士?”季知行摸了摸脑袋,他一直就没想起来这件事。


    高霄都乐了, 季知行真是不务虚名到了一定境界。这一路走来,杰青、青千、万人、千人、百人等各类人才称号与人才计划他是压根没动过心思,连院士称号也都不挂心。


    其实早在光子芯片研发成功那会,季知行就绝对有资格参评院士了。只是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 季知行要参评就得等第二年。


    到第二年, 他见最终名单上没有季知行, 打电话过去一问, 才知道季知行满脑子都是真空能,压根没想起来这回事。


    到如今, 季知行研发出真空能,两院有很多人都坐不住了。手握NS方程、低温光镊、光子芯片、真空能四项实绩的人都没有院士称号, 这说得过去吗?所以就托到他这里来了。


    “项目都成功了, 抽个空把申请书给写了吧。”高霄笑道, “要不然我以前那份给你拿去抄?”


    季知行连连摆手:“不用不用,我这两天一定写。”


    申请书当然还是自己写比较有诚意,他先前一是确实忙,二是潜意识总觉得评院士应该是他四五十岁才需要考虑的事,所以就这么一拖再拖。如今两院都主动伸出橄榄枝了,他自然不会轻慢。


    季知行离开燕大又拜访了阎教授,然后就离京了。临走前,他嘱咐邓廹尽快写完论文,回研究所正式办理入职手续。邓廹憔悴地表示没准等季知行又完成一个项目,他还没写完论文。


    和憔悴的邓廹暂别回到广陵后,季知行意外地迎来了一场永别。


    “你要回去?”季知行诧异地问道。


    【是的,宿主。这是您的玄孙们预设的程序——见证您攀上科研高峰后,系统智能将脱离系统空间回去汇报结果。请放心,您可以对系统下指令,禁止系统透露具体的消息以保护隐私。】


    “没关系,你都可以告诉他们。”季知行一时思绪万千,脑子乱哄哄的,有很多话想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半天才挤出一句,“帮我带一句——谢谢!非常感谢他们为了我这么费心。”


    若不是有玄孙们派来的学习系统帮助,他绝对没有条件可以全身心投入学习,也就不可能在二十多岁就取得这些成果。


    “你还会回来吗?”季知行还是不舍,虽然系统基本都处于静音状态,但毕竟一直在身边陪伴着他,就像家人,也似朋友。


    【您的人生已经不需要系统帮助了,所以系统的存在其实可有可无。而且,穿越时空并非易事,无法保证一定能回到这条时间线。】


    “这样啊……”季知行也想起初遇那天系统就说过,跨越时空传输系统是后世首创之举,时空坐标也并不精确,系统也是历尽万难经过一系列失败的尝试才终于在他20岁这年找到他的。


    【除了「谢谢」,您还有什么话想带给玄孙们吗?】


    其实想说的话可太多了,很多感激的话关心的话叮咛的话在心里转了很久,却有点羞于表达。毕竟名为祖孙,但说到底还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说不定算算实际年龄,玄孙们比他还大呢。


    不过,有句话是季知行从很久以前就一直想对玄孙们说的,但是这话……


    季知行忍了又忍,还是忍不住说道:“我倚老卖老留一句「祖训」可以吗?”


    【当然可以。】


    “就八个字: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季知行郑重地说道。


    【宿主可以放心,这八个字正是您的玄孙们所践行的。】


    ……是吗?季知行半信半疑。玄孙们践行「克勤于邦」他信,但是「克俭于家」……从系统给出的物品就可见一斑。


    价值一亿的名表——他对表没兴趣,从来就没戴过,这辈子大概也不会有佩戴的一天。


    价值十亿的餐卡——他就只用过食悦居那张,其他餐卡到现在都不知道怎么办。


    价值百亿的房产——如今发出去十几套了,还有一百多套光是物业费一年就得白白烧他一千万!


    他不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只是觉得有些钱真是花得冤枉啊。算一算,就那些衣服鞋子比较实惠,从休闲装到正装都有,他这些年就没买过衣服。


    【系统智能脱离系统空间倒计时,安全保密条例解锁中……】


    安全保密条例?季知行想起来了。当初玄孙们选择名表作为见面礼,还指定在他被刘世辉讹诈的那天送上门,他那时候就很好奇这究竟是巧合还是有意的安排。可询问系统,系统说必须遵守安全保密条例,不得过分详细地透露后世信息,他也就没有追问。


    现在的意思是,安全保密条例可以解锁了?


    【是的,为了避免「未来」过分影响「现在」的人生选择,所以玄孙们预设了安全保密条例。在您的人生走向已基本明确,系统智能即将脱离系统空间的情况下,安全保密条例触发解锁条件,所以有些事现在终于可以说了——其实,玄孙们送来的礼物只有知识和积分换取的金钱,而名表、衣鞋、餐卡、房产都是宿主您曾经亲自购置的私人财产,玄孙们将之变卖后委托系统在新的时间线重新采购。】


    季知行一愣,马上反应过来了,系统说的是未来的自己:“怎么可能!我还不了解自己吗?光说那十块表,我就是一天能赚一个亿都不会扔钱买这种不当吃不当穿中看不中用的玩意儿啊!”


    【与安全保密条例同时解锁的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物品,请宿主接收,您看完就明白了。】


    下一瞬,季知行面前就出现了一本厚厚的A5大小的笔记本。封皮是浅蓝色的,已褪色得有些斑驳。边角有明显的皱褶与磨损,显然是经常使用的。


    这是……他看着那熟悉的浅蓝色封皮,突然想起来了,他大一入学时学校发的新生礼包里就有这样的本子。


    他翻开封页,看到了「季知行」三个字,这无疑是他的字迹。所以,这是他的本子?


    季知行翻了一页,没错,这就是他的本子。


    他当初拿到这个本子后,就拿来当记事本用。记收支,记备忘,记打工注意事项,有时候也会记心事。


    第一页就写着:学费6000元/学年(已缴),住宿费1200元/学年(已缴),存款217.5元。


    摩挲着这行字,季知行突然想起了自己困窘的曾经。如果没有系统的帮助,他大学四年或许都得在学习和打工之间艰难地寻求平衡,过得捉襟见肘、疲惫不堪。


    季知行一页一页慢慢翻着,往事一件一件浮现。


    做家教一课时50-100元,发传单8小时120元……


    为了省2元公交车费骑着自行车往返家教中心和学校,结果遇着大雨浑身湿透病了一场,不仅没省下钱,还花出去几十块钱的药费,还不得不向家教中心请了一次假。那时候他多懊悔啊……


    向学生会申请校内勤工俭学的机会,却整整一年都没轮到过,后来被同乡暗示才知道是范永杰慷他人之慨把轮到他的机会让给了其他同学。那时候他多气恼啊……


    记事本上记下了很多他曾经不愿诉之于口的艰难、委屈、沮丧……


    但是,自从大一暑假得到学习系统的帮助之后,他就再没有遇见难过到不得不诉之于笔尖的糟心事了。也是从那时候起,这个本子就闲置了。


    可是,手里的这个记事本显然写得满满当当。所以,这个本子其实是……没有系统帮助的那个他写的吧。


    季知行深深呼吸了几次,才下定决心往后翻。他看得很慢很慢,看了很久很久。


    原来,他原本的人生是这样的……


    被刘世辉诬陷偷表后,他想报警,可陈导以临近开学怕造成不良影响为由,表示希望先由学校自己来调查这件事。他同意了,想着如果学校不能还他清白,他就继续报警。


    然而,学校毕竟不是专业的调查机构,在没有监控证据的情况下,刘世辉面对学校老师的询问,一直坚持自己原来的说辞。


    学校其实还是挺重视的,成立了调查小组,调取图书馆所有监控比对行迹,寻找当时在图书馆有可能目击现场的学生……可是,一周过去仍一无所获。


    在这期间,刘世辉已经把谣言传得到处都是了。他背负着小偷之名过了一周,最后忍无可忍报了警,刘世辉才不得不在警察面前招认一切。


    然而,“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哪怕学校发了公告,还有林朗、许东阳及很多同班同学都积极为他解释,但是在学校他的名声早就发酵得一塌糊涂了,时不时就有不明真相的人用饱含鄙夷的眼光看他。


    可他难道能每次都冲过去向陌生人解释一通吗?


    就这样,他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越来越不爱和人打交道,只一个劲儿地埋头学习和打工。


    这时候,范传朔找到了他,表示欣赏他的努力,也很同情他的遭遇,愿意给他提供一个勤工俭学的岗位——在实验室当助手。


    他那个时候简直欣喜若狂,视范传朔如恩师般崇敬感激。


    因为范传朔给的助手补贴可以维持基本生活,他权衡之下干脆全心投入学习与实验室工作。


    有一天,他独自在实验室值夜班时,竟意外发现了一种合成反铁电材料的可能性。


    虽然这种材料跟范传朔的课题关系不大,但考虑到其应用前景,他还是迫不及待地想跟范传朔报告,没想到却意外听到了范传朔和范永杰的对话。


    范永杰不忿于自己的父亲对他那么好,而范传朔为了安抚儿子便将自己的真正意图直言相告。


    他才知道,原来范传朔招他进实验室,只是为了给那个注定无法成功的课题找个背锅的替死鬼!


    在震惊于真相、痛苦于被骗后,他沉下心来,开始在日常实验中小心翼翼地收集证据,又暗暗地借用范传朔的实验室研究反铁电材料。


    在范传朔突然撕破脸指控他祸害实验时,他用收集的证据向范传朔要了一笔封口费,而后匿名向检察院举报。


    范传朔入狱后,他一度迷茫于未来。后来因为看好合成反铁电材料的前景,所以用那笔封口费勉强组建了一个实验室。为了省钱研究,他的日子过得穷困潦倒。


    可是,在他有了阶段性成果时,他的实验室被范永杰放了一把火,他也差点被烧死。


    虽然范永杰迅速被抓了,但他的成果也毁了;虽然他侥幸活了下来,但却带着一生都无法治愈的烧伤和呼吸系统并发症。


    他不甘心自己的心血付之一炬,于是艰难地筹措资金,组建了一个极为简陋的实验室,重新起步。


    记事本上没有详细记叙那段时间的艰难,只有几个词可窥一斑:


    贫病交迫,呕心沥血。


    经过艰难卓绝的努力,三年后他终于研发成功,以一百万的价格转让专利,从此专心走上了科研之路。


    一百万听着多,但用于科研就很不够看了。所以,他后来采购的仪器也基本都是二手的、被淘汰在仓库的,甚至还有从废品站拉回来自己修的。


    他是幸运的,在科研之路上走得还算顺畅,后来研发的金属氢化物赶上了能源变革的风口,他借此暴富了。


    看到这里,季知行已经完全明白了,那些名表、衣鞋、餐卡、房产其实都是报复性消费。


    以前因为表被陷害冤枉,现在有钱了,买!


    以前衣衫褴褛,现在有钱了,买!


    以前清汤淡饭,现在有钱了,买!


    以前流离失所,现在有钱了,买!


    记事本的最后,写着半句话:若有机会……


    季知行摩挲着这几个字泪流满面,他明白「他」想说什么——若有机会,「他」想回到过去,帮帮那个曾经困窘不堪的自己……


    作者有话说:


    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出自《尚书?大禹谟》


    ②明天就是正文最后一章啦。另外,关于玄孙们和学习系统,本章因为视角限制没有解释清楚的地方会在番外从后世的角度补充叙写。】


图片    【请收藏【魔蝎小说】moxiexs.com 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