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季知行参加过的学术会议不算多, 国际数学家大会是第一次。后来回国后,广陵大学应各方学者请求又开了一次以他为主讲人的学术会议,就这两次。
不过作为博士的叶诗显然有经验得多, 到了会议现场后先带他们去注册,领取本次会议的相关文件,还有会议发票。
“发票一定要保管好哈,留着回去报销!”叶诗叮嘱道, 然后又带他们轮流在会议大展牌前拍照存档。
这次学术会议是数理领域的, 季知行翻看文件册,内页前几页介绍了与会的大牛。有4个两院院士, 2个国外专家, 占据绝对C位是一位阿贝尔奖获得者。
阿贝尔奖是挪威设立的数学界大奖,每年颁发一次,奖金有80万美元, 是世界上奖金最高的数学奖。
冲着阿贝尔奖这个头衔,季知行对这位查理斯先生的报告还挺感兴趣的。
叶诗拉住他,凝重地说道:“别去!有危险!”
季知行立马回想起国际数学家大会的槍击案,但国内不至于吧?他此前还从未听说过国内学术会议发生过什么危险事件——除了消防意外。
“有当场睡着的危险, 哈哈哈!”叶诗哈哈大笑, 又解释道, “你别看这位查理斯先生头衔那么响亮, 实际上从获奖之后,他就一直在吃老本了。这些年光忙着到处走穴, 甚至给「高科技」公司站台,反正根本没有什么新的学术成就。”
叶诗说着, 把文件册翻到内容页指给季知行看:“看这个主题, 眼熟吧!”
季知行扫了一眼, 果然眼熟。他看过相关的论文,最新的一篇也都是七八年前的了。
“我在各种学术会议都遇见他四五次了,每回都是这个主题,连PPT都不带变的。”叶诗吐槽道。
季知行这才对这次学术会议有了清醒的认识,他以前也听说过,如今一部分学术会议已沦为面子工程。
对一些高校或科研单位来说,举办一次学术会议就意味着一个政绩点。另外,也有一些公司专门组织各种乱七糟八的学术会议,借此赚钱。
叶诗说道:“若是真正好的学术会议,老师会亲自带我们参加的。”
在正儿八经的学术会议上,一些热门主题的讨论氛围真的相当火热,在外人看来可能跟吵架也差不了多少。每到这种场合,老师就会伺机将他们推上战场以作锻炼,他只在一旁掠阵。若见他们露出颓势,才会冲出来舌战群儒,将敌方斩落马下。
但这种放他们出来混吃混喝的学术会议,就是刷个经验值润色一下简历而已。
季知行有点失望,主要是觉得有点浪费时间。他不甘心地继续翻文件册,居然看到了一个眼熟的名字——潘途。
他眼底一沉,这个名字还是从高霄教授嘴里听到的。据高霄教授所说,阎教授会离开燕大移居广陵,此人「功」不可没。
当年阎教授主攻NS方程,利用有限差分法解确定了NS方程的界域初边值,这在当时已经是突破性的创举。
“但是……哎呀!”高霄说起这事难掩唏嘘,“你们阎教授这个人啊,说得好听一点就是有学术洁癖,其实就是吹毛求疵!非要找到合适的应用领域代入验证才肯写论文。”
潘途当时是阎教授的学生,还是第一个博士生,阎教授对他并不防备。潘途伺机盗走了阎教授电脑里关于NS方程的全部研究成果,整理成论文冠以自己的姓名向《Nature》投稿,很快就发表了,并迅速引起国内外重视。
到那个时候,阎教授才知道自己的学术成果被盗。
“老阎当时多难过啊,潘途这个混账从本科起就是他的学生。其实不算有天分,就是特会装,天天手不释卷,老阎被他这点打动才收他做学生,一直对他很好。”
季知行也为阎教授难过,没想到他还有这样一段被背叛的往事。
阎教授当时还担心其中有什么误会,想找潘途当面问问。但是潘途拒不见面,还找了燕大另一个教授樊继安给他撑腰。
当时樊继安正在和阎教授竞争院士资格,于是给潘途站台,话里话外就是阎教授恶意占据学生的学术成果。
由于NS方程这种数学理论又不需要做实验,一根笔一本纸就能搞研究。而潘途在收到过稿消息后,就赶在正式发表前偷偷把阎教授的电脑格式化了。
所以,当时反而是潘途那里有完整的原始资料,而阎教授手上只有零星的还未扔掉的草稿纸。
双方各执一词,又有樊继安横插一脚,搅合得调查组的人一头雾水。当时燕大领导见闹得沸沸扬扬,劝阎教授为了学校的声誉息事宁人,阎教授愤然辞职。
调查组的人在阎教授的坚持下查了好几次,可都没有结果,最后含糊地判定「NS方程的界域初边值」这项学术成果由阎安瑾与潘途共有。
阎教授对学术界心灰意冷,若不是朱仁劝着,可能就直接出家了。
而潘途当时已经是博三,借樊继安之便拿到博士学位后,直接凭借这项突破性的学术成果得到了普林斯顿大学助理教授的职位。
高霄教授在给季知行讲述这段往事的时候,见他义愤填膺难掩愤怒,还宽慰他:“没事,你也算帮你们阎教授报仇了。”
“啊?什么时候的事?”他自己怎么都不知道?
“你不是破解了NS方程吗?那小子就是靠研究NS方程吃饭的,十几年过去如今也还只是助理教授,可见并没有什么新的成果。我看啊,这王八蛋过不了多久就会被开除了!”
季知行那时就想着,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机会会一会这个叛徒。没想到今天在这个学术会议上碰见了。
他看了看会议册对潘途的介绍,头衔还是普林斯顿大学助理教授,报告主题是NS方程。他心中一动,给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布莱克发了条信息,向他询问潘途在普林斯顿的近况。
季知行虽然是以学生的身份来听取报告的,但在主办方在注册名单上发现这么一号人物后就殷勤地请他作为会议点评专家。
若是平时,季知行肯定要推辞的。不过,他现在巴不得有这么一个身份去潘途的报告会上挑刺,所以就同意了。
潘途看见季知行的时候,瞳孔有一瞬间的放大。他当然认得破解了NS方程的季知行,也知道他是阎安瑾的学生,只是不知道他是出于什么目的坐在这里的,一颗心七上八下。
但他已站在台上,报告会马上就要开始,没时间考虑那么多了。
季知行坐在第一排冷眼看他,虽然报告主题为NS方程,但潘途只用了几分钟就寥寥带过,接下来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回顾自己在普林斯顿大学的教学与生活。
时而提到数学天才路易斯教授多么欣赏他的学术主张,时而提到《数学年刊》的赫伯特主编与他有多么深厚的交情。
中文里夹杂着大段大段的英文,却仍然坚持表现出自己的爱国情怀。
“我离开祖国已有十几年,身在大洋彼岸却没有一日不挂念国内学术界的发展,以致夜不成寐。”潘途动情地叹道,“人到中年,方才醒悟什么名利、地位都抵不上「祖国」二字。”
说到这里,潘途摘下眼镜低头拭泪,整理了一下情绪才接着说道:“所以,虽然普林斯顿大学的校长与路易斯教授多次挽留,但我还是坚决辞去了普林斯顿大学的教职,回到祖国,希望为培养华夏的学术人才略尽绵薄之力。”
啪啪啪!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记者们的相机闪个不停,坐在前排的几位院士也是目露赞许。
潘途的形象实在是不错,看起来温文尔雅,话又说得诚恳。他才四十岁,正是年富力强出成果的时候,当下就有很多学校的教授考虑为他引荐教职。
只有季知行嗤之以鼻,因为就在刚刚,布莱克回信息了。信息延续了他一向的话痨风格,让季知行了解了很多潘途的事情。
比如,潘途根本不是自己辞职的,而是被开除的。
他在普林斯顿这十几年,所有的学术成果很大程度上都还是在阎教授当初研究出的框架里打转,自己的东西有限,后来就渐渐发不出论文了。
他科研做不动了,就特别想证明自己还有价值,于是在教学上拼命给自己加戏。连期末考卷用什么字号、字体打印都能花几十分钟去讨论,对学生则是抓着作业的书写问题吹毛求疵。学生们被他折腾得够呛,都不喜欢他。他在同事之间的人缘也不怎么样。
其实上一学年,普林斯顿大学就已经有开除他的打算了。然而当时防护凝胶的新闻刚出,白头鹰国政府对这个新材料非常感兴趣。潘途恬不知耻地表示发明防护凝胶的就是他在华夏的老师,他可以代为牵线搭桥。
就这么借着这个理由又拖了一年,白头鹰国政府见他迟迟要不来技术或材料,就不再庇护他。忍耐已久的普林斯顿大学就迫不及待地开除他了。
季知行看着站在台上的那个道貌岸然的师门叛徒,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潘先生,普林斯顿大学的人有句话要我转告你。”
潘途站在台上肉眼可见地慌了:“是、是吗?私事不宜占用大家的时间,我们私下再……”
季知行怎么可能如他所愿,他继续说道:“据说你被开除后走得太快了,还有一笔税金尚未缴清。普林斯顿大学的财务人员一直联系不上你,碰巧知道我和你有接触,就委托我向你传达这件事。”
会场一片哗然,潘途看着大家窃窃私语,看着他的眼神由敬佩转为鄙夷,慌乱得心神俱颤。
他勉强扯出一个笑容:“并没有这回事,可能有什么误会。”
“是不是误会,你自己跟普林斯顿的人说吧。”说完这话,季知行好整以暇地站起来,离开了会场。
他如今也算有名有姓的人,说出的话不会不受重视。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有心去查点什么还是很容易的,哪怕是在国外。
更何况,与会的记者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反转素材,他保证潘途肯定能借此机会「一炮而红」。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当天,潘途的爱国谎言被季知行当场揭穿的事就在学术圈传遍了。
一开始还有人觉得季知行行事太不留情面,但很快就有人想通了他的动机。季知行可是阎安瑾的得意门生,而阎安瑾当年与潘途闹得沸反盈天,不少人都还记得。
如今看来,潘途这十几年在NS方程上未有寸进,而阎安瑾培养出来的季知行却一举破解了NS方程,当年孰是孰非不言自明。
季知行吃完酒店提供的晚餐后,就收到了高霄教授十连发的语音,条条都是夸奖。而阎教授则是打了个电话给他,却沉默了很久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季知行理解阎教授复杂的心绪,主动转移话题提起自己在燕大的学习生活,然后就在阎教授的鼓励中结束了通话。
又过了两天,出差四人组就带着主办发赠送的各种小礼品回到燕大,重新回到实验室研究「低温光镊」技术。
大家都努力地想要在思维困境中突出重围,而季知行因这次学术会议受到启发,突然冒出个想法。
作者有话说:
第72章
在新一次「低温光镊」小组讨论会上, 发缝又宽了0.01cm的邓廹睁着无神的双眼提出了一个天马行空的新方案。
“咱们能不能干脆抛开激光,引入「反引力」技术?”
梁梓哈哈大笑:“好家伙,你这是一步到位, 直接打算造飞碟啊!”
科幻电影中,没有发动机喷口的飞碟、太空飞船之所以能轻松起飞,靠的就是「反引力」原理。而「反引力」是基于这样一种科学猜测:世界上存在着一类「反粒子」,它们在各方面都与普通粒子相同, 但有着与普通粒子相反的引力场。
一切物质实体都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 而「反引力」技术正是利用反粒子与普通粒子之间的排斥作用「凭空」获得一种动力。
然而,虽然科学家们相继发现了质子、中子、介子、超子等其它粒子的反粒子, 但以目前的科学水平尚还无法捕获它们, 所以「反引力」技术还仅存在于科幻作品中。
叶诗也吐槽道:“这项技术漫威应用得很溜了,你去问问斯塔克工业能不能告诉我们具体的技术方案吧。”
绞尽脑汁想出的唯一方案被毙,邓廹绝望地倒在地上扭曲、嘶吼、阴暗地爬行……
季知行心中一动, 其实从那场没营养的学术会议回来后,他脑中就隐隐约约有点想法,却一直缥缈得抓不住实质。而邓廹提出的「抛开激光」叫他瞬间抓住了一丝灵感。
完全抛开激光基本不可能,因为只有激光才能汇聚成一个十分微小的光斑, 这种特性是普通光源不具备的。但是, 或许可以通过降低激光强度来减缓高度聚焦的光束所带来的热效应。
“如果引入涡旋光束, 你们觉得可行吗?”季知行问道。
“涡旋光束我们以前试过, 但强度不足以形成三维光学势阱。”叶诗说道。
光镊技术是借由激光束汇聚形成的强聚焦光斑形成一个类似「陷阱」的机构,将微粒束缚在其中, 再通过移动聚焦光斑来实现对微粒的操控。但涡旋光束的强度不够,根本无法有效形成「陷阱」。
季知行摇摇头, 解释道:“不, 我的意思是干脆不设「陷阱」。”
不设「陷阱」?叶诗等人面面相觑, 那基本等于完全颠覆传统光镊的技术原理了。不过,颠覆传统好啊!三人都露出跃跃欲试的神色。
“快说!快说!”邓廹催促道,“具体什么原理?”
季知行其实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路,他一边在脑中探索,一边斟酌着说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对吧?”
梁梓点头如捣蒜,他知道季知行并不是在问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而是在摸索思路,于是配合地描述道:“对!光的粒子或量子不仅具有「波」的概念与属性,也具有「粒子」的概念与属性。”
因为具有“粒子属性,所以,在人们眼中不存在实质的「光」其实完全是一种「实物」。但人们之所以没有被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日光、灯光击倒在地,是因为光的压力仅在10亿分之一到100亿分之一N这个数量级,用肉身根本感受不到。
叶诗也试着帮季知行聚拢飘散在他脑海中的灵感:“你是要借光的粒子属性来做文章?”
“是的!”季知行点头,此时他脑中已经豁然开朗,完全抓住了具体思路,“从本质来说,我们要捕获的或小或大的物体都是粒子,而光也是一种粒子。”
“我知道了!”邓廹从地上蹦起来狂叫,“乌鸦喝水!不!乌鸦喝水的反向操作!”
“没错!”季知行兴奋地跟他击掌。
叶诗也反应过来了:“也就是说,我们要捕获的物体就像石头,而光就像水。”
梁梓接着说道:“乌鸦衔来石头,让水升起来。那反向操作就是灌水让石头升起来?”
季知行被心潮澎湃的邓廹拉着转了好几个圈,坐回到椅子上都有点晕乎,他摇了摇头,把自己的脑浆晃匀。
他总结道:“总的来说,就是利用光与物体的粒子密度差,像水使得石头升起来一样,去控制物体的移动。从微观尺度来说,就是控制涡旋光束的量子涡流来实现对微粒群的操控!”
量子涡流!
如果去年听到这个词,邓廹会很绝望。量子涡流就跟漩涡、湍流一样随机万变,岂是那么好控制的。但此刻流体专家就坐在眼前啊!
叶诗和梁梓也是目光灼灼地看着季知行。
季知行也没想到绕了一圈又干回老本行。
从本质来说,量子涡流的活动跟流体有异曲同工之妙。从理论上来说,运用NS方程完全可以有效控制量子涡流按照他们的需要而千变万化。
邓廹已经迫不及待了,不过在具体实验之前,还需要补充知识。毕竟,他们对流体力学的理解与掌握可尚不足以应对量子涡流的领域。
“需要补充阅读什么文献?”邓廹问道。
季知行掏出手机,将自己去年写的那几篇论文中的《应用NS方程对物理漩涡湍流普遍性质的计算方法与验证》文档发送给邓廹等人。
他说道:“先看这篇,看完了有什么概念需要进一步理解的,我再检索对应的文献。”
叶诗打开文档粗略浏览摘要,对季知行说道:“那你看看需要添置什么仪器和材料,先填个表吧,咱们跟老师申请采购。”
“需不需要先报送实验方案?”季知行问道,毕竟这回的方案完全颠覆了传统光镊的技术原理。
“用不着!”邓廹大大咧咧地一挥手,“老师说过,只要是我们自己觉得可行的方案都可以放手去做。”
老师的原话是:“哪怕你们打算到粪坑去掏材料,我也绝不拦着。”
季知行也知道高霄教授一向鼓励他的学生要敢想敢做,甚至在操作价值百万的仪器时,只要不是故意搞破坏,只要在安全守则之内,都允许学生尽可能地去尝试。
因此,实验室里总是有很多奇思妙想。当然,仪器也比其他导师的实验室坏得快。每个季度,高霄教授的实验室上报给学校的损耗与维修费永远高居第一。
上周,财务处主任拿着报表来抱怨,说这个季度的损耗与维修费再创新高,劝高霄教授约束一下学生。
高霄直接怼回去:“废话!什么东西还能用不坏啊!因为贵重就得畏手畏脚,那干脆插两柱香当祖宗供起来得了!”
财务处主任无可奈何,也只能按报表报销。
所以,他刚才也只是礼貌性地问一下,其实也知道高霄教授不会干涉他们的实验自主权。
上个月,他甚至看到隔壁实验室采购了一个炼丹炉。因为他们小组需要营造一个CO2、CO、SO2、NO2、H2混合氛围去加热一种硅结构。但用恒温箱效率太低,起码得连续加热半年。他们小组开会商量后,干脆回归炼丹术。
高霄教授见到实验室里出现了一个很不学术的炼丹炉,还调侃了一句:“科学尽头是神学啊。”
后来,隔壁实验室用炼丹炉处理材料,居然得到了相当优异的硅材料,正盘算着就这项新的反应技术写成论文呢。
在邓廹等人争分夺秒地读论文的时候,季知行也把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都查好了,拿出单子开始填写。
衍射涡旋透镜、透射电镜(TEM)……
写完了粗略一算,加起来起码也要两三百万。啧啧,物理实验真是劳力伤财啊,做这个项目更是花钱如流水。高霄教授的实验室给企业做商业项目,基本也都是为了反哺实验室的科研项目。
把申报单填好,交给高霄教授,他略扫了一眼就直接签字了。
在新的材料和仪器到位之前,邓廹等人抓紧时间补充流体力学方面的知识,而季知行则专心设计实验方案。
回到宿舍,像往常一样学习系统课程时,季知行收到了一条信息。他打开一看,是俞竹藜发来的。
“论文已过稿,谢谢你!”
季知行点开键盘正要回复,却见俞竹藜又发了一张图片过来,那是《华夏科学》的新一期样刊。
季知行一喜,双手打字:“你的论文发在《华夏科学》?”
“是的。”
太好了,俞竹藜的期刊选择叫季知行喜笑颜开。
自NS方程破解之后,物理、工程、天文、气象等各领域科研人员纷纷加以应用,科研成果呈井喷式爆发。
在得知《华夏科学》还有这么一篇可以称为集大成的论文后,各界学者合力促成SCI数据库收录《华夏科学》期刊,以便大家在应用NS方程时更加便利地引用参考。
从此,在《华夏科学》上发表的论文也可以称之为SCI论文了。
而季知行的那篇论文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被引用了上万次,因为期刊影响因子的评价指标与论文引用数息息相关,所以《华夏科学》的影响因子持续增长,如今已有12.632,期刊影响力大大提升。
很多原本受限于考评机制的国内学者向《华夏科学》投稿的意愿大大增加,华夏学术界的代表性期刊已经有了繁荣的势头。
但季知行知道俞竹藜选择《华夏科学》投稿与影响因子无关,毕竟,那篇论文所解决的「晴空湍流」问题实在是太重要了,向影响因子更高的《Science》《Nature》或四大数学顶刊投稿也肯定会被收录。但他仍然选择向《华夏科学》投稿,就表明他也怀着建设华夏学术期刊的热忱,也愿意为提高华夏的学术话语权出一份力!
什么是同志?这就是同志!
作者有话说:
本章对反引力的描述参考《UFO空中悬停揭秘——破译引力的物理实质》。
第73章
“低温光镊”实验室一地狼藉, 散落着各种零件,看起来就像一个维修厂。
叶诗、邓廹、梁梓蹲成一排,目不转睛地盯着季知行手上的动作。
“80x80μm微米球透镜。”季知行说着伸出左手。
邓廹连忙在满地的零件中找到季知行需要的东西递过去。
季知行一边将物镜嵌入光学操控模块, 一边说道:“帮我找一下低噪单频激光器,要波长2647拓扑荷数39的。”
“好!”梁梓开始满地乱找。
叶诗候在一旁,心惊胆战地看着季知行将95万的Aresis Nano高速多光阱纳米显微镜拆得七零八落,又替换各种零件重新组装。
由于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完全颠覆了传统光镊原理, 所以市面上根本找不到完全合适的光镊仪器, 只能在现有仪器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叶诗本来联系了技术人员到实验室按照他们的要求现场改造,但是技术人员在搞清楚他们的需求后, 表示臣妾做不到啊!这种基于新原理的仪器改造相当麻烦, 不是接一段纳米管或焊一个新物镜那么简单的事。
技术人员头也不回地跑了,季知行当天回宿舍就进入系统空间的实验室开始拆仪器了。这个实验室什么都有,包括传统光镊实验所需的各种仪器。他打算自己动手, 试着改造出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调整时间流速后,他在系统空间内拥有了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充分地试错。
后来,叶诗又联系了好几个仪器大厂的技术员, 没有一个愿意接手那么麻烦的订单。而这时候季知行在系统空间经过无数次的拆解组装, 已经对改造仪器有了十足的信心, 于是向叶诗自告奋勇。
叶诗没想到看着稳重谨慎的季知行竟然是他们小组中最胆大的一个, 想了想还是不敢自作主张,面陈高霄教授请他来定夺。高霄教授连多问一句都没有就同意了。
“一百万以下的仪器随便造, 一百万以上的悠着点造。”
因为高霄教授的信任,季知行并没有为了掩饰自己的改装技术而糟践东西, 直接按照在系统实验室里确定的最终方案动手改造。而叶诗等人蹲在一旁给他当助手。
其实要改装的只有照明光路和控制光路, 所以季知行只用了4个小时就改装好了, 又花了半个小时调试,总算搞定了实验所需的关键仪器。
叶诗半是不安半是兴奋,他小心翼翼地摸了摸纳米显微镜,问道:“你哪里学来的这一手啊?”
季知行含糊地说道:“我以前不是在阎教授实验室待了一段时间吗,后来还搞过零重力座椅。”
“哦哦。”叶诗在脑子里补全了季知行话里故意漏掉的信息,防护凝胶和零重力座椅都是创新性产品,季知行以前为了实验需要肯定也这么折腾改造过。
他倒是没有再追问防护凝胶、零重力座椅的仪器与光镊仪器能有什么关系,学神嘛,触类旁通不是很正常的吗!
有了合适的仪器,“低温光镊”小组再一次开始实验。
这一回非常顺利,季知行精心设计的实验方案完全可行,实验进度每一天都能超任务地往前推进。
这种丝滑的成就感叫邓廹等人都乐在其中,众人孜孜不倦、齐心协力,不过半个月的时间就充分验证了新方案的可行性。
季知行将技术细节整理成册,与叶诗一同去向高霄教授汇报。邓廹和梁梓选择留在实验室继续玩。
操作台上放着一瓣蒜,那是邓廹在食堂吃饭的时候省下来的。他将那瓣蒜剥离成薄片,又分离出细胞,然后放置在改造过的高速多光阱纳米显微镜下,利用光镊从大蒜细胞中拉出一根30微米场的细胞质细丝。
一关掉光源,细丝就缩回去了,就像橡皮泥一样。
“哈哈,好玩儿!”邓廹操控按键将细丝揪来揪去,时而绕成一个N字,时而绕成一个B字,一松开按键,细丝又安然无恙地缩回中央液泡,并没有受到任何热损伤。
“到我了!到我了!”梁梓捏着一枚玻片跃跃欲试。
实验成功后,他们这两三天就一直乐此不疲地研究怎么用光镊抓得更快,抓得花样百出。
梁梓才刚放好玻片,高霄教授就大驾光临,他只好让出观测位。
高霄教授亲手验证之后,各种溢美之词不绝于口,把小组四人都夸得晕陶陶的。他一边夸一边在心里叹气,这小子要是早点来多好啊,这个项目起码能省半个亿。他的经费是很充足,但勤俭节约是咱劳动人民的本色嘛。
高霄笑眯眯地开口:“既然传统光镊的热效应已经解决了,那明天起给你们一周的假休息休息,回来后就分流到其他小组吧。”
尤其是季知行,一个课题组有这样的一个人,就像化学反应里的催化剂一样,能极大地提升实验效率,高霄自然希望他能者多劳。
他对季知行说道:“待会儿所有小组一起开个会,你把新型光镊技术的原理讲一讲。”
“隔空取物”项目分了好几个课题组,有的解决热效应问题,有的负责精确度,有的负责灵敏度……不一而足。
但所有的课题组的实验都是基于传统光镊技术的,如今季知行设计的新型光镊技术行之有效,那么其他小组的实验自然也得做出相应的调整。
这就意味着有些小组的实验基本上得推翻重来,但高霄教授亲手挑出来的学生心性都不错,不仅没有埋怨季知行,还开启了争夺战,都想让季知行加入他们的小组。
季知行最后选择了「炼丹炉」小组。
这个小组的课题是为光镊的微流控技术实验出最佳平台,目前主攻硅基材料。因为硅基平台易于集成,利用不同的硅基波导结构可以突破衍射极限的限制,实现对微粒的不同操控功能,包括捕获、运输、分选、存储和传感等。
休假的一周内,季知行充分地学习了系统课程中关于硅基材料的知识,并且检索了很多最新论文作为补充阅读材料。
在他恣意徜徉于学海时,国内外教育领域的相关人员都因他忙得人仰马翻。
由于NS方程有了突破性的历史进展,所以现行的各种教材中,但凡提到流体力学的都得进行相应的修改。
这事其实从国际数学家大会后就已经开始讨论了,但大部分人还是觉得应该谨慎一些,像克雷数学研究所那样等个两年,让时间来考验新的学术成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但是这半年来,物理、工程、天文、气象等各领域的科研人员已经迫不及待地应用NS方程的通解来解决他们的实验需求,各种科研成果接二连三地涌出来,而花样百出的学术论文也得到了各大期刊的接纳。
于是,开始有教育界巨擘公开发言,表示既然季知行关于NS方程的研究成果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接纳,并且在五花八门的实验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验证,那么作为科学基石的知识教育就不应该食古不化,耽误「科学种子」们的学习。
要知道,有一部分老师在课堂上只会照本宣科,世界发展得怎么样了,他们并不关心。而一部分老师受限于教育法规,也不敢将尚未得到教育部承认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高校的学生主动性强,还能自己从新闻、学术文献中获取学术界最新动态。但高等教育以下的很多学生对「超纲」的知识并不关心。
比如,七大千禧难题中的「庞加莱猜想」已经破解,克雷数学研究所也在2010年为此猜想盖棺定论,但知识面仅局限于教科书的很多学生甚至还不知道这件事。
所以,很多关心基础教育的教育家纷纷呼吁应尽快修改教科书,向学生传达最新的学术突破。
本来,季知行根本不清楚教育界还掀起了这么一场风波。但他陆陆续续收到了国内外各种教科书出版社的信函、邮件、电话,请求他为修改后的教科书作序。
对于作序的请求,季知行考虑了很久。
毕竟,科学知识包罗万象犹如满天繁星,而NS方程只是其中的一颗,它再夺目也无法掩盖群星的璀璨。所以,若在诸如《物理史》《数学理论》等综合类书籍上作序,未免贻笑于先贤前哲。
不过,他同样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一个让华夏人的名字出现在外国教科书上的机会。
华夏教科书上有很多外国科学家的名字,但反过来,外国教科书上却甚少出现华夏人的名字,这固然有华夏科学起步较晚的缘故,但有些时候也不尽然。
比如「黄鸣龙还原反应法」,这是所有有机化学反应中唯一一个用华夏人命名的反应。
虽然这种由黄鸣龙改进的反应法为世界各国广泛应用,但很多外国出版的有机化学书提到这个反应时仍然保留改进前的名称Wolff-Kishner反应,很少甚至根本没有提到黄鸣龙。
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季知行觉得他至少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让华夏人的名字多多地出现在外国教科书上,叫国外的学生们耳濡目染。
所以,他从中挑选了一部分流体力学专门类书籍,为之作序。
这件事也引起了网络上广泛的讨论。
“我学术生涯的巅峰时刻,就是大佬作报告时引用了我的论文。而季知行的名字与成就已经写进教科书了……”
“不能比不能比,又是到地球凑数的一天。”
“所以继胖大海、秋裤之后,季知行又出新周边了?”(狗头?jpg)
“我朋友还老是念叨着季知行什么时候能进娱乐圈,出个真正的周边呢。”
“假粉才会这么想,真粉都去学习了!”
……
网上的议论季知行根本没空关注,休假/学习了一周后,他和邓廹一同到「炼丹炉」小组报到,分配到了一项任务——探索光的偏振方向与颗粒不同路径导向之间的逻辑操控。
季知行和邓廹搭档,在1mm厚度的硅基结构上实验狭缝波导的偏振敏感特性。因为「敏感」,所以实验操作非常精细。
但邓廹还不太适应在「一颗大米」上精雕细缕,所以在实验中难免出现各种失误。
“嘶!”邓廹的脸皱成一团,“对不起,又「烧坏」了。”他不甘地将那块废弃的硅基材料扔进废料箱。
季知行问道:“具体什么情况?我记录一下原始数据。”
邓廹耷拉着脑袋:“我刚才微控光的粒子在硅基倏逝场穿梭,但没控制好光源,硅基表面的等离子体被光粒子「中和」,消失了。”
季知行一怔:“消失了?”
邓廹见季知行愣住了,更是羞愧难言。他也不想当猪队友啊,可是手上的动作就是没法像季知行那样细致。
季知行此时根本没空安慰邓廹,他一把从废料箱里捏起那枚小小的硅基材料,放置在量子共振分析检测仪下仔细观察了半天。再抬头时,眼里满是不可思议。
“怎……怎么啦?”邓廹因他诡异的反应而有些不知所措。
“「废液缸里出奇迹」,古人诚不欺我啊!”季知行浑身的血液都沸腾了。或许,华夏被卡脖子的某项技术会从这里得到突破!
作者有话说:
本文科研描述参考《硅基近场光镊的光学微操控研究》《硅三聚体纳米光镊结构及纳米颗粒捕获移动的方法》。
第74章
液晶技术的突破, 源于实验者因一时疏忽忘记盖盖子,导致实验原液沾染了杂质。
导电聚合物的发现,源于实验者误将实验方案中的毫摩尔理解成了摩尔, 导致多加了一千倍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
斯特恩-盖拉赫实验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盖拉赫因实验失败着急上火在实验室抽烟,烟雾中的硫元素和实验材料中的银原子发生了反应。结果实验成功,二人喜获诺贝尔奖。
也许, 在大多数人眼里, 科学家们的科研成就都是严谨而审慎的「求仁得仁」。但实际上,很多研究发现都源于意外和失误。有的成果甚至已经丢到废液缸、废料箱了, 才被发现那其实不是又一次的失败, 而是天赐一般的奇迹。
比如获得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下村修、马丁?查尔菲、钱永健三人,在研究水晶水母时,正是从倒入废液缸的试剂中发现了绿色荧光蛋白(GFP)。
当然, 百分之99.9999……的废液缸里都是绝望的废液残渣。但是,季知行觉得自己的运气简直好到爆炸,竟然撞上了那0.000……1%的奇迹!
盯着量子共振分析检测仪下那枚小小的硅基材料,季知行脑中不断涌现各种各样的灵思与妙想, 他迫不及待地想立刻践行。
但是左右看看, 不行!这里的仪器并不能支撑他脑子里的各种检测方案与实验设计。
脑中呼啸来去的灵感叫他来不及多说一句, 他紧紧地攥着那枚硅基材料跑了——他得立刻回宿舍, 到系统空间的实验室里去!
季知行那么突兀地绝尘而去,叫实验室里其他人都惊了一下, 然后不约而同地都往邓廹看。
相处了这么段时日,季知行是什么性子大家都了解。哪怕所有人都翘班了, 他也不可能摸鱼。上班时间这么不打一声招呼急慌慌地就跑了, 要么就是窜稀, 要么就是作为搭档的邓廹出了什么幺蛾子,把他给气着了。
“你又干了什么好事了?”有人问邓廹。
“不知道!”邓廹把头昂得高高的,他虽然不明白究竟怎么回事,但以季知行的神色与话头来推断,绝对是大好事!所以他现在得意地不得了。
“呵!还抖起来了。”
邓廹这个出人意料的态度叫大家都起了好奇心,可围着邓廹逼问却始终问不出个所以然来。
季知行回到宿舍一待就是七天,这七天简直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基本都待在系统实验室里——他甚至到第三天才想起来给高霄打个电话请假。
高霄接到请假电话,连理由都不问一句,还拦着开始有点担心的邓廹等人去打扰季知行。
季知行这种顾头不顾腚的状态,他可太熟悉了。他和老阎以前有段时间就总是这样,有点什么灵感,恨不得连饭也不吃觉也不睡。
这样对身体当然是不好的,但灵感这种东西没有道理可讲,来的时候不趁机死死抓住了,说不准下一刻就溜得无影无踪了。
所以高霄很能理解季知行,也对他突如其来的未知灵感报以十二分的期待。
但饶是他因季知行曾经的成就而无限拔高了期待值,也没想到季知行会交出来这么一份吓死人的东西。
“光子芯片?!”高霄攥着厚厚的可行性报告,紧紧地盯着季知行。
“对!”没日没夜地熬了七天,季知行眼底透着重重的青黑色,可布满红血丝的双眼却亮得像五千瓦的大灯泡。
邓廹站在一旁,眼睛也瞪得像铜铃一般。
芯片!这个词一直牵动着几乎所有华夏人的神经,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线上线下热议的话题,无非就是因为受制于人。
从巴黎统筹委员会到《瓦森纳协定》,从实体清单到《芯片和科学法案》,以白头鹰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没有放弃对华夏的科技封锁。
而芯片技术是当今科技领域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对于现代科技社会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绝对的刚需。
华夏体量庞大,芯片产业的市场需求接近全球的60%,可国产芯片的供给量却远远低于如此庞大的需求量。因此,仅去年一年,华夏的芯片进口额就高达3511亿美元!
可以说,在芯片市场,尤其是高端芯片领域,华夏仍然十分依赖国外市场。
所以,白头鹰国一开始收紧这只卡脖子的手,华夏就立刻陷入无可奈何的「缺芯」的境地,直接导致很多科技产品只能止步于设计,却无法投入生产。
比如某家饱受打压的国产手机大厂,甚至一度只能在5G时代销售4G手机。
当然,华夏国内的芯片研发与生产一直都在谋求突破,在全球芯片企业增速排行榜中,前20家企业华夏占了19家。但短期内尤其是在高端芯片领域,还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芯片竞争格局。
但是,那天在废料箱里捡回来的那枚小小的硅基材料叫季知行看到了弯道超车的可能!
“那天在实验室的时候,邓廹在硅基倏逝场中发现了硅基表面的等离子体可以被光粒子「中和」,这就意味着当光进入硅基的波导,如果能产生持续性的激光束,完全有可能驱动其他的硅光子元件……”
听到这里,方才一直沉浸在震惊情绪中的邓廹十分赧然地摸了摸鼻子,季知行说得好像也有他一份功劳似的,但实际上他那天光想着硅基表面的等离子体消失了就意味着实验又失败了,根本没往别处想。所以,虽然说「废液缸里出奇迹」,但能从「废液缸」里发现奇迹,也绝对是一种常人没有的能力!
“由于光波频率高,理论上光链路的传输容量远远大于电子链路,那么利用光在硅基上传输信息就能实现非常高的数据速率……”
高霄时而翻阅手中的可行性报告,时而看向滔滔不绝的季知行,脑中思绪万千。
在如今的芯片领域中,最热门的研究方向是量子芯片,但目前尚且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但即使是全世界都寄予厚望的量子芯片,其设计逻辑仍然十分传统,也就是将量子线路集成在基片上,进而承载量子信息处理的功能。
正是因为这种传统设计逻辑,量子芯片受限于量子的隧穿效应,只能止步于1nm。再往下,那就不是工程师能解决的问题,而是物理学家的领域了。
所以,只要量子物理没有较大的突破,量子芯片的天花板是显而易见的。
而季知行设计的光子芯片,其思路完全颠覆了传统芯片的逻辑表面结构,以速度更快、耗能更低的光子取代电子。那么一旦光子芯片能够研发成功,其所发挥的性能比起传统芯片来说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而且!”季知行越说越亢奋,“如果光子芯片确实可行,那么在工艺上可以通过光镊系统进行纳米颗粒的捕获和传输,也就是说完全可以绕过EUV光刻机进行制造投产!”
“哇嘈!”邓廹瞬间瞪大了眼睛,季知行这是一石二鸟之计啊!
EUV光刻机是制约华夏芯片产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按照现在的芯片设计与制作工艺,想要量产7nm以下的高精度芯片就必须用到EUV光刻机。
可是,全球范围内EUV光刻机几乎都被荷兰的ASML公司所垄断。而因为各种封锁政策,华夏斥资上亿都买不到一台EUV光刻机。
所以,当四星、肽积电等芯片头部企业将3nm芯片的量产化提上日程时,华夏却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完成对7nm以下芯片的突破。
如果,有这么一种芯片,其制造能绕过EUV光刻机,那么华夏科技可以说一举在两个领域打破了被西方卡脖子的局面!
高霄盯着手里的可行性报告久久不语,光子芯片技术一旦研制成功,华夏将彻底在芯片领域占据绝对优势!
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啊!高霄在心里不住地喟叹。
他本来以为季知行毕竟是关在宿舍里闭门造车,应该就是在理论上下功夫。比如用他拿手的NS方程进一步分析一下在「隔空取物」实验中的应用,没想到这理论成果竟然这么疯狂!
作为伴随共和国成长起来的老一辈科学家,高霄比季知行、邓廹这些年轻人更明白这几十年来,华夏在重重科技封锁下,每一步走得有多么艰难。
此刻,摩挲着「光子芯片」四个字,高霄思绪纷飞,久久没有开口说话。
季知行见高霄教授静默不语,沸腾的心绪渐渐平静下来,潜藏的不安慢慢涌起。
他这些天一直在系统空间的实验室观察光波在硅基材料上的表现,包括捕获、运输、分选、存储和传感在内,各方面都表现良好。所以,他推断光子芯片大有可为,激动之下写了可行性报告,没怎么复盘就跑来跟高霄教授汇报了。
可是,高霄教授一句话都不说,是不是觉得他的可行性报告存在什么逻辑谬误?
季知行按捺不住开口:「高教授」。
高霄连连摆手:“不敢当不敢当,你以后叫我小高就行。”
季知行:……
作者有话说:
第75章
校长办公室, 燕大校长肖章对着办公室提交上来的招生宣传初稿直叹气。
作为华夏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燕大自然不必像其他高校那样担心生源不足的问题。不过,制作招生宣传片仍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不仅是为了和水木大竞争全国各地市最优质的生源, 更是为了全方位展示燕大的强大实力,进一步提升燕大的整体形象和社会地位。
这项工作做了那么多年,办公室自然不至于出什么太大的纰漏,只是……
肖章移动鼠标将招生宣传初稿其中几帧反复地看了又看, 心里梗得不行——试验区那块「隔空取物」的铭牌实在是太刺眼了!
这块铭牌一直是肖章的一块心病, 百年燕大、华夏第一流的高等学府里竟然明晃晃地挂着这么不高等、不科学、神棍气息满满的四个大字。
作为校长,他旁敲侧击过, 曲线救国过, 以势压人过,奈何形势比人强,高霄硬是有实力有人脉有资源, 全不拿他这个燕大校长当回事。明里暗里较量了几个月,他不得不退一步,捏着鼻子任由高霄将「隔空取物」四个字挂在实验楼上,还写进各种文件里。
“唉……”肖章对着视频里醒目无比的「隔空取物」四个大字叹了第一百零八回 气。
拍摄招生宣传片自然要强力突出学校的科研实力, 而无论是技术能力或是实验硬件设施, 高霄以及他的实验楼都是极具优势难以割舍的宣传重点。
可为什么偏偏要挂个「隔空取物」的牌子呢?写「光镊」不是更贴近本质吗!或者「量子操纵」不是更高大上吗!
肖章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烦躁地将那几帧看了又看, 难以取舍。
嗯……要不然取无人机俯瞰的角度就好,这样就看不到牌子。可是, 俯瞰的视角到底不如直拍那么宏伟那么有气势。啧!
正烦恼着,办公室主任祝主任敲门而入。
“校长, 招生宣传片得撤回来改一改, 高霄给他的实验楼换牌子了。”祝主任神色复杂地说道。
肖章看着祝主任并不美妙的脸色, 握着鼠标的手不由得一颤:“换的什么?”可千万别是什么更离谱的东西!
“光子芯片!”
“这!这……”肖章一时语塞,下一瞬怒火直冒,“他这是想干什么!和老樊打擂台吗!”
樊继安主攻量子芯片项目已有数年,他的量子信息研发中心是科技部强力支持的重点实验室,长年受各种国家级资源与经费倾斜,在华夏芯片领域,樊继安一直是扛旗的领军人物。
高霄和樊继安一直就不对付,可这些年也还算相安无事,井水不犯河水,如今怎么突然搞起科研竞争了呢!
在科研领域,科研竞争当然是一件很正常的事。科学家们在竞争中不断地挑战科研难度,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但这种竞争一般存在于不同单位不同国家之间,而在同一个单位里,大家都会默契地避免涉足同一研究领域,以免在有限范围内造成经费、资源、人才等各方面的角力。
都是体面人,这么扯头花难道好看吗?
“我问了,他说想搞芯片就搞了……”祝主任也是被高霄的混不吝弄得无可奈何。
“不是……他这……他有研究方案吗!说搞芯片就搞芯片。”肖章气得简直有些语无伦次了,“还有!他那个什么「隔空取物」呢?说不做就不做了!我看他是存心骗取科研经费!”
最重要的是,真叫燕大里举足轻重的两个院士打擂台,他这个校长的脸往哪搁?外人不会质疑两位物理巨擘的科研能力,却会嘲讽他这个校长的协调与管理能力!
肖章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拍着桌子叫祝主任再去找高霄问清楚。
祝主任腹诽不已,这么气愤你倒是把人找来当面质问啊,叫他夹在中间传话受气。
肖章虽然恼火,但还没有失去理智。真把高霄叫来,有十成十的可能当面被撅回来,那他这个校长脸上可就更好看了!
祝主任认命地跑到实验楼传话。
“呵tui!”高霄破口大骂,“骗取科研经费的究竟是谁,他樊……”
话还没说完就被祝主任捂住了嘴巴:“你这嘴上能不能有个把门的!”他瞥了眼坐在电脑后面好像充耳不闻的季知行,这还有外人在呢,不管事实如何,这么嚷出去,万一叫人捕风捉影地一传,燕大声名扫地!
高霄费劲地扒拉开:“你想捂死老子啊!”
捂死你算了,祝主任腹诽,嘴上到底不敢再刺激高霄:“你到底怎么想的?真要搞芯片啊?有谱吗?”
“哼!”高霄从鼻孔哼出来一个音,“靠谱着呢!”
他这几天一直在和季知行探讨光子芯片的可行性,也带着学生们粗略地观测了光波在硅基材料上的表现,光子芯片确实大有可为!
祝主任心里清楚得很,高霄要是打定了主意,没人能劝得了他,实际上他也并不很反对高霄实验室上马芯片项目。
高霄虽然嘴上一向不着调,但搞科研确实一直都挺靠谱的。作为华夏人,哪个不盼着芯片多一点成功的可能呢?
但是作为办公室主任,他还是得多问一句:“那「隔空取物」项目怎么办?”
“先暂停!”高霄回答得毫不犹豫,在芯片跟前,「隔空取物」瞬间就不香了。他已经决定将实验室的所有资源,包括经费、人力、器材都全都投入光子芯片项目。
其实中途易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隔空取物”不是他一个人的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投入了2亿经费,他当初和企业要到1.5亿的赞助也是签了协议的。如今暂停项目,对各方都要有个合理的交代。不过,凭他的科研实力与过往成就,这并不算太难。
“至于学校先前给拨的那三瓜两枣,你叫老蔡来一趟,老子全都还他!”
说实话,学校划拨的那几百万经费,高霄还真不放在眼里,不过是不要白不要罢了。如今他一心扑在光子芯片上,自然不愿为了几个经费受学校掣肘。
祝主任没有再说什么,拍了拍高霄的肩膀,走了。
“高教授……”季知行有点担心高霄教授的处境为难。
事实上,「隔空取物」与「光子芯片」两个项目并行是对高霄教授来说最合适的选择。但是,高霄教授表示忍不了。
在芯片领域,国际上卡脖子的手扼得越来越紧了,大有绞杀之势。突出重围的可能性就在眼前,他只想集中资源大火猛攻,尽快斩获突破传统的新型光子芯片!
“没事!”高霄大手一挥,又指指东南方向的量子信息研发中心,“以后就是竞争对手了,樊继安是不敢问到我跟前的,要是私底下找你,甭理他!”
“他的量子芯片究竟……”季知行犹疑地问道,方才听高霄教授的话音,樊继安似乎有骗取科研经费之嫌?
要知道,量子信息研发中心所得到的科研经费可不是当初范传朔那几百万能比的,几乎每一年都能得到数以亿计的经费投入与各种资源倾斜。
如果他的量子芯片项目货真价实,那不管投入几个亿都是值得的,就怕又是一个「汉芯」。
20世纪初,当时的芯片核心科技完全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华夏在芯片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集成电路研究也才刚刚起步,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为了摆脱受人掣肘的局面,华夏决心自主研发芯片。
2003年,归国的留美博士陈进与国内某大学合作研究芯片,仅用了16个月的时间,就拿出了自主研发的「汉芯一号」。
陈进宣称「汉芯一号」采用了国际先进的0.18微米工艺,小小的一块32位的DSP数字处理芯片竟然集成了250万个元件,还具有32位的运算处理内核,每秒运算能力高达2亿次——这在性能上已经完全超越了因特尔。
消息一经公布,举国上下都十分振奋,国家资源更是全力支持,拨出了巨额的科研经费,希望配合这位顶尖人才的努力,让国产芯片后来居上,全面超越国际先进水平。
陈进也不负众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陆续推出了「汉芯二号」「汉芯三号」。
可是,这一切都是骗局。所谓的「汉芯一号」不过是移花接木的摩托罗拉芯片。所谓的「汉芯二号」「汉芯三号」也都是狸猫换太子的外国芯片。
直至骗局被揭穿之前,陈进卷走了整整11亿的科研经费。
更惨重的后果是,负面舆论波及了整个芯片行业,市场信心大受打击,政府经费被砍,投资人撤资,其他有前景的芯片项目如「龙芯」也遭了殃,纷纷被搁置,华夏芯片的研发停滞了整整13年!
“唉……”高霄长长地叹了口气,“不一样,樊继安还是有真本事的,他那个量子芯片项目也有真材实料。但是,他这人私心太重了……”
作者有话说:
第76章
高霄一直看不上樊继安这个人, 不仅是因为过往樊继安与阎安瑾的龃龉,还因为樊继安的私心远远大于公心。
提起樊继安,高霄脸上满是厌恶与不屑:“比起国家的科技布局, 樊继安更看重他个人的利益。”
华夏在芯片领域的投入可以说是不余遗力砸血本,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普称大基金)到地方资本,每年至少有2000亿投资注入芯片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科研单位如樊继安主持的量子信息研发中心,更是扶持的重点。
有成果吗?有!但时机总是很微妙。
当华夏其他芯片科研单位刚刚有了些阶段性成果, 樊继安总是前后脚地发布略胜一筹的重磅成果, 反正总是微妙地维持着比其他单位领先一两步的绝对优势,死死压着其他单位不得出头。
“哼!”高霄冷哼一声:“我跟他打了几十年的交道, 能不知道这人是什么成色吗!研究进度这么「人性化」, 不是他精心把控的才有鬼了!”
但科研这种烧脑的领域,只要当事人有心隐瞒,外人是无从得知真实进展的。更何况, 量子芯片这种尖端科研领域的研究项目试错成本高、投资周期长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就这么小火慢炖,樊继安那真是人在实验室坐,钱从天上来,迄今为止5年多的时间烧了起码两百个亿的经费。除此之外, 还有更多有形无形的利益。
季知行脑子略一转也明白过来了。只要樊继安的量子信息研发中心能一直保持华夏领先水准, 他就能牢牢把控芯片领域。
如今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项目指南都是樊继安编写的, 他既是裁判又是参赛选手, 拿到自然基金的面上项目简直轻而易举,别人怎么跟他争?
一举研发成功虽然有助于提升樊继安个人的威望, 但只要EUV光刻机的问题不解决,设计出来的量子芯片也无法批量投产, 那么樊继安就无法取得个人利益最大化。
如今这么挤牙膏似的一点一点释出研究成果, 樊继安除了能得到源源不断的巨额经费, 还能借此垄断这个领域的文章发表、课题申请、职称晋升,堂而皇之地党同伐异、践踏公平!
想清楚樊继安的私心后,季知行大皱其眉。高霄教授说得没错,樊继安的私心远远大于公心。
如果能尽早成功地自主研发出成熟的量子芯片,即使因为受限于EUV光刻机的问题无法投产,但对于「缺芯少魂」的华夏芯片市场肯定也是一剂强心针,更别说在国际上博弈的其他益处了。
自主研发的量子芯片就是最有利的谈判筹码,哪怕是与他国达成暂时性的资源置换,都比如今在高端芯片领域完全受制于人的憋屈现状要好得多。
在利好国家与利好自己之间,樊继安选择了自己。宁可小火慢炖,就是不肯大火猛攻。
像高霄这样的明眼人不少,但都对此无可奈何,因为至少樊继安主导的芯片研究确实是有真材实料的。
华夏芯片领域至今仍是一地鸡毛,90%的单位都只是在蹭热度,各种造假拉投资、拿补贴。与之相比,樊继安虽然磨磨唧唧的,但好歹是真的能出成果。
“老子忍他很久了,哼哼!”高霄拍拍季知行的肩膀,以前那是无可奈何,他在芯片领域并没有比樊继安更可行的方向。可如今季知行设计的光子芯片大有可为,他自然要全力支持!
季知行本就准备全力以赴,第一次如此直观地认清学阀垄断,更是激起了他的无限斗志。
高霄在换上「光子芯片」的铭牌之前就召集所有学生开了一次会,给了所有人充分的选择权。
听完季知行的项目介绍后,叶诗对季知行肃然起敬。啊!猛男!
邓廹当场表示老司机带带我,铁了心跟季知行混。
除了因客观因素,毕业课题实在无法推迟的两三个人,高霄手下其他学生都选择停下自己的课题,积极投入光子芯片的研究,目前都在储备相关知识。
高霄一边拿着季知行整理撰写的光子芯片论文向国家各项科研基金申请经费,一边整顿现有资源。
其实,若不是考虑到他自己能撬动更多的资源,他本来是想退一步,叫季知行来主导这个项目的。
季知行也无心计较这些个虚名,他忙着继续完善研究理论与实验设计。有系统实验室可以充分试错,他设计起实验方案简直如虎添翼。
“可以利用人工合成光学非线性过程的通用方法,在微腔中观测跨波段光子纠缠的应用潜力……”季知行一边喃喃自语,一边敲键盘。
敲完一行字,季知行抱臂沉思。从这个应用角度来看,碰撞分析、化学建模和多物理模拟都值得关注,而这些领域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偏微分方程——他需要一个这方面的人才!
季知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俞竹藜,俞竹藜的主要研究领域正是偏微分方程。在取得高霄教授的同意后,季知行向俞竹藜发出了邀请,俞竹藜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短短一周时间,实验所需的所有仪器就都到位了。邓廹等人也加班加点地完成了粗略的知识储备。
季知行安排好小组实验,光子芯片项目就正式启动了。
这边如火如荼地上马芯片项目,樊继安自然早就收到了消息。
对着学生,他不过一哂:“校长也拿那个老顽童没办法,由他去吧,不影响我们什么。”
可心里却重重地一沉。
高霄他是一向不敢小觑的,而季知行他虽了解得不深,但能叫高霄这么全力扶持,必然拿出了能说服高霄的芯片理论。
于是,樊继安分出一只眼睛盯紧了光子芯片实验室的各种消息。
当季知行带着光子芯片项目组成功将硅的光路由能力整合到单一的芯片中后,樊继安几乎同一时间放出了传统硅锗半导体量子点器件量子比特的测量、制备和逻辑门操作成果。
当光子芯片项目组实现了在多路自由光学通道中控制纳米颗粒的支路选择,樊继安当天也发布了半导体量子点与超导腔耦合的自旋量子比特以及复合量子比特扩展研究。
当光子芯片项目组通过参数优化完成了狭缝波导和纳米线波导之间的偏振选择性耦合装置,樊继安第二天就宣布已在实验室实现二维空间的连续量子行走。
总而言之,双方是彻底卯上了。
这场围绕芯片的科研竞争自然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又因为季知行在光子芯片项目组中是绝对的主力,所以网络讨论热情很高。
“光子芯片是个啥?跟量子芯片比哪个强?”
“不好说,就理论而言,量子芯片更成熟,光子芯片受限于结构和材料,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听说季知行重新设计了结构,而且他们项目组也有新型硅基材料。”
“不是噱头就是炒作,一个搞数学的跳去搞芯片,专业不对口啊,不是为了套取科研经费还能是为了什么!”
“谁跟你说他是搞数学的,人家是物理专业的啊。”
“啊?!”
这句话叫部分吃瓜群众大吃一惊,此前经过媒体的大肆宣传,大家对季知行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事耳熟能详,也知道他拿到的那个菲尔茨奖是数学界的最高奖项,所以自然而然就默认季知行就是数学专业的,结果人家原来其实是物理专业的?!
“隔行如隔山,学物理不代表他就精通芯片领域好吧,别人搞芯片跟便秘似的憋了半天只憋出个屁,他那个光子芯片研究进度快得简直像窜稀,说没有猫腻谁信啊!”
“我信!科研有时候缺的就是灵机一点,爱迪生不都说了嘛,那1%的灵感往往比99%的汗水来得重要。”
“那什么论文我反正一个字也没看懂,不过我对季知行有信心,他一立项我就重仓国产芯片概念股了,嘻嘻嘻。”
“好家伙,「寒武纪」也敢进场,打白头鹰国发布《芯片法案》起,国产芯片概念股基本就持续走跌吧?”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听说已经完成涡旋光束发射器等集成光器件设计了,这一步一步看来,走的还是脚踏实地的。”
“跳出传统芯片结构另辟蹊径,光是这点就值得为季知行喝彩了。”
“季知行运气实在太好了,怎么就那么刚好有合适的硅材料支持呢。”
“但是硅基的二阶、三阶等低阶效应恐怕难以避免在原子尺度去修饰材料的非线性响应。”
“那就在硅波导上添加刻槽结构引入具有平面外光束偏转和聚焦功能的片上集成光器件。”
“那这跟传统芯片的集成化模式结构有什么区别?”
“对啊,光子芯片的最大优势就在于颠覆传统结构,以绕开EUV光刻机。如果失去这个优势,还不如老老实实搞量子芯片呢。”
“不管怎么说,芯片领域出现了一条鲶鱼总归是好事。”
“没错,没的不说,那个温温吞吞的樊继安终于不敢藏着掖着了。”
“哈哈哈,要是没有季知行这条鲶鱼,樊继安恐怕都敢躺足三年才陆续发布那三项成果。”
“不知道他手里还捏着几张底牌。”
“我觉得不多了,樊继安第三次跟牌的时候说辞已经很保守了,「在实验室实现」。”
樊继安对着电脑眯着眼将光子芯片项目组最新发布的论文看了又看,半晌之后一扔鼠标。可恶!竟然找不到破绽!
他拿下眼睛,闭上眼仰头靠在椅子上,疲惫地呼了口气。
他手里的好牌已经都打出去了,如今仅捏着半张不成型的残片。
在时间不够宽裕的情况下,他并不能保证高霄和季知行下一次出牌时,自己能拿出具备优势的阶段性成果。
以光子芯片项目组的效率,他一旦落后一步,恐怕就没有再赶上的机会了。
樊继安倏地睁开眼,这样下去不行!
作者有话说:
第77章
《燕大樊继安院士团队官宣可编程量子计算芯片, 实现298个图像的量子漫步模拟!》
《华夏科研团队再创辉煌,量子芯片即将问世!》
《弯道超车!新型量子计算芯片研制成功》
《国产量子芯片重磅问世,中国或将迎来新机遇》
一夜之间, 樊继安以及他的量子芯片成就以席卷之势在全国范围蔓延开来,横扫微愽等各大社交APP的热点榜,成为所有人热议的话题。
“哇嘈!有生之年啊!”
“太好了!我们终于有自己的高端芯片了!”
“消息属实吗?感觉有点突然啊。”
“感觉突然是因为你没有关注这方面的消息,樊继安院士团队研究芯片很多年了。”
“对, 前段时间应该是突破瓶颈了, 短短几个月就连接发布好几项成果,能获得成功是水到渠成。”
“如今也只能止步于实验室吧, 没有EUV光刻机怎么下生产线。”
“可是至少在国际上的博弈中能多几分筹码啊。”
“我还是更期待季知行的光子芯片, 不然终究还是要因为EUV光刻机而受人掣肘。”
“但是光子芯片遥遥无期,甚至不知道究竟有几分可行性,而量子芯片是实打实地成功了啊。”
网上线下围绕新鲜出炉的量子芯片讨论得热火朝天, 而樊继安也被大家奉为科技先锋、民族英雄,声望登上顶点。
外面的喧嚣多少影响了光子芯片项目组的邓廹等人。
作为华夏人,他们当然乐见于国产高端芯片的成功。但是,以樊继安的行事作风, 再加上他和高霄教授的龃龉, 他们的光子芯片项目可能很快就会遭到打压——高霄教授一早就被一通电话叫走了, 到现在还没回来。
邓廹等人手上的实验没停, 但都忍不住时不时分神往门口的方向看。
季知行捧着一本《华夏科学》坐在门口看得聚精会神。
昨天,他得知新一期的《华夏科学》刊登了樊继安的最新研究成果后, 就第一时间研读了。本来以为是又一项阶段性成果,没想到竟然是成熟的芯片应用成果。
从昨天到今天, 季知行已经将这份论文仔仔细细研究了好几遍了, 没看出什么问题来, 但是心里总觉得十分不对劲。
倒不是不忿于自己落后于人,事实上,如果正是因为他这条鲶鱼的出现而激活了樊继安的科研动力,促使芯片领域形成良性竞争,那未尝不是件好事。只要华夏能自主研发出高端芯片,出自谁手又有什么关系呢?
但是,两个团队之间的竞争远远没有到白热化的地步,以樊继安的行事风格,为什么会这么急匆匆地抛出最后的底牌?
而且,这份重磅论文竟然发表在《华夏科学》上。
以往,樊继安在芯片领域的论文不是发在《Science》就是发在《Nature》,却从来不会选择其实在芯片领域更专业的《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和《Physics Reports》。
究其原因,无非是为了影响因子罢了。《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和《Physics Reports》影响因子20多,而《Science》《Nature》却高达60几。
而如今《华夏科学》的影响因子虽然已持续增长至13.879,但比起《Science》《Nature》还是无可比拟。
以樊继安的素行,要说他心怀建设华夏期刊体系的热忱,季知行是不太相信的。
所以,种种异常叫季知行对樊继安这张底牌的真伪产生了挥之不去的怀疑。
打从心底,他盼着樊继安的量子芯片技术是真实的。因为,以樊继安在华夏芯片领域的话语权与权威性,如果他研制的量子芯片存在纰漏,那简直遗患无穷。
一旦暴雷,国产芯片市场无疑会遭受重创,经济损失、政治损失更是无法估量,危害性比起当年的「汉芯」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是由于EUV光刻机的缺位,量子芯片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还有得等,短期内他根本没法借由市场反应来辨析其真伪。
季知行往前翻页,又从头开始研读那份论文。
“基于多波长堆叠InGaN/GaN多量子阱结构的c面和半极性面混合光谱的单芯片白光设计……”
嗯,这部分应该是没问题的。他昨天在系统空间实验室模拟了双波长堆叠的c面InGaN/GaN多量子阱(MQWs)发光二级管的载流子浓度,与论文结论相符。
“控载流子特别是空穴在量子阱有源区的分布,实现双波长发光峰比例调制……”
这部分他不太清楚实验方案,但按照他自己摸索着对自发辐射复合率以及极化电场等进行了研究,通过调节双波长堆叠的InGaN多量子阱的阱层和垒层厚度,是可以实现论文中的表述的。
季知行看着看着,忍不住又开始薅头发了。
量子芯片与光子芯片从底层逻辑就迥然不同,所以,虽然如今他搞光子芯片搞得如火如荼,但在量子芯片领域的造诣肯定是远远不如樊继安的。甚至,即使是高霄教授也在樊继安之下。或者可以说,在量子芯片领域,国内无人能出其右。
季知行是真心盼着樊继安的量子芯片为真,可若是量子芯片为假,他也希望能尽早发现问题,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纠结的思绪被一阵电话铃声打断了。
季知行回头望去,俞竹藜握着手机从隔壁实验室走了出来,隐约听到俞竹藜称呼电话那头为“焦主任。”
季知行想了想,燕大姓焦的主任好像就是教务处的主任。他本来没想太多,但不远处俞竹藜的声音却越来越大,语气是有别于平常的焦躁,似是和焦主任起了争执。
隐约传来的只言片语叫季知行有了不妙的猜想。
俞竹藜挂掉电话后,朝季知行走了过来,他说:“学校说樊继安教授需要人从数学角度进一步验证连续自旋、叠加和纠缠的量子特性,安排我到量子信息研发中心配合研究。”
季知行心底一沉,果然如此,这用膝盖想都知道是樊继安的伎俩。燕大搞偏微分的人才又不止俞竹藜一个,偏偏把俞竹藜从光子芯片项目中抽走,不是为了打压他们还能是为了什么?
他们的光子芯片研究进度能如此之快,俞竹藜功不可没。
他在摸索基于VCSEL阵列的三维光子芯片架构时,俞竹藜直接从数学角度给出了二维光学数据,借由所述数据输入层确立了可寻址VCSEL阵列。相当于打好地基,他直接就能往上搭建钢筋。
当他试着实现将DNNs的整个工作光路通过高亮度单光子源和高时空分辨的单光子成像技术集成时,俞竹藜熬了两个通宵,算出了光量子二维行走模式的瞬态网络特性。借此,他很顺利地将芯片架构体积缩小至微米级。
总之,跟俞竹藜共事,科研体验是前所未有的丝滑。
而如今,樊继安正是要借由名正言顺的工作调动来斩断他的这只臂膀,打压光子芯片的研发工作。
这就是学阀!
俞竹藜紧紧抿着唇,他心里很清楚,这次工作安排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他一再地拒绝,但是焦主任的态度十分强硬,「科技大局」「国家利益」,一个个大帽子扣下来,一定要压着他答应。
“我去一趟行政楼。”俞竹藜说道。
季知行点点头,目送他离开。他现在说什么都不合适。
俞竹藜毕竟是燕大的教职员工,在合理范围内对于学校的工作安排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权。因为作为青年教师,他并没有多事与行政层抗衡的资历与资本。
而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如果俞竹藜愿意留在光子芯片项目组,那么只能等高霄教授回来帮着转圜。
说到底,他在燕大只是个外人。
正思量着,高霄教授气呼呼地回来了,带着一个不太好的消息——樊继安走上层路线,说动科技部牵头,希望能整合量子信息研发中心与光子芯片项目组的资源与成果,进一步推动量子芯片的优化与升级。
季知行瞳孔一缩。名为整合,只怕以樊继安的手段与如今的声势,最后必然变成并入。
在樊继安手底下干活,只可能有两种结果,要么就是被樊继安压着无法顺利推进项目,要么就是他们的最终成果被摘了桃子。
高霄摆摆手:“我拒绝了。”说着端起保温杯猛灌一口,一上午都在打嘴仗,渴死了。
樊继安说动了很多人给他站台,但他也不是没有人脉。更何况上层的态度也只是建议与希望,而非强制要求,所以最终还是被他严词拒绝了。
“我跟你说,他那个什么量子芯片百分百有问题!”高霄说着把保温杯重重地往桌上一墩。季知行能想到的疑点他自然也能想到。
说是研发成功了,但在实验室什么结果操作不出来?借着EUV光刻机缺位的掩护,在直面市场考验前还能有很长的一段时间。
“我估计他就是想先占了名以壮声势,便于打压我们。还可以打个时间差,在EUV光刻机解决之前抓紧时间研发量子芯片。”
其实,高霄虽然深厌樊继安,但也认为以樊继安的能力,研发出量子芯片不过是时间早晚的事。可他为了不让光子芯片压他一头,偏偏要搞这些鬼蜮伎俩。
可以预计的是,接下来他们必然会面临层出不穷的麻烦!
高霄说完这事就又离开了,他得往科技部再跑一趟,以防万一。
季知行正思量着樊继安接下来有可能采取的动作,俞竹藜回来了。
他神色很平静,说道:“我辞职了。”
“啊!”季知行没想到俞竹藜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再怎么说,以普世价值来看,燕大的教职可是难得的体面工作。福利好、社会地位高,多少人求而不可得,俞竹藜说辞就辞了,干脆得仿佛他刚刚就是去菜鸟驿站退个货。
说完辞职的事,俞竹藜如常进实验室去了。
季知行望着俞竹藜的背影,心里沉甸甸的。
不行,不能一直这么被动地挨打!
季知行目光落到《华夏科学》那份论文上,心念一转,脑中有个主意渐渐成型。
作者有话说:
第78章
自从樊继安高调地官宣国产量子芯片「北辰一号」研发成功, 他就在一夕之间成为华夏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在网络上大有封神之势。
各种新闻报道与小道消息漫天飞舞,多层次地塑造了一个矢志报国、奋斗不息、可亲可敬的传奇科学家形象。
人们热烈地讨论着这位华夏芯片之父的种种轶事、趣事、催人泪下的故事, 但凡有人敢表达对樊继安的质疑或批评,都会遭到各方媒体与无数网友的炮轰与谴责。
在舆论场上,即使是深知樊继安真面目的高霄也不会在这种时机直掠其锋。
但是,樊继安显然深谙借力打力之道。在接受央媒专访时, 恳切地表示如今国际形势胶着, 希望华夏芯片领域的科研单位能搁置争议、携手合作,推动量子芯片的优化升级, 尽快迈入国际先进行列。影影绰绰地暗示某些人因为私利与个人情绪而阻碍了芯片技术的革新发展。
这番话说得含蓄隐晦, 还没等广大网友从他的话头中剥丝抽茧,就有人非常及时地爆料:光子芯片项目组再三地拒绝与樊继安院士团队合作,甚至在燕大量子信息研发中心亟需借调本校的助理教授协助研究时, 季知行还利用私交阻碍其正常履职。
这则爆料很快就成了高赞评论。
接二连三地,又有几个业内人士或直接或委婉地讲述各种内部消息,矛头直指高霄和季知行!
一时之间,光子芯片项目组深陷舆论的漩涡。在有心人的煽动下, 批评之声不绝于耳。
比起高霄, 季知行在网络上知名度更大, 所以, 舆论的中心渐渐聚焦到他身上。
“简直无语,一点大局观都没有, 为什么要拒绝合作呢?”
“要么就是持才傲物,不屑合作;要么就是自恃身份, 不愿合作。”
“哎呀, 毕竟是华夏首位菲尔茨奖得主, 傲慢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啦啦啦——”
“不用说得那么阴阳怪气吧,看以前的采访,季知行不像是傲慢自私的人啊。”
“知人知面不知心,当着媒体的面,谁还不知道装个人样出来啊。”
“不至于,光是当初选择《华夏科学》这件事,我就相信他的人品。”
“屠龙者终究变成了龙,如今功成名就,忘了初心了。”
“听说季知行不肯合作是担心樊院士窃取他的科研成果。”
“啧,樊院士能研发出量子芯片,在这个领域的造诣肯定在季知行之上,季知行未免也太敝帚自珍了!”
“不能这么比,量子芯片和光子芯片的逻辑构架完全不同,就像胡萝卜与白萝卜,虽然看着像,但实际上一个是伞形科的,一个是十字花科的,亲缘关系远着呢。”
“但是合作总是件好事吧,至少可以互通有无。”
“单打独斗,闭门造车,季知行得什么时候才能把所谓的光子芯片研发出来。”
“光子芯片如果研发成功,量子芯片必然要退一射之地,这对樊继安院士是有什么好处吗?樊院士都不计较得失,季知行竟然这么狭隘。”
……
长期以来,国内缺芯少魂的致命危机,国际上饱受封锁的举步维艰,叫所有华夏人都深深地祈盼着能尽早拥有自主研发的高端芯片。而「北辰一号」的问世点燃了所有人的爱国热情,整个舆论环境是终于扬眉吐气的狂欢。
当季知行站到华夏芯片之父的对立面时,很多人不假思索地力挺樊继安。即使有部分清醒的网友理智地表示一个独立的科研单位拥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还有很多受惠于季知行论文解析课的硕博也从行内人的角度解释科研竞争与科研合作,也完全无法阻拦网上抨击季知行及光子芯片项目组的大势。
季知行心态尚可,但邓廹等人就有些心浮气躁。高霄干脆带着整个光子芯片项目组闭关,网线一拉,就几近于与世隔绝了,外面的风风雨雨都吹不进来。
有时候,压力即是最好的动力,所有人都卯足了劲儿,工作效率倍增,光子芯片的研发工作每一天都有可观的进展。
实验室内,邓廹正对着季知行就昨天的实验成果做总结:“我们组已经能将非线性相互作用强度随阶次的衰减速率从10-10提升到10-5,但问题是在集成光子芯片上还是不容易观测到阶次大于三的高效率非线性效应。”
利用集成光子芯片上的微纳光学结构来增强光子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这也是目前国际上集成光学与非线性光学方向的研究热点。所以,这些日子,季知行一直在往这方面学习研究,恰好昨晚有了新的思路。
他一听邓廹说到这个问题就翻开昨晚写下的实验方案。
“你觉得,能否利用硅基材料固有的强二阶、三阶等低阶效应,人工调控多个低阶过程级联形成的非线性光学网络,借此来实现任意形式、任意阶次的光子非线性相互作用?”
虽然嘴上说「能否」,但季知行其实已经在系统实验室试尝试过了,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在原子尺度修饰硅基材料的非线性响应,只要控制微纳器件的几何结构就能实现高效率、可重构的高阶非线性过程,相当完美!
邓廹扒拉着脑袋想了想,也觉得值得一试。
邓廹一离开,俞竹藜就拿着厚厚的草稿本走了过来。
“给,微腔内多种非线性过程的协同效应。”
季知行接过一看,【PRL126,133601; PRA98,013854】……
嗯,跟他之前系统实验室做的实验数据是吻合的。那么,如果进一步提升微腔的品质因子,四阶非线性效应的增强倍数便可高达1000万以上,光子芯片研发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俞竹藜交代完数据就又伏案开始算单光子级的量子器件的新途径。
季知行环视一周,发自内心地喟叹,他真的是太太太幸运了!
其实早在1996年,光子芯片的概念就已经被提出来了。但是受限于结构和材料,一直没有很大的发展。
然而,在这栋试验楼里,结构问题通过前段时间设计的新型光镊技术解决了,而材料则得益于炼丹炉小组炮制的硅基片,两个最大的阻碍都恰到好处地得到了合适的方案。
季知行都忍不住觉得自己简直就是天选之子,运气好到爆棚!欣喜之余,他不由得想到前几天投递出去的那份论文,希望能延续这份好运气吧。
……
大洋彼岸,《Science》编辑室。主编泰罗与外审专家艾瑞克正在交流一份论文的审稿意见。
“说实话,我不能给你确定的判断。”艾瑞克摩挲着下巴,皱着眉说道,“实现量子行走全要素调控,同时两比特门操控精度高达到99.67%,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然而季知行提出借用超导量子比特系统中的传输谐振腔来实现非紧邻量子比特耦合的数据总线,这是一种崭新的物理体系……”
泰罗同样深深皱着眉,因为他对量子芯片领域的了解并不很深入,对于艾瑞克滔滔不绝的分析只听懂了一小部分。但作为主编,其实他只需尊重外审专家给出的Reject或Accept的意见就行。
然而,作为外审专家的艾瑞克这回并不能给出确切的意见。
泰罗心里清楚,艾瑞克这回如此谨慎,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份论文出自季知行之手。
去年,发生在《数学新进展》的乌龙闹剧让所有人都印象深刻。而作为同行,各大学术期刊的编辑们至今对此仍然津津乐道,几乎每一次茶会、聚餐都会拿出来嘲笑一次。
但是,泰罗扪心自问,如果当初季知行第一次投稿选择的是《Science》,也不是没有被拒稿的可能。毕竟,NS方程何其深奥晦涩,而季知行当初的履历在期刊编辑眼里简直如同文盲一般。
但是,在NS方程的破解得到全世界数学家们的认可之后,在季知行荣获菲尔茨奖之后,已经没有人会因为他的年纪、资历或者国籍什么的而小瞧他了。
所以,季知行往《Science》投递的这份论文得到了非同一般的重视。
在厘清这份论文的主要方向后,泰罗特地邀请了威斯康星大学的艾瑞克教授来做外审专家——艾瑞克以及他的团队的研究方向正是单比特量子逻辑门的量子计算。
可没想到,艾瑞克最终会给出模棱两可的判断。
泰罗斟酌着说道:“所以,从你的专业角度来说,这份论文的不合理之处有可能是谬误,也有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突破性创举?”
艾瑞克点点头:“没错。”
一般来说,投稿论文中有编辑不能确定的地方要么直接Reject,要么要求作者Major revision(大修)。
但是,NS方程的破解给了季知行镶上了厚厚的天才光环。天才这种生物没有道理可讲,谁也不敢否认季知行在量子芯片领域取得突破的可能性。
没有人愿意做第二个有眼无珠贻笑万年的艾德蒙。
所以,泰罗沉吟半晌,最终还是决定Accept。发刊之后,若是这份论文受到广泛的质疑,那么直接撤稿就行了。论文刊发后因为发现错误而撤稿,这在各大期刊都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
新一期的《Science》刊行之后,很快就有人发现了季知行的论文。
去年,季知行一口气在国际顶刊发表七篇论文的壮举又一次被人们想起。对于季知行如今又一次在顶刊发表论文,网络上褒贬不一。
“季知行研究的不是光子芯片吗?怎么写的论文却是关于量子芯片的?”
“薅学术羊毛呗,他自己的光子芯片藏着掖着,引用人家樊院士的研究成果倒是一点都不客气。”
“真是无脑黑,这种公开发表的论文本来就是公认可以引用的,而且都巴不得多多地被引用呢,毕竟引用次数是评判论文价值的重要因素。”
“嘛,不管怎么说,季知行写论文的本事我是佩服的。”
这则消息在热搜上待了不久热度就降下去了,几天后,当网上已经没有什么水花时,一条新消息又将这件事炸回热搜——季知行的这篇论文被撤稿了!
这一回,网上尽是对季知行的嘲讽与批评。
而季知行看着邮箱里的撤稿通知,满意地笑了。
作者有话说:
本章学术观点参考《Titan光子发布新的10Gbps XFP》《硅基光子调制器研究进展》
第79章
一般来说, 已经刊登的论文被撤稿,对于作者来说是一件十分不光彩的事。不仅会影响声誉,甚至还会对学术生涯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季知行如今在华夏乃至全世界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他的论文被撤稿迅速引起了热议。
“果然隔行如隔山,明明搞的是光子芯片,非要在量子芯片领域舞文弄墨,出洋相了吧!”
“季知行最近的事实在是令人无语。拒绝和樊院士合作, 可见其自私;并不专精的量子芯片领域也敢轻率地撰写论文, 可见其自大。唉,我以前对他很有好感的, 为什么他就不能爱惜羽毛呢!”
“学神光环越来越弱了, 本来我都号召我们班学生们向他看齐的,现在都不知道怎么说他。”
“有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会被撤稿啊?”
“无非就是数据造假、抄袭剽窃咯。”
“也未必,SCI论文被撤稿, 主要有「学术造假(fraud)」、「学术过失(error)」和「其他」三种情况。”
“我刚刚去撤稿观察网站搜到了,等我截图贴出来。”
撤稿观察网站(Retraction Watch)是由学者Adam Marcus和Ivan Oransky成立于2010年的国际网站,主要报道各大期刊的撤稿情况,对学术撤稿进行持续报道与分析。
季知行那篇论文被撤稿的情况, 在撤稿观察网站上有较为详细的分析。
那篇论文一发布就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 因为论文所述的关于量子芯片的功能与精度实在是过分地优越, 几乎与世界最顶尖的量子芯片技术不相上下。
所以对于这篇论文, 各大量子芯片研究团队是扎扎实实地研读了的。
在经过充分的实验与论证之后,很快就有人发现了问题。
第一个发声的哈佛的亚伯教授。
他表示季知行论文中的理论很有趣, 但可惜的是,构建这个理论的基础本身就存在问题。地基是歪的, 再怎么搭建都只能是沙上之塔、空中楼阁。最后遗憾地提醒季知行应谨慎选择引用文献。
第二个发表意见的是谷戈的量子计算团队。
这个团队去年就推出了拥有72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Bristlecone, 达到了单量子比特门错误率0.1%, 双量子比特门的错误率0.6%的优秀成绩,可以说在全世界都拥有绝对的量子霸权。
可是季知行论文中表述的量子芯片两比特门操控精度竟然高达到99.67%,0.33%的错误率对这个团队来说是一记惊天暴击!在疯狂地重复论文实验后,才发现只是虚惊一场。
白忙一场的团队负责人毫不客气地指出了季知行论文中引用的量子芯片技术的所有缺陷。
接二连三地有权威的量子芯片科研团队指出了这篇论文的问题,《Science》主编泰罗这才放心地发布了撤稿的通知。
截图自撤稿观察网站报道与分析的图片被吃瓜群众们疯狂地转发,迅速扩散到微愽各大社交APP。一开始还有很多人不假思索地冷嘲热讽,骂季知行丢人丢到国际上了。
但是,很快就有人反应过来了。
“所以,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季知行论文最大的问题是因为引用了某篇论文中的错误技术?”
“虽然读不懂专业术语,但是几个量子芯片团队的观点看起来大同小异。那么,某篇论文是真的有问题?”
“如果某篇论文真的有问题,那You Know Who那所谓的量子芯片……”
“楼上的能不能明白点说,遮遮掩掩的有必要吗?不就是樊继安的量子芯片技术受到广泛质疑嘛。”
“实在是前段时间的舆论氛围太疯狂了,叫人有点不敢说话。”
“那「北辰一号」究竟是真是伪?!”
很快,「‘北辰一号’真实性存疑」的词条就窜上了热搜,无数网络游民涌进词条。
过了一会儿,词条热度异常地迅速下降。慢慢地,却又持续上升。几起几落,最终还是高高挂在热搜榜上,后头缀着一个鲜红的「爆」字。
樊继安在办公室里大发雷霆:“怎么会撤不下来!上次刊发论文的热搜不就撤下来了吗!”
季知行甫一在《Science》刊发论文,他就注意到了。本来以为会是光子芯片的最新进展,没想到竟然是量子芯片相关。
他一看到标题就有不妙之感,看完论文更是冷汗连连!季知行这篇论文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实际是剑指他的量子芯片!
“北辰一号”有几分真几分假,樊继安心里再清楚不过了。
事实上,再给他五至十年的时间,真正的「北辰一号」大概率能够问世。但是,光子芯片项目组异军突起,若任由发展,一定会严重挑衅他在华夏芯片领域的权威,蚕食他的利益!
他不能忍受自己掌控了十年的领域有别的杂音!
所以,他通过数据嫁接、技术乔装等方式精心设计了一套逻辑自洽的技术方案,直接将研究进度「拉满」,得到了他理想中的「北辰一号」。
他之所以敢这么冒险,是因为以国内芯片专家们的水准,要看出他技术方案中的缺陷并不容易。而要瞒过那些官僚就更简单了,毕竟行政与技术隔着天然的鸿沟。
再加上他门下毕业了上百个博士,大多在芯片领域占据要职。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决定了他们不会也不敢站到他的对立面,在出现反对意见时还能抱团为他发声。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季知行会以引用文献的方式强行将他的技术方案捅到国际上!
在国内芯片领域,他能一手遮天。但在国际上,他可以说是束手无策,只能寄望于那些知名的量子芯片团队不会注意到这篇论文。
但是,事与愿违,最终还是爆雷了。
唯今之计,只有尽快阻隔这些消息在国内的传播,才能为自己争取更多转圜的空间。
樊继安强硬地说道:“你跟通明传媒公司的人说,不管要多少钱我都能给他们,只要能在网上封锁这些消息!”
有钱能使鬼推磨,上次的热搜能撤下来,这回一定也可以!
“可是通明传媒公司说已经努力过很多次了,但自发的热度一直……”
话还没说完,就被焦躁的樊继安打断了:“不管用什么方法,现在!立刻!必须!封锁消息!”他拍着桌子咆哮着。
「砰!砰!砰」的声音传到办公室外面,量子信息研发中心的人面面相觑。
并不是所有研发中心的人都能接触樊继安瞒天过海的计划,但如今樊继安异乎寻常的表现,让所有人心中都有了与真相相差无几的猜想。
一时间,量子信息研发中心人心惶惶。
当天,各大APP均遭受了黑客攻击,瘫痪了几个小时后又被苦命的技术员们恢复。季知行论文被撤稿的相关信息虽然异常地大面积失踪,但因为自发的讨论热度,又迅速地遍地开花,几乎所有人都在讨论季知行论文被撤稿的最大原因——樊继安的量子芯片技术。
樊继安在国民心中的超然地位是建立在「北辰一号」成功的基础之上的,当这个基础受到动摇,樊继安的科研神座就开始崩裂。
虽然仍有人坚决地维护他,但越来越多的人渐渐从群体性的狂热崇拜中醒悟过来,回归理智。
网络上,调查真相的声音成为主流。
“科学与真理同行,也必与丑闻相伴。”事实上,科研造假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学术与大众存在天然壁垒,在一般情况下,普罗大众并不怎么关注学术界的风起云涌。
有些时候,科研造假被曝光后,主要责任人轻飘飘地自罚三杯后,甚至不会受到什么像样的惩戒——当年以「汉芯」欺世盗名的陈进就始终没有受到任何刑事处罚。
然而这回不同,樊继安高调地官宣了量子芯片的成功,收割了全国性的舆论支持。如今,玩弄舆论的人终于受到了舆论的反噬,要求彻查真相的声音越来越宏大,相关词条连着好几天都牢牢地占据热搜第一位。
舆情汹涌,很快国家层面就派出联合调查组进驻量子信息研究中心,着手调查「北辰一号」的真伪。
调查组抽调了华夏各大量子芯片科研单位的专家,还请来了心理学家和刑侦方面的专业人士。
这样的人员配置与后来的种种举措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国家彻查的决心,舆情渐渐平息,都在等待最终的调查结果。
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谎言与真相较量,权力与公平争锋,最后调查组郑重地官宣了调查结果:“北辰一号”存在致命的技术缺陷。
消息一出,物议沸腾!相关词条下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多出了上万条的评论。
“卧槽,又一个「汉芯」!当年陈进「也才」烧了11亿,TMD樊继安烧了多少钱?!”
“枉我之前那么支持他,居然是假的!”
“也不全是假的,只是达不到樊继安之前宣称的高端芯片水平罢了。”
“那不还是假的吗!我们缺的、想要的就是高端芯片好不好!”
“早就想说了,樊继安顶着芯片的名头圈地,打压同领域的其他科研单位。如果真能拿出高端芯片技术也就罢了,结果是弄虚作假。”
“想一想就后怕,当年「汉芯」遗患至今,「北辰一号」如果不是那么早就被揭穿,那我国的芯片研发会走向什么样的绝境?”
“只能说多亏了季知行那篇论文,误打误撞揭开了端倪。”
“我怎么觉得季知行是故意的,要不然他一个搞光子芯片的为什么写的论文却是量子芯片相关,还偏偏引用了樊继安的文献。”
“肯定是故意的,当初他那个论文解析论坛第一时间就把反驳他论文的所有专家观点都放在首页了,巴不得所有人都看到。”
“说实话,家丑不可外扬,闹到外面让国际友人看笑话多影响国家形象啊,季知行实在是太不懂规矩了。”
“等国家层面真的带着樊继安的量子芯片技术坐到谈判桌前,却被人家专家当场揭穿,那才真的是面子和里子都丢光了!”
这个调查结果还刺激得恨国党们上蹿下跳。
“呵呵!华夏要做出自己的高端芯片还早着800年呢!”
“首屈一指的专家都公开造假,这个国家还能不能好啦?”
一时间,恨国党们空前得意,到处都是他们唱衰的声音。
不过,他们的狂欢还没有持续多久,就被一条消息炸得一时失声。
“国产光子芯片研发成功,不日即将投产!”
作者有话说:
第80章
首都人民大会堂正在举行一场新闻发布会。
出席发布会的新闻媒体们纷纷以「即将改变华夏技术命运」「华夏科技发展的里程碑」等耸动的噱头来吸引流量。当然, 如果发布会的内容为真,那么这个噱头可以说是名副其实。
会场的正前方,是一块巨型显示屏, 上面展示着这场发布会的主题:「‘华芯一号’光子芯片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还未正式开始,已提前入座的记者们压着声音窃窃私语,交流着从各个渠道得到的新消息。
计哲一边检查手里的相机、录音笔等设备,一边在心里感叹。
这是他第三次拍季知行了, 第一次是在CUPT竞赛颁奖仪式上, 第二次是在广陵大学因NS方程而举办的记者会上,第三次就是今天这场以「光子芯片」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
主题越来越有分量, 场合规格越来越高。
可以说, 他从季知行初出茅庐就一路见证了他的发展。
计哲抬头看向显示屏上「光子芯片」四个大字,今天,会是季知行人生中又一个传奇的起点?还是身败名裂的开始?
「汉芯」也只是20年前的事, 「北辰一号」才刚闹得沸沸扬扬,「华芯一号」在这样的时机横空出世,包括计哲在内,所有人都担心这是一个「狼来了」的故事。
或许正是为了打消众人的疑虑, 这次的新闻发布会前所未有地允许媒体直播。这是将「华芯一号」放在所有人的眼皮子底下, 不怕监督的态度表现得十分鲜明。
多方直播渠道一开, 每一秒都有数以万计的观众点进来, 在线人数很快破亿。
“百感交集啊,又期待又怕受伤害。”
“我相信季知行, 他有破解NS方程的成绩在手,没必要用虚假的科研成果给自己的人生留下污点。”
“应该不会有假, 不看看发布会开在哪, 人民大会堂啊!”
“切!长安欧尚X7和一汽红旗H9都在这里开过发布会好不好, 在这里开发布会也只能说明他们财大气粗罢了,没有别的意义。”
“是,地点不能说明什么,可是发布会由首都新闻办公室亲自主持哦。”
“出席发布会的人更不简单,科技部部长、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司长、首都市长、首都科委教委负责人,还有好多两院院士,全国数得上的芯片科研团队也都来了。”
“就冲着这场发布会敢直播,我就愿意相信「华芯一号」的真实性。”
“看,季知行入场了!”
季知行一步一步走入会场,身边是高霄教授,身后是俞竹藜、邓廹等光子芯片项目组的所有成员。
早先,他们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提交结题报告后,当天就收到了回函,希望「华芯一号」能配合联合专家团队的验证。
季知行欣然接受。
他能理解,国家层面这是一朝被蛇咬,还被咬了两回,这第三回 实在再怎么谨慎小心都不为过。
前来验证「华芯一号」的专家团队几乎就是调查「北辰一号」真伪的原班人马,专业,公正,效率高,很快就得出了综合验证报告,报告全面认可他们的光子芯片技术。
为了一扫「北辰一号」带来的负面影响,提振国民士气与市场信心,科技部主动邀请他们举办一个公开的新闻发布会。
季知行当然不会拒绝,不过这次新闻发布会的规格之高还是超乎他的想象。
在主持人的例行开场白后,季知行上台了。
在光子芯片结题后,高霄就将季知行的名字写入项目负责人一栏。不过,他负责发言,是因为在确定召开新闻发布会后,首都新闻办公室负责与他们联系的辛主任特地来确认过,会议主要发言人的人选,所有人都公推由季知行来担任。
辛主任一开始还有点忐忑,上级对这次的新闻发布会寄予厚望,认为这是华夏科技又一次腾飞的起点,几乎整个首都都动起来了。这样重量级的新闻发布会让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来发言会不会看起来太儿戏了?虽然季知行有菲尔茨奖在手,但NS方程和光子芯片可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个领域啊。
不过,光子芯片项目组的所有人还是坚持季知行是最合适的发言人选。
俞竹藜说:“他是整个项目的技术主力。”
邓廹说:“他参加过国际数学家大会,最有发言经验。”
高霄教授说:“他帅。”
辛主任接受了这些意见,但此刻看着头发乌黑茂密的季知行走上台,还是忍不住揪着一颗心,生怕他年轻怯场临阵掉链子。
季知行握住话筒,镇定自若地开口了。
“「华芯一号」采用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具备高达99.96%的单量子逻辑门保真度……”
季知行侃侃而谈,言简意赅地介绍了「华芯一号」从构想到完成的技术过程,之后详述了其性能与精度,还解析了光子芯片沉积、光刻、刻蚀、离子注入、封装等一连串生产工艺,可以说从专业角度将光子芯片的重点要点都说清楚说明白了。
辛主任揪着的一颗心渐渐放回肚子里。他是政治学与行政学出身,纯纯的文科生,季知行所讲述的芯片技术他自然是听不懂的,但他会看啊。
前排的院士与芯片专家们有的频频颔首,有的奋笔疾书,有的喜上眉梢,有的热泪盈眶。季知行讲得怎么样,那还用问吗?
之后是记者提问环节,第一个提问的记者问出了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季先生,据您刚才所说,「华芯一号」在制备上不像传统芯片那样依靠光刻机,请问在技术上是如何实现的呢?”
在技术问题上,季知行是完全不怕人追根究底的。
“简单来说,在技术上是通过我们实验室研发的新型光镊技术实现多种光学微操控,以能够捕获、传输、控制纳米颗粒支路选择的导向系统和光学分选器,为硅基片上的高度集成化提供了支持……”
话音刚落,就有懂技术的记者紧接着提问:
“据我所知,光镊技术会对微粒造成光损伤与热损伤,请问如何避免这个问题呢?”
这个问题正中季知行下怀。
当初,他们小组研发出新型低温光镊技术,写成论文后顺利刊发在《华夏科学》上,但一直没有引起什么水花,如今正是个亮相的好机会。
“我们实验室研发的新型光镊技术有别于传统光镊,并不靠激光束汇聚形成的强聚焦光斑捕获颗粒,而是控制涡旋光束的量子涡流来实现对微粒群的操控……”
比起「光子芯片」,「光镊」对于观看直播的人们来说就陌生多了,但仍有人意识到了这项新技术的重要性。
“哇嘈!光损伤与热损伤解决了?!”(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朕不知道的?jpg)
“啥啥啥呀?这个技术有什么用能不能具体说说?”
“解决了光、热损伤问题,那么纳米光镊在生命科学方面能做的事就太多了。比如可以无创对细胞和生物大分子注入微量物质,从微观尺度上实现药物传递。”
“再通俗点说,比如可以移走毛细血管中的红细胞清理血栓,比如可以从RNA层面清扫病毒细菌或癌细胞,甚至可以捕获DNA对需要的部分进行基因修饰!”
“哇喔,听起来好像很牛B的样子。”
“不过光子芯片技术还是绝对的C位!”
“那光子芯片和量子芯片相比,到底哪个更优越啊?”
“以目前来看,如果物理领域没有爆炸性的进步,那量子芯片的天花板是显而易见的,而光子芯片暂时看不到上限。「华芯一号」的性能已经可以进入世界最尖端芯片的行列了,后续的升级进化我更看好光子芯片。”
“当年沃尔夫法案一出,很多人就说中国航天药丸,可如今我们有天宫空间站、有北斗系统。当初芯片法案一出,多少人唱衰啊,可如今我们有光子芯片了。华夏万岁!”
网上观看直播的很多观众心潮澎湃,会场的领导、专家、记者们更是热泪盈眶。
发布会到了尾声,台下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起立,掌声久久不息。
这些年来,华夏在许多领域打破了西方国家的高科技光环,比如航空航天航海领域就有五代机、空间站、载人航天、探月探火、055大驱、航空母舰、电磁弹射等等,然而尖端芯片技术始终是一块短板。
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在这样的时代,所谓的制裁,不需要长槍大炮,不需要血流成河,只需要一枚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就足够了。
一枚小小的芯片就承载了新世纪两大强国之间的角力!
所有人都深深地凝望着季知行身后大屏幕上转动着的「华芯一号」,这枚小小的芯片凝聚了太多太漫长的期待。
邓廹的目光由屏幕上的「华芯一号」移到季知行身上,突然想到,如果那天他把那块废弃的硅基材料扔进废料箱的时候,季知行刚好不在场,那么他是不是就这么和华夏芯片发展的转折点擦身而过了?
一想到自己有这么一瞬间差点成为民族的罪人,邓廹就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寒噤。
【请收藏【魔蝎小说】moxiexs.com 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