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穿成李世民的鸟后》8


    【民间有一句话, 叫做“宁做太平犬,莫作乱世人”。


    这句话武璎深有体会。


    她虽然穿成了一只鹦鹉,看似没有了身为人类的方便自由, 但是因为秦王府的纵容,她从未住过笼子, 吃好喝好, 自由飞翔。


    而且其他人也都知道她是秦王府的鹦鹉,哪怕去了李建成的府上骚扰, 也最多是驱逐,没有被捕杀。


    当然, 这也跟武璎去的都是她知道性情、史书上有过记载的名人身边有关系, 知道他们本就不是滥杀无辜之人。


    整体来说, 武璎的小日子过得很滋润。而且白凤头鹦鹉是鹦鹉里寿命比较长的,最多可以活到50多岁,武璎长长久久地陪伴着曾经的秦王、现在的唐太宗一家,也见证了李世民的成长,以及李家孩子们的诞生。


    假如让她穿成人,但是穿越的时间段是安史之乱,那武璎恐怕活的还没一只鹦鹉长命。】


    一席话, 让安史之乱时期的大唐百姓泣不成声。


    “宁做太平犬,莫作乱世人!”昔日盛世景象的长安城已经城破楼空,满街萧条景象, 不舍得离开的长安人痴痴地看着天幕, 喃喃道,“我们活的还不如一只鸟啊!”


    有人看着秦王府的方向, 以手捶地:“秦王!秦王!太宗皇帝为何那么短命?为何不能多活几年!”


    “当今陛下为何要逃走,为何陛下要放弃长安?”老长安人不甘心地对天怒吼, “太宗陛下啊!您看看大唐吧!看看长安啊!你的子孙要抛弃长安,要抛弃大唐!”


    最后,席卷成一片声浪,无数长安人在仰天呼唤着他们心中最敬爱的太宗皇帝。


    但是这注定,是没有任何结果的。


    在呼唤无果后,有人喃喃低语:“下辈子,让我投胎到太宗身边,当牛做马,或者当一只鸟一条狗,都可以!怎么也好过在这乱世当人!”.


    贞观时期,李世民听得揪心。


    更痛苦的是,他就算已经知道了安史之乱发生在大唐,却没法做什么。


    他就算再能征善战,再能文能武,也无法像小说中的女主角一样,穿越时空。


    “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安史之乱?”李世民问向自己的心腹大臣,也问向天幕,“这一次的问答,有没有这个答案?或者说这种奖励?”


    天幕依然没有给予任何回复,但是李世民耐心等待着。


    按照前两期的推文时间计算,快结束了。


    尉迟恭挽起袖子:“这一次,我要拿两次奖励!”


    不然他被嘲笑这么多次,亏大了!


    【武璎除了以自己对未来历史的了解影响李世民和贞观群臣,还影响了后宫的子女。


    众所周知,大唐的太子不好当,无论是李建成还是李承乾,当太子时都很累。


    李渊没能协调好儿子们之间的关系,李世民也没有。


    当李承乾与李泰闹矛盾时,李世民下意识就要以李承乾是太子的身份来约束他,觉得李泰没有皇位就要用宠爱来弥补。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但是这样子的结果就是让李承乾越来越心理不平衡,也让李泰胆子越来越大,野心越来越大。


    武璎站在屋檐下,怂恿道:“好兄弟,手牵手!下辈子,一起走!”


    ——是的,武璎用上的是现代老师用过的手法,小男孩不是喜欢闹矛盾还好面子吗,那就偏让两人手牵手在全班同学面前罚站,让大家都来看看这好兄弟的深厚友情。


    李世民还真采纳了,他是真心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能感情好到真的可以手牵手一起走。


    于是,李世民让李承乾和李泰手牵手地在学堂罚站了一上午,各种面对夫子和兄弟姐妹的围观和打趣。


    对于自尊心正强的两兄弟而言,别扭而痛苦,这样的惩罚比惩罚他们抄书一百遍还难受。


    他们又不敢仇视父皇,于是就开始使劲瞪武璎,甚至还商量着要把武璎抓起来烤了吃了。


    武璎是会惯熊孩子的人吗?


    当然不是,她都变成鸟了,怎么可能让熊孩子。


    李承乾欺负武璎,想拿网兜抓武璎,她就用李承乾的声音去李世民和大臣在的时候,故意撒娇:“耶耶饿饿~耶耶饭饭~耶耶承乾想死你啦~”


    其实李世民和大臣们都知道武璎的恶趣味,只要稍作思考就知道正在上课的李承乾不可能来这里撒娇,但不影响他们觉得好笑。


    而听到父亲和大臣们笑声的李承乾憋屈死了,他明明没那么肉麻!他已经是个小男子汉了!


    李泰欺负武璎,用弹弓朝武璎弹石子,武璎躲开石子后,叼着石子去找李世民告状,还特意用长孙皇后的声音哭:“二郎!你看看你儿子对我做了什么!”


    李世民一听头都大了,仿佛真得是顽劣的次子欺负了自己爱妻,提着马鞭就朝李泰招呼。


    等揍完儿子,李世民回头还得教训鸟,让武璎不许再用皇后的声音。


    武璎表示:快速道歉,坚决不改,下次还敢。


    于是,李承乾没少被恶心,李泰没少被揍。等老三李治出来后,两兄弟齐齐松了一口气,总算有人可以分担父皇的马鞭了。


    是的,这时候他们还没意识到,在一起被武璎恶搞、一起被父皇打屁股的过程中,两兄弟已经建立起了战斗友谊。


    每日在一起不是攀比谁更受宠,而是比较今天谁挨打的更少,心酸极了。


    这就是所谓的:只要你过得比我惨,我就好受多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换成高深一点的古话,叫做“不患寡而患不均”。】


    李世民恍然大悟。


    “原来,是朕打青雀太少了?教训承乾太多了?”


    想想也是,父皇当年对大哥偏心,他不满;对他偏心,大哥也不满。


    现如今他的偏心,与父皇当年的偏心又有什么不同?


    他厌恶父皇的偏心,自以为自己能做到把一碗水端平,却没想到做得更差。


    长孙皇后贤惠道:“三郎,承乾是太子,你严加教育是对的。”


    李世民连忙道:“我也的确对他太严格太苛刻了。”


    长孙皇后点点头:“所以以后你教育太子,我教育青雀,最小的稚奴轮流教育。”


    李世民:“……”


    他怀疑这个教育,可以类比天幕里的“挨打”。


    轮流挨打,再轮流哄,非常公平。


    但是估计三兄弟要跟天幕里联合对付鹦鹉一般,背后联合起来骂爹娘了。


    大臣们不敢怼皇帝的家事置喙,纷纷想到了自己不省心的子女。


    不患寡而患不均,太偏心不好,但是嫡长子本就需要承担不同的责任,怎么能不偏心呢?要公平,又该如何公平?.


    在其他朝代,也有帝王有不同的看法。


    “太子岂是寻常皇子,自然得是以天子严格要求待之。李承乾自己心态不好,那是他的问题,我的标儿就不会。”朱元璋偏心偏的明目张胆,偏心偏的理所当然。


    但是朱标越好,得意过后,朱元璋就想到朱标的死,就越发伤心。


    全部心力都用在培养嫡长子上,其他儿子他就像太宗皇帝对李泰一样,只是当不需要继承家业的普通儿子对待,希望他们优秀,又不希望他们太优秀到超越太子。


    哪怕是未来从藩王上位的老四朱棣,朱元璋眼神挑剔地瞅了一眼,又看了看自从得知铁血削藩失败就被叔叔们骂成鹌鹑的朱允炆。


    朱元璋叹气:果然,还是都不如标儿!可惜他精力不够再培养一个啊!.


    已经开始经受九龙夺嫡压力的大清太子胤礽苦笑。


    如今自己的兄弟齐齐被皇父抬起来与他争锋,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公平”?


    可是他因为兄弟们的齐头并进,各个坐大,已经被废立了一次,再来一次,他感觉自己真的要疯。


    胤礽心中苦楚,看着天幕上的小说也没法带入轻松的情绪。


    最终,胤礽只能暗道一声“小说果然不能当真”。


    毕竟现实中,人不可能穿越时空,也不可能变成鹦鹉,更不可能靠着一只鹦鹉的预言就扭转历史。


    【武璎还做了一件有益于大唐长远发展的事,那就是设置对外情报处,负责人是封德彝。


    众所周知,大明有著名的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西厂,在监察百官的同时也监察周边附属国的情报。大清有军机处,前面的汉朝有绣衣使者,宋朝有武德司和武德使。


    不管叫什么名字,这些特务机构主要就是替皇帝刺探情报,都是皇帝在外的耳目。


    他们替皇帝搜集情报、刺探官员信息、掌控帝国舆情。他们散布在民间、也留守在朝野。无论是官员、士兵的非法、阴谋活动,还是贪污腐败的经济问题,或者是民间的异常事物及谤议朝政等等,都会被掌握住,然后传到皇帝的耳中。


    只有李唐,李世民是明确反对过,不设特务机构的。


    对内武璎是支持,但是对外,武璎认为情报机构远远不足。


    因为,当大唐正在不断扩张变强的同时,隔壁也有一个强大的邻居正在不断扩张,那就是——大食帝国!也可以叫做,阿拉伯帝国!


    最重要的是,未来的唐玄宗时期,大唐与大食帝国作战战败了!怛罗斯之战战败!


    这次战败之后,大唐就失去了对中亚的控制。


    尽管大唐想要恢复控制,但是安史之乱爆发,来不及处置。随后大食帝国将□□教信仰带到了中亚,□□文明彻底在此扎根。加上之后藩镇之乱,大唐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从此中亚彻底脱离了大唐。@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从唐太宗到唐高宗时期,大唐巅峰疆域达到了1251.19万平方公里,也是盛世时期。


    但是随着大食帝国的扩张,葱岭以西的土地基本被阿拉伯控制,大唐不断退缩,面积不断缩水,唐玄宗安史之乱前是一千多万平方公里,安史之乱后只剩下889.59万平方公里。


    等到了大唐晚期,疆域仅剩下350万平方公里。


    这样大的差距,怎么不让辛辛苦苦打天下的大唐将士气死!】


    刚灭完东突厥的李靖,感觉眼前发黑。


    这么说,他辛苦这么久,白打了?


    李世民想起长安城内的大食商人,他们许多从事奴隶贸易,带来了大唐贵族最喜欢的昆仑奴。而昆仑奴,似乎正是大食帝国的战俘。


    所以这个时期,大食已经在另一片天地不断扩张,并且一往无前打败了许多国家吗?


    李世民对大食前所未有的警惕起来。


    贞观朝现在不缺武将,但是明显后继无力,不然他怎么也想不到,大唐以武立国,后辈如此无能,国土竟然能缩水到四分之一!


    “这大食的确得重视。不过为什么是封德彝负责?难道是因为他俭朴自省,还格外忠心?”


    李世民颇为遗憾。


    封德彝出身渤海封氏,才智过人,还与李家是姻亲,也是他曾经的天策上将府属官,辅佐他攻取洛阳,并且追随他成为帝王,是他从秦王府跟来的心腹之一。


    只可惜贞观元年封德彝就突发疾病过世了,李世民那时还特意给封德彝追赠“司空”,谥号“明”,都是美谥。


    现在听到天幕给封德彝的“封官”,李世民更遗憾了:


    早知道他还有如此能力,应该早点任用,可惜天幕来得太迟了!


    第32章 《穿成李世民的鸟后》9


    【大唐, 之所以一直被人们念念不忘,因为有许多文化艺术上的巅峰,让人时隔几千年依然念念不忘。


    武璎身处大唐, 亲眼近距离感受这一切,也越发喜爱大唐的文化和一切。


    这也让她每每想到后来大唐被盗窃走的文化, 就觉得十分心痛, 找到机会就提醒李世民。


    比如当她看到日本遣唐使,武璎就开始阴阳怪气:“珍惜现在的盛世景象和你的完美昭陵吧, 等到日本侵华、八国联军入侵时,你帝王陵上的昭陵六骏比你先出国嘞~”


    ——是的, 众所周知, 昭陵六骏是曾经陪伴李世民征战沙场的战马, 后来特意刻在昭陵。


    其中“飒露紫”和“拳毛騧”两石刻在1914年时被盗,流失海外,先藏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国内及时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而且还有《女史箴图》等艺术精品也被八国联军带走。


    除了昭陵,许多帝王陵都惨遭破坏,其中除了王朝末世的起义军盗墓筹集军资, 还有一* 个重要原因,就是八国联军侵华时,西方人以枪支弹药和钱财怂恿军阀和盗墓贼盗墓。


    能拿走的直接带走, 带不走的就砍掉头颅, 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佛像都没有头颅,圆明园十二生肖也没有兽首, 也是如此。而且圆明园不仅被洗劫一空还被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实在是可气可恨!


    昭陵前原本有十四国少数民族首领立像石塑, 也被猜测可能是头颅被砍走了(1)。】


    一席话引起各个朝代的皇帝集体愤怒。


    讲大唐的历史对唐朝后世的皇帝而言,不过是看个热闹,不重要。


    但是讲到帝王陵被盗,被砍头,被外国人带到海外,这谁受得了!


    李世民眼眶湿润:“飒露紫!拳毛騧!朕的宝驹竟然流失海外!”


    “还有其他四匹也被碎裂!”


    “十四国的首领石像头颅都不放过!石头有什么好的!”


    越说越气,说到声音哽咽。


    这八国,简直就是强盗!


    “圆明园!朕的圆明园!”雍正气到心痛。


    这是康熙赐给他的圆明园,他登基后多次扩建和修缮,结合了东西方的艺术精华,可谓是美轮美奂。


    “英吉利!法兰西!朕知道他们!”


    他自己忙于政务都还没多逛几次,现在就得知又是被斩首又是被火烧,雍正想到大清已有的西方传教士都不好受了。


    “让传教士带着西方的情报来见朕!”


    【再加上武璎时不时刺激一下大唐群臣:“珍惜现在的琵琶吧,未来最完美的大唐五弦琵琶只能在日本看到了。”


    “珍惜现在的唐刀吧,未来出土的最完整的唐刀也在日本。到宋朝就已经不用唐刀了,你家唐刀要失传了~”


    “珍惜现在的相扑吧,未来成了日本国粹~”


    “珍惜现在的足球吧,未来的男足踢得烂到气死老祖宗~”


    “珍惜现在的抹茶吧,未来也成日本国粹了~”


    大唐人怎么都想不明白,就算改朝换代,怎么能换得华夏的文明成了其他国家的?


    但是我们现在的确很多人都已经看不到大唐的精华,许多好东西反而在日本。


    比如五弦琵琶,世间仅存一把,就是唐玄宗赐给日本的螺钿五弦琵琶,宋代以后改用四弦琵琶;


    再比如唐刀,随着大唐世家不愿意服役,军士的质量越来越差,这原本由士兵自备的唐刀也在军中逐渐失去踪迹。加上从宋以后重文轻武,军中士兵甚至只能用木质武器演戏,唐刀更是没有用武之地。


    唐刀大唐时传入日本,备受天皇喜爱,演变成日本的武士刀,反观本土的唐刀传统手艺反而失传了。现如今古墓中出土的唐刀也多残缺不全,保存最完整的真正唐刀,依然在日本。


    相扑从我国先秦时期就已经诞生,也叫做“角抵”。


    隋唐时期开始叫相扑,而且唐朝有胡人风范,才开始裸着上身角抵相扑。那时的画像砖和壁画里,裸身穿着兜裆布的唐代相扑手与如今的日本相扑手几乎一模一样,就连两边擂鼓助阵也是大唐宫廷观看相扑的习惯。


    到宋朝时期,市场上还出现了职业相扑选手和女性相扑选手。传入日本后,日本就敢宣称是他们的国粹。


    还有抹茶,起源于隋朝,在唐宋时期达到顶峰。


    特别在宋朝,已经有了完整的寺院抹茶茶道——就是点茶,也叫做“茶百戏”。到九世纪末,抹茶才随着日本遣唐使进入日本,后来发展成为日本茶道。而在华夏,从明朝开始流行泡茶法,反而被人误以为抹茶起源于日本。】


    不仅李世民等贵族不理解,连普通老百姓也不理解。


    “后世子孙,都不学老祖宗的文化吗?”


    “怎么什么都没传承下去,改得那么多?”


    他们看着街头蹴鞠的小子,都恨不得把蹴鞠球给藏起来。


    别的贵族玩意就不说了,怎么连蹴鞠都能不会呢?这不是小姑娘都很会玩的东西吗?


    连李隆基都沉默了。


    他本就喜爱蹴鞠,也爱看宫人宫女蹴鞠,原本以为自己的这个爱好又要被天幕声讨,没想到竟然还是优点?


    后世的军中不用蹴鞠锻炼士兵吗?大唐军中又角抵又蹴鞠又打马球,可不是单纯的玩乐,本身也是为了练兵强身健体。


    现在看来,他的玩乐,原来也有些用处。


    宋朝皇帝,集体沉默。


    重文轻武是谁?哦,是宋朝。


    军中不用唐刀用木质兵器是谁?哦,还是宋朝。


    不用五弦琵琶改用四弦琵琶是谁?还是还是宋朝……


    明朝,朱元璋并没有觉得自己有错:“那龙凤茶饼耗时耗力,不如散茶好。”


    朱元璋改团为散后,茶叶才真正的流向民间,成为老百姓也喝得起的提神饮料。


    在大唐时,茶叶仅限于世家上层;在宋朝,市井已经有了,但也流于文人商人阶层,百姓能喝到的都是最次的茶末子。


    而从明朝开始,茶叶才真正的全阶层普及。


    只是大唐的抹茶成为日本的抹茶,到底让老朱不爽。


    “朱权,天幕不是说过你的成就是茶王吗?你负责传承下去。”


    宁王朱权,未来的《茶谱》作者,欣然应诺。


    【在武璎不断讲述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其他的国家多强大,最先受到洗脑的就是几个她看着长大的孩子。


    李承乾长大后,亲自去了大食帝国。他想要模仿父皇当年天策上将的风采,先从交流做起,从经商开始摸底。


    李泰出海寻找美洲,他好奇心大还爱玩,听说美洲有各种高产粮种,还盛产黄金,顿时觉得大唐不好玩了,外面的世界真精彩!


    李承乾还能时不时随着大食商队回来,但是李泰在海路太远,等好几年后回来时,瘦的不认识了,给大唐带回来一堆奇奇怪怪的特产,还有白皮肤黑皮肤棕色皮肤的人。


    李世民对次子的爱玩再次有了深刻体会,开始担心未来的孙辈也是各色皮肤各种眸色。


    李恪去打高丽和日本,主要是复仇,也不是为了日本的银矿。


    留下李治傻眼了:他的哥哥们怎么一个个都跑路了?就留他一个最小在家守门吗?】


    唐高宗时期,李治笑了,拉着武皇后的手,欣慰道:“这样的结局真好。”


    他的哥哥们都还在,也没有因为皇位闹崩,各有各的发展地方,真好。


    贞观朝时的李承乾和李泰齐齐被说得各自无语,但偏偏又很心动。


    原来外面真得有很大的世界啊,那他们既然原本的结局不好,如果出去,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接下来,我们就开启时光大法!


    中间的过程你们自己看,直接跳到李世民死后的奇遇上,这是大家都意想不到的奇遇哦!】


    长乐不负责的“时间大法”,让不少古人都懵了。


    唐太宗的优秀儿女们都出国开疆拓土了,为什么不详细说说?


    那李承乾去大食帝国摸底摸的怎么样了,有没有拿到重要情报?


    那李泰去美洲找到了什么奇怪特产和奇怪人,不是说美洲有高产粮种还有黄金吗?


    还有李恪去高丽和日本,日本的银矿找到了没?


    怎么都不说清楚就直接跳到李世民死后了,人都死了还能有什么奇遇!


    刘彻意犹未尽,对着司马相如提出来自甲方的要求:“天幕翻书太快,中间的内容来不及看就过去了,长卿你来写。”


    司马相如正是被启发的大脑灵感天马行空,只觉得民间小说原来也有如此多的奇思妙想。


    虽然文采有限,但也实在精彩。


    他答应的很痛快,甚至已经开始构思如果有人穿越成陛下,算了陛下不养鸟,穿越成陛下喜爱的汗血宝马,那会如何?


    司马相如嘴角微勾起,答应的十分痛快:


    陛下,等着臣给你写一匹人穿越的汗血宝马,惊艳死你!


    【李世民死后,与武璎在地府相遇。


    李世民看着他熟悉的白凤头鹦鹉在自己面前化为人形,还是一位白衣的妙龄少女,有些震惊又有些恍然:


    “原来你真成精了。”


    “我本就是人类,是来自后世的人。”武璎笑嘻嘻地在地府与李世民挥手告别,“我要转世投胎去了,这个皮肤留给你吧,你还可以去看看你原本的历史位面看看大唐盛世。”


    李世民有些不懂什么叫做“皮肤”,他的皮肤不是受之父母的身体发肤吗?


    但是当武璎手中一道白光朝着李世民挥过去,李世民感觉身体变的轻盈,低头一看,离地面越来越高。


    武璎抬头与他挥手:“这只是给你一个体验,你随时还可以回到地府重新转世投胎当人的,不用担心!”


    李世民:不用担心什么?


    紧接着,他在武璎的眸中看到了自己,一只熟悉的白凤头鹦鹉。


    当自己扭头,白凤头鹦鹉也在扭头。


    他扑扇着翅膀往空中飞,突然穿破迷雾,回到了人间。


    看着人间风景,李世民一阵感慨:“终于又回来了!”


    虽然现在他也变成了鸟,但是随时可以变成人,还一样可以与人类交流,可以看一看他打下的大唐在没有这神鸟干预的时空,会变成什么样。


    李世民看到人影,忍不住询问:“请问,现在是贞观几年?”


    李世民变鸟后的命运,与武璎相似,也是被人当做贡品,准备献给想讨好的人。


    于是,李世民也有自己的侍者。


    只是侍者听着李世民的话有些担忧:“贞观几年?这只鸟好看但是不太聪明啊,都天宝年间了还问贞观几年。”


    李世民:等等!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原本发生在天宝几年来着!


    侍者担忧地去给自己的主子汇报,主子也担忧这鸟太傻在帝王面前丢人。


    好在李世民凭借一曲《秦王破阵乐》打动了献鸟人,对方激动地表示,当今陛下听到这曲子肯定激动地要叫您祖宗!


    李世民矜持地在心中想道:什么要叫老祖宗,他本来就是。


    于是,李世民凭借着自己的才艺,最终还是被送到了李隆基面前。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也因为他的美貌,让李隆基颇为喜爱,还亲自取名为“雪衣娘”。


    李世民:“……”


    为什么不是雪衣郎?他明明跟武璎一样,现在男声女声都能模仿,总不能是看他是个漂亮的白鸟就叫雪衣娘吧?


    李隆基有权任性,自然不会在意一只鸟的真实想法。


    他喜爱下棋,经常邀请心腹大臣一起下棋。棋艺臭的李世民看不下去了,飞过去抓起棋子去揍这个不孝曾孙。


    这家伙明明是个臭棋篓子,还天天拉着人下棋,没看到别人为了输给你装得有多累吗!


    但是李隆基却以为,自己快输了,雪衣娘不忍心让他输,所以故意捣乱。


    李隆基还笑着说:“这雪衣娘着实聪慧。”


    后来,李隆基提着鸟,去找杨贵妃下棋。


    要知道,李隆基与杨贵妃的故事,李世民多次听武璎提起过。这一起大唐皇室丑闻,公夺儿媳,最终却以大唐乱世和杨贵妃被缢死结局,一切的根源却都在于帝王晚年的头脑不清醒。


    李世民一眼看到李隆基的年纪,再看看旁边被人称呼“杨贵妃”的年轻女子,结合天宝年间的特殊时间段,立刻想起了武璎讲过的那一系列故事,然后气血上涌,朝着李隆基一爪子刨过去:


    “逆子!孽障!欠打!”】


    李世民都激动了:“打得好!”


    他都恨不得亲自穿越时空去打不肖子孙了!只恨鹦鹉的力气不够大,不能扇的不肖子孙记忆深刻!


    贞观武将们同样很心动。


    “若是我们也能穿越,去打一下那安禄山史思明也不错,保准一年就平叛!”


    只有长孙皇后微微揉了揉额头:曾孙。这也没多少代啊,这么大逆不道的曾孙,到底是她哪个儿子的后代?现在看,几个儿子谁也没有如此不正经啊……


    【好了,这本《穿成李世民的鸟后》故事就介绍到这里。


    其实这还没有完结哦,后续还有李世民这个老祖宗惩治不成器的曾孙李隆基的故事。


    李世民穿成鸟后,能力与武璎有所不同。


    李世民不仅可以白日用白凤头鹦鹉的声音骂他,把武璎曾用上的各种招数来对付李隆基,还可以晚上化为人形进入李隆基的梦中,给他托梦,在梦里继续骂李隆基。】


    李隆基:“……”


    天幕上的这个长乐,或者说后世人,到底有多恨他?


    恨到竟然把他最崇拜的曾祖父都给挖出来,变成鸟来骂他,这跟把曾祖的棺材板掀了、把曾祖挖来亲自骂他有什么不同?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李隆基从牙缝挤出这几个字,他认定了是因为这个动乱导致自己名声变差的。


    “那些乱民要作乱,关帝王什么事?汉景帝时期不也有七国之乱。”杨国忠体察圣意,看出李隆基的不悦立刻说道。


    李林甫跟着补充:“或许是类似晋朝的八王之乱?”


    李隆基微微颔首,两位心腹说到了他的心里。


    八王之乱导致了五胡乱华,所以司马家皇帝的名声不好,难道他晚年最终做出的事情也是类似?


    西晋的八王之乱主要是因为有个傻子太子后来当了皇帝,而他的太子,其实也不少。


    比如长子李琮,英年早逝后被追封为靖德太子;六子李琬也是死后追封。@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长子去世后,李隆基册封赵丽妃所出的次子李瑛为皇太子,但是后来,赵丽妃失宠,包括李瑛在内的三位皇子一起被废为庶人,并赐死。


    李瑛死后,李隆基才册封第三子李亨为太子。


    李隆基眼神不善地打量着李亨,怀疑是李亨无能,自己替他背锅。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殊不知李亨恭顺地垂着头,回忆着父皇近些年越来越昏庸的举措,露出一阵冷笑。


    【要知道,其实安史之乱原本大唐是可以很快平复的,但是李隆基与太子再次重演李唐特有的“父慈子孝”,皇帝与太上皇争权夺利,各个地方与大臣各自倒戈,才导致了安史之乱拉锯战长达8年。


    原本兴起安史之乱的安禄山第二年就双目失明,称帝后被自己亲儿子安庆绪联合侍卫所杀;史思明也被自己亲儿子史朝义联合部将所杀。


    怎么看安史之乱大唐都能很快解决,但偏偏李隆基连出昏招,阵前斩将,战场形势宁愿听宦官的也不听武将的,连累许多无辜将士和大唐百姓送死,真是看得人非常来气!


    所以现代人常说,李隆基但凡早死二十年,也可以算得上一代明君。可惜就是死的太晚了。】


    李隆基气到当场炸毛:“皇帝与太上皇争权!我就知道太子你不老实!”


    他横眉怒指李亨,但是李亨十分冷静:“父皇怎么能确定,未来的太子还是儿臣?”


    太子太多,儿子也多,连李隆基自己都不确定未来会不会再换太子,毕竟,他对李亨这个太子其实多有不满,李亨这个二十年太子本身就当得很不轻松。


    李亨眼眸快速扫视一眼李林甫,一句话没说,却已经能让李隆基感受其中的意味深长。


    李亨的太子妃韦氏、喜爱的杜良娣,家人都因为李林甫的构陷被屈打成招,或者被贬或者被杀,李亨为了自保不得不选择与太子妃和杜良娣相继和离。


    李林甫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胆子去构陷太子妃的兄长和太子良娣的父亲?


    背后自然是因为李隆基的撑腰。


    也或者说,李隆基对太子的怀疑与忌惮。


    李隆基看向李林甫对他满是巴结讨好的眼神,一下子卡壳了。


    他甚至有些埋怨天幕,说安禄山史思明的儿子都指名道姓,怎么自己的太子不直接说明名字?


    李林甫感受到这对父子之间的暗潮涌动,快速抓住另一个重点:“安禄山!史思明!竟然是他俩!陛下,安史之乱的主谋抓住了,大唐就不用愁了!”


    李隆基淡淡嗯了一声,当即命令高仙芝等将士去捉拿安禄山、史思明。


    他并没有觉得这有多大的难度,毕竟天幕也说,安史之乱本就不难,主要是父子相争导致百官站队拖延了时机。


    这一世,他定然不会如此愚蠢!


    李亨却与自己的心腹交换一个眼神:连天幕都说了,父皇若是早死二十年,也算是一代明君,他为何不早点送父皇当太上皇?


    第33章 答题时间到!


    在万众瞩目的期待中, 长乐结束了推文下播,熟悉的答题系统上线。


    当众人再看到面前的小屏幕时,已经不再感到害怕, 只剩下对奖励的期待和对答题的紧张。


    经历过答题系统的电击和加速惩罚后,也不再有人敢动歪心思。毕竟奖励到手了再想办法交换购买都行, 但是直接取消了答题资格就是害人害己, 谁都拿不到奖励。


    第一批吐口水和第二批抢东西的人现在还在后悔呢!


    “叮铃铃——”


    上课铃声响起,答题课堂开始!


    【答题时间到!@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单选题(10分):


    1.本文中, 李世民适合以下哪个称号?


    A.情诗王子


    B.情歌王子


    C.战歌王子


    D. 狂歌王子


    2.本文中,尉迟恭适合以下哪个称号?


    A.黑脸门神


    B.黑脸新娘


    C.黑脸王妃


    D.黑脸战神


    3.本文中, 程咬金适合以下哪个称号?


    A.程大帅


    B.程门神


    C.程诗圣


    D.程剑仙


    4.本文中, 李世民和李隆基是什么关系?


    A.我的爱妃是个鸟


    B.穿越百年的爱恋


    C.叫声祖祖你怕了吗


    D.溺爱之双宗情缘


    5.本文中, 李世民的《威凤赋》是写给谁的?


    A.魏征


    B.秦王府旧臣


    C.太子府间谍


    D.以上所有人】


    李世民非常挣扎。


    他想选战歌王子,可是很明显,那么多首情诗,只能选情诗王子。


    他不仅骁勇善战,还把《秦王破阵乐》改编为武舞《七德舞》。他的确能文能武,但也没天幕小说里说得那样,到处写情诗!


    最终, 李世民唉声叹气给自己选了“情诗王子”。


    长孙皇后干脆多了,一边选一边开玩笑:“陛下,臣妾什么时候有机会听您的情诗?”


    李世民这下来劲了:“写!今晚就写!”


    天幕给了那么多案例, 让唐初的文坛得到大力启发, 再写不出好诗就白听小说了。


    尉迟恭黑着脸,义无反顾选了“黑脸战神”。


    “我觉得是黑脸门神, 那武璎提到过敬德在后世被封为门神,跟秦琼一起。”李靖实事求是道。


    “瞎说, 明明是新娘,还要盖盖头哈哈!”程义贞记得可清楚了,笑得也非常大声。


    尉迟恭冷哼:“我管他什么,我就是战神,突袭突厥成功,怎么不算战神?”


    说完又反过来嘲笑程义贞:“倒是你,选项怎么都奇奇怪怪?大帅是什么?诗圣和剑仙跟你有啥关系?门神是我跟秦琼,有你什么事?”


    程义贞不满地哼哼一声:“肯定是诗圣,这是在嘲讽俺老程!”


    “天幕里武璎给别人的诗都是好好的,怎么到俺老程就成了筛石灰?”程义贞委屈,“这位长乐姑娘肯定不喜欢俺。”@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尉迟恭也唉声叹气,瞅了一眼李世民:“小姑娘当然都喜欢陛下那种长得好看的,哪里喜欢我们这种大老粗……”


    说得自己委屈巴巴,但是李世民心花怒放。


    魏征斜眼瞅了尉迟恭一眼。


    谁说武将都是大老粗,敬德这不挺会说话嘛!


    【这一次的奖励很丰富哦,有以下五本书:《唐诗里的政治》《十八般武器》《茶经上下五千年》《海上丝路》《大唐与世界》】


    【《唐诗里的政治》主要是通过唐诗来分析大唐的政治军事制度,以及时代变化。涉及到神龙政变,安史之乱,藩镇之乱,还有中晚唐时期周边少数民族的危机,大唐科举被世家垄断的不满,世家贵族生活奢靡的落幕,以及黄巢起义后屠尽长安世家的惨烈等等。


    方方面面,非常齐全。整体来说,看唐诗可以看完大唐史上的重要事件,非常精彩!】


    答题系统的机械电子音念出简介,听起来机械没感情,但是不影响听到的人非常兴奋。


    尤其是大唐人。


    李世民:“这本必须拿下!”


    群臣都没意见,比他还激动。


    长安世家被屠尽,这黄巢到底是何人!


    “科举,科举被世家垄断招致不满,然后直接把世家杀光了……”


    “这是刁民的问题,关我们世家什么事!世家没为大唐做过什么事吗?”


    “没我们世家哪里来的大唐!”


    李世民表情很不好看,却也感受到了来自世家的压力。


    大唐与世家,密不可分。


    因为李家,本身就是世家。


    朝中大臣不少甚至瞧不起李家,嫌弃李家世家资历太浅,是因为大唐的大臣,许多世家甚至是南北朝时期的皇帝。


    比如丞相萧瑀,不仅是唐初宰相,也是梁明帝萧岿第七子,隋炀帝萧皇后同母弟弟,还有个著名亲戚,东昏侯萧宝卷,也是萧瑀弟弟。


    按亲属关系,萧瑀叫杨广“姐夫”,而李渊得叫萧瑀“表姐夫”,因为萧瑀娶的妻子是李渊表姐妹。


    另一位宰相陈叔达,是陈宣帝儿子,著名的陈后主陈叔宝的弟弟,也是皇族。


    除了皇族,还有名臣世家。


    相比之下,李家从李虎才开始兴起。李家一代代人通过娶妻独孤氏和北周公主独生女窦氏,从北魏奋斗到唐朝,实现真正的飞升。


    老牌世家推出萧瑀作代表:“难不成真要看着我们后人被杀光?”


    长孙无忌不客气道:“若是一直有人不满,杀了一个黄巢,还有下一个。”


    “科举制不是已经有了吗,试试吧。”


    最后是李世民拍板, “朕要亲自面试最后三甲。”


    【《十八般武器》堪称冷兵器大全,不止十八种武器,记录了华夏上下五千年最经典的冷兵器的工艺技术,还包括炼钢炼铁开刃等专业技术,非常适合冷兵器爱好者!想写古代小说的朋友也可以看看哦,好多武器相当帅气,还有些是古代军队特有的,适合不同战争,比如适合骑兵的斩/马/刀,适合打倭寇海贼的苗刀,还有来自西方的大马士革钢技术,和来自阿拉伯的弯刀等等。】


    说起冷兵器,武将们热血沸腾,谁还管科举不科举。


    “陛下!”尉迟恭大声叫嚷,故意让因为科举冷凝的氛围热闹起来,“我刚刚写得答案太马虎了,肯定得不到,陛下靠你了!”


    “知道马虎还不好好写。”李世民笑着斥责一句,含笑拍拍长孙皇后的手,“观音婢,靠你了。”


    【《茶经上下五千年》专门讲述茶的故事,从茶叶的生长起源,到炒茶技术各个朝代的变化,还有饮茶的人和方法的演变,海外贸易等等。要知道,茶叶在古代不单单是饮料,也是重要的军事物资和朝廷管控的财政收入来源。


    比如宋朝,就是用茶叶换取西夏战马,而战马是骑兵必不可少的军备物资。再比如明清,茶叶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为朝廷带来巨大的财政收入。


    一直到清末,西洋人看上了茶叶的收入,加上工业革命时期工人对茶叶的依赖,英国人派遣植物间谍来华夏盗走茶树茶种,种在了英联邦国家印度,反而抢走了茶叶的国际市场。


    现如今,国际上的十大茶叶品牌已经没有了华夏的茶叶品牌。华夏作为茶的起源地,作为茶叶国际贸易的发起者,反而在近代失去了竞争力,不得不说很有遗憾。】@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清末?英国派遣植物间谍?” 胤禛不仅仅想骂人,现在是杀气腾腾想开战, “又是英吉利!”


    正如天幕所说,大清对茶叶非常依赖,榷茶榷盐是朝廷重要的收入来源,一旦被其他国家抢走,财政收入会降低一大截!


    “难怪是清末,都没钱了,打仗想必也打不起来。”胤禛没好气说着,就开始拿出户部的折子查看开支收入。


    打仗,打的就是钱。


    火器烧钱,战马烧钱,士兵军粮烧钱,从大军开拨起,每日都在烧钱。


    胤禛从康熙朝就经历过国库没钱的困境,户部清账清的要有没钱的心理阴影,现在听到茶种被盗,尽管不是自己这时候,那种熟悉的阴影仿佛又要来了。


    最后,胤禛传下命令:


    “这本书必须拿下,看看那英吉利如何抢占市场,凭什么竞争过大清的茶叶。”


    【《海上丝路》主要讲述华夏与海外的交流。虽然历史上最出名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宋元时期,但其实从汉朝开始,华夏就与海外有各种直接或者间接的贸易交流。大唐自然也有,文化,贸易,都有。不过它还包括了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海上航线,和明朝时期西方大航海时代发现新大陆的航线,可谓是海上贸易必备!】


    尉迟恭比李世民还激动:“要要要!必须要!”


    “不就是大海吗,大唐不缺好船!”程义贞一看不行,他还没海上打过胜仗,也开始凑热闹,


    “我打过陆上的国家,还没打过海外的国家!”


    房玄龄慢悠悠抚须:“什么打仗,俗气,是海外贸易。大唐是包容天下人的大唐。”


    【《大唐与世界》写大唐同时期的世界形势。大食帝国贩卖的昆仑奴并不是来自昆仑,甚至不是亚洲,而是另一片大陆非洲。大食帝国成为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强大帝国。大唐与大食,有过摩擦,也有过合作。这本书可以让你更清晰地了解,大唐同时期周边其他国家的形势,不仅仅有大唐,不仅仅有亚洲,还有欧洲非洲。


    假如李承乾李泰真去探索世界,这本书很适合哦!】


    “这就是在诱惑我!”贞观时期的李承乾,还没到因为疾病得腿疾,还是个因为太子身份微微早熟的少年。


    他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地位和兄弟的压力,听到天幕透露他的未来,也是很慌。


    但好在,天幕也为他带来了其他选择。


    李承乾想起父亲,想起曾经的太子李建成,越发渴望,自己做出父亲秦王时期的功绩,可以堂堂正正的被人推举上位,而不是仅仅因为出身时间早。


    李承乾看了一眼远处的李泰,这时还只是单纯争宠的李泰紧张又怯生生朝他露出一个讨好的笑。


    “我一定可以的!”李承乾暗暗握拳,快速按下提交答案。


    ·


    “谁说适合大唐,也很适合大汉!”刘彻开心极了。


    这次的书都很适合大汉,而且题目也简单。


    他自信满满地提交,还有心思跟大臣开玩笑,要比赛谁答对的题目多。


    ·


    嬴政默默答完单选题,默默提交,沉思了许久。


    大秦没有名字。


    大秦太短了,什么都还来不及发展。


    但是天幕送来的大好机会怎么能放弃?


    “必须拿下!”嬴政当机立断,“若是朝中没得到奖励,民间以黄金和爵位换取!”


    群臣齐齐行礼:“诺!”


    这些书最适合朝廷来管控,大力气发展,个人拿着作用不大,相信能很快收上来。


    嬴政很快恢复往日的冷静。


    往好处想,这一次许多都是大秦没有的,可以参考学习,方方面面十分齐全,哪怕只能拿到一份奖励也足够了。


    【叮铃铃——】


    铃声再次响起,让人发现答题系统发生了一些变化:


    【成绩已出,可选择查看解析,或者查看下期预告——】


    第34章 新文预告


    【恭喜您, 得分8分!】


    李世民有些遗憾,他以为根据天幕的促狭性子,尉迟恭真会被写成“黑脸新娘”, 没想到竟然是黑脸门神。


    程义贞大笑着拍了拍尉迟恭的肩膀:“我就说你是门神,你还非得选黑脸战神, 你是战神, 那我是什么?”


    朝堂之上顿时不少武将挺胸抬头地看了过去。


    论战功,他们谁还没开疆拓土过!


    尉迟恭淡淡问道:“你满分?”


    程义贞顿时卡壳, 下意识想用大手把自己面前的屏幕遮住,可惜迟了, 已经到了批改发卷的阶段, 答题系统允许旁人观看, 尉迟恭轻轻松松就看到程义贞的分数:6分。


    再一看错得题目,尉迟恭反过来嘲笑:“说陛下是战歌王子也就罢了,说你自己是剑仙,你好意思吗?”


    程义贞顿时跟他据理力争,表示自己怎么不能当剑仙,他又不是不会使剑!


    两个大嗓门吵得长孙皇后头疼。


    她看了看自己的分数,满意地点点头:10分。


    果然, 男人对涉及自己的题目都以自我为中心,非要理解自己而不是去理解文章,明明这么简单的题目都能答错, 还得靠她拿奖励。


    李世民看看自己, 又看看皇后的,默默点开了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是:1.A 情诗王子, 武璎为李世民私人订制了许多情诗扬名,所以是“情诗王子”;


    2.A 文中只明确提过尉迟恭在后世史料* 记载是黑脸, 并且是后世人使用的门神,其他“新娘”“王妃”“战神”均未明确提过;


    3.A 程大帅,此题可采用排除法。


    大唐被当做门□□臣只有尉迟恭、秦琼和魏征,所以B不符合;C.诗圣是杜甫,跟程咬金没关系也不符合;D.在《隋唐演义》中,程咬金的武器是三板斧,因此有著名的“程咬金的三板斧”典故,在历史上程咬金的武器其实是“马槊”。马槊不但长而且重,属于破敌人重骑兵的武器。因为不是剑,程咬金自然也不是剑仙,也排除。


    4.C叫声祖祖你怕了吗,李世民是李隆基曾祖,会在李隆基梦中现形骂人,所以李隆基得叫他祖祖,并且表示害怕;


    5.D以上所有人。文中明确写过,武璎给秦王府的人和其他名臣都塞过《威凤赋》小纸条,在历史上李世民的《威凤赋》不确定是写给长孙无忌还是房玄龄,但是本文武璎让它成为了所有人的共享文件。】


    看完解析,李世民惊讶了:“魏征竟然也是门神?哪有三个门神?”


    长孙无忌对文学很感兴趣,看到评分结束,长孙皇后脚边出现的大礼包,就知道妹妹这次又拿到了满分。


    他迫不及待看向最上面的《唐诗里的政治》,带着渴望的眼神询问:“诗圣杜甫,是大唐的诗圣吗?”


    除了心思细腻的长孙皇后,朝臣里还有李靖和房玄龄也拿到了奖励。


    李靖虽是武将,本就著书立作,精通文学,而房玄龄不仅是文臣,还心思细腻,与夫人感情甚笃,二人拿到的奖品顿时让大家一下子有了三套书。


    李世民哪怕自己没拿到奖品也满足了,高兴地取来《唐诗里的政治》,随手一翻:“来让我看看,有没有杜甫……”


    好消息,有。


    坏消息,诗歌很虐。


    李世民特意从目录里找杜甫,看到唐诗里真有杜甫还笑得开心,等他翻到杜甫的诗歌,一眼看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笑容顿时缓缓消失。


    越往后看,眼泪越憋不住了。


    尉迟恭和程义贞等没拿到书的武将,书也不够分也没急,热热闹闹地议论着,还没发现周围有书和看书的君臣越来越安静。


    “《隋唐演义》!这定然是讲述我们隋末起义建立大唐的故事!程咬金的三板斧哈哈哈哈,不知道程咬金在书中是个什么武夫形象!”


    “可惜奖品里没有《隋唐演义》。”


    “不知道剑仙是何人,一听就很厉害。”


    至于李隆基和李世民,大臣们默契的齐齐忽视。


    毕竟身为臣子,不好讨论天家私事,尤其是听起来就让人想骂人的李家后辈,让他们夸人有些昧着良心,忽视已经是为了世家风度。


    大家讨论着,突然感觉到了氛围不对劲。


    陛下怎么看书看着看着,眼泪湿了满脸?皇后已经开始掩面哭泣?


    就连李靖和房玄龄也开始一会儿咬牙切齿,一会儿唉声叹气?


    “诗里写了什么?”程义贞用手肘捅了捅离自己比较近的李靖。


    李靖把自己正在看的杜甫诗摊到程义贞面前:“你自己看。”


    半晌,朝堂里响起了程义贞大嗓门的嚎哭和叫骂声。@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这一日,贞观君臣深刻感受到了杜甫为何被称作“诗圣”,也深刻感受到了来自“诗圣”诗词的震撼力.


    “这唐诗的确不错。”刘彻这一次拿到了满分,志得意满,他好几题不确定答案,但凭借着感觉猜竟然也猜了全对,比好些扣字句的文臣分数高。


    刘彻拿着自己的奖励,翻开唐诗,只是简单快速地翻阅一遍就被震撼到了:“太学学子都可以学习学习,大汉也不能差。”


    虽然已经有了汉乐府诗,但也不影响为唐诗的文采横溢倾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汲黯被瞬间勾起了重重思绪,读着读着,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画面,人还在朝堂,心已经飞到了千里之外。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主父偃喃喃念着,想到了自己曾经的失意和低谷时期,再也没有了曾经的不甘和发达后的放肆。在见识到诗仙低谷时期的乐观潇洒,突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些惭愧。


    主父偃发出自愧不如的声音:“不愧是诗仙,真是谪仙人!”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听起来真有钱。”


    桑弘羊作为商人,品鉴诗歌时也不忘透过诗词看后世的经济状况,被大唐盛世时期的各种景象吸引的心潮澎湃,恨不得让大汉的国库也立刻呈现这样的盛景。


    “这一个个诗仙、诗圣、诗佛、诗鬼,真让人羡慕!”董仲舒透过文字,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文化盛世,羡慕的恨不得亲自去后世看看。


    刘彻同样被深深吸引:“大汉虽然已经有了司马相如,有了乐府和太学,但也应该有更多的才子文人。”


    他看着满朝文武,又看向太学的方向,和长安以外的天空。


    作为千古一帝,他不仅要做武德昭彰的“武帝”,也要像那能文能武的唐太宗一样,朝堂上有满满的名臣,朝野外有满满的大才。


    武将们则是齐齐埋首《十八般武器》,眼巴巴看着皇帝:“陛下,后世的兵器也好厉害!”


    “朕知道,朕也想要。”


    刘彻深呼吸一口气,拿起其他书籍:“这些海路、茶叶同样讲的很不错,大家都看看,大汉有可以学习的地方。”


    “诺!”


    好的文学作品,可以跨越时代感染人,大汉群臣被唐诗刺激的热血澎湃,再看其他书籍时一个个打了鸡血似的.


    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秦朝。


    作为封建皇朝的开端,秦朝原本还处在要啥啥没有的时候,拿到什么奖励看着都觉得有用,能不能用上取决于条件允不允许。


    当这一次奖励下来后,本就忙于研究新项目的大秦人更忙碌了。


    嬴政不仅把自己的三十几个儿女全部叫上,也让朝臣把自家识字的儿女和家眷全部带上。


    “炒出茶叶者赏!”


    “研究出后世茶饼茶团散茶者赏!”


    “打造出后世海船者赏!”


    “打造出唐刀者赏!”


    ……


    一条条重金悬赏令发下去,让民间的六国旧贵族和原本心向故土的旧民也心动了起来。


    总有一些人,曾经在六国贵族府上从事工匠或者园林技术,原本显得那么不起眼,现在却发现,他们的技术让他们比旧贵族还受欢迎。


    自然,也是有人担心帝王会不会食言。


    直到一名旧楚人,在自家山后发现了茶树,并且因为家中夫人拿到了奖励,按照书中的法子炒出茶叶献去咸阳,竟然不但得到了黄金重赏,还摇身一变,从曾经在楚宫伺候花草的小小花奴,变成了专门管茶叶制作的官吏!


    当旧楚人拖家带口把家人从山脚下接到咸阳,住进皇帝赏赐的大宅子,骑着皇帝赏赐的骏马,进入咸阳宫上朝做事,上下都有了侍从护卫,摇身一变,成为了他当年伺候的贵族那样的贵人。@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民间一下子沸腾了!


    “我会打铁!这十八般武器我只要打出一样,我就发达了!”


    “我是渔民,什么船没见过?就算做不出跟海船一模一样的,也能做出比现在类似的!”


    ……


    “我家也有茶树,我上次差点砍了茶树种杜仲树,还好我爹不让,现在我家又有茶树又有杜仲树,我发达了哈哈哈哈! ”


    一群各有技能的小人物发现了自己往上爬的通天路,各种议论之际,一位年轻郎君说起自己最近的好运,让人羡慕到眼睛发红。


    咸阳城的酒楼里,几桌坐在角落的客人正在聊着未来。


    衣衫落拓、腰间佩剑的一桌客人,风尘仆仆,看起来气息凌厉,让人不敢靠近。


    他们聊着自己的出身和未来,语气里满是羡慕。


    “现在真是变天了,想不到连花奴都能当上贵族。”


    “咱们这样的游侠,不知道有没有用武之地?”


    “以后还有新的推文,也许也有用上咱们的时候。”


    另一桌高高坐在楼上,衣冠华丽,压低了声音:“咱们,还谋反吗?”


    一桌四人闲聊着,各方如同往日一般大放厥词时,只有一人始终沉默。


    同伴问他一直沉默什么意思,那沉默者突然放下酒杯:“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来与你们聚会了。”


    同伴:“你什么意思?”


    沉默者没有掩饰,直接说道:“秦皇发了招贤令,招揽能书会写的文人为官。”


    “哼,我堂堂贵族,怎么可能给他当那小官。”


    “就是,我读书学字是为了继承相位,不是为了兴盛大秦的。”


    “谁知道这是不是秦皇的阴谋!”


    沉默者显然决心已定:“自从天幕出现后,民间识字者越来越多,你现在不屑于去当官,以后等大家都识字,想当都当不上。”


    沉默者举起酒杯一饮而尽作为告别之礼,接着放下酒杯,朝着另外三人一拱手:“各位,告辞了,后会有期!”


    说完,他头也不回地下楼离开,直奔咸阳宫,准备去自荐。


    途中,沉默者又遇到了其他的故国旧人,闲聊中耽误了点时间,等他匆匆赶到咸阳宫门口的自荐登记处时,却惊讶地看到了酒桌上之前刚刚见过的三人……


    沉默者:“你们……”


    三人抢答:“你不是说现在不屑当官以后想当都当不上吗?”


    “我们这也是为了光复故国!先当秦官打探敌情。”


    “没错!这是我们的阴谋!”


    沉默者再次沉默,然后转移话题:


    “不知道这新文预告是什么?”


    四人默契的齐齐开始低头,查看答题系统屏幕上的“新文预告”。


    【点击请看新文预告:《与武后灵魂互换后,李治发现了新世界》


    标签:灵魂互换,强强,情有独钟,宫廷侯爵。he】


    【根据标签我们可以得知,这篇文不是穿越文,是非常特殊的灵魂互换!也就是书名上的两位主角,李治与武后的灵魂互换,李治成了武后,武后成了李治。是不是非常精彩!】


    高宗时期,李治与武后正在喝茶,闻言不顾形象齐齐喷茶。


    李治前几天还在看父皇的笑话,没想到轮到自己,变得如此离谱!


    “还不如我也养只鹦鹉……”李治只觉得荒谬。


    武后哭笑不得:“这后世人怎么想得?小说怎么越来越奇怪?”


    大唐也有精彩的传奇小说,一个个文采斐然,故事曲折,但也没天幕上说过的文那样超乎想象。@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偏偏他们的女儿太平公主不懂,还在追问:“什么是灵魂互换?是《幽冥录》里庞阿和石氏女那样吗?”


    李治和武后对视一眼,齐齐苦笑。


    《幽冥录》是南朝小说集,里面有一篇《石氏女》,讲述石家的女儿在家中见到已婚的美男子庞阿后,灵魂出窍,跟着庞阿回到庞家。庞阿的妻子见到家中来了陌生女儿对丈夫纠缠,愤怒地命令婢女把石氏女绑起来送回石家,结果在送回的路上,石氏女化为烟雾消散。


    后来庞妻的婢女追到石家,怒斥此事。石父不信,因为女儿还在家中。但是当石父询问女儿之后才知道,女儿对庞阿一见钟情,灵魂真追着对方回家。


    结局对庞阿来说“皆大欢喜”,庞阿的原配妻子得了邪病去世,庞阿重金下聘给石家,把石氏女欢天喜地娶回家。


    两人博览群书,自然是看过的。


    只是想想“互换”,二人就猜测,恐怕不止是这么简单,只是他们该怎么解释呢……


    偏偏面前屏幕上的新文预告还在提示:


    【本文十分精彩,大家七日后见哦!】


    李治:“……”


    七日后,他不想见……


    天幕说到做到,七日后,长乐准时开始推文,一开口就是劲爆内容。


    第35章 《与武后灵魂互换后,李治发现了新世界》1


    【众所周知, 身为华夏古代唯一一个大一统皇朝的女皇,武皇被多有造谣。就连武皇的丈夫李治,也被男权社会下的文人诋毁功绩。


    然而事实上, 唐高宗李治统治下的大唐,达到了大唐领域的巅峰, 被称为“永徽之治”;而武皇的统治被称为“贞观遗风”,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现代伟人也称赞武皇“有治国之才、容人之量、识人之智、用人之术 ”。


    时间抹不平功绩, 李治与武皇的功绩在宋明清时期,因为社会对女性越来越打压, 导致名声被贬。


    但是到了现代, 大家就事论事, 再看二圣的成就,超越了封建社会许多男性皇帝。后世许多皇帝,一边用着他们的政策一边骂人,却不知道论成就,远远不如二圣。


    在华夏493位帝王中,武皇排得上前十。】


    长乐选择了两个版本,挂在屏幕左右, 作为这一期推文的预告。


    为了氛围,还特意搭配上了恢弘大气的音乐,一下子显得这个排行榜变得如同上天显示的神迹。


    【“华夏十大伟大帝王排名”网络上有许多版本, 前三基本没什么变化,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但是排名顺序有时候会变化, 有的版本会把嬴政排在第一,有的版本会把李世民排在第一, 有的版本会把刘彻排在第一。


    然后是汉文帝、隋文帝、武皇、元世祖、明太祖、清圣祖、宋太祖。


    但是部分帝王有些争议,在有的版本里没有。


    比如宋太祖赵匡胤在有的排名版本里被替换成宋仁宗赵祯,也在有的版本里被替换成明成祖朱棣。


    整体来说,差不多就是这些人,武皇是绕不过去的前十之一,就看是排名在哪。】


    原本天幕介绍大一统皇朝唯一一位女皇时,已经让众多皇帝和百姓震撼女人竟然也可以当皇帝。


    在秦汉时期,不少权贵女子心思蠢蠢欲动。


    吕后、邓太后,仿佛看到了身为掌权女子的另一条路。


    原来,她们可以不仅仅是太后。


    在大唐,李世民目瞪口呆:“朕的儿媳,竟然还当女皇了?”


    这个儿媳,似乎干得还比自己儿子还好,排行榜上竟然没有自己儿子有儿媳?.


    李治眼前复杂地看向武后。


    从天幕说武后未来会是女皇开始,李治眼神瞬间警惕。


    他对武氏有相爱相知的真情,有并肩战斗的“战友情”,也有欣赏对方野心和能力的友情。


    但这不代表,他愿意将李氏的江山和皇位,让给武氏。


    武后微微沉默后,还不待解释,天幕放出了排行榜,她上榜了,李治没有。


    这下尴尬了……


    李治:“…………”


    有了天幕和后世的认可,他再对武氏做些什么,仿佛就是违背天意。


    谁知道民间和世家之间会不会因此生事?


    “罢了,先听完吧。”李治看一眼旁边感受到气氛不对吓得噤若寒蝉的女儿,没有当着女儿的面翻脸,冷静下来,缓和了语气:“我们先来听听你母亲是如何做到的。”


    太平公主连连点头:“听小说,先听!”


    武后微微垂眸:她也很想知道,未来的自己,是如何做到的。有了天幕,这一世,她相信自己有了支持者,一定能做得更好!.


    在宋明清,男人们大肆批评,各种关于武皇的谣言层出不穷,在文人的嘴里仿佛是他们亲眼看到过的。


    然而,当天幕挂出伟大帝王排名后,集体轰动。


    “区区一个女人,竟然排名如此靠前!这是天幕身为女子的偏心!”


    也有明智者发现了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怎么有好几个外族人?成吉思汗,这一听就是草原上的大汗。孛儿只斤·铁木真是谁?还有爱新觉罗·玄烨,这又是哪个族的?”


    “朝代歌果然说得没错,后面还有如此多的优秀帝王。别的不说,开国皇帝都很厉害。只是咱们大宋的皇帝怎么排行那么靠后?”


    “管什么开国皇帝啊,管管外族人吧!咱们大宋正在对峙的辽国西夏国不都是外族人吗!”北宋人想起交岁币之前的战争,以及交岁币的原因,齐齐有些心慌。


    话说,他们靠着买来的太平已经多年没有作战了,假如突然作战,大宋打的赢吗?对手不会就是那个孛儿只斤·铁木真吧?


    民间慌,赵祯也慌。


    本来上榜了应该开心,可他不但是最后一名,还是可能被替换下去的。偏偏替换下去的是太祖皇帝,让他有苦也说不出。


    可是再结合排行榜里除了自己之外其他人的位置,赵祯开始担心这些帝王是不是按照朝代时间排行的。


    结合曾经听过的朝代歌,“宋元明清帝统休”,那宋朝过后的元朝,元世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是草原人!


    到底是辽国还是西夏,还是其他草原民族啊!


    北宋皇帝担忧,南宋更担忧。


    “金国俘虏了徽钦二宗,不会最后是金国灭了大宋吧?”南宋人想起当年的往事,眼前一黑,仿佛已经看到了亡国的阴影.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朱元璋脸色也很不好看。


    “朕当年好不容易把元人赶回大漠,怎么后面的清朝人又是异族?爱新觉罗是哪个部落的?”


    说着他就瞪向朱棣:“把你封在燕地就是为了防御北方,你怎么防御的?”


    朱棣还没来得及为自己“明成祖”一会儿上榜一会儿落选心情纠结,就被父亲斥责了。


    朱棣心里苦,但朱棣知道事情轻重,连忙发誓:“想必是后辈无能,放松了警惕。父皇放心,儿臣一定回去好好教导他们!”.


    玄烨看到自己的名字和庙号“清圣祖”,颇为欣慰,觉得看来自己做得还不错,功绩被认可,也不枉他勤政爱民。


    可惜再一想到“帝统休”,心情再次晴转多云。


    玄烨怎么都想不明白。


    到底是为什么帝统休,他的后代如此无能吗?


    真希望天幕快点讲述清朝的小说,能让他通过只言片语的信息和奖品书籍得到一些情报。


    【现在,让我们回到小说本身。


    宋明清许多男性文人诋毁造谣武皇,其实不关武皇的能力,主要是因为她的性别。


    假如性别调换,文人大儒吹都还来不及,毕竟他们很体贴圣意,擅长吹捧帝王。


    面对敌人只知道逃跑的昏君都敢上“高宗”庙号,让李治的“唐高宗”都显得不值钱了。还有皇帝打胜仗后跟敌人赔款求和之后,伪造天书制造祥瑞,然后用珍珠贿赂宰相,就敢去泰山封禅,也让后世的皇帝再也不去泰山。】


    泰山封禅过的皇帝集体无语。


    不应该是帝王有大功绩才有资格去泰山封禅吗?无论是打胜仗后改为赔款求和,还是伪造天书制造祥瑞,还是用珍珠贿赂宰相,都让他们长了奇怪的见识。


    嬴政揉揉额角,看向大儒们,当时他泰山封禅,没少被儒生骂。


    当时天气不好遇到暴风雨雨,齐鲁儒生骂他不配泰山封禅所以老天发怒了,现在对比之下,儒生该知道到底谁配谁不配了。


    如他所料,大秦的儒生们气疯了,朝堂之上的大儒们顾不上形象,撸袖子骂人,引经据典。还到处找武器,都顾不上大殿上不能带兵器的禁令,显然要气疯了。


    看着一个个大儒义愤填膺气得脸红的像是喝醉了酒,嬴政毫不怀疑,假如真能穿越,不少大秦儒生要改行去当刺客。


    嬴政的心情微妙起来。


    天幕还说后世的儒生体贴圣意,这好像也是拉低了儒生的名声。也不知道大秦的儒生到底想行刺的是后世的皇帝,还是后世的儒生…….


    赵构:“……”


    虽然不知道这个被骂的高宗是谁,但是只知道逃跑,仿佛在说他。


    而且他确定,打胜仗后求和的那位,是他祖宗宋真宗。


    “后世的皇帝,如此离谱吗?”李治大开眼界,还为自己被“误伤”哭笑不得。


    谁能想到,他明明有了“唐高宗”这么个很好的庙号,还来不及高兴,就被不靠谱的后世皇帝连累了。


    李世民都怜爱了。


    “这也太惨了。”


    功绩被妻子掩盖,被后世文人忽视,连庙号都被后世皇帝连累,这跟谁说理去。


    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於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


    相传,武丁也是第一位高宗,被称为“商高宗”。


    庙号最初的追尊非常严格,比如汉景帝就没有庙号,但“文景之治”也有他的功劳,并非做得不好,只能说汉朝时期的庙号含金量很高,追尊太难。


    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是守成令主的美号。


    原本听到李治是“唐高宗”,执政期间有“永徽之治”和大唐面积最大的疆域,李世民欣赏地觉得儿子的确干得不错,现在听完,李世民开始犯嘀咕:李治这个皇帝干得的确不错,但是运气似乎不怎么好……


    【现实中不可能性别调换,但是小说中可以!】


    【让我们正式开始欣赏这本《与武后灵魂互换后,李治发现了新世界》!】


    长乐兴奋的语气响彻天际,也让李治充分感受到了后世何谓“看热闹不嫌事大”。


    武后没忍住笑了:“陛下,臣妾很期待哦。”


    李治原本还有些生闷气,见到武氏如往常一样笑靥如花,从容大方,心情也随之开朗起来:“好吧,朕倒要看看,你是如何当一名男子。”


    【众所周知,大唐李氏皇族有遗传病,按照古代的说法,应该是风疾。@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这也导致,唐高宗李治有头痛病,而且后面发作严重时甚至导致自己痛到难以上朝,不得不依赖皇后武氏,经常让武氏辅佐政事,甚至让她代为处理朝政。


    但是对于李治的举动,大臣们抗议诸多,甚至以辞官威胁,也导致李治的压力越来越大,头痛发作越来越频繁。


    这一日,李治再次发病,请来御医看病。御医为他针灸之后,李治惊喜地发现,不疼了!


    这可真是神医!


    李治高兴地出言要求重赏,结果一开口,现在自己的声音怎么变成了女声?


    而且这女声还有些熟悉?


    他再一低头,看到了自己身上的衣服,这不是武氏的衣服吗?


    他抬起头,这双手也很熟悉,曾经经常在自己头疼时为自己按摩缓解疼痛,只是,怎么长在自己身上?


    “陛下……”不远处,一个熟悉又震撼的声音响起。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李治抬起头才发现,病榻之上躺着的,不正是他的身体?


    只是那震惊的眼神,明显是妻子武氏的。


    这时李治才后知后觉发现,经过御医这一番治疗,自己的灵魂竟然进入了武后的身体!


    而武后的魂魄,进入了自己的身体!


    他说怎么刚刚喊“陛下”的声音那么耳熟,那不就是他自己的声音吗!】


    第36章 《与武后灵魂互换后,李治发现了新世界》2


    李治尽管早已被预告刺激过一次, 现在真正听到自己因为头痛,被太医诊治后魂魄进入武后的身体里,无语中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太医还有这种本事?


    他头痛很久了, 被太医诊治也不止一次,喝过药也针灸过, 但是只能缓解一时, 后面还是会复发。


    以往,他也不是对太医没有过不满, 治了这么久也没彻底治好。


    但是现在,李治突然对宫中的太医很满意了:没真把他治得跟武后灵魂互换, 很良心了。


    【“武氏, 从前竟然不知道你有这本事。”李治身为帝王的本能, 让他一开始怀疑是武氏勾结太医。


    “陛下放心。臣妾若有这本事,早在生孩子时就会跟陛下换。陛下这点头痛,哪里比得上生孩子的痛苦。”武后同样不习惯,头痛虽然不如生产那样来的剧烈和撕心裂肺,但是一直萦绕不去,让她连说话时眼前都是眩晕的。


    李治被武后的淡然态度打消了疑虑,回过神就开始后悔自己的多疑。


    也是, 这种神鬼莫测的手段怎么看都不是凡人能掌控的,反而像是番僧做得。


    李治暗暗下决心,想去找人来让他们换回去。


    还没来得及与武后商量, 武后在等待煎熬的期间, 头痛再次发作,切实感受了一回李治头痛有多痛苦:


    “陛下, 你这头痛症有点严重啊。”


    李治感受一下自己现在的头部,声音轻松了许多:“委屈皇后了。”


    他突然感觉有些因祸得福了。


    现在终于不头疼了!眼睛也不疼了!腿脚也不疼了!多少年没有这种轻松之感了!


    这么看来, 太医另辟蹊径,倒还真解决了他的头痛症。】


    大唐太医:风评被害!


    他们是太医,不是巫医!


    李治看向身边的武后,想起自己最艰难的日子武后在身边的陪伴,那些温馨的日子就是治疗头痛的良药。


    他忍不住也对武后说出了天幕上小说里的那句话:


    “委屈皇后了。”


    武后拉住李治的手:“可惜臣妾不能真跟陛下互换,不然能让陛下轻松片刻也好。”


    李治头痛发作的痛苦,陪伴在身边的武后最为清楚。也正因为清楚,才更为心疼。


    【李治与武后互换灵魂的事事关重大,自然瞒着所有人,在互相的掩饰下,互相扮演着彼此。


    好在他们本就形影不离,宫人和大臣都没有怀疑。


    李治难得享受一回健康的身体,每日看着武后用自己的身体头痛地啥也做不了、日日喝着苦涩的药汤,就连换回来的意愿都小了很多。


    李治本来想着,短暂地当两天女人似乎也没什么不好,他反而能长时间处理政务了,治理国家更轻松了。


    结果没两天,到了武后的月信时期。


    李治一夜醒来,感受到湿润和血腥味,傻眼了!


    “朕……朕这是怎么了?”


    李治第一反应还是自己得了什么不治之症,怎么睡了一晚上血流不止,床单都湿透了?


    还是武后先反应过来,连忙让宫人去准备月事带。】


    李治:“………………”


    武后使劲憋笑,还忍不住去看李治的脸色。


    年幼的女儿没那么好的修养,还有几分懵懂和天真:“父皇也会来葵水吗?”


    她听身边的大宫女说过,自己还没经历呢。


    李治黑着脸:“不会!朕是男人!”


    他语气重重地强调“男人”,恨恨地瞪了一眼武后。


    武后悠哉悠哉:“还好今日休沐日。”


    李治不由庆幸。


    还好不是与朝臣一起看,不然他怎么面对大臣们。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可是全天下都知道了,这也不是什么好事…….


    刘彻本来自斟自酌看热闹开心的很,听到这里一呆,酒壶里的酒水都洒出来了。


    还好他快速反应过来,放下酒壶,毫不客气地哈哈大笑。


    笑完就开始庆幸:“还好,天幕对朕果然是手下留情了,还好朕没有变成女人。”


    假如他变成陈皇后,陈皇后变成自己……


    只要一想到这个可能,刘彻浑身一个激灵,整个人都不好了。


    大臣们同样不好了,这天幕上的小说,怎么什么都有?


    女子月信怎么都写得如此详细?


    可是再一想男子若是穿越成女子,也每个月都来月信……


    大臣们齐齐沉默了,暗暗在心里祷告:要祸害就祸害帝王吧,他们不起眼,求小说别写!.


    大秦,小说家们手中的笔快捷如飞。


    原来要想有代入感,得写的如此详细!如此大胆!


    刺激!带感!


    他们现在就对唐高宗和武后印象前所未有的深刻,果然是从未见过的题材,一下子就记住了呢!


    【李治坚持不肯用月事带,强调自己是男人不需要。


    但是身体又没恢复,李治顶着武后的身体,就只能待在室内哪里都不去。


    艰难地熬过女人每个月都需要经历的几天,李治只觉得岁月漫长,他熬过的仿佛不是几天而是几年。而且每日流那么多血,他都担心自己要血尽而亡了。


    武后每天都在憋笑,还不能当着李治的面笑,怕李治心态更崩溃。


    见到李治担心自己血尽而亡,武后就让太医开了补血的方子,每日熬汤给李治进补,哄着李治喝药。


    于是两人的一食三餐就变成了你拿一碗止痛药我拿一碗补血药,一起干杯一起干。


    这怎么不算是一种同甘同苦呢~】


    李治:“……”


    这种同甘共苦,不要也罢!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对视一眼,已经对雉奴同情地说不出话来了。


    还好雉奴贞观二年才出生,现在还小的很,完全听不懂天上的小说,不然该怎么见人?


    李承乾默默缩紧身子:还好,天幕上的小说主* 角不是自己。九弟这个皇帝当得牺牲真是太大了,这是他应得的……


    【等到月信结束,李治仿佛刑满释放,迫不及待出门,在后宫赏花闲逛,感受自由的美好。


    结果,他这一闲逛,就听到了一些昔日听不到的声音。


    此时,武氏刚刚当上皇后,前皇后王氏和萧淑妃被打入冷宫,后宫和朝堂上,对此多有不服。


    李治穿着武后的身体,行走在后宫时,就看到了平日身为帝王时不会看到的另一面。


    他才发现,在帝王面前可怜哭泣的王氏和萧氏在武氏面前是另一副模样,她们歇斯底里地诅咒,她们冷笑连连地威胁。


    在帝王面前唯唯诺诺各种讨好的宫女太监,在武氏面前泾渭分明。


    王氏和萧氏曾经是太子宫的主人,也是后宫之主,笼络了大部分宫女太监的人心,旧主失利,仆人们即使没被打入冷宫,依然心向旧主。


    尤其是这段时间武氏刚登基为后,还来不及整顿后宫,就出了李治武后灵魂互换的事。


    每日武后顶着李治的皮囊去上朝,李治起初也顶着武后的皮囊一起处理朝政,但不是没几天就来月信躲宫里了吗……


    没有及时清理后宫的后遗症就是,王皇后和萧淑妃的旧仆还掌握着权力。


    大唐后宫设立六局二十四司,有宫女女官,除了家人犯错后被收入宫中的罪臣之女,还有从民间选拔的良家女,世家贵族送进宫的世族女。


    有些女官故意在不起眼的小地方刁难人时,想要计较反而显得自己小气,但是不计较又实在是恶心人。


    看似不起眼的宫女太监,曾经完全不被李治看在眼里,当他变成武氏后,才发现这些小人物原来也可以拿捏宫中的贵人。】


    武周朝时期,武曌笑道:“想不到,先帝也有机会感受朕曾经遭遇的一切了。”


    她刚从感业寺回宫时,难听的话没少听,还有其他妃嫔的故意挑衅、冷嘲热讽,见得多了。


    现在年纪大了,还站在权力的巅峰,回头看那些往事,只觉得那些小人物的刁难都不算什么,哪有现在朝堂之上的明争暗斗狠辣。


    想起过去,就忍不住想到与李治年轻时经历的种种,想起李治在世时两人并肩面对的一切。


    现在,物是人非,先帝也早已不在了。


    【这里插个题外话:汉唐和明朝,是宦官专权最厉害的朝代。


    但是在长乐看来,汉明的宦官都比不上大唐宦官,因为大唐宦官不但可以掌兵,还敢杖杀皇帝!


    大唐宦官,杀皇后杀藩王,还敢杀大臣杖杀皇帝!相比之下,东汉的十常侍、大明的东厂西厂、还有土木堡之变的王振等等,弱爆了!加起来都打不过大唐宦官!】


    “大唐甘露之变实在可怕,那么多大臣,竟然都敌不过宦官,反而被宦官屠杀。”朱元璋先是感慨一句,接着快速转变话锋,“但是朕不是不允许太监读书识字,到底是谁开的先例,让大明也有宦官专权!”


    他眼神直勾勾盯着朱棣,言下之意很明显:是不是你!还是你的不肖子孙!


    朱棣这一次有些心虚。


    他觉得太监很好用,除了奸诈之辈,也有忠心耿耿之人。


    就比如那高力士,对唐玄宗不也忠心耿耿、不离不弃?


    但是这话可不能在朱元璋面前说,于是朱棣只能继续作保证,可惜朱元璋对他并不怎么相信,冷哼一声,决定还是自己想办法,管得更严格点。


    【听到后宫对武后的异议,李治有心查探,没有立刻发作。


    同时,派人去民间寻找奇人或者番僧来把魂换回来的事情也在进行,李治想等待自己换回帝王的身份再彻查。


    结果还没等到换回身份,李治发现宫人做得越来越过分了,自己身为皇后的份例被人克扣了,他气不打一处来。


    堂堂皇后,份例竟然被一群管事的宫女太监克扣,这些人还真是胆大包天!


    李治决定亲自去查探个究竟,于是让心腹宫女先去,自己在后面暗自跟着。


    等走到一处花木林立的地方,李治就听到两个太监正在议论“自己”,说什么武后用美色迷惑帝王,用阴谋毒害自己亲生女儿嫁祸给王皇后和萧淑妃,才导致王皇后被废,武氏才有机会当上皇后。


    听到宫人造谣武后,李治比武后还要生气。


    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家族从西魏开始就是权臣,与李家皇族多有联姻,舅舅是中书令,叔祖母是李渊的同母妹妹,属于关陇贵族的中心人物。


    而萧淑妃出身兰陵萧氏,齐梁皇室后裔,不仅同样出身高贵、背后有人,还生育有一子二女,受宠到让王皇后感到威胁。


    若不是她们真的犯错,他能轻易废二人为庶人吗?当太原王氏和兰陵萧氏吃干饭的吗?


    再者说,安定公主到底怎么死的,太医不知道反而是你们几个太监知道,什么时候太监的医术比太医还高了?】


    北宋时期,文人在酒楼里大声点评:“安定公主不就是武则天掐死之后嫁祸王皇后吗?”


    “那武则天实在狠辣,还把王皇后和萧淑妃做成人彘泡在酒坛子里,叫做‘醉骨’。”


    “这样真的不会死吗?”站在柜台后的老板娘忍不住了,“阁下亲眼见过?”


    文人们信誓旦旦:“书中写得!”


    但是另一桌也有其他文人反驳:“我记得骆宾王的《代李敬业讨武曌檄》里列举了武后各种罪状,都没写你说的那些。骆宾王那么厌恶武后,如果真的有怎么可能不写。”


    “就是,骆宾王就是大唐人,咱们都不知道隔了多长时间了,藩镇之乱、五代十国,乱了那么久,也不知道你看的什么书能在乱世保存下来。”


    “说得好像比大唐人还懂唐朝的皇后。”


    “我也略通医术,什么醉骨,这样还不死什么神医都做不到,纯属胡扯!”


    一群文人各执己见,吵吵闹闹的,十分热闹。


    他们还不知道,还没讲到宋朝还能这样热闹地点评前朝人物,等天幕开始推送宋朝小说,就再也不会有这种八卦心思了。


    【李治不相信,两个小太监能编出这么齐全的谣言,还特意在自己路过的时候说。


    李治心知,自己与世家的斗争正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他“废王立武”,其中一个原因本就有为了与世家争权,打压老牌的关陇贵族,扶持新兴贵族来维护皇权。非世家出身的武后,不仅是他心爱的女子,也是他最志同道合的战友。


    正好现在两人交换了灵魂和身体,李治索性让武后披着自己的身体、顶着自己的身份去上朝,自己有意想在后宫拔出世家的钉子暗哨。】


    武德年间,李渊刚立了李世民为太子,朝堂之上一片新气象。


    尽管昔日秦王府的文武大臣随着李世民的入朝也进入朝中,但是李渊本人是更喜欢用世家出身的大臣,而且很喜欢与世家联姻。这也就导致武德年间,朝中普遍是世家子弟,许多还是李家的亲戚。


    听到李治与世家争权,打压关陇贵族,朝中顿时一片死寂。


    关陇贵族在大唐世家里也是资历最久的一部分,许多大臣的先祖,包括李家的先祖,都是关陇贵族的一份子。


    早在北魏时期,匈奴人万俟丑奴在关中作乱称帝,进攻北魏,贺拔岳带领一千人的队伍去讨伐。


    这一千人的军团里,有着数位后世鼎鼎大名的权贵,比如宇文泰,李虎,寇洛,赵贵,于谨,王雄,侯莫陈祟等人。这群人也成为了关陇贵族的中流砥柱,关陇集团开始初步形成。


    伴随着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宇文泰成为关陇贵族首领,选择了关陇之地发展西魏。


    后来宇文泰为了对抗东魏,创设府兵制,设立了“八柱国十二将军”。


    “八柱国十二将”里,杨忠是隋文帝杨坚的父亲,李虎是李渊祖父,李弼是瓦岗军李密的曾祖父,还有一门三后的独孤信等人,这也是巅峰时期的关陇贵族(1)。


    武德年间,朝堂之上许多大臣是关陇贵族的后人,比如李靖,长孙无忌。


    还有许多大臣与关陇贵族有着密切的姻亲关系。


    “太子,你要好好管教子女。”李渊头疼新上任的太子李世民子女的不省心,但偏偏没办法教训到李治,这时的李治还没诞生呢。


    李世民连声应下,但是大臣们如何作想,那就不得而知.


    贞观朝,长孙无忌同样饱含忧虑。


    他和长孙皇后的父亲长孙晟,正是贞观时期关陇贵族的首领人物,传到自己这一代,现在他已经成为了关陇贵族的代表。


    虽然他同样也是未来唐高宗的舅舅,但若是外甥执意要打压关陇贵族,会放过他吗?


    长孙无忌默默握紧拳头。


    外甥李治继承大统后可能对他下手,换成李承乾呢?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当今陛下同样要与世家博弈,前朝隋文帝登基后也与关陇贵族决裂,宇文泰时期关陇贵族内部也为了权力分裂过。即使换一位外甥当帝王,真能保证不会为了权力继续动手吗?


    皇权与世家权力,天生就是彼消我长。


    或许,他该好好想想自己的退路,世家的退路了……


    【让李治没想到的是,自己“退居后宫”后,在大臣们看来,是武后终于不擅权,于是一个个喜大普奔!


    ——竟然都没人发现前朝的“李治”不是他李治,内芯换成了武后。


    李治听着武后用自己的声音,给他模仿大臣对他的夸奖,又生气又无奈。


    他算是明白,大臣们并没有真正的那么在意他。


    他们在意的不是李治,而是皇帝这个身份;他们排斥的也不是武氏,而是非世家诞生的皇后这个身份。假如武氏的出身也是从南北朝开始的老牌世家,其他世家还会这么反对吗?或许不会。


    世家彼此之间多有联姻,利益关系根深蒂固。


    但是武家不是,武家在武氏的父亲辈原本是商人,虽然眼光独到,投资了高祖李渊有了从龙之功,从军之后也成为了开国武将,但是关陇世家连李家都不看在眼里,更不用说武家(2)。】


    本就满怀期待的武士彟直接激动了:“武家?还是商人出身?”


    他武家祖上就是世代经商,隋朝时是有名的晋商,所以他才有机会在太原结识李渊,并且追随李渊起兵攻入长安,成为开国功臣太原郡公。


    武德三年,结发妻子相里氏病逝后,武士彟又娶了前隋贵族杨达之女杨氏,生了三个女儿。


    想起自己的三个女儿,武士彟越想越觉得天上的武后与自己的二女儿性情相似。


    他就知道,母亲不凡,女儿也定然不凡。


    武士彟仗着在自己府上,得意地哈哈大笑。@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关陇贵族看不上武家又如何,还不是得对武家女儿称臣!


    第37章 《与武后灵魂互换后,李治发现了新大陆》3


    【其实关于安定思公主的死因, 现代结合史学与医学研究,有个大概的猜测。


    首先,不仅仅是从骆宾王的《讨武瞾檄》里完全没提到过武后杀女, 徐敬业谋反时各种编织武后的罪名,还包括并不存在的罪名说武后杀母, 但是武后母亲杨氏活了91岁!


    你家谋害母亲要等到91岁看不下去了谋杀?被谋害还能活91岁, 李家皇帝要羡慕死好嘛。】


    不止是大唐李家皇帝,多少向往长生的皇帝齐齐羡慕了。


    汉文帝时期, 薄太后想起自己儿子感叹:“老人年纪大了多有不便,若无子女孝顺, 哪里能如此长寿。”


    她想起自己儿子, 刘恒被封为代王时, 就向吕后请求把母亲接到代国养老,吕后同意了,她这才能出宫与儿子一起在代国放松养老。不然若是留在后宫,谁知道太压抑之下会过得怎样。


    后来刘恒成为帝王,但是在母亲生病时从来都是亲自伺候汤药,让薄太后保重身体的同时,也倍感欣慰。


    她是母亲, 也是老人,自己最懂自己的身体。


    薄太后肯定道:“杨氏能活91岁,这武皇定然与恒儿一样孝顺!”


    【其次, 关于王皇后。在宋朝人所写的《唐会要》《新唐书》里各种强调王皇后被废是因为公主之死, 然而我们结合李治后宫生孩子的情况就知道,根本原因, 是王皇后从李治还是晋王时期就不受宠。


    晋王时期,李治与刘氏生第一个儿子李忠, 跟郑氏生子李孝,跟杨氏生李上金,跟萧氏生子李素节和义阳公主、宣城公主。


    唯独没有王皇后。


    王皇后至始至终没有任何子女,这难道不能说明问题?


    后来王皇后先是抬郑氏打压萧淑妃,又接武氏回宫制衡萧淑妃,其实很能看出问题。假如王皇后自己有宠或者有子女,需要借助他人之手吗?


    正因为王皇后始终无子,王皇后的舅舅柳奭联合褚遂良、长孙无忌等大臣,不断请愿,立皇长子李忠为太子,来稳固王皇后的地位。


    这个时期,武氏尚未生子。


    柳奭或许非常清楚,王皇后无宠,也不可能有子女,那么只能借李忠来打压萧氏武氏。@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换句话说,本就受宠的武氏,真需要靠杀女来废一个无宠也无子的王皇后吗?】


    已经回到娘家的前陈皇后冷笑。


    看看她,不就是最好的例子。


    卫子夫需要杀女儿吗?她只需要给陛下多生几个孩子,陛下哪怕是为了未来的太子,也会抬举太子生母。


    谁让她不仅与刘彻感情没了,子女也一个没有。


    “后世的文人不知道乱写什么,我就不信普通世家贵族能容忍一个杀子女的大妇,也不信哪个帝王真对后宫不了解。”


    陈氏想起自己曾经的后宫生活,想起后宫里的那些宫女太监,除了自己娘家带进去的心腹,其他人再怎么宣称效忠,最忠心的,不还是龙椅上的帝王?


    无论是她曾刁难卫子夫还是刁难卫青,陛下那次不是及时到来或者知情了事后追责?谁告诉陛下的她能猜不到?


    曾经在后宫,身处其中被一叶障目,只顾着盯着卫子夫和其他后妃。现在离开那个环境,陈氏一下子就清醒了。


    想着帝王前夫,深深一叹。


    【最重要的是,无论是王皇后区探望武氏新出生的女儿,还是后来武氏的女儿病逝,都不可能是个人的事,会围绕着一大群宫女太监。


    大唐的后宫与明清严格管控后妃与外界信息来往不同,大唐时期有完善的“命妇朝觐之礼”,后宫的女官和命妇可以与外界交流,与大臣结交(1)。


    只要里面任何一个女官是太原王氏的心腹,说安定公主是武氏所杀,武后就会得不偿失反而被李治厌恶,武后有这么傻吗?】


    “后妃谁会这么傻?是不想要子女傍身?”


    洪武朝,一位始终不受宠没有子嗣的后妃忧心着自己的未来。


    “不论是皇子还是公主,生了子女后妃才不会被殉葬,生了子女才能免死,谁会杀死公主自寻死路?”


    再一想到自己的现状,后妃每日惶惶不安。


    太子朱标刚刚去世,陛下震怒悲伤之下,殉葬无数人。太医,太子喜爱的妃子、宫女,殉葬了接近两百人。


    以陛下的作风,自己驾崩之日定然也会带走许多后妃。


    那时,她该如何是好?


    后妃忍不住祈祷:老天啊,赐给她一个孩子吧,女儿也很好!


    【此外,根据成书于唐宪宗时期的《大唐新语》记载,王皇后被废是因为厌胜之术,比《新唐书》更受认可的《旧唐书》也有记载厌胜事件。


    而厌胜事件距离公主之死已经一年多了。


    厌胜事件爆发后,李治先是不允许王皇后母亲柳氏再入宫,再贬谪柳奭,最后与朝臣多番争议才废王皇后,这也是符合王皇后急于求子和帝王厌恶厌胜之术的本性。】


    刘彻坐直身子,深深皱眉。


    陈皇后也是因为巫蛊事件被废,虽然有与窦太后的权势斗争,但他也的确非常厌恶巫蛊厌胜这些东西。


    这种事相信没几个帝王能容忍.


    “公主死后一年才废后,还好意思说是因为公主被废?”邓绥温文尔雅一笑,想起了自己的老对手,汉和帝的阴皇后。@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在被废之前,邓绥孝顺太后、体贴帝王、尊敬皇后,让前朝后宫都挑不出错来。


    反观阴皇后,心态失衡后也开始施展与厌胜之术类似的“祝诅”——也是一种巫蛊之术,恰好汉和帝刘肇病重,邓绥得知阴皇后诅咒自己却导致帝王病重,想要自杀以示清白,宫人拦下她谎称皇帝康复她才放弃自杀。


    等刘肇病愈,不出所料,巫蛊事件爆发,阴皇后被废。


    邓绥看着左右心腹,微微一笑:“谁那么傻对自己子女下手,孝顺太后,服侍陛下才是明路,武皇既然是那么厉害的女皇,怎么会想不到?”


    左右连声称是。


    【最后是安定公主真正的死因。


    历史系教授雷家骥先生认为,结合李唐宗室许多子女的死亡,应该是“婴儿猝死症”。


    婴儿猝死症是新生婴儿头一年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其发生率在每千名活产婴儿中有2名到3名的死亡率。典型的婴儿猝死症常发于一向看似十分健康的2个月到3个月大的婴儿,小于2个月或大于6个月的婴儿较为少见。


    婴儿猝死症多事发突然,常在婴儿平静安睡后,父母并未察觉任何异样,然而一段时间后却发现婴儿心跳呼吸全无,突然毫无缘由地死亡(2)。


    即使在现代医学发达的年代,也避免不了婴儿猝死症。在医学还不够发达的大唐,婴孩的死亡率并不低。


    要知道,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儿科专著是北宋儿科专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这本书是钱乙门人阎季忠按照钱乙的临床经验总结整理,于公元1119年成书,距离唐高宗时期还有四五百年时间。


    大唐虽然有儿科,但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传说我国古代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成书于晚唐时期,而且原书早已失传,现存的部分从明朝《永乐大典》里辑录,其实不全,也不知作者。】


    事关幼儿夭折,顿时让贵族和民间齐齐紧张起来。


    “我说我那可怜的娃儿怎么前一天都好好的,怎么晚上睡着睡着突然没了呼吸,原来是得病了我们不知道……”永徽年间,民间一位刚刚丧失自己幼儿的母亲哭得悲痛欲绝。


    孩子的父亲眼神乞求地看着天幕,喃喃自语,也是对着天幕许愿:“这个儿科书若是在奖励里有就好了。”


    有学问的士大夫想要自己想办法:“大唐也有太医院,也有少小科,怎么就不能自己写?”


    有人摇摇头:“四五百年啊,相隔四五百年,后世的儿科医学定然发展的更好了,我们大唐的大夫想自己写能做到吗?还不如指望答题奖励。”


    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作为统治者,李治一想到大唐竟然还需要寄希望于后世的儿科书籍,就觉得还是不够。


    武后也想起了女儿的去世,悲痛之余,想要让这种事再也不要发生。


    “陛下,不如大唐也召集天下擅少小科的名医,来编修一部有益于天下幼童的医书?”


    李治正好想到这里,武后就先替他说出口,顿时欣赏地握住了武后的手:“朕正想如此。”


    他们果然一如既往的心有灵犀。


    而且有了天幕的背书,想必朝堂之上也不会阻拦。


    【成书于唐宪宗时期的《大唐新语》完全没提过武后杀女,最早提及的是《旧唐书》,到了《新唐书》时期加入多番揣测,把武后妖魔化。


    目的不言而喻,为了限制后宫权力。


    从大唐往后,后宫女性权力一路下跌,还开始大兴缠足、殉葬、冥婚等陋习,不把女人当人。


    宋明清不仅再也没有出现过第二位女皇,也再也没有出现过大唐那样自由的后宫,“母仪天下”最终变成了一句空话,只能圈养于后宫。】


    秦朝,嬴政听得非常震惊:


    “女子缠足了,如何种地?”


    大秦人口不足,尤其是刚刚经历战争,民间许多寡妇独自种地,非常辛苦。


    女子种地本就辛苦,还缠足了,难不成只纺织不种地?但是假如男子被征兵或者服徭役去了,家里留下种地的不还是女人吗?也不是谁家都有许多兄弟。


    再听到殉葬,老秦人都震惊了。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昔日秦穆公殉三良,大秦被骂了几百年。


    而且当今陛下秦始皇推行以俑代人,不是说后世很喜欢大秦兵马俑吗?既然喜欢陶俑怎么又要殉女人?女人殉葬了谁生孩子?


    “后世好像也没比大秦厉害多少……”阴嫚公主低声说道。


    说完又有些疑惑,前面听到儿科专著还在羡慕宋朝,医学如此发达,其他百家文化想必也是精彩纷呈,让她心生向往。


    但是紧接着听到这放在大秦都要挨骂的措施,又疑惑了。


    那宋明清,到底是厉害还是不厉害呢?还是说只对男子好,虐待女子???


    【好了,让我们回到小说本身。】


    第38章 《与武后灵魂互换后,李治发现了新大陆》4


    长乐一时激动, 为武皇鸣不平说了许多,说得口都干了。


    她喝了口水,继续讲推文的小说, 还有点心虚,怕大家前面的都忘记了, 连忙接上。


    【李治其实知道, 女子不易。


    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女子的不容易, 比自己想象的要多。


    比如重重的假发髻,压得头皮紧脖子疼, 每天拆下满头发髻和首饰, 顿觉头皮一阵松快。


    比如宝石耳饰, 看似是华丽的赏赐、身份的象征,可是戴时间长了耳垂坠到疼得皮像是要扯掉了,甚至还会扯破耳洞,流血发炎。


    再比如华丽的首饰步摇,环佩玉饰,是美丽,也是约束他行动的束缚。


    他不能像曾经那样摇头自如, 跨步行走,他要行为端庄,坐立都有人盯着行为举止。


    大家都说这是女子生性爱美, 所以会戴这些沉重负担, 李治曾经也这么以为。


    可是当他身处后宫那个大环境,每日有其他后妃攀比、打量, 有以不同首饰布料的赏赐来比较宠爱,还有宫中规矩要求如何穿戴。


    都说女子擅长妆点内宅, 实际上是被困在内宅,而内宅空间太小,每日看来看去的只有那些家具和饰品,只能在上面琢磨。甚至内宅的一切家具还不属于女子,只有被赏赐的首饰属于自己。


    李治突然想到了先秦历史。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帝王的癖好决定了后宫女人们的穿戴风格。大唐帝王好华服美饰,所以后妃忍着疼痛也要穿戴的美艳绝伦。


    这种美真的不痛吗?


    是痛的,只是大家习以为常的进行忍耐。


    李治身处后宫,也成了服“美役”的一员,才知道其中的辛苦。】


    清代,李汝珍站在书房的窗前,看着外面的天幕,手里提着的笔顿住了。


    他抬头看看天幕上的文字,再低头看看自己手下的稿子。


    “白胡子官娥跨步上前,拿手指捻了捻唐敖右耳耳垂,猛地一针穿透。


    唐敖疼得惨叫……


    两耳穿过,白胡子宫娥拿了些铅粉涂上,揉了几下,立马就给戴上一副八宝金耳环。


    唐敖只觉得耳垂要裂开了。


    ……接着上来一个黑胡子宫娥,拿着一匹白绫到床前跪下:禀娘娘,奉命给娘娘缠足。


    黑胡子宫娥拿了一个矮凳坐在下面,从中撕开白绫,先把唐敖右脚放在自己膝盖上,飞快地脚趾缝里撒了些白矾,把五个脚趾紧攒在手里,把脚背用力往下一弯,弯到不能再弯,另一只手上来,紧紧地缠上白绫;缠上两层,拿针线密密缝上,接着再缠、再缝,再缝、再缠……(1)”


    这是他的小说《镜花缘》,正好写到男主唐敖到了女儿国,被女儿国的国王看上,聘入后宫为妃。


    女儿国的男子都需要敷粉装扮,穿耳缠足,行走在街头时羞羞答答,抱着孩子时贤惠温柔。当唐敖这样一个异类入宫,国王首先派遣宫娥——实际上也是作女子打扮的黑胡子或者白胡子男人,来教导唐敖“规矩”,这规矩就是先从穿耳缠足开始。


    唐敖无比痛苦,不仅身体上痛苦,心理上也觉得伤了自尊。


    但是这样依然让宫娥不满,后来还得挨板子倒吊起来继续教导规矩。等到受够了一切苦头,国王满意了,来把玩唐敖的小脚,赏赐他珍珠首饰……


    这些,李汝珍写得无比顺畅,因为灵感来源于生活,身边喜爱小脚的官吏商人见得太多,国王虽然写得性别是女,行为举止无一看起来不是那些庸俗的男人。


    李汝珍并不觉得自己这样写有什么问题。


    “服美役,的确,女子虽然不需要服徭役,但是自幼缠足吃苦受罪不都是为了男子。未出嫁时为了好嫁人,出嫁后为了丈夫的欢心,一生不由自自己。”


    他看着天幕上的文字,深感找到了共鸣:“男子若是也需要穿耳缠足,岂会不痛?但男子若是自幼教导,要敷粉穿耳缠足,只会习以为常。教导他们恪守夫道,也会羞涩内向。教导他们相妻教子,也能贤惠起来。”


    【古代文人多有写诗写文,嘲讽贵族女子华服美饰奢靡无度,嘲讽她们使用地胭脂水粉浪费了多少民脂民膏。其实想要贵妇们俭朴非常简单,只需要帝王俭朴就行。


    比如明朝崇祯帝时期,因为国库紧张,崇祯皇帝崇尚俭朴,后宫带头穿布衣,皇后都需要自己缝纫纺织,衣服里还有补丁。


    再比如清朝盛世时期,江南富庶,一些盐商和地方权贵过得比京中百官还奢靡。他们看腻了富裕条件下吃得丰满的贵妇,就开始养“扬州瘦马”,买来贫民家的幼女从小调/教,除了琴棋书画,最重点的就是缠出一双三寸金莲,饿得极其瘦弱,甚至还要吃药维持病态美。


    你看,女子的身体不由女性自己做主,取决于男人的喜好。


    在古代那个妇女连出门购买胭脂水粉都不自由的年代,谁能真正的为自己妆为自己容为自己胖为自己瘦?


    许多后宅后宫妇人用什么穿什么,还不是取决于男人喜欢什么买什么。宫廷采办、内府采买,自古以来都是个肥差,中间贪了多少民脂民膏才是真正应该调查的。】


    推书人长乐忍不住再次发散了一下,让一些文人愧疚脸红,也让一些后宫女子神色黯淡。


    都说她们锦衣玉食就是过得好,但是到底好不好只有自己心里最清楚。


    看人脸色的日子不好过,得罪夫君就要丧命甚至可能连累九族的日子更不好过。


    但是想想在家中作女儿的生活,也没有那么轻松。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喃喃念着自幼学女学时父亲的教诲,女子看向窗外走廊上的金丝雀。


    金丝雀有着华美的鸟笼,吃着精细的粮食,喝着山上的清澈泉水,大家都说,它过的日子舒服的很,不用和外面的野鸟一样面临危险。


    但是谁会在意金丝雀自己如何想呢?


    她倒是记得,曾经养的前一只画眉,趁人不备最后还是飞走了。现在这一只金丝雀为了避免飞走,都是剪断了翅膀上的长羽,打开笼子也飞不起了太高。


    女子苦笑着低头,看向了自己裙角下的三寸金莲…….


    朱元璋皱眉,并没有为明朝皇帝的节俭放心:“节俭到皇后纺织穿补丁衣服,这崇祯年间穷成这样了吗?”


    他甚至感觉到了深深的不详。


    连皇后都穿不起好衣服,那民间的普通百姓,岂不都是衣不蔽体?


    天下穷成这样,若是突发什么洪涝旱灾瘟疫,百姓根本没有抵抗能力,不是到处起义造反就是饿殍遍野。


    “若是有什么挣钱的法子就好了。”朱棣也感觉到了危急。


    洪武年间已经有财政危机,大明宝钞虽然朝廷发放民间使用,其实连官府军队自己都不愿意用,本以为后面会缓过来越来越富庶,没想到后面还可以更穷。


    说起挣钱法子,朱元璋立刻想起天幕曾经给的奖励,矿产地图,邻国的宝石矿藏他可是记得死死的,已经在打造海船准备出海了。


    “那石见银山,必须拿下!”.


    “盐商如此富庶?富庶到了养扬州瘦马?”雍正时期,胤禛眼里暗潮* 涌动。


    大清正是缺钱,百姓也没多少油水,想要充盈国库,果然还是得朝官绅阶级下手。


    既然盐商不喜欢健壮女子,喜欢饿瘦的,那让他们自己饿瘦点不就行了?


    胤禛果断批准了新措施“官绅一体纳粮”,快速颁布下去。


    不指望养的膘肥体壮的盐商和其他官绅服役,既然那么有钱,那就用钱粮来兑换徭役和纳税吧!


    【不过最让李治痛苦和尴尬的,还得是每月一次的葵水,从来之前就开始疼痛,头痛,胸疼,腹部疼痛,还非常难受。@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尤其是月事期间,身体十分脆弱。


    受凉了肚子痛,被人气到了也头疼到难以入眠,还更容易风寒得病,这也是因为月事期间女子的免疫力更差。


    当然,李治不知道原因。


    但他这才知道,武后看起来从不叫疼,背后原来也隐忍了这么多。


    除了第一次以男儿魂感受女子月事时,强撑着面子不用月事带躺了五六天,到后面的每月一次李治不想再躺,还是心不甘情不愿的用了。


    李治喝着补药,对此时用着自己身体的武后感慨:“本以为只有我头痛难受,没想到女子月事如此难受。更没想到,你竟然一直忍着没有说。”


    是的,从这里就可以看到,李治已经在渐渐适应自己的身份。


    清理后宫时,他习惯性的自称“朕”被后宫太监举报给帝王,如果不是现在的皇帝皮下是武后,恐怕还真会因为僭越被废。


    李治想要更好地扮演彼此的角色,也想要趁这个机会,用武后的眼睛去看看平日自己看不到的一面,因此各种细节开始很注意了。】


    李治再次听到自己使用女子月事带的事,尴尬到不想提:“还不如多介绍一下后世的医学。”


    武后却是听得很认真:“陛下,天幕有提到关于妇科的医学。月事期间女子免疫力更差……虽然不知道免疫力是什么,但是身体更脆弱更容易得病这个好理解。”


    李治还是有些不自在,因为总会想到自己。


    太平公主还小,没想那么多,但是因为宫中还有其他姐妹,也提到过女子月事,小声问道:“母后,月信来的时候,真的很疼吗?”@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李治愣了愣。


    他听到武后温柔地安抚女儿,可以喝蜜水缓解,注意保暖,不行让太医开补药也可以。


    但是武后没说不疼。


    他身为帝王,一点点头疼脑热后,后宫关怀,前朝关注,整个太医院都围着他转。


    但是当他变成了武后,同样的不舒适,太医开的药完全没什么用,大概只是什么太平方。


    这就是差距吗?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在民间,女子能感受到的共鸣更多。


    “原来皇后娘娘月事也会难受。”


    “太医也不是那么厉害,都治不好这种疼。”


    “再疼还不是得干活,我说腰疼的直不起腰来,我公婆说我是偷懒不干活,还不是赶我砍柴喂猪。”


    “我娘说我结婚生子后就不疼了,纯属骗人!我生完孩子腰疼的更厉害了!”


    不同年龄段的女子说起女人才懂的隐疾,吐槽起来各有心酸。


    可是又有什么用呢?再疼还不是得忍着,家里人还嫌弃她们月事时期“不干净”,这不让做那不让碰,有什么难受也得忍着,一样干活一样辛苦。


    “哎,若是能有什么医书或者药方能治疗这个毛病就好了,免得耽误干活又被家里人骂……”


    直到此时,更多的女子想到的还是不方便干活,常年的生活压迫和洗脑,让她们甚至没有心思为自己鸣不平。


    蜀中,成都街头,大夫昝殷听着妇人们的议论,心头一动。


    后世都有专门写少小科的医学专著,大唐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医书,为何自己不能开启这个先例?


    现在一些官吏家眷生病还能请他这样的医学博士,但是民间女子哪里有这个条件?谁家有个有效的药方,能对照着药方抓药就不错了,到底对症不对症全看运气。


    昝殷下定决心:既然大唐没有,那就从他开始写!就专门写一本妇科医书!


    【因为李治和武后互换身体,怕露馅后引起朝廷动荡,这段时间一直在互相适应和扮演彼此,李治顶着“武后”的身体,也渐渐低调起来。


    在大臣们看来,“武后”这段时间的消停,正是帝后各就其位,是阴阳和谐的典范。


    但是李治不满,他才是真正的皇帝,一直困在武后的壳子里没人发现就算了,他怎么也得去朝堂上看看现在的大臣和时政。


    但每当李治上朝,大臣们就口水喷的老高,各种谴责,让李治体验了一把武后当初辅政被骂的滋味。


    李治就开始想办法,想让两人换回来。


    恰好这段时间,外面找到的奇人异士到了长安,李治试过再让太医针灸喝药都不能让两人换回来后,只能让奇人异士、西域番僧进宫试试。


    结果还没作法开始尝试,刚被废的王氏背后还有强大的太原王氏,正紧盯着武氏揪小辫子。


    一下子就抓住这个漏洞,联合朝中官员,弹劾武后,说武后后宫弄巫蛊之术,诅咒皇帝。


    李治:“……”


    他只是想换回来,怎么那么艰难!


    王皇后刚刚因为厌胜之术被废,武氏怎么可能这么蠢学废后!】


    第39章 《与武后灵魂互换后,李治发现了新大陆》5


    【为了把两人换回来, 李治和武后还是顶着压力各种尝试。


    但是,没用。


    无论是跳大神还是做法事,甚至喝符水吃仙丹, 通通没用,反而让两人见到了民间方士花样百出的骗术。


    李治气得不行, 武后也被折腾的不轻。


    这段时间, 因为用各种方士,朝堂上弹劾的折子堆叠如山, 武后刚刚被立,又被弹劾要被废。


    而且废王立武本就是因为巫蛊, 现在后宫再次出现各种方式, 武后只能以李治的身份把这口锅背下, 说是为了治疗自己的头痛。


    大臣会信吗?当然不会。


    加上方士也着实无用,没多久就被驱逐出宫,武后和李治还都没少挨骂,相当于白折腾了一番。


    但是每个月都来葵水,李治实在受不了。原本想以另一个视角看看后宫和其他人的念头也打消了,李治只想快点换回来。


    方士不行后,李治只能私底下再次努力。


    这一努力, 努力过头,李治震惊地发现:自己怀孕了!


    不对,是武后怀孕了!但是现在的武后身体里的是他李治啊!】


    嬴政:“…………”


    他突然对方士前所未有的厌恶起来。


    虽然方士对换回来没什么用, 万一乱折腾的也出什么互换?果然还是不能乱用。


    刘彻疯狂大笑:“唐高宗怀孕了哈哈哈哈!”


    对比产生美, 刘彻现在觉得自己被叫“刘猪猪”或者“刘彘”完全不是个事了。


    李世民也是看傻眼了。


    想不到儿子不仅要体验女子月事,还要体验女子怀孕???


    可雉奴是个男人啊!


    程咬金突然觉得天幕对自己也算口下留情了:“还好还好, 没让俺老程怀孕。”


    尉迟恭对自己之前的“新娘盖头”再也没了意见:“感谢天幕嘴下留情。”


    两个武将都是大嗓门,加上离得近, 李世民听到之后,看着两个武将魁梧的身板、漆黑的肤色,一想到可能跟家中女眷互换灵魂,然后变成女人……


    李世民嘴角一抽:太可怕了!赶紧住脑!


    【李治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一把女子怀孕生产的艰难。


    妊娠,孕吐,这些最常见、也是最常被外人所知的,甚至都不算事。


    感受到胎儿在体内一点一点变大,其他内脏一点一点被挤压,不同的反应也随之而来。


    膀胱被挤压,会变得多尿,一天上好多次厕所,导致想要出门都不方便。


    □□被挤压,导致痔疮频繁,甚至会便血,而孕期痔疮不但可能伴随整个孕期,甚至在产后还会继续纠缠。


    胃部被挤压,食欲变得奇怪,厌食,厌油腻,变得挑食,更容易呕吐和反酸,也因为要提供两个人的能量更容易饥饿。


    心脏被挤压,更容易心慌,失眠,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


    还有腰疼、头痛、乏力、更容易疲劳和嗜睡等等,伴随着胎儿越来越大,李治也觉得越来越疲惫。


    腹中多了一个小生命后,比腰上挂了个石锁还要难受,毕竟石锁挂在体外,而小生命不仅在体内挤压内脏的空间,还会动来动去,大半夜踢他把他踢醒。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男人总说知道女人怀孕辛苦,产子艰难,可即使这样也不影响他们用各种条条框框来约束孕妇。


    从周朝时期开始,就有了胎教,而这个胎教是单方面约束孕妇的。


    耳不听恶声,口不出恶言,要端庄,要坐得正行得正,这样将来的孩子才能品行端正;


    要单独住在干净的屋子里,要清静,要宽容大度,还得给丈夫挑选孕期伺候丈夫的女人……


    怀孕辛苦的明明是孕妇,好像受煎熬的是丈夫一样。


    李治只有亲身体验过这种约束,才感觉有多离谱。


    他听着宫中女官宣读他的孕期注意事项,越听火气越大。


    曾经他在武氏怀孕时也是这样来的,当时觉得理所当然,其他女人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吗?他还在武氏怀孕时多次探望,难道不是很关心她吗?


    但是到了自己亲身体验时才发现,这些事项多么憋屈,多么让人愤怒。


    他自己一日比一日难受,还得照顾丈夫有人伺候的舒舒服服,到底是谁怀孕谁更需要照顾和伺候!


    脾气一向很好的李治气死了,但是刚刚表露出生气的情绪,又被女官批评,说孕妇情绪不好身体不舒服会影响腹中胎儿!】


    “周后妃任成王于身,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独处而不倨,虽怒而不詈,胎教之谓也。”


    汉朝,贾谊正在编写《新书·胎教杂记》,他引经据典,用周成王的母亲太姜来举例,说太姜怀孕时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高兴的时候不大笑,生气的时候不口出恶言,独处的时候也不敢怠慢。赞美太姜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是胎教的典范。


    但是写着写着,就感觉被天幕骂了。


    贾谊有些纠结,天幕这语气,难不成胎教没用?


    那他写还是不写呢?.


    民间,不少妇人对于天幕极其详细的描述有些尴尬。


    天幕怎么能把这么隐私的事情都说出来呢,弄得她们现在浑身不自在,好像产后那些难堪的后遗症都被暴露在人前了。


    有未婚的待嫁小姑娘感到害怕了:“娘,生孩子这么难受吗,我不想生,可不可以不嫁人?”


    亲娘立刻翻脸:“怎么能不嫁人?不嫁人朝廷要交罚款你出吗?谁不是这么过来的,就这么大惊小怪。”


    亲生父母都如此,何况公婆那边,看上的主要就是媳妇的生育价值。


    挺着大肚子的儿媳看天幕看得脸色惨白,偏偏许多症状她已经有了,那以后岂不是更严重?


    婆母见状,漫不经心道:“天幕是没生过的小姑娘不懂,那些都是月子病,月子没坐好才这病那病,等你生完,好好坐月子就不会了。你先给咱家生个大胖小子,娘保证把你跟大孙子伺候的白白胖胖。”


    媳妇还要再说什么,丈夫帮腔:“就是,我娘生了六个孩子,不也是好好活着吗,外面都说我娘是有福气的,你也会是。”


    媳妇看着自从自己进门后就没见过干重活的婆母,想着对方动不动腰疼腿疼,走路都直不起腰的症状,怎么也不觉得这叫“好好活着”。


    而且,婆母今年其实才四十多,看起来形容枯槁的像是六七十的老妇。


    公公不耐烦直接赶人:“看什么天幕,回房间呆着去,别带坏了我大胖孙子。”


    媳妇不想回去,但是公公的大孝子已经迫不及待来把她往屋里带。


    她挺着越来越不方便的肚子,看着黑洞洞的昏沉土房子,觉得仿佛是在往监狱里面走。


    公婆总说,怀孕了要做胎教,要静养,要本分。


    可是她越来越怀疑:胎教,真的有用吗?


    如果公婆说得胎教那么有用,怎么六个孩子两个偷鸡摸狗还有一个蹲大牢?


    恰好,天幕也说到了这里。


    【胎教是从周朝开始,并不是周朝发现的文物或者资料显示,而是从汉代开始时如此记载的。


    “胎教”一词最早出现,也是汉代。


    相传是汉人戴德所著的《大戴礼记》最早记录:“胎教之道,书之玉版,藏之金匮,置之宗庙,以为后世戒。(1)”


    《大戴礼记·保傅》引用古书《青史氏之记》曰:“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太史持铜而御户左,太宰持斗而御户右。比及三月者,王后所求声音非礼乐,则太师蕴琴而称不习,所求滋味非正味,则太宰倚斗而言曰:不敢以待王太子。”


    西汉刘向的《列女传》也以周文王姬昌之母太任举例:“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能以胎教也。”


    除此之外还有西汉贾谊的《新书·胎教杂记》,这里举例的变成了周成王的母亲太姜,也是老说法,就不赘言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胎教书都是男人写得,而且不是男性大夫或者妇产医生,而是儒生。


    周朝一向是儒生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周太王的夫人太姜 、周王季的夫人太任 、周文王的夫人太姒一起被称为“周朝三太”,她们是周朝三位开国先王的夫人,也被认为是胎教的开创者。但是说起来非常神奇,现存的考古周朝中完全没见到相关典籍,最早是在汉代典籍和文物中见到(2)。


    比如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胎产书》,是一本怀胎方面的医书,对怀胎后的每月变化、养胎安胎措施有相关描述。甚至还有求子生男秘方和饮食禁忌。


    但是直白点讲,有用吗?科学吗?


    有是有,但有的地方比较局限,比如它完全不提父亲应该如何做。但是我们现代从婚检、备孕到胎教和产后,都是规范父母双方的,这也非常有必要。】


    “周王三太讲究胎教?我们怎么没听说过?”


    大秦朝,不少官员祖上就是在周朝为官,包括嬴政的祖上。


    于是大家齐齐疑惑了。


    秦灭东周,也继承了周朝的不少书籍,周朝有什么胎教书他们怎么不知道(3)?.


    民间的妇人都被弄糊涂了:“那胎教到底是有用还是没用?”


    男人则是不屑:“女人怀孕生孩子,关男人什么事?我又不是不能让女人怀孕,我播种,她怀孕,生的不好是她没本事,难不成让我一起受罪?”


    他媳妇惊讶又不可思议地看着自己丈夫:原来他是知道女人怀孕时受罪的……


    可是既然知道,为何还是让她不断地生,她又不是没生儿子,还是不断地生。


    大家都说她多子多福,但是不停地生孩子和一个人带四五个孩子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


    【胎教对孕妇有一点帮助,但是也不能完全依赖胎教,觉得靠胎教就能解决所有教育问题。


    首先,孕妇的情绪变化剧烈不是受孕妇自己控制的,孕期体内激素会剧烈增加,产后再剧烈下跌,与平日完全不同。


    其次,孩子的性格是由基因决定,不是怀孕那几个月就可以决定,许多孩子生来长相性格都像父亲,这是靠胎教能决定的吗?还有些皇后贤惠又规矩,太子又是谋逆又是逼宫,性格跟母亲一点也不像,这是胎教可以决定的吗?


    约束一个本就虚弱的孕妇,还不如约束丈夫。


    现代科学证明,从胎儿成型时开始,父亲与母亲的互动就能够通过母亲的情绪被胎儿感知到。


    换句话说,父亲在母亲怀孕期间虐待母亲,比如吼叫怒骂母亲,对胎儿而言就是一种难听的“噪音”,会被他记仇,可能导致孩子生来就与父亲感情不和(4)。


    再者说生子秘方或者生男秘籍,完全没用!现代科学已经可以做人工试管婴儿,但也不能决定性别,性别是由男性精子里含不含Y染色体里决定的,自然界没有任何植物或者动物可以替代。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也就是说,生男生女依然取决于父亲。


    如果粉丝们有备孕或者生子需求,推荐大家看一下现代妇产科医院推出的《备孕须知》,以及《育儿手册》。华夏现在14亿人口就有不断进步的现代妇产科的很大关系,我们在一夫一妻的时代还能生14亿人口,可想而知婴儿的死亡率降低了多少。】


    李治听了长长长长的一串孕产知识,听得若有所思。


    就算不为自己,为了大唐的人口,也得多多注意。


    尤其是李唐皇室,被天幕说过出过最多的太上皇,身为皇帝,怎么不为皇子们的教育问题忧心!


    若是胎教期间约束父母就能解决问题,他也愿意尝试。


    等听到后面,李治和武后同时惊到坐起,几乎是异口同声:


    “后世竟然是一夫一妻!”


    “一夫一妻还能生14亿!”


    李治想了想:“不对,一夫一妻不代表不能纳妾,我们不也是一夫一妻。”


    武后更了解女人:“不陛下,长乐是女子,若是一夫一妻多妾,她不会是这种语气。后世的一夫一妻,定然就只有一夫一妻!”


    李治没管后世是不是一夫一妻制,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的存活率。


    他跟武后育有6个孩子,虽然安定公主早夭,但也有5个孩子立住了。


    当然,他也知道民间没有皇家这样好的条件和太医,但只要一想到民间只能娶得起一位妻子的男子家中也能有5、6个孩子,就觉得心潮澎湃。


    若是家家户户有5、6个孩子,兵丁、徭役、赋税都不缺人,大唐何愁人口不兴旺、国家不富强?


    李治眼神灼灼地盯着那《备孕须知》和《育儿手册》:“天幕既然提到,或许这次的奖励就是这些书籍。就算没有,大唐汇聚天下名医来编纂。”


    武后提醒道:“陛下,最好也请一些生育子女多的妇人来传授经验。男人,到底不是亲身经历。”


    李治深以为然,如果不是天幕提到,他哪里知道,妇人怀孕时的难受,不止是男人能看到的孕吐。而且宫中虽然有医女,却多是罪臣之女没入宫中,以前不从医,进宫后也得不到系统的医学教育,由部分医学博士口头转述,实在是不够。


    “善,就依你所言。”


    【当然,李治现在还不知道这些,大唐有一本妇产科专著《经效产宝》,但是得在晚唐时期,是四川成都的医学博士昝殷所著,离唐高宗时期还有一百多年呢。


    所以,李治注定只能主要靠自己煎熬。


    好在,武后虽然用着他的皮囊和身份,也不可能真的宠幸后妃,每日下朝都陪伴在李治身边,以自己的经验来陪伴李治散步,看书,听音乐,来排解不安。


    宫外的其他贵妇,也就是大唐的外命妇,来探望“武后”,与李治带来许多小礼物,小玩意,让他即使身体不方便也能看到外面的有趣玩意。


    直到这个时候,李治才发现,女性之间也有纯粹的友谊。


    哪怕平日不亲厚,但是因为同为女人,同样当过孕妇当过母亲,在对待其他孕妇时,都是以照顾为主。


    这或许就是来自女人之间的共情,来自知道彼此怀孕辛苦的怜惜。】


    第40章 《与武后灵魂互换后,李治发现了新大陆》6


    【最让李治生气的, 是他孕期上官仪还要跑来废后(1)。


    在内芯是武后本人的李治面前,上官仪说要废后?


    前面,顶着李治皮囊的武后震惊了, 在屏风后面的李治也愤怒了。


    这上官仪到底是没长脑子还是没长眼睛?都这么久了也没发现皇帝换人了,还在皇后怀孕时期说要废后, 这不就是趁人之危吗?


    气死他了!】


    想起往事, 武后眼睫微垂,投下一片阴影。


    当初的她并不是在帘后听到废后的消息, 等她听到要废后时,上官仪已经在征得李治的同意后草拟废后诏书了。


    她身边的心腹惶惶不安, 唯恐武后变成了第二个王皇后。


    但是她不是王氏, 也不会只想着等待厄运降临、只想着求陛下念在往日旧情别废后, 她选择主动出击,当面质问李治是不是要废了她。


    本就犹豫不决的李治摇头否认,最终是上官仪和上官家族背下了一切。


    李治尴尬中还有些愧疚,悄悄握住了武后的后。


    太平公主见到父母气氛尴尬,笑呵呵地开玩笑:“原来,我不是母后生的,是父皇生的?”


    “不是!”李治连忙否认, “小说是假的!你可千万不要相信!”


    “可是怀孕的是父皇啊,各种体验也是父皇。”太平公主扑到李治怀里,捏着父皇的肚腩, “父皇这里这么大是不是藏了个妹妹或者弟弟?”


    武后点了一下太平公主的额头:“是你的肉妹妹, 饭弟弟。”


    太平公主哈哈大笑,引得李治一起笑了起来。


    【朝内朝外烦心事太多, 伴随着李治的临盆之日到来,武后特意让李治在后宫好好休息, 请了戏班子和杂耍的给他表演舒缓心情。


    而朝堂上的消息全部压下,不想影响李治的心情。


    但是这样也无用,戏班子里竟然被世家大臣塞入刺客,表演之际对李治行刺!


    好在武后当时也陪伴在席上,见到这一幕下意识扑在李治省钱帮他挡住了这一剑!


    结果就是武后的胳膊中剑,被捅穿。李治受到惊吓刺激,提前发动早产了。


    就这样了,刺客被抓时还在骂李治“昏君”骂武后“妖后”。


    武后盯着李治的皮囊,被骂昏君,而自己原本的身份也被骂了妖后,但是她无所谓。


    因为李治早产,羊水破了,原本气得要昏迷过去,偏偏阵痛痛的他表情扭曲抽搐,武后不能轻易移动他,只好快速召集太医和稳婆过来接生。


    太医和稳婆早已备下,到来之后就地接生,但是要求武后出去。


    “朕要进去!”武后霸气的要去守护在李治身边,太医和稳婆齐齐劝她,又是血气不详,又是产房不吉各种说法。


    “让皇帝进来!”李治第一次生孩子,加上遇刺受到的惊吓,非常紧张,也在大叫。


    武后既担心李治生产艰难,早产出事,也担心太医或者稳婆里也有被大臣收买,想要趁李治生产虚弱时动手脚。


    刚刚发生过行刺事件,她怎么可能不陪伴在李治身边?


    于是武后不顾阻拦冲了进去,坚定地陪伴在李治身边。


    她已经猜到,明天自己又要背负哪些骂名,不过又是那些“武氏让陛下沾染生产血污”“武氏妖言惑众蛊惑帝王”。


    反正被骂又不止一次,武后已经淡定了。


    她走到李治身边,温柔地告诉他:“朕来了。”


    李治拉着她的手,小脸苍白,偏偏身下剧痛越来越严重。


    他声音虚弱:“我知道生孩子对于女人而言是生死关,没想到这么痛!”


    武后紧紧握住李治的手:“别担心,我在。我一直在这里陪着你。”】


    “武后好温柔哦。”生过孩子的馆陶长公主怨念地瞪一眼丈夫,“也就是女人才会这么体贴,哪个丈夫不是躲得远远的。”


    陈午心虚地摸摸鼻子,还觉得有些委屈。


    这时代,丈夫不都是在产房外等着吗?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刘询想起自己的妻子,出身平民的许平君,在他登基为帝后被大臣认为配不上他的许平君,却是陪伴他度过最艰难日子的此生挚爱。


    刘询狠狠闭上眼睛,掩饰住眼里的悲伤。


    明明早知道大臣对许平君不满,为何自己没有在她生产时陪在身边?这才给了贼人可趁之机,不过是换了一味药就让平君产后血崩而死……


    她明明可以不死的!.


    “武氏对雉奴,到底还是有几分真情。”李世民心情复杂地说道。


    若真是贪权,武氏完全可以不救下雉奴,或者生产时对他动动手脚,等雉奴死于刺杀或者生产,武氏可以光明正大成为李治,成为大唐的唐高宗皇帝。


    可她还是下意识地挡住,宁愿自己受伤。


    她带着伤守着李治,还各种安抚。


    “小说虽然是后世人所写的戏言,但想必也有民间故事的流传。”长孙皇后温声道,“雉奴与武氏,想必历史上原本感情也十分深厚。”


    李世民缓缓点头:“罢了,后世儿孙不由人,再怎么管,也可能看不到了。”@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比起雉奴,还是那个李隆基更让人头疼。


    一想起大唐的江山在雉奴手上达到巅峰,结果晚唐只剩下三分之一不到,李世民就觉得头痛病要犯了。


    比起晚唐的不肖子孙,儿媳算是非常优秀了。


    【第一次生产的李治显然非常难受,他尖叫,哭泣,哀嚎。


    因为受惊吓和早产,这一次李治生了四个时辰,从傍晚生到第二天凌晨才生下来。


    等他艰难地把孩子生下来之后,稳婆抱着孩子给武后报喜:“恭喜陛下!是个小公主!”


    李治内心忍不住暗骂:明明是他生的,应该恭喜皇后,怎么说得公主像是皇帝生的?但是再一想,对啊,现在公主可不就是皇帝生的吗,他可受了大罪。


    李治乱七八糟地想着想着,浑身脱力。


    因为临时早产,李治没法移动,只能在原本观看宴席表演时的席上生产。


    他虚弱地躺在席上,努力想去看自己辛苦生下来的孩子,谁知稳婆却压着他的腿:


    “胎盘还没出来,皇后请努努力,胎盘不生出来要出大问题的!”


    李治听到这话吓傻了:“还要生?”


    稳婆们却急死了:“必须生!生不出来只能徒手拽了!”


    然而李治毕竟是没生过孩子、且没有心理准备的,甚至自暴自弃地想反正这身体是武后的,等跟武后换回来让武后自己生。


    结果稳婆看他实在生不出来,情况紧急,最后只能道一声:“得罪了。”


    然后,直接上手。


    李治一声惨叫:“啊——”


    被拽到直接痛晕了过去。】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李治也吓得脸色一白,但为了形象好歹忍着,看起来很镇定。


    但是太平公主就吓到了,连忙问母亲:“胎盘是直接用手拽?这岂不是更容易大出血?母后生我时也这样吗?”


    武后连声安慰:“没有,我生你很顺。这是后世小说编的,别当真。”


    李治这才心里好受些。


    他看着女儿也有些吓到的模样,似乎比身为小说主角的自己还要害怕,稍微一动脑就知道太平为什么害怕。


    因为她也是女子,她日后也结婚生子,也可能面临难产或者早产。


    李治拍拍女儿的背哄着:“没事,你娘生你很顺,你像你娘,以后一定健健康康,顺顺利利。”


    但是这样并没有太大的说服力,太平公主甚至对结婚都有了些排斥。


    偏偏天幕上的长乐还开始科普介绍:


    【小说里这一点没说错,胎盘无法及时娩出会给产妇带来许多后遗症,产后血流不止等妇科疾病,严重甚至会影响生命。


    现代生产可以上麻醉剂,打无痛针,可以剖腹产,可以用产钳。在古代,生产除了躺着生,还可以坐着生、站着生借力等各种方法,但是难产或者胎盘无法娩出时只能靠手强行剥离。


    这个过程,痛晕过去毫不夸张。


    在医学技术有限的古代,无论是难产时产婆徒手把胎儿拉出来、还是徒手剥离胎盘,因为操作不当和条件有限,经常会导致产妇产后大出血而亡。】


    李治:“………………”


    他已经脸色发白到难以掩饰了。


    胎盘原来还要徒手拽出?胎盘不是连着脐带,脐带不是连着身体其他内脏吗?这跟把身体里的肠子拽出来什么区别!


    难怪会痛晕过去!


    太平公主更不相信父皇了,扑到母亲怀里,哭道:“我不想结婚!我不要生孩子!”


    武后连忙抱着女儿哄着,冷静地看到了天幕提到的许多内容:“无痛针,麻醉剂和产钳不知道是什么,若是大唐也有就好了。还有那剖腹产是什么,难道是直接剖开肚子取出胎儿?”


    太平公主一听,顿时从抽泣变成了哇哇大哭。


    这一日,不少女子齐齐有了心理阴影。


    尽管有家中父母怒斥或者哄骗,但是她们身边同样有不少死于生产的女子。


    曾经长辈总是以一* 句“命不好”略过,甚至还说产妇血崩而死或者一胎两命不吉利,都不肯好好安葬。可是现在她们知道,是条件不够和医学技术不发达。


    后世的婴孩存活率那么高,原来有那么多技术。


    “原来根本没有什么血煞,也没什么产房大凶。皇帝都可以陪着皇后生孩子,乡野村夫偏偏不能。”


    明代,无锡,生过孩子的妇人冷笑一声,再看自己丈夫,心更冷了。


    “若是稳婆技术更好点,也有天上那些神药就好了。”坐在一起闲聊的大肚子妇人第一次怀孕,忧心忡忡地抚摸着肚子。


    路过的谈允贤心里微微一动,想到了自己从祖母那里听到的经验,和自己行医时的那些经历。


    虽然大明也没有麻醉剂等神药,但是大明有医户,世世代代行医的医户中还有不少人进入官家的医学里学习过,家族内部一代代传承也使得医药方传承完整。


    比如她,曾被祖母带着学习妇科,对接生和妇女产后疾病颇有经验,不止是街头巷尾的民间,还有达官贵人的女眷也经常邀请她去诊治。


    “祖母托梦,天幕传书。或许这就是预兆,我也该把自己一生所学好好写下来,能帮助世间女子就是造福于人。”谈允贤已经不年轻了,但一想起自己可以通过编书造福于人,顿时一股激情自胸中涌现,仿佛重回意气飞扬的少年时期,绽放出新的风采。


    【等李治醒来时,武后抱着孩子给李治看,李治痛到虚弱,原本对让自己体验这种痛苦的武后和女儿有些埋怨,可真正看到自己生的女儿,感情又很复杂。


    “怎么这么丑?”李治看着女儿红彤彤、皱巴巴的模样,有些嫌弃。


    “刚出生的小孩都这样,长开了就好看了。小孩长得快,一天一个样。”武后看着李治还是不高兴的模样,淡淡道,“这已经是我这副身体第六次生孩子了,第一次生那才叫痛苦。生的多了顺利了,其实没前面痛苦。”


    李治想起自己的疼痛,再想想武后曾经自己已经生过五次,而且每一次他都没有陪在她身边,顿时感动又愧疚:“皇后,你辛苦了。”


    只有自己真正经历过,才知道其中的痛苦。


    生孩子的痛苦,男人嘴上怜惜,真到了保大保小时,几乎都是毫不犹豫保小。


    哪个男人能真正理解产妇的痛苦?


    李治能,毕竟他真的生过。】


    武周朝,武曌听到这里,实在忍不住,缺德地笑了。


    “难怪父皇那么疼我,原来是父皇生的我~”太平公主一说起来也忍不住笑了,此时的她也已经为人妇为人母,自然知道了生育之痛。


    只是想到父皇也能感受这种痛,总觉得很好笑。


    见到母亲也笑出声来,太平公主试探道:“母亲当年生我,真得是早产吗?”


    武曌淡淡瞥了她一眼:“不是早产就很轻松吗?”


    太平公主一阵愧疚。


    她没有难产也没早产,但那种疼痛依然是刻骨铭心。


    她不好意思道歉,只好转移话题:“父皇原来以前还嫌我丑……”


    武曌微微一笑:“没错,你刚出生时的确丑的很,跟天幕说的一样,红彤彤皱巴巴……不过越长大越可爱……”


    说起最小的女儿小时候,武曌陷入回忆,眼神越来越柔和,声音也越来越温柔。


    同为母亲的太平公主突然觉得眼眶一热,连忙把眼泪憋了回去,与母亲一起回忆儿时的事情……


    风静静地吹,天幕上的推书人长乐讲着故事,仿佛是一个说书人,带着她们一起跨越时空,回到了最美好的童年……


    【两人说话间,新生儿突然哇哇哭了起来,宝宝饿了。


    武后眼神往李治胸前瞟了一眼,她想李治肯定是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给孩子喂奶的,于是打算让宫人把孩子抱下去喂奶。


    李治还没想到喂奶这事,只觉得浑身疼得仿佛被撕裂。


    谁知女儿一哭,李治突然感觉胸前一湿润,下意识低头:等等,他的胸前,怎么好像溢出女儿的口粮了?


    李治顿感天崩地裂!


    不!他不想给女儿喂奶!!!他是男人!!!】


    李治:!!!


    天幕啊,放过他吧!!!


图片    【请收藏【魔蝎小说】moxiexs.com 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