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还是宋课


    【秦始皇】嬴政:朕已经没什么想说的了。


    【汉武帝】刘彻:一代比一代废是真的, 打赢了还往外赔?


    【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说真的,朕建议你多找几个名医看看吧, 你们姓赵的好像都病得不轻啊。


    【明太祖】朱元璋:还是脑子有病。


    赵匡胤:


    朕知道的事情不需要你们再重复了!


    “赵构刚去金营的时候, 女真人其实也没拿他怎么样,当然, 不是因为他和女真人有什么交情,是因为女真人觉得他是个冒牌货,不是真的赵宋皇室子弟, 没过多久就把他重新又送回去换了个人。”


    【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


    “因为金人觉得他很勇武, 不像是宋朝皇室。”


    【秦始皇】嬴政:?


    【汉武帝】刘彻:?


    【唐太宗】李世民:?


    “这金人难道是空有武力而没有眼睛的么?”李世民惊呆了。


    “可能因为赵构演的比较好, 反正金人是信了, 但是宋代皇帝里其实骨子里都是一样的人, 赵构甚至比他的父兄更畏惧金人。”


    【秦始皇】嬴政:怎么说?


    “因为赵构不是一直没有子嗣吗,传说是因为金人派兵攻打杨洲的时候, 他正在后宫做那个, 嗯,一些事情。然后听说金人来了, 直接就给他吓破胆, 再起不能了, 连杨洲也拱手让人了, 而且从杨洲以后, 他再没有自己的子嗣了, 这也算是他后来跟岳飞的一个矛盾点吧, 当然, 就算没有子嗣这档子事,赵构也不会对岳飞好到哪里去就是了。”


    【汉武帝】刘彻:@【武穆】岳飞, 真的假的,你主子不能人道啊?


    赵构:


    岳飞:


    赵构要不是被禁言了,他真想破口大骂。


    这什么劳什子帝师,从他嘴里就听不见一句好话!


    【汉武帝】刘彻:@【武穆】岳飞,岳飞,你说话啊。是不是真的啊?


    刘彻还在追着岳飞问。


    言羽阳适时出声帮岳飞解围:“十有八九是真的,不然你看赵构都不出来反驳。”


    【汉武帝】刘彻:也对,帝师言之有理。


    赵构:


    他那是出来不说话吗!


    他那是不能说话!


    赵构立刻给岳飞发私信。


    【宋高宗】赵构:岳飞。你立刻马上出面给朕澄清。


    【宋高宗】赵构:赶快!!!


    岳飞:


    岳飞很想当没看见。


    但赵构似乎不看到他出面说话就不愿意放过他,一直在私聊轰炸他。


    岳飞无奈,只能在大群里当传声筒。


    【武穆】岳飞:陛下说你们在胡说。


    【汉武帝】刘彻:咦,你在啊。


    【汉武帝】刘彻:那赵构怎么不自己出来说,要你出来传话。


    【汉武帝】刘彻:他自己没手啊?


    赵构:?


    朕要是能自己出来说话朕用得着岳飞?!


    【唐太宗】李世民:窝里横呗。


    【唐太宗】李世民:朕看他们宋朝都是这样的,从上到下都欺软怕硬。


    言羽阳适时出现:“啊,我好像把赵构禁言了,所以他不能出来说话,我的问题。”


    【秦始皇】嬴政:怎会,这明明是他自找的,帝师没错。


    【汉武帝】刘彻:秦皇言之有理。


    【唐太宗】李世民:武帝言之有理。


    赵构:


    受不了了。


    一群死人在这对他评头论足。


    “那我们继续说刚刚没说完的。”言羽阳把话题往回收了收:“赵构从金营回去以后他哥就意思意思给他加封了一点官职,这个时候金和宋还维持着虚假的平衡。但是平衡这种东西,稍有不慎就会被打破。”


    “金人拿到宋的赔款喘了一口气以后,很快就不满足于现状。正好宋朝内部也争论不休,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一直争论不下,金人就趁机继续进攻宋的领土。”


    【秦始皇】嬴政:猪都能想到的事,北宋皇帝想不到。


    【汉武帝】刘彻:朕猜那个赵构的哥哥还会继续给金人送钱。


    【唐太宗】李世民:朕猜也是,狗改不了吃屎。


    “确实,大家说得没错。在得知金人卷土重来以后,宋钦宗第一想法不是让主战派力战,而是第一时间把主战派的人都贬谪了,然后他再次派赵构去金营试图求和。”


    【汉武帝】刘彻:怎么又是赵构,他没有别的弟弟了?


    “可能因为赵构之前从金营活着回来了,宋钦宗就以为赵构跟金人有点交情吧,但是赵构最后也没去成。”


    【唐太宗】李世民:那肯定,虽然他是窝囊废,但他也不是个傻的,这去了不必死无疑吗?


    “那倒不是,赵构自己心里还是想去的,是他到了磁州的时候,宗泽劝住了他。宗泽其实也是个妥妥的主战派,更是一手提拔了岳飞,可惜,他俩都遇上了赵构。”


    “赵构对宗泽不屑一顾,但他对那些只会做样子的人特别有好感,我不知道他是有那个只提拔奸臣的雷达还是怎么着。宗泽救了赵构一命,赵构对宗泽无动于衷,但是汪伯彦做做样子,带人把赵构接回相州,赵构就感动的要死。”


    “汪伯彦这个人,他自己是奸臣就算了,他还带出来一个超级大奸佞,秦桧。”


    【秦始皇】嬴政:秦桧是?


    “历史上有名的奸臣多的数都不数不清,但能够特别被人记住,提起一次骂一次的大奸臣不多,秦桧绝对算其中的佼佼者。”


    嬴政想了一下问。


    【秦始皇】嬴政:比之赵高如何?


    “怎么说呢,赵高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管别人的死活,而且就当时秦朝的情况来说,就算没有赵高,秦朝也不一定能延续下去,但秦桧做的事情都是为了媚上,如果没有秦桧,宋朝的局面或许会完全不同。”


    【秦始皇】嬴政:真的假的,摊上这种皇帝能有什么未来?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啊,打赢了也赔钱,能有什么不同。


    【唐太宗】李世民:除非你说没有秦桧,岳飞能把赵构干掉自己上去当皇帝,皇位换个人坐可能能有点不同。


    言羽阳:


    啊,好有道理。


    “确实,宋朝的未来一眼望得到头,但是如果没有秦桧,岳飞北伐成功,多少会不一样吧,至少能少很大一个遗憾。”


    “继续说回赵构被汪伯彦感动得眼泪汪汪。在这一刻,他们两就已经绑定锁死了。由于赵构没有去求和,金人一路高歌猛进,直接打到了都城,再次兵临城下。这下宋钦宗又急了,把主战派重新又给启用了。”


    “但显而易见,为时已晚。金人势如破竹的把北宋都城攻破,宋微宗、宋钦宗以及妃嫔和公主们都成了俘虏。但恰好赵构不在都城,他出去募兵去了。后来宋钦宗让赵构回去救急,赵构直接当没看见。”


    【秦始皇】嬴政:所以南宋就是这么来的?


    【汉武帝】刘彻:秦皇,你在期待什么。


    【唐太宗】李世民:你在期待什么。


    “对啊,南宋就是这么来的,赵构对父兄的危局视而不见,反而一路南下。宗泽让赵构出兵,他都没让赵构去,他只是让军队去,赵构都不同意,他直接跟汪伯彦跑了,留宗泽给他断后。关键是宗泽这么辛辛苦苦的救驾。赵构反而趁机把他兵权给夺了。”


    【秦始皇】嬴政:朕没什么想说的,想问问@【宋太祖】赵匡胤,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赵匡胤:


    让他说什么?


    他离被气晕只差一线之隔了。


    【汉武帝】刘彻:然后呢?


    “然后赵构还想继续跑,但是军队不让,这时候赵构身边都是主和派,本来他自己也不是什么很坚定的人,我不是说赵构有多无辜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主和派的包围下,赵构必然支愣不起来。”


    【唐太宗】李世民:能看出来,朕现在开始觉得宋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一种折磨了。


    【秦始皇】嬴政:帝师,你以后的作业不会有让朕分析赵构的心路历程这种吧?


    “应该不会有这么奇怪的作业吧”言羽阳有点迟疑,接着说:“反正,赵构就带着这么一群人,建立了属于他的南宋政权,为了让他的政权得到更多支持,他也象征性的启用了几个主战派,然后。派人去跟金人求和了。”


    “其实金人这时候也有点乏力了,赵构这么做就是打瞌睡刚好有人送枕头。金人施施然的带着自己的战利品‘宋钦宗和宋微宗’打道回府了。”


    “前面也说过,赵构启用主战派只是表面上,是他装的。其实这时候他能用的主战派将领还挺多的,虽然岳飞这时候还没冒头,但是宗泽啊、李纲啊他们都是实打实的主战派。”


    【秦始皇】嬴政:朕懂了,宋朝从一开始重文轻武就是为了现在这一刻吧。


    【汉武帝】刘彻:朕也觉得,就是为了送钱。


    【唐太宗】李世民:如果是朕,这姓赵的能当一天皇帝都算朕输。


    赵匡胤:


    求求你们别说了。


    真能打死他还轮得到你们吗!


    “其实这些操作都只能算是赵构的开胃小菜了。他后来马上就找了个借口把李纲给贬了。李纲也算是,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了。他被升贬升贬升贬的次数多得离谱。最后也没完成自己的志向,含冤离场了。”


    【秦始皇】嬴政:朕要是李纲,朕就直接干掉宋徽宗,还轮得到赵构?


    第112章 第 112 章


    【汉武帝】刘彻:说得好, 朕支持秦皇立刻去宋朝教他们做人。


    【唐太宗】李世民:朕附议。


    嬴政:?


    刚刚李世民说的时候你怎么不让他去?


    就你是双标怪是吧!


    刘彻还在一旁催促。


    【汉武帝】刘彻:秦皇,快啊,大家伙都等着呢。


    嬴政:


    懒得理你。


    言羽阳看他们拌嘴、缓和了一下情绪, 接着说道:“李纲死了以后就轮到宗泽了, 宗泽被赵构一个人留在东京抗金、赵构带着他的主和派名为游行实则逃跑,跑杨洲去了。而这期间不论宗泽给赵构上多少奏表, 赵构都选择装作看不见,但好在,这个时候岳飞出现了。”


    “岳飞的出现, 就像是上天送给南宋最大的一颗救星, 但同时也造就了南宋最大的意难平。”


    “赵构对主战派向来都是采取不听不信不理, 直接放养政策, 就跟西晋时候司马睿对祖逖一样。你想北伐, 我不拦着,但是你想找我要人、要钱、要粮, 那不好意思, 全都没有。但你北伐要是能伐出成绩呢,这成绩就会被皇室把桃子给摘走。”


    “岳飞的北伐之旅跟祖逖有着同样的开端, 但岳飞又比祖逖要幸运那么一点, 他遇到了赏识他的宗泽, 虽然宗泽被赵构排除出了权力中心, 但他至少明面上还是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 有和他志同道合拥有目标的人, 旅程总能顺利一点。”


    【唐太宗】李世民:两个愚忠凑一块了。


    “岳飞也不是愚忠吧, 只能说他这个人性格就是这样的。我个人是很感谢和欣赏这种愿意牺牲自己舍身取义的高尚的人, 我们现代其实也有很多这种人,岳飞不反赵构在我看来不是他没有能力反, 他只是单纯不想反而已。他也不是不知道宋朝没救了。他在靖康之变的时候就知道,宋朝已经没救了。”


    “对了,这里补充一下,刚刚好像没说,金人在1127年从东京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就是靖康之变。”


    “而趋势岳飞重新投军的,大概是他的责任感。他见不得百姓受苦,所以重新投军报效家国,想夺回领地救百姓于水火中,在我看来,当时的武将之所以不反,一个是因为被责任感束缚住了,一个就是反了其实也不会对当时的局势有多大帮助,反而让自己人内部消耗自己的实力,是很没有必要的举动。”


    “岳飞的治军理念也很先进,跟当年浴血奋战的新/四/军其实是有点类似的,都是主打一个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秦始皇】嬴政:新/四/军?那是什么?


    “也是一只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很崇高的军队,这个之后我们会说到的,现在还是重新说回岳飞。”


    “在岳飞和宗泽合作的时候,其实北伐隐约能有点进度,岳飞这边虽然要什么没什么,但也能跟金人打得有来有回的,但是俗话说得好,不怕神对手,就怕猪队友。他们前线是抗住了,后方还有个拖后腿的,赵构和秦桧动不动就给岳飞他们使绊子,让本来就不明朗的局势雪上加霜。”


    “这种情况在宗泽死后更加猖獗,岳飞独木难支,有好几次手里的兵权都差点被别人夺走。”


    “如果是李纲的遗憾是没能北伐,那宗泽的遗憾就是过河,不过比起遗憾来说,执念或许更为恰当,宗泽究其一生都想亲自带兵渡过黄河,夺回失去的领地。但执念之所以成为执念,就是因为终其一生都未曾实现。”


    言羽阳说的这些,皇帝们其实不太有感触。


    上位者不会与下位者共情。


    他们的愤怒更多的来源于感受到冒犯、以及皇权被人践踏的愤怒。


    反倒是将领们更能共情宗泽和岳飞他们。


    感性一点的将领甚至还红了眼眶。


    “在种种掣肘下,岳飞的岳家军也在逐渐成型。即便是赵构偷偷给岳飞使绊子、派人干涉岳飞的决策、不给岳飞送钱粮等等,在这种艰苦恶劣的环境下,岳飞依旧打出了一个优异的北伐战绩,打得金人节节败退。岳飞也声名大噪。”


    “但是赵构这个人,干别的不行,搞内斗他是一把好手,他看着岳飞的声望日益陡增,他坐不住了,他怕岳飞篡他的位。”


    【秦始皇】嬴政:朕不明白。


    【汉武帝】刘彻:正常,普通人怎么会明白窝囊废怎么想?


    【唐太宗】李世民:朕的建议是,宋朝早就该完了。朕听到赵宋的种种行为,今晚饭都要少吃两碗。


    “晚上少吃点确实也好。”言羽阳顺嘴接了一句:“虽然赵构忌惮岳飞,但他现在还不能拿岳飞怎么样,岳飞现在对他来说,就像一块金字招牌。可以拿来完美的堵住别人的嘴。”


    “但是他又很不爽,所以他加封岳飞的官职都是虚职,并且试图把岳飞从前线调回去,处理内乱,但是岳飞的本意是收复失地,不是自相残杀。所以他不愿意。”


    嬴政:


    嬴政欲言又止。


    但很快,刘彻就帮他说了。


    【汉武帝】刘彻:虽然朕知道他有病,但朕还是要说,他有病。


    【唐太宗】李世民:朕要是岳飞,朕就跟起义的人一起揭竿而起。


    【秦始皇】嬴政:那你去啊,你赶紧去。


    【唐太宗】李世民:可惜了,朕不是岳飞。


    “而岳飞多次的抗旨不遵,也为后来秦桧编织莫须有的罪名埋下了伏笔。”


    “岳飞就这样一边跟后方的猪队友们拉扯,一边在前线抗金。最终,岳飞顶着重重压力,收复了健康、收复了襄阳六郡、准备继续北伐的时候,岳飞的母亲过世了。”


    “岳飞坚定参军的原因可以说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他的母亲,他的母亲非常支持儿子报效国家。而且古人讲究百善孝为先,岳飞只能在此时放下北伐事宜,回家为母守孝三年。”


    “但赵构这人,他就爱跟忠臣唱反调,岳飞要回家丁忧,赵构偏不让,他非得要岳飞回前线。虽然岳飞是抗金名将,但是这时候的南宋并不是完全无人可用。中兴四将的其他几位,也都积极活跃在抗金前线。”


    听到这,岳飞不由得捏紧了拳头。


    他平日征战在外,不能陪在母亲身边尽孝本来已经觉得十分愧对母亲。


    没想到母亲逝世后,他连为母亲守孝都做不到。


    岳飞明白,战场局势瞬息万变,而他的肩上扛着家国重担。


    母亲若是知晓,必定不会怪罪他。


    可他没法不自己怪罪自己。


    【秦始皇】嬴政:贱人。


    【汉武帝】刘彻:宋太祖怎么还没显灵把这玩意收走?


    【唐太宗】李世民:朕听帝师这么讨厌这个赵构,想必他活了很久。


    “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赵构确实是一个比较长寿的皇帝。在朝廷百般催促下,岳飞忠孝难两全,最终还是回到了抗金前线。然后搞笑的来了,岳飞大获全胜,赵构又不满意了。”


    嬴政已经放弃去想赵构是怎么想的了。


    他现在只恨宋朝的历史为什么这么长。


    害他不得不在这一直接收宋朝历史软弱无能的荼毒。


    一想到这种东西都能当皇帝,并且把朝代延续下去。


    嬴政就更恨不得把赵高和胡亥从土里挖出来鞭尸。


    等等


    赵构、赵高。


    都姓赵。


    难道这就是废物的共通之处?


    愤怒的嬴政已经完全忘记。


    赵高的赵是他赐下去的了。


    “赵构的不满在日渐增加,而岳飞也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三次北伐。岳飞这三次北伐都非常成功,也为南宋收复了很多失地,虽然这些地后来又都被赵构给送出去了,但这是后话了。”


    【汉武帝】刘彻:岳飞要是遇上的是朕,他想打到匈奴老家玩朕都让他去。


    【唐太宗】李世民:武帝,比起你,朕觉得宋祖现在应该比你更想要岳飞,@【宋太祖】赵匡胤,朕没说错吧?


    赵匡胤:


    李世民非但没说错,还正好踩中了赵匡胤隐秘的内心。


    如此猛将。


    他想要的要死。


    而赵构那个完犊子玩意儿居然丝毫不懂得珍惜!!


    “随着岳飞北伐的成功,似乎也给赵构带来了一些虚假的自信。我们前面说过岳飞这个人,他是忠君爱国的人。他和秦桧有着最本质的区别,秦桧忠的是赵构这个人,而岳飞这样的纯臣,他不在乎皇位上的人是谁,谁在皇位上,谁就是他效忠的对象。”


    “所以在情况稍微缓和一点的情况下,岳飞就向赵构提议。把他哥和他爹接回来,这下岳飞算是踩进赵构雷区了,他之前连去救自己的爹妈和哥哥都不愿意,他老婆和女儿也被一起掳走了,他都无动于衷,他就一心想当皇帝,岳飞现在想把他哥哥和爹给接回来,那他怎么办?谁当皇帝?”


    “但是赵构又不能明着拒绝岳飞说自己不愿意,他前脚拒绝完,后脚不忠不义不孝的帽子就会扣他头上。岳飞此举可以说是把赵构直接架在了火上烤,但是岳飞他又不是赵构这种人,他也不知道赵构一天都在想些什么,毕竟正常人谁会愿意让自己的爹妈在外面当俘虏?”


    “君臣之间的裂隙就这样越来越大,赵构使出了他常用的拖字决,他用这招拖死了李纲、拖死了宗泽、现在,他准备拖死岳飞。”


    “但是岳飞根本就不知道,哪怕他后来没有再提这件事,但赵构已经对岳飞充满了不满。正好,赵构的狗腿子秦桧,他跟赵构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开始对岳飞搞起了pua。”


    “岳飞让赵构骗得团团转,还以为赵构真的很支持他北伐。结果很快,金人传来了议和的消息。他们愿意把赵构的母亲和宋徽宗的棺椁还回来,只要赵构把岳飞收复的失地都还回去。”


    “这下可正中赵构下怀了,他本来骨子里就是个软弱无能的人,这个时候又给了他一个绝佳的借口,而且接回来的还是死人,不是活人。怎么看,这个条件对赵构的诱惑力都是巨大的,他根本拒绝不了。”


    “但是岳飞不同意,好不容易收回来的失地,眼看就能一路高歌猛进,这谁能愿意?韩世忠和岳飞多次上书反对,赵构面上装死,实际上背地里和谈的如火如荼。赵构为了保留自己那点微薄的颜面,派秦桧代替自己,跪在金人脚旁讲和。即便被人反对,第一次和谈也还是就这么达成了。”


    嬴政:?


    刘彻:?


    岳飞:?


    【汉武帝】刘彻:谁替朕去砸赵构两个臭鸡蛋,砸他脸上,朕给你钱。


    【唐太宗】李世民:帮朕也砸一个。账记宋太祖头上。


    “但就算是这样,岳飞还是进行了第四次北伐,而这次北伐,也把岳飞的性命给伐没了。眼看着岳飞将金人打得落花流水,即将收复开封之时。赵构连发了十二道金令,急召岳飞回京。”


    “岳飞北伐十年,被十二道金令毁于一旦,所有人都知道岳飞回去必死无疑,岳飞本人肯定也知道,但他还是在安顿好岳家军之后,义无反顾的回京了。”


    “金人也知道了岳飞的厉害,再次跟南宋朝廷提出条件,只要赵构他们杀了岳飞,金就愿意跟宋和谈。”


    接下来的发展,不用言羽阳说,皇帝们这都能猜到了。


    “这下不就是打瞌睡来枕头?赵构想和谈都快想疯了。但他也不能直接就大刀阔斧的杀了岳飞,他怕被舆论给压死。于是他开始暗戳戳的针对岳飞,而秦桧,他是赵构手下最好用的一条狗。”


    “在害死岳飞这件事上,他出力最多。直接给岳飞网罗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此时朝堂争论不休,但帮岳飞说话的人,最后都遭到了贬官罢黜,而岳飞即便经过严刑拷打,也不愿意承认那些莫须有的罪名。”


    “但第二次和谈已经成功,留给赵构和秦桧的时间不多了,既然屈打成招不成,他们就选择了直接处死。”


    “最终,一代名将含冤而死。”


    【汉武帝】刘彻:说真的,皇帝位置上摆个猪,猪都比赵构做得好。


    【唐太宗】李世民:宋朝烂成这样已经救不了了,朕还不如助力金人早日灭宋。


    “说到这个,其实金人那边也有个和赵构半斤八两的皇帝,不然,南宋早就在赵构手上亡了。”


    李世民:


    原来是王八配绿豆,半斤八两啊。


    第113章 第 113 章


    “金人那边的事我们改天有空再说, 今天还是先聊宋朝。南宋跟金保持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和平之后,草原上又诞生了一个非常强大的游牧民族。蒙古族。”


    “蒙古族的首领铁木真直接征服了草原上的各个游牧民族的部落。统一了北方草原。”


    【汉武帝】刘彻:朕懂了,这是唐宗托梦了吧。唐宗, 你动作还挺快的嘛。


    【唐太宗】李世民:?关朕什么事?


    【汉武帝】刘彻:你刚刚不是说你要帮金灭宋, 结果你发现金也不争气,你就另外扶了一个。


    李世民:


    言羽阳:


    “好了。”言羽阳清了清嗓子:“不要开这种玩笑。铁木真整合草原以后, 被人尊称为成吉思汗。而他将草原整合之后,就将目光对准了西夏和金。蒙古剿灭西夏的行动来得非常迅速。”


    “而且西夏孤立无援。西夏试图找金人借兵,金人果断的拒绝了。在没有援兵自身又不够强大的情况下, 西夏很快就灭亡了。解决完西夏的成吉思汗, 又把目光投向了金人。”


    “金的战斗力比之西夏就要强很多了, 而成吉思汗又在攻打西夏的时候就去世了。不过在面对金, 蒙古天生就拥有一个盟友。”


    【秦始皇】嬴政:不会是南宋吧。


    【汉武帝】刘彻:不至于吧, 已经吃过的亏怎么可能再吃一次啊?


    【唐太宗】李世民:怎么不至于?那你说,不是南宋是哪?


    刘彻:


    “确实啊, 这个盟友就是南宋。南宋跟金之间的仇恨, 说是血海深仇也不为过了,而且之前聊到崖山海战的时候大概的有说过这一段, 报仇的机会近在眼前, 南宋当权者选择先报仇。”


    “而且当时元朝也并没有要求宋出兵, 他们只是想借一条道, 从南宋的领土路过一下, 只要南宋借了, 他们就是盟友。”


    【秦始皇】嬴政:似曾相识的话术。


    【汉武帝】刘彻:拙劣且只有南宋人会上套的诱饵。


    【唐太宗】李世民:这么看, 赵宋的王朝写满了四个字。


    【汉武帝】刘彻:哪四个?


    【唐太宗】李世民:自寻死路。


    刘彻跟李世民一唱一和。


    每句话都插在了赵匡胤的心上。


    把赵匡胤的心插的千疮百孔。


    “是的, 后面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南宋跟蒙古一起灭金以后, 蒙古人当即就调转枪口对准了南宋,南宋和蒙古互相争斗了四十多年,最终南宋还是败了。1276年南宋皇帝放弃都城临安出逃。南宋大臣继续与蒙古人做抗争,但很可惜,在1279年,南宋还是灭亡了。”


    “宋朝至此落下了他的帷幕,而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再次统一全国,成为了新的放权王朝。”


    【唐太宗】李世民:很明显,是因为南宋开头就没开好。


    【汉武帝】刘彻:真是诶,从头晦气到尾。


    【汉高祖】刘邦:那秦二世而亡也是因为?


    嬴政:


    【秦始皇】嬴政:刘邦。


    【汉高祖】刘邦:哈哈~开个玩笑。


    “当然,虽然宋的统治者虽然都不尽如人意。但宋的经济文化和发展都还不错。”


    【汉武帝】刘彻:不信,一看就不是有钱的样子。


    【唐太宗】李世民:都有钱到到处出去送了,何尝不是一种有钱?


    “是真的,到了宋朝的时候,无论是农耕技术还是手工业技术都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瓷器业,宋朝是瓷器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候,造船的水平也很高,就连我们常说的四大发明,也是宋朝独占其三。”


    【秦始皇】嬴政:四大发明是什么?


    【汉武帝】刘彻:朕懂了,他们的钱都是靠卖东西挣来的呗?


    “哈哈,这个也不全是吧。宋朝时候的贸易和对外贸易本来就比以前都要繁华,加上南方没有北方天气那么极端,而且宋的造船业发达,依靠水运,很多城市都发展的不错。”


    “宋朝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外贸带来的,近到日本远到非洲,甚至可以说这种海外贸易的收入就是宋的财政主体。而且纸质钱币也是在宋朝兴起。他们当时把纸质钱币称为交子。比起金银铜钱,纸质钱币要方便很多。”


    “再加上宋本身自己也是大力支持民众经商开商铺的,什么早市啊夜市啊草市啊,都是这时候兴起的。”


    【汉武帝】刘彻:草市又是什么?


    “草市就是城市和乡村之间贸易往来的地方。”


    “再说回四大发明。四大发明指的是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


    “造纸术我们前面已经简单的提过一嘴了,今天来说说剩下三个。”


    “先说指南针好了,其实指南针就是司南,用来辨认东西南北的,原理呢我就不说了,大概就是利用磁场的影响,从而帮助大家找到东南西北。但是刚发现磁场的人他又不知道什么是磁场,他只觉得这种现象很神奇。”


    “经过一代代的发展,终于在宋代,诞生了指南针。宋代本来就航海贸易比较发达,指南针的出现不亚于是锦上添花,至于指南针是怎么帮助人辨认方向的,听名字就能听出来了,指南针指南针,不管你怎么拿怎么放,他那根针的方向永远都指着南方,你直接跟着走就完事了。”


    【秦始皇】嬴政:如此神奇?


    这东西何止对航海贸易是锦上添花。


    拿来打仗的时候指引军队方向,岂不是如虎添翼!


    “对啊,很神奇的,要是李广打仗的时候有个指南针,他也不至于一次又一次的迷路,最后还把自己的命给丢了。”


    刘彻:


    别说了别说了。


    朕回头就给李广身上绑十个指南针行了吧!


    【汉武帝】刘彻:那这指南针要怎么做?


    “要做指南针其实很简单,首先,你需要一根磁针。”


    刘彻:?


    磁针又是什么东西?


    系统一看自己涨kpi的机会来了。


    立刻在商城推出了指南针制作指南。


    还很贴心的只收一积分。


    刘彻:


    死系统你掉积分眼里了。


    【宋太祖】赵匡胤:不就是指南针吗,朕会啊。


    言羽阳:?


    赵匡胤居然会?


    赵匡胤他当然是不会。


    但他就非要出来说他会。


    大不了到时候随便抓个不成器的后代问问该怎么做。


    至于眼下嘛。


    他很迫切的需要享受一下被人讨好的快乐。


    结果嬴政他们压根就不吃他这一套。


    【秦始皇】嬴政:朕没记错的话,明是在宋的后面。


    【明太祖】朱元璋:是啊,怎么了?


    【秦始皇】嬴政:那想必明太祖也会做指南针咯?


    朱元璋朱元璋他当然也不会。


    但是不会可以问啊。


    于是朱元璋理直气壮的回答。


    【明太祖】朱元璋:朕会啊。


    【秦始皇】嬴政:不知道明太祖有没有兴趣跟朕做个关于指南针的交易?


    朱元璋一句“朕凭什么跟你做交易”还没发出去。


    就看到嬴政接着说。


    【秦始皇】嬴政:朕用草莓跟你换。


    朱元璋飞快的删掉了自己本来想说的。


    【明太祖】朱元璋:行啊,你定时间。


    于是刘彻和李世民他们有样学样,纷纷找朱元璋做起了交易。


    被扔在角落无人问津的赵匡胤:


    能不能给朕一点尊重?


    同样被扔在角落无人问津的系统:


    它以后再也不带这种叛逆宿主了!


    第114章 第 114 章


    “剩下的印刷术和火药, 先来讲讲印刷术好了。”


    “其实印刷术这个东西,不是宋朝首创的,东汉时期汉灵帝就隐约有雏形, 到了唐朝以后获得了更进一步, 直到宋朝才彻底奠定。但宋朝奠定的的这种印刷术比以前的,确实要灵便许多。”


    “东汉时期, 汉灵帝发明的拓印,是最早出现的印刷术,解决了想要复刻书籍古典只能手抄的问题, 但也没完全解决。在拓印之前, 必须要准备一整套模具, 事先在石头或者木板上雕刻出模型, 把纸嵌到模具里面去以后再上墨, 然后再一张一张的印出来,虽然还是很麻烦, 不过比起手抄, 这种模式已经要好很多了。”


    “再往后就是唐朝的版雕印刷术,版雕和拓印又有点不一样, 拓印的字都是阴字, 就是那种凹进去的, 用之前得把纸打湿然后让他跟字的刻痕贴合, 等纸干了再上墨, 很麻烦。版雕则改变了这一行为模式。”


    “版雕就不一样了, 版雕的字是阳字, 是凸出来的, 虽然这样刻字比凹进去的字难度高一点,但是这种印刷方法比拓印快多了, 往字上刷墨上纸,一气呵成,一会就能印一打出来,非常便捷。”


    刘彻跟嬴政手上不停,把版雕的特点都记录下来。


    “至于宋朝的活字印刷术,其实就是能活动的版雕,比起版雕印刷术来说,活字印刷术要便捷便利很多,版雕虽然方便,但一版雕刻只能印一页,要想印完一本书,还是需要很多版。”


    “活字印刷术就不一样了,活字印刷术是由一个个单独字块组成的,你想印什么书,你就把字块找出来排列组合就行,只要有足够字块储备,想你想印什么就能印什么,可比死板的版雕要方便多了。”


    【秦始皇】嬴政:确实很方便。发明这个东西的人很聪明。


    “所以是四大发明之一嘛,而且我们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时间比国外发明铅字印刷术的时间还要早四百多年,在进入近代史之前,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一直都处于一个遥遥领先的状态。”


    【汉武帝】刘彻:字块要怎么做啊帝师,就用石头或者木头吗?感觉好像都不是很方便。


    “那倒也不是啦,活字印刷术的字块都是烧制出来的,因为要控制到大小一样,字也一样,用木头或者石块会没有那么好操控,不过活字印刷术虽然很方便,但其实后来的人还是用版雕比较多。”


    【秦始皇】嬴政:是因为烧活字字块很麻烦?


    “比起直接在木头上刻字,好像要更麻烦一点,活字印刷的字块虽然也需要烧制,但他和瓷器的配方又很不一样,活字印刷术字块的烧制要用到胶泥、松香、腊和很多其他的东西,比例也需要自己掌控。”


    【秦始皇】嬴政:追加一份草莓。


    【明太祖】朱元璋:朕办事,你放心。


    赵匡胤:


    他真的生气了!


    都把他当透明人是吧!


    “还剩下一个就是火药了,我们之前好像有简单的聊过几嘴火药,之前说过的火铳和鸟铳,就是使用火药的热武器,随着火药被大规模投入使用,我国也逐渐从冷兵器时代过度到热兵器时代。”


    【汉武帝】刘彻:所以火药是打仗利器?


    “可以这么说,比起刀枪剑戟,火药的杀伤力要大几倍不止。其实火药在战国时期就隐约有了雏形,方士们寻求长生,长生是没求到,炼丹的时候反而误打误撞的把火药雏形给搞出来了。”


    【秦始皇】嬴政:方士?


    “因为方士炼丹的时候不管有用没用,都把东西往丹炉里扔,硫磺啊硝酸钾啊之类的,这两个混在一起再加点其他的东西混在一起就是火药的雏形,烟花爆竹就是火药的一种衍生。”


    “唐代时期的火药还没有形成大规模发展,等到了宋明的时候,火药已经发展的有模有样,到了清朝更是得到了大规模的投入使用。”


    【秦始皇】嬴政:清?好像没见过清的人,是排在明后面的?


    “对哦。”嬴政这么一说,言羽阳问反应过来了。


    好像真的没见过清朝的人诶。


    “嗯,清是在明后面,再往后就是民国了,不过这都是下本书的内容,到时候都会说到的。”


    【秦始皇】嬴政:明太祖。


    【明太祖】朱元璋:放心,朕懂。


    “既然大家对四大发明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自己的规划,那我们就接着往后说了。宋朝时期的商业发展空前发达,世界上最早的宣传广告,就出自宋朝。”


    【汉武帝】刘彻:广告又是什么东西?


    “是一种为了促进商业发展的手段。而宋朝除了发达的商业,还有非常璀璨的文娱活动和文化发展。虽然宋的外交确实不怎么样,但宋代时期重文轻武的政策导致了文学流派再次大爆发,这是继战国百家争鸣后第二大文学流派壮大的时刻。”


    “唐诗宋词元曲,这三样都是能并列在一起的。”


    李世民:


    真的不是很想跟宋并列在一起。


    “因为商业繁荣,所以文娱方面的发展也很迅速,宋朝人很爱办庙会,庙会上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不办庙会的时候,他们就会去勾栏瓦子找乐子。虽然后代对勾栏逐渐有一点误解。但在宋朝的时候勾栏还是个很正常的商业场合,是用来看表演的。”


    【汉武帝】刘彻:什么表演?


    “什么杂技啊、说书啊、唱曲啊、蹴鞠什么的表演都有,还有元杂剧之类的。而且宋人还很爱过节。当然,现代人也很爱过节,什么春节啊、元宵啊这些节日,宋朝人都很重视,且过节的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除了文娱方面的发展,文学方面也相当繁盛,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都是宋朝时期的杰出代表词人,当然,宋朝有名的词人远不至于此,这里只是拿他们三个出来当代表性人物简单了解一下。”


    “他们三的风格都各有不同。苏轼豪迈、李清照细腻、辛弃疾壮阔。他们三个给宋词带来的影响可以说是递进式的,苏轼开头改良、李清照承中、辛弃疾进一步提高。”


    皇帝们对文娱方面的东西都不太了解。


    但是不听到时候考试做题又不会。


    皇帝们百无聊赖的听着,连提问的人都变少了。


    “而元曲的代表人物就是关汉卿了,一曲《窦娥冤》流传至今,不过元曲的杰出代表人物也远不止关汉卿一位,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和关汉卿,他们四人就是元曲四大家。”


    【汉武帝】刘彻:嗯嗯,还有呢?


    言羽阳笑了:“怎么?听得不耐烦了?你们也不能只喜欢挑别人家的热闹看吧。”


    刘彻:


    他有表现得这么明显吗!


    “汉代时期有司马迁写的《史记》,宋朝有司马光写的《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从战国时期一直记录到了宋朝,也是一部在史学上占据十分重要的一席之地的巨著。”


    言羽阳拍拍手:“反正你们也听得有点不耐烦了,这单元的内容也刚好都讲得差不多了,那今天就先到这了。没写完作业的那两位记得补哈,下节课我要检查的。鉴于下节课的时间距离今天也没多远,这次就少布置一点。”


    “就写两张卷子好了。”


    刘彻:


    说少一点你真的就只少一点啊!


    第115章 第 115 章


    两张卷子对其他人来说确实不多, 但对没写完作业还要被罚的霍去病和刘彻来说。


    不但有点多、还有点写不完。


    君臣两人手忙脚乱的凑在一起补作业。


    那边卫青带着已经写完课业的霍光打发时光。


    两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那边嬴政早早地写完了卷子,顺利的从朱元璋手上拿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只是一时间得到的东西太多,他反而不知道该从哪一步下手了。


    一口吃不成个胖子。


    一下子得到太多也很令人苦恼呢。


    扶苏给他爹出主意:“父皇, 虽然咱们现下得到了很多以前没见过的好东西, 但水稻和丞相的新法还在缓慢进行中,人手实在是不够用, 不若先搁置一段时间,再徐徐图之。”


    嬴政何尝不知道,步子迈得太大了极有可能一事无成。


    但这么多充满诱惑力的东西摆在眼前, 真的很难以抉择。


    很难有人能控制住自己不同时进行投入研究。


    “而且父皇不是已经把社会繁荣度和世界等级又提上去一点了么?”扶苏语气缓慢的给他老父亲分析利弊:“父皇全然不必急于一时, 左右您有的是时间。”


    扶苏说了这么多。


    就这一句说进嬴政心里了。


    是啊。


    他有的是时间。


    他急什么?


    虽然短时间做出耀眼的成绩令人欣慰。


    但千秋万代的灿烂江山更令人欣喜。


    不过嬴政也只是因为这句话心里舒坦了一下。


    他本质上还是一个卷王。


    没有人手, 那就创造人手。


    没有条件, 那就创造条件。


    正好后面朝代的人不是发明了科举么?


    正好可以拿出来用用。


    嬴政才不管六国的贵族们愿不愿意来参加科举入朝为官。


    反正最后事情他都是扔给李斯去办。


    李斯怎么办、能不能办得好, 那都是李斯的事。


    跟他无关。


    李斯:


    也不知道为什么。


    在家吃饭吃着吃着突然后背一凉。


    嬴政又跟扶苏商议了一点其他的事情,等到扶苏走后, 嬴政独自一人翻看跟朱元璋换来的制作方法。


    作为王公贵族, 他其实并不曾接触过这些手工制造业的东西,但也不妨碍他看得津津有味, 翻来覆去的看了一遍又一遍。


    嬴政把这叫做放松。


    自从把制作方法拿到手里以后, 嬴政这几天处理完政事以后没事就会拿出来看看。


    虽然他还不会做, 但他都快会背了。


    蒙毅也跟着看过两眼, 但他对这种事情不感兴趣, 很快就不再跟着看了。


    蒙恬倒是对这些东西很感兴趣, 跟着看之余还试过自己上手捣腾。


    他最近跟王贲一块憋在咸阳, 整天也没什么事干, 差点给他憋坏了。


    虽然王贲天天找他一块上门出门玩,但咸阳就只有那么大。


    逛来逛去也没什么意思。


    蒙恬索性闭门不出开始自己研究那些东西了。


    他也曾邀请王贲跟自己一起研究, 结果王贲一听到要做研究,跑的比兔子还快,一眨眼就没影了。


    蒙恬根本来不及抓住他。


    蒙恬对王贲这临阵脱逃不能静心的行为嗤之以鼻。


    他势必要搞出个门道来,为陛下分忧!


    七天后,蒙恬灰头土脸的从自己府里出来了。


    为陛下分忧这种事,还是交给丞相去做吧。


    他还是为陛下开疆拓土得了。


    遂放弃研究,又找王贲消遣去了。


    嬴政那边还等着蒙恬的结果呢。


    结果就等来了蒙恬拍拍屁股跟王贲出门打猎的消息。


    嬴政:?


    不是。


    他的四大发明呢?


    就这么没了?


    嬴政紧急叫停了蒙恬和王贲的打猎。


    把他手下的两位猛将召进宫里。


    嬴政还没开始问呢,蒙恬就深深的叹了口气:“陛下,您让人给骗啦。”


    嬴政:?


    哈?


    他这几天都待在宫里没出去过,谁能骗他?


    “明太祖给您的这个制作方法,他是假的,按照他给的方法什么也做不出来。”


    嬴政没说话,蒙恬又接着说:“当然,火药那个有可能是真的,毕竟确实是炸了,但是那些方士们炼丹的时候好像也经常炸炉,所以这个真实性臣也不敢确定,但是那个指南针,他是真的做不出来啊,臣夜以继日、不眠不休,试了整整七天!一事无成!”


    嬴政:


    额。


    那个爱卿。


    要不你先冷静一下。


    朕以前听帝师说术业有专攻。


    有没有可能,这个配方他没问题。


    只是你做不出来而已呢?


    不过看蒙恬那一副被人把精气都吸干了的表情。


    身为一个贴心的帝王,他向来不会给自己的臣子添不必要的堵。


    嬴政很贴心的没把自己的心理活动说出来。


    蒙恬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嬴政都差点忘了自己叫蒙恬过来的初衷是什么了。


    但蒙恬都跟倒豆子一样咔咔把话全都说了,也确实没留给嬴政发挥的余地。


    蒙恬还在继续输出,大倒苦水。


    “陛下啊,你是不知道啊,明太祖给你的那个配方,看着好像人模人样的,其实根本就用不了,臣按照他说的这几天都快把整个咸阳的石头找遍了,一次也没成!”


    看蒙恬说得这么信誓旦旦的,嬴政也不由得产生了一丝怀疑。


    难道明太祖给他的制作方法真的有问题?


    倒也不是他又要跟别人做交易又要怀疑别人。


    实在是跟外人相比,还是自己的得力助手更让人信得过一点。


    嬴政的目光隐约带了点犹疑。


    “那不然找明太祖问问?”


    “一定要问!”蒙恬斩钉截铁:“一定要找他要个说法!陛下给出去的那么多草莓不能白给了!!”


    对哦。


    又不是朱元璋的单方面赠与。


    他们也是付出了代价的。


    问问怎么了。


    嬴政理直气壮的打开了跟朱元璋的私聊界面。


    蒙恬在旁边做场外技术指导:“陛下,言辞激烈一点!必须狠狠谴责这种行为!不用给他好脸色看!”


    嬴政:


    要不这天你来聊呗。


    【秦始皇】嬴政:明太祖,朕有点事想问问你。


    那边朱元璋刚上完早朝没多久,被朝堂上互相攻击对方的臣子们吵架吵得头昏脑涨。


    心情正是不太好的时候,回嬴政消息的时候语气也不怎么好。


    【明太祖】朱元璋:有事?


    短短两个字。


    却很轻易的让嬴政也不爽了。


    旁边的蒙恬还在不停地拱火。


    “他居然敢这么跟陛下说话!什么态度!陛下!!你骂他!!!”


    蒙毅扯了扯自己哥哥的衣袖,很大力。


    蒙恬被他扯得差点栽了个跟头。


    “怎么了?”蒙恬没懂蒙毅的暗示,不知道他没事扯自己干嘛。


    蒙毅示意蒙恬自己去看嬴政的脸色。


    蒙恬抬头看去,嗯


    有点难看。


    蒙恬默默地闭嘴了。


    虽然嬴政心里有点不爽,但他也没打算跟朱元璋计较。


    【秦始皇】嬴政:明太祖前几日给朕的四大发明的制作方法,朕有点不明白,想再问问明太祖。


    看到嬴政这么说,朱元璋更烦了。


    【明太祖】朱元璋:朕又不是工匠,你问朕有什么用?没事别来烦朕。


    嬴政:?


    这下嬴政也怒了。


    本来嬴政没觉得朱元璋给他的配方会有什么问题。


    毕竟大家都是开国皇帝,干这种事情也蛮掉价的。


    但看朱元璋这个态度。


    说不定他真的被骗了。


    【秦始皇】嬴政:你给的制作方法有问题,东西根本做不出来,不找你找谁?


    【秦始皇】嬴政:难道你也是那种奸商?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你怎么说话呢?


    【明太祖】朱元璋:你自己的人废物,做不出来,难道还要朕把饭喂你嘴里?


    【明太祖】朱元璋:既然这样,那你付费,朕考虑借你几个得力的工匠。


    嬴政:


    世上竟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他现在百分百相信蒙恬说的是真的了。


    就在嬴政刚把痛斥朱元璋的消息写完的时候。


    大群里跳出一条刘彻的消息。


    【汉武帝】刘彻:曾祖,这天工开物可真是好书!里面什么都有!等朕命他们把版雕做出来就给你们每人都发一份!


    [【汉武帝】刘彻撤回了一条消息。]


    刘彻激动之下,把发进他们刘家小群的消息给发进了大群里。


    虽然他及时撤回了,但是该看到的人都看到了。


    【唐太宗】李世民:武帝,朕是真不想说,但你自己看看,这都几次了?


    【汉高后】吕雉:乖孙,记得给我一份。


    【汉高祖】刘邦:乖孙,下次有事不要出来到处瞎嚷嚷,咱们自己关起门来偷偷说,明白了吗?


    刘彻:


    他又不是故意的!


    真是的!


    有了刘彻的提醒。


    嬴政终于想起了之前被他换到手的天工开物。


    被李斯遗忘的书得以重见天日。


    嬴政粗略的翻了翻。


    发现这天工开物上真的什么都有


    也就是说。


    他本来根本不用跟朱元璋做交易。


    白瞎了他三斤草莓!


    嬴政看了一眼李斯,一旁的李斯努力的把头埋低,尽量减少自己的存在感。


    平白无故吃了个闷亏。


    嬴政的心情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但这件事仔细想来。


    好像谁都没错。


    李斯最近忙的晕头转向的。


    嬴政觉得自己也不是不能原谅他的一点小失误。


    蒙恬闭门不出闷头捣鼓这些东西也没错。


    要不是他嬴政甚至到今天都发现不了这个问题。


    但就这么吃亏也不是嬴政的性格。


    那么就是你了,朱元璋。


    这件事情的罪魁祸首!


    把草莓再要回来,显然也不现实。


    但嬴政默默地在心里把这笔仇给记了下来。


    其实朱元璋也冤枉。


    他给嬴政的制作方法都是真实可靠的。


    甚至这事他都没交给别人去办,都是自己去找的工匠然后再亲自转述的。


    一个字都没漏。


    但这中间他不知道怎么的就出现了一点误会。


    工匠们不知道皇帝要这个制作方法是干嘛的,但是朱元璋脾气不好爱杀人是出了名的。


    匠人们怕惹怒朱元璋,于是都尽量把制作方法写得很简洁。


    拿给内行看,有经验的加持,肯定是能看懂的。


    但坏就坏在,身先士卒搞实验的蒙恬他是个纯外行。


    而天然磁石也不是那么好找的。


    蒙恬的运气又实在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在他这些天实验的石头里,一块石头都没有。


    全是普通石头。


    而秦朝的工匠们又还没来得及看到制作方案。


    因为扶苏建议他父皇“慢慢来”。


    虽然大家都没有错。


    但最后事情就是发展成了好像谁都能分点锅走的地步。


    嬴政决定不想这件事了。


    压根不能细想。


    越想越气。


    那边朱元璋也觉得很莫名其妙。


    他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做交易。


    结果居然被人倒打一耙?!


    朱元璋也单方面决定他跟嬴政这个梁子算是结下了。


    就在大家都稳步向前越来越好的时候。


    下一节课也到了。


    言羽阳一上来就检查了所有人的作业。


    看大家都乖乖完成了,他还颇有点遗憾。


    “唉,居然都写完了。”


    刘彻:


    什么意思!帝师你什么意思!!


    “既然都写完了。”言羽阳话锋一转:“那这节课就来考试吧。”


    嬴政:?


    【秦始皇】嬴政:不是说这节课学明朝吗。


    他连抨击明朝的说辞都想好了!


    “嗯?”言羽阳疑惑:“我什么时候说过这节课上明朝了?”


    嬴政:


    仔细回忆一下。


    好像真的没说过。


    但是宋讲完不就到明了吗?


    帝师自己说下节课接着讲。


    难道不就是讲明朝的意思吗?


    “没说过的话当然不算数啦。”言羽阳笑了笑:“以后都多留点心眼,现在,考试开始。”


    嬴政:


    除了你还有谁敢跟皇帝玩心眼子啊。


    又不是活够了。


    但言羽阳动作很快。


    话音刚落卷子就发下来了。


    嬴政他们再怎么不愿意也只能乖乖考试。


    这些天他们光顾着接受新知识、开发新发明。


    根本就没花多少心思在历史课上。


    上课的时候也是看热闹的心态巨多。


    言羽阳突然搞袭击,还真一不小心就难住了几个人。


    “淝水之战淝水之战”韩信碎碎念:“淝水之战是哪个朝代的战役来着?”


    本来韩信对这些历史就不感兴趣。


    而且还大部分讲得都是皇帝怎么样怎么样。


    有关皇帝的个人品行这个东西。


    往小了说是帝王私德、往大了说是王室秘辛。


    他才没兴趣了解。


    学到后面开始逐渐有决定性战役入场了。


    韩信倒是打起精神学了点。


    结果他很快就发现。


    这些战役他只是讲讲名字和时间,再讲讲打赢打输有什么决定性的作用。


    至于他想听的什么排兵布阵啦、调兵遣将啦、战术战机啦、全都没有。


    宋朝那几场窝囊战役倒是讲了。


    但那玩意韩信听了都嫌脏自己的耳朵。


    还不如不听。


    后来张良他们拿到的东西越来越多,事情也越来越多。


    就逐渐放松了对韩信的督促。


    韩信乐得摸鱼。


    天天找乐子。


    完全不学。


    这样做的下场就是,在考试突然出现的时候。


    他整个人直接两眼一抹黑了。


    他偷偷抬眼看了看其他人。


    很好,大家都在奋笔疾书的写。


    就连陛下都写得比他快。


    韩信索性把笔一扔,直接撂挑子不干了。


    毛笔掉在桌上发出“咔哒”一声。


    刘邦百忙之中抬头朝声源处看了一眼。


    韩信正在玩手指呢,猝然跟刘邦四目相对,吓得他一个机灵。


    都不用刘邦说什么。


    他又自己乖乖的把笔给捡起来了。


    “顾恺之的传世代表作有哪些”孙策咬住毛笔。


    顾恺之顾恺之是谁啊?


    好像不是什么杰出的军事家。


    但又总感觉这名好像在哪听过。


    有点印象,但完全想不起来。


    孙策现在对历史课的态度就是又爱又恨。


    得到很多东西的时候,他就超爱。


    到了考试写作业的时候,他就超恨。


    但是他们这会还不知道的是。


    言羽阳今天偷偷地把题型给改了。


    多加了一道论述题。


    上次嬴政说完他不想分析赵构的心理活动之后。


    言羽阳就动了让他们写论述题的心思。


    毕竟KPI还在那摆着,到时候大考的题也不是他出。


    万一做到论述题那不就是两眼一抹黑了。


    做题嘛,就得面面俱到。


    直到李世民成为了第一个发现这道要写小论文的题。


    “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史实进行论述?”李世民摸摸下巴。


    以前没见过这种题呢。


    帝师拿错卷子了?


    李世民放下笔在大群问道。


    【唐太宗】李世民:帝师,你卷子是不是拿错了?


    “拿错了?没错啊,怎么,李世民同学觉得有哪里不对吗?”


    【唐太宗】李世民:那这个论述题是什么


    “哦,你说这个啊。新题型,正好这次一起练练手了。”


    【唐太宗】李世民:新题型?


    “对啊,本来打算以后再拿出来给你们做的,但是上次嬴政同学提醒我了,早做晚做都是做,就提早拿出来给你们见识见识了。”


    嬴政:


    【秦始皇】嬴政:你说的该不会是


    “也没那么严重啦,只是有点类似而已。”


    【秦始皇】嬴政:帝师!你明明说过不会有的啊!


    “啊?我说过吗?没说过吧。”言羽阳笑了笑:“没关系,这种题一般都不会很难,也就十分而已。”


    嬴政:


    也就十分而已


    十分明明超多的啊!


    而且这根本就不是难不难的问题。


    好吧可能也有点关系。


    但万一哪天真的做到要分析赵构心理活动的题。


    那也太恶心人了吧!


    “鉴于你们是第一次做这种腿,这次就”


    【汉武帝】刘彻:这次就不算分数?


    “这次我就把阅卷标准放松一点。”


    刘彻:


    不知道怎么说,但感觉帝师现在真的有点越来越坏了。


    给了古代人物们一点小小的论述题震撼之后,言羽阳就悠然自得的开始等交卷。


    一般他们写完试卷都会直接交上来。


    都不会等到时间耗尽的那一刻。


    卷子全都收上来以后,言羽阳进入他最喜欢的阅卷环节。


    原本以为是他给古代人物们一点小小的震撼。


    但是这卷子改着改着。


    言羽阳反而被古代人物们给震撼了。


    他连卷子都还没改完,就先被程昱和贾诩惊掉了下巴。


    这次他给出的论述题是南北朝到五代十国那一段历史。


    让古人们结合史实分析为什么这段时期为什么会这么混乱,有没有办法能避免。


    结果程昱给他写了一篇五百字小作文告诉他人肉怎么做好吃。


    言羽阳:?


    虽然吃什么是自己的爱好而且程昱确实是出了名的异食癖但是你在这里聊吃人你真的不觉得你偏题了吗?


    而且你自己偷偷吃就算了能不能不要拿出来大肆宣扬啊!


    0分!


    而贾诩的答案虽然没有程昱这么丧心病狂。


    但他的小论文通篇大意基本是“司马家一百种惨死的方式”。


    言羽阳真的很难不怀疑他们两个是串通好的。


    贾诩负责杀杀杀,程昱就负责吃吃吃。


    看完程昱和贾诩的卷子。


    言羽阳觉得自己需要缓缓。


    短时间内他不想再看到什么炸裂发言了。


    那边嬴政他们还在等出分呢,就听到言羽阳说:“好了,既然考完了,那我们就开始上课吧。”


    嬴政:?


    不是说先考试吗?


    【秦始皇】嬴政:帝师,那分数呢?


    “分数下节课再公布,今天就先放放,怎么?不想学啊?”


    嬴政当然不会不想学。


    一进入明朝的历史。


    那他报仇的机会不就近在眼前了。


    简直是求之不得。


    “大家把书翻到第六十六页,今天来讲明朝的统治。”


    “说起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算得上是真正的白手起家了,开局一个碗,登基成皇帝,这么听还蛮励志的哈。”


    “朱元璋本人的经历确实也蛮励志的。到了元朝末年,百姓民不聊生,吃不起饭几乎成了常态,当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成问题的时候,就已经能充分反应当时的掌权者究竟有多无能。”


    “而朱元璋能当上皇帝的经历也很离奇,本来一开始他给自己找的去处是在寺庙当和尚。”


    “自从佛教文化流传进来以后,迅速在中原占有一席之地,而佛寺和和尚也一跃成为很有社会地位的一方,历史上甚至还有过好几次著名的灭佛行为。”


    【秦始皇】嬴政:灭佛行为?帝师你好像没说过。


    “因为佛教文化经过发展,已经到了十分猖獗的地步,灭佛也算是不得已而为之吧,只要剃度去当和尚,就可以逃过兵役,而你只要给和尚塞钱,他就可以收留你,帮你逃过服兵役。甚至逐渐的发展成了一条产业链。”


    “而且不谈平时信众们供奉进庙里的香火,和尚们庙里自给自足的产出也是不用缴税的。”


    “这就导致了一个现象。寺庙内富甲一方,寺庙外尸横遍野。外面闹饥荒,和尚们却富得流油。几次灭佛运动相隔的时间其实也不算特别久,但每次灭佛后,统治者们都能从佛寺里抄没很多钱财,得到很多壮劳力,甚至他们都并没有把佛寺赶尽杀绝。”


    【秦始皇】嬴政:既然做了,就应该做到底。


    【汉武帝】刘彻:佛教号召力这么强?这看上去说话比官府还管用。


    “宗教的地位主要还是依托于皇室吧,掌权者带头迷信,宗教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但就是这么有底蕴的佛教,也闹起了饥荒。寺里没有存粮,养不活人,主持就把人全给打发了,铁饭碗没了,朱元璋只能继续上路流浪了。”


    【秦始皇】嬴政:哦——原来是乞丐。


    【秦始皇】嬴政:乞丐也能当皇帝,真是不容易。


    朱元璋:


    他怀疑有人在阴阳怪气,但是他没证据。


    “其实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元末的形式有多严峻,就连佛寺都吃不起饭了,更遑论是普通老百姓。就这样,朱元璋又过起了流浪汉的日子,但在这种自身都难保的情况下,流浪显然也不是什么好出路。”


    “正好元末的时候农民起义军频出,朱元璋索性就直接投身起义军了,至少还能有口饭吃。”


    【汉武帝】刘彻:果然,每个朝代都离不开农民起义。


    【汉武帝】刘彻:朕想知道哪个朝代的起义军最多。


    “这个我之前好像说过了。”


    【秦始皇】嬴政:没说过。


    “没说过吗?总之我们可以先排除秦,秦肯定是最少的。”


    可算给朱元璋等到机会了。


    【明太祖】朱元璋:可不吗?就十四年,能有多少起义军啊。


    嬴政:


    呵呵。


    “最多的朝代,应该是明朝。”


    朱元璋:


    【秦始皇】嬴政:哦——原来是明朝啊——


    【汉武帝】刘彻:居然是明?朕还以为是宋呢。


    赵匡胤:


    这你都能往朕头上扯?


    你没完了是吧?


    【唐太宗】李世民:怎么会是明?


    【唐太宗】李世民:不会是因为明比宋还烂吧?


    朱元璋:?


    几个意思?


    会不会说话啊你。


    “至于什么原因呢,往后学你们就知道了,但是在我看来明朝虽然可能也不是很好,但他们在外交方面还是比宋朝要好一点的。”


    【唐太宗】李世民:真的吗?


    “虽然明朝也有几个不怎么样的皇帝吧,但是宋朝就开国皇帝有骨气一点,明朝至少连着出了好几个呢。”


    听言羽阳这么说。


    嬴政就懂了。


    等于是连着的这好几个没了之后。


    后面就全是窝囊废了。


    “继续说回朱元璋从军。朱元璋加入起义军之后,虽然一开始只是个无名小卒,但是他很快就崭露头角,得到了赏识,他跟马皇后的相识,也正是在这段时间。”


    “但是起义军这东西吧,刚开始大家是能在一块齐心协力的在一块作战,但是时间一久就都想当老大,都想着当老大以后,就容易搞内讧,谁也不服谁。”


    “但是内讧归内讧。朱元璋这时候还是没选择自立门户,他还是跟着郭子兴一块干,郭子兴就是提拔朱元璋,并把马皇后嫁给朱元璋的人。”


    “但这并不代表着朱元璋自己不想出去单干。明面上他虽然还是郭子兴手下的得力干将,但是他积累的好名声都是自己实打实的,而且因为朱元璋自己的出身,他在这时候还是很能跟底层士兵和百姓共情的,加上他打仗的时候一点也不含糊,回回都是自己冲在最前面,这让他愈发的声名大噪。”


    【秦始皇】嬴政:收买人心,装模作样。


    【明太祖】朱元璋:又没收买你,有你什么事。


    【汉武帝】刘彻:怎么回事,你两今天怎么老说对方坏话?


    【唐太宗】李世民:之前做交易的时候不是还相处的很愉快吗?


    看大家都这么说,言羽阳也有点好奇了:“怎么回事?你们两吵架了?”


    【秦始皇】嬴政:没有。


    【明太祖】朱元璋:谁乐意搭理他。


    言羽阳:


    这还不是吵架啊


    “好吧,你们说没吵就没吵。”言羽阳随口敷衍道:“那就接着说了。”


    “好不容易把郭子兴熬死了,但起义军里还有很多职位比朱元璋高的人,这个时候直接翻脸也不是什么特别成熟的时机,于是朱元璋选择了继续养精蓄锐。”


    “其实纵观朱元璋的起家之路。你会发现真的很难再复刻一次。虽然赵匡胤和朱元璋一样,都是自己带头打下来的天下,但他们两个的成功之路还是有区别的。”


    “等到朱元璋将自己的对手一个一个都逐渐击破以后,建国的契机似乎就那么自然而然的出现了,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宣布称帝,定都应天府。”


    “值得一提的是,直到这时候,元朝其实还没有完全覆灭。直到朱元璋派兵进攻元朝都城,蒙古退出中原,才结束了元朝对中原的统治。”


    【秦始皇】嬴政:啊,怪不得说比宋好一点,原来是把蒙古人赶出去了。


    【汉武帝】刘彻:那确实是好一点。


    【唐太宗】李世民:但就这么看感觉和宋太祖好像也没特别大的区别。


    “区别其实还是很大的啦,因为朱元璋他中途征战的部分都被我略过了,但能从一个籍籍无名之辈变成一代开国皇帝,这本身也是一种了不起啦。而且当蒙古退出中原的那一刻,丢失几百年、被石敬瑭送出去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朱元璋一起回收了。”


    “朱元璋登基以后充分吸取了前朝的教训。”


    【秦始皇】嬴政:又是吸取教训。


    【汉武帝】刘彻:吸取教训还有那么多农民起义,可见其实也没吸取到什么教训吧。


    【唐太宗】李世民:这么说的话那明太祖是比宋太祖强,至少他把失地给收复了。


    “而吸取教训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强化皇权。”


    【秦始皇】嬴政:上一个强化皇权的是谁来着?


    【汉武帝】刘彻:宋太祖。


    【唐太宗】李世民:又开始像了。


    “朱元璋沿用了一些明朝的制度,但也没完全沿用,他自己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同时,他把自己的儿子都封了藩王镇守各地,作为巩固皇权的一部分,但是其实这么做还挺容易出事的,所以明朝第二任皇帝上位第一件事就是削藩。”


    削藩。


    多么亘古不变的话题。


    “不过削藩的事之后再说,我们继续来看看他还做了哪些巩固皇权的事。除了直接把军事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朱元璋还设立了锦衣卫,用来监察文武百官,保护皇帝。锦衣卫只需要对皇帝负责,且只属于皇帝。”


    只听令于皇帝的机构


    刘彻一咂舌。


    听起来感觉很酷的样子。


    “而且他还立下了祖训,祖训是什么呢,就是他自己设下的规定,不管是哪个子孙,都不准篡改违背。”


    【汉高后】吕雉:为的就是防刘秀这种人吧。


    刘秀:


    朕就挪个你的牌位你记到现在?


    【汉高祖】刘邦:这人还挺霸道,是不是平时也听不进去劝啊?


    “也不算完全听不进去劝吧,主要还是得看谁劝。”


    【秦始皇】嬴政:然后呢然后呢,帝师之前说明朝比宋骨头多硬了几代,具体是几代?


    “五代吧,当然,这五代也不是完全都是明君,但是除了前面五代,明朝后面的皇帝基本上都有点没眼看。”


    “反正还有时间,慢慢聊吧。”


    慢慢聊好啊,嬴政恨不得拿个放大镜来慢慢聊。


    “如果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没死的话,本来明朝是可以有一个很顺利的权力交接的,朱元璋也能少杀点人。”


    朱元璋:?


    怎么个事。


    怎么还扯上他儿子呢?


    【明太祖】朱元璋:话别说一半啊。


    “别急嘛,这不是正要说嘛。”


    “马皇后死了以后,朱元璋就有点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朱元璋:?


    不是。


    你几个意思。


    刚说咱儿子死现在又说咱老婆死,你就不能说几句好听的啊?


    “本来就还没从老婆去世的阴影里走出来,结果没过多久儿子也跟着没了,上了年纪的人一连接受两个打击,一般都没法接受事实。”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够了朕说够了,你说够了没?


    “不是你自己要听的吗?你又不想听了?”


    【秦始皇】嬴政:他不听朕要听,帝师你接着说。


    【汉武帝】刘彻:就是啊,谁家还没点难言之隐了。


    【明太祖】朱元璋:呵呵。


    “马皇后去世至少还能说得过去,是因为生病去世的,生老病死这个东西是世人无法左右的东西,就算你是皇帝也一样。”


    “但是朱标的的死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朱标死的时候才三十八岁,如果不出意外,就朱元璋对他的看重,以及他自己的争气程度,他肯定是能稳稳的接过皇位,但现实却是,一场风寒就要了这位太子的命。”


    朱元璋:


    他现在算是彻底相信他们大明的太医里面有内鬼了。


    太子死于风寒。


    这说出去谁信?


    他的太子身体没那么差!


    “而且朱元璋这人他有点认死理,其实马皇后并不是只给他生了朱标一个儿子,他的嫡子还有好几个,但朱元璋压根就没考虑过其他儿子,他选了朱标的儿子。”


    【秦始皇】嬴政:没记错的话他孙子是不是让人给篡位了,搞什么靖难来着。


    “是啊。”


    【秦始皇】嬴政:这不是他自找的吗?儿子不传传孙子,毛病。难不成那么多儿子没一个能用的?


    【汉武帝】刘彻:不至于吧。


    【唐太宗】李世民:搞靖难的不就是他儿子吗?


    【秦始皇】嬴政:德行。


    朱元璋:


    他就乐意!


    怎么了!


    “朱元璋为什么这么干的心理活动呢,我们也不知道,不过他本人在这,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去问问他本人,虽然他本人不一定愿意说。”


    “总之呢,皇位就这样来到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手里。”


    “刚刚也说过了,朱允炆上位以后皇位屁股还没坐热,他就开始搞削藩了。但是针对朱允炆削藩这一行为,也不能说他削错了,只能说他太急切了。”


    “朱元璋登基以后其实就有点忘了初心,虽然他对自己手下的官员都约束得很严厉,只给一点点钱,敢贪污就弄死,但同时他又放任自己的儿子欺男霸女鱼肉乡里。”


    “朱元璋封的那些藩王,大多数其实是德不配位,早该被收拾,但朱元璋一直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了朱允炆这,他开始削藩了,但是前面说过,为了让朱允炆顺利即位,朱元璋杀了很大一批人。”


    “而这批人恰好大部分都是武将,甚至是十分得力的武将。当然朱元璋这么干确实是有他自己的考量,选择朱允炆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朱允炆的母家不会形成庞大的外戚集团,但不会形成庞大外戚集团的同时也意味着,他没什么强硬的后台,想要顺利即位,只能杀尽威胁。”


    【秦始皇】嬴政:结果前朝的威胁是杀尽了,把自己的儿子给漏了。


    “但是朱允炆他削藩的方式有点太直接了,削藩固然没有错,这事进行得越早越好,但他一上来就是直接把人家废为庶人直接流放。废为庶人就算了,他还不是一次进行的,他还是一个个进行的。”


    “而且这里面还有个很冤枉的人,就是湘王朱柏,其他几个藩王确实是不怎么干人事,但是朱柏算是实打实的冤死在了朱允炆手上。而且朱柏是这场削藩受害者里唯一的贤王。关键是削藩削到最后,作恶多端的一个没死,唯一一个贤王倒是让朱允炆弄死了。”


    【秦始皇】嬴政:精心挑选的继承人。


    【汉武帝】刘彻:这算什么?无效削藩?


    【唐太宗】李世民:怪不得被人反了,这不是自找的吗?


    “面对朱允炆的种种动作,朱棣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而且朱棣本身自己打过的仗也不少。但朱允炆这边明显的就是一个无人可用的状态,而且在这个时候他还下了个旨意,勿伤其叔。”


    【秦始皇】嬴政:该狠的时候不狠,不该狠的时候瞎狠。


    “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来朱允炆这边就没什么武将可用,加上他这个人还有一点重文轻武,完事他还下了这么个旨意,理所应当的,朱允炆的军队被打得节节败退,被朱棣杀进了都城。”


    “但是不得不说,朱棣当皇帝确实比朱允炆要成功很多,至少朱棣做事他不优柔寡断。而且他跟朱元璋一样,一门心思往北边打,朱元璋在位的时候总共往北边北伐了五次,朱棣同样也亲征了五次漠北,可以说父子两是一脉相传的爱上战场。”


    听到这,岳飞本就不太开朗的心情变得更加郁闷。


    北伐北伐。


    都能北伐。


    诸葛亮可以北伐、太祖皇帝也可以北伐、就连后面的明朝都在一门心思的北伐。


    只有他。


    只有他不能北伐。


    那天上完课以后赵构跟疯了一样拼命的召岳飞回去。


    要是放在平时,岳飞肯定就听命回去了。


    但这次他只回了赵构一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岳飞不明白。


    为什么他们宁愿跟金人低头也不愿意自己挺直了脊梁骨。


    不过他也不需要明白了。


    其实言羽阳说的一点都没错。


    赵构从没对他北伐给予过什么支持。


    但没人说过,北伐一定要有来自皇帝的支持才可以北伐。


    昔年祖逖能凭借一己之身组建军队收复失地。


    今日他岳飞也同样可以。


    左右赵构往后也不会给予他什么助力。


    那他听不听赵构的,好像也没那么重要。


    他只要能把金人赶走。


    就可以了。


    赵构如果真的一门心思铁了心要杀他。


    那他也不会反抗。


    岳飞自认无论是言羽阳嘴里的他还是如今的他。


    都已经足够对得起家国天下,对得起公道大义。


    他问心无愧。


    也自认无悔。


    “朱棣即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他大侄子颁布的法令全都给废除了。有改成他爹在的时候颁布的法令,除此之外,他还额外搞了一个东厂出来,帝位直接凌驾于锦衣卫之上,只不过这东厂里面呢,全都是太监。”


    “可能朱棣搞东厂的初心是为了让锦衣卫和东厂互相牵制,不让锦衣卫一家独大,但是这种机构,特别是还都是太监。前朝有多少宦官乱政的事咱们这里就不提了,但是到了后面东厂成为明朝的一大隐患这是必然的。”


    “明朝到这时候,其实都还在稳中向好,朱棣甚至还开创了永乐盛世,明朝总的来说还是处于一个向上的阶段。”


    听到老四这么能干,朱元璋心里稍微舒服了一点。


    朱棣搞政变篡位已经是既定事实。


    过了这么久,他就算是再不能接受也必须接受。


    这会听到言羽阳夸他儿子。


    心里还有点隐秘的爽。


    “接手朱棣皇位的朱高炽虽然在位时间短,但他能力也不错。而他儿子朱瞻基就更不用提了,朱棣的心头肉、好圣孙,跟他爷爷一样,也喜欢御驾亲征往北边北伐,唯一的缺点就是死的早了点。”


    “然后,大明的运气好像就到此为止了。”


    朱元璋:?


    等等。


    这才哪到哪啊?


    怎么就到此为止了?


    “之后的明朝皇帝就基本上呈现出了一种青黄不接的状态,而且他们还都有同一种特质,短命。虽然后来的大明有几位名臣接二连三的给大明续了好几口,但皇帝不管用,臣子再怎么续命,气数也就到那了。”


    【秦始皇】嬴政:哦——转折来了——


    【汉武帝】刘彻:才换五个皇帝就急转直下气数已尽了?啧啧。


    【唐太宗】李世民:怎么个气数已尽法啊?


    “到了朱祁镇当皇帝的时候,真的就跟基因突变了一样。”


    “刚刚说过朱瞻基唯一的缺点就是死得太早了,他死的时候朱祁镇才七岁。虽然这时候三杨还在,也稍微能跟着辅佐一下。但再怎么样,三杨也只是臣子,手伸的再长,也没法伸进宫里,而这时,朱祁镇身边出现了一个叫王振的宦官。”


    【汉武帝】刘彻:宦官两个字一出来,朕就已经能对后面即将发生的事情做出一些预测了。


    【唐太宗】李世民:朕觉得这个叫王振的跟朱祁镇估计是半斤八两。就算没有这个宦官,他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朱祁镇对王振的态度可以说像是被猪油蒙了心一样,别人说的话,朱祁镇根本听不进去,而王振看透了朱祁镇这个人的本质,溜须拍马,句句都往朱祁镇心坎上戳。”


    “朱祁镇对王振宠信到了一种什么地步呢,别人弹劾王振他不管,王振残害忠良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把揭露王振罪恶的人给凌迟处死。而且朱祁镇在位期间,起义十分频繁。”


    “但这些朱祁镇根本就不管,王振说什么他就听什么。手底下人的死活啊、百姓能不能吃饱饭啊、权贵是不是作恶多端啊,他根本就不管,他一味地沉溺在王振的马屁中,觉得自己英勇无敌,是不可多得的英明君主。”


    【秦始皇】嬴政:跟赵构是一样的人。


    【汉武帝】刘彻:明太祖天天骂这个说那个的,怎么到自己这不吭声了?


    【秦始皇】嬴政:没脸见人了呗。


    朱元璋:


    朱元璋这会确实觉得自己没脸见人了。


    他冷冷的在朱家群里扔下一句。


    【明太祖】朱元璋:谁的儿子谁自己解决。


    明宣宗朱瞻基:


    突然有点汗流浃背了。


    但是帝师说的真的是他儿子吗?


    明宣宗朱瞻基有点不信。


    这会朱祁镇也有三四岁了。


    看上去很听话懂事,不像言羽阳嘴里那么是非不分、昏聩无能啊。


    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隐情呢


    等等


    朱祁镇现在已经四岁了。


    已知,朱祁镇七岁多的时候他会死。


    那不就是说他三年以后就要死了吗!


    骤然得知自己死期的朱瞻基内心十分复杂。


    看来这儿子不处理是不行了。


    主要是再不处理。


    他到时候估计也没机会处理了。


    第116章 第 116 章


    问题是处理归处理。


    他该怎么处理呢。


    早两天朱祁镇还跟个糯米团子似的抱着他的大腿甜甜的喊爹。


    骤然就要把儿子弄死。


    他还真有点下不去手。


    不是都说三岁看老吗?


    他儿子三岁的时候看着挺有出息的啊?


    应该是受奸人蒙蔽吧?


    那他直接把奸人解决。


    再找几个有能力的大臣辅佐他儿子。


    事情不就能完美解决吗?


    朱瞻基暗自想着。


    觉得他还能再观望观望。


    “有了皇帝宠幸的加持, 王振的势力如日中天。正好朱祁镇也不太满意自己这平淡如水的生活,于是两人的脑回路又神奇的对上了。王振给朱祁镇马屁一顿拍,朱祁镇很是受用, 于是大手一挥, 决定他也要跟他爷爷和爹一样北征。他不但要北伐,他还要学他爹他爷爷那样, 御驾亲征。”


    听到这,朱瞻基大体上对他儿子还是满意的。


    这么听上去罪魁祸首完全就是王振嘛。


    朱祁镇都知道主动北伐了,那他能是坏人吗?


    他还敢御驾亲征, 一点都不怕死。


    妥妥的他们老朱家的种啊。


    【秦始皇】嬴政:北伐了, 然后呢。


    【汉武帝】刘彻:失败了吧。


    【唐太宗】李世民:朕猜也是。


    朱瞻基:?


    一个个都怎么说话呢?


    能不能盼他们老朱家点好?


    不会说就别说了!


    鉴于言羽阳已经多次先抑后扬, 朱元璋决定自己暂时先不发表意见。


    “但是吧”


    朱元璋:


    他就知道!他就知道!!


    这里头准没好事!!!


    “虽然他是北伐了, 但是没人说北伐他就一定能赢啊。在他北伐之前, 已经把他曾祖留下来的军制和军事力量都差不多完全的毁坏了。大明的军事体系处于一个完全崩坏的状态,这时候能发挥出以前一半的实力都够呛, 而且, 他这时候都还把王振带着边上。”


    “按理来说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北伐,他总共北伐四次, 自己御驾亲征两次, 没有他的那两次, 其实都赢了。虽然第一次赢了之后他就开始搞裁军。”


    朱瞻基:?


    等会。


    赢了之后反而裁军?


    他儿子疯啦?!


    【明宣宗】朱瞻基:帝师, 你是不是搞错了?


    “嗯?我搞错什么?”


    【秦始皇】嬴政:不会吧不会吧, 不会有人不质疑自己的儿子反而来质疑别人吧?


    【秦始皇】嬴政:你是嫌丢人了吗?


    【秦始皇】嬴政:你嫌丢人你别生呗, 敢做不敢听别人说啊?


    朱瞻基:


    不是。


    朕就说了一句。


    你至于说朕这么多句吗?


    能不能给朕留点说话的余地?


    “哦——我知道了。”言羽阳恍然大悟一般:“你是不是觉得打赢之后还要裁军特别不可思议啊?我也不知道朱祁镇是怎么想的, 但他确实这么干了, 要不你私下问问他?”


    朱瞻基:


    要是能找到他肯定就去问了啊。


    这不是准备找的时候发现儿子已经被踢出去了。找不着了吗?


    显然言羽阳也想起这茬了。


    “哦,我差点忘了, 他已经给踢出去了,那你问问你另一个儿子呗,他不是还在这呢吗?”


    其实都不用言羽阳说。


    朱祁钰的私信早就被他的爸爸爷爷曾祖等人戳爆了。


    朱祁钰:


    天天给他哥擦屁股,他真的受够了。


    “再来说回军备这件事,虽然我不知道朱祁镇脑子里是怎么想的。但是我可以大致给你说一下明朝的军事力量是怎么崩盘的。”


    朱元璋:


    这跟光屁股在大街上裸奔被人指着鼻子骂有什么区别。


    “前面有没有说过朱祁镇这个人特别的好大喜功来着?没说过的话现在说一下好了。他在北伐之前,其实已经对其他边境小国用过很多次兵了。整体军队不算是特别的养精蓄锐,加上还老有农民起义,他又派兵出去平乱,这一部分无形之中也是一种消耗。”


    “当然了,军队养在这肯定是拿来用的,你不能要求他完全不用,但是你用完得补充吧。只用不补充那不成消耗品了吗?众所周知,朱祁镇他曾祖是一个很抠的人。”


    朱祁镇的曾祖?


    他好像没有很抠的子孙啊?


    朱元璋这样想。


    等等


    朱祁镇的曾祖


    那不就是朕??!!


    朕哪里抠了?!?!


    朱元璋大怒,觉得言羽阳在危言耸听胡说八道。


    【明太祖】朱元璋:帝师,说话要讲证据。


    “但是事实就是你真的很抠啊。”言羽阳真诚的说:“你手下大臣们的俸禄算是历朝历代最低的了吧,当然我知道你本人可能也没过得多奢侈,但是你把他们俸禄定得那么低,吃饭都吃不饱,你这不是变相让他们去当贪官吗?”


    【明太祖】朱元璋:当官的不整天想着怎么为民谋福祉,天天想着自己上哪去捞钱,这样的官死十次也不为过。


    “说的不错,说得好啊。但是人都快饿死了,你让他们怎么为民谋福祉?你要真这么一视同仁,先把你那几个为所欲为的儿子给逮了再说吧,你那几个儿子的破坏力,就是有十个好官他都修补不回来。”


    【明太祖】朱元璋:就事论事,你不要借题发挥。


    “啊?”言羽阳疑惑:“我们不就是在就是论事吗?我哪里借题发挥了。算了,不跟你说了。本来也不是在说你。”


    朱元璋:?


    你都点名道姓的说朕抠门了还不是在说朕?!


    【明太祖】朱元璋:朕再说一遍,朕那是节俭!!


    【秦始皇】嬴政:行行行,你不是抠门是节俭行了吧,能不能别打岔了。就这么想挨说是吧。


    【明太祖】朱元璋:你什么意思?


    【秦始皇】嬴政:你什么意思朕就什么意思,怎么?你不识字啊?


    嬴政一句无心之言,反而正中朱元璋眉心。


    朱元璋最讨厌有人说他不识字了!!


    【明太祖】朱元璋:你找事是吗?


    言羽阳:?


    啊?


    又吵起来了??


    “警告警告。”他赶紧制止。


    跟一开始的惊慌无措手忙脚乱不一样。


    现在这些皇帝们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


    他已经完全习以为常了。


    哪天他们不吵了他甚至还会觉得有点不得劲。


    “记过一次记过一次啊,记过三次我就考虑禁言了哈。”


    要不说还是禁言能吓唬人呢。


    言羽阳这么一说。


    登时朱元璋和嬴政都不吱声了。


    “继续说继续说回朱祁镇手上军备那事。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哈,这个明朝当兵的呢,他都没什么钱。”言羽阳重新把话题续上。


    期间还考虑到了朱元璋的心情,说得隐晦了点。


    只是这点隐晦实在是很没必要。


    毕竟该知道的大家都知道了。


    朱元璋的心情反而更不好了。


    “前面说过宋朝的时候大家都不太想当兵,连做人莫做军都出来了。但是其实在明朝当兵他也好不到哪去。虽然明朝他不重文轻武,唯一一个重文轻武的在龙椅上屁股还没坐热就被赶下去了。”


    “但是当兵的他没钱啊。你一时没钱也还好说,但是你一直没钱就不太说得过去了。而且朱祁镇上位的时候跟朱元璋即位的时候,完全是两个概念。”


    “大明建国初期,民不聊生百废待兴。所以朱元璋的卫所制度能很好的应用发挥,甚至把大明的国力推向顶端,但是这玩意时间一长,他的弊端就凸显出来了,没粮食吃的时候让大家伙种种地,完事收成还能自己拿,这大家肯定都愿意。”


    “问题是你种着种着地里的收成自己拿不着了,而且只要有一个人当兵,世世代代都得当兵,完全不给别人选择的余地,开国初期的时候人家倒是不介意这个,乱世嘛,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当兵是个好去处。但是你等到国家稳定了,他的选择更多了,当兵就不一定是最优选择了,万一人家不想当兵呢?”


    【秦始皇】嬴政:什么意思?当兵还得世世代代?


    “哦,差点忘了说,这个是朱元璋发明的新军制,叫做军籍世袭制。他把户籍分成了两个部分,一种是民户一种是军户,入了军户的人,想再出来就难咯。”


    【汉武帝】刘彻:为什么?


    “因为民户直接免除兵役,除非你特想当兵。为什么免除也很简单,因为军户那边的人够多了。”


    【唐太宗】李世民:听起来很怪。


    “当然仅凭吃不饱饭这一点也不是明朝军制溃败的主要原因。毕竟在朱棣和朱瞻基手上的军队还是很勇猛的,剥削也不是突然出现的。但就是在这种吃不饱饭的大前提下,军士们受到的剥削压迫是一点没少。”


    “前面说过,明朝从当官的到当奴才的都挺穷的,需要自己从别的地方去搞钱,再加上又是锦衣卫又是东西厂的,明朝的贪污受贿风其实也还挺严重的。”


    “前面几个皇帝手下或许没有,因为朱高炽他还是挺注重休养生息的,他不太乐得打仗,觉得打仗劳民伤财,但是他在位时间实在是太短了,根本没留机会给他休养生息。”


    “完事朱祁镇身边还有个超级大宦官,虽然这个比喻有那么一点不恰当,但是王振跟赵高其实也没什么区别,他甚至比赵高混得还要更好一点,毕竟胡亥和赵高最后闹翻了,而王振则是到死都让朱祁镇念着他,等他死了以后朱祁镇还给他立庙。”


    朱瞻基:


    看来这王振是留不得了。


    必须要尽快杀,赶紧杀。


    敢主动接触靠近引诱他儿子的太监,他都要杀个干净。


    “总之,在这种大背景的前提下,卫所制度到了朱祁镇这里,其实已经摇摇欲坠了,吃不饱饭了还留下干嘛?那肯定是跑啊。所以到了这会明朝的逃兵也越来越多。其实如果是跟明末比,现在的逃兵也还算好,不算很多。


    【秦始皇】嬴政:因为之后会跑的更多是吗?


    “是的,之后的逃兵只多不少。”


    “就算是这样,在北伐之前他还是平了内乱、打了缅甸和和云南。虽然打到最后确实是赢了,但是不打其实也没有太大的所谓,那边已经投降了,但朱祁镇就是觉得自己被冒犯了,你投降我不搭理你,我非要你跪到我跟前来磕头说我错了。”


    “从这里你就能看出来朱祁镇是个根本不考虑手下人死活,他只管自己的,别人劝诫他也是不听的。其实这时候朱祁镇手上的文臣集团很华丽的,他又有三杨又有于谦,虽然这个时候杨荣已经死了,但只要朱祁镇肯听劝,靠其他几个人也完全够他当个守成之君。”


    “但是他偏不,他就是不听劝。人家问他,大家都吃不饱饭所以当逃兵了,现在逃兵太多了控制不住了应该怎么处理?他的回复是让人家加强管理,清理逃兵。至于你们吃不吃得饱饭?谁管你呢?”


    【明宣宗】朱瞻基:这是不是王振教唆的?


    “啊?”言羽阳诧异:“你想什么呢,这当然是他自己的主意啊?虽然王振能在一旁怂恿,但是他自己不愿意,王振难道还能牛不喝水强按头吗?”


    【秦始皇】嬴政:你这想找替罪羊的心思也太明显了吧?


    【汉武帝】刘彻:明宣宗,你也太溺爱了。


    【汉武帝】刘彻:都这样了你还在这给他找借口呢。


    朱瞻基:


    他就是问问!问问而已!!


    这时朱元璋的私信也杀到了。


    【明太祖】朱元璋:你别说话了。个丢人玩意儿。


    朱瞻基:


    好的曾祖。


    这就把嘴闭得死死的。


    “前面也说过朱祁镇总共北伐了四次嘛,他没亲征那两次是赢的,而且赢得还很不错,可能这让他产生了一种错觉,觉得我上我也行。加上王振一直在旁边蹿腾,朱祁镇大手一挥他就御驾亲征了,别人同意不同意,他压根不管,因为他就是要亲征。”


    “他第一次亲征倒是没出什么洋相,虽然一路被蒙古人伏击,但是他至少顺利的回到了北京。不算军队的折损,他全须全尾的出去,又全须全尾的回来了,这就是最大的胜利。”


    【秦始皇】嬴政:好特别的胜利。


    【唐太宗】李世民:没别的意思,但朕真的有点想笑。


    【汉武帝】刘彻:重新定义御驾亲征的胜利方式。


    【宋太祖】赵匡胤:听这意思是第二次甚至都没能全须全尾的回去咯?


    “这个第二次北伐吧。他确实是有点耻辱,明朝的各位做好心理准备吧我只能说,留给你们做心理建设的时间不多了。”


    朱元璋:?


    朱棣:?


    朱瞻基:?


    磨磨唧唧的。


    你就说呗。


    还做心理建设。


    又不是赵匡胤家一样的败家玩意。


    有什么可做心理建设的。


    “好,给了你们三秒钟的缓冲机会,接下来我要开始说了。”


    言羽阳短暂的停顿了一下,就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第二次北伐,朱祁镇确实是一去不回了。”


    朱元璋:?


    朱棣:?


    朱瞻基:?


    等会。


    等会等会。


    合着你要说的是这事?


    朱元璋艰难的从自己记忆里扒拉。


    这事之前朱祁钰跟他们说过啊!


    不止是朱元璋。


    其他几人也都纷纷想起来了。


    当时已经愤怒过一轮但觉得这事实在是太耻辱于是纷纷选择性遗忘的大明皇帝们。


    骤然被冲击。


    于是记忆又浮出水面了。


    朱祁钰看着突然安静下来的私信窗口还有点不习惯。


    诶?


    不问了吗?


    朱元璋点来朱瞻基的私信窗口。


    【明太祖】朱元璋:现在立刻马上给朕把那个废物点心宰了。


    朱瞻基这次也回复得特别迅速。


    【明宣宗】朱瞻基:好的祖父。


    朱瞻基磨刀霍霍向朱祁镇。


    还白白嫩嫩的糯米团子呢。


    朱瞻基现在只后悔自己怎么生了这么个玩意儿。


    言羽阳不知道明朝众人早就已经知道了这番炸裂的事实,他停下来喝了口水缓了缓继续说道:“朱祁镇觉得自己这次北伐是有备而来”


    然后就被朱元璋紧急叫停了。


    已经丢过的脸老朱不想再丢一次。


    【明太祖】朱元璋:帝师,别说这个了,说点别的呗。


    得到了老朱家整齐划一的支持。


    【明成祖】朱棣:是啊帝师,老说他也没意思,换个人聊聊。


    【明宣宗】朱瞻基:可以聊聊朕。


    能看出来,在为了不丢脸这方面。


    老朱家是非常团结一心且下得去本的。


    言羽阳还没说什么。


    其他的皇帝们先不满了。


    【秦始皇】嬴政:凭什么?大家都说了,就你家说不得?


    【汉武帝】刘彻:就是啊,你们难道特别不同一点吗?


    【则天大帝】武则天:你们是不是怕丢脸啊?


    【唐太宗】李世民:怕又怎么了?别人不怕吗?都丢脸了你凭什么搞区别对待,不是你看别人家笑话的时候了?


    说得好!


    被朱元璋骂得最狠的宋太宗赵光义狠狠握拳,暗自给李世民加油。


    多说点!快再多说点!


    狠狠的骂他!


    宋太宗赵光义倒是也想出来说两句。


    但他怕他一出来,到时候局面又会一边倒变成只骂他一个人。


    所以宋太宗赵光义很明智的选择了闭嘴。


    被群起而攻之的朱元璋大有舌战群儒的架势。


    他把刚刚反对他的一个个点名。


    【明太祖】朱元璋:@【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则天大帝】武则天,@【唐太宗】李世民,有你们什么事?朕跟你们说话了吗?


    【秦始皇】嬴政:那朕也没跟你说话,朕跟帝师说话呢,你跳什么脚?自作多情,朕点你名了吗?


    【汉武帝】刘彻:就是啊明祖,你也太独断了吧?


    眼看着马上又要爆发起一场骂战。


    而且下场参与人数众多。


    言羽阳紧急制止。


    “记过了啊记过了啊,再吵下去每人记过一次啊。”


    效果立竿见影。


    等到人都安静下去以后,言羽阳又接着说:“虽然我理解你们的心情,确实公开处刑他有点丢人,但是大家都说了就你们家不说,也有点不公平对吧,这样吧。”


    言羽阳给他们出了个主意。


    “我们来采取较为民主的制度,投票,行吧。投票结果出来以后就少数服从多数。”


    “同意不讲明朝的,你就发1。”


    “想要接着讲明朝的呢,你就发2。”


    “给你们一分钟的投票时间哈。”


    言羽阳话音刚落。


    就被满屏的2给包围了。


    有热闹不看王八蛋,更何况这还是别人家的热闹。


    更何况这个别人已经把他们家的热闹都看完了。


    满屏的2里面间或夹杂着几个1。


    那是老朱家仅存的最后的倔强。


    甚至都不用言羽阳统计票数,结果已经一目了然。


    “那没办法了,票型是这样的。”言羽阳遗憾的耸耸肩:“少数服从多数咯。”


    “刚刚说到哪里来着?”


    嬴政友情提示。


    【秦始皇】嬴政:朱祁镇北伐一去不回。


    “哦哦对,朱祁镇北伐一去不回。瓦剌人逐渐对明朝有了不臣之心,想要自立门户的心蠢蠢欲动,朱祁镇则觉得自己能跟爸爸和爷爷一样勇猛,他就不顾别人的劝阻势要自己亲征,准备活捉也先。也先就是瓦剌的首领。”


    【汉武帝】刘彻:也先没抓着,反而他自己被也先抓了。


    “是这样的,他带着大军一路往北走,边走边折损,等到跟也先面对面的时候,他带出来的人已经只剩一半不到了,就算是这样,别人劝他撤退他也不退,也不知道王振是怎么怂恿他的,他就一定觉得自己能赢。”


    “下场显而易见,不但败了,甚至还是惨败。王振死了,朱瞻基留给朱祁镇的辅政大臣张辅也折损在了这里,就连朱祁镇本人也成了瓦剌人的阶下囚。”


    “如果只是这样,这场北征的代价也只是以折损了许多军队和一位皇帝为代价,但这场战役的影响远远不至于此。”


    “很多人都说明朝之所以能撑这么多年,全都依赖两个人,一个人是于谦,另一个就是张居正。当然,不是说除了他两大明就无人可用了,但是他们两个可以说一个是一个守住了明朝的延续,一个为明朝多续了一百年的命。”


    【秦始皇】嬴政:懂了,意思是想要明朝覆灭先把这两人弄死就能易如反掌了。


    “也可以这么说吧,毕竟没有他两,明朝的未来其实有点飘忽不定,不过也用不着别人动手,皇帝最后都会杀了他们的。”


    【汉武帝】刘彻:这不是自取灭亡吗?


    【唐太宗】李世民:怪不得帝师说明朝烂呢。快别唐宋一家了,明宋一家得了。


    赵匡胤;?


    朕真的恨你们。


    好事想不起朕坏事就把朕往里填。


    朕难道是一块砖吗?


    哪里需要哪里搬?


    “也先得到朱祁镇以后觉得自己得到了一个很大的筹码,于是手握朱祁镇带着大军直冲北京。”


    “于谦他们得到消息以后也没闲着,当机立断就把朱祁钰给扶上位了。同时快速的整顿他们仅剩的军事力量,决定死守北京城。”


    【秦始皇】嬴政:不是等会,这就一路打到北京城了?


    【秦始皇】嬴政:他们是在哪打的啊?能在境内这么畅通无阻。


    【汉武帝】刘彻:因为也先手上有那谁吧。


    “刘彻同学一眼就看穿了事情的本质。朱祁镇在也先手里,也先确实把他当一张王牌。他先后带着朱祁镇在大同、宣府去叫门,只是守城将领没有开门。”


    朱元璋:?


    朱棣:?


    朱瞻基:?


    等会?


    干嘛?


    在宣府和大同干嘛了?


    之前朱祁钰可没说还有这种窝囊事呢。


    这可人生处处是惊喜啊。


    【秦始皇】嬴政:叫门?


    【秦始皇】嬴政:不会是朕想的那种叫门吧?


    【汉武帝】刘彻:真是叫人眼界大开。


    【唐太宗】李世民:虽然宋的俘虏令朕大开眼界,但这个叫门还是有点


    【宋太祖】赵匡胤:他没听说过什么是士可杀不可辱吗?


    【秦始皇】嬴政:你就别来这个话题凑热闹了吧。


    赵匡胤:


    朕恨你们。


    “就是你们想的那种叫门。叫门,顾名思义就是叫人开门嘛。虽然这个门他最后没开。”


    【秦始皇】嬴政:但是他干过这事。


    【汉武帝】刘彻:这也太怕死了。


    “孙太后还给也先送了赎金呢。希望能把朱祁镇给赎回来。结果钱是去了,人根本就没回来。可以说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秦始皇】嬴政:能回来才比较奇怪。


    【汉武帝】刘彻:你是对的。


    “虽然叫门叫不开,但是很快也先就给朱祁镇找到了新用途。他打着护送皇帝回京登基的旗号,带着朱祁镇和他的瓦剌大军兵临城下。虽然《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里写的是朱祁镇给孙太后、朱祁钰和文武百官都写了信,要求他们死守北京城。”


    【秦始皇】嬴政:可信度不高。


    【汉武帝】刘彻:这时候来觉悟了,早干嘛去了?


    【则天大帝】武则天:真有骨气早一头撞死了,还用等回来以后写信?


    “总之记载呢就是这么记载的。而且也先对朱祁镇蛮好的,朱祁镇在瓦剌根本就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阶下囚,好吃好喝的把人伺候着。”


    “也先带着朱祁镇在北京城外要钱,朱祁钰本来打算给的。毕竟亲哥还在人家手里呢,而且他这时候名义上说得好听说是登基了。其实就是个代皇帝。明朝廷的人觉得有朝一日朱祁镇还是要回来的,到时候朱祁钰就得给朱祁镇让位。”


    “他要是现在对他哥不闻不问的,也先会不会把他哥怎样倒是不一定,但是回头他朱祁钰一定会被明朝廷的文臣们的唾沫星子给淹死。”


    “这都得益于朱元璋开国那一系列的制度,导致明朝对什么尊卑啊嫡庶啊都特别死板。”


    朱元璋:?


    你小子几个意思?


    得空你就偷摸的损朕两句是吗?


    不损朕你心里不舒坦呗。


    “虽然朱祁钰被道德绑架住了,但好在于谦没有啊。于谦表示,要钱,绝不可能,有本事你就来打,别在那磨磨唧唧的。有于谦带头,朱祁钰就可以顺坡下驴了。”


    “他是真心想拿钱赎哥也好,迫于面子被迫要赎哥也罢,总之于谦这话一出,他都不用了。”


    【秦始皇】嬴政:开了送钱的头,直接把自己送成第二个宋朝。


    【汉武帝】刘彻:怪不得帝师说于谦给明朝续命呢。确实。要没于谦你们明朝也就那样了。


    “这场北京保卫战打得其实还挺艰难的,本来军备力量就大不如前,还被朱祁镇带出去挥霍了那么多,但是人呢,到绝境的时候反而会爆发出更大的力量。虽然这场守城之战很惨烈,但于谦他们守住了。”


    【秦始皇】嬴政:是,是守住了,但是没有那个废物的话本来也不用守城。


    【汉武帝】刘彻:皇上呢?咱们被俘虏的皇上呢?


    “被俘虏的皇上又被也先给带回去了。”


    【汉武帝】刘彻:不是,咋还没死呢?生命力挺顽强啊。


    【汉武帝】刘彻:那谁,他弟怎么没偷摸趁机派人把他给整死啊?他们明朝不是有什么东厂西厂锦衣卫吗?


    【汉武帝】刘彻:还代皇帝呢。弄死他你就是唯一的皇帝。


    【汉武帝】刘彻:被人骂算什么?谁骂你你就弄死谁呗。


    【汉武帝】刘彻:是你当皇帝又不是别人当皇帝,你咋跟个傀儡似的?


    【宋太祖】赵匡胤:就是,被文官骂两句怎么了?你看唐太宗不是天天被魏征骂?他也没怎么样啊。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秦皇说得对,朕觉得你还是闭嘴吧。


    朱祁钰:


    好遗憾。


    北京保卫战已经打完了。


    朕没机会了。


    而且这会朱祁钰还不知道朱祁镇复位以后都做了些什么。


    其实他对朱祁镇还没有到非杀不可的地步。


    “带回去之后,也先觉得朱祁镇留在手上好像也没什么用。虽然有人提议让也先带着朱祁镇到南京去称王然后跟朱祁钰他们打擂台,但是也先没同意。”


    【秦始皇】嬴政:这么大好搞垮明朝的机会他居然不同意。


    “可能因为他打算把朱祁镇还回去吧,发现捏在手里没什么用了。又不能攻城略地又不能换点真金白银,养着反而还挺废粮食的。”


    【汉武帝】刘彻:好阴险。


    【汉武帝】刘彻:这会这个什么朱祁镇都是太上皇了吧,这是故意放回去搞内斗的啊。


    【宋太祖】赵匡胤:一个合格的太上皇就应该跟死人没区别,唐宗你说朕说得对吗?


    赵匡胤非但不闭嘴,他还要嗷嗷说。


    李世民:


    算了。


    让你一手。


    懒得跟你吵!


    “也先是想把人送回去了,那也得明朝廷肯派人接受。至少朱祁钰他是不想接受的,和谈呢可以。你要送人回来那还是算了。”


    【汉武帝】刘彻:这也先真是在做白日梦,你就是在皇位上面放个猪,猪也不会同意啊。


    朱祁钰:


    汉武帝,虽然你说话确实有很多都深得朕心。


    但是你说话能不能稍微讲究点?


    你就不能拿别的东西举例子吗?


    “虽然朱祁钰不想把他哥给弄回去,但是他哥自己想回去啊,他哥想回去都快想疯了。”


    【明太祖】朱元璋:朕看他确实是失心疯了。


    朱元璋忍了又忍。


    终于忍无可忍了。


    朱祁钰当初只是简单的跟他们随便说了点起因经过结果,也没说得很详细。


    毕竟篓子是他哥捅出来的,朱祁钰不想替他哥挨骂。


    谁能想到现在细节都让言羽阳说了。


    他哥反而被踢出去了。


    最后帮他哥擦屁股的还是他。


    天可怜见。


    难道他朱祁钰是什么擦屁股大王吗?


    “弟弟不肯接自己,朱祁镇决定想办法自救。”


    朱元璋:?


    他还自救?、


    他怎么自救?


    他来二次叫门吗?


    他不如想法子怎么去死!!


    老朱家的脸都让他给丢尽了!!


    个废物点心!!


    “朱祁镇跟使臣说也先是有意放自己回去的,只是苦于没人来接,你们一定要赶紧来借朕啊。朱祁钰说这是也先的计谋,里面肯定有诈,不想去,朱祁镇就说知道自己是大明的耻辱,不配风光回京,你们偷摸接朕从侧门走也行。”


    “就是一整个牛头不对马嘴,鸡同鸭讲。但是朱祁钰也没辙。他就是再不想他也得把朱祁镇给接回来,毕竟他是一个被道德绑架的人。”


    【汉武帝】刘彻:接回来好啊,接回来是生是死那还不是他说了算。


    【秦始皇】嬴政:就是啊。区别只是死里头和死外头而已。


    “总之呢,在多方拉锯之下,朱祁镇就这么回来了。他回来之后就被朱祁钰给软禁了。”


    【汉武帝】刘彻:啊?就软禁吗?没别的了?


    【唐太宗】李世民:应该不止软禁吧,不弄死隐患也太大了吧,难不成这和朱祁钰还真打算把皇位还给他哥啊?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他有病???


    看得出刘彻是真的很疑惑而且不解。


    他甚至一连用了三个问号。


    朱祁钰:


    又被骂了。


    他真的受够了。


    他哥闯的祸要他来收拾。


    他哥的骂要他来挨。


    现在还骂到他本人头上了。


    他难道是什么软柿子吗!


    朱祁钰一怒之下怒了一下。


    就连朱元璋都给朱祁钰发来私信。


    【明太祖】朱元璋:乖孙,你见机行事吧。


    【明太祖】朱元璋:谁敢叭叭你,你就砍了谁。


    朱祁钰恍然大悟。


    原来他得想把汉武帝给砍了啊。


    原来如此!


    “你还真别说,朱祁钰好像还真有病。”


    朱祁钰:?


    帝师你也?


    “当然,这是字面意思哈,不是说他真的脑子有病,而是他身体有点不好。”


    听到“身体不好”这四个字朱元璋登时脑子里警铃大作。


    他一下就想到之前言羽阳说的他们大明的太医都有问题,需要提防。


    【明太祖】朱元璋:这个身体不好是怎么个不好法?


    “啊,别紧张。他好像就是纯粹的身体不好罢了,毕竟朱祁镇都被囚禁了,也不可能偷偷摸摸的给他下毒。不过朱祁钰好像确实死得挺早的。”


    虽然言羽阳说是说跟朱祁镇没关系。


    但是朱元璋心里已经认定了,就算不是朱祁镇干的,也肯定跟他脱不了关系。


    要不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年纪轻轻就那么走了?


    肯定是被他给气的!!


    “别打岔,别打岔啊。等会顺序都说乱了都,刚刚说到朱祁镇被接回来以后朱祁钰把他囚禁了对吧。”


    “其实朱祁钰对朱祁镇是有防范心的,那明朝廷的大臣们对待他的态度就跟对待个工具人似的,就一副那种皇位我就是借你坐坐而已,等到我们真正的皇帝回来了,你就得滚蛋。唯一没有这种态度的大概就是于谦了。”


    “朱祁钰估摸着也是觉得于谦跟他是一伙的,就稍微的跟于谦透露了一点自己的小心思。”


    “估计朱祁钰也是没想到,人家于谦跟谁都不是一伙的,他是个正直的纯臣来着。当初要把朱祁镇给接回来也是因为于谦松了口,朱祁钰才不得已的同意了。于谦觉得反正朱祁镇现在也碍不着朱祁钰什么事,而且人家又是太上皇了,不至于一回来就变皇帝,那样太朝令夕改了。最后的结果是于谦还不如让朱祁镇死在头。”


    第117章 第 117 章


    【秦始皇】嬴政:怎么说?


    【汉武帝】刘彻:朕突然有个大胆的猜测。


    【唐太宗】李世民:你先别大胆, 朕觉得不至于。


    “哦?”言羽阳有点感兴趣了:“刘彻同学你有什么大胆的猜测,说出来听听?”


    【汉武帝】刘彻:结合不如让他死外头和朱祁钰英年早逝。


    “嗯,然后呢?”


    【汉武帝】刘彻:然后这朱祁镇不会还有重新坐上皇位的一天吧?


    “哦, 刘彻同学, 你真的很聪明呢。”


    嬴政:?


    【秦始皇】嬴政:给朕撤回。


    【汉武帝】刘彻:?秦皇你干嘛?


    【唐太宗】李世民:秦皇眼睛里看不得脏东西。快撤回。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撤回了一条消息。]


    【秦始皇】嬴政:还有一条,你没撤干净。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又撤回了一条消息。]


    【汉武帝】刘彻:等下。


    刘彻回过味来来了。


    【汉武帝】刘彻:唐宗, 你没借机偷偷骂朕吧?


    【唐太宗】李世民:^-^。


    刘彻:


    算了,朕不跟你计较。


    刘彻是不计较,但是朱元璋他计较啊。


    他是千算万算他没想到, 朱祁镇还能把皇位又给抢回去。


    难道这朱祁钰也是个不中用的?


    思及此处。


    朱元璋又给朱瞻基发消息了。


    【明太祖】朱元璋:乖孙, 你还有别的儿子不?


    朱瞻基:


    没有了啊曾祖。


    孙儿就只有两个儿子。


    至少目前为止他就这两儿子。


    “回来之后朱祁钰虽然是把朱祁镇给囚禁了, 但是他对朱祁镇的现存真的很芥蒂, 就好像朱祁镇是埋在他身边的一颗地雷, 随时会爆炸一样。事实证明,朱祁钰的担心没有错, 朱祁镇他真的是地雷。”


    “在朱祁钰把朱祁镇囚禁了八年以后, 这颗地雷他爆炸了。”


    【汉武帝】刘彻:不是,这也太废物了呢。还真把人接回来好吃好喝的供着了啊?还一供就是供八年。


    【汉武帝】刘彻:这下好了吧, 反噬了吧。


    刘彻很是恨铁不成钢。


    【唐太宗】李世民:这朱祁镇还挺能活, 不是说明朝皇帝都短命吗?


    “嗯, 其实朱祁镇也没有很长寿, 他也就活到了36, 只是他弟28就死了, 就显得他好像很长寿的样子。”


    【秦始皇】嬴政:对这种人来说36确实算是长寿了。


    【汉武帝】刘彻:不是, 朕还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汉武帝】刘彻:合着这八年朱祁钰什么都没干吗?他真上这当替身来了?


    “那倒也不是啦, 本来吧这朱祁钰他一开始不是不愿意当这皇帝吗?后来赶鸭子上架硬是当了,那你都当皇帝了, 谁能拒绝皇权的诱惑,我相信没有人。但是他哥捅的这娄子实在是太大了,得先给他修补修补,对吧。”


    “好不容易捅出来的娄子修好了,这捅娄子的人他也回来了。朱祁钰危机感直线上升,他知道自己必须得做点什么了。”


    【汉武帝】刘彻:嗯嗯,所以他做了什么?


    【秦始皇】嬴政:把捅娄子的人囚禁八年。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不会真的是囚禁八年吧?帝师你要是就说这个朕真的会生气的。


    “不是,当然不是囚禁八年,他是想换太子,把朱祁镇的儿子从太子之位上弄下来,换成自己的儿子上去当。”


    刘彻:?


    当皇帝当这么久了你现在才想起来让自己的儿子上吗?


    这比囚禁八年好到哪去了?


    “虽然朱祁钰想法是有了,但是他还得行动,他试探了好几波,结果大家都不买他的账。试探不行,他就选择了贿赂。”


    嬴政:?


    哈?


    他没听错吧?


    皇帝贿赂大臣?


    他这皇帝是怎么当的?


    真当替身来了是吗?


    【汉武帝】刘彻:不是朕就不明白了,他一个皇帝做到这份上,他是不是有点太窝囊了?他身边一没摄政太后二没权宦,他自己做个主难道是会死人吗?


    “虽然太后确实不干政,但是太子就是太后立的,而且这会孙太后还没死呢。不对,是孙太皇太后。自从朱祁镇成为太上皇,太后也跟着升级直接成了太皇太后。朱祁镇想换太子确实不能太明目张胆。而且前面说过了,明朝对正统这东西的执念已经到了一种疯魔地步,到了明清阶级固化和尊卑开始变得特别鲜明。”


    “不过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结果是成功的,朱祁钰成功的让自己的儿子当上了太子,不过这份成功对朱祁钰来说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汉武帝】刘彻:咋?还有波折?


    【汉武帝】刘彻:看他当皇帝真是太窝囊了,他们两就没再有个弟弟?


    这也是朱元璋想问的。


    既然这两都不中用。


    那他就再换一个中用的来。


    “很遗憾,因为朱瞻基死的太早,所以他就只有这两儿子。”


    刘彻:


    合着这已经是矮子里面拔高个了。


    【宋太租】赵匡胤:为什么之前有人出主意让也先去南京跟明朝廷打擂台啊?


    刘彻:?


    不是哥们。


    你这有点不赶趟啊。


    这都聊到立太子了你怎么还搁那琢磨人质的事呢?


    你上课开小差啊?


    “哦,那个,那是因为明朝一开始的都城就定在南京了,南京是我们现在的叫法,搁你们那会就是顺天府。朱元璋一开始定都就定这了嘛,就来让朱棣给迁都迁到北京去了。”


    “后来明仁宗朱高炽又想把都城给迁回南京,但是还没来得及实施他就去世了,迁都这事就彻底搁置了。但南京对明朝的意义还是比其他地方要重要很多,朱祁镇刚被俘虏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提议回南京,只是被于谦一力阻止了。”


    “朱高炽想迁都回南京估摸也是这么个原因,虽然北京是朱棣当燕王时候的封地。出去打仗也比从南京那边出去要方便很多,但那都是建立在能打赢的前提下,像朱祁镇这样输一下,就很容易被人直接打到都城,然后开始搞北京保卫战。”


    【宋太祖】赵匡胤:懂了。


    【汉武帝】刘彻:帝师行了他懂了,你别搭理他了,然后呢?


    赵匡胤:


    真不知道你这一天天急头白脸的都在急些什么。


    刘彻现在就看看电视剧看一半结果没看到结局一样。


    抓心挠肝的想知道后续。


    “朱祁钰是得偿所愿让他儿子当上太子了,结果他儿子才当了一两年就死了。这是朱祁钰唯一的儿子。唯一的儿子就这样不明不白的私聊对朱祁钰的打击不可谓不大,甚至还有人说风凉话,说这是朱祁钰自作自受,因为他不是正统,所以他儿子不配当太子。德不配位的下场就是死。”


    “这一下可以说是彻底击垮了朱祁钰。而且他为了让他儿子当皇帝,还把自己的皇后都给废了,可以说为了换这个太子之位,他是真下了血本。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虽然这事对朱祁钰有打击,但是他毕竟还年轻。谁也想不到他才二十八就会逝世,所以太子的死只对皇帝本人造成了打击,对朝野上下倒是没造成什么动荡。”


    “但是吧,突然有一天,朱祁钰他病了。”


    朱元璋现在真的是被言羽阳的“突然”和“病了”给搞怕了。


    为什么会突然?


    为什么会病了?


    难道他们大明的太医都是吃干饭的吗?


    【明太祖】朱元璋:又是突然?


    【明太祖】朱元璋:太子怎么死的还没查清,皇帝又不明不白的病倒了?


    “嗯,太子怎么死的,史书上也没写,反正他就是死了,倒是朱祁钰怎么死的我倒是能跟你说说。”


    朱祁钰:


    朱祁钰已经不知道用什么言语来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了。


    他知道,朝臣们一直都觉得他哥比他更好。


    哪怕他哥一事无成、哪怕他哥好大喜功。


    终有一日,他也是要将这位置还给他哥哥的。


    不然当初孙太后也不会在同意立他为帝的同时立了朱见深当太子。


    他在这朝堂之上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桩桩件件都是在为他哥收拾烂摊子。


    他是真的很欣赏于谦。


    一开始也是真的不想当这个皇帝。


    但是已经给出去的东西,又想不付代价轻飘飘的收回来,凭什么?


    世上有这么好的事吗?


    “在朱祁钰突然重病之后,有一些人就开始动自己的小心思了。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徐有贞。”


    “徐有贞这个人吧,瓦剌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他是第一个跳出来说要往南京跑的,后来被于谦驳回了,他就按下不表了,结果这下朱祁钰病重,他一下第一个就跳出来,他甚至不是说,他是第一时间采取行动。”


    “他跟宦官石亨一合计,跟孙太皇太后一通气,直接偷摸就把朱祁镇给放出来了,名其名曰恭迎英宗复位。”


    刘彻:


    嬴政:


    李世民:


    槽多无口,他们已经不知道该从哪里吐槽好了。


    不是。


    龙椅上换人是这么简单的事吗?


    你们这是不是有点太儿戏了呢?


    “后来朱祁钰第二天还放出消息说自己没事了,结果还没等他消息出来呢,他哥倒是先出来了。”


    【汉武帝】刘彻:所以他养他哥是干嘛呢?养着等人家来送他上路是吗?


    朱祁钰也被刘彻的反问句给逗笑了。


    他反问自己。


    是啊。


    他这是在干什么呢?


    别人的眼光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还是他就像他们说的。


    只是个没有实权的傀儡皇帝罢了。


    “等到朱祁镇出来,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苍白。孙太皇太后还没死,他又占着正统的旗子。朱祁钰这边还出了大岔子,这对朱祁镇来说简直就像是如有神助一样。”


    【汉武帝】刘彻:说白了还是朱祁钰自己御下不严。


    【汉武帝】刘彻:给自己养出来这么大一内鬼。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是徐有贞这个人吧,你也不能说他的作用完全就是内鬼,人家在治水方面还是很牛的,而且还有不少大功劳。站在明朝官员的角度来看,说不定人家不认为他是内鬼,是英勇帮助正统回归皇位的大英雄呢?”


    【汉武帝】刘彻:没见过谁家大英雄背后干这偷偷摸摸的勾当。


    【秦始皇】嬴政:今天你不就见到了吗?


    “不过朱祁镇就这样突然出现确实也让朝臣们挺惊讶的。但是毕竟能当官的都是人精,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会有异议的那批估计也被朱祁镇当场就给下了大狱了。”


    “朱祁镇出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于谦和一众大臣下狱,这就是夺门之变。”


    嬴政:?


    刘彻:?


    李世民:?


    朱瞻基:?


    这小子是真疯了?


    【汉武帝】刘彻:嚯,嚯,嚯。


    【汉武帝】刘彻:就这样还有人敢给你们明朝卖命呢?


    【汉武帝】刘彻:你们姓朱的命还挺好的。


    朱元璋虽然自己也杀过功臣。


    但是他都会找个由头。或者是那人是在行事无状、嚣张跋扈。


    他还从来没见过像朱祁镇这样的蠢货,刚出来就直接冤杀功臣。


    他甚至连个借口都不找。


    他们大明的江山交到这种人手里算是完了。


    还好这废物三十六岁的时候就死了。


    朱元璋现在觉得他能活三十六都是老天不开眼。


    他还不如死在瓦剌呢。


    朱祁钰没想到他哥能这么狠。


    一出来就把于少保也直接送走。


    就这么得知了自己死讯的于谦倒是没什么波动。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他只是觉得。


    朱祁钰兢兢业业想保住他的皇位,到头来却还是被他哥哥轻易夺走。


    有点可惜。


    但只要大明江山得以延续。


    好像也没那么可惜。


    毕竟人总是要死的,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但如果是为大明的江山社稷而死,似乎会比因为君王这可笑的猜忌心而好一点。


    “于谦冤死,等待朱祁钰的下场自然不会有多好,或许朱祁钰对朱祁镇或多或少有那么一点手足之情吧,朱祁镇对朱祁钰就不一定了。不论之前朱祁钰是不是真的病了,这下他都只能是真的病了。”


    “朱祁镇把朱祁钰废为郕王,使用了相同的手法软禁了自己的弟弟,当然,他不承认这是软禁,他说这只是为了让他弟弟更好的养病,反正朱祁钰这病,养着养着就把自己养死了。”


    “朱祁钰死后埋进了景泰陵,妃嫔们也都跟着一同殉葬了。能看出来朱祁镇对于他这个弟弟真的非常的介怀,不然不会连他的老婆都不放过,他都下令废除人殉了,但是朱祁钰的妃子有一个算一个他是一个都没放过。”


    “朱祁镇也是正是开启明朝宦官专权第一人,虽然他曾祖朱棣开创了东厂,但是人家对权力的把控得很好,根本就没人敢在他面前僭越,朱祁镇跟他曾祖压根就没法比。而且宦官专权这个口子一开,基本上你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然后,他还给朱祁钰的谥号加了个戾字。戾字的分量就不用我多说了吧,在座的各位都懂得。朱祁钰也是唯一一个明明也是明朝皇帝却没有葬入帝陵的皇帝。”


    “朱祁镇指责他弟弟的旨意也很好笑,他说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人神共愤。”


    刘彻:?


    【汉武帝】刘彻:啊?他这是在说他自己吗?


    【汉武帝】刘彻:他还好意思指责别人啊?真是好大的一张脸。


    “朱祁镇冤杀于谦之后,就开始给王振平反。”


    朱瞻基:?


    什么玩意?


    给谁平反???


    天杀的。


    朕当初就应该直接摔死他!!


    这是到底是什么孽障!!


    【秦始皇】嬴政:闻所未闻。


    【汉武帝】刘彻:见所未见。


    【则天大帝】武则天:给自己的亲弟弟上赶着泼脏水,然后去为一个太监鸣冤?


    【宋太祖】赵匡胤:你们老朱家真是捡到宝了。


    朱元璋:


    啊啊啊啊好气啊!!!


    感觉自己的脸被别人摁在地上翻来覆去的踩!!!


    【唐太宗】李世民:帝师居然说你们明朝比宋朝好点,朕正没看出来好在哪了。


    【汉武帝】刘彻:因为宋朝除了赵大全是窝囊废呗,明朝暂时还只有这一个窝囊废,后面有多少不知道,但应该能比宋朝少点吧。


    “可能因为明朝至少辉煌过吧,宋的辉煌更体现在文化方面。大家不是一个赛道的。”


    “朱祁镇不但为王振平反,他还给王振立了宗祠。”


    朱瞻基:


    “给王振平完反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也不是说颁布一点有用的政策啊或者说给百姓减免一点赋税或是怎样,他开始秋后算账了,当初接他回来没出力的、在朱祁钰登基之路上出了力的、他全都开始算账。”


    【汉武帝】刘彻:这乐子开始有点恶心人了。


    【秦始皇】嬴政:那他第一个应该清算的是孙太后吧,不是孙太后下旨让他弟弟当皇帝的吗?


    “柿子专挑软的捏呀。他清算臣子是一回事,因为他是皇帝,君为臣纲,但是他要是清算太后,那就是有违人伦了。总之呢,跟朱祁钰走得稍微近点的人都没什么好下场。”


    “后来朱祁镇把当初帮他重新即位的曹吉祥和石亨都给弄死以后,他开始学习当个正常的皇帝。但我不得不说,在当皇帝这方面上,他弟弟比他要好得多。”


    【秦始皇】嬴政:什么叫开始学习当个正常皇帝?你是说他后来觉得自己是个好皇帝?


    【汉武帝】刘彻:他没睡醒吧他。


    “反正《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是这么写的。”


    【汉武帝】刘彻:就他还英宗呢?他也配?


    刘彻越想越气不过,在群里疯狂@朱祁钰。


    【汉武帝】刘彻:@明英宗朱祁钰,你是不是小时候撞到过头把自己装傻了啊?你看看在座的各位谁当皇帝当成你这样啊?


    【汉武帝】刘彻:@明英宗朱祁钰,那你都坐上龙椅了,你不能有点自己的主见吗?


    【汉武帝】刘彻:@明英宗朱祁钰,你就让你那废物哥哥死外头能咋的啊?能真被唾沫星子淹死还是咋的?


    【汉武帝】刘彻:@明英宗朱祁钰,杀人不过头垫底,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有这么难吗?


    【汉武帝】刘彻:@明英宗朱祁钰,你有不是第一个杀亲哥的,你前面不还有那么大一示范吗?人不照样活得好好的?


    最后,刘彻做总结。


    【汉武帝】刘彻:@明英宗朱祁钰,你个废物点心!!!


    朱祁钰被刘彻点名道姓的骂了一通。


    就连朱元璋也给朱祁钰发了私信。


    【明太祖】朱元璋:该狠的时候手段就狠一点,别在那妇人之仁。


    刘彻在群里说的这些于谦也都看见了。


    朱祁钰看着于谦没什么情绪的脸。


    他真的很想知道。


    在于谦得知自己的下场以后、在于谦知道朱祁镇会怎么对他以后。


    他还会坚持一定要把朱祁镇接回来吗?


    “于少保。”朱祁钰的声音淡淡的:“不知于少保现在作何感想?”


    “臣没什么想说的。”于谦回。


    “是吗?那少保还是坚持,自己日前的决定吗?”


    “陛下,臣说过。太上皇就算是回来了,他也只会是太上皇。这是臣能给出的承诺。”


    “是吗?”朱祁钰脸上的表情似笑非笑:“少保依旧是这么觉得的?”


    于谦铿锵有力的回了朱祁钰一个“是”。


    “少保待哥哥一番心意。哥哥却是不会领情。”朱祁钰淡淡说道:“少保还是那个少保,朕却不再是从前那个朕了。”


    “陛下,望您三思。”


    “少保一生为国为民,朕必定会让少保安度晚年。”


    “陛下!”于谦沉声道:“还望陛下三思!”


    朱祁钰亮出朱元璋的消息:“可是,这是老祖宗的示意。”


    他微微一笑:“即刻起,朕才是大明正统。”


    *****


    李世民试图举一反三。


    【唐太宗】李世民:既然朱祁镇对于谦是这么个态度,想必另外一个明朝柱石张居正也是同样的下场咯。


    “差不多吧,张居正比于谦其实还要再惨一点。”


    【汉武帝】刘彻:哈?还能更惨?


    本来刘彻的心情就跟那些现代吃瓜吃的最后发现这瓜是馊的一样。


    听言羽阳这么说,他兴致又来了。


    【汉武帝】刘彻:怎么个惨法?


    “那是明末的事了,咱们现在还在讲明中呢,跨度有点太大了吧。”


    【汉武帝】刘彻:反正这中间明朝肯定也没出什么有出息的皇帝,都是泛泛之辈,略过也不算可惜。


    朱元璋:?


    你什么意思。


    朕问你什么意思。


    怎么就泛泛之辈了?


    你又知道了是吧!


    【明太祖】朱元璋:帝师,请务必按部就班的慢慢来。


    言羽阳:?


    啊?


    不是你不让说你家事的时候了?


    现在又让按部就班慢慢来了是吧。


    帝王心还真是海底针啊。


    【汉武帝】刘彻:别讲别讲朕不想听。


    【明太祖】朱元璋:要讲要讲朕就要听。


    言羽阳:


    不是,你两搁这套娃来了?


    “这样,公平起见。还是投票表决,行吧?”


    “老样子,听的发1不听的发2。三分钟啊。”


    到时间以后言羽阳统计了一下票型。


    两边的票型都差不多。


    1比2稍微多了那么几票。


    “这我也没办法,你拉票没拉过人家,我简单讲一下算了。”


    朱元璋:?


    凭什么简单?


    【明太祖】朱元璋:不能简单。


    【明太祖】朱元璋:要详细、认真、仔细讲!


    言羽阳:


    你还来劲了还。


    “行行行。”言羽阳敷衍的说:“我详细、认真、仔细的讲,行了吧?”


    “朱祁镇死了以后皇帝就是他儿子朱见深来当。就是那个被朱祁钰废掉太子之位但是爹一回来之后还是继续当太子的那个。”


    “朱见深其实也还好吧,特别是跟他爹一比,好像还能更好点。”


    【汉武帝】刘彻:帝师你这不说废话吗?


    【汉武帝】刘彻:比他爹还差的能有几个啊?打着灯笼找不也就那几个吗?


    “说的也是,但朱见深在位期间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前期励精图治,为叔叔和于谦简单平了个反,得到一批民心。中期中规中矩,在政事上也没什么特别出格的决定,晚年有点胡来。偏信宦官开始修仙。但是明朝这时候整体也算是一个比较平稳的过度吧,一时半会想要强盛起来也是不可能的事。”


    “其实我觉得朱见深跟他爹最大的区别就是他还挺有自知之明的,对自己有充分的认知,他在位期间女真人不太安分,边境有点动荡,这要是朱祁镇肯定就在那大言不惭的嗷嗷喊着要御驾亲征,朱见深就不会。俗话说得好,术业有专攻,谁会打仗那就让谁上呗,一个合格的皇帝要学会不给手下的将领添乱。”


    【汉武帝】刘彻:说明他不像他爹,他们老朱家也算是祖坟冒青烟了。


    【汉武帝】刘彻:这要是再来一个翻版朱祁镇,哪还轮得到张居正给明朝续命。


    “值得一提的是,西厂就是朱见深给弄出来的,虽然遭到群臣反对导致西厂是废弃又恢复恢复又废弃的。”


    “而且明朝皇帝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太爱上朝。虽然朱见深不跟朱翊钧朱厚照似的,但他上朝的时间也不太长就是了,另外还能拿出来说说的事就是万贵妃了。”


    “外界一直说万贵妃善妒导致朱见深子嗣不多,但是朱见深的儿子其实还挺多的,至少比他老爹多多了。而且万贵妃也挺冤的,虽然她是比朱见深大了十六岁,但是年龄这个东西又不是人为能控制的。”


    “朱见深宠她爱她都是朱见深自己的决定,结果最后反而成为了她的罪证。而且朱见深专宠归专宠,该纳的妃子没见少纳一个,该生的儿子也没见少生。”


    【则天大帝】武则天:宠冠六宫的女子多了去了,个个都要被那些文人墨客拎出来口诛笔伐。


    “女皇陛下说得也是。”


    刘彻:?


    不是。


    帝师。


    你这就有点搞区别对待了吧。


    对着武则天你就一口一个女皇陛下女皇陛下。


    对着朕就刘彻同学刘彻同学的。


    你这心眼也太偏了吧你!


    “朱见深活到了四十岁,也能算是明朝皇帝里偏长寿的那一挂了,但也不算特别长,后来上位的他儿子就比他死得早,三十六岁就死了。”


    “但是他儿子呢,又比他稍微要好那么一点,虽然朱佑身体算不上很好,但是他即位之初的进取之心还蛮强烈的,确实也算是让明朝喘了口气吧,亲贤臣远奸佞他也确实做到了。”


    “但是呢,他也跟他爹一样,到了统治后期就开始走弯路,人在脆弱的时候是很容易搞封建迷信的,就算他是皇帝也一样,这样也会变得有机可乘,朱见深统治后期也走上了跟他爹一样的老路,宠幸宦官,虽然后来他及时醒悟,但是伤害已经造成了,他想弥补也没机会弥补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朱佑是明朝唯一一个实行了一夫一妻制的皇帝,除了张皇后,他的后宫里没有任何妃子。孝宗皇帝在这点上还是蛮超前的哈,精神领先当代人几百年。”


    【汉武帝】刘彻:呵,就这?


    “当然比不上你了武帝陛下,你可是有三个皇后的男人。”


    刘彻:


    虽然你叫朕武帝陛下了。


    但是怎么听着这么阴阳怪气呢?


    “虽然明孝宗和张皇后的爱情故事可歌可泣,但是里面也有个不好的地方。孝宗爱重张皇后,进而导致了张氏外戚嚣张跋扈,但是因为张皇后的缘故,孝宗对张氏外戚一点约束都没有。”


    “而且张太后最后的下场其实也不是很好。丈夫早逝就算了,结果儿子也是个早逝的。”


    “朱厚照死得又比他爹要更早一点,才三十岁就死了。”


    朱元璋:?


    等会。


    多少?


    你说多少?


    虽然他早就知道明朝皇帝平均寿命都不长。


    但是看着这一个死得比一个早。


    眼下这个更是才三十就没命了。


    朱元璋不由得紧急叫停。


    不是。


    这到底是怎么个事啊?


    这太医他就是再厉害他也不能专门逮着他们老朱家的杀吧?


    【明太祖】朱元璋:那个万贵妃,她活了多久?


    “万贵妃吗?万贵妃享年五十七岁。”


    【明太祖】朱元璋:那那个张皇后呢?


    “张皇后享年七十一岁。”


    好啊!


    朱元璋又怒了。


    这还真是冲他们老朱家来的哈!


    “朱厚照虽然死得早,但是他对当皇帝显然有自己的理解。对于朱厚照的看法也都是两极分化。有人说他沉溺享乐、有人说他是个明君。但朱厚照在好战这点上,跟他们家祖上算是一脉相传。”


    朱瞻基现在整个就是一个惊弓之鸟,一听到一脉相传四个字他就怕。


    就怕又来个翻版朱祁镇。


    【明宣宗】朱瞻基:帝师,你说的这个一脉相传,他是怎么个一脉相传法?


    “嗯?哦,你不要误会,这个一脉相传指的是他在军事方面的天赋。”


    听言羽阳这么说,朱瞻基悬着的心稍微放下来了一点。


    “虽然朱厚照打仗是偷偷摸摸背着大臣们去的,但是他不但全须全尾的回来了,他还有战绩来的,虽然明史上说这场战役只死了几个人,但是打仗又不是过家家,怎么可能只死几个人。”


    又是御驾亲征。


    还是偷摸的御驾亲征。


    但是他赢了。


    朱瞻基觉得自己也不好说什么。


    还少他还能赢,是吧。


    那边朱元璋就直白多了。


    【明太祖】朱元璋:好!不愧是老朱家的种!有胆色!


    “虽然朱厚照的军事才能非同一般,但是他行事风格确实有点离经叛道,术士和宦官这种东西虽然明朝的皇帝多多少少都沾点,但是只有他是那种毫不掩饰,直接摆在明面上表示自己就是宠幸他们。”


    【明太祖】朱元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z自从有朱祁镇那么个货色放在前头。


    朱元璋觉得不会有他再不能忍受的了。


    总不至于有比朱祁镇还窝囊废的后代吧。


    那他确实要怀疑一下他们老朱家祖坟的风水了。


    目前总的来看。


    他们大明整体还是比宋要好多了。


    虽然出了个特别拖后腿的货色。


    无时无刻不在拉踩的朱元璋如是想。


    “朱厚照死得太早,压根就没能留下自己的子嗣,最后是他堂弟朱厚熜接手了帝位,但这对于张太后来说,却是大大的不利。”


    “送走了丈夫之后又送走了自己的儿子,新的掌权者跟自己毫无关系不说,这个掌权者的妈还跟她不对付。看似很尊崇,实则张太后在宫里的处境已经十分艰难了。”


    “朱厚熜对张太后的态度很大一部分受了自己亲妈的影响,可以说他对张太后非常的不友好,前面提到过张氏外戚气焰嚣张,孝宗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不代表别人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张太后试图为自己犯事的家人求情,但她自己尚且都自身难保,又怎么可能还能保得了别人?最后张太后是活生生给病死的。”


    【汉武帝】刘彻:张氏外戚有多跋扈?说来听听。


    “嗯张皇后的弟弟曾经偷偷戴过明孝宗的冠?明孝宗身边的太监阻拦,最后反而在狱中含冤而死。”


    刘彻:?


    什么玩意儿?


    第118章 第 118 章


    “忍了。”


    短短两个字, 再次对朱元璋打出心灵暴击。


    废物。


    好大一个废物。


    他还做什么皇帝。


    他难道不知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吗?


    这种子孙到底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朱标适时给自己老爹顺气:“父皇息怒。”


    朱元璋无差别撒火:“息怒?你让朕怎么息怒?”


    “父皇不息怒。”朱标从善如流。


    朱元璋:


    “大胆!”


    请罪流程,朱标已经很熟练了,他麻溜的跪下磕头:“父皇恕罪。”


    朱元璋:


    好气。


    但这是他的好大儿, 又不能真的打死。


    “不过张皇后家那几个外戚最后下场也都不太好就是了, 也算是恶有恶报吧。前面说过因为朱厚照死得早,又没儿子, 皇位就是他堂弟朱厚熜接手的,朱厚熜和朱厚照又有点不一样。”


    “朱厚照死得早,但是朱厚熜在明朝皇帝里来说, 可以算是比较长命的了, 而且在朱厚照手上, 这会明朝其实出了很多官。什么严世蕃啊、严嵩啊、戚继光啊、海瑞啊等等, 很多人都是这会冒头的。”


    【明太祖】朱元璋:他有什么特别之处?


    “他修仙。”


    朱元璋:?


    修仙折寿不是你说的吗?


    现在又来修仙长寿了是吧。


    “当然, 这是有特定条件的哈,这修仙长寿他必须得是明朝修仙, 他才长寿, 其他朝代没用哈,这是硬性条件。”


    朱元璋:


    【汉武帝】刘彻:帝师, 你好幽默。


    “而且朱厚熜他其实还挺聪明的, 虽然他修仙, 但是他办事也不算太含糊吧, 他就像那种天生的政治怪物, 当然, 这是跟前面几个比起来哈。”


    【明太祖】朱元璋:聪明?聪明好啊。


    聪明的子孙后代不会干蠢事。


    他就喜欢聪明人。


    政治怪物更好, 一听就很会治理朝堂。


    【秦始皇】嬴政:这个聪明, 他是哪个方面的?


    朱元璋:?


    你什么意思?


    “就是字面意思嘛,因为他堂哥不是死的早, 而且还很突然吗。所以朱厚熜就是一整个没接受过皇帝教育的,本来以为自己就是个皇亲国戚,结果这波泼天的富贵突然砸到他头上。”


    “当时朱厚熜也就十四五岁的样子,结果朝廷派人来接他去当皇帝,他第一时间没同意,反而直接跟使团开始谈条件。”


    【汉文帝】刘恒:他也拒绝?


    “嗯,他也拒绝了,不过他这个拒绝跟你有点不太一样。使团想给朱厚熜改个爹,让他认明孝宗当爹,然后把朱厚熜本来的亲爹改成皇叔父,因为这个是有先例的,但是朱厚熜不愿意。”


    【汉武帝】刘彻:废话,好端端的给自己换个爹,谁能愿意。


    【汉武帝】刘彻:这明朝还真是奇葩,当皇帝当得亲爹都没了。


    朱元璋:


    【唐太宗】李世民:难道不同意就不能当皇帝吗?好草率。


    “也不是吧,朱厚照把皇位给朱厚熜的时候也没说让朱厚熜必须这样,但是明朝很喜欢强调正统,这是我们前面说过的。明孝宗和兴献王的身份都是板上钉钉的,更何况这两个人当时都已经死了,死人身上不好做文章,就在活人身上动一动,也算合理。”


    【秦始皇】嬴政:所以这是那些使团的人自作主张咯?


    “也不能算自作主张吧。毕竟他们这么做肯定是跟张太后通过气的,那在没有皇帝的情况,只要太后知情,他们就可以这么做。而且当时朱厚熜从年龄也不大,他们估计也没想到。朱厚熜这么有主意,直接就给拒绝了。谁能拒绝当皇帝的诱惑啊。”


    “而且使团不止要求朱厚熜给自己换一个亲爹,还要求他用皇太子的礼仪登基。这个做法不能说不对,但确实也有点不顾朱厚熜的感受,反正朱厚熜是又给拒绝了。”


    【汉武帝】刘彻:还叫什么明朝,你们叫正统朝算了。


    【唐太宗】李世民:哈哈,正统朝。


    朱元璋:


    忍。


    “然后两边就僵持住了。朱厚熜随便使团怎么说、随便谁来跟他说,反正他主打的就是一个不同意,谁来他都不同意。使团那边呢也不想让步,可能明朝的文臣都对皇帝有那么点控制欲。他们就一定要朱厚熜按他们说的办。然后两拨人就在这卡住了。但是俗话说得好,国不可一日无君。朱朱厚熜能拖,他们拖不起。而且他们想换一个人也不行。朱厚照临终前,明确留下旨意,皇位只能是朱厚熜来坐。”


    “最后他们只能让步,朱厚熜按照自己的想法登上皇位,这是他和文臣们的初次交锋。”


    【秦始皇】嬴政:这个听起来是比前面几个要强一点,至少他有自己的想法。


    “朱厚熜登基以后,很快就跟文臣们产生了第二次交锋。”


    “朱厚熜想追封自己的亲爹,给他一个帝号。但是杨廷和他们不同意。这一架可比之前吵得要久多了。但是朱厚熜这人,他没当皇帝的时候他就不听劝,这下当了皇帝就更不听劝了,虽然吵了很久,底下人也不同意,但是他还是一意孤行,直接把他爹从兴献王,抬成了兴献帝。祖母和亲妈也都抬成了皇太后和太后。但是,这个时候张太后还没死。”


    “而且朱厚熜还有个很有意思的事,他不是修仙吗,他给他自己整了一个超长的六十八个字的道号,还分别给自己的亲爹亲妈上了二十六个字和二十八个字的道号。”


    朱元璋:


    这浓浓的不务正业的味道是怎么回事。


    【汉武帝】刘彻:他这仙修得还挺像那么回事。


    “不过修仙归修仙,正事他倒是也干。其实这会已经差不多算是进入明末时期了,明朝面临的社会问题还是蛮严重的,朱厚照可能有想过要控制一下吧,但是他还没来得及,就死翘翘了。”


    “这活就落到了朱厚熜头上。朱厚熜跟他堂哥就不一样了,管你三七二十一,贪污?给我死。弄权?你也死。上来就先杀了一批奸臣。而且他吸取的教训,那确实是实打实的。”


    “明孝宗放纵外戚,他就直接把外戚封爵制度给改了。他哥用宦官,他就直接抑制司礼监,前任皇帝让太医给治死了,他就干脆自己给自己看病。”


    【明太祖】朱元璋:等会,等会。


    【明太祖】朱元璋:被太医治死了是怎么个事?


    “虽然我们一直在说明朝的太医有问题,但是一直都说得不是很具体。这会来说个具体点的。”


    “明宪宗在位的时候,他的太医院里面有个叫刘文泰的太医。明宪宗我们前面说过,西厂就是他办的,他办西厂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跟文官集团争权。因为他爹办的事太low,导致文臣迅速掌握了朝堂的话语权。”


    “经过这么多年的更替,明朝的集权也不像一开始那样那么集中了。特别是土木堡以后,皇帝软弱无能,这更是文臣们的大好机会,但是明宪宗不想这样,他骨子里还是有点雄心壮志的,不然他也不会搞个西厂出来。”


    “但是问题就出在这里了。”


    “明宪宗的本意是想用西厂搜寻能人异士和可用之才,结果西厂跟他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成了个只要拿钱办事就能进的地方,刘文泰把钱一掏,西厂把人往里一送,摇身一变,啥也不会的人居然也能当上太医。”


    【秦始皇】嬴政:朕笑了。


    【汉武帝】刘彻:你们正统朝的规章制度还是不行啊。


    “然后的事大家就都知道了,没有医术的刘文泰艺高人胆大的去给明宪宗治病,成功的把明宪宗给送走了。”


    朱元璋:


    “但是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刘文泰把明宪宗送走以后,还留下来把明孝宗也给送走了。”


    朱元璋:?


    太医院那种地方也是塞钱就能进去的吗?


    这下朱元璋是真忍不了了。


    治死了第一个居然还能让他留下来治死第二个。


    他们大明的律法难道是摆设吗?!


    【汉武帝】刘彻:你们正统朝的律法可真是宽容啊,太医治死皇帝不仅毫发无损,甚至还能治死第二个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叹为观止。


    “明宪宗让刘文泰治了十天就死了,按理来说这一批太医肯定是活不了了,这要是落朱元璋手里,一般九族也跑不了。但是吧,继位的明孝宗不这么觉得,他呢,就把刘文泰他们给放了。”


    “他不但不杀刘文泰,甚至都没把刘文泰逐出太医院,继续让刘文泰在太医院混日子。”


    朱元璋:?


    他有病啊?


    【明太祖】朱元璋:刚刚让别人戴他冠的是不是也是他?


    “是啊,明孝宗嘛。”


    这下朱元璋是真的拳头硬了。


    这到底是什么样的蠢货。


    才能干出这样的事情。


    为什么他的大明有这么多蠢人,他真的不能忍。


    “刘文泰这人既然是靠送礼进来的,那很显然,他是很会送礼的。而且他一开始靠西厂进来当官的时候,他不是太医院的,他是通政司衙门的,但是经过他一番钻研,成功给自己弄进了太医院。”


    “这次也是一样的,他又成功靠送礼,把自己给升职升回去了,等于说他在治死皇帝以后,不但官复原职还毫发无损。”


    朱元璋:


    朱元璋已经不想再继续听下去了。


    他怕他再听下去抑制不住自己想砍人的冲动。


    但是这个直播,他根本关不掉。


    马皇后给朱元璋倒了杯茶:“行了你,那么急干嘛?喝杯茶,去去火。”


    朱元璋难以置信的转头看向马皇后:“妹子,刚刚帝师说的那些你都没听到吗?”


    “听到了,怎么了?”马皇后很淡定。


    “听到了你就不生气?”


    “生气有什么用?你还能把他们抓到你面前来打死不成?”马皇后瞥了朱元璋一眼:“身体是你自己的。气坏了谁来陪你?我看你最近也不太敢瞧太医吧。”


    朱元璋:


    还真让妹子说对了。


    他这段时间确实不太想见到太医院的人,他怕他不太忍得住迁怒。


    朱元璋的担心也是所有皇帝的担心。


    哪怕他们对自己手下管理还是很有自信的,也依旧第一时间让排查太医院有没有德不配位浑水摸鱼的人。


    “官复原职的刘文泰又开始了他神奇的操作,梅开二度,把明孝宗也给弄死了。刘文泰治死明宪宗还花了十天,到了明孝宗这里,也不知道是不是熟能生巧,只花了八天就把人给弄死了。”


    “但即便是这样,刘文泰还是没被处死。”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什么玩意儿?


    【汉武帝】刘彻:准备留着他弄死第三个皇帝???


    “前面说过因为他很会送礼嘛,有庞大的关系网。所以没死,第一次呢是大臣们都想让刘文泰死,皇帝没同意,但是第二次呢,就成了内阁不同意。内阁在明朝政治体系是很重要的一环,是朱元璋在废弃宰相制度以后重新设立的政治体系。”


    “内阁在权力达到最顶峰的时候,可以说实现了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内阁首辅甚至可以用皇帝的名义写奏章。内阁不同意,其他大臣拿刘文泰也没辙,即便是朱厚照想把刘文泰弄死,但在内阁从中作梗,最后也只判了刘文泰一个流放。”


    【秦始皇】嬴政:还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代代皇帝都窝囊。


    【秦始皇】嬴政:臣子居然还能越俎代庖到这个份上,真是给朕听笑了。


    “虽然刘文泰被从太医院给拔出去了,但是明武宗还是英年早逝,简单的落水就要了一国之君的性命。很难不给人一种明太医院里全是刘文泰的错觉。”


    【唐太宗】李世民:朕有点不明白,明孝宗明知道刘文泰治死了他父亲,他居然还敢让刘文泰给他治病?


    【宋太祖】赵匡胤:他很勇敢。


    “勇不勇敢的先不说吧,明孝宗他也不一定是自愿的,他一开始只是小感冒,然后他身边的太监张瑜就找人来给他治。前面说过刘文泰靠送礼在宫里混得如鱼得水。张瑜就偷摸的找刘文泰和高延和去给明孝宗治,一副药下去,病没有除,人反而是直接归西了。”


    “听起来是不是感觉处处都偷着诡异,但是这么诡异的事情他就是在明朝很合理的发生了。”


    【汉武帝】刘彻:又多一新角色。


    【汉武帝】刘彻:你们正统朝的太医院真是卧虎藏龙。


    “当然了,赵延和没有刘文泰这么好的运气,也没有他那么雄厚的人际关系,赵延和是直接被弄死了的,连带着太医院那一群什么都不知道但是直接把锅背上的太医也一块跟着受罚了。”


    【汉武帝】刘彻:最该死的没死,跟没处理没什么区别。


    “总之呢,在这种前提条件下,明世宗朱厚熜就开始了自病自医的模式。”


    “其实朱厚熜在位期间也算是蛮努力的在想办法给明朝注入能量了,后来张居正推广的一条鞭法,就是由桂萼在这个时候提出的,虽然等到万历年间才由张居正在全国推广,但在这个时候,明朝已经隐约有开始搞变法的苗头了,只是桂萼恰好病了,就暂且搁置了这个计划。”


    “像是其他的什么科举啊、经济啊、赋税啊这些,都有进行改革处理。但是朱厚熜这人吧,他又是一个很有自己想法的人。”


    “当然,他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帝跟他晚年胡来也不冲突。到了后面一点,皇帝当久了,朱厚熜就开始不上朝,直接把政事扔给了严嵩管,严嵩也算得上是明朝大名鼎鼎的奸臣了。”


    “严嵩这人吧,虽然他坏的方面那有一箩筐。一路从翰林院侍读爬进了内阁,最后让自己混成了内阁首辅。但是他也不是一开始就完全那么排除异己,至少初入官场的时候他还不是。”


    “但是俗话说得好,一个人不太可能轻松的改变时事,时事却能很轻松的改变一个人。一开始不愿意跟刘瑾同流合污的严嵩,最后也丢掉了自己一开始的理想。”


    “严嵩的升职速度不可谓不快,但他之所以能这么快的升职,靠的也不全是溜须拍马,严嵩很会写‘青词’,这不就正好对上朱厚熜的胃口了吗?再加上严嵩还特别会揣摩朱厚熜的心思,权力自然手到擒来。”


    “而且严嵩还有个好儿子,严世蕃。这爷俩都是板上钉钉的明朝奸臣。严世蕃甚至比他爹要狠得多。虽然严世蕃没跟他爹一样进内阁,但他做官也做到了工部侍郎,并且频繁的给他爹出谋划策,当他爹的助手。”


    【汉武帝】刘彻:合着这位前期搞那么多准备工作就是上这来养权臣来了。


    朱元璋也觉得纳闷。


    不是说朱厚熜皇帝当得好吗?


    怎么当着当着就开始臣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这么狂妄,把皇帝的地位放在哪里?


    “这就是朱厚熜的政治艺术了,虽然严嵩排除异己大肆贪污,但他和其他权臣最大的不同就是,他还是得仰仗朱厚熜,虽然朱厚熜一心沉迷修仙不管事,但只要朱厚熜想,他随时都能扔掉严嵩。”


    “这也是他和他堂哥最大的不同之处,明武宗选择用宦官压制文臣集团,但他选择让文官搞内斗。严嵩也是个明白人,他也知道自己就是朱厚熜手下的一条狗,朱厚熜在后宫修仙修舒坦了,他在前朝一手遮天的日子也能舒坦。”


    “但是这个时候,朱厚熜已经修仙修魔怔了,为了修仙大肆消耗人力、物力、财力。严嵩作为朱厚熜的第一狗腿子认为,皇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要什么就要什么,身为臣属,他只需要做到让皇帝能想要什么有什么就行。”


    “严嵩此举正合朱厚熜心意,至于外面的人过得苦不苦,底下的人过得累不累,朱厚熜和严嵩是不会去考虑的。”


    “朱厚熜沉迷修仙做法事,但做法事的开销是巨大的,朱厚熜也不管。反正他就管花钱就对了,钱怎么来从哪来,这都不重要。有钱花就行。”


    【唐太宗】李世民:这不昏君吗?


    还想干嘛就干嘛。


    魏征连他逗个鸟都能说他两句!


    “是啊,也就干了五年正事吧,后面就都不怎么干正事了,第二次北京保卫战也是在朱厚熜在位时期打响的。”


    朱元璋:


    话果然是说早了!


    【汉武帝】刘彻:又保卫北京。合着你们明朝把都城从南京迁去北京就是为了保卫北京?


    【宋太祖】赵匡胤:好有道理。


    “到了朱厚熜在位后期的时候,边防其实一直都不太稳固,海上有倭寇,陆上有游牧民族,哪哪都不是很太平,但是自从第一次北京保险战以后,武将集团就逐渐有点失去话语权,当然,在第二次北京保卫战打完以后,那点话语权是彻底没有了。”


    “刚刚也说了,朱厚熜这人很自私,他知道严嵩是贪官,但是严嵩贪钱,他不贪皇帝的钱,朱厚熜那份他都是老老实实给交上去了的,朱厚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问题是这样贪来贪去,人人都贪,钱就只有那么点。蛋糕就只有那么大,最后反而是民间的商业体系受到重创。”


    “正好这时候又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期间,民间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秦始皇】嬴政:资本主义是什么?


    “资本主义简单来说就是剥削。靠剥削其他人来累积自己的财富。跟封建社会的剥削没有什么不同,唯一的不同大概是在封建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往往是合法的,而现代资本主义大部分都是不合法的。”


    言羽阳不打算跟皇帝们多说这些。


    要是让皇帝们学会了资本主义,那封建社会岂不是还能继续往下延续。


    有空还是多讲讲马克思主义得了。


    “总之,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朱厚熜在位末期,明朝呈现出了一种分崩离析,即将灭亡的颓势。”


    “但呈现毕竟是呈现,最后明朝在经历嘉靖倭乱、大同兵变、辽东兵变、庚戍之变、争贡之役等等一系列风雨飘摇,最终还是传承下去了。”


    【汉武帝】刘彻:这么多兵变他们还能打赢北京保卫战呢?


    “其实北京保卫战也不是靠打赢的吧,是靠送钱送赢的。”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什么?


    听到这里,朱元璋顿时觉得前面那些东西都不算什么了。


    靠什么赢的?


    给谁送钱?


    不是。


    都是中文字怎么组合在一起他就听不懂了呢?


    甚至有那么一刻他十分希望是自己听错了。


    经过这么久,他都已经不敢去质疑是言羽阳说错了。


    【汉武帝】刘彻:帝师说你们明朝也是靠送钱保和平。


    刘彻很贴心的重复。


    这下朱元璋是真不能淡定了。


    他之所以天天对着赵匡胤贴脸开大看不起宋朝。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宋朝一直在不停的不停的往外给北边的鞑子们送钱。


    现在告诉他其实他的大明跟宋一样,也给北方的鞑子送钱?


    他不能接受!!!


    谁来了都不好使!!!


    “当然,这个钱不是朱厚熜本人送的,是仇鸾偷摸送的。”


    【秦始皇】嬴政:帝师,明世宗这么掌控朝堂了?


    【汉武帝】刘彻:一个是皇帝点头给别人送钱,一个是臣子背着皇帝偷摸给外邦上供,至少前者皇帝还点头了呢。


    “这个事儿呢他是这么个事。”言羽阳斟酌了一下用词:“一开始呢,鞑靼人就不怎么安分,老是动不动就骚扰,完是明朝又确实不怎么打得过人家,鞑靼人尝到了甜头,就试图入侵明朝疆土,但是没完全成功,明朝这会也不是无人可用。”


    “虽然鞑靼人被打退了,但是他们的野心被滋长了,鞑靼人一寻思,机会来了。就想跟大明议和,因为这时候明的边防很差,基本上就是被动挨打,但是草原的游牧民族跟中原的农耕文明比起来,最差的就是他们粮不够,各方面的发展都远远比不上中原。”


    “鞑靼人就想跟明朝通商,就说要跟明朝议和。这个事情其实也很好理解,现在是他们占据上风。然后他们主动来议和,按理来说,鞑靼人觉得明朝根本没有拒绝的理由。可惜,如果这是宋朝,可能人家就同意了,偏偏这是明朝,偏偏他还撞到了朱厚熜手上。”


    “刚刚说过明朝有嘉靖倭乱和争贡之役,这两次就是因为海上的倭寇频繁骚扰导致的,沿海地区一直不太平,朱厚熜一怒之下直接开了海禁,不做海上生意了。”


    “前面也说过很多朝代经济繁荣海运是离不开的,朱厚熜这一手海禁,也算是间接掐断了明朝经济发展,但问题是海禁是开了,倭寇作乱的情形并没有得到解决,沿海人民还是要忍受骚扰和时不时就来一次的烧杀抢掠,可以说是苦不堪言。”


    【秦始皇】嬴政:这个倭寇就是帝师上次提到的日本人吗?


    “也不完全是吧,这会把海盗都统称为倭寇,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完全没有,还是有的。”


    “朱厚熜拒绝了鞑靼人议和的请求,这下鞑靼人不乐意了,议和只是他们想要达到目的的一个手段,终极目标是为了开市。软的行不通,他们就打算上硬的。”


    “于是鞑靼人的大军又打进来了,鞑靼人打进来的过程出奇的顺利,但身为总兵的仇鸾靠的是贿赂严世蕃才拿下的,他根本就没有什么军事才能,但是他也知道,要是他守不住大同让鞑靼给攻破了,他也没好果子吃,于是他私底下偷偷给鞑靼人送钱让鞑靼人去打其他的城池。”


    嬴政:?


    刘彻:?


    李世民:?


    【秦始皇】嬴政:荒谬。


    【则天大帝】武则天:简直就是笑话。


    【则天大帝】武则天:这样的人居然也能当守城将领,你们明朝当真是可笑。


    朱元璋:


    好气。


    但他没法反驳。


    “鞑靼人呢还是比较诚实守信的,他们拿了仇鸾的钱,果然就换了个地方打,其实换与不换都没什么太大的差别,换到别的地方了,明军也还是打不过,照样让鞑靼人长驱直入,一路打到了北京城。”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鞑靼人兵临城下了,严嵩这个时候还是在专心致志的给朱厚熜写青词。”


    【汉武帝】刘彻:他还叫什么严嵩,叫严青词得了。


    【唐太宗】李世民:这么分不清主次的人居然是内阁首辅,你们大明真是没救了。


    “不过最后北京城也没破,鞑靼人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开市。朱厚熜同意了鞑靼人的要求,他们就带着军队哪来的回哪去了,虽然烧杀抢掠是避免不了的。事后严嵩让兵部尚书当了他的替罪羊,这事就算过去了,这就是庚戍之变。”


    【秦始皇】嬴政:这就过去了?


    【汉武帝】刘彻:朕都有点不理解了。之前明太祖是怎么好意思天天追着宋太祖骂的?


    【汉武帝】刘彻:你们这不都是一家人吗?


    朱元璋:


    谁跟宋朝是一家的?


    你放什么狗屁呢!


    【明太祖】朱元璋:宋朝有不送钱的时候?


    【汉武帝】刘彻:送一次的笑一直送的,这是什么?五十步笑百步?


    【汉武帝】刘彻:你要非这么说,那宋送钱好歹还是皇帝送,你们这臣子背着皇帝送,也不知道谁都丢人。


    【明太祖】朱元璋:宋朝年年给,仇鸾就给一次,这有可比性?


    【汉武帝】刘彻:你又知道仇鸾只给一次了?仇鸾托梦跟你说的?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你们汉初不也一直送公主给匈奴和亲吗?你倒是开始说起别人来了。


    【汉武帝】刘彻:整的你们明朝公主没和亲过似的。


    【明太祖】朱元璋:朕的大明用不着跟别人和亲。


    【汉武帝】刘彻:哦,那你好了不起哦。


    “咳咳,这个,明朝确实没有和亲的公主。”言羽阳挠挠头:“明成祖朱棣说过明朝不对外称臣,也不对外和亲。”


    刘彻:


    “既然说到明成祖,值得一提的是,一开始朱高炽遵从他爹的心愿,给朱棣上的是太宗,结果到了朱厚熜这,他直接给朱棣一挪,挪成了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


    好啊,原来就是你小子害的朕。


    “鞑靼人虽然按照约定退兵了,但北边还是一直有动乱的发生。与此同时,南边的倭寇也很夸张,根据史料记载,53个日本人在沿海地区登陆以后,烧杀抢掠了接近三个月,期间杀伤了四五千官兵,一度直逼南京城。”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多少?


    五十三个杀伤四五千??


    他没听错吧??


    日本人战斗力这么高??


    “确实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数字,但这确实是曾经发生过的事。”


    【汉武帝】刘彻:不是吧,日本人这么厉害?


    【唐太宗】李世民: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明军太弱了。


    【汉武帝】刘彻:再弱也不至于弱成这样吧?就是五千人躺地上让五十三个人砍,每人都要砍差不多一百个呢。


    【唐太宗】李世民:张辽还带八百人击败了孙权十万兵呢。


    孙权:?


    这都能扯到我身上?


    【汉武帝】刘彻:击败跟击杀还是有区别的吧,张辽又不是带八百人把十万人都给杀了。


    【汉武帝】刘彻:不行朕还是觉得不真实,帝师这真的没有夸大其词吗?


    【汉武帝】刘彻:南京不是正统朝的副都吗?五十三个人就能给拿下了?还能为非作歹三个月,你们正统朝真就什么都不干啊?


    “拿下倒是没有啦,就是他们一路烧杀抢掠,往南京那边去了,至于这个数据的真实性,清朝编撰的明史是这么写的。”


    “不过很快,戚继光横空出世,前往沿海地区平乱。自此之后,沿海地区的倭患基本被肃清。”


    【秦始皇】嬴政:看来也不全是酒囊饭袋,偶尔还是有那么一两个可造之材。


    【明太祖】朱元璋:仇鸾的下场呢?死了没?


    “仇鸾死倒是死了”


    【明太祖】朱元璋:怎么死的?


    “仇鸾后来跟严嵩成了政敌,前面不是说仇鸾偷摸贿赂了鞑靼人吗?完事转头他就给朱厚熜通风报信,说鞑靼人要打进来了,但是那会鞑靼人还没有兵临城下,仇鸾的人去的比较快,他主打的就是一个信息差,后来鞑靼人果然兵临城下了,朱厚熜就更相信他了。”


    “紧接着仇鸾就立刻带兵增援北京,营造出自己是来帮助守卫北京的假象。这么一来,朱厚熜就更加信任仇鸾了,以至于后来仇鸾的手下冒充鞑靼人对百姓进行烧杀抢掠,朱厚熜也向着仇鸾,认为王仪不该抓他们,反过来把王仪给抓了。”


    朱元璋:?


    朱棣:?


    朱高炽:?


    什么东西?


    为什么越听越抽象了?


    【秦始皇】嬴政:自己人抢自己人?


    【汉武帝】刘彻:你们正统朝真是让人眼界大开。


    【唐太宗】李世民:怪不得帝师之前说明朝农民起义最多,他们要是能忍住不起义才怪了。


    “总之,第二次北京保卫战结束以后,朱厚熜对仇鸾就很器重了,仇鸾一寻思,他的机会这不就来了?他就想把严嵩给弄了。他就把严嵩那点事跟朱厚熜全说了。”


    “这下好了,事捅到明面上,不处理也得处理了,朱厚熜就开始冷落严嵩,但是严嵩也算是有点运气在身上,好巧不巧,仇鸾病了,还没等严嵩干点什么,仇鸾先病死了。”


    “仇鸾死后,锦衣卫指挥使陆炳把仇鸾做过的事都呈报给朱厚熜,朱厚熜很生气,还把仇鸾从棺材里挖出来鞭尸。”


    “这里我们又可以引申出来一个人物,陆炳。可以说朱厚熜能活这么久,陆炳简直是功不可没,朱厚熜遭遇的两次足以要命的危机都是陆炳给他救出来的。”


    “第一次,朱厚熜差点被行宫的宫女勒死,是陆炳及时出现,救下了朱厚熜,当然,这里面还有方皇后的功劳,也不完全是陆炳一个人救驾有功。”


    朱元璋:?


    一个皇帝能做到被宫女勒死的份上?


    这是在干什么?


    蔑视皇权蔑视到这种地步?


    【明太祖】朱元璋:哪儿来的宫女这么大的胆子?


    “这个事情吧,他是这样的。”


    “听说宫女们要造反勒死朱厚熜的原因是因为他不是修仙吗?他就痴迷炼丹,但是这个炼丹吧,他是用十四五岁少女的经血。然后为了保证这批宫女的纯净度,他都不让人吃饭,只让喝点露水。久而久之,为了自己活命这么干也能理解吧,至于这里面有没有文官的手笔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但是这次侥幸活下来,不但没让朱厚熜停止疯狂的修仙,他反而修得更厉害了。他觉得正是因为自己修仙了,才能侥幸不死。”


    【秦始皇】嬴政:


    【汉武帝】刘彻:看出来了,确实很侥幸。


    “这是一次,还有一次是朱厚熜住的地方起火了,陆炳不顾自身安危冲入火海把朱厚熜从火场里面背了出来,要是没有陆炳,朱厚熜估摸就直接被烧死了。”


    “陆炳可以说是朱厚熜手里一把非常好用的刀,指哪砍哪。他跟严嵩最大的区别就是他做的事情都是朱厚熜让他去做的,自己没什么私心。”


    “但即便是严嵩这么揣摩朱厚熜的意思了,他依旧没能善始善终,一场大火加上一个徐阶,令严嵩晚景凄凉。”


    “徐阶虽然也是一个有名的贪官,但他这时候还没开始贪,他是等朱厚熜死了以后才开始贪的。而且他这人大有来头,他是王守仁的弟子。单这么说听上去好像没什么。”


    “王守仁是心学的发展者,阳明心学、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他是当之无愧的圣人。”


    “众所周知,朱元璋是很信奉程朱理学那一套的,程朱理学在明朝的时候简直是发展到了鼎峰,但王守仁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自我。心学这个东西,说出来看似很虚无缥缈,但是想要做到其实是很难的。”


    第119章 第 119 章


    “细数王守仁的生平, 他的父亲是成化十七年的状元、但王守仁的目标却不像天下学子那样,是通过科举扬名天下,他认为, 比起科举, 读书明理似乎更重要一点。”


    “心学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一种人生哲学。知行合一认为实践跟知识是相辅相成的, 单有知识没有实践是不够的,所以在他十八岁的时候,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 他格了七天七夜的竹, 什么都没得到不说, 人还直接病倒了, 自此以后, 王守仁意识到了空有理论却不实践是远远不够的。”


    “之后王守仁被刘瑾贬官到了龙场,在这段时间里, 发生了著名的龙场悟道。”


    “虽然王守仁是哲学家, 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军事家,在刘瑾被除以后, 他重回官场, 并频繁外出平乱。王守仁用兵也很有一套, 在平了民乱上交完兵符以后, 他还顺手把宁王叛乱也给平了。”


    “只不过比起他在官场上的成就, 他本人这一生的遭遇和经历、以及他提出的思想过程, 都比他在官场上的贡献要更耀眼一点。”


    “心学是一种深邃而实践的哲学智慧, 是哲学思想之集大成。你们要是感兴趣的话, 可以多了解一下。”


    可惜,其他人并不是很想了解。


    【冠军侯】霍去病:帝师, 你说他用兵厉害,有多厉害?


    【淮阴侯】韩信:同问。


    言羽阳:


    你们重点搞错了吧你们!


    “赤壁之战发生在哪一年?”言羽阳冷不丁的提问。


    【淮阴侯】韩信:啊?


    【冠军侯】霍去病:208年。


    言羽阳再次:


    “那官渡之战呢?”


    【冠军侯】霍去病:200年。


    【淮阴侯】韩信:不是,帝师,怎么突然搞上提问了?


    “老这么干讲也没什么意思,搞点小问答换换脑子。好久都没发过小红花了,接下来我们玩点别的。”


    “抢答赛,答对一题积一分,答错一题扣一分。得分最高的发一朵小红花。”


    【秦始皇】嬴政:除了小红花能不能再发点别的?


    “嗯?你想要什么?”


    【秦始皇】嬴政:奖励一点现代的新鲜玩意儿。


    “也可以啊。想要奖励的同学努力答题哈,难度会有一点高哦。”


    【汉武帝】刘彻:帝师,刚刚去病答的那两道题算分不?


    【唐太宗】李世民:当然不算,你没看帝师说才刚开始吗?


    刘彻:?


    【汉武帝】刘彻:凭什么不算?


    【秦始皇】嬴政:因为刚刚没开始。


    【汉武帝】刘彻:你就说去病答没答对吧。


    【宋太祖】赵匡胤:但是刚刚没开始。


    刘彻:


    可恶啊!


    “都做好准备哈,要开始咯。”


    “请听题”


    皇帝们都做好了十足的准备,全神贯注的等待着言羽阳的题目。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在内容和风格上都具有不同的特色,请问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嬴政:?


    刘彻:?


    李世民:?


    问题是出来的,但是半天都没人说答案。


    “咦?第一题就没人回答吗?”


    要是不扣分的话,可能还会有人试着答一下,但是答错还要倒扣分,这就导致没什么人敢轻易去尝试。


    “真没人抢啊?不行,那我得换个规则了。出题后三分钟内没人回答的话,就全都扣一分。”


    嬴政:?


    刘彻:?


    李世民:?


    【秦始皇】嬴政:帝师,不能这样吧。


    “不能哪样?”


    【汉武帝】刘彻:怎么不答题也要扣分啊?


    “那要是一直没人答,那不就直接卡死在这了吗?肯定要搞一点激励制度,有赏有罚嘛。”


    “我要开始倒计时咯,59、58、57”


    【昭容】上官婉儿:生活环境不同?


    “恭喜上官婉儿同学答对了,积一分。目前是上官婉儿同学领先哈。李白所处的时代还属于盛唐,到了杜甫的时代,唐朝已经进入了一个由盛转衰的局面,所以研究他们两风格不同的根本原因就是生活环境不同,这题其实还是挺简单的哈,下一题。”


    “海上丝绸之路最鼎盛的时期是哪个朝代?”


    【秦始皇】嬴政:元朝。


    “恭喜嬴政同学答对,你也积一分。其他同学要加油了哈。下一题”


    经过几轮答题下来,最终累积积分最多的人是嬴政。


    “恭喜嬴政同学,下课以后私聊我一下哈。”


    过了这么久,嬴政他们的社会繁荣度逐渐提高,现在已经可以言羽阳私下聊天了。


    “今天就先讲的这里,考虑到某些同学的心理承受能力哈,没有讲完的部分我们下次再讲。至于今天的课后作业你们每人都写一写自己对心学的理解好了。”


    朱元璋:


    这个‘某些同学’说得应该不是他吧。


    嬴政:?


    他连朱熹的理论是什么都不知道,还要去分析王守仁的理论吗?


    【秦始皇】嬴政:帝师,这要怎么分析?


    言羽阳本来也就是随口一说,放在现代查阅资料,分析什么的肯定是能写出来,但是让秦汉的人去分析明朝的哲学流派,好像确实有点强人所难。


    “好吧,那就还是写卷子吧。”言羽阳改变主意的速度很快:“老样子,两张卷子,下节课要检查的哈。”


    下完课以后,嬴政照例跟扶苏李斯他们开起了小会。


    根据这些天的发展。


    产量更高的各类种子已经开始在各个郡县开始试点推广。


    军功爵制度也逐渐由他们根据其他朝代经验总结出来的制度替代。


    跟其他朝代换来的更好用的水车、曲辕犁、肥料、耕地方法和饲料什么的也都找了对应的人来研究。


    提高国民文化水平也逐渐提上了日程。


    对不配合的六国旧贵族,嬴政也不再采取怀柔政策。


    他觉得自己以前就是脾气太好了,看看其他朝代的皇帝,动不动就诛九族,砍头,他也应该学一学。


    嬴政现在已经摸到让繁荣度飞速提升的办法了。


    他抄贵族的家,不但不会掉繁荣度,正相反,抄到那种平时为非作歹鱼肉乡里的贵族,他的繁荣度反而会蹭蹭蹭的上涨。


    但是抄家这个东西吧,他也是一门技术活。


    要是上来就直接二话不说把家给抄了,不仅容易搞得人心惶惶,反而还会适得其反。


    所以抄家该怎么抄,很重要。


    这个时候,李斯就能派上很大的用场。


    他跟扶苏两个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扣上帽子以后二话不说就开始抄家。


    这几天大秦的国库是充实了不少,但绞尽脑汁给人家想罪名的李斯头发都多白了两根。


    而且他们在抄家之前还要去搞实地调查避免抄错人,把安安分分的贵族家给抄了。


    开完小会以后的嬴政私聊言羽阳。


    【秦始皇】嬴政:帝师,我来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嬴政同学,你想要点什么?


    有关嬴政想要的新鲜东西,言羽阳也思考过了。


    像是手机啊电脑啊电视啊这种高科技产品,新鲜是新鲜,但是古代一没通电二没信号的,弄过去了也就是一堆破铜烂铁,根本用不上。


    家电也是同理。


    虽然现代的美食也是很多的吧,但嬴政看起来好像也不是那种很重口腹之欲的皇帝,老拿吃的打发人家也不合适。


    言羽阳思来想去也没想到有什么特别合适的东西,干脆让嬴政自己挑了。


    那边嬴政就更不知道该远点什么了,他连现代究竟有些什么东西都不知道。


    【秦始皇】嬴政:帝师决定就好。


    突然,言羽阳灵光一闪。


    想到了一个好东西。


    保证新鲜的同时,嬴政还没见过。


    【帝师一号】言羽阳:行,晚点我就给你邮过去。


    一个月的cd早就过了,言羽阳现在已经可以和嬴政开启新的交易了。


    说干就干,言羽阳行动力超强的找了一家书店,直接买入两套历史习题。


    一套《五年中考三年模拟》和一套《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书店老板麻溜的帮言羽阳把书给打包好。


    闻着新书独有的油墨味道,言羽阳心情大好。


    嬴政肯定会被新鲜到。


    收到两套课外作业的嬴政确实有被新鲜到。


    虽然他们现在也逐渐倒腾出来了纸张,但远不如现代的纸张来得雪白柔顺。


    他打开书一翻,整整齐齐的印刷字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嬴政轻轻的抚摸着雪白的纸张:“现代技术果真十分先进。”


    【帝师一号】言羽阳:记得要全部写完哦,嬴政同学。


    收到言羽阳信息的嬴政眉心一跳。


    全部都写完?


    要写什么?


    先前嬴政只顾着观察纸张和印刷字迹,并没有过多关注书本内容。


    言羽阳这么一说,他当即又翻来书本细看了看纸张上的印刷内容。


    随后脸色一黑。


    这些居然全都是题。


    这居然是一套、不,两套题册。


    【秦始皇】嬴政:帝师,多做习题也是奖励方式的一种吗?


    【帝师一号】言羽阳:那当然。


    【帝师一号】言羽阳:你看我我给别人买习题了吗?没有,我只给你买了。


    嬴政:


    只给他买了难道不是因为他刚刚在抢答环节胜出了吗?


    紧接着,言羽阳的消息又来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对了,答案已经被我提前拿走了,你要是写完了可以拍照给我看,我帮你看看正确率。


    嬴政:


    秦朝这边进展飞快,发展得热火朝天。


    刘彻那边也没闲着。


    卫青不出去打仗的时候就跟霍去病一块在长安研究其他朝代新鲜东西。


    刘彻的生活也从上朝、后宫、批奏折三点一线变成了上朝、跟卫青研究东西、批奏折。


    去后宫的次数是变少了,但是该看的儿子还是顿顿不落。


    这天,正好刘彻把手头上的事忙完了,准备去看看儿子笼络笼络感情。


    既然他已经提前知道儿子未来会很无辜的被人陷害。


    他必然不会让他儿子再重蹈覆辙。


    只是不巧的是,他今天来的时候刘据刚好已经睡下了。


    刘彻看了看儿子恬静的睡脸,还是没有选择打扰儿子的睡眠。


    但平时他的亲子娱乐活动时间都非常的充足。


    今天骤然打乱计划空虚下来。


    他就觉得有一点无聊了。


    刘彻一无聊,就有点想搞事。


    【汉武帝】刘彻:@【帝师一号】言羽阳,帝师,在忙吗?不忙接着讲上次的故事呗。


    朱元璋好不容易清净两天,就看到刘彻在这贴脸开大。


    【明太祖】朱元璋:讲什么讲?现在是上课的时候吗?


    【汉武帝】刘彻:真要是上课的时候朕还不想听呢。


    【汉武帝】刘彻:有你什么事啊,朕又没叫你,你还挺会来凑热闹的。


    【汉武帝】刘彻:@【帝师一号】言羽阳,帝师帝师,你在吗?


    【帝师一号】言羽阳:我在倒是在,但是也不是所有人都想听故事的吧。


    【帝师一号】言羽阳:这样吧,老规矩,听的摁1不听的摁2。


    不得不说。


    刘彻实在是选了一个好时候。


    这会正好皇帝们都有点无所事事。


    批完奏章的准备午睡、没批完奏章的在批奏章、不想午睡的打算给自己找点乐子。


    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不介意看别人家的笑话。


    于是选1大军再次把朱元璋给淹没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好吧,少数服从多数,你们想听点什么呢。


    【汉武帝】刘彻:就接着上次的讲呗,上次讲到哪里了来着?徐阶,是这名不?


    【秦始皇】嬴政:是。


    嬴政一边写言羽阳邮给他的五年中考三年模拟,一边关注群里的动静。


    不是他不想写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实在是翻开看了半天,发现自己基本都不会。


    他又不愿意随便乱蒙。


    就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了五年中考三年模拟。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徐阶这个人吧,虽然在扳倒严嵩的时候出了很大一份力,但他在进入内阁的手法跟严嵩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也跟严嵩一样,很会写青词,但不同的是,他身上还有一份扳倒仇鸾的功劳。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不过徐阶写青词倒是没像严嵩一样魔怔,他写青词更多的是为了巴结严嵩,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严嵩如日中天的时候,明朝廷基本上就没有不巴结他的人,就连张居正都给严嵩写过。


    【汉武帝】刘彻:嚯,好一个一手遮天。


    朱元璋:、


    你阴阳谁呢你?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在第二次北京保卫战之后,徐阶得到了朱厚熜的重用,但同时他也引发了严嵩对他的不满,这个时候徐阶虽然得到了朱厚熜的好感,但比起徐阶,朱厚熜还是更得意严嵩,于是徐阶一不小心就把朱厚熜给得罪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徐阶是个聪明人,这时候他已经意识到了,严嵩不除,他是不可能有出头的机会的,但是这会严嵩基本上还是一手遮天的状态,要想除掉严嵩难如登天,而且他必须先保全自己。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徐阶就开始疯狂的给严嵩写青词,同时试图跟严嵩结成姻亲关系,表面上徐阶跟严嵩是一伙的,但背地里徐阶一直在偷偷救济被严嵩打压的官员,当然,严嵩排除异己打压的人数众多,靠徐阶一个人救下来也不现实。


    刘彻靠在榻上一条条的听言羽阳的语音,一边听还一边往嘴里扔点心。


    一旁百无聊赖的霍去病蔫蔫的趴在桌上:“陛下,听这些有什么意思,咱们还不如一块去练武场玩玩呢。”


    卫青今日出门巡视去了,没带霍去病。


    霍去病本来想去找刘据一块玩,结果不巧。


    刘据没找到,倒是正好撞上了无功而返的刘彻。


    当即霍去病就被刘彻给抓走了。


    “怎么没意思?有意思的很。”刘彻伸手给霍去病投喂了一块糕点:“你觉得是严嵩这样的臣子好,还是徐阶这样的臣子更好呢?”


    霍去病嚼着嘴里的糕点疑惑的看着刘彻。


    刘彻也不急着要霍去病回答,只慢条斯理的等着。


    霍去病三下五除二把糕点就咽了下去。


    除了有点干干的剌嗓子之外,他还差点把自己给噎死。


    刘彻适时的给霍去病递上一杯茶。


    霍去病“咕噜咕噜”把茶一口全闷了:“陛下,帝师不是说他们两个都是奸臣么?奸臣有什么好的,直接全杀了呗。”


    “奸臣好啊。”刘彻神色淡淡的:“皇帝不方便出面办的事,就交给奸臣办。自己还不用脏手,有这么舒心的臣子,怎么会不好呢?”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跟严嵩结成姻亲关系之后,徐阶可以算得上是夹着尾巴做人了,一直到万寿宫起火以后,徐阶一直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万寿宫是朱厚熜一直修仙的地方,骤然被烧,朱厚熜急需一个新的、宽敞的大殿来继续寻找他的仙途,但是当时已经有在修宫殿了,财政紧张,严嵩就想让朱厚熜先去南宫住一阵子。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南宫这个地方其实也没什么不好的,他唯一不好就不好在,这是朱祁钰之前把朱祁镇囚禁了八年的地方,朱厚熜就不愿意住那,连带着对提出这个意见的严嵩也不满了起来。他觉得严嵩不会来事儿了。


    朱元璋:


    他还没能完全的接受朱祁镇的事实。


    言羽阳这么贸然提起,他心头还是突然一哽。


    其实言羽阳发语音,也算是考虑到了朱元璋的心情。、


    毕竟语音条这个东西跟直播课还是有一点区别的。


    语音条这个东西,不想听的话可以直接不点,但直播课就不一样了,避无可避。


    言羽阳千算万算没算到,朱元璋他有点强迫症。


    他看到语音的红点他就难受,那个手不由自主的就点上去了。


    语音条一点开就想着要听完,不然他也不爽。


    可以说是很“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这个时候徐阶就上了,他跟朱厚熜说,陛下,住什么南宫啊,咱们直接把万寿宫修好,咱们继续住万寿宫呗,严嵩说没钱没材料,徐阶说可以用剩下的。这下徐阶这事又办到朱厚熜心里去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本来在打第二次北京保卫战的时候,徐阶跟严嵩就已经有一个鲜明的对比了,要不是后来徐阶翻车了,严嵩退场或许还能再早一点。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万寿宫重新修好之后,徐阶再次成功升官,但严嵩就没那么幸运了,他跟严世蕃父子两被御史弹劾,朱厚熜直接就把严嵩革职,严世蕃给关牢里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严嵩就此失势,徐阶一步登天。其实朱厚熜在位的时候徐阶看起来一点都不像奸臣,他不像严嵩一样把所有的权利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也不像严嵩那样唯我独尊。海瑞写奏章骂朱厚熜,还是徐阶替海瑞求情,才保住了海瑞的命。


    “你看。”刘彻闲闲的说:“这么听起来,徐阶是不是比严嵩要好很多?”


    “可是那又怎么样?”霍去病不解的问:“他最后还是变成奸臣了啊。”、


    刘彻:


    去病哪都好,就是有点轴。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这个时候朱厚熜的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他把皇位传给了他儿子朱载垕,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徐阶之所以惹朱厚熜生气有很大一部分愿意就是因为原本的太子朱载壡死了才一年,徐阶就不停地上奏章,试图让朱厚熜立朱载垕当太子。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不过虽然当时徐阶所求朱厚熜没有应允,最后兜兜转转还是让朱载垕当了皇帝。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不得不说,朱载垕夹在他老爹朱厚熜和他儿子朱翊钧中间,真的显得他特别像一个正常人。


    【秦始皇】嬴政:确实,朱翊钧正不正常不知道,朱厚熜反正看起来不太正常。


    嬴政心有余悸的想。


    还好帝师再三强调了修仙求长生是无稽之谈。


    虽然他偶尔也会感到遗憾,但至少他现在对修仙已经完全没想法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朱载垕能当上皇帝其实也算是有点运气成分在,朱厚熜一共有八个儿子,长子生下来没两月就夭折了,次子当太子没当多久,才十四岁就也夭折了,朱载垕作为第三个儿子,虽然也死得早,但他比他的兄弟们还是要长寿一点。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老四朱载圳倒是有心跟朱载垕争一下皇位,结果朱厚熜还没死呢,朱载圳倒是先死了。其他几个儿子的下场也都跟朱厚熜的长子一样,没能活过满月就统统夭折了。


    【唐太宗】李世民:那就是说他留不留即位诏书其实都没必要,儿子就剩这一个了,怎么着都是他的咯。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确实也可以这么说。


    【宋太祖】赵匡胤:有人费尽心机争夺皇位,有人等着等着皇位就自动掉手里,同人不同命啊。


    赵匡胤只是随便感叹一句,但有很多人在那一刻却觉得自己被冒犯到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其实朱载垕在成为皇帝之前,日子过得也蛮苦的,亲妈去世得早,爹又听信道士的说什么“二龙不能相见”,然后朱载垕这人又有点木讷,身为皇室子弟他居然还要靠贿赂严世蕃才能拿到本就属于他的东西。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如果不是徐阶,朱载垕很难能获得这个皇位,再者,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当皇子的时候压抑得太久了,做皇帝以后想要放纵一下,朱载垕本人是不怎么管事的。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当然了,他刚登基的时候也不是什么事都不管,他登基之后就把海瑞从牢里给放出来了,还把他爹的道观神坛都给拆了,同时还把他爹好不容易给祖父上上去的配天资格给取消了,就差直接把祖父挪出太庙了。


    朱元璋:


    有必要跟自己亲爹唱反调唱成这样?、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朱载垕其实跟他爹也差不多,蛮自私的。好了那么一阵子之后就开始摆烂了,不同的是,他爹是假摆烂,他是真摆烂。他爹看似是放权了,其实自己心里门清。他是真放权,一点都不带管的。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还好朱厚熜给留下的臣子能顶事,这时候正好是张居正、徐阶、高拱三个人争权的时候,张居正跟高拱联手把徐阶直接从内阁踢了出去,高拱甚至想一劳永逸,直接把徐阶给弄死,但朱载垕并没有收到他的暗示。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在这期间徐家贪污受贿侵占良田的事也连带着被捅出来了,然而抓着徐阶贪污不放的不是别人,正是徐阶之前救下来的海瑞。


    【汉武帝】刘彻:看出来了,这个海瑞是真不怕死。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海瑞在民间还有个别称,叫做海青天。海瑞是明朝出了名的清官,也是明朝出了名的谏臣。


    听言羽阳这么说,李世民不着痕迹的看了魏征一眼。


    没错,就是这个味。


    这种头铁不怕死的味简直跟魏征如出一辙。


    想到海瑞还直接上奏章骂皇帝,李世民就不自然的咽了口唾沫。


    该不会他们谏臣骂起人来也都是一个味吧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其实海瑞的为官方式,不仅仅有家族遗传,同时也有王守仁心学的影响,他虽然不跟徐阶一样是王守仁的学生,但也受到了很大王守仁心学的影响。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不过海瑞的为官之路却并不是很顺利,虽然他一心为百姓做事,自己的日子也过得很困苦,但俗话说得好,水至清则无鱼,海瑞的行事作风太过刚正不阿,无疑得罪了很多人。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后来海瑞被朱厚熜关进诏狱,朱厚熜死了以后百姓们都说朱厚熜死得好,没什么人为他惋惜,反而是海瑞听说了以后痛哭不止,直接给自己哭晕了。


    “这就是忠臣。”刘彻悠哉哉的往嘴里扔了块点心:“忠君之臣。”


    “那陛下想要这样的忠臣吗?”霍去病问。


    刘彻好悬没把刚吃进嘴里的点心直接吐出来,:“咳咳咳咳咳”


    霍去病连忙给刘彻倒水:“陛下,您慢点,慢点。”


    刘彻用水把嗓子里的糕点残渣给咽下去:“臣子是好臣子,正直也很正直”


    “不过”刘彻话锋一转:“给朕的话,朕还是有点无福消受,还是算了吧。”


    谁乐意找个人来动不动就骂自己两句?


    他已经有卫青了,自觉很是足够。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海瑞被朱载垕放出来以后继续当官,刚开始有人弹劾徐阶,他还会帮徐阶说好话,结果等他出去当巡抚的时候,发现了徐家鱼肉乡里、侵占耕地的时候,追着徐阶不放的也是海瑞。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海瑞制裁贵族世家的举动逐渐招来了诸多人的不满,最后海瑞这个巡抚还没能当多久,就又被调走了,之后就是一路的贬谪贬谪再贬谪,基本上都没什么当官的机会了。


    “纯臣的下场。”刘彻伸了个懒腰:“谁都知道他是好人,大家也都敬佩他是个好人,这就是好人的下场。”


    “臣倒是觉得海瑞没什么错。”霍去病站起来活动了一圈:“他也算是明朝生不逢时的一员吧。”


    “嗯?”


    “帝师不是说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很抠门吗?遇上海瑞这种对自己也很抠门的臣子,他肯定很喜欢。钱少事少还办实事,就是嘴硬了点,但是他说他的,当没听见不就行了吗?”


    霍去病总结:“这样的人臣觉着比奸臣好用多了。”


    “嗯。”刘彻笑着肯定了霍去病:“很有道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继续说回徐阶,虽然徐阶被罢官回乡了,但他晚年也不算很凄凉,海瑞追着他咬了也没多久,就被人参了一本给调走了,虽然海瑞是被人弄走了,但是高拱没打算放过徐阶,他抓着徐家侵占土地不放,徐府直接被抄没冲公。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不得已,徐阶只能求高拱放过自己,毕竟这时候徐阶已经六十九岁,马上就要七十了,古人常说人活七十古来稀,徐阶这个年纪放在古代那是少有的长寿。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但是政敌这玩意,他也不会因为你落魄了他就放过你,高拱嘴上说他不会对徐阶怎么样,实际上等到朱载垕死了以后,朱翊钧罢免了高拱的官职,徐阶才算是真正的安享晚年了。


    【秦始皇】嬴政:听起来这几个臣子也都是一手遮天的那种。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是啊,因为这是朱载垕自己主动放权的嘛,他要吃喝玩乐,自然免不得大权旁落。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而且他完美的继承了他爹的优点,非常自私。国库有钱还是没钱他是不管的,他只管自己吃喝玩乐的钱够不够,想要的东西有没有到手。


    朱元璋:


    这不又是一个窝囊废吗?


    虽然朱厚熜离谱是离谱了点。


    但是至少还干了几年实事。


    这朱载垕呢?


    有一年吗??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朱载垕总共就当了五年的皇帝就死了,而他的死因也非常的显而易见,是自己把自己给玩死的,朱载垕非常、非常、非常的沉溺女色,沉溺到了他得色痨都不算是什么秘密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这个时候徐阶被踢出内阁,内阁就成了高拱和张居正的天下,但是高拱的为官之路其实也没有那么顺遂,他是成功把徐阶给弄出去了,但是他自己也让人给弄出去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后来还是张居正想办法又让高拱官复原职,高拱这才得以重新回到内阁,但是高拱既然能做到内阁,那说明他还是有点本事的,不然张居正也不会想办法把他给弄回来。


    原本还对张居正抱有极大期待的朱元璋这会都不太敢对张居正有什么期待了。


    言羽阳又是什么大明续命、又是大明功臣的。


    本来朱元璋对张居正也是很有期待的。


    毕竟他那么多满分不是白考的。


    但是自从言羽阳开始将明朝之后,他嘴里的话的可信度在朱元璋这里就约等于打了半折。


    他说朱厚熜聪明。


    是,是聪明。


    快没把自己给聪明死。


    他说朱载垕比他爹和他儿子都要好。


    儿子是什么样暂且不知道,但就这德行说他比他爹强,朱元璋那是真没觉得。


    顶多就是比他爹短命一点,其他方面也未必比他爹强到哪里去。


    但是言羽阳说朱载垕运气好。这个朱元璋是承认的。


    捡漏捡到了皇位不说,还刚好臣子都是能做实事的。


    这不是运气好,这是运气有点太好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高拱回来以后,就跟张居正力排众议,重新和鞑靼人缔结了盟约,封俺答汗为顺义王,重新开通互市。这次和谈就是真和谈上了,鞑靼后来基本上没再来骚扰过明朝边境,明朝从开国以来就一直存在的边境隐患,在这里差不多就算是解决了。


    听到这里,朱元璋稍微舒坦了一点,能把北方的鞑子给解决了。


    这么一听好像是比他爹强一点。


    虽然不是他一手促成的,也不是靠武力征服的,但他现在要求实在没那么高,因为他已经对自己的子孙后代有了充分的认知,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虽然他不信,但是他不拖后腿啊,不但不拖后腿,他还听劝。


    一个皇帝能做到不拖后腿,还听劝,真是有点难得,特别是他们家这种转出窝囊废的。


    朱元璋现在已经从“朕的子孙后代,肯定都是很有骨气,把我大明发扬光大的明君”转变成了“守成之君也行,只要你能守住,你就是朕的好大孙”。


    而现在,又变成了“列祖列宗在上,祖宗保佑,别再来窝囊废了别再来窝囊废了!出个守成之君也行啊!”


    个中心态转变之艰辛。


    恐怕只有朱元璋本人才知道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而且高拱这人有一优点,就是居安思危。别看只是小小四个字,大部分人都没这概念。虽然鞑靼那边的问题算是基本解决了,但是高拱也没有搞裁军啊削减军费开支什么的。所以这期间明朝的边境基本都算是稳定,因为他们军备充足。军备充足的人自然不怕打仗,也不会被别人一碰就碎。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但同时,高拱还有个致命的弱点,这个弱点就是导致他被朱翊钧罢免的罪魁祸首。


    【唐太宗】李世民:是人都会有弱点,至少这高拱是朕目前看到的明朝比较得力的臣子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高拱这人吧他很独断专行,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呢?就是他根本听不进去别人一点劝。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一般这样的人当皇帝,下场都会很惨,更何况高拱他还只是个臣子,而且他非但听不进去别人一点劝,他还忍不了跟他意见不一样的人。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我们常说求同存异求同存异,要多听一听不同的声音,才不会故步自封,受人蒙蔽。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但是高拱根本不听,内阁里除了张居正,其他人都让他给踢出去了,一时间,高拱权倾朝野。


    李世民:


    你们明朝还挺爱出权臣的哈。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虽然高拱把张居正留下了,但这也没法说明他们两就是一致的。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恰恰相反的是,张居正和高拱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第120章 第 120 章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虽然高拱跟张居正有点交情, 但恰好张居正他是徐阶的门生。虽然后来张居正伙同高拱送走了徐阶,但徐阶心里还是有芥蒂,觉得张居正是徐阶那边的。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虽然他们三的关系看上去有点剪不断理还乱, 一下这两是一头的一下那两是一头的, 但最后的赢家,是张居正。


    “没什么乐子了。”刘彻撑着下巴有点无聊的说:“还是看他们朱家的闹笑话比较有意思。”


    霍去病很耿直的说:“陛下, 您之前听说天子冠被臣子戴,可是差点气得要跳起来了。”


    刘彻:


    那能一样吗?


    一码归一码。


    先前他那是不知道明朝皇帝有这么废物。


    现在他已经知道了,他的阈值已经提高了。


    现在就算是帝师说明朝皇帝被别人蹲在他的龙椅上拉屎。


    朕都绝不会震惊!!


    朕已经变强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朱载垕死前把朱翊钧托孤给了高拱、张居正和高仪, 但是这时候朱翊钧才十岁而已。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就在高拱继续排除异己的时候, 张居正那边已经开始行动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就高拱这脾气, 他得罪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张居正伙同司礼监太监直接在皇后面前说高拱有不臣之心。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高拱自然是不会有不臣之心的, 但是这会朱翊钧的年纪实在是太小了,张皇后她们不敢赌, 直接连夜下旨把高拱赶出了内阁, 让他滚回老家。


    嬴政摸摸下巴,这个张居正能力怎么样暂且按下不表, 但是这手腕用得倒是一溜一溜的。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高拱被赶走以后, 张居正一人大权独揽, 终于可以实现他一直以来想要实现的目标, 这一年的张居正已经四十七岁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他经历过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四人把控内阁的时代, 如今, 总算轮到他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其实朱厚熜在位的时候张居正也上书过, 主张他的政治改革, 但是朱厚熜和严嵩都没当回事。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张居正是个聪明人,既然没人当回事那他就不说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把明哲保身四个字贯彻到底。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有的时候,找对一个老师真的能少走很多弯路,至少徐阶对张居正是这样,他不但给张居正介绍官职,起草遗诏的时候还把张居正带在身边,就这样,张居正成功进入内阁。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但张居正跟高拱的矛盾也来源于这里,徐阶带着张居正起草遗诏的时候,没有通知高拱,高拱这人的脾气前面也说过了,他直接就把张居正打成跟徐阶是一伙的了,认为张居正抛弃了他们年少时在国子监的情分。


    李斯听到这里笑了笑:“跟政治家讲情分,未免太可笑了,倒不如给对方展现你的价值,张居正之所以先跟高拱一起把他老师给踢出局,估计也是觉得他老师没有高拱好对付吧。”


    “是吗?”蒙恬问李斯:“丞相,那要是让你去跟他们三斗,谁能笑到最后呢?”


    李斯都不想搭理蒙恬。


    问的什么破问题。


    双方隔了几千年的时光。


    是能放在一个桌上比的吗?


    而且当着陛下的面拿他跟权臣做对比。


    这蒙恬是不是故意的!!


    肯定就是想害他吧!!!


    眼看嬴政的目光看了过来,李斯赶紧表明忠心:“我永远不会做权臣,自然不必跟他们这些权臣比较。”


    “就闲聊一下,看看你们谁厉害呗。”


    李斯简直恨不得有人能把蒙恬嘴缝上。


    这厮是铁了心要把他往火坑里推啊。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张居正一开始掌权的时候就雷厉风行的开始推行新法,经过这么多年的观察,他深知明朝的病根,吸取前朝的经验,他也明白变法最不能的就是拖拖拉拉。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趁着皇帝年幼,他必须一手掌握朝堂,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名声这种东西,于张居正其实可有可无。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当然,我不是说张居正他一定是个好人,你说他贪污吗?他贪的,但你说他该死吗?如果没有他,明朝未必还能再苟延残喘那么久。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张居正掌权之后并没有恢复海瑞的官职,他选择让海瑞继续赋闲在家。因为他知道海瑞是什么样的人,他也知道他一但把海瑞官复原职了,他未来会受到多大的阻碍。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两个都是明朝的支柱,只是张居正撑的是国,海瑞撑的是民,他们注定背道而驰。


    “海瑞那种人,怎么可能斗得过张居正。”刘彻吊儿郎当的说:“谏臣谏臣,唯一的手段就是死谏。让海瑞那种人玩手段、背后下刀子,这比杀了他还难受。”


    “这有什么难受的?”霍去病往嘴里塞点心,含糊不清的说:“直接把人一刀捅死,不就赢了?”


    刘彻:


    小霍,原来你才是真正的莽夫。


    “去病啊。”刘彻郑重的看向霍去病:“以后遇见那种背后阴你的人,你一定一定记得先告诉朕,朕帮你做主,你可千万别自己出头啊。”


    “哦。”霍去病点点头:“臣知道了。”


    刘彻还不放心的让他复述一遍:“朕刚刚跟你说什么了?你再说一遍。”


    霍去病懵懵的重复了一遍,嘴角还带了点点心渣子:“陛下说,让我以后遇见小人要告诉陛下,不可以自己出头。”


    虽然霍去病重复了一遍,但刘彻还是不太放心,于是他继续假设。


    “去病啊,假如,是假如啊。现在有个人骂了仲卿,骂得特别特别难听,被你知道了,你会怎么样?”


    霍去病一拍桌子:“谁敢骂我舅舅!我宰了他!那个人在哪!!”


    刘彻:


    看着面前跟小牛犊一样的霍去病,刘彻悬着的心终于死了。


    合着刚刚他都白说了啊!!!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一手考成法,提升了朝堂各个部门的办事效率,张居正的改革也初见成效。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在张居正的治理下,万历年间国库收入已然超过了隆庆时期,但这还远远不够。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国库有钱了,皇帝就会想奢靡,但张居正给国库攒钱并不是为了让朱翊钧挥霍的,朱翊钧奢靡一点的要求全都被张居正统统拒绝。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朱翊钧想拿钱搞祭祀朝会什么的,张居正:户部没钱,不批。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不但不批钱,张居正还反过来要求朱翊钧少花点钱。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这一趟走下来,朱翊钧不但没能要到钱,反而还又被张居正削减了不少开支,什么烟花啊、华服啊、宴会啊、全都给砍了,就连修缮中的宫殿都停工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不仅如此,张居正为了省点晚上的烛火钱,把白天能做的事都挪到了白天做吗,为的就是晚上能少燃几盏烛火。


    朱元璋:


    不是。


    张居正,不是朕说你。


    你这有点太抠了吧。


    有你这么管皇帝的吗?这不准干那不准干的。


    到底谁是皇帝??


    你们这些臣子到底能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根据不完全统计,张居正为太仓储存的白银达到了六百万两,北京仓的粮食够吃十年在张居正变法之前,明朝财政收入每年甚至还要亏空三十二万白银。


    朱元璋:


    居然有这么会搞钱的臣子。


    他的子孙后代好福气啊。


    这么会搞钱的臣子要是能给他一个就好了。


    可惜了。


    他跟那个海瑞不太对头。


    朱元璋甚至开始默默地想,要是真的能让他选,他该选择哪一个呢?


    真是好难抉择哦。


    一个是他梦寐以求的吃草挤奶的好臣子,一个是能给他搞到多多的银子的权臣。


    随便拥有哪一个都感觉好幸福。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当然,只靠考成法是捞不到这么多银子和粮食的,所以张居正还有别的法子,那就是一条鞭法。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一条鞭法我们前面简单的提到过,是朱厚熜在位期间,桂萼提出来的一种赋税制度和徭役制度,但是桂萼本人并没有来得及实施这个律法。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后来当上巡抚的海瑞也曾试着推行一条鞭法,但海瑞这个巡抚没能当多久,一条鞭法也就这样不了了之。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但现在掌权的是张居正,张居正表面上是丞相,但他跟摄政王其实也没什么区别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现在张居正铁了心要实行一条鞭法,明朝廷就是他的一言堂,没人能反抗他,有人想反对他也反对不了。


    朱元璋:


    这么霸道?


    那他们老朱家的皇帝呢?


    岂不是又成摆设了?


    这可不行啊。


    这太不行了啊!


    【秦始皇】嬴政:帝师,朕有个问题,还望帝师解答。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你说。


    【秦始皇】嬴政:这天下明明是朱家的天下,皇帝也是姓朱的在当,怎么做事的总是臣子?皇帝直接隐形了啊?


    言羽阳:


    不愧是你。


    好尖锐的问题啊!!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这个,为人臣子理应心系天下嘛。


    【秦始皇】嬴政:很苍白。


    朱元璋:


    差不多得了你,有你什么事儿啊。


    言羽阳:


    那你非要纠结这个的话。


    只能是明朝文臣势大,皇帝处于下风,干不过文臣,就是这样了呗。


    但是这话他要是就这么直接说出来。


    朱元璋会当场爆炸的吧


    【汉武帝】刘彻:就是啊帝师,你公正一点的评价嘛,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怎么到了他们正统朝就额外不同了?


    言羽阳:


    还来一个拱火的。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这个原因其实前面也说过了的呀,文臣集团势大,皇权不够高度集中。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其实和宋朝有点类似吧,但是宋朝跟明朝又有点不一样,首先他们政治体系就不一样,这其实就没什么可比性了,再加上宋朝皇帝的心基本上都是偏的。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他们一直都是重文轻武的忠实爱好者,武将集团在宋朝基本上都没有出头之日,文臣集团没有掣肘的对手,宋朝的皇帝也不屑于去培养能跟文臣集团对立的势力,所以相对来说他们就可以相安无事。


    “朕感觉帝师最近说话都变委婉了很多。”刘彻挥挥手让宫女换上几盘新的点心:“你觉得呢?”、


    “行了,少吃点,等会晚上你还吃不吃饭了?”


    霍去病拿上新点心往嘴里塞:“吃点心嘛,就要一次吃个痛快才过瘾,对了陛下,你刚刚问什么?”


    刘彻:


    “朕什么都没说。”


    “哦。”霍去病埋下头,继续吃点心。


    刘彻再次:


    吃吃吃就知道吃点心。


    抱着你那破点心盘子过一辈子去得了。


    霍去病突然打了个寒颤,迷茫的抬眼看了过来。


    刘彻一秒温和:“怎么了?去病?是不是噎着了?慢点吃,当心点,来喝点水。”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明朝就不一样了,明朝上来的好几个皇帝都是好战分子,武将在这个时候是充分拥有话语权的。虽然朱允炆想过走重文轻武的路子,但是他皇位上屁股还没坐热就被朱棣给拽下去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尚未形成的风气直接就让朱棣原封不动的给掰回去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后来发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在连续的勇猛之后,明朝突然出现了一只猪,这只猪直接改变了明朝的整个格局。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这种被迫半路出家跟人家一开始就走这条路的可没法比,特别是明朝这种独特的政治体系更加确保了文臣的地位。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而且这套政治体系压根就撼动不了,朱见深倒是试了,弄了个西厂出来,非但没能有什么成效,反而还间接的自己把自己害死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越往后面走。利益联结越紧密,地位越是稳固,想再撼动更是难上加难,而且明朝的各种体系都是刚开始用的时候你不觉得,你用得越久问题就越大。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偏偏朱元璋又给他的子孙后代们留下来一本皇明祖训,一句祖制不可违,简直就像是套在皇帝们头上的枷锁,同时也成为了文官集团最锋利的武器。


    听到这里武则天嗤笑一声,她看向一旁的上官婉儿:“当日这朱元璋出言讥讽,说女人也配执掌天下,可今日朕观这朱元璋,皇帝做得好像也不怎么样。”


    “男人执掌的天下,未必就十全十美?”


    “陛下说得是。”太平公主沉稳的坐在一旁:“陛下何必跟这种人一般见识?眼下他恐怕正焦头烂额,为他那不成器的子孙后代们发愁吧。”


    武则天赞赏的看了太平公主一眼:“太平,你近日稳重了许多。”


    “承蒙陛下教诲,臣自当谨言慎行。”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朱厚熜好不容易用大礼议开了个违背祖制的头,真正意义上的做了违背祖宗的决定,反手又被他儿子直接回到原点。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而且有一类人他就是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大家都沉默的时候,总要有个人出来撑起局面的。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所以明朝其实很难说,他幸运的同时又很不幸运,不幸的是后面的皇帝多多少少都透着一点烂泥扶不上墙的美,但幸运的是,他们有于谦和张居正。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其实说实话,在看到了于谦的下场之后,明朝还能再有一个张居正是很令人意外的,但是在大家看到张居正的下场之后,明朝就再也不会出现第三个能再为他续命的人了。


    朱元璋:


    不是。


    朕的大明在你嘴里怎么就那么烂呢?


    朕的皇明祖训怎么你了?


    无规矩不成方圆。


    朕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定点规矩怎么你了?


    马皇后一看朱元璋的表情就知道他不服气。


    到底是这么多年的夫妻过来了,马皇后对朱元璋已经了解得不能再了解。


    “怎么?你不服气啊?”马皇后慢悠悠的喝了口茶:“人家帝师说错了吗?你有什么可不服气的?”、


    “他说的那就不对!”朱元璋愤愤不平。


    “这么就不对了?哪里就不对了?你说出来让我听听?”


    “咱懒得跟你们这种妇道人家一般见识。”


    “说不出来了?”马皇后瞥了朱元璋一眼。


    自从成婚这么多年以来,每次朱元璋知道自己不占理就会说这句话出来结束对话。


    这么多年来从来就不带换一句的。


    她耳朵都快听得起茧子了。


    但朱元璋确实不得不承认,妹子和帝师说得都没错。


    但是、但是自己也没说他们错了啊。


    怎么了!


    这年头让人发发牢骚都不许了吗!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继续说回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一条鞭法的推行其实并没有怎么受到阻碍,因为明初定下的徭役制度到了这个时候其实已经被破坏的差不多了,必须要寻求一点新的变革。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一条鞭法简单来说就是,实现了粮到钱的转变。像是什么徭役啊、佃租啊、赋税啊,统统都折算在一起,不再像以前那样,这个也分开算那个也分开算,大大提高了手底下官员的贪污难度。


    “一条鞭法”嬴政喃喃自语。


    不管他用不用得上,反正他学到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而且张居正还号召,农商并重。自古以来士农工商,商人一直被排在最末尾,甚至商人的孩子在唐朝的时候都不能考科举。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但张居正提出,农商并重,商业和农业同样重要,不应该一味剥夺商人的利益。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其实张居正这个想法也是没错的,除了世家大族和国库,世上最有钱的就是商人了,一边看不起商人一边又征收厚厚的商税,这税能成功收上去才怪哦。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除了这些之外,张居正还搞了一次全国土地大清查,明朝上次全国土地大清查还是朱元璋开国的时候查的,历经几百年以后,这中间有多少猫腻,有多少人兼并土地,只有查了才知道。


    朱元璋:?


    他清查完以后就再也没人查过了?


    这有点太荒谬了吧?


    那他们天天上朝都在上些什么?


    不干正事光吃干饭??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张居正账清土地之后,明朝的耕地比隆庆年间的记载多出了2336026顷,但这中间仅仅只是过了九年而已。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这些土地不可能是凭空出现的,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被乡绅和贵族给兼并走了,一直瞒而不报。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但土地兼并这个问题自古以来一直都有,仅仅靠着一次土地清查并不能解决问题,但至少能为当下的明朝国库补给一点银两,让民间的农民短时间内有田可种。


    朱元璋:?


    多了多少?


    你说多了多少??


    九年内多了多少???


    天杀的。


    皇位上坐的都是些瞎子吗?


    这么重要的事他们一点都不知道?


    朱元璋知道自己现在最好应该忽视红点,再也不听言羽阳发出来的任何一个语音条。


    现在已经是明末了,这就意味着明朝随时都有可能覆灭,然后出来给他致命一击。


    理智告诉他,应该及时止损。


    但是他那个手他就是一条接一条的停不下来。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但张居正这么劳心劳德却并没有换来掌权者的怜悯。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朱翊钧面上看起来是很怕张居正的,张居正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也一直都对张居正敬畏有加。但是等到张居正一死,他就直接翻脸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有句老话说得好,最是无情帝王家,说得一点错都没有。


    朱翊钧尴尬的看了张居正一眼。


    张居正平静的目视前方,眼神没有丝毫波动。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在张居正没死之前,什么万历新政啦、万历中兴啦,总之明朝就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样子,给人一种好起来的感觉,但事实证明,回光返照他也是这样的。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朱翊钧是整个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但他死后第二十四年,明朝就灭亡了。


    朱元璋:


    他就知道。


    该来的总是会来的。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按理来说,张居正虽然手腕强硬了一点,做事专横了一点,但就他跟朱翊钧这份从小教导到大的交情,朱翊钧怎么着都该给他一个体面。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更何况朱载垕对朱翊钧寄予厚望,自己一登基就让朱翊钧当太子,在他小时候就请了很多老师教他读书。除了朱元璋,他可以称得上是明朝最爱读书的皇帝了。


    那不对啊。


    朱元璋在心里纳闷。


    爱读书的孩子能差到哪里去?


    不应该啊。


    一定是哪里搞错了吧?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而且张居正搞改革的时候,朱翊钧都是很支持的,他基本上没跟张居正唱过反调。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只可惜,美好的时光终究是短暂的,一地鸡毛的现实往往才是真相。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张居正刚死第四天,朱翊钧就迫不及待的把张居正的家给抄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他认为自己一定能从张居正家里抄没很多财产,结果加起来总共也就十万两白银和一万两黄金。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张居正确实是贪了,但他贪的这点确实不算多。


    “卸磨杀驴就算了,连个样子都不装一下。”太平公主冷哼一声:“怪不得没人愿意给他们明朝卖命。”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没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朱翊钧非常、非常、非常的不满意,他觉得张居正一定是偷偷把贪污的钱给藏起来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于是他下令命人拷打张居正的家人,势必要问出银子的下落,但银子这东西没有就是没有,你就是把地皮都翻过来找,该没有的还是没有。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张居正的大儿子不堪忍受拷打,一根绳子把自己吊死了,二儿子投井自杀,但幸运的是被人救下来了,就连张居正本人都险些被朱翊钧开棺鞭尸。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虽然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导致朱翊钧跟张居正有这么大的仇恨,但很显然,朱翊钧的所作所为无不透露着他恨毒了张居正。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伴随着张居正的死去,朱翊钧的脑子好像也跟着一起死掉了。


    朱元璋:?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朕说啊,你们明朝皇帝是得了一种没有权臣就会变蠢的病吗?


    【秦始皇】嬴政:朕居然一下没分清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皇帝。


    朱元璋:


    别说你们了。


    朕刚刚都有点动摇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 张居正前脚死,朱翊钧后脚就沉溺进了酒色里,开启了他长达三十年不上朝的历史。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虽然他不上朝,但是前朝也没出什么岔子,因为这个时候也没诞生什么一手遮天的权臣,朱翊钧索性就不上朝了,反正不上朝他也能把控朝局。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而且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个特点,越是懈怠的皇帝,他就能活得越久,但凡你表现出一点想要一直勤政的概念,基本上下场就是三十多岁就死了。


    朱元璋只感觉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言羽阳每句话都能给他带来更有震撼力的冲击。


    三十多年不上朝的皇帝,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但是他当皇帝的时间居然比有些皇帝的命还长。


    朱元璋不由得陷入了思索。


    只靠文官集团,这能搞出这么大的事?


    皇帝也是他们想杀就能杀。


    想换就能换的吗?


    但是一想到那几个窝囊废的样子,又觉得没人把他们放在眼里好像也是很正常的事


    不对不对,这是蔑视皇权!


    一点都不正常!!!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当然,朱翊钧也不是离开了张居正就完全没什么东西能拿得出手了,朱翊钧相比起前面几位来,有个十分响亮的战绩,就是万历三大征。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同时他还继续任用戚继光抗击倭寇,保卫沿海人民。


    又是倭寇又是倭寇。


    朱元璋现在觉得这日本人真是太不知好歹了。


    让他们来朝贡,不来就算了。


    居然还一直频繁的骚扰他们大明的地界。


    他们也配!


    看来这日本是不打不行了。


    他绝不能给他本就不堪一击的后代再留下这么大一个隐患!


    朱元璋暗自下定决心。


    【汉武帝】刘彻:真的假的?不是说明兵弱得一碰就碎,明朝国库穷得风一吹就倒吗?还能跑出去出征啊?


    【唐太宗】李世民:武帝,你忘了?张居正刚帮他们把国库的钱给充满了。


    【汉武帝】刘彻:哦~原来是这样~最后还是要靠权臣啊~


    【汉武帝】刘彻:朕还真以为他靠的是自己呢~


    明神宗朱翊钧:


    你在阴阳怪气谁呢你?


    他紧张的看向张居正,“首辅,这个事情其实他未必就是真的,有可能是后人添油加醋”


    张居正打断他的话:“陛下,专心。”


    见张居正连听自己把话说完都不耐烦。


    明神宗朱翊钧低下头,暗自用指尖掐进了掌心。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万历三大征分别朱翊钧是对西北、西南和援助朝鲜的三次战争,这三次打是都打赢了,但是张居正攒下来的钱也差不多让他烧没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甚至就连部署这三次战争,他都没上朝,一直在那搞隔空指挥。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不过这三场仗确实也帮明朝在这个时候确定并且稳固了在东亚的主导地位。以及明朝的疆土。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但是到了后面,后金再崛起的时候,明朝被后金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骤然听到这么游牧民族的名字,朱元璋心里暗道不妙。


    该不会就是这个后金把他们大明给灭掉的吧。


    虽然他已经知道了大明迟早要亡,但也不要是现在就这么直接的面对啊!


    他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呢!!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而且到了这个时候,明末的党争可以说是非常非常混乱,一下这个党一下那个党林林总总四五个,而他们在进行自身争斗的期间,还不忘催促朱翊钧立太子,但是朱翊钧他就是不立太子。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他不但不立太子,还要给自己儿子非常非常非常耀眼的赏赐,这里又可以牵扯出明朝下一位皇帝,朱常洛,同时,他也是朱翊钧的长子。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但朱翊钧非常非常不喜欢自己的这个长子,他几乎把朱常洛当成空气,一门心思的想要立他和自己宠爱的贵妃的儿子当太子。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但是很显然,他这么做违背了祖制,这下是实打实是违背祖宗的决定了,他甚至还对贵妃发了誓,那这朝臣们能允许么?众所周知


    【汉武帝】刘彻:正统朝是一个十分看重正统和祖训的朝堂。


    刘彻默契接上。


    朱元璋: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于是皇帝和臣子展开了长达几十年的争论,朱翊钧不上朝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臣子们烦的。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朱常洛可以说是我这一生胆战心惊如履薄冰的真实写照了。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好不容易爹扛不住压力了把自己立为太子了,但是他这个太子一点该享受的待遇都没有,爹不疼,亲妈又不被爹喜欢。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明朝的藩王也是兼并土地很重要的一环,但朱翊钧在他和贵妃的儿子福王还没去过藩地的时候,他就要赐福王四万顷耕地。这下好了,才刚争完立太子的事,这下又要开始争福王的赏赐。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你都分不清朱翊钧到底是故意的还是他真想这么干,只是为了转移视线还是他真就这么随心所欲。


    “谁说这一招不算是以退为进呢?一件事能争上七八年,真是有够闲的。”赵匡胤语气凉凉。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而且在此期间,还发生了明末四大案中的一件,其实明末四大案基本上都是这时候发生的,还基本上都跟朱常洛有点关系。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这几个案子细细说来每一个都很离谱,就不分先后顺序了,反正每一个都会讲到。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先来说说梃击案,这个案子就很荒谬,朱常洛当上太子以后,有一天宫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拿着棍子的男人,那个男人勇猛得就像是天神下凡一样,手持一根木棍,一路杀进了太子居住的东宫,甚至差一点就杀到了太子本人面前。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但是他最终还是在门外就被拿下了,没能对太子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事后证实了这个人是贵妃身边的太监放进来的,那大家现在也都知道,贵妃和太子之间是有点矛盾的。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太子就是国之根本,有人想要对太子下手,这事他肯定就不能轻拿轻放对吧,但是我们的明神宗呢,他实在是觉得他的太子太碍眼了,于是他就轻拿轻放了。他说那男的是个神经病,然后就把那男的给杀了,事儿呢也就这么了解了。


    朱元璋:?


图片    【请收藏【魔蝎小说】moxiexs.com 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