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蝎小说 > > 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 > 130-140
    第131章


    只能说商战如战场, 娄明运的这一番话让林清风,尤其是刘然浒呆了。


    “难道只有我想到用实力去征服吗?你这个样子显得我们很呆。”刘然浒说着。


    引来一众鄙夷的目光。


    “你是这个样子,可不要带上我们。”林清风嫌弃道。


    两人在这里活跃气氛, 娄明运轻轻的敲着桌子陈声道:“现在大大小小各方势力有几十个, 其中势头最盛的就是淮安王。他不止个人能力出彩,还有一个非常能干的儿子,甚至淮安王世子身边的一个女人也非常厉害。”


    说道这里, 娄明运看了一眼王怀玉,眼神有些意味不明的光。接着道:“而且怀安王打出来的旗号也是站在了仁义上,获得淮安府、咸北府、鹿台府几个地方的拥护。不管是在名义上还是道义,能力上淮安王都是最有可能胜出的。”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 各方对他都很提防,再加上要抵御北方的匈奴,还有这几年不断的天灾。再有实力的人也被拖垮了,现在都在僵持着, 但一触即发。


    王怀玉等人希望这个时间能来得迟一点, 让岭南发展发展再发展。


    “现在大家都是强弩之末,既然这样不如我们提前进行投资, 从龙之功谁都想要,我们为什么不能。”我们不逐鹿中原, 只是和对方签订友好互助条约。


    现在我们提供粮食帮助他们打天下, 等天下打下来, 岭南也建设的差不多了, 再要求自治应该没问题吧?


    区域自治制度本来就是王怀玉所在时代的一个特色。事实也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制度, 可以让少数民族地区更好的发展。到了大齐也一样如此, 尤其是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力度本来就没有那么强。


    娄明运点点头道:“就是这个意思。岭南没有能力逐鹿中原。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要趟这趟浑水中。不如谋一个开国功臣, 将岭南作为条件交换。


    现在岭南的建设已经完成了一半。尤其是百里长城和漓江口的大坝。等到建成后,岭南就可以自成一国,到那时就算对方想要反悔,也奈何不得我们。


    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选择多个投资的对象。当然如果对方讲信用或者有实力的话,从一而终也不是不行。”


    娄明运的一番话让刘然浒这个傻大个人都听懵了,反应过来只能连连感叹,“不愧是狐狸,果然精得很。”


    对于同伴阴阳怪气的夸赞,娄明运已经习惯了,连个眼神都不带给他的。


    王怀玉则是摸了摸自己的指节,思考着他说的话。


    “这个方面你比较擅长,而且对外面的局势也熟悉。听你的话,意思是想将宝压在淮安王身上?如果是的话,我想我要亲自跑一趟淮安府。见一见你说的淮安王。”


    王怀玉自从先帝时到岭南,已经整整七年没有离开过岭南了,就算先帝驾崩,她也只是寄了悼文,没有回去奔丧。现在事关岭南未来发展,她不得不去确定这一位合作伙伴值不值得。


    娄明运点点头:“你自己去谈会更放心一些,而且岭南的情况你比我更了解。如果对方不能认同你的想法的话,那也就没有合作的必要了。”


    他们这个团体都认可王怀玉的理念。所以愿意以她为首,且按照他的要求去执行。而岭南的现在也在告诉他们,这一条道路是对的。


    如果需要加入一个新的合作伙伴,那怕对方不插手岭南的发展决策,但如果对方不认同,合作也很难进行下去。这是娄明运做生意多年的经验。


    王怀玉自己本身实力就不差。这些年也没有疏于锻炼,甚至时不时的到军营里去和士兵比练,让她带上一队人马离开岭南,他们还是很放心的。


    只是离开后岭南的工作要交给谁来负责?这是一个问题。


    王怀玉将目光看向林清风。


    “这些年你一直在苍梧里搞发展,又跟着我将岭南跑了一个遍。岭南的事情你比他们都要熟悉。我要是出门了,岭南就暂时交给你代理。只要按照之前规划好的进行,基本没有什么大问题。剩下的那些小事情你解决过千百次,相信你可以将岭南管理好的。”


    听着王怀玉跟王怀瑾两人说话似的语气,林清风简直是要抓狂。


    “行,行行,没问题,你能不能别把我当成怀瑾他们一样?我是二十八岁,不是八岁。”


    “那不是怕你不那么稳重吗?到时候会拉我们苍梧县县令的形象怎么办?”王怀玉笑道。


    也就他们几个聚在一块的时候才能有些许轻松的气氛。平时各自在自己的领域里忙着面对一群需要自己负责的工人,商人,百姓。根本没有时间去笑一笑,平时就是板着个脸的,现在要是还板着脸,生活还有什么乐趣?


    也是因为这种气氛,面对彼此的时候,他们也都能够放开来,开玩笑,打趣彼此。


    在不知不觉的奋斗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志同道合的革命友谊。


    王怀玉雷风力行,在娄明运给淮安王去信的时候,她就到军营中清点人马准备北上了。


    一边的林清风也开始逐渐接手她的工作,放在岭南的工作中,重中之重的就是两大工程和粮食问题。


    有了柳湖文的主持,漓江口的大坝建得非常迅速。短短一年的时间就有了雏形。再加上这些年来越发的干旱,水位下降,施工也越来越方便。还有整个岭南的劳力支持,可以说工程速度一日千里。


    工程这边有专门的人负责,林清风只要时不时的去看一下进度,然后给他们需要的人手和材料就可以了。


    唯有岭南的粮食生产是林清风,一刻也不敢松懈的。


    不说民以食为天,就说一个人最基本的想要活下去的条件就是粮食。谁有粮食,谁就能在这个乱世中称王称霸。


    岭南这些年靠着沿海,降水虽然不足但也没有特别干旱。所以哪怕水稻有些许减产,也不过是恢复之前的亩产量而已,再加上有了木薯这一个高产量的粮食作物,岭南的粮食也在缓慢的增长。


    又是一年的秋收季节。除了抓紧收获水稻以外,还有木薯也是重头戏,尤其是在岭南西北地区,像桃江县大坪县这几个靠山无水的地方。他们这些年种植最多的作物不再是水稻,而是木薯和芋头。


    亩产千金的木薯实在是让众人开了眼界。用手挖出来直接煮来吃,就可以让人填饱肚子。把它切成片,放在水里面浸泡一到两天。拿出来晾晒,直到干得能掰,然后再磨成木薯粉。不但可以存放很久,还可以制作成各种美食。


    用木薯粉加一定米粉混合制作的木薯籺,受到了岭南百姓的热烈欢迎。


    木薯籺像是个大号的饺子,里面包着青菜萝卜和米饭炒成的馅料,有条件的人家,再加上一点点虾仁,那味道简直是绝了。巴掌大的一个成年人吃上两三个就可以填饱肚子,这是一个非常顶饿的食物,是百姓出去干农活或者到工地里干活,最受欢迎的食物。


    桃江县的牛坝村,他们村出了一个衙役,后面县衙里出了什么好政策,他们都是第一个知道的。就像前两年,郡主从洋人那里买了两船木薯杆回来,没有任何人相信这个跟木头棍子一样的东西能够种出人能吃的食物。


    他们村的衙役就第一时间向郡主申请了,给他们要了不少的木薯杆回来。一开始大家还不愿意,都是将它种在一些角落的坡地上。


    但第一年收获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了。


    “这才巴掌长的一节木薯杆子就能种出十几个手臂长的木薯了?我的老天爷啊,这一棵能有十来斤重吧。”牛坝村的庄稼好手罗大龙说道。


    他伸手颠了颠,包括杆子这一棵木薯能有三十斤重。


    “这些杆子把它砍断了,又能当做六七颗种子,每一颗种子都能出那么多木薯,那亩产千斤就不是假话。”


    “我的老天爷呀,竟然真的能种出那么多东西来。不过这东西好吃吗?也不晓得什么味,顶不顶饿?是能顶饿的话,以后种这个都比种水稻强。”罗三狗说道。


    他们家的水田只有两亩,但是坡地很多。要是都能拿来种木薯,那他们家就不会有人再饿肚子了。


    罗又发点点头,一边给木薯掰下来一边回答他:“这个木薯我也没有吃过,今天算是大丰收,一会儿我们拿一些回去煮来看看吧。要是大家觉得好吃,明年就再多种一点。”


    庄稼人哪里在意什么好不好吃呢,能够填饱肚子才是最重要的。


    知道要尝试新吃食,所有人都很期待。


    罗又发按照厨房那边给出来的菜谱,给木薯削去了外面厚厚的那层皮。那个皮也没浪费,拿出去喂鸡也是相当好的饲料。


    剩下白花花的木薯肉切成指节大小的块,锅里放上油炒热,然后将木薯倒进去,炒到断生。再加上盐,放上少许的水,盖上锅盖,小火焖上小半个时辰。


    不到一会,浓郁的香气就从厨房飘了出来。全村的人都拿着碗伸长了脖子往里头看。


    “味道闻着挺香的,吃起来应该也不错。”有人期待道。


    而味道也确实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


    刚出锅的木薯粉香软糯,每人分得一小碗,还没有看个真切,就被大家狼吞虎咽的都吃完了。


    “粉粉糯糯的,这味道感觉比芋头还要好吃。”罗三狗一边吃一边夸赞道。


    第132章


    木薯能吃且好吃的这个消息。一下子传遍就传遍了整个岭南, 所有人都求着想要种这个木薯,不少人求爷爷告奶奶找各种关系,甚至都求到了王怀玉这边。


    不过第二批的木薯种子也是有限量的。王怀玉还是优先放在了岭南西北部那一边。


    天气干旱, 西北部水稻大多数都做不了。现在有了木薯顶上, 他们的生活影响不算太大。


    木薯被岭南人民开发出了多种吃法,再加上沿海的平原地区还能种植少量的水稻,岭南粮食还算是充足。


    当然木薯吃多了对人也不好, 所以王怀玉希望出海的戴森能快一点回来。


    在王怀玉前往北方的第二个月,驻扎在沿海的岭南守军就发现了那艘熟悉的大船。


    “来了,来了,那个洋人又来了。上一次他带来了木薯, 这一次他又带来了什么?真想知道海那边还有什么好东西。”守军卢小鱼搓了搓手期待道。


    “东西再好,那也是我们郡主让他们找的。你没有听他们说吗?木薯之前可没有人吃过,还当我们的郡主是个傻子,花钱买这些木棍子。嘿, 这些洋人肯定没有想到, 我们郡主料事如神。这样的好东西都被她知道,还用茶叶丝绸换了回来。”


    要是他们估计就是放在面前, 也把它当做垃圾一样一脚踢开。


    大船渐渐靠岸,守卫的士兵看着迎风飘扬的西欧国旗子, 都非常激动和期盼。


    “来者何人?速速下船接受检阅。”


    虽然认识, 但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 守卫军一丝不苟的喊话, 远远就让大船停下。


    戴森已经是第四次进入大齐, 知道大齐的规矩, 刚进入港口的时候就让手下抛锚停船。


    钦防县的港口其实很大,如果是丰水期的话, 像戴森他们这样大的楼船是可以沿着珠江进入到漓江口,沿着漓江进入湘江,然后直达京都的。只是这几年干旱,北方到南方的水位全部下降,他们只能在港口就下船转乘。


    同时也是为了安全着想。不然大船不好检查,还容易藏匿武器,万一有人包藏祸心,就会对岭南不利。


    “嘿,我亲爱的朋友们,我又来啦。”戴森站在船头脱下自己的水手帽,迎风朝着岸边的守卫挥手打招呼。


    声音随着毫无遮挡的海岸线传到岸边,守卫幽黑的脸上也扬起了笑容,挥挥手回应他们。


    大船上放下甲板,船上的人陆陆续续下了船上岸。


    “戴森老板,你们这一趟怎么去了那么久?这都快两年了,我们岭南的荔枝都熟了两次了。”卢小鱼一直驻扎在钦防县的港口,第一次接待戴森的就是他,几次下来他们就已经混得很熟悉了。


    戴森也记得这个热情的士兵,把自己在海上其他地方找到的一些特产递给了他一个,“这是我在不远处的海岛上摘到的,味道甜甜的,里面白色的果肉也能吃,你们尝尝看。”


    两个和人头一样大的青色果子提到卢小鱼的手上。卢小鱼伸出手去接,沉甸甸的重量险些让他手下坠。


    “这个是什么?竟然那么大个。吃一个岂不是就饱了?”


    戴森哈哈大笑道:“这个可不能当饭吃,只是和你们的荔枝一样用来甜一下嘴,当做水果而已。”


    听到不能当做食物卢小鱼的兴趣减了一分。看了一眼身后的大船问道:“戴森老板你们这一次带了什么东西来?我们群主可是把岭南今年最好的茶叶和丝绸都给你们留着了。”


    因为北方战乱这些东西现在不好往外销,积攒下来的正好留给外国来的商船。


    听到王怀玉已经给他们预留了好东西。戴森更加高兴了,拉过旁边一个陌生的面孔,向卢小鱼说道:“你放心吧,这次带来的东西都是你们郡主想要的。”


    闻言卢小鱼开心了。群主想要的那必然是好东西呀。


    至于旁边这个陌生人,卢小鱼只是打量了一下,例行公事的盘问了一番对方的身份和来这里的目的。


    “这是我们国家的公爵大人,他很喜欢大齐的东西。所以这一次回去他也和我一起过来了,他的商船有三条,比我的还要更大。”戴森张大了手比划道。


    卢小云这才注意到,在戴森的船后面还跟着三条大船。一下子他的警惕性拉到了最高,整个人都绷了起来。


    “戴森老板,你们有新船过来的话,是需要和我们海军进行报备的,我这边不能随意放你们进去。”卢小鱼的声音变得严肃且不容商量。


    听不懂大齐话的公爵有些无措的看向戴森。


    “他这是怎么啦?突然间就不欢迎我们。”


    戴森摆摆手连忙用西欧国的语言解释,“他说你们是新来的船,需要进行报备,为了以防敌人入侵。一会儿还需要他们的海军到我们船上进行检查。这是他们这边的正常情况,公爵大人,您不用担心。”


    怕他心里不乐意,戴森又继续解释着为什么会这么严格,因为大齐有很长的海岸线。周边又有许多小岛屿和国家,但是他们非常讨厌,经常放纵他们国家的浪人过来抢劫。


    海上的海盗几乎有一半都是倭国人。之前他们经常到大齐沿海的村庄乡镇上进行烧杀抢掠。但自从王怀玉训练了海军之后,他们是上来一船就杀一船,让这些海盗有来无回。


    短短两年的时间就让这些海盗消失了一大半,海上的海盗提起大齐也是心惊胆战,不敢再登陆大齐领土,对大齐百姓进行抢夺。


    而他们这些做海上生意的人也是受益无穷。在大齐及附近的一些小国他们已经很少遇上海盗了。


    所以只要他们没有坏心,安安分分接受检查,那大齐也不会阻拦他们。最多只是花费一些时间,并不会耽误什么。


    戴森很乐意,正是因为他的配合,所以守军对他的印象也很好。


    但是这位公爵大人却是第一次来。还有三艘那么大的船,如果里面藏了海盗,一旦让他们登陆上岸,那百姓就要遭殃了。


    事关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守军不敢有丝毫的疏忽。


    林小刀是负责钦防县海军的总教头。手下带着一万的精锐。每天都要架着他们的小破船在海上来回巡视,要是发现了海盗和浪人踪迹,他们也常常需要出海好几天甚至一个月,就是为了防止海盗作乱。


    这几年他们的装备也上来了一些。偶尔可以出一下近海到附近的岛屿去巡查,追踪那些漏网之鱼的海盗。


    但他们的船和戴森的船比起来还差得远。如果对方不怀好意,那只能在岸上将他们解决掉。到了海上,他们一定不是对方的对手。


    这不是林小刀没有信心,而是对自己装备有自知之明。海上不同于陆地,一旦掉进水里那就是十死无生。


    为了保证百姓们的安全和有能力抵抗海盗。林小刀还组织村里面的青壮妇女进行训练。不要求他们有士兵一样的技巧和能力。但简单的对打或者是防御,却是要人人都掌握的。


    然后每个村又配备了一面锣鼓。一旦发现有海盗登陆,就要敲响锣鼓,召集全村的人去抵抗,为海军的到来争取时间。


    在这样全民皆兵的情况下,海盗很难占得到便宜了,所以他们对大齐也恨得牙痒痒。


    林小刀接到卢小鱼传来的消息,赶忙带着手里面的人过来检查。看着对方堪比三层小楼的大船,林小刀不由得流露出羡慕的眼神。


    “唉,这船可真大呀,肯定能装很多武器和士兵。要是在两侧再开一个射箭口就好了。最好是能放投石机的那种,这样我们也能在海上进行远战了。”


    “这个船看着就比我们的好,也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建出这样好的船。”林小刀爱惜的摸了摸船上的每一块墙壁。


    手下的士兵上到船里,十人十人为一小队对船上的每一个房间仓库都进行了检查。他们的动作轻慢,看完之后都会放回原地。这样站在一旁担心的公爵大人也放下了心来。


    他这一次带来的是玉米和土豆。玉米还好保存一点,将它晒干后硬邦邦的,只要不碰水。基本不出什么问题。


    但是这个土豆不一样,公爵德兰可是在另一块大陆那边好不容易才收集过来的。这个东西一旦破了皮就无法保存,所以德兰很担心检查的守卫会伤到他的土豆。


    这些土豆在他看来可不是土豆,而是一条条丝绸,一包包茶叶。是闪闪发光的金子。


    现在看到守卫门的动作他也放心了。赶紧和守卫介绍这一船有多少斤玉米和土豆,其他船上又装了什么东西,这些房间的布局又是如何,总之就是能让守卫快速的检查完。


    卢小鱼检查完之后确认没有危险品了。这才安排他们转乘。


    港口那边早早就蹲满了有生意头脑的人。他们或拉着马车,或拉着驴车,甚至有赶着牛车的整整齐齐的停在码头的另一端。


    见到有声传过来了,他们就会赶紧上来问主人。你们需不需要租马车?你们要到哪里去?


    每个人都十分热情。尤其是看到戴森他们这样的船,就知道这将是一笔大生意。


    戴森他们还没有相熟的马车队。所以在一般挑选后才选出了三十辆马车给他们送东西,这远远不够,剩下的只能用小船,一点点的运回平河县。


    如流水一般的货物沿着河流往上,或组成马车队沿着平坦宽敞的水泥路往上。


    第133章


    王怀玉出门前, 预料自己不会那么顺利,估计最少也要一年半载才能回去,但是算了一下戴森他们出去的时间, 怕对方在她走的时候来了。


    到时候要是运来了她的玉米土豆红薯这些, 因为不知道怎么种而损坏,那她是真的得不偿失。


    事实证明她确实是有先见之明,这才刚刚走出岭南不久, 戴森等人就到了,还带来了她心心念念的玉米和土豆。


    王怀玉不在,接待他们的就是林清风。


    没有自己见到的时候,林清风是无法想象这些东西有多好吃, 产量有多高。但有王怀玉的交代和再三叮嘱,他也将这划为最重要的事情。


    “戴森老板,按照你们和郡主的交易,这四船货物我们用等量的丝绸和茶叶来换, 请问你们要多少茶叶和丝绸?”林清风带人清点了船上的货物, 把那些已经坏掉的剔除出去,四艘船装了三万斤玉米和五万斤土豆。


    只是很可惜, 土豆因为保存不当,在遇到风浪的时候船上灌进了海水, 有一万多斤是腐烂不能再栽种的。


    不过这些都是运输的正常损失, 戴森这种做惯了航运的人, 眼也不眨的看着这些腐烂的土豆被扫进海里。


    林清风不懂其中的含量, 所以没有多少心痛的感觉。但是旁边等着分种子的百姓恨不得跳进水里去抢救一下。


    土豆和玉米像之前的木薯一样, 被率先分给干旱和贫瘠的地方。当然还有一部分留在最肥沃的平原地区, 用来培养出更好的种子。


    玉米和土豆栽种十分容易,尤其是玉米, 只要在有一捧土的地方放下一棵种子,天生地养也能收个一碗,是一个人一天的粮食。


    玉米的秸秆,这是可以拿来当柴火,或者直接用竹篾编起来当做围墙搭成草棚,极其保暖,是很多没有房子的人的首选材料。也是县衙搭建安置流民的移动房的主要材料。


    勤劳的岭南百姓按照王怀玉留下来的方法,先将玉米用草木灰裹了一下。再将土地刨成松软状态,挖成一个个碗口大小的坑。每个坑放一到两粒玉米,再盖上土。大概过个20天左右,玉米苗就能长到一指左右高。


    这个时候有的玉米没有发芽的,有的坑则是两颗都长了出来。这时候就可以把多的那一颗挖出来移栽到空地上。等再过个十天就可以浇上第一次粪水、施肥。


    玉米耐旱也耐涝,很好养,只要在它年幼的时候多除草,然后盖一下土就可以了。到它长到人膝盖高,连草也不需要除,只需要定时施肥就能茁壮成长。而且玉米病虫害较少,真的好管理。


    等到玉米长得和人差不多高就会结穗子。这时候就需要人们拿着玉米的雌花去给雄花授粉。


    玉米叶刮在脸上让人生疼生疼的。但是看着那么高的庄稼,所有栽种玉米的百姓眼里都泛起了笑意。


    “这么高的庄稼肯定能结不少的粮食,我们以后每天都能吃饱饭。现在天旱得,要是放在以前早就饿的卖儿卖女了。哪像这样大家伙就算一个接一个的生也都养得起。”庄稼汉汉王老二感慨的说道。


    旁边的大牛听见这话,也是点点头赞同。他大哥大上他十岁,生了前三个孩子,都是被饿死的,后面两个又被卖掉了,就是因为家里面揭不开锅。


    原本家里面穷的他都娶不上媳妇。在他十七八岁的时候,爹娘愁的头发都白了,没想到转头县衙给了那么多好东西,不仅让他们吃得上饭,还让他们认得了字。


    这几年一家人不停的开荒,农闲的时候还去县里面打工。五六年下来,大牛自己也攒了不少钱。还有十来亩坡地,靠自己娶了隔壁村姑娘做媳妇儿。


    家里面的地种不了水稻就种药材,一年下来也能赚不少的钱。但好日子没过几天,这老天爷又不给面子了,连着三年天都没有下过一滴雨,一家人一开始都慌的不行。


    “这贼老天,真的是一点也不给我们活路啊。三年不下雨,地上的水都少了一大半,要不是县衙给每个村都打了水井,我们连水都喝不起。”王老二抬头看着天忧愁道。


    他现在就希望上天能来一场大雨,让庄稼地喝个饱,也能让他们喝个饱。


    现在虽然村里的水井还能打得出水。但也只能是他们喝喝,家里现在连牲畜都不敢养多了。就怕他们喝水没得喝,被渴死,那损失就大了。


    想着村里前两年养的几头牛,那时候活干的可快了,家家户户每年都能多种上几亩地。但现在牛也养不起了,这山里除了还有些树长着,其他都枯的差不多。


    王老汉还担心继续这样下去的话,山里面的树一点就着。到时候那真的是一片火海,大家都没有活路。


    林清风没有注意到这一个问题,就在王怀玉出门的第三个月,平安县的一个村上连着好几座山烧了起来。


    “山里起火了,连着烧了两天还没有扑灭。”林清风被刚得到的消息震惊了。


    这岭南才到他手里多少天,转眼就出了那么大一个岔子,现在该怎么办?


    林清风搜索自己所知的关于火灾救援的信息,那都是在城里或村庄里比较多。对于这种山火烧起来,人们除了等天下雨或者是烧到没东西烧了,才自己停下来。


    想要用人力去扑灭它,简直是痴心妄想。


    想到平安县那延绵不断的青山,接着整个岭南山脉,林清风感觉自己心都凉了。


    这山火要是烧到他自己停下来或者是等着天下雨。怕不是整个岭南都被烧空了。


    要真是这样,岭南未来十年都恢复不过来。清风不敢坐以待毙,连忙组织人手去救火。


    暂领岭南大军的石雷,听到驻扎在平安县的校尉传回来的消息。当机立断把能派出去的兵力都派到了平安县。


    “所有人,今天这一场仗是我们和老天爷打的仗。我希望你们能赢,如果赢不了,这山火烧掉的就是我们岭南所有的希望。”


    岭南绝大部分的县城都是在山里面。一座山连着一座山,很多将士的童年记忆,他们的家乡也在大山深处。这场大火要是延绵不断,那绝大部分的人家园都会被毁掉。所以他们听到这个消息比石雷还要着急。


    知道石雷愿意派兵去救火,几乎所有人都自告奋勇来报名。


    石雷清点了两万将士连夜奔赴平安县。尤其是平安县籍的将士,这一次几乎都带了上来。


    看着烧成一片焦土的山头。石雷的心头颤了颤。然后开始庆幸,还好当时他们学的就有救火的方法。


    石雷迅速的将这2万人分成十个小队。每组两千人要到顺着风向,去火势前方,将还没有烧起来的树木全部砍掉。隔离出一条将近百米的防火带。


    两万将士就算日夜操劳也干不来,石雷当机立断,掏出自己的令牌去县衙里面要人,要求县里所有的青壮年都拿上工具过来砍防火带。


    林青风正好在这时也赶到了现场。看着整齐划一,动作迅速的岭南军,反而楞一下,然后瞬间反应了过来,找到领头人。


    “阁下可是岭南军参将?”


    石雷安置人手发现远远不够的时候,还在想怎么调人过来。突然就听到了林清风的问候。他抬头一看,只见对方穿着岭南的官服,再一看身上的红色,就知道职位不低。


    他猜测了一下岭南现在的几个主事人,迅速就将林清风的身份确定了。


    “在下石雷,王将军离开岭南委任我为岭南参将,林县令叫我石参将即可。平安县的山火已经烧了四天四夜,如果再不阻止山火就要蔓延到隔壁县。到时候后果不堪设想。”


    “隔壁县的茶园和药园非常多,还有不少的香料刚刚长成,如果被烧毁,那百姓这几年的心血就白费了。”


    林清风如此说着盼望地看向他,“石参将千里迢迢赶过来一定是有办法,你这边有什么需要的尽管开口,我从整个岭南调过来给你。”


    石雷看了一下远处没有丝毫停歇的火势。不客气的点头道:“那就麻烦林县令把平安县附近几个县的青壮年都叫过来。让他们带上锯子,砍刀一类的工具。沿着西北这个方向划出的隔离带砍树。”


    “好,我马上安排。”


    林志峰转头和身边的压抑吩咐,身边的压抑变骑上马快速的跑去各个县送信。


    什么要去我的那边把山先砍出来。我们不需要派人去把火扑灭吗?


    石磊看了他一眼到这三火的温度贴进去了都能烧融化。何况是人进去。


    平安县既不靠近河,附近又没有水,可以运过来救火,所以只能把隔离带砍出来,等会儿烧到那边,没有东西可以烧,自然就停下来了。


    这样意见是林清峰立马听懂了。


    什么方法他不在乎,只要有效就行。至于那些被砍倒的树木他也舍不得,但为了保住剩下的。这样小的损失也值得。


    只是可惜那些被伤过的已经没有办法挽救和弥补。望着光秃秃的山头,林清风转头又要投入到拯救灾民和安置灾民的工作中。


    三火连续烧了十天十夜。最后才在巨大的隔火带上。停下来!为了防止火势又起,石磊带着将士进屋地毯式的搜索。将每一个火苗都扑灭掉。


    同时他也将自己找到的关于这一场删我的原因交给林清峰。


    你说什么?这一场火灾竟然是人为的。林清峰不敢自信的看着手里面的证据。


    第134章


    有人纵火烧山, 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


    “到底是哪一个小鳖崽子,竟然纵火烧山,这是要断了我们所有人的活路啊。老天爷啊!竟然有这样歹毒的人。”旁边的村民听到都愤怒起来。


    几个老人甚至抹起了眼泪来。


    原本手里准备灭火的工具, 此时恨不得砸在那个纵火的人头上。让他尝尝绝望的滋味。


    这个时候虽然没有宣传防火安全, 但大家都生在这大山,长在这大山里,大山就是他们的家是他们的退路, 现在纵火的人就是烧他们的家,他们的退路!


    从小家里面人就教育他们,一定不能把火带上山。一开始还以为是意外,现在听到林清风这样说, 他们简直不敢置信。


    “肯定是看不得我们过得好的人干的,要不然为什么要放火烧山?”村民愤怒的说道:“我们这才过了几天好日子,就有人看不惯了。”


    林清风脸色铁青,这一次要是没有岭南军及时发现, 那自己的罪过可就大了。他都不敢想象, 这会儿要是接着烧下去,会有多少的损失。


    哪怕是现在及时阻断了。也烧了将近千亩的茶园和香料。


    “凶手现在在哪里?”林清风有些阴郁的问道。


    “人我们已经抓住了, 我们审问完再给你送回去。”石雷不容置疑的。


    虽然林清风现在总管整个岭南,但岭南军是不听从岭南官府支配的。这支军队独属于王怀玉个人的, 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是王家私人掏了军饷和粮食。训练也是由王家妇女亲力亲为, 现在带出来自然也是王家的亲卫。


    林清风表示理解。岭南官府中人员混杂, 在军营中却能做到令行禁止。不管是保密程度还是效率都比自己的要高。而且军中的手段也比他知道的要狠的多, 不怕对方不交代。


    石雷确实是动作很快, 抓到人的第二天就把对方的供词交到了林清风手上。


    林清风这才发现这人放火烧山, 竟然是受到了三股势力的指使。有一方是离岭南府很近的江西府叛军。有一方则是岭南府残余的旧势力。还有一方竟然是远在京都的梁少康。


    “这蠢货怕不是有病吧?自己现在都自顾不暇了,还花钱来找我们的不痛快。”


    要不是没有办法, 林清风都想去掰开他的脑袋看看。里面装了什么?到底怎么想的?


    不去琢磨着怎么样,自己坐稳这个位置反而来找他们的麻烦。又想起梁少康将岭南的消息传递给各个省份,要求他们来勤王,林清风就更加烦躁了。


    “传令下去以后各个关口收紧入岭南人口的检测,可疑人员一律不准进入。入岭南人员只允许在县城活动,不允许到各个村里。各个县衙衙役负责组织各县农产品的采集和销售。”


    既然不能知道谁是坏人,谁是好人。那就通通都把他们到县城里统一管理。百姓的东西带到县城里面来,一样可以做生意。


    当然岭南各个县的百姓走动没有禁止,不管是做生意还是出去打工,只要到县衙上开了路引就可以了。


    林清风的这个方法非常有效,几乎是政令出来的第二天所有包藏祸心的商贩,就逃也似的的出了岭南。至于他们身上带的东西。在关卡就经过层层搜身。


    只要是正当的货物交易一律放行。但要是携带了不被允许的东西,比如玉米,木薯土豆这三样东西那只能请他们到岭南监狱里坐一坐了。


    不是王怀玉想要看天下的百姓饿肚子。也不是她不想拯救别人,而是她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现在的能力有多大。


    那些高产的农作物是花了将近四年的时间。才让戴森从海外找来的。现在整个岭南也只能供给西北部的百姓救灾用,整个岭南还有三分之二的人种不上。


    她肯定是要先满足了岭南的种植,才会把多余的销售出去。


    而在此之前,岭南有高产作物的消息绝对不能泄露出去,不然岭南就会成为大家都想要得到的地方。


    她一路北上,出了岭南才真实的体验到这个世界,这个时代的百姓有多难。


    一路上哀鸿遍野,全是废弃的村庄。零星看到一些逃荒的人倒在路上或者是一村一村的人组队逃亡。


    没有粮食,他们就吃树皮,挖草根,甚至吃土吃孩子。一路上树皮被扒光了,草地被薅突了,放眼望去看不到任何一块青色。裸露的地皮,风一吹就扬起漫天的黄沙。


    王怀玉眯了眯被风沙吹过的眼睛。看着远处巍峨耸立的淮安城府 ,心里的担忧越发严重。


    “淮安府本就靠近西北部,平时缺水干旱。如今树木大片枯死。要是有一场暴雨来这些水土非被冲走不可。那山头就容易造成坍塌,耕地也将被冲毁,实在是个隐患。”


    跟着王怀玉出来的娄明运看了看周围的环境,也赞同的点了点头,“这边树木,草地都比岭南少的多,要是下雨确实会造成你说的水土流失。


    但现在淮安府人口十不存一,耕地多的是,日后安定下来了,再让他们在府城附近种植即可。


    等人口多了,他们再慢慢的往外扩张。同时在山上种树。最多要不了十年就可以恢复之前的景象了。”


    王欢玉听得沉默。


    现在人口连之前十分之一都不到,一个孩子成长最少要15年。怎么可能十年不到就可以慢慢恢复呢?更何况现在的趋势,就算再打个两三年也不一定出结果。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王怀玉突然明白了这首词的感情。


    察觉到她情绪的娄明运,看了她一眼,颇有些冷漠道:“我们现在过来就是为了早一点结束这种混乱的局面。这对百姓来说是一种好事。郡主如果觉得难过,不如想想怎么和淮安王进行合作。或者看看这大齐是个叛军,哪一个值得我们接触。”


    王怀玉有他们所不知道的金手指,自然知道淮安王是最后的胜出者。不过淮安王登基不久就去世,真正掌管新王朝的还是淮安王世子梁少和,她要接触的重点对象便有这一位,以及他身边的那位同乡。


    “群主,淮安府到了。”


    纵马急驰,历经三月,他们终于到达了淮安府。


    亲卫拿出王怀玉身份令牌,还有淮安王的令牌。门口守卫仔细核对了一番,又叫守城的军官过来看了一遍,方才把人放进去。


    进入淮安城的第一印象,王怀玉只能用萧条两字来形容。


    一个个跟难民一样的百姓,身上几乎视频挂着布条,眼神麻木,身体疲惫不堪。路边摆放摊位也是一股半死不活的样子。


    “我们在淮安府的惠民书肆和优选海货。杂货铺是不是已经关门了?”


    娄明运点头“去年就已经关门了,不过书肆现在每天都开半天的门,就是为了打探一下城里的情况。


    书肆后面有个小院子可以供人居住。不过我已经在东街买了一处宅子,写上了王府。一会儿我们到那里去歇脚就可以了。”


    他们来的路上自己带的粮食,而事实证明这是非常正确的决定。因为一路上没有任何一个酒楼饭馆开门,到了淮安府也一样,他们需要自给自足,属于有钱都不好使的那种。


    一百人的小队,穿着统一的服饰,腰间配着武器,放在哪里都是吸引视线的存在,还没有进城门就成了所有人都关注的对象。


    等他们进了东街的宅子之后,小道消息就长了翅膀一样,传遍整个东街。


    淮安府的东街是权贵居所,住在这里的人非富即贵,有许多都是世家。前一个月东街的这座宅子被买下,还挂上了王府的匾额,大家都好奇得不行。


    “是谁?竟然在这个时间到淮安府买宅子?王府难道是琅琊王氏?不不不,琅琊王是怎么会到这里来呢


    是泸州王氏?不过泸州现在情况也比他们好。没道理千里迢迢到淮安福来安家呀!”


    隔壁邻居就这样想的。


    大家猜测了一个月。这才看到王怀玉的真面目。这时候他们才察觉这个王是镇守西北30年的王定武,而来的人竟然是被封为郡主的王怀玉。


    这时候还被困在淮安府的世家,也不是特别那些顶尖世家,毕竟淮安府起了叛乱,能走的人早就走了。留下来的人只能紧闭房门,过自己的日子。


    好在这些世家什么都不多,就是田地多。以往丰收的时候,粮食堆到发霉都吃不完。现在绝收了,养活一个家族的人绰绰有余。


    淮安王也正是知道,才时不时打仗需要筹集军粮了,就来和这些世家威逼利诱一下。


    王怀玉只是到了房子修整一下。第二天早早便到了淮安王府。


    相比于岭南的郡主府,淮安王府显得大且厚重,门口象征身份的石垱,彰显贵气的檀木家具,院子里的一草一木,一时一景都有讲究。


    王怀玉几乎是才一进门,就看到了匆匆走来的淮安王。


    淮安王是个和王父差不多年纪的中年男人,但他比王父高了一个头,身上穿着盔甲,看起来像个巨人。


    “这位可是岭南来的荣安郡主?”


    淮安王看着眼前的小姑娘,有些不确定的问道。


    毕竟两人上一次见面已经是六年前了,王怀玉的形象和在京都时完全不一样。


    王怀玉倒是认得他。之前在京都时每次重大的宫宴都能看到这位王爷。


    王怀玉停下脚步给他行了个晚辈礼,朗声回道:“正是荣安,荣安见过伯父。”


    淮安王这才将她仔细的打量一番,看着她挺直的腰背和站姿,眉眼不禁松了松。


    “看来我们荣安变化也不小啊,瞧着竟比我那不孝子还要强上几分。”


    第135章


    大概是与匈奴接壤的缘故, 这一位锦衣玉食的王爷其实是个能马上征战的将军。


    在王定武镇守西北的那几十年,少不了这位王爷的鼎力相助。也多亏他守住了淮安府,不然王定武的压力将更大, 大齐也可能早就分崩离析了。哪怕是现在淮安王府举起了反旗, 但还依旧坚定的抵挡着匈奴的南下。


    王怀玉钦佩他这种精神,所以决定过来看一看,选择与他合作。但可笑的是被他守护的众多贵族中没有一个感念他的功劳, 反而想着怎么将他敲骨吸髓,吃干抹净。


    从收集的信息中看,这是一位直来直去的将军。王怀玉也就不拐弯子,直接就道:“世子也是人中龙凤, 早就听完他年幼上战场,这些年来立下了赫赫战功,是战无不胜的将军。”


    可惜荣安个女子,若是个男子倒也能和世子比拼一场。”


    王怀玉并不觉得自己是女人就怎么样了, 但在这里还是谦虚点比较好, 她可不想上来就跟人家比武。


    淮安王只是看了她一眼,笑而不语。


    以他的功力自然看得出王怀玉是苦练多年的。走路带风, 底盘下沉,就算是他的儿子估计也没有这份功力。


    不过对方是远道而来的客人, 他自然不会揭穿。


    “正因为郡主是一个女子的身份创下这一份职业才更艰难。”淮安王眼里掩饰不住的赞赏。


    若不是他儿子已经成亲, 都想让这一位郡主成为自己的儿媳妇。


    有这样的一个当家祖母, 家族才能走得更长远。不过淮安王也知道, 这样的女子就是天上的雄鹰, 不可能被困在内宅大院里的, 他也不希望对方把翅膀折掉,成为内宅妇人。


    两人一边往里走, 一边说起现在淮安的情况。


    “我听淮南说岭南那边现在是大丰收?经常有外地的商贩要进入岭南做生意。淮南都靠这个收了不少的税收。”


    对于淮安王明晃晃的试探,王怀玉也是笑着回道:“这确实是。这几年岭南的工厂办得多,生产了许多大齐没有的东西。外面的人看着新奇,过来做生意总是能赚一点,这才把岭南带起来。


    不然就岭南这一穷二白的地方,连条路也没有,实在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让百姓活下去。”


    “唉,现在看着北方这边天灾人祸的。老百姓连活都活不下去了,这生意哪还做得了?岭南现在情况也不太好。只能说我们那里山头比较多,吃些树皮草根,好歹也能糊弄糊弄肚子,不至于让人饿死。”


    这一番话听得淮安王沉默了。因为淮安府现在是连树皮都没有的吃。


    王怀玉感觉到他的痛点,话音一转道:“不过最近我从一个洋人那里买了一些种子。种出了一些新的粮食。虽然味道不怎么好,但也能填饱肚子,最重要的是这东西耐旱,且容易储存运输。”


    淮安王知道她不可能无缘无故说这个。是沉默了一会儿,便问道:“知道郡主有什么条件?”


    这时候不再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而是把王怀玉放在平辈平等的位置上对话。


    王怀玉还是面带微笑,不急不徐道:“这个倒是不难,我要的两样东西,王爷这里都有。”


    “不知道本王还有什么东西是郡主需要的?”


    淮南王确实很好奇,现在的淮安府除了人还剩几个,也就是他的私军比较值钱了,但这就算他给,对方也拿不走啊。


    “我记得你们北边和匈奴接壤的地方有一座黑矿山,我要的就是这山上面黑色的东西,另一个则是王爷的一个承诺。”王怀玉斩钉截铁地说出了自己要的东西。


    淮安王听得人有些懵,这两样东西都是他没有想到的。


    北边的黑矿山他知道的,这东西能用来烧火,但有村民尝试过后却是死了不少人。逐渐的也就没有什么人用了,难道她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至于他的一个承诺,淮安王还不至于自信到认为自己真的能一诺值千金,肯定是他身上有什么王怀玉所图谋的。


    “群主不知道想要什么样的承诺?本王这一把老骨头了,怕是要让群主失望了。”


    “王爷不必说这样的话,既然荣安提出来了,那便是王爷给的了的,就看王爷愿不愿意给了。”


    没等淮安王再次问她是什么,王怀玉便接着道:“我只要王爷答应不管是您还是世子,只要是您的血脉掌管了大齐,就发誓永不对岭南用兵,让岭南自治。”


    “荣安!”淮安王瞳孔骤然一缩,有些寒声道:“荣安郡主可知道你在说什么?”


    “本宫当然知道。”


    面对淮安王的压迫气势,王怀玉佁然不动,依旧淡定的直视他。


    良久,淮安王败下阵来。


    他深深的看了一眼王怀玉,有一种岁月催人老的颓废道:“本王当真是老了,竟比不得荣安的豪情壮志。既然荣安如此信任本王,这个承诺给你又何妨?”


    说着便叫来了管家,让他拿出最好的宣布,用上等的松烟墨。执笔写下了他的第一道圣旨,盖上他的私人印章。


    王怀玉看着他一连串的操作,有些好笑道:“王爷你还没有问我和你交换的条件是什么呢。”


    “既然你提出了可以吃的东西,想必就是要用粮食和我做交换。现在大齐最缺的就是粮食,谁有粮食就能打下去,这不就是你能给我的吗?”


    给粮食且站在他这一边。


    这样大的功劳换领南独立没有什么问题,而且现在对方先付出,他所给出来的不过是承诺和没有什么用的矿山,若是他真的取得那九五至尊的位置,那也值了。


    王怀玉很满意,“王爷不愧是能够荣登大宝的人,果然大气爽快。”比梁少康那蠢货好多了。


    王怀玉也掏出了自己的私人印章盖在上面,然后将早已写好的合同递给他,上面赫然写着岭南府将提供十万担粮食给淮南府,再由淮南府转交给淮安府。


    这样做一是为了节省自己的运输成本,二也是为了保住岭南有粮食的秘密。


    淮安王没有什么意见,毕竟淮南府是他的大后方,一直承担着输送粮食的重任,不然淮安府也不可能支撑到今天。岭南人少,让他们运输粮食自然不可能,更何况他也不想他的粮仓被别人知道。


    至于淮安府的矿山王怀玉也给出了方法。让他雇佣那些流民去开采,至于工钱就是给粮食。每个人能够吃饱肚子就可以了。


    这个方法看着很残酷,连工钱都不给百姓是对他们的压榨,但是在这个时候能吃饱肚子就让所有人趋之若鹜了。


    淮安王初时还不解其意,但淮安王世子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关窍。


    “这位郡主是想以工代赈收拢更多的流民。父王,这是给您做的好事,给你想好了后路聚拢人心,这样的女子若是有心称霸估计你也不是对手。”


    谁都知道人口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但谁能真正的把底层百姓当做人来看待呢。现在的叛军只想着要粮食要兵力。


    但这些都是需要百姓去工作,需要百姓去付出的。他们却把百姓当做一次性的消耗品,战死了就再征兵,粮食没有了就去搜刮。丝毫没有想过百姓们怎么活,这样的人注定是走不长久的。


    而王怀玉给他们想的办法,虽然这个时候的百姓会苦点,累点,但能让他们活下去。活下去就意味着有希望,就意味着等他们稳定下来,还有人口可以开垦土地,可以种植粮食,可以维持整个国家的运转。


    再一想到对方答应给的粮食。第一年给的是不能播种的已经收割好的粮食,过年才愿意给他们种子。淮安王世子就忍不住想要会一会这位郡主。


    王怀玉来这里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见他。自然没有让他久等,接到王怀玉的手信,他有一瞬间遇到同类的感觉。


    淮安府中已经没有茶楼酒楼了,王怀玉只能选择在惠民书肆见面。


    一进门,淮安王世子就不禁被书院里的布置吸引住了,再一想到这是整个大齐都遍布的书院就更加感慨。


    这位郡主果然想常人之不敢,想做常人之不敢做的事情啊,真想到岭南去看看现在的岭南发展成什么样。


    他敏锐的感觉到岭南不再是他们记忆中的样子。


    王怀玉在里面,难得的泡了一壶好茶。


    世子进来她也不起身迎接,而是伸手请了请,对方便示意的坐到对面石椅上,拿起茶来品尝了一口。


    “这是郡主带来的茶?不愧是岭南的珍品。入口清香,回味甘甜。”


    “世子什么样的好茶没有喝过,岭南的云雾茶可能排上前三?”王怀玉不客气的问道。


    淮安王世子抬头看了她一眼,瞬间笑了起来,“郡主果然是一位妙人,听闻您和我父王做了生意,不知为何还会与我见面。”


    “你父王是你父王,你是你,我觉得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上,所以想多投资几下,有个保险的收入。”


    这还是淮安王世子第一次听到这种言论,不客气的话让他怔愣了一下。


    “在儿子面前说父亲的不好可不是什么好话。”


    “我也没说什么不好呀,只是觉得我们同龄人之间可能更有话题,想要约世子见面做一做别的生意罢了。”


    淮安王世子现在虽然还没有和她一样掌控整个淮安府。但他手中却有淮安王的私军,足以证明淮安王已经将大权逐渐移交给这个儿子。


    更何况王怀玉知道他以后会登上大宝,当然要先来抱抱大腿了。


    第136章


    这个时候两人虽然平辈, 但地位却是不一样。从名望上来说,淮安王世子比王怀玉要出名得多,不过有句话怎么说, 人怕出名猪怕壮, 王怀玉还是想闷声发大财,可不想当靶子成天被人盯着。


    不过梁少和比她想象的聪明,一上来就直接道:“我夫人说您很聪慧, 聪慧到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人。其实有时候在我夫人身上也有这种感觉,尤其是她开始关注到你,整个房间都放满了关于您和岭南的消息的后,我就越发觉得你们才是一个地方的人。她常常感慨既有你何有她。”


    王怀玉倒是不知道, 这位传说中的世子夫人竟然对自己那么关注。不过也正常,任何一个人在这里见到老乡应该都很好奇。说实话,要不是王怀玉知道了所谓的剧情,也想去找一找这一位老乡。


    但是知道了剧情就知道她们两个人虽然是来自同一个地方, 但她们的理想完全不一样。对方是能融入大齐且适应良好, 日后要做皇后的人。而她是想要尽全力让大齐靠近后世的人。这也是她为什么要抓住岭南不放的原因。


    岭南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还没有根深蒂固的世家, 建造新的社会是最合适的。


    “夫人对我过奖了,可能是夫人能够了解一个女子, 在这种情况下生存有多困难的感同身受吧。”王怀玉淡然一笑道:“我是个有想法的人, 恰好有一群和我一样的人在支持我, 取得一些成绩也算是幸运。和世子您不一样, 您是真正在战场上拼出来的英雄。”


    “但是英雄不适合当皇帝不是吗?皇帝需要郡主这样知人善用的人。”


    这话有些锐利, 不过是在试探王怀玉的想法。如果王怀玉也有争王的心, 那他们将会是不死不休的对手。


    “世子多虑了,我正和你父王谈完岭南援助淮安的事情, 想必不久您就能看到结果了。这一次找您相见,也不是为了我们彼此猜忌的。我对现在岭南的发展很满意,有生之年只想看到他平平稳稳的继续下去,不管是在大齐还是什么王朝下,只要不动我的岭南,那皇帝永远是岭南的皇帝。”


    王怀玉的话说得直白,一时间倒是让淮安王世子怔愣。他觉得王怀玉就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要是没有野心的人也不会早早就练兵屯粮收拢流民了。


    但现在对方告诉他,她只要偏安一隅,落差实在是有点大。反应过来后,又一点觉得女人胆子还是小了点,难以成大事。


    心中放下一块石头,淮安王世子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对王怀玉的态度更是温和了许多。


    “郡主大义,不忍看到百姓流离失所,这样的愿望别说是父王了,本世子也不忍心驳回啊。我们拼死拼活的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治下的百姓能有口饭吃?既然郡主已经做到且做得很好,就让它维持现状就很好了。”这一番话,便是在肯定王怀玉的意思了。


    王怀玉顺势掏出了一沓契约书递给他。


    对方翻阅了一下,眼底闪过震惊。因为王怀玉上面说了给他们提供粮食,然后要求换取铁矿。


    王怀玉敢这样和他们父子俩做生意。就是因为他已经和淮安王讲清楚了一切。这一次和梁少和的见面淮安王也是清楚的。


    毕竟她想要的是父子两代人的保证,而不是挑拨离间。


    不过梁少和对此事倒是不知情。他只是觉得王怀玉和他父亲谈完,现在又来他找合作,不太合适。但王怀玉给出来的条件确实让他拒绝不了。


    “群主果然是好大的魄力。岭南也是深藏不露。这个时候竟然还拿得出这样多的粮食。”不过他也没有去深挖岭南的情况,他可不想影响两人现在的关系。


    “世子是聪明人,这个生意如果你愿意做就签字吧。”


    梁少和没有什么不愿意的。区区一座铁矿而已,淮安府还是拿的出来的。不过他一边写着自己的名字,一边想着该如何和自己的父亲讲。


    等他签完合约回去和淮安王讲起王怀玉要铁矿的事情,对方竟然只是点点头。


    “这个我知道,我们在西北部的煤矿,他也需要。而且依照荣安的意思,还需要我们帮他招募流民开矿,炼制铁器。”


    这下梁少和是真的惊住了。


    “煤矿他也要?还让我们帮忙招募流民去开采炼制?难不成我们父子俩身上有什么优点?竟然让他如此信任我们。”


    毕竟现在粮食才是硬通货千里迢迢送粮食给他们,想要两座搬不动的矿山。还出钱聘请他们当地的流民干活,这不是明摆着送钱送粮给他们淮安府嘛,还是说岭南现在能阔到这种程度?


    父子俩坐在一块讨论到天亮,都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粮食可是万万不能拒绝的,所以两人还是选择遵守约定。


    王怀玉的粮食需要迟一点才能到,但现在的矿山却是立刻就能开采出来。王怀玉随身的队员里就有一些擅长炼铁搭窑的,她抽出这一对人来做技术指导。


    不到十天的时间,就在煤矿山那整理出一条简易的流水线。从下矿到挖掘,再到运输。从精煤到蜂窝煤,一座黑矿山以惊人的速度蜕变着。


    但所有人都看不懂他们在做什么。直到另一边的铁矿山起了高高的窑炉,这里炼制好的精煤投入到炉中散发出来的温度木炭还要高时,他们才发觉自己错过了什么。


    “黑矿山居然能用来做这样好的东西。我们竟然不知道,这王怀玉真是神仙不成,什么都能让她想出来做出来。”


    “看她现在的铁炉,这个温度烧出来的铁具怕是比现在军中用的兵器还要好。了不得啊,了不得,也不知道淮安王是怎么想的,竟然把这样好的东西让给她。”


    两座矿山给了王怀玉的消息,外面人不知道。但淮安王府的嫡系自然是知道的。原本除了铁矿大家重视些,黑矿山换了粮食还觉得赚大了。现在发现了这个东西的用处后又舍不得了,想着法子想要回来。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何况我们还是签了契书的。现在这些东西再重要,再值钱,能有粮食值钱吗?”淮安王忍不住怒斥道:“真是一群目光短浅的东西,再好的东西也要有人也要活着才能够有用。我们淮安府现在缺的是粮食,不是那些不当吃不当喝的东西。”


    准确来说何止是淮安府,整个大齐缺的都是粮食。有粮食才能有人才能有一切。


    王怀玉现在可以说是握着最大的王牌。她到北地走了一圈,换回了一座铁矿和一座煤矿,同时也把岭南这些年三分之一的存粮拿出去了。


    解决完心中最大的一件事儿,她还打算在北地再逛一圈,把那些能找到的人才通通搂回岭南。


    不过很可惜的是有能力的人大多依附着世家,世家他们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不是王怀玉这点小恩小惠可以打动的。


    倒是一些小世家或者一些小官员在这一场浩劫中东奔西走,给了王怀玉的可乘之机。可惜这些人身上的习惯和观念已经成了定格,王怀玉轻易不想带回去。


    所以她考察了又考察,慎重地挑选了一些合适的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以及有那种科研精神的人。


    这些人找的多了,王怀玉便发现他们大多出生于工匠家庭,或者是与一个叫墨家的学派有关。


    王怀玉倒是知道墨家,至于匠人。现在的匠人都是入籍的,就跟军籍一样,一旦父辈是匠人,那就祖祖辈辈都是匠人,除非有特殊情况转换,不然就没有办法改变。


    这样的制度虽然利于管理者管理,但是不利于社会的流通,不管是技艺还是人才,甚至有的会后继无人。


    任何东西一旦垄断就会使大众很难再拥有,王怀玉并不想这样,所以她也一直致力于打破这一个界限,就像岭南的书院,官员衙役的考试。


    “好东西都是要交流碰撞,还能让它迸发出更多活力,更多可能,从而促进社会世界的进步。”


    王怀玉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创造世界。像一些在如今看来不合时宜的东西,若干年后可能就会发挥出难以想象的生命力。


    王华玉抱着自己的理想,岭南人民看到的则是自己生活的改变。所以他们愿意跟着王怀玉去。


    阔别一年,王怀玉带回了三百多号各种人才,恰好这个时候技术大学已经修建完一部分,王怀玉也不打算再做另外安排了,直接把这几百号人放到书院里面去教授知识。


    这些都是有能力的人,比如能自己制作翻车,知道大齐目前已有的矿物,还有一个就是纯正的农家传人。


    这个农家可不只是种田的人,而是真正有门派流传的,致力于研究改善农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比如王怀玉让人研究多年都没有眉目的肥料,农家也研究出了简易的版本。


    王怀玉简直是狂喜,连忙把自己知道的浅薄的关于化肥的知识说给他们听,顺便把岭南这些年来的经验也全部给了他们。


    农家的人拿到资料也是很震惊,没有想到除了他们竟然还有人重视农业,重视是这些看起来肮脏的东西。


    “荣安郡主果然没有骗我们,我们农家跟着他总算能实现我们的梦想了,农家也是治国安邦的门派!”


    这算是千里马遇上了伯乐。农家人奔走相告,争相让自己的师门迁往岭南。


    第137章


    岭南缺的就是这种干实事的人, 尤其是他们还有一定的实验基础,再加上王怀玉的理论,研究简直是一日千里。


    “我的老天爷啊, 原来这个化肥能够让粮食增产那么多。瞧瞧这些东西, 也就鸡蛋壳难找一点,其他都是大家扔外头当垃圾处理的,这稍微转变一下就变废为宝了。”


    官员衙役们看着山脚下那一块块实验田, 沉重的稻穗压得禾苗抬不起头,就算他们没怎么做做过农活,也知道这粮食是丰收了,而且还不是一般的丰收。


    听着他们夸赞的话, 负责制作化肥的农家人原本因为种植弯下的腰背,现在挺得笔直笔直。


    “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就是对的,就是好的。旁人都觉得我们农家人和田地打交道,和牲畜的粪便打交道, 便觉得我们低人一等。却不知没有我们这些农家人, 哪来他们的锦衣玉食?”


    “能让粮食增产是多少百姓的愿望,是多大的功劳, 这事足以青史留名!”


    “何止是青史留名,这和神农有什么区别!当代神农。”


    青史留名是多少学派想要达到的终身目的, 真正能留下名字的却少之又少。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多少流派纷纷涌现, 争鸣璀璨, 但能流传至今的又有多少?


    他们农家这些年一直在夹缝中艰难生存。明明农业是全天下人最需要重视的东西, 却是最不为帝王和世家重视的。


    而今终于等来了重视他们的人。


    王怀玉倒是没想到自己凭借这一件事获得了农家的支持。但这也给了她思路, 既然凭借农业可以获得农家的支持,那对手工业的重视是不是也可以吸引墨家?


    当下她便将招揽来的几位墨家学者召集在一块, 耐心的询问起他们关于岭南发展和手工业的看法。


    相如何练着花白的胡子点头赞赏道:“岭南是我见过最重视匠人的地方,而且岭南已经舍弃掉了匠籍,不管是谁都能够学,学了也能凭借自己的手艺去挣钱,这简直是闻所未闻。”


    “而且岭南队匠人的待遇极好,我看有衙役开办的商行里就有匠人开办的家具铺,杂货铺等,这竟然是允许了我们匠人自己做生意,真是千古以来头一遭。”


    士农工商一直是不可跨越的界限,他们这些工匠的地位也就比商人好一点点,但赚的远远没有商人多。现在他们的身份却是一样,而且还能自己经营,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当然这些改变可能会存在一些小的问题,但是事实也证明,这个做法是正确的。


    墨家农家都在岭南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希望。


    听到相如何的说法,王怀玉有些得意的笑了笑,不枉费她多年付出的心血。


    “相如先生要是觉得岭南不错,可以把亲朋好友也一起叫过来,岭南如今正是发展的时候,需要你们这样的人才。”


    “如果你们对于岭南有任何建议,欢迎随时找我聊一聊,确实可行的话,我们可以在岭南尝试。对于能提出建议促进岭南发展的,岭南也不会亏待他。”


    像相如何这样的人,除了工艺精湛,掌握大齐最先进的技术外,还是熟读经书,传承文化的人。


    这样的人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珍宝,既然皇室和世家不懂得珍惜,王怀玉也不介意照单全收。


    相如何点头,“郡主放心,岭南现在的发展非常适合我们墨家,我会传信给门派中人,让他们到岭南来的。”


    不过现在大齐各地纷乱,很多墨家心中有大义者,宁愿留在当地守护百姓,也不会迁移他方。而这些就不是相如何能叫来的,因为这些人在践行他们墨家的理想。


    兼爱非攻。


    王怀玉表示理解,随即带他到岭南的各个工程地去查看,有需要查漏补缺的就查漏补缺。没有需要的就让他提提意见,看看在哪里建造水车,水利工程,挖水井等合适。又或者是他们建设的城墙,房子,水车有什么问题,如果有更先进的技术,也希望他能够教给当地百姓。


    当然这一些都是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王怀玉舍得给也尊重他们的技术,相如何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有那么自信的一天,也没有想到自己的理想和先贤的理想能有真正实现的一天。


    看着田间地头半山腰都是各种水利工程,水车,这一些用王怀玉的话来说属于机械的东西。对他们来讲就是墨家机关术。


    这些东西能够发扬光大,并且帮助到老百姓改善他们的生活。相如何感觉到了理想和现实的融合。


    “或许我们原来的方向就是错的,我们在以前经常去游说传播我们的学派,让人家跟着我们学习,但从来没有想过用我们的东西去为百姓改善生活。我们也成了纸上谈兵的人。”


    他们不是没有想过,只是很少这样去做。或者说他们没有主动的去想墨家的机关术到底能给百姓生活带来什么变化。


    而现在王怀玉却领先他们一步,把真正理想和现实融合的实践之路摆到了他们面前。


    “相如先生过谦了,你们和农家一样致力于维护百姓的利益,只是你们的想法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自然没有受到当权者的重用。


    但是我不一样,岭南也不一样。这是一块契合你们理想的土壤。现在这里不光是农家还是墨家都能发挥你们学派的优秀思想,为岭南百姓造福。”


    王怀玉说起农家制造的肥料带来的变化。也满是期待的看着相如何,“相如先生精通机关术,旗下弟子更是无数,相信在你们的努力下,肯定能让岭南的科技更上一层楼。”


    王怀玉现在最缺的就是改善农业耕种的条件。不管是琢磨了好几年才发明出来的曲辕犁,还是播种的耧车,还有很多她知道却没有创造出来的农具,都是现在岭南百姓急需的。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种地的时候只有有力的工具,才能把更多的劳动力从耕种中解放出来。解放出来的劳动力才能投入到其他行业去,让社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现在岭南还是农业占大头,未来一百年也将是如此。但是怎么在有限的土地上,用有限的人手种植更多的粮食,是他们需要奋斗的方向。


    王怀玉将相如何和几个墨家的巨头,放到了刚刚建成的技术大学里,做物理科的教授。


    这个时候他除了单单教授制作机械,更重要的是弄懂其中的原理,并将它用到其他方面去。


    而新选拔出来的那一批学子,今年也从各个县的书院毕业了,此时他们正好18岁,在父母师长的期盼或不理解下,背上自己的行囊奔往平河县技术大学。


    平河技术大学只是王怀玉当时临时取的名字。它真正落成的时候,王怀玉亲笔题了名。


    天工大学。


    取于天工开物,巧夺天工之意。


    海纳百川,博采众长,谓之大。学识渊博,勤学好学,谓之学。这是大学。


    这一所大学寄托了王怀英深厚的希望,它将是撬动岭南,撬动大齐科学的一个启蒙点。或许十年或许百年,她希望这个地方能有一天成为科技的前沿。


    回想自己那个时代,因为科学技术落后而挨打的事情数不胜数。为了这里的百姓不在经受这样的痛苦,王怀玉无论砸多少钱都一定要把这个大学办成。


    医学,化工,物理,农业是最先进驻的几个学科,这些学科的老师大都是从大齐官僚系统中拉来的。尤其是医学,一大半以上是来自太医院。


    工作是由道家和农家组成,他们两个之间相互促进,在对世间万物的研究组合中,产生了奇妙的碰撞。


    而农家也要和墨家相互合作,制作出此时更符合百姓们需要的农具。


    最令人瞩目的就是杂交水稻的培育!


    农明生到达岭南的第二年,就让自己最有种植经验的师叔农文稻来了岭南,到了这里他们和原来岭南的农官碰头沟通,这不谈不知道,一谈吓一跳。原来岭南的农官已经尝试着将不同水稻培育成他们想要的样子。


    这种嫁接的技术在果树中常见。但在水稻中却是他们第一次听说。一时间师叔两人都非常感兴趣。且二人对水稻了解非常深。比岭南当地的农官还要清楚。


    他们是从蜀郡过来的,蜀郡当地的稻种就非常矮小,平时的风难以吹倒,除了产量上不如岭南的,其他都很符合要求。


    岭南的农官看到实物后,简直是两眼放光。


    “这稻子,这径干竟然如此粗壮!便是小一点的台风也不会被吹倒吧?”刘农社痴迷道。


    他已经根据王怀玉的要求做了八年的杂交水稻实验,原本觉得荒唐异想天开的东西,这几年陆陆续续的出了一些成果。虽然只是在稻子产量上有上下的浮动,或者是叶片大小的变化,成熟早晚的时间等这些影响不大的方面。


    但是这给了刘农社信心,让他也相信了王怀玉所说的,只要多加实验,找到更好的母本进行培育,他们总会种出亩产千斤,风吹不倒的水稻的!


    农明生二人第一次接触到杂交水稻的想法,但他们一上手实验一遍,就知道这个是个很成熟的理论,甚至像是已经有人常识过了这条路能走,只是忘记怎么走而已。


    他们要做的,就是沿着路上的痕迹找到终点。


    农明生师叔侄两人瞬间沉迷于此,每天和农官一起披星戴月的查看实验田,到野外乡下寻找更好的稻种。


    第138章


    山间的野稻, 来自全大齐各地的稻种,这些年在王怀玉的有意收购下已经攒了满满几大罐。有的甚至在试验田里面栽种了不少。


    有了这些基础,农家想做实验就更方便了, 加上想要产量的提高, 对化肥更加重视。在他们天天催促下,道家的人也是烦不胜烦。但没办法,王怀玉给的待遇实在是太好了, 他们不得不放下炼丹转而去炼制化肥。


    大学建设好了,先生也从各个地方领域招来,作为第一批学生的苏栋梁背着自己的行囊,站在高大的校门前, 仰头凝望。


    “这就是我的大学啊,不愧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校门古朴典雅却刻画了我们那么多个民族的图腾。”苏栋梁感叹道。


    苏栋梁是汉人,但是他的母亲是苗族人, 小时候生活的地方, 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他见过有相处得好,也见过世代为仇敌的。但是不管如何, 没有任何一个人一个地方会将所有民族的信仰融合到一块。


    然而在天工大学一眼就可以看得出有各个民族的特色。校门如此,进到学校里面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根据地形地势和学科特色, 每一门学科的建筑都不一样, 里面雕刻的花纹也不一样。


    就像苏栋梁入学的农科, 学院的主建筑楼是小麦, 水稻这样的农作物。除此之外还有瑶族信仰的太阳以及壮族的铜鼓。


    书院的服饰也都是统一的。不过不同学科的学子穿着的颜色不一样, 像他们农科的就是深青色。既耐脏又显得有生命力,非常适合下地也符合他们的形象。


    对于化学科的就是采用他们道袍的形式, 染制成藏蓝色。物理课的则是深褐色,便于他们做实验使用。


    各个学科有各个学科的特点,校服是统一免费发放,全部由王怀玉个人承担。


    学校在后面也是会慢慢移交给官府,但王怀玉为了确保这一个文化阵地,哪怕是移交了也要保留一半以上的决策权。


    这个大学不管是选址,还是设计找人来建造。以及出钱,选学生,找老师。全部都是王怀玉一手包办的,拥有一半的决策权自然没有人质疑。


    大齐历法七月初一,正上结束夏收夏种的好日子。以往人们忙着出去找工作,忙着开荒办喜事,今天则是忙着在大学门口观看开学典礼。


    天工大学开学,这是平河县乃至整个岭南的大事。在日子刚一出来的时候,大家就议论纷纷,满怀期待。


    到了这一天,天工大学门口外,除了拉了警觉线的地方,外面挤得人头攒动,大人小孩嬉嬉闹闹,伸长了脖子,惦着脚往里看。小孩子有的还被大人放到脖子上,尖叫着四处看。


    生意精明的小商贩,这个时候已经是把吃喝玩乐带过来了,就用一个小背篓背着,专往有小孩子的地方去。


    “大哥大姐,糖葫芦咧,我们岭南自己做的蔗糖,甜得不行,要不要给孩子来一串?”


    “水果糖水果糖,荔枝味的橘子味的都有,大姐给孩子来一颗吧。”


    商贩把背篓一到前面伸手一掏就把东西拿了出来,在孩子面前来回晃悠。不管多大的小孩儿都被他吸引住了,随着他手上的动作滴溜滴溜的转。


    “要,要,要,娘我要糖要吃糖。”


    “我要糖葫芦糖葫芦,上一次你答应给我买的,我去给药材拔草了!要给我买糖葫芦!”


    小孩看的眼睛都亮了,纷纷揪着父母的衣袖拉着他们往小贩哪里去,手也一边伸着要去拿。


    这是王怀玉第三次穿上她的郡主朝服。深红色的朝服,一共有九层,绣着鸟兽虫鱼,日月星辰,裙摆上是山川河流。头上戴着冠冕,象征着郡王身份的琉璃珠帘将容貌遮住。


    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宛如圣人。抬头仰望她的人,不自觉的匍匐,感觉到自己把她当做皇帝一样恭敬的柳湖文,心中有一瞬间的骇然。


    王怀玉明明没有说什么做什么,只是站在那里就让人觉得她就是王,甚至比梁少康还要让他们臣服。


    和他有一样感受的人很多,尤其是从大齐官场中退下来的官员,比其他人更敏锐。


    他们仰头看了一眼上方的人,全都不禁把头低了下去。


    “今天七月初一是逢大好,天工大学建造两年有余,今日落成,博学之先生,求学之弟子,为求心中大道从四方汇聚而来。今日入学仪式,是为让诸君明心明智明德。”


    王怀玉不是爱长篇大论的人,也不是喜欢在正式场合上进行说教的人。但有些话不得不说,一是为了鼓舞百姓,二是为了给天工大学的先生和学子注入信心,三是给他们敲一敲警钟。


    希望他们求学之余,也不要忘了做人。更不要忘了天工大学立学的初心,和他们求学的初心。


    王怀玉在用大齐的文言讲了一遍,又用自己的大白话讲了一下朴素的要求,翻译过来就是只要你们好好的学,好好的干,学校就付工资,包你们吃住。毕业出来了也肯定有工作给你们干,如果表现不好的或者考学不合格,那就要提前从天宫大学毕业了。


    这条件一说出来没有考上的人顿时羡慕不已。考上的人也是绷紧了神经,生怕自己被刷下去。


    王怀玉只是象征着讲了两句,剩下的则是由岭南的礼官主持开学流程。


    从祭天地到祭圣人,再到上香供奉放鞭炮,祷告祭词。三叩九拜的大礼行了不知多少个,王怀玉穿着几十斤重的衣服,顶着十几斤的发冠,带着下方的一群先生学子,一丝不苟的做完了。


    早上太阳还没有升起,日上中天,正值午时,这一场仪式才堪堪完成。


    仪式完成学子们就正式的搬入了校园,每一个学科都有他们的教学楼和实验室。像农科还有属于他们的实验田。


    突出一进来不管是先生还是学子,都遇到了同一个问题——迷路。


    “不愧叫做大学,这地方也太大了吧。从住的地方到上课的地方需要走上一刻钟。再到我们去吃饭又要一刻钟,每天就是走路就要小半个时辰了。”


    “你们那个算什么都只是在校园内,哪像我们农科还要到山下的试验田去,一来一回的两个时辰就快没了。唉,不和你们说了,我还要去化学科旁听呢。”


    几个原本从苍梧书院一起出来的学子,本来约定好了到天宫大学上学,还一起做伴。但到这里等他们选了自己想要学的课程后,发现他们的课完全不一样。上课的地方不一样,住的地方也不一样。每天也就吃饭的时候能聚在一块聊一聊近况。


    还是现在学生比较少的情况,要是以后天工大学都招满了学生,每个学科就有自己的食堂。


    想着有无数的人等着替代自己,藏的人心中都升起了危机感。听到苏栋梁这一说,还想要再聊几句的其他人,也都纷纷把饭往嘴里扒。


    “快吃,快吃,我们也快上课了。今天这节课可是原来的工部尚书给我们上的,听说是郡主好大精力才把人请过来给我们讲学。可一定不能迟到错过。”


    这是物理院的人,他们还知道这一位柳大人,现在在主持修建的漓江口大坝,已经修建的差不多了。


    之前在书院上学的时候,他们就很好奇,也去那里实习了一段时间。所有有志于学习物理的人,都不禁为柳湖文的智慧折服,他们不敢想象世界上真的有人能把建筑设计的这样巧妙,修建的那样牢靠。


    哪怕现在漓江口大坝还没有投入使用,他们这些亲身经历修建的人,也可以根据工程的用心程度,和计算的精准度知道这个大坝的难得。


    柳湖文的物理课爆满,从京都太医院而来的章太医所开的大齐医药课也不遑多让。


    能够容纳三百个学子的大教室里,那本来就是医学科的学子,还有其他科的学子过来旁听,而占据一半以上的则是岭南各地的大夫。


    为了促进岭南各方面的发展,王怀玉开办的天工大学,除了有研究这一个职能外,还需要负责传播知识,这有什么比旁听更有用更快速呢。


    每个从外面赶来的大夫,手里都拿着一节炭笔和一个小本子,这个是他们从山脚下的惠民书肆购买的,好用又方便携带。


    他们坐在一条条板凳上,或头发花白,或精神洋洋,全都目不转睛的盯着前面巨大的黑板。


    章太医虽然给后宫嫔妃,皇帝王爷们看过病,但面对那么多求知若渴的眼神还是第一次。尤其是他第一次使用这个黑板和粉笔,实在是感觉压力有点大。


    “咳咳,各位同仁你们好,我是本节课大齐医药理论的教学章丘灵。医学乃是众家之长,累世所积,救人之学。我所说的若有不当之处,或有更好见解者请举手辩驳。”


    教室是经过特殊设计和建造的,站在讲台上的人只要微微出声,就可以通过教室里的设计将声音传播出去。所以最后的人哪怕离得很远,也听得清上面在讲什么。


    听到章丘灵谦虚的话,学子们都是点头赞同,心中对他好感无限上升。


    大夫大都不擅长吹嘘拍马,章丘灵简单介绍完,就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节 课。


    为了上好这第一课,让学生、老师快速适应新的模式,王怀玉在建设各个学科的教学楼,实验楼时,就把自己初高中大学见到的所有实验器材都照搬了一套过来。


    因为有玻璃的存在,烧制这一些东西也是简单得很。


    第139章


    精细的仪器最受道家人的欢迎, 以往他们炼制丹药的时候,只能用自己的感觉,或者是药铺的称, 但不管是什么总是会有些误差。


    换了仪器就不一样了, 他们见得到见不到的,能够称量出来,称量不出来的, 现在通通可以测量出来,而且还有无比的精准。


    还有这些化学反应,以往他们都是放在炉子里面,凭借味道和细微的思想来判断, 那就是可以通过玻璃用眼睛去观察。


    道家的这些人,对它简直是爱不释手。第二个觉得学校里配置的工具好的人,就是墨家。


    那是制作工具的高手,像大家所熟悉的鲁班制伞, 发明锯子等都是。


    但就是这样擅长制作工具的高手, 到实验室里的器材也不禁如获至宝。


    “世界上竟然有如此精巧的工具,真想知道制作他的人是怎么想的, 若是用到别处去,是不是也能发挥更大的妙用?”


    王怀玉给实验楼打造的这一套工具, 他以前在部队中用的一套军工器械, 各种钳子扳手就不说了, 千斤顶搓刀等寻常的物件, 也有大大小小十几种不同的型号。


    这些东西看着很奇怪, 当他们用来处理木工上或者制作一些铁具上的东西时, 就发现了这些工具的妙用。很多工具他们已经有了基础的,王怀玉的这一个精细得着实让他们开了眼。


    有了趁手的工具, 再制造东西就方便了许多,原本一些他们设想但做不出来的东西,现在也都有了条件尝试。


    最好的钢铁,煤炭,木材,石料,只要是他们开口的,经过这一学科的几个教授签字,就可以直接和郡主府的管事对接,让对方采购他们需要的东西送来。


    可以说,只要他们不犯事,在天工大学得到的东西时能惠及他们一辈子。要是研究出成果,能得到的东西就更多了。


    就像相如何来了岭南后,发现岭南的交通虽然很便利了,但那也只是县城到县城之间。在县城到各个村里面,尤其是寨子的路,还是很崎岖破烂的。


    而这些地方想要也修建水泥路,那是不可能的。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就是王怀玉所在的时代都做不到。


    然基础设施改善不了,就只能从交通工具入手了。如何在蜀郡待过,俊的地理环境比岭南还要恶劣,一样是山高水远,地势险要。这种时候灵巧方便的交通工具就非常需要。


    而独轮车这种工具就非常的合适,墨家的人根据现有的独轮车进行了一番改造后,能承载的货物就更多了。


    特别是这一次戴森从南洋带回来一种叫橡胶的东西。


    怀孕一开始还没有想起来,等看见戴森他们用来制作轮胎的时候,还想起了这么个东西。


    橡胶的加工很简单,只需要从橡胶树上收集汁液,再经过熬制、拉伸、倒模、切割,就能得到成品。


    戴森的轮胎做的很粗糙,它是用来放在他们的货船的前端,货船靠岸时和陆地接触有个缓冲。


    黑乎乎的一个圆圈绑在上面,王怀玉辨认了许久,认出来后才赶紧和对方商量这个橡胶生意。


    橡胶种植生长最少要三五年,而且会浪费耕地和人力,在最近十年,王怀宇不打算引进岭南,而且岭南也不是特别适合橡胶的生产。


    既然如此,他便打算让人去南洋做这一个橡胶生意。不过岭南的货船比较少,大多是在琉球等国转悠,很少远洋。


    现在想要出海,不止要有能够远行和抗得住风浪,还要有人认得路,懂对方的语言能够沟通。


    而岭南,大齐都没有这方面的人才。


    王怀玉去到靠海的村子里去招募人手,海船也让岭南的工部根据戴森他们的去打造,好在海船因为之前操练海军的时候,就已经把装备补充上了。


    虽然比不上戴森他们的,但到南洋应该没有问题?


    王怀玉拿着自己手绘出来的海图,询问戴森:“你们到的律菲国可是在这个地方?”


    桌子大的地图,上面生动形象的画着山川河流海岸线,大海海峡,甚至连洋流都标志出来了。


    这是王怀玉前世职业的必备技能,不但对周围国家了如指掌,还能估算各地的距离,气候洋流,也就她不得空想不起来这回事,不然早就带着人过去开垦荒地了。


    这样一想,便觉得错过了好多。


    戴森看到这个地图,下意识想要贴上去看个清楚。


    “哦,我的上帝啊!郡主大人您的这幅地图比我们的清晰多了。您是去过南洋吗?”戴森连连惊叹,“画得实在是太像了,这一个距离,和我们来的距离一点都不差。”


    就连上面的小岛都分毫不差,还有这些国家上面的最大的河流。要不是他知道大齐的规矩和王怀玉的经历,他都要怀疑对方是不是律菲这些国家的人了。


    律菲这些国家现在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大齐,就连西欧国也比不上。在大齐常见的陶器,他们那里都很稀缺,更不要说丝绸瓷器玻璃这种东西了。


    “我没有去过,只是之前他们有人来过岭南,留下了这些地图。戴老板要是觉得没有错误的话,没有兴趣和我们做一笔生意?”


    “我们岭南离这些地方很近,如果想要自己做生意的话,肯定比你们方便的。但是考虑到我们之间的交情,便提前和你说一下我们的计划。”


    王怀玉手指轻轻点了一下岭南到律菲的航线,“岭南的合浦港到律菲的多纳港,是顺风顺水的话,最多不超过一个月。而且沿着海岸线行驶即可,不需要跨越深海面对大风浪,安全上也比你们有保障。”


    “据我所知当地除了一些土著和农产品外,没有任何的金银铁矿,对你们来说你太小了,很不划算。”


    “所以你们不如把这一块生意让给我们,把我们大旗人带过去,我们只负责招聘当地百姓开垦农田,收割橡胶。你们就还走远西远东的那一条航线。那两个地方地大物博且人迹罕见,那么大的一片地方拥有各种矿产也不稀奇,对你们来说收益更大。”


    像戴森这一群人,都是为了钱财而亡命天涯的。确实像王怀玉说的那样,看不上几个陶器和粮食这种蝇头小利。让他们放弃到嘴的肉,白白让给王怀玉也不可能。


    在对方静默的眼神下,王怀玉又掏出了一张世界地图。


    指着地图上的美洲像是给对方上课一样,“个地方你们已经去过了,木薯,土豆,玉米都是从这个地方找到的。那你们肯定没有再往里走,再往里走到北方,那里有世界上最大的金矿,而且你们如果继续往东行,就能直接回到你们的国家。”


    地球是圆的这个说法现在还没有人提出来,世界的主流是天圆地方,大家都以为世界是有尽头的。戴森他们航海多年,有自己模糊的认识,但也不敢非常肯定的告诉世人,这个世界就是圆的。


    王怀玉现在就告诉他们了,且还是温度定,且拿出了足以证明这个说法的地图。


    上面的大部分地区是戴森他们已经去过的,他们才敢肯定这个地图的真实性,也正是因为能肯定才觉得震撼。他们这些真正走过的人都无法绘制出这样精确的地图,王怀玉一个没有出过岭南的人又是怎么得知的呢?


    王怀玉不可能告诉他们,静静的看他们做出选择。


    戴森也在王怀玉圈出的金矿位置上面点了点:“郡主如何能够肯定这上面就是金矿?我是你被骗,我们又该怎么办?”


    “我们大齐有句话叫做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如果我的说法是错误的,你们来去不过两年的时间,再回来找我算账也不迟,我说的是对的,那其中的利益就是你们航海一辈子也赚不到的。是否愿意赌一把就看你的选择了。”


    王怀玉很笃定他们肯定会做,果然戴森只是思考了三秒不到的时间,就笑容满面的点了头。


    “既然郡主如此的肯定,那我们能够赌一把是我们的荣幸。我选择用南洋的生意和你们进行交换,并且承诺以后有任何生意都率先与您商讨。”戴森郑重的承诺道。


    王怀玉不相信他说的话,商人在利益面前,诚信能有几分?


    不过当下达成了自己的目的,王怀玉也很开心。


    今天公布的人就来测算了,戴森他们的商船数据,争取在一年内做出一模一样的海船。


    就是选拔出来的人手,这些人都是在渔村里选出来的,海上航行和水性自然不必说。他们要学习的就是怎么和南洋的人进行沟通,并且熟悉当地路线。而这一些都需要去到当地才能够练习。


    所以在王怀玉和他们家人的期盼下,这些人搭上了戴森的商船前往了南洋。


    那一片地方的粮食可以一年三熟,而且热带水果丰富,刚一到地方岭南来的人都羡慕得口水都流了。


    “怪不得说这些人都不怎么耕种,也能活的好好的。这肥沃的土地,充足的雨水。就算是随意在地上撒把种子长得也比我们那边好。听说这边还是一年能收获三次,还真是人比人得气死人啊!”停浪村的渔民郑大鱼酸溜溜道。


    “那有啥好的,这里热得要命,而且连个集市都没有。你看看这些人甚至连衣服都不穿,可见是个没有开化的地方,哪里比得上我们岭南?”旁边的渔民郑富豪不屑道。


    他们村子以前是穷,但现在就算让他搬到京都去住,他也不愿意换。


    第140章


    来到南洋律菲的人, 第一反应就是这个鬼地方也太穷了吧,第二反应便是那么好的土地竟然不拿来开垦耕作,这些人简直是暴殄天物。


    恨不得现在就马上扛着锄头挖地种粮食, 尤其是住在渔村的渔民。他们的耕地大多不能种粮食, 平时都要和外面购买。有一块耕种的地,恨不得一年四季都把它种满,收获粮食通通拿回家里, 这样就不需要额外再花钱买粮食了。


    突然有人心中一动,悄咪咪的挪到了领头人旁边问:“不是说让我们来用东西和他们换粮食吗?那这里那么多土地,我们能不能用东西换地来种?一看他们就不是种庄稼的好手,这些地方在他们手里白糟蹋了。”


    “我们可不一样, 再差的地让我们种几年也能变成好地。能收的粮食可不比他们的多?”


    领头的林小虎看了他一眼,心想你倒是心思多。


    “这里种地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你家里的妻儿老小不要啦?还是在家里赚的钱不够多。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来,除了粮食你还有啥?更何况你以为这里的地都没有主吗?我们这些外乡人要来这里讨生活, 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要不然王怀玉也不会特地让戴森给他们带路。


    看着很多人都眼馋这里的土地, 林小虎提高了声音道:“我们现在可是代表岭南,郡主过来和人家做生意的。有戴森老板带着, 人家才不把我们当成敌人,你们要是谁擅自行动被人家开了瓢, 砍断手脚, 可不要回来求我。”


    这里的土地要真是没有人免费的, 也不想想有这样的好事怎么会轮得到他们?现在过来可都是郡主花了大价钱才把他们送来的。


    要是敢坏了郡主的好事, 他们岭南的生计。他绝对让对方有来无回!林小虎眼里闪过一丝狠意。


    戴森带着他们见了当地土著王。


    一个穿着鲜艳丝绸的围裙, 头上戴着彩色羽毛, 和他们这些常年在海上暴晒的人一样黝黑,大约四十岁的男人。


    当他见到他们这些陌生的面孔, 布满皱纹的脸上满是警惕。看着戴森也没有之前的信任。很是紧张的问道:“戴森大人,你不是说你们要航行到更远的国家去做生意,要一到两年才能再来,为何不到半年您又过来了。”


    被这样一个没有开化的野人质问,戴森心里有些不悦,但想到王怀玉给出的条件,还是压下心里的想法,笑容满面介绍道:“阿木王,这是我新结交的生意伙伴,他们那里有非常好的货物。你身上穿的丝绸,用的瓷器都是从他们那里来的。”


    闻言阿木王眼里闪过一丝惊讶,竟然是那个强大的大齐国,他们竟然派人来这里了。


    看着林小虎他们身上的穿着,虽然只是统一制作的粗布麻衣,也足以让阿木王看出他们的富裕,更不要说他们身上还都佩戴有武器,这些东西…


    阿木王看了一眼自己手中的宝剑,自愧不如的同时还升起了浓浓的渴望。


    “原来是大齐来的尊贵客人,实在是我有眼不识贵客,忽视了各位。”阿木王就像换了个人一样,忽然变得笑容满面,对待林小虎他们就跟看到金子一样。


    林小虎要灵活一点,对比了一下双方的衣着,还有戴森介绍的话,就知道阿木王为什么会忽然转变语气了。


    果然还是我们岭南厉害,威名远播到律菲也知道!


    他绷着脸色装作稳重的模样,朝对方抱拳行礼,“在下岭南海军开拓队队长,见过阿木王。”


    语气不亢不卑,让阿木王觉得这个开拓队队长是个很大的官,但其实是王怀玉为了开拓新的粮仓,特意组成的一个小队,人数不过一千五百人。而且还不是训练有素,而是从渔村中征集来的青壮。


    不过王怀玉刚到的时候,就要求渔村里的年轻人,人人都要习武,并且还聘请了教头去教学,就是为了让海盗来的时候,百姓能有抵挡之力撑到海军的援助。


    这一些训练效果也非常显著,虽然只是断断续续的训练,但人往那里一站,整齐划一的,比这一群当地人看着就要精神不少。


    阿木王不敢乱动,只觉得他身上的气质非同凡响。


    他小心翼翼的问起对方的来意,“尊贵的队长大人,你们此次前来是想要?”


    林小虎虽然已经受过培训,但听着他们的话还是有些拗口。不由得把疑惑的视线投向戴森。


    戴森给他翻译完转头和阿木王道:“他们想要用大齐的瓷器丝绸还有陶器,和你们换粮食和橡胶。如果你的子民也愿意和他们交换,他们将给你十件瓷器或者丝绸做报酬。”


    岭南要交换的这些东西在律菲都不缺,但粮食也就能填饱肚子,橡胶的用处他们还没有弄明白,阿木王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千里迢迢来做这个生意?


    不过不清楚不代表他傻。他不知道有什么用处,但大齐人肯定知道。而且应该还不小,不然不会那么远赶过来。既然这样,那他们是不是就可以稍微提高一下价格?


    阿木王的眼睛滴溜溜的转了一下。心里面的算盘打得啪啪响。


    林小虎点头回答他:“对,我们需要很多的粮食和橡胶。一个陶盆和你们换一陶盆的粮食,一批丝绸要用十大的粮食来换,换成橡胶的话就可以减半。”


    橡胶的成长需要时间,现在律菲是橡胶大都是自然生长的,再加上收集比较困难,价格上也就比粮食要高 。


    戴森充当翻译的角色,将两人的需求来回沟通,最终达到一个彼此都满意的结果。


    不过很可惜的是当地人没有储存粮食的习惯。几乎是每一季的粮食就够下一季的吃喝,他们想要拿到粮食还得等地里这批成熟后再重新播种,收割,也就是说最少还需要半年的时间。


    “既然现在没有粮食,那就先用橡胶来交易吧,我们船上的东西都换成橡胶。等我们把这一船上交完成任务去再过来时,他们的粮食也差不多成熟了。”林小虎算了一下时间道。


    “不过来的路上,我看到他们的农田种植管理都很粗糙,这样的地长不出高产的粮食,戴森老板,你能不能帮我问问他们。能不能让我们的人留下来做指导?我们不需要他们付报酬,只要他们到时候能把粮食都卖给我们就可以了。”


    现在的粮食正好够当地人的吃喝。他们想要做粮食生意的话就要当地人耕种出更多的粮食。这样的话不如把他们岭南一些先进的耕种技术交给当地人,而这也是王怀玉让他们过来的一个目的。


    然而阿木王却是有些为难。


    他的子民他是知道的。用品是让他们用粮食来换取一些生活用品,他们肯定愿意,毕竟家里的粮食换出去了,剩下的还能去山里海里找吃的,饿不到他们。


    但要是让他们一直辛勤耕作,这个比较难办了。


    林小虎能够理解阿木王的为难。但是不能够理解当地百姓对耕种的不认真。


    但是想到自己来时答应王怀玉的事情。还是撸起袖子坚定道:“阿木王大人你放心,学不学是百姓的事,我们只负责交,要是有人学自然是好,你们的粮食多了也能和我们换更多的东西。”


    “我们除了有丝绸,陶瓷以外,还有玻璃,琉璃,茶叶等等这些东西。只要你们有粮食,我们什么都可以换。


    而且我们还带了一批先进的农具过来,只要你们肯跟我们一块儿干活,我们就可以免费借给你们。”


    农具是他们这一船货物中的重头试。虽然不一定受当地人的欢迎,但是王怀玉想要推广出去的,就算有再大的困难林小虎也会照办。


    律菲的百姓不需要为食物发愁,他们饿了随便撒把种子都可以有吃的,去海里河里捕鱼也饿不死,优越的时候让他们比较安逸,没有岭南人的那一种勤劳精神。


    能够让他们积极干活的,就只有物质上的引诱,当他们看见林小虎摆放出来的一件件陶瓷器,还有光滑鲜艳的丝绸麻布等,都不禁露出了向往的眼神,和阿木王之前看到时一模一样。


    有所追求有所向往,就非常好办了。


    林小虎等人在阿木王的教导上开口大声吆喝起来。


    “陶盆,陶盆,一盆的食物就能换一个!瓷器,瓷器,精美的瓷器。十盆粮食就能换一个。


    麻布麻布,麻布只要五盆粮食。各位客人,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快来看一看,快来换啊。商船只待三天就走了。”


    林小虎无师自通的学会了限时兜售,当地百姓听到能用粮食过来交换,并且价格还那么低廉,纷纷跑回家去掏出了自己的存粮。


    “这些大齐来的陶器就是好,上一次我换过一个,好用不漏水,一直用它做饭都不会裂开。我再换一个回去,一会家里做饭就更方便了。”


    “我看着这个布也不错,比我们的芭蕉叶柔软舒服多了,就是有一点贵,要五盆粮食。我家里粮食不够了,要不然我还要换一点麻布回去。”


    男人女人都挤在林小虎等人摆的摊位前,带过来的陶器,尤其是陶斧最受欢迎。从他们交流的话中,林小虎知道他们只是拿回去做饭。


    想到自己家照片十年前也是连个陶斧都宝贝得得不行,现在却用上了铁锅,心里满是自豪。


    而这一次交换中,林小虎等人带过来的最多的是陶器,丝绸瓷器这些比较少,主要是给阿木王这样的人的,普通百姓消费不起。


图片    请收藏魔.蝎.小.说.网 WWW.MOXI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