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老朱家的留学生(四)
基地里短暂的寂静了一下, 倏尔,地板开始震动,蒲安觉得自己像是鼓面上的昆虫,每一声震动都与她的心跳重合。
理工专家们死死盯着监测屏, 文史专家们则想方设法要绕到蒲安背后去, 这可是活的明太祖和明成祖,谁会不想看一眼呢?
最忙的是从事公关的工作人员们, 他们在紧密监测舆情, 所有公关方案立刻启动。
蒲安坐在封闭降噪的直播间里, 虽然听不到外面的声音, 但她能看出尘土喧嚣、人仰马翻。
自从和李清照打完麻将, 所有工作人员就致力于研究如何与古人视讯, 可是一直没有结果。
但是今天突如其来的,跟古人可以视频联系了, 怎能不让人震惊?
她看到她的粉丝们打出一连串问号, 冷汗都要下来了,正想用什么理由搪塞过去,就看到公关人员们涌进直播间留言,引导舆论——
“up主也太拼了吧?竟然找真人cos, 看来真的赚到钱了。”
“是在演假如朱元璋、朱棣遇到朱祁镇,会发生什么吗?”
“我估计朱祁镇会被打死。”
打死倒不至于打死,就是朱祁镇吓得差点撅过去。
毕竟亲爹早就驾崩了,爷爷、太爷爷他更是见都没见过, 突然一堆祖宗出现在眼前,可不就吓一跳么。
朱元璋他们也看到这个后代子孙了。
朱祁钰拉住哥哥, 将他人中都掐出血印, 才把他掐醒, 醒来后的朱祁镇,一睁眼就看到天上三张络腮胡圆脸,差点梅开二度,再晕过去。
蒲安看着屏幕,推测这些人的身份。
屏幕一里面,是一个五六十岁,饱经风霜的老爷爷,带着两个二三十的青年。
屏幕二里面,也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爷爷,脸更黑些,带着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
屏幕三里,是两个三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周围还有一堆着禽兽补子的人。
人们看到自己也上了天幕,齐齐震惊。
皇帝不愧是皇帝,朱元璋和朱棣震惊没几秒,就回过神来,指着朱祁镇和朱祁钰问道:“你们俩,谁是朱祁镇?”
朱祁钰默默远离了哥哥,假装不经意地瞥了眼他。
朱元璋立刻抓起茶杯,向朱祁镇扔过去,只是有时空相隔,茶杯没能扔到朱祁镇身上。
朱元璋哪能忍下这口气,左右一看,四儿子还在这儿呢,他立刻脱下鞋:“你看看你生的好重孙!”
屏幕一里面开始鸡飞狗跳地打儿子。
朱棣发现不能打朱祁镇一顿后,也随手抄起灯架,追得朱瞻基满殿乱窜:“你看看你生的好儿子!”
屏幕二里面也开始鸡飞狗跳地打儿子。
直播间里一片寂静。
在专家们的设想中,第一次与古人视讯,那必然是宛如国家领导人初次会议,双方在严肃活泼的氛围里,达成文化与科技的交流,互惠互利,促进彼此的发展。
可现在……
蒲安看到自己直播间的粉丝们看起热闹来,评论区里一片哈哈哈。
她僵硬地抬头,希望能从大佬们那里得到帮助,只见谭局和一干教授们都趴在玻璃罩上,举着一块提词牌:“小蒲,快想想办法啊!”
小蒲能想到什么办法?小蒲也很慌张啊!
蒲安清了清嗓子,强笑几声:“哈哈哈,大家演得很卖力,那什么,我们继续,刚刚讲到王振了,对,王振,一代权宦。”
朱元璋和朱棣停下来。
太监的一身荣辱,俱系于皇帝,所以皇帝才会信任太监,朱棣之所以设置东厂,是因为他笃定,太监离了他,就是自寻死路,在他手里,太监掌握再大的权力,也掀不起浪花。
那么,这个一代权宦是怎么来的?
朱祁镇别开脸,他有预感,等这位姑娘说完他与王振的故事,父祖肯定会更生气。
【王振自幼入宫为太监,在内书堂读过几年书,因为办事谨慎,被朱棣派到朱高炽身边,后又被朱瞻基派到太子朱祁镇身边陪读。
朱瞻基驾崩时,朱祁镇不到十岁,所谓主少国疑,幸好朱瞻基留下了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内阁,以及张辅这样的忠心老臣们,与有女中尧舜之称的太皇太后张氏,一起稳住了朝政。
朱祁镇因为年幼,不能接触政务,每日的工作就是学习,但他一个小孩,肯定不喜欢天天被拘着,所以在老臣们给他开筵讲学时,朱祁镇迅速拒绝。
而王振这个时候的形象,就是深受主人家三代重用,与小主人有着极其深厚情分的忠仆,相较于时常啰嗦上谏的臣子,显然,完全听命于皇帝的王振,更得朱祁镇的宠信。
他登基后没多久,王振成为了司礼监掌印太监。
作为皇帝的代言人,王振的行为与皇帝的心意脱不开关系,无论是他‘招权纳贿’,还是挑衅试探前朝大臣,都离不开皇帝的默许。
朱祁镇之所以这么纵容王振,实际是为了将散落在大臣手里的权力,收揽到自己手里,朝臣们向王振臣服,实际上是在向王振背后的朱祁镇臣服。
正统七年,太皇太后张氏薨逝,朱瞻基留给儿子的老臣们要么逝世,要么为保全自己,不干预国事,皇权被朱祁镇牢牢抓在手里,王振的权力达到巅峰。
据记载,王振那时‘无大小皆望风拜跪,举朝以父翁称’。
此时,朱祁镇从登基时不足十岁的儿童,长成了一个热血的中二少年。】
听天幕娓娓道来的朱元璋和朱棣略微平静了点,截止目前,这个后世儿孙的作死行为,尚且在他们俩的容忍范围内。
难不成是那个叫王振的阉人,欺上瞒下,通敌叛国,造成了皇帝被俘的耻辱结局?
【瓦剌与鞑靼,都是大明的心腹之患,正统年间,瓦剌时常犯边,大明边疆被侵扰得烦不胜烦。
瓦剌的太师也先,以朝贡为名,常常来大明混吃混喝,他们上供的贡品不过是寻常之物,但大明为了面子,给进贡者按人头回礼,且礼物颇为丰厚,也先抓住这个占便宜的机会,时常率领上千人来明朝进贡,每每离开时,都会拉走一大批财物。
这引起了王振的不满,减少对也先的赏赐,也先以此为由,挥师南下,兵临大同,威胁京师。
其实在也先南下之前,就有朝臣上书瓦剌有不臣之心,请求支援边疆,但都被朱祁镇和王振忽略了。
在朱祁镇看来,区区瓦剌,当年被□□、成祖按在地上摩擦,就是这样的一群人,如今竟然敢和大明叫板?他怎会把他们放在眼里,必须打服他!
他忽略了瓦剌经过十几年无战事的休养,已经养出了一批精锐,忽略了明朝建国多年,军队里已经出现了贪污腐败的现象,战斗力大幅下降,甚至有人与瓦剌勾结,向瓦剌提供武器。
不顾于谦等多位老臣的劝谏,在王振的建议下,朱祁镇决定御驾亲征。
客观来讲,正统三年,朱祁镇命王骥收拾了侵扰边境的鞑靼阿台汗,又平定了土司思任发侵占南疆之举,在麓川之役中大获全胜,这些确实给了朱祁镇自信的资本,但也导致了明朝兵力损失,军饷亏空。
可朱祁镇看不见结果,只看得见成果。
这些成果以及阿谀奉承,让成长在宫廷中的朱祁镇产生了一个错觉,那就是,祖宗能行,我也能行。
朱祁镇御驾亲征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土木堡之变,这场变故,是大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朱祁镇只垂头不语,事实的惨败给了他迎头痛击,听天幕如此是讲,他更觉失了面子,可现在他站在外面,连躲的地方都没有。
评论区里都在讥讽朱祁镇——
“朱祁镇:都别慌,我来送菜了。”宏摟淑源
“他跟朱允炆肯定很有话聊,都是那种爷爷能行,所以我也能行的人。”
“堡宗和□□之间,隔着几百个朱厚照的差距,也太没自知之明了。”
【正统十四年七月,朱祁镇集结了五十万瓦剌留学观光团,正式去送……啊不,正式去打仗了,走之前,他命令郕王朱祁钰镇守京师。
他将一应军务处置权交给王振,但王振不懂军事,胡乱指挥,导致将士们不满,甚至想要刺杀王振,只可惜这个计划没有实施。
大军一路西行,士兵们在路上看到之前与也先大战的袍泽尸体,士气低迷。
一干要找皇帝商议军情、或劝谏止步的大臣,尽数被王振拦下,其间军队里还发生了惊营,导致士兵愈加人心惶惶。
在风潇雨晦,粮草短缺,六军丧气的情况下,明军抵达大同,但他们并没有发现瓦剌的踪迹。
辛辛苦苦为打仗而来,朱祁镇怎么会甘心未赢一战就回去?
于是他命令明军立刻搜寻战机,未经休整的军队马不停蹄地忙起来,朱祁镇或许心想,五十万大军对上瓦剌,那不就是直接推平吗?有什么可避让的?所以主动出击。
时值八月,明军这边全无瓦剌军队的消息,但瓦剌却暗中将明军的踪迹打探得一清二楚,不久,宣府传来敌袭的消息,朱祁镇执意命令全军前往宣府,他不知道的是,他已经掉进了瓦剌的陷阱里。
瓦剌尾随明军来到宣府,与在宣府蛰伏的瓦剌大军会合,将明军包了饺子。
因为朱祁镇和王振的命令,武将朱能、薛绶、吴氏兄弟等人在鹞儿岭、鸡鸣山战死沙场,明军溃败,兵部尚书邝埜苦苦劝谏朱祁镇退避居庸关,但朱祁镇却让大军驻扎在土木堡。
为什么会驻扎在土木堡,目前有三种说法。
第一,王振以自己辎重千余辆未至为由,留待之。这是在史书中有记载的。
第二,朱祁镇觉得土木堡是个伏击瓦剌的好地方,打算留在这里,将瓦剌歼灭。
第三,镇守宣府的指挥使闻瓦剌军来,弃城而逃,放弃了包括宣府在内的周边各个城池,可能瓦剌已经占据了这些小城,其中就有距离居庸关最近的怀来城,所以明军不得不驻扎在土木堡。
up个人觉得,驻扎土木堡不是因为某个单一的原因,综合这三种说法,我们可以得出,由于朱祁镇统治失力,未察国家弊病,却好大喜功,刚愎自用,因此冒进出军,然后节节败退。
瓦剌将土木堡团团包围后,控制了土木堡的水源,使明军兵马断水,八月十五中秋团圆日,瓦剌派使者前来求和。
用脚趾头想都知道,瓦剌包围得好好的,土木堡断水断粮,只要再围几天,明军必然支撑不住,他们就可以轻松获胜,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来求和。
但朱祁镇和王振却匆忙起草了诏书,然后命令拔营,明军离开土木堡,南行不久,就遇到了折返的瓦剌大军。
这是一场绝望的屠杀,慌乱的明军互相踩踏,或听信瓦剌脱掉盔甲即能活命的鬼话,很多士兵赤身裸体而死。
在这场战争里,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等五十多名随朱祁镇北伐大臣,都死于混战中,朱祁镇眼见回天无力,于是躺平,面向南方盘膝而坐,然后被瓦剌军抓住带走,正式开启了他的留学生涯。】
蒲安读完这段历史,就看见屏幕上亮起烟花特效,紧接着浮现一行字——朱重八开局一个碗打赏金币三千。
朱元璋看起来很平静,但声音却昭示了他压不住的怒火:“有没有办法让老子打这狗东西一顿!”
蒲安:……啊这,她要是知道怎么实现时空穿梭,她就不会坐在这里直播了。
蒲安摇头道:“虽然没办法让你亲自去揍不肖子孙,但是我可以向你提供先进武器制作法,让你直接灭了瓦剌、鞑靼、兀良哈,永绝后患。”
看直播的粉丝们一起配合演戏——
“up开启了新的直播风格,穿越直播。”
“□□,你多看看堡宗事件,能治低血压。”
“明朝中后期,无论拎出哪个皇帝,都能治低血压吧。”
“其他皇帝好歹有可取之处,崇祯虽然亡国了吧,但他接手的江山基础不咋样,而且他最后自缢而死,也算是天子死社稷,朱祁镇是将一个大好河山直接作得半死不活,还直接给敌军带路,能跟他一较高低的,恐怕只有秦二世或者宋徽宗了。”
朱棣那边又开始打孩子了,朱瞻基被打得上蹿下跳,连连保证,他日后绝不会给孩子取名朱祁镇,也不会立孙氏的孩子为太子。
老朱家鸡飞狗跳,大明朝的百姓们,则默默抹泪。
流泪的都是军户,世代为兵,一年前,家中儿郎奔赴前线,他们虽然知晓战场上的血腥,却也期盼着孩子能得上天庇佑回家,毕竟那可是御驾亲征的大军。
可是他们万万没想到,孩子最终的结局竟如此惨烈,造成这惨烈结局的,就是他们一直为之卖命的皇帝。
朱祁镇听不见百姓哭声,但他看到了朝臣若有似无地打量,并且察觉到弟弟不加掩饰的野心。
第32章 老朱家的留学生(五)
蒲安刚描述完土木堡之战中, 明军是多么溃不成军,耳边就同时响起怒骂,都是朱元璋和朱棣骂子孙的声音,其间还夹杂着父子互喷声。
蒲安摸摸耳朵, 难怪人们都说明朝的皇室接地气, 今天是她的直播间最热闹的一天。
朱棣仗着自己已经登基,皇父不能再对他做什么, 所以当皇父说“都是老四的错”时, 朱棣先是瞪了眼孙子, 然后阴阳怪气道:“儿子若是不靖难, 说不定土木堡之变在建文太子时就发生了, 那岂非都是皇父的错?”
气得朱元璋火冒三丈, 打不到永乐年间的朱棣,他还打不到洪武年间的朱棣吗?
青年版朱棣和朱瞻基, 隔着天幕, 望向彼此,没见过面的爷孙俩,突然就惺惺相惜起来,同为屁股被打肿的出气包, 他们眼含热泪。
问就是今日的风儿,甚是喧嚣呢。
待两位朱家老父亲平静一些,蒲安连忙继续直播。
【如果说土木堡之变,表现了朱祁镇为君的无能, 那接下来发生的事,则将朱祁镇为人的软弱窝囊, 一展无余。
也先俘获朱祁镇后, 立刻‘挟上皇至城南, 传命启门’,朱祁镇作为一国之君,他会叫守城门将士的给敌军开门,然后任由敌人在国家里面大摇大摆吗?他会。
朱祁镇带着瓦剌军队,辗转于宣府与大同,叫守城将士开门,‘叫门天子’的名号,因此而来。
好在郭登、罗亨信等守将以百姓与江山为重,并没有开门,这里多嘴一句,朱祁镇二登皇位后,将不肯开城门的几位将军,全都流放了。】
朱祁钰感受到兄长的心情愈发阴沉,他默不作声。
他非嫡非长,在兄长“北狩”这年登基,兄长归来,从九五至尊一下子变成大明罪人,再见到他这个弟弟,想也知道会不好受。
假如他此时再去安慰兄长,恐怕会让兄长更加不悦。
将兄长禁足于南宫好了,倒底他们是手足,弑兄之事,对名声无益,他还是不要做为好。
正这么想的时候,突然听到天上一句“二登皇位”,朱祁钰一愣,如果兄长二登皇位了,那他……
【在瓦剌留学的这一年,朱祁镇过得不错,孙太后与钱皇后筹措物资,给朱祁镇送去,生怕他吃住不好,但朱祁镇在漠北过得不错,至少物质上不错。
据说他深受也先喜爱,每日都能吃上牛羊肉,时不时参加草原聚会,也先甚至想将妹妹许配给他,假如朱祁镇同意了,他或许会成为大明、乃至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和亲皇帝,哦不,太上皇。
经历朱祁镇叫门后,瓦剌挥师直逼京师,大明国祚摇摇欲坠,郕王朱祁钰在朝臣的劝说下登上皇位,年号景泰,暂且稳住了朝野。
但瓦剌的军事力量不可小觑,不少朝臣都建议景泰帝迁都南京,这种做法是不是很眼熟?南宋当年就是这么做的。
在这个当口,天降猛人,以一己之力,为大明续命两百年的于谦,走了出来!】
蒲安在视频里放了张图片,一张圆润的脸和一头卷发。
【啊哦,放错图了,不是抽烟喝酒烫头的于谦,而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忠肃于太保,于谦。】
于谦抬头,万万没想到,天幕竟然还会提到他。
群臣也看向这位守卫京师的大功臣,听天幕所言,“忠肃”二字想必是于大人的谥号,以“忠”开头,便是文武兼备之臣的通谥,有通谥如此,想必于大人日后简在帝心。
【与瓦剌的大军士气高昂相反,京城人心散乱,面对残兵败将,所剩无几的粮草,以及大量命丧土木堡之战的大臣留下的职位空缺,于谦力挽狂澜,先是从各地调兵,同时又紧急举荐新人,招募有战斗力的百姓入伍,组织练兵,命工部加班加点制作武器。
每一道命令,每一项任务,事无巨细,于谦都亲力亲为,在他的部署下,京师组织起了十万有生兵力。
瓦剌大军临城,他们以为明朝的人都如正统帝一般,是个软骨头,可他们错了,他们被于谦带领的守卫军,打得丢盔弃甲。
而后也先又率军攻打边关城镇,因为于谦的部署,刹羽而归,瓦剌大半年来不断侵扰边关,耗资众多,不堪其负,终于决定求和,愿意归还朱祁镇。
景泰元年,北狩一年的朱祁镇,回到了他忠诚的大明。
于谦在京师保卫战中,展现他优秀的统筹、政治以及军事才能,同时也展示他为人的卓绝品格,在此我们不做赘述,只谈谈他的结局。
这样一位扶大厦于将倾的人,怎么着也称得上是老朱家乃至大明的救命恩人,他的结局是被朱祁镇以意图谋反、迎立襄王子的罪名下狱。
景泰八年,朱祁镇在曹吉祥、石亨等人的拥立下,发动夺门之变,将景泰帝囚禁,清算所有拥立过景泰帝的大臣,于谦首当其冲。
假如于谦能稍微以权谋私一些,假如于谦能组成一个党派,成为一个权臣,让皇帝有所忌惮,他都不至于沦为皇权斗争下的第一个祭品。
一些明史学家研究夺门之变时,提出一个猜测,于谦或许知道朱祁镇要复辟,毕竟那时他已经身为兵部尚书,对京城的调兵遣将不会什么都不知道,可大明这个时候不能再经历动荡了,朱祁钰病重且无子,朱祁镇来势汹汹,如果他从中阻拦,很有可能血流成河。
于谦便用自己的生命,将两位皇帝斗争的风波,尽可能压到最小。
因为于谦为官清廉,能力出众,也没有结党营私,风评极好,是一位忠臣、孤臣,他迎立外藩,意图谋反的罪名根本立不住,审讯的官员犯了难。
这时,有一位大忽悠站出来,他充分学习了秦桧的语言艺术,道:‘虽无显迹,意有之’,一句意有之,宛如数百年前的‘莫须有’,于谦以及诸多参与京师保卫战的功臣们,都被判处极刑。
这位大忽悠,就是之前劝景泰帝南迁的徐珵,因为于谦当众斥责了他南迁的建议,他便觉得皇帝再未提拔他,是因为于谦的谏言,因此记恨上了于谦。
后来他换了个马甲,改名徐有贞,在朱祁镇二登皇位后,极力建议:‘不杀于谦,则师出无名’。
于谦被杀后,锦衣卫去于家抄家,却连一块剩银子都没找到,因为于谦为官真的两袖清风,据说锦衣卫们内心不忍,自发凑钱给于谦遗孀,让她们安顿生活。
徐有贞的结局并不好,本以为从龙之功会让他平步青云,但按照朱祁镇的性格,怎么会让见证过他落魄的人有好下场,不止徐有贞,所有拥立朱祁镇复辟的人,结局都不好,要么被清算,要么郁郁不得志,碌碌无为而终。
晚年时期的朱祁镇,希望用权力让自己显得威严,他如同一只虚张声势的败犬,只有张牙舞爪才能让人惧怕,但,只是惧怕,而非敬畏。】
徐有贞感受到了极明显的视线,如果视线有重量的话,他此刻应该已经被压死了。
敬佩于谦的朝臣们,企图用眼神瞪死他,被于谦从危险中救出来的百姓,个个咒骂出声。
“于大人这么好的官,下场竟然这么惨,老天有眼,就该下一道雷,劈死狗官!”
也有胆大的,小声说:“现在的皇爷爷就挺好,为什么要太上皇还要做皇帝啊?还嫌坑害我们坑害的不够吗?”
这种声音很快被家中老人呵斥住:“快住口,你想害死咱家?”
有这种想法的,不在少数。
朱祁镇在震耳欲聋的沉默里,愈发沉默,朱祁钰从听到他无子之后,心情也跌至谷底。
他仔细看天幕,希望是自己听错了,但左下角出现的文字打破了他的幻想——洪喽薯院
“那时朱见济夭折,朱见深可以说是嫡系唯一的继承人,真不知道朱祁镇为什么造反。”
“而且他被囚禁南宫时,基本生活还是有保障的,还生了好几个孩子,可他把自己弟弟囚禁之后,就任由朱祁钰自生自灭,还给人家谥号加了一个戾字。”
“朱祁镇就是一个自私的人,他不爱社稷百姓,他最爱的其实是权力。”
“可是他好歹废除了殉葬,也算功德一件吧。”
“呵呵,他确实废除了,但是朱祁钰死后,他要求朱祁钰的嫔妃全部殉葬,还把保卫过京师的范广的家眷,都赏赐给瓦剌降兵,□□火拼都讲究不伤及对方家人,他连□□都不如。”
“朱瞻基一生最大的污点,就是生了朱祁镇,朱祁镇一生最大的优点,就是生了朱见深。”
“朱见深干得还行,虽然比不上祖宗们,但好歹是个正常的皇帝。”
朱元璋和朱棣听到这段未来会发生的事,沉默良久,父子俩心有灵犀,一齐出声:“就这么定了,北狩归来的那谁,安心做你的太上皇。”
他们虽然打不到不肖子孙,但是有人可以动手啊。
太上皇做几天,然后悄悄病逝,完美。
朱祁钰总不会连这点事都做不好吧?
至于现在当皇帝的日后没儿子,天幕不是说了,朱见深当皇帝当得不错,反正是姓朱的,只要稳得住江山,对他们而言没区别。
还有一件事……
“那什么偷偷跑出去打仗的、修道的、当木匠的都是谁?”
朱元璋和朱棣一齐发问,他们很难将这些定语放到自己子孙后代的身上,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儿?
两人有着同样的疑问:老朱家的血脉怎么了?为什么会出来这么多奇葩?
蒲安很想回答,但她怕自己一开口,唰唰又连接上其余几位明朝皇帝,到那个时候,再迟钝的观众,恐怕都能发现不对劲了。
她含糊道:“就是明朝后期的皇帝呗,总之,虽然瓦剌、鞑靼是明朝心腹大患,但大明最后是被建州女真推翻的。”
她透露历史,改变平行世界的进程,为直播间获取更多能量。
女真?女真是个什么东西?
朱家皇帝一起被震惊到了。
在他们眼中,女真就是穷山恶水里挣扎在温饱线上的蛮族,结果竟然是这样一群蛮族,最后反了大明的江山吗?
蒲安最后做总结。
【总而言之,土木堡之战后,虽然有一小段成弘中兴,但也难阻拦大明这辆大车走下坡路。
或许是因为朱家出身不高,或许是因为他们的妻子大都出身民间,明朝皇室在我看来,是极有人情味的皇室。
有爱慕比自己大十七岁女子的皇帝,有一生只娶一个妻子的皇帝,有为了实现横刀立马的梦想,瞒着内阁大臣,悄悄跑到边关的皇帝,相较于高高在上,如泥胎神像般的皇帝,他们更有血有肉些。
明朝的大臣们也各具特色,有在大殿中用笏板互殴的文臣,有战无不胜的武将,如同繁星,在历史长河闪闪发光。
只是阶级的利益让统治者们忘了,他们的祖先曾也是苦苦求生的黎庶,明朝后期土地兼并、战火四起,弊病难除,垂暮老人倒下,一如历史上逝去的所有朝代。】
这番总结陈词,蒲安自觉客观又饱含感情,她想看看几位皇帝的表情,然后——
“我泱泱大明竟然是被女真……”
所有皇帝还在想女真部落,他们不能接受这个结果。
蒲安看到他们的眼睛里亮起熊熊火焰,尤其以朱元璋和朱棣两人最盛。
那种眼神翻译成语言就是:老子又可以出门打仗了!
收拾瓦剌的同时,顺手把女真也灭了,反正他们现在都是弱鸡。
朱瞻基见爷爷在舆图上写写画画,他闲着没事,于是问蒲安道:“谁娶了比自己大十七岁的老婆?不会是有什么隐疾吧?”
蒲安:……那人是你大孙子。
不过她还没有说出来,评论区就痛批了朱瞻基一顿——
“什么叫有隐疾,爱慕比自己年纪大的就叫有病,那娶比自己小十几二十岁的,是不是也有病?”
“评价皇帝功过,咱们就只论他的功绩,拿人家感情的事说嘴干什么?况且姐弟恋也没错。”
大家批评的用词很不客气,但也情有可原,毕竟谁都不知道跟他们聊天的是谁。
为避免这位皇太孙被气到跳脚,再说出什么话引起观众怀疑,蒲安掌控节奏:“大家接下来还想听我聊什么?不如我们来聊一聊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正史记载的女将军?”
直播完从靖难之役到土木堡之变这段历史,蒲安休假了一周。
《永乐大典》被专家们整理出来,还没向外公布,但内部研究人员隐约得到了些消息。
在难得的和外界通话日时,蒲安看到好几位专家都被朋友夺命连环call。
“听说有人找到了部分《永乐大典》?”
不,不是部分,而是全部。
“从哪个墓里挖出来的?我们考古群里没人有这个发现啊!难道还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不错,某种角度而言,还真是天上掉下来的。
“我知道了,一定是某些帝国主义国家当年抢去了,是不是小日子?”
不,你这次冤枉小日子了。
专家们一边敷衍朋友们的电话,一边脸上得意的笑容止都止不住。
挂断电话后,专家们对着蒲安笑成一朵花:“秦良玉所处年代,刚好与张居正生活的时代有所重合,小蒲啊,让我们看看张居正呗。”
蒲安为难:“可是张居正的那些政策,我都不熟悉,怎么直播?”
“不说张居正的政绩,你随口一提他的名字,让咱们看一眼就行。”
那可是张居正,“吾非相,乃摄也”的张居正啊。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06-01 23:11:06~2023-06-02 22:44:4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西卡 20瓶;南宫靖 6瓶;不想起床 5瓶;天赋予的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3章 谁?谁要害我居居?
万历七年, 张居正一早拿着奏疏进宫去了,昨日皇帝要户部拨款十万,供御膳所用,户部穷得叮当响, 哪还有钱, 他为劝谏皇帝而来。
宫人们见到步履匆匆的首辅大人,都避退一旁, 张居正想着国事, 并未在意宫人, 忽然, 他听到天上传来声音——
“传说张居正和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 有一腿。”
张居正一下子就滑倒了。
什么?谁和谁有什么腿?
这名字很熟悉, 但组合成一句话,他怎么就听不懂呢?是谁要害他?
住在后宫的李太后一口茶喷出来。
谁?谁不要命了, 竟然污她名声?她就是要效仿赵姬, 也不会看上大她二十多岁的老男人啊!
张居正是迎着帝王复杂的眼神,从地上慢慢起身的。
朱翊钧自登基以来,视张大人如师如父,但他万万没想到, 竟然会有这样的流言传出。
若是旁人如此言语,万历必然要杀之以震天下,可是……
万历七年的所有人,都抬头看天, 只见天幕中一女子独坐,看上去温和的女子, 说出来的话却让人咋舌。
不少宫人绝望地想, 自己听到如此宫廷内幕, 还能活着出宫吗?
蒲安在说完开场白后,紧接着就辟谣:“当然,这些都是谣言。”
张居正捂着心口,知道是谣言还说出来?
【万历这个时代很特别,现在有一种说法,叫明朝亡于万历,当然,明朝亡国不能归咎于一朝一帝,不过万历皇帝确实是明朝奇葩皇帝之一。
他的奇葩点在于,他不上班。
明朝不上班的皇帝很多,比如成化,比如嘉靖,但成化还会偶尔上朝看大臣打卡。
嘉靖虽然不上朝,但他是个搞政治斗争的好手,最起码在嘉靖登基后的前十几年,或者说在修仙之前,于政治上,嘉靖还算正常皇帝,甚至有点中兴之主的模样。
但万历的不上朝,是彻底躺平摆烂。
从朱祁镇土木堡之变后,大明武官勋贵死伤大半,文官没了掣肘,且封建王朝治理国家,都是重文,这就导致大明文官集团权力膨胀,一度让皇帝都受制于朝臣,甚至边缘化皇帝。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皇帝设置锦衣卫与东西厂,任用武官与宦官对抗文官集团,而不上朝,是皇帝与文官斗气的方式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政府机构还能运转,全靠他们独特的内阁制度,万历朝前十年靠张居正,张居正死后靠申时行,申时行因为立太子一事辞官后,万历皇帝朱翊钧就直接躺平了。
相较于嘉靖时不时回复大臣‘私聊’,国本之争后,万历是完完全全的消失,除了战事,连大臣辞官的奏疏都不回复,缺官也不补,后来大臣也不管皇帝批不批辞官折子,直接自己走人,摆明老子不伺候了的态度。
恶性循环下,造成六部尚书只剩一部的千古奇观,很多政府运行系统直接瘫痪。
就是洪武后期,朱元璋大肆杀官,也没有让朝廷缺过这么多人。
史书记载,‘上深居二十余年,未尝一接见大臣’,据说有位叫雒于仁的万历年大臣,入朝十数年,只见了皇帝三次面,因此写下《酒色财气四箴疏》劝谏万历。】
张居正听着天上所言,脸越来越黑,观其言行,仿佛是预知大明未来之事,那么天上女子言之“明亡于万历”,不就是在说万历是大明的千古罪人?
他仔细看向天幕,只见左下角不断出现他人言论——
“会不会是万历早就死了,近三十年不上朝只是掩人耳目而已?”
“这倒不至于,我觉得万历就是前期被张居正、太后和一干大臣压制得太狠了,导致后期他直接选择逃避。”
“嘉靖和万历算是开启了大明特色君主立宪制,君主离线。”
“万历是斗不过文官吧,想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所有大臣都反对,他争不过索性不争了,直接开摆,毕竟跟文官作对可不是好事,明朝死得不明不白的皇帝又不是没有。”
“万历身体也不好吧,好像有糖尿病还是腿脚不好来着。”
“身体不好还活那么长时间,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就是他。”
张居正越看越觉得喘不上气,直到在这些言论中看到一个名字——
朱重八开局一个碗:“什么玩意?竟然连文官都斗不过?斗不过就杀啊!锦衣卫是吃干饭的?怕他鸟事。”
张居正和朱翊钧:……
这个名字,以及这种说话风格……
蒲安感到了熟悉的震颤,朱元璋的圆脸又出现在直播间里,直播间外的专家们都激动起来,朱元璋又来了,张居正还会远吗?
张居正已经呆住了,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他见过武英殿的挂像,天上男子与□□几乎一模一样。
这一天,所有万历朝的大臣,都回想起了□□杀官十万的恐惧。
如果有一天,你见到了自己的祖宗,会和他说什么,朱翊钧不知道别人怎么想,他现在在被祖宗骂
朱元璋吐出一连串优美的国骂,让朱翊钧深深意识到,他原本以为严格的张先生,相较于□□而言,张先生是多么温柔可亲啊。
【总之,虽然万历后期不咋样,完全称得上昏君,但在前期还是可以的,主要是因为,前期有张居正。
所谓的‘万历新政’,其实是张居正新政,张居正的改革,的确将冲向悬崖的大明,稳住了几分。
他施行的考成法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施行‘内修守备’加强边防与明军战斗力,提拔了包括抗倭英雄戚继光在内的诸多名将。
新政的核心‘一条鞭法’,从新丈量天下土地,清理隐田,改变朱元璋定下的按户纳田赋、服徭役的制度,而是按田亩多少来纳税,按人丁数目服徭役,且赋税徭役用银两折算,减少被吏卒贪污的可能性。
现在来看,一条鞭法也有弊端,比如田亩的产量不能一概论之,有些田面积大,但产量不高,又比如南北经济差距大,南方商业发达,可以通过贸易,将赋税换成银两,但北方却缺少换白银的商品,且商品与银两有时不能等价交易。
但张居正的新政总体而言,是有利于百姓的,然而却触碰到了士绅阶级的利益,尤其一条鞭法,遭到了这为日后的倒张运动,埋下伏笔。】
朱元璋听到一条鞭法,若有所思。
评论区哀嚎一片——
“考成法,kpi,张居正我恨你。”
“明朝是不是挺缺白银的?我记得日本有个银矿,要我穿越到明朝,先打下小日子,再平了高句丽,将海线扩大,建立港口,直接和两个牙争海上天下。”
“想得挺美,咱们要是穿越到明朝,就是交不起赋税、饿死的平民,更惨的是穿到明末清初,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评论区讨论得热火朝天,张居正从中得到了许多讯息,譬如银矿、譬如女真,还有一件事……
倒张运动?
听到这个说法,张居正就明白,日后绝对有人致力于让他倒台,从而瓜分被新政削薄的利润,但陛下是他一手教出来的,有陛下在,即便他离世,想也不用太过担心。
【只是,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万历十二年,皇帝颁布诏书,历数张居正罪状,说他‘钳制言官,蔽塞朕聪……本当斮棺戮尸’*,然后万历皇帝和一众大臣开始清算张居正。
张居正推行的新政,也人亡政消。
在倒张运动中,因为抄家的官员将张府围起来,数十名张家人直接饿死,张居正长子不堪受辱,亦为了其余家人有活路,直接自尽。
这件事太过惨烈,震动了朝堂官员,万历才停止了对张家的清算。
张居正是个清官吗?肯定不是,他生活奢靡,据说轿子需要三十二个人抬,抄家时抄出来黄金万两,白银十万,不过比较之下,差不多是太监冯保的十分之一的财产。
张居正是个孤臣吗?也不是,他拉党结派,排除异己,这些看似奸臣才会干的事,张居正干过不少。
张居正不慕权势吗?更不是,他父亲去世后,张居正奔丧,朝中一应大小事务要快马送到他手边,经他同意才能执行,乃至于最后夺情,不为父丁忧,张居正受到了许许多多弹劾。
他的确私德有亏,不是完人。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海瑞评价张居正: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但张居正是个好官、是个忠臣吗?他是的。】
蒲安读完这段脚本,最后一句话,是那位请求顺嘴提一下张居正的教授加上的,他强烈要求蒲安读出这句话。
直播间的画面花了几秒,又一块屏幕连接上了直播。
画面里是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和一位四五十的老人,蒲安猜到,这两位,恐怕就是明神宗朱翊钧,和一代名相张居正了。
评论区不断涌现出留言,蒲安发现都来自同一个人,而且昵称还很熟悉,好像是基地里某位公关人员的账号。
那位请求直播张居正的教授研究明史,现在利用职务之便,抢过公关人员的账号,在蒲安直播里刷评论。
“太岳,你是个好官,后世之人永远记得你!不过据明实录记载,你后期不怎么听别人建议,要善于纳谏。”
“看看大明怎么对待功臣,为大明续命的于谦被杀了,太岳也被清算,唉,权力太大,难免功高震主,你得小心。”
“太岳,你要是再多活十年,大明一定会走上不一样的历史道路。”
张居正方从自己结局中缓过神来,就看到一串串溢美之词迎面而来。
其他观众很是疑惑——
“怎么回事?张居正请水军了吗?”
“哈哈哈,估计是明粉吧,或者是张居正的唯粉?”
“说明亡于万历还真不假,张居正死后,万历要是能按照之前的政策继续下去,大明也不至于在万历死后,二十年左右就亡了。”
“张居正对万历确实如师如父,但他太严格,完全是那种严父,可他又不是万历的亲爹,只是臣子,那自然会被皇帝记恨啊。”
“张居正死后,反对他的人以为他们终于能施展才华,然后发现没有张居正,大明早就亡了。”
“就是死得太早了,太可惜了。”
见到研究了一辈子的历史人物,明史专家好不容易才平缓自己激动的心情。
张居正看到天幕中人对自己寿数不长的惋惜,心中亦升起世事无常之感,今日天幕如同当头棒喝,让他一下子明白过来,自己之前做错了什么。
他的确不该如此对待皇帝,他太急于将皇帝培养成明君,太害怕时间流逝无情,他忘了尊卑有别,他竟然在逼迫皇帝。
当皇帝长大成人后,这种来自老师的逼迫,在他眼中,就会变成对皇权的侵犯,这种对朝政的包揽,在他眼中,就会变成对皇权的掠夺。
张居正默默改变了他的策略,但只改变了行事态度,至于新政,他一定会坚定不移地施行下去。
不知天幕能否告知他,他因何病去世,如何延长寿数,只要再多活五年,一切政务都有可托付之人后,他再死不迟。
至于“拙于谋身”,身后事就由身后人去评说罢。
只见天幕中果然有人提及寿数之事。
那位明史专家激动过后,想起正事,他殷切叮嘱——
“太岳啊,你要小心你的痔疮,千万别随便找人割以永治,会感染的,也别随便吃猛药,你会受不住的。”
也有人持不同意见——
“张居正死于痔疮吗?但我听说张居正是死于服用大量壮阳药,哪个是真?”
张居正:……
他改变主意了,身后事还是有必要谋一谋的。
朱元璋点了点自方才就讷讷不言的朱翊钧:“你小子,好好干,要是再敢如天人所言,消极怠政,等你下去了,老子灭了你全家!”
蒲安:恕她直言,朱翊钧的全家也包括□□在内吧?
朱翊钧对着祖宗,更加不敢说话,只一个劲点头称是。
直播间里有观众突然问了一句:“up在哪儿找的演员,和历史上的明神宗简直一模一样。”
有人笑道:“难道你见过明神宗本人不成?”
那位留言的粉丝道:“没见过,但有画像留下来嘛,扮演朱元璋的这位也和画像一模一样。”
他在评论区留了图,又说:“说起来,万历皇帝的定陵,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被主动考古发掘的皇帝陵墓,可惜挖出来时,正值十年动荡,他的尸骨都被砸碎了。”
此言一出,明朝举世皆惊。
朱元璋拍案而起:“什么!何人竟敢盗掘帝王陵寝?朕要诛他九族!”
蒲安连忙补充道:“□□放心,明朝十三陵只有定陵被发掘了,因为科技不到位,没法好好保存文物,我们最后就定下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的规定。”
朱翊钧:……
合着大明就他一个倒霉蛋是吧,一点儿也没被安慰到。
为避免皇帝们再度咆哮直播间,蒲安连忙转移话题。
【万历朝结束后,二十年左右,明朝就亡了,闯王打进京师,崇祯自缢于景山槐树上。
大明开国,是因为不堪元朝对百姓的欺压,于是怒而造反,大明亡国,也是因为对百姓敲骨吸髓,于是百姓揭竿起义,千年来,所有王朝不外如是。
朱元璋在看到孟子所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时,认为此类言论不符名教,于是命令删除,可这句话,却是一个君王最该牢记的治国准则。
在风雨飘零动荡不安,无良臣名将的明朝末年,有一位将星冉冉升起,她就是女将军秦良玉。】
作者有话说:
*出自《明神宗实录》:张居正钳制言官,蔽塞朕聪,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本当斮棺戮尸,念效劳有年,故免尽法。
感谢在2023-06-02 22:44:41~2023-06-03 19:37:3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虹楼薯媛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明独秀 2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4章 女将军
崇祯二年, 冬日午后,秦翼明走入屋内,姑母端坐上方,正在看兵书。
年过半百的秦良玉头发花白, 久经风吹日晒, 肤色黝黑,然而她身躯高大, 双目炯炯有神, 看上去非常精神, 见侄子进来, 秦良玉收起兵书, 问道:“怎么样了?”
秦翼明回答:“家中财产俱已清点完毕。”
秦良玉点点头:“此番前去京师勤王, 路途遥远,若无军饷粮草支撑, 弟兄们不等对上鞑子, 就先饿得两眼发昏了。”
她已打定主意,要用自家财产充作军饷。
姑侄二人说话间,忽见外面狂风乍起,倏尔天光大亮, 云层聚成厚厚一团,金光从中闪出。
皇宫里,崇祯帝揉着额角,皇太极率军逼近京师, 鞑子们比他想得还要快,难道……他真要成为大明的千古罪人不成?
正闭目沉思之际, 忽听大伴惊呼:“陛下, □□显灵了!”
蒲安从念出秦良玉名字后, 就发现张居正与朱翊钧的屏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位看着就非常高的女将军。
秦良玉发现自己的脸出现在天上,吃了一惊,这是什么奇异之术?
直播间的评论区里,粉丝们纷纷留言——
“哇哦,这位是扮演秦良玉吗?很写实啊!”
“据出土的一品诰命夫人朝服和秦良玉的盔甲推测,秦良玉身高至少一八五!up有心了,找的演员很符合史实。”
“这位up是从哪找得这些人,真是个个都符合原型。”
蒲安:实不相瞒,他们就是原型本型。
她清了清嗓子,挥手道:“欢迎秦良玉、秦将军进入我们直播间,今天up就带大家了解一下秦良玉。”
秦良玉微怔,这是何意?
【秦良玉出生于万历年初,父亲秦葵是个读书人,成年后,秦良玉与石柱宣抚使马千乘结为夫妻,马家在石柱县世代为土司,当地地形崎岖,且明末时期常有人生乱,秦良玉便训练出一支适合山地作战的强兵来。
因为这支兵队的武器一大特点为白色长杆,所以这支兵,名为白杆兵。
自有白杆兵后,再遇到作乱之人时,秦良玉与马千乘带领这支队伍,战无不克,诸如征讨杨应龙叛乱,夫妻二人带领白杆兵,趁贼军大摆筵席,他们夜袭敌营,一连打下七座寨子,大败叛军,位居首功。
但秦良玉或许出于谦虚的品德,并没有上报自己的军功。
万历四十一年,朝堂派来监军,太监邱乘云,此时马千乘因为染病,没有好好接待这位监军,因此得罪了他,被邱乘云诬陷下狱,最后在狱中病逝。
宣抚使为世袭官职,马千乘死后,朝廷认为他的罪并没有大到祸及家人,于是没有剥夺马家的世袭权,其子马祥麟年幼,这一职位便由秦良玉代领。】
这一段话紧短短几个字,却让所有观众听得愤懑。
“人家辛辛苦苦工作,结果朝廷因为一个太监的话,就将人家关进监狱?难怪大明要完。”
“讲真,这位姐姐有地有兵,何必为危如累卵的朝廷卖命,自己占地为王不好吗?”
“古代忠君思想真是要不得啊。”
【秦良玉自从接任石柱宣抚使一职后,恪尽职守,她先后带领白杆兵打下许多胜仗。
天启元年,后金兵入辽东,秦良玉奉诏援兵,在这场抗金战役中,秦良玉兄长秦邦屏先行出发,战死沙场,秦良玉后率兵三千前至山海关,白杆兵所到之处秋毫无犯。
督师熊廷弼见到白杆军如此军纪严明,夸奖道‘川军心颇齐且皆徒步’,白杆兵悍不畏死,训练有素,将打头阵的八旗精锐击败,有充足武器装备和人数优势的八旗军,竟然‘死于槍弩者众’,使得后金上下震惊。
为了救沈阳,白杆兵为先锋率先渡河,迎占八旗军,这场战役,被称为浑河之战。
但因为辽东军不信任朝廷,浙军、川军、辽军之间也互不信任,甚至发生过械斗,导致军队之间没有配合,白杆军渡河抗敌时,其他两军就在看热闹。
努尔哈赤发挥兵力优势,车轮战碾压白杆兵,但白杆兵誓死不降,杀敌三千,并且俘虏了敌军参将、游击,直至金兵第四轮冲击,白杆兵力竭,全军覆没,后金虽然获胜,但白杆兵虽败犹荣。
辽军与南军无人出手襄助川军,军队间的不信任,让金兵八旗杀光白杆兵后,将他们一一击破。
这一场战役,秦良玉的哥哥秦邦屏战死沙场,秦良玉率兵三千援助而来,因为川浙两军械斗之事,她忙于军务,而后加固山海关边防,直到战事平息。
白杆兵的忠义,让朝廷看到了她的能力 ,明熹宗封秦良玉为诰命夫人,并赐下二品官员服饰,加封了秦良玉的家人。
同年,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与其叔父安邦彦叛乱,他用金银收买了许多当地土司,请求他们不要应朝廷征讨令,秦良玉将送金银的使者直接斩杀,迅速出兵伏击叛军,烧毁敌船,断其归路
第二年,奢崇明包围成都,四川巡抚发出征讨令,唯有秦良玉出兵,长驱直入,将奢崇明叛军击败,收复重庆,而后又尽数收复奢军占领的据点,彻底平定叛乱。
这一次,朝廷没有送来官员服饰装点秦良玉的功劳,而是封秦良玉为都督佥事、充都督同知总兵,正式任命她为官。
在封建男权时代,秦良玉立下的汗马功劳,让她得以封官加爵,同时,秦良玉也成为许多迂腐的士大夫眼中,不合时宜的‘产物’。
秦良玉在给明熹宗的奏疏中,写到了一件事,渡河之战后,四川总兵李维新因为溃败,将她拒之门外,不容她进城相见,‘以六尺身躯,须眉男子,忌一巾帼妇人,静夜思之,应当愧死’。
应该愧死的人,不止李维新,还有朝堂上所有对着秦良玉哔哔赖赖的所有大臣。】
蒲安放出了一首诗的节选,“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
看到此诗的明庭朝臣面有愧色,一些人却将头扭向一边,不欲多看。
观众们阴阳怪气地评论道——
“一些大臣(不敢置信)(口吐白沫):女人?女人怎么会领兵打仗?女人怎么会比熟读圣贤书的我们厉害,一定是假的……”
“然后他们上战场后,跑得比兔子还快。”
“秦良玉一家最后都战死沙场,只有一个侄子活下来,李维新最后归降皇太极,后来在清朝还做了大官。”
“明朝末年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同为一个国家的军队,还会互相不信任呢?他们也不想想,一把筷子难折断,还是一根筷子难折断。”
“崇祯面临的真是地狱开局啊,天降猛人都不一定救得了。”
【崇祯二年,清军,就是当时的后金八旗军进攻,接连攻陷永平四城,威胁京畿,史称‘己巳之变’,秦良玉应诏率兵进京勤王,因为缺少粮饷,她将家财变卖,尽数充作军饷。
在对上给明军造成极大心理阴影的清军,秦良玉并没有畏惧,与其他将士一起,和清军对抗,最后皇太极放弃了到手的永平、遵化、迁安,滦州四城。
皇太极退兵后,崇祯帝接见了她,并为秦良玉写诗歌颂她的功劳,‘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插句题外话,崇祯帝传世的诗总共五首,其中有四首都是夸赞秦良玉的。
崇祯七年,张献忠起义军攻陷夔州,秦良玉率兵镇压,迫使张献忠退走。
崇祯十三年,各地起义军四起,张献忠联合罗汝才,再度攻打夔州,然后罗汝才被秦良玉摁着暴打。
当时四川形势越发严峻,秦良玉也曾献布防之策于巡抚、巡按,但要么不被采纳,要么虽然同意她的计策,却因无兵可派,无粮可饷,无法实施,三万白杆兵几乎全军覆没。
后来张献忠攻破成都,秦良玉寡不敌众,无法救下成都,于是退居石柱,驻守其中,张献忠在四川活动时,从不敢去石柱。
明朝灭亡,清顺治三年,南明朝廷加封秦良玉为太子太保,封忠贞侯,永历帝封秦良玉为四川诏讨使,平定四川叛乱,秦良玉此时已垂垂老矣,久病卧床,得知这个消息,拜泣曰:‘老妇人朽骨余生,实先皇恩赐,定当负弩前驱,以报皇恩。’
秦良玉的家人皆为国尽忠而死,两位兄长战死于浑河战役,弟弟战死于奢安之乱,儿媳张凤仪战死于河北侯家庄,儿子战死于襄阳,侄子战死于沙普之乱。
最后只有一名侄子和孙子活下来,在顺治十六年归降清廷。】
秦良玉听罢自己与家人的结局,久久坐着,不发一语。
朱元璋与崇祯听到明朝灭亡四字,两人齐齐一惊。
评论区的留言越来越多,有两派人因为秦良玉在评论区吵起来了。
反对秦良玉的一方说:“秦良玉和清兵相比,就是被人家压着打,她只能镇压农民起义,对付自家人。”
支持秦良玉的一方说:“农民起义算什么自家人?明末的农民起义,那就是一群土匪,张献忠占据四川后,好多四川百姓都跑到石柱避难,秦良玉的白杆兵无论在明史还是清史中的记载,都是秋毫无犯,勿伤百姓,再者说了,浑河战役时,清兵出动大炮才把白杆兵打败,白杆兵战斗力不弱。”
两派人有来有回,吵得越发激烈。
蒲安连忙阻止事态发展,总结道——
【总而言之,秦良玉具备优秀的军事才能,这一点毋庸置疑,至于镇压农民起义,作为明朝的将领,她听从皇令,这一点也能理解。
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时候,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在明末这个黑暗时期,诸多自诩‘大明中流砥柱’之人,如软骨头一般,要么归降闯李自成,要么归降于清兵,如秦良玉这般忠毅之人,实在少见。
其实秦良玉将军作为石柱土司,白杆兵是她的私兵,她其实可以不管大明的死活。
四川天府之国,易守难攻,她完全可以偏安一隅,过自己的好日子,等到清朝建国,对土司招安,她可以像那些世家大族一样,皇帝倒了就倒了,国亡了就亡了,不过换个老板,继续打工罢了。
可秦良玉没有这么做,她怀有一颗爱国之心,无论何时,爱国精神都是值得赞扬的。
从古至今,在大家的固有思想中,好像无法将战争与女性联系到一起,很多人都认为战争是男人的游戏,战争让女人走开。
但战争其实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身强体壮的会上战场,会直接影响战场格局,身体素质不那么好的,则会做后勤,间接影响战场格局。
秦良玉作为唯一一位被正史将相传记载的女将军,让许多女性看到了可能性,不符合大众与传统身娇体弱、肤白纤细的审美,也可以在桃花马上‘卸却金钗排虎符’,展现自己的美丽。
直至今日,四川依然设有秦娘娘庙,在她的家乡,有‘巾帼英雄秦良玉’铜像,她激励了许多有报国之心的仁人义士,这种爱国精神,会永远流传下去。】
蒲安念完稿子,朱元璋早都等不及,他问道:“难道这时候朝中已无可托付之将了么?为何你只夸赞一位女将?”
直播间观众回答了他的问题——
“有是有,一部分因为崇祯刚愎自用,被砍了,一部分因为没有军饷,在摆烂。”
蒲安还没来得及说话,评论区就又吵了起来,这场次是崇祯粉和崇祯黑。
一方认为袁崇焕是忠臣,崇祯不该杀他,一方认为袁崇焕是叛徒,崇祯杀他做得对,两方吵得不可开交,朱元璋看得眼花缭乱。
蒲安叹气,崇祯末年最有名的将军就是袁崇焕,可是这位人物争议性太大了,而且围绕他身上的疑团又很多,譬如他杀毛文龙之事,譬如他到底有没有通敌叛国,至今也没有定论。
她怕自己说起这个人物,直播间的粉丝得打起来。
蒲安正想把这个话题糊弄过去,直播间又开始震荡了,她看到又有一块屏幕出现在直播里,屏幕里面有一个瘦削的男人。
崇祯自看到□□之面时,便激动到不能自己,再听天幕娓娓道来秦将军之事,他越发肯定这是□□显灵,降下天幕,救大明于危难中。
看到自己的脸出现在天上,崇祯更激动了,天子受命于天,古往今来,他许是除了□□,第一个上天的皇帝,难道天运真的在他身上?
崇祯整衣敛容,行礼道:“不孝孙朱由检跪拜□□,恳请□□指点迷津,为今之计,如何救大明于水火之中?”
蒲安一怔,这些年有一类小说非常流行,就是开国之君穿越到亡国之君身上,如何力挽狂澜,朱元璋虽然不会穿到崇祯年,但他给出的建议绝对很宝贵。宏楼书媛
评论区的粉丝们呼朋唤友:“快来看这个直播,这位up竟然请人演洪武大帝与崇祯帝会面!这年头做直播都这么卷了吗?”
直播间里的观看人数达到高峰。
直播间外,文史专家们个个握着笔,蓄势待发,只等朱元璋开口,也不知朱元璋会给朱由检什么建议?
作者有话说:
*出自红楼梦中的姽婳词.恒王好武兼好色。
感谢在2023-06-03 19:37:30~2023-06-05 00:04:1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虾爬子有宾拔 26瓶;无妄之灾 5瓶;帝俟、宅ni、圆周率、梦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5章 朱元璋给崇祯的建议
蒲安陷入一片寂静中, 无论是直播间内,还是直播间外,她都能听到自己心跳声。
朱元璋沉思许久,开口问崇祯:“天时地利人和, 尔占几分?”
崇祯听到□□问话, 愈发恭敬:“自不孝子孙即位以来,天灾频发, 雨雹、蝗灾、水患不一而足, 大旱三年, 赤地千里, 颗粒无收, 西北已有人相食之祸。辽地有金兵虎视眈眈, 境内各地造反叛乱者众。”
朱元璋眉头紧锁,天时地利, 一个不占:“那人和呢?朝中可有可托付之臣?”
在崇祯开口说话前, 蒲安好心提醒:“你朝的可托之臣,最后都死得差不多了。”
崇祯一脸惊恐:“什么?他们是因何而死?”
考虑到这个直播,崇祯年间的人都能看到,为了他们身心健康着想, 蒲安决定含蓄一点。
【这个嘛……反正崇祯在位十七年,换了十七个尚书、近二十个首辅,现代网上因为崇祯帝是不是刻薄寡恩,两派人吵得不可开交, 但是崇祯年的很多大臣,确实有才能, 不少武将都在明末清初展现出了自己的才华。】
主要是在清初展现才华。
崇祯眼睛一亮:“朕的将军们把反贼都镇压了?”
蒲安含含糊糊地回答:“是的。”
吴三桂确实镇压住了李自成的造反军, 洪承畴也确实安抚住了南方的起义, 至于他们一个在清朝封平西王,一个在顺治年间受到重用……
你就说反贼镇没镇压住吧!
蒲安说话很有内涵,但评论区的人说话就没什么顾虑——
“崇祯在位时,接连杀了数百个官员,不给大臣发育时间和容错率,不停地换人,后期完全就是朝中无人可用。”
“我要是崇祯,先解决那群辽东铁骑,每年从朝廷手里花样要军饷,其他军都饿肚子打仗,结果辽东军拿着钱和鞑子演戏对付朝廷,一群废物。”
“赋税从富人手里收不上来,只能压榨穷人,这不就加大力度往李自成手里送人吗?”
“崇祯还是有些能力的,最起码他杀了魏忠贤,后来亡国时,自去冠冕,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相较于其他亡国之君,他很有骨气,有心救国,无力回天罢了。”
“他杀了魏忠贤,那就再扶上去一个自己人啊,但他没这么做,朝堂就成了东林党的天下,说大明亡于万历还是亡于崇祯,我觉得都没有意义,明亡的根本原因是党争。”
朱元璋拧眉,也就是说这家伙多疑,把自己的忠臣良将都杀了?然后也没扶植出一个完全效忠于自己的心腹。
蒲安继续补刀。
【要说崇祯年间的人穷不穷,如果看平均值的话,不穷,但如果具体到个人的话……但凡百姓能有活路,他们怎么会愿意造反呢?
世家大族把持着社会上大部分财富,贫者则无立锥之地。
崇祯年间收上来的赋税,和发下去的赈灾银两,被官员层层剥削,据说发给西北的赈灾银百万两之多,结果到西北后,只剩下五千两。
后期崇祯向官员募捐军饷,平均每位大人只交四五百两银子,崇祯的老丈人周奎交得最多,一万两,里面还有周皇后典卖首饰、送过去的五千两,但是闯王李自成进京后,从他家里搜出几十万两银子。
毫不夸张地说,当时起义军在京城各府里搜刮出来的银子总和,能负担十年的军饷和赈灾耗费。
崇祯登基后就不断削减皇宫的用度,据说他的龙袍破了,都打补丁继续穿,可是朝堂上那些大臣们一下朝回家,过得可比皇帝滋润多了。】
朱元璋虎目怒睁,拍案而起:“大胆贼子,该杀!朕就知道这些狗东西不老实!”
在高官厚禄上躺平许久的一些臣子,脊背一寒,默默计算如何收拾家财,离开京城。
直播间的观众评论道——
“天时地利都不占,那确实没办法,崇祯年正好是小冰河期,灾害频发,但人和也不占,崇祯得负一大半责任,光想马儿跑,还不想马儿吃草,马儿饿着肚子跑慢了,就直接杀了,难怪后期忠臣大幅减少。”
“皇帝心狠手辣不是错,但崇祯心狠手辣不到地方,他明明有那么多几乎歼灭起义军,但总到最后一步,就想着诏安即可,干什么事都犹犹豫豫,拖泥带水,难怪给了李自成发育的时间。”
“对着为自己背锅的忠臣使劲压榨,对着没什么卵用的宗室和大臣,不仅提供高福利待遇,还上敢着当舔狗,崇祯真的有毛病!”
“崇祯就是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可他的确有心救国,如果他接手的江山不是这么破败的,他说不定也是一名中兴之主呢。”
观众们因为崇祯又吵起来。
朱元璋看着这些评论,再想想崇祯和天幕所言,捏了捏眉心。
作为一个开国皇帝,亲眼见证自己一手开创的王朝走向没落,他的内心就像压了一块石头,沉甸甸的。
大明建国之时,元末百姓凄苦,生计无依,如今看到大明末年,百姓人相食,明与元,又有何分别呢?
更绝望的是,他发现无论自己怎么治理大明,都不能确保大明不会亡国。
朱元璋对上后代子孙充满期盼的眼睛,叹了口气,沉思良久,终于开口——
“要不,你造反吧。”
崇祯眨了眨眼,一张脸僵住,什么?他怀疑自己听错了。
蒲安慢慢张大嘴巴,大得可以吞下一个鸡蛋。
以为朱元璋会给出建设性意见的专家们,纷纷石化了。
造反?造谁的反?打什么旗号?反明复明吗?
“朝中蠹虫众多,尸位素餐,赋税银两被世家大族把控,完全架空朝廷,你不如带上忠心臣子和能掌控的军队,起义造反吧!把那些蠹虫全都灭了,既然好说歹说他们都不愿意交钱……缴税,那就让他们在命和钱里面,选一样吧。”
朱元璋越说越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天灾频发、官吏贪污、叛乱者众、民不聊生,多么熟悉的景象,这不就他开国时经历的元末时期之事吗?一模一样!
在这种极其困难的前提下,稳固朝纲非常难,但颠覆朝纲可太容易了!
恰好,他于造反上颇有几分心得,且取有一点点成果,可以给子孙传授几招。
想到这,朱元璋命令宫人:“快去把魏国公、信国公他们几个老家伙都叫过来。”
又转头对崇祯道:“你待会仔细听着。”
他要和自己的老兄弟们,亲手教后代子孙如何造反。
想到这,朱元璋叹息一声,遗憾道:“伯仁走得太早了,他杀起敌军来,才如切菜砍瓜呢。”
一直在旁边当背景板的太子朱标忍不住插话:“皇父,这样真的好吗?”
他总觉得有些不对劲,让老朱家人,反老朱家天下?
朱元璋挑眉:“有什么不好?对了,今天的药你喝了吗?你娘把她的药喝了吗?去躺着养身子去,别在这儿瞎晃荡,老子等着你赶紧接手江山呢。”
“怎么,就老常好,我们都是添菜的?”
殿外传来中气十足的调侃声音,不多时,明朝开国功臣徐达、汤和、李文忠、蓝玉等等大将都来了。
崇祯年间的祖大寿、袁崇焕等人齐刷刷望天,今天太魔幻了,魔幻到袁崇焕使劲扇自己巴掌。
脸疼,看来自己没有出现幻觉,妈呀,老祖宗真的显灵了,要手把手教陛下如何中兴,啊不,如何造反!
蒲安眼睁睁看着,朱元璋开始给后代上网课。
朱元璋刚开口说出一句话:“首先,造反的奥义在于……那什么,这个天幕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蒲姑娘,你能不能让咱们和老四一样,只能自己个儿看见天幕?”
之前他和老四友好交流时,得知了天幕还能变大变小。
蒲安一下子握紧拳头,看向直播间外。
她的评论区刷出了一连串问号——
“等等,这话什么意思?什么天幕?”
“讲真,我真的觉得这个up的直播间不对劲,不会是我想的那样吧!”
“如果是演员,这些演员未免太敬业了吧!毫无演戏痕迹。”
在大家发出更多真相留言前,基地工作人员联系平台,迅速切断了观看的渠道,观众们只能看到“你关注的直播间因违反平台规则被封”。
国异局的谭局密切关注网络舆论风向,叮嘱计算机工作人员关注相关发言,连拼音、缩写也不能放过。
蒲安看到提词板上写着“放心”两个大字后,松了一口气。
与此同时,网络上也开始了小范围的讨论,讨论主题就是——
“有位历史区up主的直播间,不对劲!”
看到这个话题的人开玩笑道:“怎么不对劲?擦边了吗?”
“不是,这个直播间,好像能穿越!”
这句话刚发出来,这个话题就显示被封,再刷新几下,网页直接显示404,与此同时,《永乐大典》全书问世的消息席卷了热搜。
文史界陷入狂欢,热搜上一片欢天喜地,大家都在感叹“有生之年”。
沸腾的消息热浪,压过了一小撮人的“穿越”讨论。
直播间里,蒲安木着一张脸,观看人数突然暴跌之后,又缓慢上升,这是因为现代观众都离开,重新加入了古代观众的缘故。
一块块屏幕连接在一起,现在的直播间,已经完全变成了网课,朱元璋的造反速成班。
看着明初与明末的皇帝大臣交流,蒲安开始反思自己,她到底干了什么,才会将直播变成老朱家的线上会议?
“蒲姑娘,朕寻思着,光靠武将也不成,你再发发力,把之前的于谦、张居正都叫来。”
朱元璋打破了蒲安的沉默,这个直播间,彻底变成了大明所有猛人,针对崇祯一人的私教课。
结合蒲安给出的崇祯年间发展脉络,大明猛人们从政治、军事、民生等多种角度,全面地分析了崇祯一朝遇到的问题,并给他制定了三五计划。
蒲安按照上面指示,向崇祯提供了蝗灾、水患等等自然灾害的处理方法,并且提供了大炮的改良法。
直播的最后,崇祯是斗志昂扬地离开了。
想到关于崇祯性格缺陷的讨论,蒲安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在□□的指示下,将明末清初改变成崇祯中兴。
直播结束后,谭局找到蒲安:“小蒲,这段时期还需要跟进一下,我们实验组还有许多数据没有录上。”
直接作用于一个本该灭亡的朝代末期,去改变它已有的结局,这还是第一次实验,如果明末的结局可以改变,那清末的结局是不是也可以?
即便大家知道这是平行世界,不会对既定的历史有任何影响,但哪个中华儿女愿意看见百年耻辱再上演一次?
蒲安想了想这段时期,崇祯二年或崇祯三年,孝庄已经嫁给皇太极了,也就是说,多尔衮和大玉儿的故事,可以提上日程了。
蓟州城外,皇太极知晓明廷正在调兵遣将,勤王之师正陆续赶来,他与袁崇焕从迁安打到蓟州,他想在关内狠狠楔入一根钉子,现在袁崇焕已经驻扎在蓟州,他正与心腹商议接下来八旗军的部署。
只是,最近军心都有些乱。
大账内,一群贝勒贝子商议军情,坐在这里的,无不是皇太极的心腹或兄弟。
济尔哈朗道:“大汗,近日因为天幕,我军人心惶惶,咱们今日一定得拟订个稳定人心的法子。”
多尔衮也道:“是啊,四哥,旁的也罢,那天幕中出现的人,明帝竟口称□□,大明现在定会宣扬什么祖先降世,福佑万民的屁话。”
他们正说着话,突然听到外面传来汉话——
“玉儿,我愿用尽一切,换你真心笑容。”
“睿亲王多尔衮就要来了,你们谁敢动本宫!”
众人走出大帐,看向天上,天幕中一男一女正在拉扯,女子称呼男子为“多尔衮”,男子一把将女子搂入怀中,满眼深情。
好似是伶人扮演戏似的。
大伙忍不住看向多尔衮,意思很明显,你小子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被人编进这种戏里了?
作者有话说:
作者求生欲极强的补充发言:本章纯属我造谣,如果大家觉得老朱表现得太过乐子人,纯粹就是我的锅,大家就当看乐子一样,乐一下就算了,别骂我。
第36章 来自后宫的惊喜(一)
多尔衮被兄弟们打趣的眼神, 看得满身不自在,正要说什么,只见天幕突然出现几个金光闪闪的汉字——
“震惊,小叔子与嫂子的不伦之恋!”
“清宫秘恋:爱情中的先来后到!”
“多尔衮与大玉儿不得不说的那些事!”
多尔衮越发烦躁:“胡言乱语, 我根本就不认识这个叫大玉儿的是谁!”
话音刚落, 就看见一个姑娘出现在天幕中,这个姑娘法力通天, 能让明皇见到祖宗, 今日却在天幕中屡次提起他的名字, 也不知是何打算。
【多尔衮, 满语中意为狗獾, 是努尔哈赤与阿巴亥的儿子, 排行十四,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后, 封他为和硕睿亲王, 多尔衮军事才能出众,为清朝的建国,立下汗马功劳。
大玉儿,是皇太极的福晋之一, 名为布木布泰,她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称呼,孝庄太后。】
这段人物关系的介绍,是让多尔衮和皇太极眼前一黑的程度, 虽然他们虽然没有关内礼教严明,可也没有草原上兄终弟及的习俗。
嫂子与小叔子……荭娄书院
多尔衮连忙向四哥道:“大汗, 我绝没有这种想法!”
皇太极摆摆手, 示意弟弟不必多说, 他当然信任弟弟,再者说,布木布泰一不是嫡福晋,二也不算他心爱之人,有这种传言,顶多让他没面子罢了,但多尔衮的能力有目共睹,考虑到他们如今强敌环饲,即使他要找弟弟麻烦,也不能是现在这种关键时候。
只是此类有关他的后宫的“惊喜”消息,他希望还是不要再有了。
等等……
皇太极突然反应过来,太后?也就是说,他的儿子登基为帝了?
不仅多尔衮心烦意燥,远在沈阳的布木布泰,看见天幕后,也一脸迷惑不解。
大福晋哲哲很是担忧,与多尔衮的担忧不同,她的顾虑更多些,毕竟男女之间的绯闻于男人而言,是谈资,于女人而言,却很有可能坏了这个女人的名声。
【据说孝庄太后下嫁之事,发生在皇太极驾崩之后,清朝建国不久,南有南明政权,西有张献忠的大西政权,皇太极因为猝死,并没有留下遗诏,当时皇位的有力竞争人有两个,一个是皇太极长子豪格,另一个,则是和硕睿亲王多尔衮。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即位的并不是年富力强且战功赫赫的这两人,而是年仅六岁的皇九子,福临。
据野史传说,在福临登基前,多尔衮在布木布泰的房间待了一晚。】
说到这,蒲安将手里的稿子翻过一页。
多尔衮看着天幕,目眦欲裂。
绝对是明皇搞得鬼,这天幕先是助明皇见□□,让大明军心、民心一下子稳固起来,而后又中伤于他,其心可诛。
虽然转房婚在民间很常见,可他的大汗哥哥还活蹦乱跳地在他旁边呢!哪个男人愿意听到自己死后,自己的老婆再嫁自己的弟弟?
蒲安接着稿子继续念:“当然,所谓过了一夜,只是谣传,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
多尔衮:……说话大喘气是病!得治!
【不过据已有的史料推测,多尔衮与布木布泰之间,确实很古怪。
第一,他为什么会放弃唾手可得的皇位,即使为了不让争储之乱殃及国本,他也应该支持胜率更大的豪格,而不是还是一个小娃娃的福临。
第二,根据清朝史学家蒋良骐所写的《东华录》,里面记载多尔衮‘亲到皇宫内院’。
第三,福临登基后,没多久就尊多尔衮为摄政王,进而是皇叔父摄政王,进而是皇父摄政王。
皇父这两个字的含义,不一般,这个称呼似乎告诉所有人,与其说多尔衮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王,不如说福临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帝。
在做摄政王时,多尔衮甚至会将皇帝玉玺搬到自己府中,便于批示奏折。
根据当时南明诗人张煌言所写的‘春宫昨日新仪注,太礼恭逢太后婚’,有专家做出推测,可能在皇太极死后,孝庄太后为了让儿子福临得到有力的政治支持,下嫁多尔衮了。
不过因为这首诗出自南明诗人,所以也有可能是作者不忿,以笔为刀,给清朝皇室造谣。
太后是否下嫁一事,一直是史学界有争议的疑案。】
多尔衮的心,如同过山车一样,七上八下,他看到天幕左下方关于他的留言——
“会不会因为福临年纪小,好控制,多尔衮才支持他呢?”
“那多尔衮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呢?他那个时候是正白旗旗主,有兵、有权、有声望,而且有许多人建议他当皇帝,傻了才扶植小皇帝。”
“我不想管历史真相如何,我只想磕cp,《孝X秘史》演得特别好,他们俩的爱情可感人了。”
“不管历史真相,你怎么磕cp?不怕磕到假的吗?”
“无所吊谓,我会造谣,在我脑子里他们俩已经拜过天地了。”
随着评论而来的,还有GIF图片。
图片里男女时而深情相拥,时而含泪相望,时而崩溃地大喊大叫。
多尔衮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天幕中人以为的他的模样,一个为爱痴狂的、只会咆哮的傻子?
【不管多尔衮有没有做福临的后爹,福临对他的芥蒂都是很深的。
顺治七年,多尔衮在塞北狩猎时坠马而死,福临听闻消息后,大为震惊,亲自率文武百官在东直门迎接多尔衮遗体,并且追封其为清成宗,多尔衮妻子也被追封为皇后。
然而仅仅过去一年,朝堂大臣纷纷上书陈述多尔衮的罪行,福临开始清算多尔衮的残余势力,并且褫夺了他的封号,掘开他的墓,据说还鞭尸,曝尸示众。
直到一百多年后,福临的曾孙乾隆恢复了他的封号。】
多尔衮被天幕描述的景象惊住了,他日后竟然死都不能安宁吗?
什么坠马而死,以他的身手,就是在行军路上,于马背上睡觉都不会掉下来,这一定是那小皇帝不满大权旁落,下得黑手!
经过祖宗网课,手拿造反秘籍的崇祯,一边忙活,一边看天幕。
之前是全天下看他的笑话,现在是全天下看金人的笑话,崇祯几乎要仰天大笑三声,真是风水轮流转,笑容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说完多尔衮,我们来聊一聊孝庄太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
不知道后金当时的传统习俗是什么样的,布木布泰在十二岁那年,嫁给比自己大二十岁的姑父为侧福晋,是的,姑父。
皇太极的大妃博尔济吉特.哲哲,是布木布泰的姑姑,她在皇太极的后宫中,不算宠妃,尤其在皇太极不断地娶侧妃后,布木布泰的地位一降再降。
但是布木布泰有出色的政治手腕,她曾说‘予虽在宫壶,太宗行政亦略知之’。
据说松锦大战后,洪承畴被清军俘虏,誓死不降,绝食多天,布木布泰对皇太极说,她能说服明军主帅,她扮作婢女,循序渐进地劝降了洪承畴。
虽然这件事的真假有待商榷,但布木布泰的确在清朝初年两代帝王年幼登基时,辅佐幼帝,尤其在康熙年间,她精心培养康熙,‘鞠养教诲,以致有成’,告诉康熙安不忘危,治国修身。
康熙亲政后,每日都要去给祖母请安,聆听祖母关于朝政的建议。
可以说如果没有布木布泰,清朝初年绝对不会这么安稳,更难得的是,她没有垂帘听政,也就是说,她没有把持权力的想法,为了国家安稳,布木布泰没有做出一点有可能造成政治动荡的行为。
公元1688年,孝庄太皇太后病逝,临走前,她叮嘱孙儿,不要惊动太宗的陵寝,她放心不下儿子孙子,在孝陵附近安厝就行。
比起她与多尔衮的绯闻,比起她如何在丈夫与宸妃的爱情之间自处,我倒认为,布木布泰的事业更精彩。】
蒲安放出了一段《康X王朝》中孝庄太后的视频。
孝庄太后气定神闲、运筹帷幄的模样吸引了布木布泰,这就是她想成为的样子。
哲哲有些担心地看着侄女。
布木布泰两眼发光:“姑姑,如果以后我真的能变成天幕所说的模样,那真是太好了!相比之下,男人的宠爱不值一提。”
哲哲只好将担心收回,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观众们在欣赏完孝庄太后的事业经历后,还是觉得历史人物的绯闻更有讨论性。
“据说‘皇父摄政王’是多尔衮的自称,谁家权臣急吼吼上赶着给皇帝当爹啊?就是权力上当爹,嘴上也不能说出来啊!”
“可是史料中没有任何关于‘太后下嫁’的内容,这很有可能是假的。”
“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清朝后期受汉文化的影响越来越深,很有可能将这一段全部删除了。”
“死后都不愿和皇太极合葬,我敢说她和多尔衮一定有点啥!”
“也不一定是因为这个原因,也有可能是不愿再在地下看见皇太极,毕竟皇太极是她的姑父,又有海兰珠这个宠妃,孝庄太后可能就把皇太极当老板,谁愿意死了和领导埋一起?”
多尔衮震惊完了,开始轮到皇太极震惊。
宠妃?海兰珠?
这是谁?
他的后宫里没有一个叫海兰珠的福晋。
“这都是天幕胡说八道,我一个字也不信!”多尔衮恶狠狠道,“大汗也不要被天幕蒙蔽了,什么宠妃,都是无稽之谈。”
皇太极赞同点头,然而天幕的话,很快打破了他的想法。
【清朝的皇帝们由于距离我们年代近一些,留下的史料也就多一些,有很多可供谈资的故事,什么顺治为了董鄂妃出家,什么皇太极为了海兰珠从战场上回宫。
如果大家想听关于清朝皇帝的故事,扣一,我整理一下,作为下一个系列的直播的内容。】
皇太极目瞪口呆,他为了一个女人,不顾战场上正在打仗的局势,回宫了?还有,那个顺治是谁?为了一个女人出家,他真的是他的子孙后代吗?
蒲安征集粉丝们的意见,在一片一中,她看到一串二,来自一位名叫“不愿透露姓名的皇太极”的粉丝。
不愿透露姓名的皇太极:不用多讲皇太极,直接告诉我顺治是谁?
这段话是满语,由直播间外的专家们翻译后,用提词板告诉蒲安。
蒲安心道,如果以后要连接到清朝,她还得学一门语言?
直播能让古人听懂并看懂现代话,也能让她与古人直接语音交流,可她没法看懂自己评论区的字,真是惆怅。
直播间外,专家们提出新的假设——
“能否用直播与古人视频,应当有部分原因取自于古人的自愿性,譬如古人愿意与直播间进行直接交流,在能量充足的情况下,就能实现视频通话,如果古人不愿意,即便能量充足,也只能用文字交流。”
“如果接下来能与皇太极视频,搞清楚他现在的心理状况,才能证明这个假设是否成立。”
外面的话没有影响直播。
不愿透露姓名的皇太极:情爱之事虚无缥缈,无甚可说,若有人满嘴男女之事,便有些伤风败俗了。
蒲安:好家伙,指桑骂槐外加阴阳怪气?她可是一个叛逆的人。
【好的,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皇太极与海兰珠的故事,也是一位皇帝,与传说中的寡妇的爱情故事。】
作者有话说:
啊啊啊今天晚了,不对,已经是第二天了,滑跪……
祝所有高考的小天使们一切顺利,金榜题名。
感谢在2023-06-05 21:43:10~2023-06-07 15:18:1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缎 6瓶;梦 2瓶;冷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7章 来自后宫的惊喜(二)
之前包含同情看向多尔衮的人, 此时都将视线挪向大汗。
皇太极觉得自己的额角一跳一跳的,天幕中人除了那些男女之事,就不能讲些别的吗?
【作为清朝的开国皇帝,皇太极的文治武功非常优秀, 可以说如果没有皇太极, 后金很有可能还是那个奴隶制部落,不会入主中原, 更不会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皇太极的成长特点, 概括来说, 就是童工十二年。
在皇太极小时候, 努尔哈赤连年南征北战, 当时年仅七岁的皇太极就在大后方, 帮父亲处理事务。
七岁的孩子啊,咱们大部分人七岁时才上小学二年级, 还在学加减法呢。
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国后, 就将八儿子皇太极封为四贝勒,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合称四大贝勒,四人一起掌管后金的政务,是后金的权力核心。
待努尔哈赤决定要进攻明朝后, 他便虽努尔哈赤一起征战,献计先打抚顺,又参加了萨尔浒之战,大败明军, 努尔哈赤非常倚重他。
无论是政务还是军事,皇太极都积累下了丰富的经验和声望, 努尔哈赤去世后, 皇太极凭借出色的能力, 继承了汗位。
那时的后金面临重重危机,连年征战导致经济损失严重,地域又处于蒙古和明朝的包围圈里,皇太极便与明朝讲和,又积极与蒙古联姻,他的九位后妃中,有六位来自于蒙古。
在1627年,皇太极发动了宁锦之战,然后被袁崇焕打退了。
这里插一句,据说,皇太极觉得袁崇焕太过厉害,有他在难以攻下大明,于是用了反间计,在己巳之变中,让崇祯疑心袁崇焕已经叛变,进而杀了袁崇焕。
除了战功,皇太极也非常重视文化与民生建设,他丈量土地,约束八旗贵族,发展农业。
勒令所有贝勒、大臣的孩子,八岁以上,必须读书,据说皇太极天生就喜爱读书,他之所以七岁就帮努尔哈赤管理机务,是因为就他一个识字。
总而言之,皇太极的职业履历,非常优秀。
如果他能多活两年,大清的开国皇帝就会是他,在日后盘点我国古代帝王中,皇太极就会和开国皇帝们放在一起比较,只可惜他死得太早了,而他死亡的原因,据说是因为心爱之人去世,不堪打击而死。】
崇祯与明朝的文武百官也听见看文加暗号裙易五儿二漆雾贰扒宜了天幕所说,皆震惊不已,崇祯愣了一会,连忙写下一厚摞的信,命加快送到袁崇焕手上,表明他绝对信任臣子的心。
皇太极的脸上鼓起一小块肌肉,为了开国皇帝这个名号,他也要多活几年,什么为了心爱之人而死,必不可能是他!
他看向评论区——
“褚英作为长子,努尔哈赤都准备效仿明朝,立嫡立长,结果他自己作死造反,被皇太极告发了。”
“然后比皇太极年纪大的代善,是褚英之后最有可能继承努尔哈赤位置的人,但他和小妈不清不楚,搞得没了机会。”
“努尔哈赤生的儿子的优秀程度,堪比康熙那时的九龙夺嫡,皇太极能从中杀出来,也是厉害。”
这些评论让皇太极与多尔衮都默默运气,无他,那人口中与代善有私的人,就是阿巴亥,努尔哈赤的宠妃、多尔衮的母亲,被皇太极逼死的女人。
“历史上的皇太极其实特别胖,据说有快三百斤,他的死因很有可能是糖尿病或者三高吧?”
皇太极震惊,胖竟然不好吗?再看向天幕时,上面突然出现了一个衣着古怪的人动来动去,听其言行,好似是在扮演他。
“兰儿,你别走,你怎么惩罚朕都好,可是你不能带走你自己!”
皇太极眼角抽搐,他这辈子都不可能这么说话的,在后人心中,他到底是什么形象?
多尔衮摸了摸脑袋:“大汗,天幕中的戏子扮相不对啊,他们怎么那么多头发?”
皇太极没好气道:“难不成你还希望他们再像咱们一点,把咱们的名声都败光吗?”
【皇太极的真爱,无论是正史记载还是也是传说,都是一个人,博尔济吉特海兰珠,据记载她是哲哲的侄女、布木布泰的姐姐,但是她比妹妹嫁给皇太极的时间晚。
因为她嫁给皇太极时已经二十六岁,有史学家提出她可能是寡妇,二嫁皇太极,不过海兰珠二十六岁之前的事,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好似她一出现在世人眼前,就已经是二十六岁,于天聪八年,嫁皇太极。
天聪十年,皇太极改金为清,改女真为满洲,定年号为崇德,于盛京践天子位,崇德元年,大封后宫,海兰珠被封为宸妃,居关雎宫,为四妃之首,地位仅次于皇后哲哲。
我们来品品这个名字,宸者,星天之枢,帝王之星也,这个封号很特殊,再看看她居住的宫殿,关雎宫,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表达的是男子思慕女子、求而得之后的喜悦,简而言之,是一首爱情诗。
用这个名字命名宫殿,其含义不言而喻。
崇德二年,海兰珠生下皇八子,这个儿子不是皇太极的长子也不是嫡子,但皇太极却欣喜若狂,为他颁布了大清朝第一道大赦天下令,除十恶之外,其他罪人全部免罪,皇太极的其他儿子都没有这样的殊荣。
如果这个孩子不是一岁未满而亡,那么皇太极很有可能立他为太子。
崇德六年,皇太极发动了松锦之战,这场战役非常重要,松锦之战的胜利与否,关乎于清朝能不能占领明朝的边关重镇,进而对大明发起总攻,但就在战事紧张之际,皇太极在前线收到了海兰珠病重的消息,他立刻起营,连夜赶回盛京,可等他赶到时,海兰珠已经薨逝了。
海兰珠的谥号,被定为敏惠恭和元妃,这个‘元’字,也很特殊,一种意思是第一,一种意思是原配,无论哪种意思,都能看出她在皇太极心中的份量。
爱人离世,皇太极悲泣不止,丧葬之礼一切从厚,因为太过悲痛,皇太极还反思自己,‘□□崩时,未尝有此,天之生朕岂为一妇人哉?’,他老爸死了他都没这么伤心过!反思过后,皇太极走出悲痛了吗?没有。
他因为宸妃之丧,免了朝贺这一重大典礼,凡是在宸妃丧期私自寻欢作乐的,皇太极都从严处罚,甚至削爵。
松锦大战胜利后,皇太极在盛京宴请功臣们,但作为皇帝,他却没有出现在筵席上‘盖因关雎宫敏惠恭和元妃之丧未过’,大臣们劝他打猎散心,他路过宸妃墓时,复大悲,哭泣不止。
这些皇太极宠爱海兰珠的证据,尽数记载于清史稿和皇帝实录里。
自海兰珠去世后,皇太极的身体便一日不如一日,两年后,他猝死于盛京。】
皇太极已经不认识天幕口中所说的那人了,那人真是自己吗?
多尔衮悄悄看了眼他哥:“大汗……”没想到你这么爱哭啊?
“闭嘴!”
“我什么话都还没说呢!”
“你不用说话。”
多尔衮乖乖闭上嘴,比起他和嫂子被后人猜测关系,哥哥这种被史书记载的真实事件,显然更有说头。
他已经看到天幕中人如何说起他哥,一波人在顺着天幕的话,继续聊哥哥的真爱——
“被历史公认的爱情故事,好甜啊!”
“海兰珠其实是满语,宸妃的名字很有可能是皇太极取的。”
“二十六岁突然出现在史书中,之前的经历一概记录也无,连名字都是皇太极取的,宸妃不会是穿越的吧?”
“怎么可能,我觉得她是寡妇的可能性比较大。”
另一波人则跳出天幕的话,在聊哥哥的功绩,不过……
皇太极看到他们说的话,并不开心——
“话说凡是庙号太宗的皇帝,都有一个特点啊!”
“皇位来路不正是吧?李二凤、赵光义和Judy向你投来核善的目光。”
“朱棣不是成祖吗?”
“那是嘉靖给他改了,之前一直是明太宗。”
多尔衮瞥了眼哥哥,皇太极没说话,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一群人讨论他的位置来路正不正,还不如讨论他那个虚无缥缈的真爱呢!结果人家觉得除了真爱,他没什么可讨论的地方——
“可是我觉得皇太极好像除了和海兰珠的爱情故事,没有多出名啊。”
有人反驳道:“皇太极在所有太宗里是不出名,但要没有他,后金根本不可能统一江山,你知道他即位时,努尔哈赤留下了多烂的烂摊子吗?八贝勒仪政,分薄皇权,屠杀汉人,满汉对立,又不重视经济文化建设,要不是努尔哈赤及时死了,都不用崇祯对付金,他自己就把金国作死了。”
“据说皇太极经常流鼻血,估计就是他爹给气的。”
大家给正经分析皇太极功绩的评论点了个赞,然后就自顾自分享自己看过的兰极恋电视剧和小说。
蒲安看到这些留言,心道清宫剧和清宫文真是给大家留下了极深的影响,这种影响都要盖过史实了,要是以后直播到清朝,让清朝皇帝们看清宫剧……妈呀,画面太美不敢想。
直播间外,专家们示意她所有数据提取完毕,可以结束直播了,蒲安迅速告别。
也不知道经历朱元璋培训后的崇祯,对上天资出众的皇太极,最终结局是否还和历史一样。
“这次对历史的改变又让直播间获得了一大波能量。”专家们笑着对蒲安说,“总有天,咱们可以和未来通话。”
“明天直播主题是顺治和董鄂妃吗?”
蒲安摇摇头:“我决定做个系列,直播主题是清朝皇帝们的真爱,一场讲完。”
“别着急一场讲完啊!”专家们连忙建议道,“圆明园、红楼梦,那可都是世界的瑰宝,一场哪里够?”
想到现在直播可以看见古代情况,其他专家们也围了上来。
“讲完清朝,再回访一下秦朝吧,秦始皇陵的考古需要秦始皇啊!”
“除了秦皇,还有汉武,还有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他们的墓也很重要啊!尤其元朝史料特别少,如果能直播到话……”
好家伙,一见面就说,你好,我能看看你的墓吗?会被人打出去吧!
“那些墓有什么意思。”一位专家道,“不如做个莫高窟主题,告诉王圆箓别让洋鬼子把咱们的宝物都骗走!”洪镂书元
“那时候清朝自顾不暇,如果直播这件事,不等于告诉所有人莫高窟有好东西吗?不如告诉康乾时期的皇帝!”
蒲安连忙打断专家们的讨论:“好的好的,按照时间慢慢来,不着急!”
妈呀,以这些老人们的热情和精力,她估计日后是别想休息了。
作者有话说:
啊啊啊今天又晚了……再次滑跪……
恭喜高考完的小天使们,好好享受人生中最快乐的夏天吧!感谢在2023-06-07 15:18:14~2023-06-08 20:13:4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看看、赶月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8章 给清朝皇帝看清宫剧(一)
顺治十六年, 顺治帝诏来太医,皇贵妃久病,太医们以为这次也是皇帝为了皇贵妃叫他们来,谁知皇帝开口叫他们一起为他诊脉。
太医诊完脉, 战战兢兢跪下:“陛下龙体康健, 并无不妥。”
顺治帝皱眉,不知该不该把自己近来身体情况告知太医, 他前几天突然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 福临。
这个名字现在除了母亲, 再无人敢叫, 他当时就抬起头来, 却发现母亲并没有在身边, 别说母亲,御书房除了太监再没别人。
正这么想时, 他又听到一声“爱新觉罗福临”。
顺治帝瞪大眼睛:“你们有没有听见什么动静?”
太医们比皇帝还紧张, 小心翼翼回道:“似有人直呼陛下名讳?”
话音刚落,只见一个太监步履匆匆进来:“陛下,天降祥瑞!”
蒲安坐在直播间里,道:“今天, 我们来聊一聊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这四位皇帝的真爱,这四朝,也是我们现代部分文化产业的灵感来源,首先, 是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与董鄂妃。”
顺治一朝众人皆抬头望天, 只见天上平白出现了许多人, 一会是个少年对着少女热情表白:“我要永远和你在一块, 除了你,什么皇位江山,我都不要!”
一会是这个少年对着一位妇人大喊:“什么霸占兄弟之妻,遭天下人耻笑,当年皇太后下嫁多尔衮,早就被天下人笑过了,如今儿子不过要封她为贤妃,又有什么不可?”
短短两句话,信息量极大,大到全天下但凡没聋没瞎的,都要吓死了。
什么霸占兄弟之妻?什么皇太后下嫁多尔衮?这都是什么刺激的好东西……啊不,要命的催命符啊!
索尼、遏必隆、鳌拜三人几乎是从自家府里夺门而出,因为内城不许骑马,三位大人不停催促抬轿的轿夫。
等他们几个到了紫禁城门口,都快被轿子颠出毛病来。
可恶的是,天幕竟然没有停下。
【顺治和董鄂妃的爱情故事,被很多影视剧和小说漫画改编过,在部分文艺作品中,董鄂妃是秦淮名妓董小宛。
这种改编是无稽之谈,董小宛出生于1624年,比顺治大十四岁,死于顺治八年,不能因为两人名字里都有董字,就将人家联系在一起。
还有部分影视剧里告诉观众,董鄂妃在入宫之前,曾是顺治的弟弟襄亲王的王妃,偶然入宫,被顺治看见,一见钟情,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让她进宫为妃。
大家之所以有这样的猜测,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董鄂妃选秀时已经十八岁了,清朝选秀制度规定八旗人家十三至十六岁的女子,必须参加每三年一次的选秀,十八岁已经算超龄了。
第二,顺治朝有一位外国大臣,名叫汤若望,汤若望的日记中记载下来一段故事,翻译过来,大致意思是‘顺治对一位满族军人的夫人,起了火热的爱恋’。
因为媳妇被皇帝看上,这位军人觉得非常屈辱,因此打骂他的妻子,这个消息被顺治知道后,亲手打了这个军人一巴掌,这位军人不堪受辱,忧愤致死,顺治一见阻碍他的人死了,马不停蹄的就把喜欢的人接进宫中,‘将军人的未亡人封为贵妃’。
非常巧的是,董鄂妃于顺治十三年八月封贤妃,就在这一年的七月三日,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去世。
两下一联系,便有了董鄂妃原为襄亲王妃,进宫侍疾被顺治看中的说法。
但这种强夺兄弟之妻的行为,其实并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且这些推测并不能完全立住。
汤若望在清朝待了很久,他不会分不清军人和王公的区别,且在他的日记中,记载了很多顺治的生活细节,丝毫没有避讳,顺治要是真的强娶弟弟的妻子,他一定会如实记载下来。
所以如果这段记载属实,那就说明顺治是强夺臣妻,而非弟媳。】
蒲安老老实实说出自己的推测,希望这段推测能让顺治没那么生气吧。
顺治:……你觉得自己很好心吗?你觉得强夺臣妻比霸占弟媳好听吗?这天幕出现的意义是什么?就为了气死他吗?
还有汤若望,他如此重视汤若望,皇太后甚至称呼汤若望为义父,他竟然这样回报圣恩?
满殿宫人没一个敢出声,连喘气都不敢大声,直到殿外小太监来传信,言索大人他们已经到了
顺治连忙叫请人进来,他得和臣工们商议一下,如何消弭天幕之语带来的负面作用。
要是天下百姓都认为他是个强夺他人之妻的君王,那皇室的威严就会大大受损。
【史书记载,顺治与董鄂妃非常恩爱,初封就是贤妃,仅仅过去一个多月,就晋封为皇贵妃。
看过宫斗小说的都知道,宫妃晋封,要么立了功劳,要么生了孩子,要么被皇帝宠爱,董鄂妃前两样都不占,凭借皇帝宠爱,升迁速度犹如坐火箭。
且皇贵妃这个位分,看过清宫剧的都知道,在清朝,皇贵妃相当于常务副皇后,凡是在皇贵妃位分上的,要么是皇后预备役,比如乾隆朝娴妃在封后前曾是皇贵妃;要么是代皇后,比如乾隆朝的令妃后期封为皇贵妃,执掌六宫。
很多朋友因此以为顺治曾为董鄂妃废后,顺治确实起过这个念头,但是没成功。
他第一次废后,发生在顺治十年,那时他才立后两年,便以善妒、奢侈的名义,废了博尔济吉特氏的后位,降其为静妃,这位倒霉的皇后,是清朝唯一一位废后。
静妃博尔济吉特氏,是孝庄太后的侄女,顺治的表妹,按理说,她和顺治应该很亲近才是,但顺治非常不喜欢她,因为她是多尔衮为他所指定的皇后。
或许善妒、奢侈、不贤良淑德的名声,只是恶之则不知其善。
据《内务府奏销档》和朝鲜史料《燕途纪行》记载,博尔济吉特氏被废后,她的父亲吴克善将她带回了家乡,并且在康熙元年,她还回到京城,参加了顺治的周年祭礼。】
一位观众听到这里,大为感动:“她的经历我心疼,她的行为还爱他。”
其他网友则不赞同:“这可不一定是爱,要是我前男友或者前夫死了,老娘高低得去参加他的葬礼,在他灵前晃荡一圈,确认他死得透透的,回去就放烟花庆祝!”
这条评论得到了很多有过渣男前任的姐妹的赞。
顺治看着这条评论,额角青筋又开始跳来跳去,他指着那条留言,对几位大臣说:“你们看看,能说出这种话的人,会是什么好人,这天幕肯定是妖异之兆,想法子给朕打下来!”
再让天幕说下去,他一国之君的体面还要不要了?
几位大臣连连称是,却不应承打下天幕的话。
他们要是能知道怎么将天上之物弄下来,还在这里做大臣干嘛?早就上天了!
【顺治第二次废后,发生在顺治十五年正月,这次差点被废的孝惠章皇后,也姓博尔济吉特,她的母亲是努尔哈赤的孙女,前任皇后被降为静妃的次年,她就被送进宫里,没多久就被封为皇后。
按理说,这次顺治该满意这位妻子了,且顺治十一年封后,顺治十三年董鄂妃进宫,其中有两年时间让他们培养感情,然而并没有。
顺治十五年,顺治帝以孝庄太后生病,只有董鄂妃侍疾,孝惠章皇后却没有关心问询为由,又要废后。
这次,所有人都看出来,顺治是要皇后给自己心爱之人让位。
但董鄂氏强烈反对顺治这个决定,甚至以死相逼,‘陛下若遽废皇后,妾必不敢生’。
同时,孝庄太后也不同意,所以顺治打消了这个念头。
我个人觉得,顺治第二次废后,其原因可能不仅仅是为了董鄂妃,有可能是出于政治原因,他不愿看到蒙古势力在后宫一家独大,也有可能是出于与母亲作对的心思,凡是孝庄为他选择的妻子,他都不喜欢。】
天幕之语涉及朝政与太后之后,顺治反而平静下来,他现在急也无用,只能默默从天幕中的话推测如何让它停下来。
他看到许许多多对他充满揣测的话语——
“孝庄和顺治的关系不好吗?他们不是相依为命的母子吗?”
“从后宫来看,孝庄姓博尔济吉特,她肯定想让科尔沁出身的妃嫔把握皇帝后宫,从前朝来看,孝庄重视满蒙臣子,顺治则重视汉臣,站在顺治的角度,就是母亲既与自己政治理念不合,又想掌控他的感情生活,朝臣还更听母亲的话,关系好才怪。”
“也可能有多尔衮的原因吧,毕竟在多尔衮死之前,孝庄都没有尊号,直到多尔衮死了,顺治才给孝庄上了尊号,尊为昭圣太后。”
“顺治真的太幼稚了,他也不想想,如果没有他妈的努力,他怎么可能坐上皇位?”
“说不定顺治根本不想做皇帝呢,不过我总觉得他对董鄂妃的宠爱,夹杂着与孝庄作对的想法,他一系列的宠爱行为,完全是把董鄂妃架在火上烤啊!”
看到这里,顺治慢慢握紧拳头。
几位大臣想打破诡异的氛围,索尼道:“孝庄二字,看似谥号,观天幕之言,似乎通晓本朝日后之事,陛下不妨继续看下去,许是还能提到些尚未发生的后来之事,若有一两句涉及军政,于大清而言,是福非祸。”
蒲安也看到“架在火上烤”的那条评论,她颇为赞同。
【董鄂妃一生受尽宠爱,但在我看来,她最幸运的事,不是被顺治宠冠后宫,而是比顺治早亡。
观她一生,在进宫的第二年就生下孩子,顺治立刻大赦天下,并宣告此乃朕之第一子。
然而那时,他已经有三个儿子了,除却夭折的长子,次子福全、三子康熙帝玄烨可都好端端活着呢。
顺治将这个孩子视为第一子,甚至大有立为太子的想法,足见爱屋及乌,子以母贵。
这种操作多么眼熟,皇太极在海兰珠生下孩子后,也是这么干的。
或许因为触景生情,又或许因为没有科尔沁部落的妃嫔生下皇子,担忧满蒙日后关系,孝庄很快就病了,在南苑养病。
董鄂妃刚生完孩子没多久,天寒地冻的,就去南苑侍疾,据记载,董鄂妃是废寝忘食、亲力亲为,可谓朝夕侍奉,她很想得到婆婆的认可。
等孝庄病好后,董鄂妃回到宫中,她所生的皇四子,于顺治十五年正月,百日而殇。
值得讨论的是,就在这一年正月,顺治要废了他第二任皇后,以太后病中不闻不问,是为不孝的名义。
孩子的夭折对董鄂妃的打击非常大,她开始缠绵病榻,在顺治十七年病逝。
她的离去让顺治悲痛不已,顺治追封董鄂妃为皇后,谥号选了十个字,远超一般规格,史称孝献皇后,他令朝中二三品的高官给孝献皇后抬棺,在丧期,停用朱笔改用蓝笔批阅奏折,长达四个月,一般皇帝或太后驾崩,用蓝批也只需二十七天。
顺治给了孝献皇后死后哀荣,但无论多么悲恸,董鄂氏也无法醒过来了。】
顺治蓦然瞪大眼睛,一下子站了起来,侍候的宫人们吓了一跳,栽烛般跪倒一大片。
评论区的讨论很热闹,有讨论顺治的——
“我觉得‘朕之第一子’也许是实指,清初还保留着后金的一夫多妻多妾制,顺治当时除了皇后和有名分的董鄂氏,其余妃嫔都是没有册封的庶妃,在后金制度里,董鄂氏相当于大福晋之一,她生的孩子就是顺治的第一个嫡子,所以才被顺治看作第一子吧。”
有讨论孝庄的——
“让才生完孩子的儿媳侍疾,这怎么看起来这么像宫斗?顺治废后确定不是报复吗?你找我媳妇麻烦,我就找你侄女麻烦,母子斗法,让董鄂妃难做啊。”
还有讨论董鄂氏的——
“一边是皇帝明目张胆、不顾后果的宠爱,一边是太后、朝臣不待见,其他嫔妃的虎视眈眈,董鄂氏面临的压力真的大,说不定她儿子就是被人害死的,这种压力和打击,难怪她年纪轻轻就走了。”
索尼见天子脸色苍白,假装看不见天上对皇家婆媳、母子关系的讨论,连忙劝解道:“还请陛下保重龙体,如今知晓皇贵妃日后之事,也好早做打算,陛下不如传太医日日为皇贵妃请脉,再以好药滋补,想来不会应天幕所言。”
他的话很快就说不下去了。
【董鄂妃去世后不到一年,顺治就去世了。】
一众大臣都跪了下来,讷讷不敢言。
索尼把脑袋磕在地上,心中暗骂,他是想让天幕多说说后来之事,但不是这样的事情啊!
【关于顺治逝世,目前流传两种说法。
一种是官方史书记载,顺治因为得了天花病逝,尸骨被火化了,另一种说法是,顺治其实没有死,只是因董鄂妃与儿子皆亡,心灰意冷,于五台山出家为僧了。
第一种说法有官方支持,且在一些顺治时期生活的人的书中,有顺治亲口承认自己得了痘症的记载,在《清史通鉴》中,有朝廷命令全国不许点灯、泼水、炒豆的谕令。
痘症就是天花的意思,谕令则是古代人出天花后需要遵守的习俗。
第二种说法更广为流传些,经过诸多影视剧加工,大家也从历史的犄角旮旯寻找证——
比如顺治倾心佛法,时常召见得道高僧,与他们一起讨论佛理,还请高僧玉林琇为他取法号‘行痴’,多次表达自己想出家的想法;
比如康熙幼年时期,孝庄常常带他前往五台山,据说就是为了探望他已出家的父亲;
又比如据传康熙写过一首诗,‘四十余年礼世伽,本来面目是天家’,这首诗的含义很明确了,而且这首诗曾被记载于《御制诗》里,后来被删除。
目前这两种说法各有各的拥趸,在此我不做真假讨论,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她播放了一段视频,是各个影视剧中,顺治出家的合集。
顺治看到扮演自己的伶人披头散发,一会表示尘缘已了,一会表示对这个人世已经没有期许,他的神情越发僵硬。
索尼埋进地底的头,一下子扬起来了,不止他,满殿大臣都注视着皇帝,他们不约而同地产生了一个想法,陛下确实好佛法且礼重僧人,不会日后真的出家了吧?
他仔细观察皇帝脸色,试图寻找他的想法,可惜一无所获。
索尼又看向天幕,现在天幕里不断出现的留言表示,他们在吵架。
正方坚定以正史为准,反方则支持顺治出家说,双方互相举例——
正方:“如果顺治假死出家,正史要做掩饰,那么肯定要编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而不是寥寥几句‘崩于养心殿,年二十四’,而且他去世前还召见了大臣,写下遗诏,怎么可能出家?”
反方:“话语越多漏洞越多,所以只用简短几句话编造他已死亡,再者说天花是烈性传染病,得了天花的大都会虚脱无力,哪还有精神处理政务、召见大臣?”
正反双方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
【总而言之,顺治出家是清朝迷案之一。
纵观顺治一朝,他重视汉学,仿效明制,缓和民族矛盾鼓励垦荒,算是一个合格的皇帝,但围绕在顺治身上最大的讨论点,就是他与孝献皇后的爱情故事。
许多史料都证明他是一个深情的皇帝,但我总忍不住去想董鄂氏她的喜怒哀乐是什么样的。
被帝王钟爱,宠冠后宫,怎么看都是玛丽苏小说,但生活不是小说,生活有很多无奈。
董鄂氏接受帝王宠爱的同时,也不得不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恶意,在不喜欢她的婆婆与还未完全掌握权力的丈夫之间生活,或者说,生存,无奈的是,她没有权力决定自己要不要来自帝王的爱情。
董鄂氏最幸运的事,就是她在皇帝之前去世,如果顺治驾崩后她还活着,一个无子的前宠妃,很有可能被嫉恨针对,说不定她会被勒令殉葬。
史书对董鄂氏的记载,要么是她宠冠后宫的‘成绩’,要么是她贤良淑德、恭敬孝顺的品行,她好像一个泥胎,没有任何自己的情绪。
顺治的两任皇后也是如此,沦为皇帝与太后斗争的筏子,回家的静妃或许还能与家人一起度过后半生。
不能回家的孝惠章太后,只能被困在在紫禁城里,在垂垂老矣时,抚养康熙第五子,只有孙儿带给她些许亲情,面对四面红墙与金瓦,透过方方正正的天,她或许一辈子也忘不掉草原上无边无垠的蓝天。
从来后宫之争中,不会有胜者,但凡胜者,必定会失去。】
评论区的观众纷纷鼓掌——
“同意up说的,宫斗之中没有真正的胜利者,只有权力坐庄家,董鄂妃遇到顺治和孝庄,真是倒了大霉。”
“幸好咱们生活在现代,封建社会让人变鬼,社会主义社会让鬼变人。”
“咱们现在为了生活,其实也在竞争,只不过咱们有说拒绝的权力,不会有雷霆雨露俱是君恩的说法。”
蒲安直到读完关于顺治的稿子,还是没有看到一位昵称有异的粉丝评论,她不由担心起来,难道直播间失灵了?
正如此是想时,突然看到评论区来了一个新粉丝,带着熟悉的命名风格——
觉罗家的三麻子:“朕之御诗为感悟佛法所做,与皇阿玛何干?出家之说,简直荒谬。”
觉罗家的三麻子:“等等,此名为何意?何为麻子……尔等大胆!朕要诛你九族!”
蒲安:……妈呀,这位皇帝脾气好火爆,三麻子?排行第三、得过天花的康熙吗?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康熙游幸塞外,京城传来皇十八子胤祄病重的消息,以太子胤礽不善,对兄弟不友,肆意殴打大臣,穷奢极欲,且窥探帝踪为由,正式废太子,剪除太子党羽。
从塞外回京这日,他于午门召见诸王公大臣,宣布废太子。
康熙冷眼旁观,随着“废太子”三字出口,原本寂静的午门更加落针可闻,几个儿子看上去都战战兢兢,但他知道,他们心里绝不没有如表现出的恐惧。
康熙冷眼旁观夺嫡之时,忽然天降天幕,紧接着,他听到天幕中的女子说了一长串对皇考不敬之语,甚至还说皇考假死出家。
随着天幕轻快的女声,方才午门紧绷的弦,突然就松了。
作者有话说:
会在这几章补上之前缺更一天的字数,这几天更新时间不定,谢谢大家体谅,【鞠躬】
第39章 给清朝皇帝看清宫剧(二)
蒲安假装没有看见康熙的留言, 说实话,她也很好奇康熙的容貌,不过清朝的皇帝们好像很害羞,目前为止, 没有一个皇帝和直播间视频联系。
康熙发现天幕中人没有丝毫畏惧, 她不紧不慢地和人聊着皇考的风闻,毫无尊敬之意地直呼天家姓名, 然后话头一转——
【皇太极与顺治, 可以说是清朝深情皇帝的天花板了, 但他们的后代子孙对爱情好像没有太过向往, 雍正和乾隆还有一些关于爱妃的历史传闻, 但康熙只有宠妃, 没有爱人。
有传言说赫舍里皇后与康熙少年夫妻,是康熙的真爱, 所以康熙对他第一个嫡子才宠爱非常。
我不知道康熙对赫舍里皇后的爱意有多少, 不过康熙对他们的儿子的父爱,在史书上记载得明明白白,这位独得父皇恩宠的幸运太子,就是爱新觉罗胤礽。
虽然他历经两立两废, 但在康熙认识到儿子已经是自己皇位的竞争者前,他对胤礽的关爱只多不少。】
康熙与群臣的瞳孔一缩,若他们没有猜错,雍正、乾隆, 就是本朝皇帝之后的继位者,众人正在猜测谁是未来天子时, 便听到太子两立两废的惊天消息。
感情这种让人心脏大起大落的事, 他们还要再经历一次?
相较于大臣们的腹诽, 皇子们的内心想法更复杂,不过一个个都是内秀的,任心中掀起惊涛骇浪,面上不显露一丝痕迹。
康熙显得更平静无波,但他瞬间便思考出为何还会复太子之位,无外乎三种可能,第一,父子情分;第二,太子倒台后,其他儿子们觉得有机可乘,闹起风波;第三,朝臣执意反对,迫使他不得不为了明君形象,恢复太子之位,毕竟汉臣最看重储君稳不稳定。
【太子胤礽自出生,母亲便难产去世了,他被康熙接到乾清宫照顾,是康熙唯一一个亲手抚养长大的儿子,在两岁时被立为太子,从此开启了四十多年的储君生涯。
在胤礽年幼时,他与康熙称得上父慈子孝,当胤礽出天花时,一国之君的康熙亲自照顾病中的儿子,给太子选择居住宫殿时,特意选了距离乾清宫最近的毓庆宫。
出于想让太子少受汉臣影响,以及不舍太子在外读书的原因考虑,胤礽五岁时,朝臣请太子出阁读书,康熙没有允准,而是亲自教导太子学习满洲文化,直到太子十岁。
康熙亲自上手教导太子,那是教导吗?那是鸡娃!
他以自己小时候读书读一百二十遍为标准,严格要求胤礽,一个儿童,要将四书五经每本读上一百二十遍不止,随便抽查,倒背如流。
等太子十岁这年,终于要出阁读书时,康熙不放心,亲自给他挑选老师,皆是当代著名大儒,上课的内容也全部出自康熙之手,康熙还时不时会在太子上课时前来观看,宛如一名班主任。
皇太子的课表是这样的:寅时,也就是凌晨三点,他就要开始复习昨天学习过的知识,凌晨五点,老师才开始给他授课,七点时,老师或康熙会抽查背诵或功课,九点开始,太子要练习大字,每个字写一百遍,等到十一点,终于可以吃午饭,然后休息一会。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样的课业足够了吧,但是还没完,太子下午也有课,下午体育课,射箭骑马完了后,还要写作业。
康熙曾说:‘皇太子从来惟知读书,嬉戏之事一切不晓’,怎么可能晓得,凌晨三点就开始读书,一天里只有吃饭上厕所才能休息,他上哪儿去晓得嬉戏玩耍?
连太子的老师汤斌都说皇上教皇太子过严,害怕皇太子这么学下去,总有一天要完,不过很快,他就不这么说了,因为康熙公平地鸡每一个儿子。
在这样的教育下,他的儿子们都很优秀,这也为将来的九子夺嫡,埋下了伏笔。】
蒲安当时查资料时,看到清代皇子们反人类的课表,就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同情。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这句话放到清朝,就是你见过凌晨三点的紫禁城吗?没见过?太懒惰了,不配做朕的儿子!
还好现代没有……等等,现代的某区家长们,也不遑多让啊!
果不其然,评论区提起了这个话题——
“康熙一定和海淀区家长很有话聊。”
“有啥共同话题,人家鸡娃是为了娃以后当好国家的君主,现代人鸡娃是为了娃当好资本家的牛马。”
“唉,要是清朝时期能出海掠夺资本,现在享受高福利的人就是我们了。”
“康熙的儿子都有能力,放到其他朝代,怎么着也是一方明主了,可惜聚集在一起,养蛊似的,全都内耗了。”
康熙眉头狠狠一跳,什么叫出海掠夺资本?本朝施行海禁政策,看天幕所言,出海比海禁的好处大不成?
还有,九子夺嫡是什么?哪九个儿子胆子这么大?果然太子一倒下,他们就不安分了。
【说起九子夺嫡,我们不得不说一说康熙一废太子。
康熙看重太子,他处理政务时,会带太子一起看奏折,下江南或巡幸塞外时,也会带太子去深入考察民间民情。
甚至在他远征噶尔丹,命太子监国时,父子二人还多次书信联系,康熙‘不胜思念尔’,让太子给他寄去穿过的旧衣服,在他思念儿子时穿上’,还责怪太子不常写信给他。
肉麻的事,康熙没少干,肉麻的话,康熙也没少对太子说。
既然康熙已经将太子视为下一任帝王,又有多年父子之情,他为什么要废太子?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训’,一废太子。
官方说法是,太子骄奢淫逸,刚愎自用,暴力嗜杀,肆意打骂朝臣,在十八皇子去世时,太子还不收敛,一点也不友爱兄弟。
并且还窥伺帝踪,帐殿夜警,‘伊每夜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窥视’,令康熙昼夜不宁,担心太子不满索额图被杀,想为其复仇,因而谋害父皇,篡位登基。
总而言之,太子是一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家伙,康熙说自己包容了这样的人二十年,如果他当上皇帝,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还在塞外就废了太子,命令皇长子胤禔看管,等回到京城,在午门召集群臣,颁布废太子旨意,然后祭天,告诉上苍,一系列行为快准狠。
太子党的大臣也遭到清算,连一块去塞外的皇十三子胤祥也被牵累圈禁。
看似是太子深负皇恩,但实际上,是因为随着时间流逝渐渐苍老的皇帝,与慢慢成长野心膨大的储君,因为权力,而脱下父子关系的外袍,变成两个对手。
所有的感情,一旦涉及权力财富,就会变质,父子也不例外,何况他们竞争的,是全天下只有一把的至尊宝座。】
胤禛低着头,不叫人看他眼睛,心道难怪回京后没有见到十三,也不知如今十三府里是什么情形。
康熙注意到朝臣们闪烁的眼神,他才从塞外回京,一回京就宣布废太子,朝臣还没来得及知道废太子的详细过程,就被天幕提前告知了。洪喽疏媛
天幕将所有遮羞布都扯下来,明晃晃暴露出一个年老帝王不甘心的面目。
【康熙之所以将权力看得如此之重,除了人类天生的恋权之心外,也与他的生长环境有关。
众所周知,康熙幼年丧父,登基没两年又丧母,祖母孝庄太后虽然亲自抚养辅佐他,但也无法完全代替父母。
康熙登基时,主少国疑,权力在四位辅政大臣手里,他想掌握权力,还得先想办法联合索尼,智擒鳌拜,逮捕遏必隆,又蛰伏多年,杀了索额图,将分散在权臣手里的权力,彻底收拢回来。
清朝的臣子中,有许多前明旧臣、世家大族,他们让康熙意识到,如果他手里没有权力,这些效忠他的人,很可能会如同抛弃南明一般,抛弃他,会发生霍光与汉昭帝事件。
所以康熙没有安全感,他意识到,唯有权力,才是他最好的武器和盔甲,在太子试图染指权力时,他会觉得太子不是在染指权力,而是想取而代之,想要他的命。
一废太子后,不到一年,康熙再度复立太子,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无法断绝父子之情,更是因为,他需要太子钳制皇长子,胤禔。】
蒲安通过康熙的童年,试图分析他的心理。
康熙废太子之举太过特别,毕竟历史上的废太子们,要么是因为母族出事,譬如郭圣通之子刘强,要么是因为真的自身不堪大用,譬如李世民之子李承乾,很少有因为皇帝猜忌太子,故而废位的。
随着天幕的话语,康熙眼神愈发幽暗,他好似被人自以为是地评价一通,末了,还感受到了淡淡的同情。
康熙缓缓握住座椅把手,他要想个法子,把这胡言乱语的天幕给射下来,他看到天幕左下角,还有许多其他人的留言,都是试图揣测帝心的——
“康熙废太子都是带到塞外,在太子无人可用之时废他,可想而知当时胤礽已经积累了一批雄厚的资本了,连康熙都得退避。”
“太子积累资本,不是康熙默许的吗?他之前给了太子等同于皇帝的待遇,宁可亏待自己,也不能亏待太子,大臣们自然以为储君是板上钉钉的下一任老板了,当然要讨好喽。”
“毕竟康熙与胤礽不是朱元璋与朱标,说到底,还是父子两人信任度不够,康熙提前预设了胤礽一定会造反。”
胤禔还在上驷苑看管废太子,本来太子被废,他是很高兴的。
作为南征北战、战功赫赫的巴图鲁,胤禔觉得自己才够资格去继承皇阿玛之志,不知从何时起,太子在他眼中不再是兄弟、不再是半君,而是一个阻挡他道路的人。
如今听到天幕最后一句话,胤禔背后出了一层白毛汗。
他突然想起,好似从康熙四十年起,每年皇阿玛巡幸塞外或南巡时,必定会同时带上他与太子,有两年阅永定河和南巡时没带他,却也带上了没有根基,只能听命皇父的十三。
皇阿玛好像从很早开始,就提防太子了,那这些年皇阿玛给他的恩宠,难道就是为了让他与太子相斗?
他与太子,两个年富力强的儿子,各有拥趸,且一个占长,一个占嫡,一个符合满人继位者要求,一个符合汉人继位者要求。
只有他们两个斗得不可开交,皇阿玛才能稳坐钓鱼台,如果他俩有任何一人势力过大,东风压倒西风,皇阿玛必会扶持另一个上位。
“大哥,多有意思。”胤礽坐在小小的帐篷里,语气幽幽,“皇阿玛算无遗策。”
“闭嘴!”胤禔怒喝一声。
胤礽没有再说话,他知道,他已经达到刺激大哥的目的了。
【废太子之事并没达到康熙的预想,在他的设想中,废太子一事一能震慑朝纲,告诉群臣,谁才是天子,二能震慑儿子们,告诉他们,有非分之想,就会落到这样的地步。
但康熙没有想到,废太子加剧了九子夺嫡的风浪。
一废太子没多久,皇三子胤祉上书,奏报皇长子胤禔对废太子使用魇胜之术,导致太子形似鬼附身,侍卫们果然在太子住所搜出魇胜之物,康熙立刻圈禁了皇长子胤禔,并且复立胤礽为太子。
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我们,当然知道什么魇胜那都是封建迷信,世界上根本没有鬼神之事,所以这一出闹剧,就是康熙他想复立太子,收拾长子,收拾八阿哥胤禩,做出的幌子!
在复立太子前发生了一件事,让康熙意识到,他幻想中的兄友弟恭,是不会出现在自己儿子身上的。
一废太子后,康熙明确表示,朕的好大儿啊,你不适合当储君,然后胤禔提出了一个更蠢钝如猪的建议。
他见自己登基无望,心想,不是自己,那是同一个母妃抚养的小八也行,于是道,有个看面相的术士,叫张明德,他说老八胤禩的面相日后必大贵,如果要杀胤礽,不必老爹你亲自动手。
这种话是不是有病?康熙才因为有人要染指他手里的权力,废了太子,如今老大就跳出来,自己分不了权力,就让老八上?
而且虎毒不食子啊,康熙虽然废了太子,但心里还是有点父子之情的,不然也不会在废太子时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结果他的好大儿说要杀了他的好二儿?
这个建议让康熙意识到,即使没有太子,其他儿子也在觊觎皇权,而且皇子们的斗争,已经到了真槍真刀的地步了。
那还不如叫原来的太子回来呢,毕竟有他压着,其他皇子争斗不会到达白热化的地步,想必太子经过这次废立事件后,对君父也会更敬重。
于是康熙自导自演了一出魇胜,圈禁皇长子,又时常召见废太子,还给朝臣暗示,我最近每见一次胤礽,心情就好一次,然后他说:‘这次立储君,大臣们投票吧,你们选谁,朕就立谁’。
大臣收到了来自皇帝的暗示,转而向胤禩投出宝贵又要命的一票。
康熙发现,满朝文武都推举八阿哥当太子,他更觉得儿子们在觊觎皇权,如同一群狼在时刻盼望着老狼王的死亡,只等老狼王无力掌控狼群时,他们就会一拥而上,将狼王分食殆尽。
他们不是父子,而是敌人。】
被提到名字的老八浑身一震,抬头就对上皇父幽沉的眼眸,他嘴角嗫嚅几下,不知是该跪下澄清自己绝无此心,还是该假装的清者自清。
天幕好像还嫌不够热闹似的,左下的留言一个接一个跳出来——
“皇子选秀101,请大家为我们八八投出宝贵的一票——八八后援团团长胤禟、胤礻我、胤祯留。”
看到自己名字的九阿哥、十阿哥和十四阿哥:……要命了!天幕在要他们的命!
“八八最后失败了,还是给我们四四投出宝贵的一票吧——四四后援团团长胤祥。”
胤禛一愣,八八是老八的话,那四四就是他?夭寿了!天幕说这话简直是要折他的寿!
“八爷党是小说虚构的,还是确有其事啊?阴柔的毒蛇老九、纨绔的草包老十,和没脑子只会莽的老十四都是真的吗?十三阿哥真是拼命十三郎吗?”红篓梳元
“据说九阿哥是长得最好看的阿哥,貌若好女!八阿哥则是最有谦谦君子风的皇子。”
“我更偏好十三一些,专情又有侠气的男人谁能不爱呢?”
一群看清宫剧与清穿小说的粉丝们讨论起来,让康熙朝的人看得一愣一愣的。
蒲安看到这些评论,笑道:“九十和十四确实是老八一党,不过这些形容嘛……据我所知,九阿哥胤禟也不阴柔啊。”
她放出几张画像,像中膀大腰圆的男子是阴柔的老九,眼睛跟狐狸似的男子是君子老八,痩得麻杆似的男子是专情的老十三。
蒲安补充道:“姐妹们看看小说和剧就行了,真人和艺术加工后的角色差距不小,专情的十三还有四五小妾呢。”
看到画像的观众们纷纷表示幻想破灭了,失望的表示:“诶呀,我还真以为九阿哥阴柔貌美呢。”
胤禟面皮僵着:你觉得我为什么不笑?
第40章 给清朝皇帝看清宫剧(三)
【总之, 经历风波,二立太子后,胤礽心中的不安更甚。
皇阿玛一个不高兴就会杀了他身边的人,他的性命荣辱皆在皇阿玛一念之间, 这种不安让胤礽对待康熙更加小心翼翼, 康熙预想中的父慈子孝再也没有实现过。
康熙五十一年,二废太子, 康熙没有哭泣到不能自已, 而是谈笑处之, 以胤礽复立以来, 狂疾未除为由, 再次废了他, 并且这次之后,康熙再未立储。
清朝形成了特有的秘密立储制度, 往后所有清朝皇帝们没有在世其间确立太子, 而是写一封秘诏,放在正大光明牌匾后面,等皇帝驾崩后,再取出来公布。
胤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任太子。
不过胤礽或许在太子之位上待得并不开心,不然也不会说出‘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
“他和查尔斯应该很有话聊哈哈哈。”
“查尔斯:天下岂有七十年太子乎?胤礽:知己啊,兄弟你比我惨。”
“英女王活到九十六岁高龄,康熙好歹只活了不到七十。”
粉丝们嘻嘻哈哈的留言, 无意中透露了康熙的寿命,这句话对清朝人而言, 不啻于石破天惊。
阿哥臣子们眼神使到飞起, 皇阿玛/皇上还有十几年好活!那他们现在争个什么劲呢?争到最后惹了皇阿玛的忌讳, 下场就同如今的太子一样。
康熙犹豫再三,决定再和天幕中人聊一聊。
蒲安看见一条新留言——
觉罗家的三麻子:“尔等可有延年益寿之法?”
蒲安:康熙竟然还想活得久一些,也不怕把儿子都熬死了。
康熙每看到这个昵称一次,就心塞一次。
太子透过帐篷的缝隙,也看到天幕所言,心想他做了四十年储君已经够长了,没想到还有人比他更倒霉。
英女王?莫非是英吉利的国王?
皇阿玛如果想同英吉利女王一般长寿,那自他以下所有成年的阿哥,在日后必会被皇阿玛视为政敌,不会有好日子过。
如何延年益寿、养生生活,自然有可乐瓶里泡枸杞、太阳不升我不睡的现代特色养生主义们为康熙解答。
蒲安在继续直播。
【康熙废太子后,很长一段时间,朝臣们支持的都是八阿哥胤禩。
一废太子时,因为大阿哥胤禔举荐以及朝臣推选,康熙评价八阿哥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要将他下狱。
八爷党的两个铁杆,九、十和十四三个阿哥据理力争,十四在言语间与康熙发生冲突,要是没有五阿哥胤祺地阻拦,康熙会一刀杀了他。
在这场风波中,八阿哥展示了他的力量,兄弟齐心,十四为了他甚至与父亲对抗,朝臣推举,在朝堂上他有八贤王的美称。
他的力量让康熙不再将他看作儿子,从此对康熙而言,八阿哥就是另一个威胁他皇位的敌人。
二废太子后,发生了一件断绝八阿哥登基梦想的事,史称‘毙鹰事件’。
康熙五十三年,八阿哥胤禩给康熙送了一只海东青,海东青对于满人而言,有特别的意义是满族的图腾信仰,且海东青十分珍贵,据说十万只神鹰才出一只海东青。
收到海东青,康熙本该很高兴才是,可不知道中间发生了什么,总之,送到康熙手里的海东青,是一只奄奄一息的老鹰。
康熙震怒,认为八阿哥借鹰讽刺他这个皇父垂垂老矣,或是用鹰诅咒他。
他立刻诏集所有皇子,当众斥骂胤禩,‘八阿哥辛者库贱妇所生’,‘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然后停了胤禩的所有俸禄,与胤禩的关系降至冰点。
但即便康熙明确表示胤禩与皇位无缘,还是有许多大臣支持他,但是在康熙眼中,八阿哥已经三振出局了。】
胤禩只觉周身冰凉,他不愿将这样悲惨无望的结局与自己联系起来,更不愿相信皇阿玛会这样想他。
同为皇帝之子,谁又比谁更高贵,难道他奋力往上走,不甘屈居人下是错吗?
他不会停下争储的步伐,他要给额娘、妻子、兄弟,以及所有跟随他的人荣耀。
午门之外站立的所有人都愈发沉默,暗潮涌动,各有所思
【不过这不是八阿哥的最终结局,他的不幸,从四阿哥胤禛登基后才显示出来。】
一语出,万人惊。
所有等待天幕“爆料”的人都抬起了头,这会他们也顾不得会被皇帝看透心思,因为太过突然、太过震惊,他们无暇遮掩。
怎么会四阿哥呢?皇上曾经说四阿哥浮躁,四阿哥又是太子爷的人,怎么会是他呢?
胤禛蓦然抬头,瞳孔微缩,他感受到了皇阿玛和兄弟们、朝臣们极有重量的视线,他全神贯注看向天幕,只见下方不断出现其他人的话——
“四八党站起来!我们的主场到了!”
四阿哥和八阿哥同时蹙眉,这是什么意思?
“放屁,四十三才是历史认证过的cp,皇帝和常务副皇帝的关系才是杠杠的!”
四阿哥和圈禁在府的十三阿哥,这又是什么意思?
“能不能尊重四爷的性取向,四四年年党,让我看见你们的双手!”
四阿哥的眉头随着天幕中的留言,越蹙越深,不是在说谁当皇帝,对付政敌的严肃话题吗?这些人在讨论什么?
很快,他就知道他们在讨论什么了。
蒲安发现自己评论区又变成黄w、簧图交流区了,这次还夹杂一些清水小说和清水剧,但并没有因此将直播间显得更正经些。
康熙看一眼天上的图,又看一眼老四和老八,他很难将图中大眼睛、尖下巴,用不雅姿势相拥的两人和自己儿子联想到一起。
这些人疯了吗?
虽然他看不惯老八,也看不惯任何对他的皇位有潜在威胁的人,但他们是他的儿子,只有他来训斥儿子的份,没有其他人羞辱皇子的份。
蒲安看到评论区突然出现一堆乱码,发评论的正是康熙,后面跟着系统提示“不文明发言已屏蔽。
蒲安深表理解,当着人家爹的面,磕人两儿子cp,难怪他们爹要骂人。
为了缓和做父亲的怒火,蒲安于是在直播间里放了几段视频,在这些视频里,康熙时而携带宜妃微服私访,时而与辛者库卫氏玩卫卫类赫舍里的戏码,时而将容妃贬去洗马桶。
这一波属于围父救子,果然大家的注意力被转移到康熙身上了。
尤其当某部以康熙为主角的电视剧,播放了一句惊天台词——“宝日,你强B了朕。”
评论区的观众们看得更加津津有味。
当清朝人意识到这是皇上时,所有人都震惊了,皇上原来玩得这么花吗?
宜妃在翊坤宫恨得咬牙切齿:“陛下何时带我微服私访了?这不是把祸国妖妃的名声往我身上搬吗?”
良妃与惠妃同住一宫,她本就是胆小慎微的性子,见到天幕中的表演,胆子差点吓破。
惠妃瞥了她一眼:“放心,你和仁孝皇后长得半分不像。”
良妃讷讷称是,不敢多言。
当他们看到皇上跟大阿哥心上人在野外……还让大阿哥牵起围帐,遮挡他人视线,这也太刺激,啊呸,太无下限了吧!
胤礽哈哈大笑:“大哥,你真的为皇阿玛做过这种事?”
胤禔瞪向他:“这种狗屁倒灶的事你也信?难怪成了废太子!”
胤礽冷笑:“我再是废太子,好歹还当过太子,好过你与皇位此生无缘!”
兄弟二人互瞪一会,扭打在一起,他们的侍卫、哈哈珠子都撕扯不开。
康熙感觉若有似无的视线一下下向他看去,朝臣和儿子饱含深意的眼神,一口钢牙几乎要咬碎,这都什么鬼?
南巡是为了稳固南方江山,毕竟南方多汉人,且离京城远,他哪有心思带宠妃微服私访。
在北方巡幸塞外是为了稳固蒙古,天天和各部首领、台吉一起,他又怎么可能与人野合?
还有,李德全是谁?他身边根本没有叫这个名字的太监,容妃又是谁?宫里压根没这个封号的妃嫔!
蒲安又看到了一堆乱码,后面跟着“系统已禁止用户发言”。
这骂的得多脏,竟然喜提禁言?
蒲安不解,没有人再磕儿子的cp了,康熙为什么不开心呢?她回归正题。
【雍正皇帝的故事我们下期再讲,这一期的最后,我们来八一八康熙的真爱,有人说,康熙的初恋是苏麻喇姑。】
康熙差点撅过去。
【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苏麻喇姑比康熙大四十岁,即使是万贵妃与朱见深,也只相差十七岁而已,四十岁的差距太大了。
有人说,康熙的真爱是四妃之一,这些妃子确实有宠于一时,但根据史书记载,没有哪位和康熙有过一心一意、独一无二的爱情故事。
如果说康熙爱良妃,那就更不可能了,男性不一定爱自己的儿子,但一定会爱自己所爱之人的儿女,且钱在哪,爱不一定在哪,但爱在哪,钱一定在哪。
从这一点看,康熙的真爱无疑是赫舍里皇后。
赫舍里皇后与康熙结婚时,只有十一岁,那时康熙无论在前朝还是后宫,都被人钳制,两人结合的初衷是因为权力,不过赫舍里与康熙少年夫妻,相处十年,肯定会生出些感情。
赫舍里皇后因为生下胤礽,难产去世,梓宫破例被放在乾清宫,康熙每年都会祭奠赫舍里皇后,缅怀他的原配妻子。
但这种夫妻感情有多少,在权力面前,是否如父子之情一样脆弱,我不能推测。
或许对于帝王而言,他们最爱的,永远是权力和皇位。】
“所以小说和剧看看就行了,要是真有人让皇帝看上,别怀疑,那就是一时新鲜。”
“真正的爱是具有排他性,在皇宫里找皇帝真心,就如同在屎堆里找钱,就算找到了,那钱还能用吗?”
这些评论看得康熙越来越生气。
蒲安正要总结,突然感觉到直播间熟悉的震颤,震动过后,一个屏幕与直播相连,她以为是康熙,但这个人的脸上没有痘坑或麻子。
这个人非常生气,指着她的鼻尖呵斥:“你大胆,竟敢污蔑皇考!”
康熙一朝的人看看天幕,又看看已经僵住的四阿哥,突然发现这两张脸怎么一模一样?
四阿哥:我上天了?
请收藏【MOXIEXS.COM】WWW.MOXIEXS.COM 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