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剑来,朕要劈死这妖女!”李隆基踹倒桌案,气势汹汹走下来夺过陈玄礼腰间的长剑朝光幕劈去,然而长剑划过光幕,如同划过水流一样,光幕完好如初。


    “圣人息怒!”高力士等人抱着李隆基的腰,拼死拦住他,“圣人龙体要紧,何必跟一个会些法术的妖女一般见识!”


    杨玉环缩在软座里瑟瑟发抖,生怕李隆基老眼昏花,一个不小心劈着自己。


    “你们听听,什么叫‘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什么叫‘国都六陷,天子九逃’!还‘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这哪一点是大唐了?朕治理大唐几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妖女竟敢如此诬蔑于朕!”


    “妖女,妖女!”杨国忠拽过一个伺候的小太监,吼道:“快去拿驱邪之物!”


    安禄山直接对着天幕跳起了粟特一族的驱邪祈福的舞蹈。


    其余朝臣有念道家“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的,有念佛家“阿弥陀佛”的,但他们心里都清楚,天幕上说的唐玄宗就是当今圣人,年轻的圣人当然兢兢业业,但如今的圣人他变了啊!


    自己如果不做个样子,等皇帝清醒过来还有自己好果子吃?


    这位主可是相当冷漠无情,自私凉薄!


    “朕为了大唐呕心沥血,是谁,是谁谋害朕,用此邪术,朕要夷他九族!不,十族!”李隆基再也无法保持冷静,任谁被如此嘲讽都受不了,他当了快四十年的太平天子,更不可忍受!


    ——


    李世民踉跄后退,什么叫“今日边防在凤翔”?还“国都六陷,天子九逃”,自己的子孙怎么是这个鬼样子!


    天幕一直说大唐多强盛,原来就是为了对比败家子后的大唐多惨烈!


    长孙无忌瞟了一眼妹夫的神色,想出言宽慰,一切都来得及,但对比太惨烈了,他实在说不出口!


    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正沉浸在对大唐盛世的憧憬中,冷不丁听到天幕来了个急转折,差点一口气没上来倒了过去。今晚是武将的时刻,但秦王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他虽然布置得滴水不漏,但万一天命眷顾李建成,他败了,天策府众人肯定不会有好下场,于是秦王妃和文武同伙都来了,万一失败就往洛阳去!


    李元吉拍掌叫好,眼泪都笑了出来,“李二啊李二,你的子孙原来是这样的啊,连国都都不要了,逃命要紧啊。细数千年,也没见这种皇帝!”


    李建成瞪了李元吉一眼,大唐会祸害成这个样子你不心疼也就罢了,还有心思嘲讽李二,真是不堪当大任。但看着脸上一会黑一会白的李世民,他心里那股郁气总算出了,忍不住道:“二弟,你的好儿孙啊。”


    【一个朝代注定是要灭亡的,可朝代灭亡有灭亡的过程,不可能一朝一夕之间就衰亡了。但李隆基做到了!如果不是李隆基,大唐会慢慢衰落,内部各种问题愈演愈烈,然后随着无数次起义而走向生命的尽头,然而就因为李隆基的骚操作,直接导致今天是大唐盛世,明天是大唐乱世!】


    【天宝年间,唐朝内部的问题愈发尖锐,李隆基纵情声色,贪图享乐,荒于政事,他始终认为帝国的危机在内部的宫廷政变上,所以对于已经出现的种种问题完全置之不理,依旧醉心于自己的制衡之术,结果玩脱了,最后在天宝十三载,安史之乱爆发。】


    【安史之乱后,唐朝的人口直接减少了三分之一,从9069154户,50288488口人减少到1933174户,16990386口。因为平叛的战场主要在北方,安史之乱后北方‘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神都洛阳的宫殿几乎全部烧毁,而北方的城邑中不到千户,‘小邑犹藏万家室’已经成为了旧日泡影!就连长安的皇宫中,皇族的基本生活也难以维持,‘府库空虚’,就连耗子都在挨饿,何况是人!】


    “减少三分之一的人口!”李世民受不了这个打击,拉着长孙无忌的手,哭出声来。


    自己辛辛苦苦攒下来的人口,就这样没了!没了!即使现在大唐只有几百万的人口,那所谓了8000万人还没有影,但他似乎感觉自己身临其境,看着这些人因为自己儿孙的昏聩而悲凉地死去。


    长孙无忌想安抚他,但自己可是亲耳听到家底都没了,几十年白干,他也生气,这皇帝能干就干,不能干就滚!别糟蹋他们的心血好不好!


    房玄龄杜如晦两位老者完全受不了这样巨大的差距,差点一口气没上来。


    从盛世一夕到乱世,尽管自己没有亲临,可想一想都受不了这种痛苦。而且在天音的描述中,那样万邦来朝的盛世太过诱人,他们原本想着今后要多加保重身体,将来才能见识大唐盛世,见识粮食吃不完,百姓夜不闭户,万邦来朝,九万里疆域的盛世是何种模样,可现在决定还是顺其自然吧,他们受不了这种落差!


    “我要宰了这个败家子!”李世民咬牙切齿,恨不得把李隆基生吞活剥。


    李元吉嗤笑道:“那你现在自尽吧,你死了这败家子就不会出生,也没有什么安史之乱!”


    唯有李建成,他一方面心疼盛世灰飞烟灭,可一方面见这是李世民不成器的后人,又感觉出了口恶气。一悲一喜,让他说不出话来,只能看着李世民冷笑。其实他看清楚了,天音很推崇李二,而且按照天音的描述,李二是个堪比秦皇汉武的皇帝,否则也不会成为盛世的开创者,难道自己真的处处比李二差吗?军功,治国都不如他,就连上天也推崇李二。


    或许嫡长子的身份对自己而言是一种阻碍呢?


    ——


    李隆基黑着脸,沉默不语,但此时的内心确实波涛汹涌。


    他只是老了,精力不济,但不是傻了。如果这天幕所言不虚,那自己确实可以称得上是昏君。但谁敢反叛呢?他看向周遭的俯首帖耳的臣子,杨国忠,他不敢,他手里有剑南的军队,可远远够不上叛乱的程度。何况他的荣耀全是自己赐予,一个不知诗书的庶民,能成为大唐的宰相,全是朕的提携,没有朕,他什么都不是。


    安禄山?他手里有三个节度使的军力,确实有能力。但一个胡人,卑贱丑陋,怎么敢反派,若不是自己,他无非就是一个碌碌无为的胖子。而且安禄山在自己面前一直恭敬,眼里的忠诚他不会看错。他甚至为了自己,直接得罪了太子,那么大年纪,认贵妃当母亲,成日里想方设法讨自己和贵妃的欢心。没有自己,他什么也不是!自己也对他信赖,赏赐不断,吃食都是金银器呈上,而且,他还惧怕李林甫。


    高仙芝?哥舒翰?还是封常清?


    李隆基思索半天也想不通到底是谁敢反叛自己,他对自己的制衡之策相当放心。


    祸乱一定还是在宫廷!不敢发动宫廷政变就去联合武将谋反,朕的好太子!


    只有太子!


    他想学当初的太宗皇帝,现在的自己!


    天宝五载,李林甫用三个大案谋害太子,太子最大的军方支持者王忠嗣被处死,太子与太子妃和良娣被迫离婚以求自保。李隆基心道:如果我是太子,面对重重打压,一定怀恨在心!而且自己老了,太子年富力强,有的是人想要从龙之功!


    李隆基下令道:“将太子捆起来,听候发落!”


    李亨惊恐万分,抱着父亲的双腿哭诉道:“阿耶,儿臣不敢啊,儿臣自幼就听阿耶的话,从来都是小心伺候阿耶,儿臣怎么敢谋反啊!”


    “孽障!朕能给你太子之位,也能废了你!”李隆基冷冰冰地看着太子,狠厉地问:“说,你与哪些武将交好?”


    在李隆基的逼问下,李亨痛哭流涕,王忠嗣的事情后,他与武将都保持距离,生怕被李林甫杨国忠抓住了把柄,生怕碍着父亲的眼,他真的不知道自己还能和哪些武将交好。


    见李亨打死也不说,李隆基下令将他关进偏殿,等天幕结束了再发落。


    李亨被托了下去,他知道自己要步哥哥李瑛的后尘了。


    【为了平定安史之乱,唐王朝不得不调回在安西的军队】


    【大唐,放弃了从李世民开始苦苦经营了一百多年的安西。】


    【当时唐朝有两支最强大的军队,一支就是安禄山率领的东北军,另一支就是高仙芝、哥舒翰率领的西北军,两支军队为唐王朝的开疆拓土都立下了汗马功劳。当东北军队叛乱,理所应当要调动西北方面的军队,可这样的话在西北的部署就会打乱,强大的吐蕃早就因为垂涎西北的土地屡次同唐朝起冲突。但那个时候李隆基顾不了那么多了。他抽调了西北的军队,导致安西都护府只留下了郭昕率领的一万余人镇守,安西那样广袤的土地,一万人能做什么?】


    【所以,西北的吐蕃看到唐朝忙于战乱,趁机而入,一口吞掉了他们垂涎已久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汉武帝一生最大的荣耀就是赶跑了匈奴,夺得了河西走廊。拥有了河西走廊,就能与西域沟通往来,就能拥有水草丰美的塞上江南,就能饲养优秀的战马。就是这一条小小的通道,是长安之间安西唯一的路。当吐蕃占领河西走廊,安西都护府便无法与长安取得联系,这就意味着他们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境况。】


    【但是英勇的安西军并没有屈服,他们不断抵挡吐蕃的进攻,不断向派出信使向长安求助。这是大唐的土地,他们誓死保家卫国!】


    【这一批又一批的信使,死在了回家的路上。他们至死都没有再见到长安。或许在他们濒死的那一刻,终于见到了盛大的长安和繁荣的朱雀大街,见到了九宸的大唐天子,见到了战友保住安西,击退吐蕃……】


    【最后,终于有一个使者穿过吐蕃的层层封锁,回到了长安,他们向天子传递着远在安西的军况,他祈求天子发兵援救安西。】


    【距离第一个信使出发,已经过了整整四十年。】


    【当时的皇帝感慨万千,下诏奖赏安西军队。可他并没有派遣一兵一卒救援安西。】


    【不是他不想,而是他无能为力。】


    【此时的唐朝已经平定了叛乱,可也不再是盛世大唐,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元气大伤。皇帝更操心叛乱的后遗症——藩镇割据,宦官专政以及党争。】


    【郭昕或许也猜到了他们再也等不到援军,但他们没有屈服,他们还在抵挡吐蕃的进攻,他们坚信大唐的土地丝毫不让!当年跟随高仙芝称霸西域,重创大食的二十万安西军如今只有几千的老弱病残。此时的安西都护府辖地,只留下了龟兹。】


    【安西军从朝气蓬勃,来到边疆渴望建功立业的少年变成了白发苍苍,誓死守卫疆土的老者,唯一不便的,是他们的英勇和忠心。】


    【安西的土地上插满了吐蕃的旗帜,唯有龟兹,上面是大唐的军旗。公元808年,唐宪宗元和三年,这唯一的一面旗帜也倒了。安西军为大唐流尽了最后一滴血!郭昕和剩余的老兵誓死拼杀,永不后退,最后,城破了,他们全部以身殉国……】


    【‘满城尽白发,死不丢陌刀。独抗五十载,怎敢忘大唐’,安西军和吐蕃的最后一战,拖垮了吐蕃,吐蕃十万军队崩溃,这是大唐在西域最后的荣耀。】


    【‘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的盛世彻底终结了。】


图片    请收藏魔.蝎.小.说.网 WWW.MOXI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