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蝎小说 > 古代言情 > 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 第26章 霍去病:辛弃疾,你是我转世吗?
    【大家听到这里想必已经猜出来了,没错,他就是“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南宋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爷爷是西汉名将霍去病&30340;铁粉,所以给孙子取名辛弃疾,向偶像致敬。】


    天幕此话一出,很多人为之震惊。


    文官里最能打&30340;?武官里最会写诗&30340;?


    他们关于诗人&30340;印象几乎都是手无缚鸡之力&30340;文人,跟打仗搭不上关系,这辛弃疾到底做了什么,竟然能得到这样&30340;评价?


    ................


    明朝名妓、秦淮八艳之一柳如是听到天幕&30340;描述,笑意盈盈:“果然是他。”


    她特别喜欢辛弃疾那一首《贺新郎》中&30340;“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所以自称柳如是。


    她虽是一烟花女子,却和偶像一样拥有浓烈&30340;爱国情怀。


    .............


    三国时期,曹操听到这种描述,思绪天马行空。他文能治国平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天幕不就是在说他吗?


    要不是只盘点唐宋,他必然榜上有名啊。


    他津津有味念出自己前段时间写&30340;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武王打下天下,临终前把年幼&30340;儿子托付给弟弟周公。大家都觉得周公会篡位,结果周公忠于兄长,也忠于侄子,做了一辈子忠臣,他&30340;美名为后人称道。


    他也想和周公一样做大汉&30340;忠臣。


    曹操摸着胡须,满怀期待地看着天幕。天幕盘点完唐宋,应该会盘点一下东汉末年吧。


    想必天幕对自己&30340;评价应该是“文武全才”“大汉忠臣”“再世周公”。


    .................


    宴会上,汉武帝刘彻没听说过偶像这个称呼,但从古青青&30340;语气中,能听得出来是个好词。


    他顿时高兴不已,这个辛弃疾&30340;爷爷辛赞真有眼光!


    冠军侯是他一手提拔起来&30340;,深受他&30340;宠爱,天幕夸冠军侯等于夸他。


    汉武帝刘彻笑着看向席间&30340;霍去病:“天幕说冠军侯是西汉名将,真是贴切,朕得冠军侯,犹如燕昭王得乐毅,何其幸也。”


    冠军侯出道即巅峰,十八岁以八百骑兵斩首两千,一战封侯。


    在这个时间,汉匈两方还没有进行漠北大决战,霍去病还没有封狼居胥,却已经是闪闪发光&30340;名将。


    霍去病连忙谦让地说:“臣哪里能与乐毅将军相提并论?”


    “有什么不敢&30340;?”汉武帝刘彻笑意盈盈:“你现在还年轻,才二十出头,正是风华正茂&30340;时候,还有大把年纪可以供你建功立业。李牧和白起这些从前&30340;武安君都未必比得过你。”


    汉武帝刘彻倒是没有捧杀&30340;意思,他是真&30340;非常喜欢霍去病。


    霍去病是卫子夫姐姐卫少儿&30340;私生子。汉武帝刘彻也算是看着霍去病长大,把他当儿子看,并不把他当外人。


    “儿子”现在战功赫赫,太让他脸上增光了,比仁弱&30340;太子刘据好多了。


    再说了,汉武帝刘彻也有在马上建功立业&30340;梦想,看到霍去病,就像是看到了理想。


    这让他如何不喜欢霍去病呢?


    霍去病被汉武帝刘彻说得心潮澎湃,他也很崇拜这些武安君。汉武帝刘彻决定进攻匈奴,年轻&30340;他有大把建功立业&30340;时间和机会,肯定能超过这些武安君吧!


    汉武帝笑着指点:“趁着现在年轻,学得进去,有空多读点孙子和吴起&30340;兵法,将来出兵漠北就有用了。”


    霍去病平时谨遵卫青&30340;教诲,表现得很谦逊,碰到打仗这事,却非常傲气。


    他微微抬起下巴,志得意满地说:“我不用学。”


    “为什么?”


    “古兵法已经落后了,打仗&30340;时候,我会制定对应&30340;策略。”


    汉武帝哑然失笑:“你呀你。”


    真是一位开天辟地似&30340;将才啊!


    他何其有幸能拥有霍去病?


    想到此,他有些感慨:“那南宋被金人打得节节败退,如今却有和霍去病类似&30340;辛弃疾,应该能打回去了。”


    霍去病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天幕,心中升起无限&30340;好奇,满怀探究之心。


    自己未来&30340;粉丝给孙子取和他类似&30340;名字,来致敬自己。


    这层渊源让他倍感奇妙。


    所以他天然对辛弃疾观感有些特别,多了不少关注。


    辛弃疾也是武将吗?也和他一样去打匈奴了吗?能打得过他吗?


    .................


    辛弃疾前些天痛扁了一顿对先贤李清照评头论足&30340;文人,怒而写了一首词,骂那些文人。


    怎么能这么说他偶像呢,简直民风败坏!


    这时,妻子范氏突然推开门,仿佛有什么大喜事发生,喜气洋洋地说:“快出来看天幕,你和易安居士一样上榜了,也是一位千古词人呢。”


    他没有注意到,辛弃疾听到他&30340;话之后有些发愣、并没有露出喜悦&30340;神色。


    妻子笑呵呵地说:“得去看看祖坟,肯定已经冒青烟了。”


    这是一件多么光宗耀祖&30340;事情啊,辛弃疾&30340;爷爷泉下有知,也会高兴得痛哭流涕。


    然而辛弃疾却放下笔,深深地叹气,又高兴又无奈。


    唐代大诗人杜牧希望和祖先一样封侯拜相、光宗耀祖,写诗并不是杜牧&30340;本业。


    对辛弃疾来说,也一样。


    作词是他宦游生活&30340;调剂品,他希望和霍去病一样北伐。


    比起“词人辛弃疾”,他更想听到“抗金名将辛弃疾”。


    ...........


    天音兀自说道:【辛弃疾和李清照一样也是山东人,可是跟李清照不一样,他出生&30340;时候,山东已经沦陷了。中原已经被金兵所占领。】


    【他们家不是不想跑,可是家里族人太多,导致没有宋高宗赵构跑得快,只能留在了金兵&30340;占领区讨生活。】


    【辛弃疾&30340;爷爷在金朝任开封市市长,官职不小。】


    【可爷爷身在曹营心在汉,非常心忧祖国,经常给辛弃疾灌输爱国思想,希望他能揭竿反金。】


    【耳濡目染之下,出生在沦陷区&30340;辛弃疾没有忘了远在南方&30340;南宋,一心想要跟南宋取得关系,回到汉人&30340;地界。】


    【但是,南宋朝廷是有些双标&30340;属性在身上&30340;。南宋朝廷自己南迁过河,却看不起那些从沦陷区逃过来&30340;人,把他们叫做叫“归正人”,也就是从良&30340;意思。】


    【这是一个蔑称,明摆着搞地域歧视。】


    【据史料记载,宋朝有时候还封锁淮水不许南渡,甚至目为“盗贼”,明揭榜示,来者即行剿杀。】*


    ...................


    此话一出,无数朝代&30340;人哑然失笑,唏嘘不已,议论纷纷。


    年迈&30340;杜甫忧国忧民,看到这种离谱&30340;场景,心都碎了:“大宋啊大宋,对外唯唯诺诺,对内……”


    “只有皇室&30340;命算命,普通百姓&30340;命就不算命吗?”


    “宁做大唐犬,不做大宋人。”


    他正逢安史之乱,对这个支离破碎&30340;天下很失望。


    可和大宋相比,他突然觉得大唐没差到那种地步。


    .....................


    南宋,那些身处沦陷区&30340;百姓看向南方,心像是被挖了个大洞,呼啦呼啦地漏风。


    祖祖辈辈告诉他们,他们不是大金人,他们是大宋人。


    他们一直对长江那一头&30340;大宋报以真切&30340;向往,盼着大宋打过来,或者等到有机会&30340;时候,他们主动过去。这样就能重归故国了。


    如今天幕却告诉他们假&30340;,全是假&30340;。


    南宋朝廷不仅不想打回来,还嫌弃处在沦陷区&30340;他们。


    无数义士涕泪满襟。他们怀念大宋,大宋却不要他们。


    .......


    辛弃疾&30340;故乡山东多响马。王莽时期,赤眉军在这里起义。唐朝时,黄巢在这里发家。


    如今,这里正酝酿着南宋最有影响力&30340;抗金起义军——红袄军。


    这支军队穿着红色&30340;衣服,所以得到这个称号。他们在抗金事业上,立下汗马功劳。金国无比仇恨红袄军。


    红袄军首领杨安儿&30340;妹妹杨妙真武力超群,梨花枪威震八方,在军中地位很高。


    她听到天幕&30340;话,陷入深深&30340;沉默。


    金人贵族对山东沦陷区&30340;农民&30340;剥削非常严重,他们建立红袄军是为了抵抗金人。


    她和哥哥还是心念着祖国。起义只是为了抗金,没有针对朝廷&30340;意思。


    可“归正人”&30340;称呼实在是让她太心寒了。


    ...............


    宋朝开国皇帝听到这种消息,都气闷了,额头青筋直跳:“天幕骂得好,骂得好,不过骂得还不够。”


    “忠人义士想要过河,还不被允许,这还有天理吗!”


    “普通百姓被金兵蹂.躏,想要过河求生,居然还被标记为盗贼,这还有王法吗?”


    弟弟赵光义看到哥哥被气得双目通红,心里笑嘻嘻,对哥哥&30340;后代抱以崇高&30340;嘲讽。


    不过他还是聪明&30340;,思来想去,安抚道:“长江虽然是天险,过河难度很大,但不是不能过河。金兵伪装成普通百姓,随便坐条小船,就能长驱直入。再说了,即使那些百姓不是金兵,也有可能是有歹心&30340;探子。”


    “南宋朝廷不让人过河,也有一定道理。”


    开国皇帝赵匡胤闻言,觉得能说得通,可还是不能接受。


    “说到底还不是那南宋朝廷一手造成了这种局面。如果他们不逃,这些百姓又怎么会落到这种地步,怎么会被迫成为归正人?这是他们造&30340;孽。”


    突然间,赵匡胤以史为鉴,想到了都城&30340;事情。


    对了。南宋朝廷惧怕蛮夷过长江,北宋朝廷也怕蛮夷过黄河。


    赵匡胤是武将出身,早早看出来了北方游牧民族&30340;威胁,一直想把都城迁到洛阳,然后迁到长安。


    可是之前弟弟赵光义搬出来名将吴起&30340;话:“在德不在险”。


    朝廷官员也觉得汴京身为交通枢纽,经过多朝积淀,很繁华,比被毁&30340;洛阳好多了。


    出于种种考虑,他们不想迁都。


    赵匡胤之前妥协了,现在看到北宋&30340;结局,冷着脸看向赵光义和文武百官:“就是你们之前不让朕迁都到洛阳,所以才会发生那靖康耻,你们也是罪人。”


    “汴京古往今来被称为四战之地可不是开玩笑&30340;,周围没有任何天险。北方&30340;蛮夷只要一过黄河,就能打到汴京。”


    “谁又能管得了浩浩荡荡&30340;河流呢?永远只能被动挨打。”


    “这下还要拦着朕迁都吗?”


    赵光义和文武百官陷入沉默。


    开封确实无险可守,连皇帝都金兵长驱直入掳走了,这个都城好像确实不太能住。


    .................


    【辛弃疾想来想去,自己身上没有功劳&30340;话,回到南边,也要被歧视。那就趁自己还在沦陷区,做出一点功劳来!】


    【金国学习汉文化,也把科举考试学过去了。辛弃疾就借科举考试&30340;方便,前去金国&30340;首都,绘制首都重要据点&30340;地图。】


    【号称南宋詹姆斯邦德。】


    【金兵非常残暴,盘剥百姓,沦陷区&30340;百姓苦不堪言,起义军一波接着一波。】


    【辛弃疾虽然出生在沦陷地,可是对金朝没有好感,于是揭竿而起,拉起了两千人&30340;队伍,投奔了起义军首领耿京。】


    【辛弃疾有家学渊源,读书很多,非常聪明,能说会道。】


    【起义军首领耿京一看,哎呀,这是个文武双全&30340;人才呀!】


    【于是辛弃疾被任命为掌书记,负责起义军&30340;文书工作,还负责和朝廷联络,总之是个非常重要&30340;官职。】


    【起义军一直跟金国打游击战,战功赫赫。】


    【南宋朝廷不管心里怎么想,表面上对抗金起义军是拉拢&30340;,会招安他们,联合抗金。】


    【起义军首领耿京也爱国,希望能被招安,所以就让辛弃疾跟南宋朝廷联络,商讨招安&30340;事情。】


    【这天,辛弃疾正跟南宋朝廷&30340;使者聊着策略。】


    【突然,一个令人震惊&30340;消息传来,准备归顺朝廷&30340;耿京被叛徒杀了!】


    【叛徒张安国不希望起义军归顺朝廷,于是杀了首领耿京,想去投靠金国。】


    【辛弃疾一听,怒发冲冠,这还得了!他这辈子最恨&30340;就是叛徒!】


    【于是,辛弃疾拉了一个五十人&30340;敢死队,冲到了五万人&30340;金兵大营。】


    【得知这件事情&30340;人都觉得辛弃疾傻,这不是纯粹&30340;自杀行为吗?】


    【结果辛弃疾成功了,他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把张安国给绑了出来,带回南宋朝廷斩首示众。】


    画面中,辛弃疾率领五十人&30340;小队,绑着屁滚尿流&30340;叛徒张安国,在金营中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地。


    最终呼啸而去,全身而退,没有受一点伤。


    金兵还没有反应过来,叛徒已经被辛弃疾抓走了。


    金兵脑门上都挂着问号,这人怎么敢&30340;?


    金戈铁马,万军不过齑粉!


    ............


    观看天幕&30340;人:“???”


    汉高祖刘邦瞠目结舌,惊掉了下巴,看向韩信:“爱卿能做到吗?”


    韩信看着天幕,只觉心情激荡,浑身充满热血,谦虚地说:“论马上功夫,我不及他。”


    韩信智谋无双,号称兵仙。比起上阵杀敌,他更喜欢运用兵法。


    刘邦见韩信都这么说,不禁感慨:“辛弃疾,真乃再世西楚霸王也,南宋有他,有福喽。”


    ........


    李白惊讶无比:“五十人进五万人&30340;敌营,那是当之无愧&30340;军神。”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豪杰也。”


    他心中痛快,于是招呼酒家拿酒,畅饮几杯,趁酒意正浓,准备给辛弃疾这个名场面写首诗。


    不喝酒不行,对他来说,最好&30340;诗就在酒里。


    他也有一手好剑术,也算是文武双全,只恨辛弃疾不是大唐人,他真想跟辛弃疾切磋。


    ..............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震惊不已,非常感慨:“朕倒是没去了解过辛弃疾,原来竟然是这么一个人才呀。可惜呀可惜,投胎太早了,投到明朝就好了。”


    他有点感慨:“咱大明怎么就没有这样&30340;猛将呢?”


    他像是想到什么,看向曹国公&30340;儿子李景隆,笑着说道:“朕最看好&30340;就是你呀,你也要做霍去病辛弃疾那样&30340;名将!”


    李景隆父亲李文忠是朱元璋&30340;亲外甥,所以朱元璋算是李景隆舅爷爷。


    李景隆是正儿八经&30340;皇亲国戚。


    朱元璋非常喜欢这个憨憨&30340;后辈,还让他当太子太傅。


    未来&30340;“大明战神”李景隆熟读兵书,对自己非常自信,答应得非常爽快:“好嘞。”


    一旁&30340;朱棣撇撇嘴,他也想建功立业,可惜身为身份地位敏感&30340;藩王,没什么机会了。


    朱元璋并不清楚,真正可以以少胜多&30340;并不是李景隆,而是儿子朱棣。


    未来&30340;靖难之役中,儿子朱棣开局八百人,却一路打败了拥有五十万兵力&30340;“大明战神”。


    从此,李景隆一战封“神”。


    .........


    霍去病看天幕&30340;眼神里充满了光,浑身热血澎湃。


    这个名字和他类似&30340;人,很强。


    汉武帝刘彻震惊又感慨:“辛弃疾没有辱没冠军侯&30340;名声啊,这人莫非是你&30340;转世?”


    霍去病摇摇头,谦虚地说:“不清楚,不过我&30340;文采欠缺,他都能上榜。我肯定不如他。”


    汉武帝刘彻心中啧啧称奇,光是辛弃疾露&30340;这一手,就强大到有点玄幻了。


    这时,汉武帝刘彻像是想到什么,唇角止不住上扬,心里有些高兴。


    以前他生了场大病,结果小时候&30340;霍去病哭了几声,吓得他一身冷汗,没过多久病就好了,所以他就给小孩取名叫霍去病。


    寓意是远离疾病。


    他给霍去病取&30340;名字太吉利了,以至于衍生出来&30340;名字都这么厉害,不愧是他刘彻!


    ..........


    天幕&30340;场景一出,无数人崇拜不已,很多人已经盘算着,要给未出世&30340;孩子取一个类似&30340;名字了。


    当然,不能一模一样,这样孩子容易压不住。


    “病已”“远疾”“弃疗”……应运而生。


    【消息传回南宋,举国上下都炸锅了,哗然一片。】


    【《大宋第一猛男》《震惊,我找到了常山赵子龙&30340;转世》《千军万马避白袍》《犯我大宋者,远近都诛》】


    【大宋失去&30340;骨气,好像被辛弃疾找回来了!】


    【据说,连宋高宗赵构都惊叹不已,震惊到三叹:好家伙,猛男,快回来吧,大宋欢迎你。】


图片    请收藏魔.蝎.小.说.网 WWW.MOXI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