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蝎小说 > 古代言情 > 盘点千古风流人物 > 第18章 新视频【感谢gb不标文案都被我创死他的小萌主】
    【了解李贺的观众应该知道,红衣人这一段,是什么改编的了。】


    【没错,就是李贺的粉丝李商隐写的!】


    【李贺死的时候,李商隐才三岁,李商隐并没有见过李贺。】


    【巧的是,他们都自称是皇室的远房子孙。】


    【可能是血脉将他们连接在一起。李商隐从小就很喜欢李贺,搜罗抄录背诵,甚至动手模仿。有一首诗的题目就叫做《效长吉》。】


    【李商隐和李贺神交已久,成年以后去李贺的老家昌谷,想探寻这位前辈留下的痕迹。】


    【他到了李贺的老家,这个时候,李贺已经过世二十多年。】


    【李商隐碰到了李贺的姐姐。】


    【巧的是,李商隐娶的是王茂元家的女儿,而李贺的姐姐也嫁到了王家。】


    【所以李贺和李商隐不仅同样是李唐皇室的远亲,还有一层姻亲关系。】


    【李贺的姐姐告诉李商隐,弟弟李长吉没有死,只是被仙人接去天上了。】


    【李贺的姐姐说她是亲眼看见的,绝对没有说假话!弟弟就是被仙人接走了!并且详细描述了场景。】


    【李商隐把李贺姐姐说的话都记了下来,写成了《李贺小传》,里面的李贺被红衣人接到了天上。】


    【后来,《太平广记》按照李商隐写的小传,编了一个李贺入梦的故事。】


    【红颜易逝,才子短命。】


    【前面说了,王勃也是二十七岁死的。】


    【古代大诗人好像都有一个“七岁能写诗”的定律,现在来看,好像也有一个“二十七岁容易没”的定律。】


    古青青视频做得非常完整,选取最契合人物的纪录片,然后剪辑进去,再加上自己的讲解。


    当然,在她讲解的时候,这个视频并不是空荡荡的黑屏,也有来填充的素材。不然也太无趣了。


    比如现在,她刚好讲到了李商隐。


    画面上适时出现了李。


    这样方便观众一边听她讲话,一边感受李商隐这位迷弟对于李贺的喜爱。


    氛围感唰唰地上来了。


    这时,视频中的一行字被红色的下划线特意标注出来。


    古青青说道:【这行字的意思是红衣人跟李贺说,天上不苦啊!】


    【所以后来就有人推测,李贺在临死的时候,应该过得非常痛苦。身体又不好,家里又贫穷,心绪又忧愁,他应该是在贫病交加的情况下死的。】


    【问题来了,李商隐给李贺写了一个这么具有玄幻味道的传记,难道他真的相信李贺的姐姐、真的以为李贺成仙了?】


    【其实不然,李商隐在传记后面,写上了自己的感想。】


    【“天空碧蓝高远,天上真的有天帝吗?如果真的有的话,天帝那么高贵,天上肯定也有文采超凡的人,为何非要眷顾李长吉,而让他不长寿呢?”】


    【“长吉活了二十七年,职位不过奉礼郎,为什么天帝重视他?世间的人却又不重视呢?难道人的见识会超过天帝吗?”】1


    【大家应该能看得出来,李商隐也不相信李贺是真的被仙人接走了。】


    【可是李商隐对李贺之死很遗憾。一是怨恨老天早早夺走他的性命,二是怨恨世人有眼无珠,对他的偶像不重视。】


    【对了,李贺除了李商隐之外,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粉丝,大家应该都听过他的名字,唐朝大诗人杜牧。】


    【写《清明》《阿房宫赋》的那个诗人。】


    【我们现在把李商隐和杜牧称为“小李杜”,其实他们两个有一个共同点,都喜欢李贺。】


    【李贺死后,有人整理他的诗集。杜牧很喜欢李贺的诗,所以给这个诗集作序。】


    【杜牧说:“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


    【他说,如果李贺没这么早死,再稍加磨炼一下,说不定就能超过《离骚》了!】


    【屈原在诗坛上什么水平,不用多说。杜牧直接把李贺抬到了外太空,可想而知他有多喜欢他。】


    在她说话的时候,李商隐的资料和代表作被杜牧取代。


    左边放着杜牧的画像,右边滚动播放代表作《清明》《阿房宫赋》……


    【有的人死了,但是他还活着。李长吉虽然死得早,却开宗立派,一手缔造长吉体。在千年之后,依旧有人记得他并且怀念他。】


    【如果李商隐和杜牧知道,应该会挺高兴的吧。】


    .................


    真正的李商隐如今恰好在李贺的老家,准备收集资料,给偶像写个传记。


    李贺死后,诗文多散佚,资料也很少。


    这让很多喜欢李贺的人深深遗憾。


    一种浓烈的使命感涌上心头,他要还原偶像的形象!


    这样后人看李贺诗句的时候,就能越发接近李贺了。


    当听到第九位诗人是李贺的时候,他激动得脸都红了。


    天幕真有眼光啊!


    李贺就该上这榜单!


    李贺这种诗风在整个大唐都很少见,即使有这种风格,也没有他半分精髓。他学了很久,只能学到皮毛,学不到李长吉那种超出宇宙的想象力。


    李商隐默默想,偶像李长吉的名次低了!


    哼,要是他来排榜单,李长吉妥妥第一,绝对不会让他屈居第二。


    正当他有些愤愤不平的时候,听到自己和杜牧前辈居然被后人称为“小李杜”,顿时一惊,狂喜涌上心头。


    他又为自己青史留名而高兴,又为自己和杜牧齐名高兴。


    啊,他也很喜欢杜牧这位诗坛前辈。


    小李杜也有姻亲关系,杜牧是李商隐的表哥杜悰的堂弟。


    李商隐情不自禁想起杜牧,有些惆怅,自言自语:“我们俩之前见过一面,我给前辈写了两首诗,《赠司勋杜十三员外》,《杜司勋》,哎呀,他怎么一首都不回我呢?”


    “他看到天幕了吗?他知道了我们俩被称为小李杜了吗?”


    杜牧,我想跟你做朋友!


    .................


    青楼中,杜牧喝酒喝得正欢,兴至浓时,直接写下一首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他出生名门世家,不缺钱财,很喜欢逛花楼。他也知道这样不好,自己十年时间都没所得,只得了青楼之间的名声,太可笑了!


    他想要的是封侯拜相,青史留名!


    可是现在朝廷朋党竞争激烈,他深陷权力斗争的漩涡,十年了也不得寸进。一腔雄心壮志无处抒发。


    除了逛青楼,还能做什么?


    这时,他突然听见天幕说自己是大诗人。


    听这意思,他应该是靠着诗句青史留名了。


    他为留名高兴,却又有些无奈,深深地叹了口气。


    这不是他想要的出名方式。


    他写诗只是业余写写,主业是当官啊。


    他想青云直上,封侯拜相,名垂青史。


    比起“大诗人杜牧”,他更想听到“宰相杜牧”!


    他心情复杂之余,又听见自己和李商隐被称为“小李杜”,感觉自己深深被侮辱了。


    脸色顿时黑了下来,怒摔酒杯。


    把旁边的歌女吓了一跳:“大人,出什么事了?天幕不是在夸你吗?”


    杜牧揉揉眉心,这种事不好跟外人说出口:“……没什么。”


    李商隐是刘蕡的人,刘蕡在牛僧孺手下做过幕僚,而杜牧是牛僧孺的人。


    所以他们在朝廷上算是一派,不过是原先。


    第一次见面,李商隐就很喜欢他,给他写了一首诗。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李商隐夸杜牧是个欢场高手,特别会写悲伤离合,没人写得比他好。


    如果是旁人听了估计会很高兴,可是对于杜牧来说,这一下子,可算拍马屁拍到马腿上了。


    杜牧是因为政治上不得志,所以才沉迷青楼,不得不写伤春悲秋,写些骚诗。


    结果李商隐还夸他写得好!


    杜牧心中腹诽,这个李商隐是真没情商。


    唐朝诗人经常玩和诗,你写一首,我写一首,感情很快就升温了。


    按道理来说,李商隐给杜牧写诗,杜牧于情于理是要回的。


    可是杜牧很不高兴,所以就没回他。


    谁知那李商隐没得到回应之后,也没感觉到自己不对,屁颠屁颠又给他写了一首拍马屁的诗。


    如果说第一首诗还能接受,那第二首诗就直接令人说不出话了。


    “前身应是梁江总,名总还曾字总持。”


    杜牧你的诗写得太好了,你的前身应该是梁代的名诗人江总吧!


    江总诗写得确实好,可是他是陈后主的昏庸宰相。每天陪着陈后主饮酒作乐,根本不理政务。君臣如此腐败,国家日渐衰败。


    这大概就类似于,夸一个皇帝字写得好看,结果夸的是:“你写的字真像宋徽宗啊!你前世是宋徽宗吧!”


    直接就给杜牧气笑了,把人得罪的死死的。怀疑李商隐是故意在骂他。


    而且,李商隐还跟白居易关系不错,好到白居易说自己来世想当李商隐的儿子,李商隐还真给自己的儿子叫白老。


    可是杜牧非常讨厌白居易和元稹。


    他有个好朋友因为元稹阻止而当不了官,两人之间结下了大大的梁子。


    杜牧更是痛批白居易和元稹写的诗上不了台面。


    李商隐不知道他们之间有怨吗?


    还好意思来结交自己,他有脑子吗?


    杜牧想到此,叹了口气。


    不应该对李商隐要求太多。


    毕竟这位明明是牛党,结果又娶了李党的女儿,在两党之间反复横跳,把两派都得罪得死死的,日子过得和豪门狗血剧一样。


    出了名的“大聪明”,脑子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小李杜……一提到他就要提起我?”


    “而且还排在我前面,唉,烦死了!”


    .......


    “小李杜”之间恩怨颇多,李商隐剃头担子一头热,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终究没有“大李杜”和谐。


    被无数人关注的李贺此刻正怅然若失地拿着纸张。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的一句话,居然能被后人写出那种高度。


    化腐朽为神奇。


    诗句脱离了个人名利场,来到唯物主义辩证法上。


    可惜今生无缘得见。


    他正惆怅的时候,又听见天幕说他的事情,心中有些好奇,轻声自言自语:“只流传两百四十首诗?”


    “我放在表弟那里的诗,就不止这个数了。怎么流传的这么少?”


    老母亲安慰他:“现在各地乱得很,经常有兵乱,可能是他来不及带上那些东西吧。而且,谁知道你给表弟留了那么多首诗呢?”


    李贺自从听到那些对子,突然有了活下去的动力,整个人都焕发着生机,有了求生欲望:“等我好起来,我就去找他把诗拿回来,全部编进去,这样就不会丢失。”


    这样的话,流传到未来,也能给知己看见。


    这不也算是和诗吗?


    这时,那熟悉的女子声音传来:【李贺传下来的作品非常少,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唐人所写的《幽闲鼓吹》里面记载了一个故事。】


    【刑部侍郎李藩很喜欢读李贺的诗,是李贺的粉丝,自己搜罗了李贺的诗,想给李贺做一本诗集。】


    【他多方询问之后,得知李贺有一个表弟,这个表弟以前经常跟李贺互相写信,李贺给他写过很多诗。】


    【李藩就去找李贺的表弟,想在他那里找到更多的诗,编入诗集。】


    【李贺的表弟告诉他,李贺给过我很多诗,我也见过他很多草稿,我现在都记得呢。你不如把你搜罗到的诗给我,然后我给你整理一下,看看里面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给你改一改。】


    【李藩一听,还有这等好事?】


    【他高高兴兴地把自己手上的诗全交给了李贺的表弟,然后回到家里静候佳音。】


    【结果过了一年,一点儿消息也没有。他于是找到李贺的表弟,问诗集做好了没有?】


    【结果李贺的表弟说:“我从小跟他一起长大,他傲得很,我很讨厌他,一直想狠狠报复他。他给我的那些诗,我全都丢到厕所里去了!”】


    【“你给我的那些诗,我也全丢了!”】


    【李藩气得要命,把他赶了出去,悔恨了很久。所以李贺传下来的诗句很少。】2


    【谁能想到李贺的表弟居然如此叛逆呢?】


    李贺:“……”


    李贺的母亲:“……”


    ...........


    古青青:【清代文人陈成曾经说:“昌谷之诗,唐无此诗,而前乎唐与后乎唐亦无此诗!”】


    【他只活了二十七岁,还未到三十而立,已经开宗立派,登堂入室,创立起了自己特有的奇诡冷艳的“长吉体”。】


    【光是这份特殊性,就足以让他上悠悠我心这里的十大诗人榜单。】


    【悠悠我心版唐宋十大诗人第九,李贺!实至名归!】


    紧接着,声音戛然而止,视频消散一空,天幕中只剩下一句话。


    “下段视频,将在五天后播放。”


    ............


    无数世界的人津津有味,讨论李贺这位才子的事情,争相背诵天幕收录的文章。


    不少人因为不是大唐人,此生无法跟李贺相见,心中不免有些遗憾。


    而李贺所在的世界中,很多行动力强的人,已经在收拾行囊,往李贺这里赶来了。


    那可是天幕点评的第九诗人!现在谁还有李贺名气大?谁还比他更风光?


    他们要向李长吉拜师学艺!!!


    无数人在往河南昌谷这个小山村狂奔,生怕落后一步。


    自从天幕提出李贺的名字,就有村人反应过来,包括刚刚路过李贺家门口的两个村民。


    他们震惊不已,心中嫉妒得要命,可是又无可奈何:“这……怎么会……”


    “他凭什么被仙人点评……诗写得有那么好吗?要是写得好,怎么会蜗居在这里?”


    紧接着,他们便看到很多同乡人拿着东西,往李贺家里跑。


    大人带着小孩,拿着束脩,想给小孩拜师。还有人拿着贺礼,想去恭喜。还有人就是纯粹想看热闹。


    当真是万人空巷,热闹得都不像是小山村了。以前他们办喜事,家里都没这么热闹。


    老母亲独自出去,把门关紧了:“你们别打扰长吉休息!”


    他们叫得亲热:“知道的,长吉这下要发达了呀!”


    “听说长吉病了,我家里有棵老人参,祖上传下来的,特别补,他需要不?”


    门外人声鼎沸,和以往萧瑟的模样大不相同。


    李贺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觉,短短十几分钟的视频,让他从地狱到天堂。


    何其神奇。


    何其幸也。


    他从窗子那里看了很久,没看到表弟的身影,心中无言。


    表弟家距离这里不远,这么久时间,爬也能爬过来了,可他偏偏没来。


    他有些晃神,他知道自己心高气傲,也因此得罪过不少人,却没想到珍之爱之的表弟也对自己不满。


    可他改不了,要是改了,那还像他吗?


    他叹了口气,收回思绪,暗下决心,自己的诗集自己编。


    再编一本《昌谷集》吧,收录所有诗!


    ........................


    李贺的长辈韩愈看到天幕之后,双手负在背后,心中百感交集。


    他收了很多弟子,对李贺印象很深,也对他非常关注。只是自顾不暇,没有办法照顾李贺。


    算算日子,他今年二十七岁,他现在身体还好吗?


    悠悠苍天,为何如此薄待他!


    他忧心忡忡,准备去看李贺一眼。


    至于那弟子刘叉,看到天幕的时候,倍感不妙,收拾东西跑了。


    韩愈也没有留他,刘叉诗风奇诡狂气,和李贺有些相像,不然他也不会收下他。


    谁知道他品格居然如此之差,居然行偷窃之事。


    看不起他写墓志铭也就罢了,直接走就是了,偷他的钱是怎么回事!


    那是他辛辛苦苦赚来维持家用的……


    结果宫中突然传来消息,天子要召见他。


    他只好放下念头,跟人前去皇宫,觐见唐宪宗。


    他默默想,这下可算是托了长吉的福,不然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出头,得以和天子交流。


    ......................


    杜甫边看天幕边喝着酒,很快酒喝完了,视频也放完了。


    酒家的客人已经闹腾过好几轮,现在还在念叨那一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杜甫心里也很惆怅。


    安史之乱,国土沦丧,整个大唐变成了一幅绸缎,人人都想来撕扯。


    他也想收取关山五十州啊!


    这个未来远房表侄子写诗直中他下怀。


    他一开始没认出来李贺,因为这个时候李贺还没出生,他只认识李贺的父亲李晋肃。


    李晋肃的祖先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八叔郑王,所以他们家属于郑王一脉。


    杜甫家庭背景就不得了了,祖父是著名诗人杜审言,母亲有李唐王室的血统。


    所以李晋肃是杜甫的远房表弟。


    不久前,李晋肃从湖北公安到四川去任职。


    暮年的杜甫对于亲人无比看重,即使关系隔得有点远、还是第一次见,也非常热情。


    他依依惜别,还给李晋肃写了首诗:《公安送李二十九弟入蜀,余下沔鄂》。


    李贺的家乡在河南昌谷。


    杜甫的家乡在河南巩县,距离李贺不远。


    听这意思,以后河南地区会平静下来,不然李贺也不会往家赶。


    可是现在正逢安史之乱,各地乱成一锅粥,李贺回到家才病死,可他就说不定了。


    他遥望家乡,思乡之情牵引心头。唉,说不定这辈子,要客死异乡了!


    ...................


    被杜甫记挂的李晋肃陷入沉默,他现在连亲都没成,居然冒出了一个大胖儿子……


    要不是反复确认家族的信息,他根本不敢相信。


    这大儿子居然因为他的名字考不了进士。简直无妄之灾。


    ……不如到时候改个名吧。


    改名对于他们来说不算难事,不少文人改过名。


    比如,欧阳修觉得刘几文章太诡异虚浮,不喜欢他,所以让他落榜。刘几大彻大悟,跑去基层磨炼,文风一变,然后把名字改成刘辉。


    欧阳修再碰到他的时候,觉得他的文章写得太好了,后来才知道他就是那个刘几。


    ................


    太史令带着手下的人把天幕所呈现的信息全部记录下来,当记录到《阿房宫赋》的时候,所有人眼前一黑。


    他们拿着竹简的手不约而同颤抖起来,不知该如何是好。


    这东西交上去之后他们会不会死?应该会的吧……


    最终还是太史令拍板,把杜牧写的诗文全部交给秦始皇。


    秦始皇之前看到那句“嬴政梓棺费鲍鱼”,气得眼前眩晕。


    医官熬了上好的参汤,考虑到他多疑的性格以及现在严峻的形势,还没等秦始皇问,就报出所有的原料:“陛下,这里面有灵芝、人参……滋阴潜阳,平肝熄风,降压安神,是上好的安神药汤。”


    侍从试完毒之后,给秦始皇送了过来。


    秦始皇服用了半碗安神汤,心头仿佛有凉水涌现,火气消散不少:“你这方子倒是不错。”


    医官受宠若惊,立刻说道:“多谢陛下,那以后多熬一些备用。”


    秦始皇不置可否。


    随着年岁渐长,他越发稳重,已经很少发脾气了,要不是那鲍鱼的典故太恶心人,他也不会破防。


    这次不过是特殊情况,没有下次。


    “陛下,这是那杜牧的诗文,里面有一首《阿房宫赋》。”


    扶苏好奇地接过阿房宫赋,觉得很有趣,笑着说道:“父皇,想来这大唐人也觉得阿房宫建得好。”


    他心中有种奇异的感觉,虽然大秦会灭亡,但大秦依旧存在。无数人都在怀念大秦。


    这是他父亲建立的国家!


    这让他如何不自豪?


    秦始皇有些好奇,把碗放到岸上,面色沉静:“你读。”


    随着他一统六国,国民越来越多,宫人也越来越多,可是秦王的宫廷太过狭小,容纳不了这么多人。


    所以他曾经召集很多能工巧匠,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安置宫人和珍宝。


    三百里阿房宫庞大得像迷宫,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想来连后人也惊叹吧。


    胡亥不想看哥哥出风头,声音稚嫩地说:“我最近认了不少字,我也想念!”


    扶苏喜欢这个机灵又可爱的弟弟,忍不住摸摸他的发旋,把竹简递给他:“好,你来。”


    胡亥胖乎乎的手捏住竹简,大声朗诵起来:“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3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


    秦始皇闭着眼睛,耐心感受诗文之美,下意识微微点头。


    写得不错。


    胡亥:“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胡亥话音落下,扶苏拍案叫绝:“这句写得好夸张啊,我去过那里,也没感觉到这种情况。文人的笔真是厉害。”


    胡亥瞪了打断他的扶苏一眼,继续往下念。


    杜牧短短几句,把阿房宫的华丽描写得淋漓尽致。


    这听起来似乎是一首夸赞阿房宫的文章。


    秦始皇漫不经心地听着,什么叫“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阿房宫哪里有收那么多财宝?哪里有用之如泥沙?


    这唐人好像自己见过一样,真是胡扯。


    他没有动怒,毕竟他听过更难听的,心情非常平静。


    结果听着听着,猛地睁开眼睛。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胡亥念完这句,后知后觉地察觉其中意思,当即结结巴巴,念不下去了。


    庞大华丽的阿房宫居然被楚人烧了!?


    秦始皇站起身来,把竹简从儿子手里拿过来,目光如炬,盯着后面的文字。


    他默默念出上面的文字,声音越来越艰涩:“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如果秦爱六国之人,那么就可以延续到三世,甚至万世而为君……


    轰隆!


    秦始皇如遭雷劈,这意思是在说秦朝没有延续到三世,也就是……


    二世而亡???


    自从听到“三秦”的典故,他就隐隐约约猜到了秦王朝可能延续得不久,不然楚国就不会卷土重来。


    他心里有最坏的猜测,秦朝可能只延续两百年左右。


    谁知道居然是二世而亡?!


    而且还被族灭……


    能入宫的人都不是笨人,在场的人哗啦哗啦跪了一片。


    扶苏脸色比石灰墙还白,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东西,脚像灌了水泥一样一步也动不了。


    大秦居然在他手里亡了……


    扶苏扑通一声跪了下去,额头紧贴地面,整个人怀疑人生。他很小就知道,自己将来会继承这个帝国,也曾想过,自己要实行什么措施。


    他支持淳于越的儒家派,赞同恢复古人的分封制。希望推行孔子之言,推行仁义,让黔首休养生息,从而促进社会繁荣。


    自己这些举措难道是错的吗?居然亲手毁灭了父亲留给自己的帝国吗?


    事实证明,好像是错的。不然也不会落在《阿房宫赋》中,成为那一句“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他原本牢不可破的对待儒家学说的推崇出现了一丝裂痕。


    他想让父皇打他骂他,如果气得不行,甚至可以拿剑砍他,发泄怒气。


    如果是自己导致族灭,那么他死不足惜。


    可是父皇什么也没做,面色沉沉,好像一下子老了很多,拿着竹简,背过身去:“你们都退下!”


    扶苏哀求道:“父皇……”


    “退下!”


    受伤的狮子是最恐怖的,周围散发着危险的气息,周围人都不敢大声喘气,人人自危。


    连胆子最大的胡亥也战战兢兢地离开,不敢这个时候上前表现自己。


    宫殿外,扶苏焦急难耐,左右踱步,想进去认错,却又怕父亲见到自己生气。


    他等了整整半天,腿已经麻木到走不动路了,父皇也没有召见他。


    扶苏饿得头晕眼花,只能回到府上。


    他拿起自己一直不怎么愿意看的《商君书》,挑灯夜读,逐字逐句看了起来。


    前所未有的认真和投入。


    .......................


    他看了整整五天,几乎不眠不休,终于把商君书看完,背得滚瓜烂熟。


    商君商鞅,那位让秦国强盛起来的大贤亲起来,很晦涩难懂,也冰冷无情。


    可能是这一次,扶苏抛弃了成见,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心态,认真地看起了这本书,这才发现其中奥妙。


    秦律的奥妙。


    他不禁有些懊恼,为何自己这么久了,却没有认真了解过秦朝赖以为生的基石?


    他当然背过秦国律法,却也仅限于此,给它分的时间甚至不如《论语》的十分之一。


    唉,也不知道父皇消气没有。


    他拿着商君书,默默出门,准备去求见父皇。


    这时,天幕突然有了新的动作,五天过去了,新的视频开始了。


    扶苏下意识停住脚步,熟悉的女子声音再一次传到耳边:【hello大家好啊,我是悠悠我心,盘点唐宋十大诗人第三期来啦。】


    【前面说了,标题里的诗是广义的诗,广义的诗包括诗词曲赋,所以十大诗人里面,不仅有诗人也有词人。】


    【这位是千古第一才女。写尽忧愁,写尽哀伤。】


    古青青话音落下,无数人惊讶极了,不约而同抬头看着天幕,心中涌现无限好奇。


    女人?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


    很多酸腐文人心中不满,他们都在下注哪个知名诗人能上榜单呢,谁知道第八是个女人。


    女人也能上榜单吗?


图片    请收藏魔.蝎.小.说.网 WWW.MOXI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