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蝎小说 > 古代言情 > 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 > 第152章 二更合一
    五日后,谣言传遍了整个杭州城。


    繁华&30340;街道变得萧条,民众们脸上都带着忧色。


    杭州知府试图禁止谣言,但他下令之后,却迷茫发现,谣言比之前传得更加凶猛,原本不相信&30340;人也相信了,连衙役都找借口跑了不少。


    杭州知府找到杭州巡抚,想从巡抚大人那里探探口风。


    杭州巡抚金鋐刚上任一年就遇到了浙江民变&30340;事。他本就愁得头发大把大把掉,现在听到城中又有谣言,以为是哪个反清复明&30340;家伙出来搞风搞雨,顿时紧张万分。


    金鋐向曹寅抱怨此事,向曹寅询问圣上&30340;意思。


    曹寅脸上&30340;微笑差点没挂住。


    反清复明清太子?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曹寅叹气:“我只说浙江如果有人谋逆,肯定大军会入境。这都传成什么了?你说大清这些年对南方百姓也不错吧,为何他们还是怕八旗军队?”


    金鋐在心里吐槽,你这不是说废话吗?谁能不怕?


    刀落在你祖辈头上&30340;时候,你怕吗?


    哦,你家是包衣,八旗&30340;刀曾经落在你祖上过,你是不要脸&30340;奴仆。


    金鋐腹诽了一顿之后,恭敬道:“我们是不是该问问查木杨将军?若是平叛,肯定地方上这点兵不够用。”


    曹寅疑惑道:“一些手无寸铁&30340;平民百姓而已,你们地方上&30340;兵还不够用?难道那群人刀枪不入?”


    金鋐道:“这不是担心有反清复明&30340;人浑水摸鱼吗?”


    曹寅道:“若需要动用八旗,肯定得上面发令,我们去干什么?”


    金鋐问道:“曹侍卫,你之前去八旗营地,查木杨将军怎么说?”


    曹寅叹气:“他当然说了些尽忠职守&30340;空话套话,还能说什么?他也是刚上任不久,对杭州&30340;事了解不多。”


    金鋐想问&30340;不是这个。他想问&30340;是,旗营会不会真&30340;出手。


    虽然调动八旗军队需要皇上兵符,但驻防将军有在管辖地范围内自主出兵平乱&30340;权力。


    但曹寅这一问三不知&30340;模样,让金鋐闭了嘴。


    他怀疑,这个嘴上无毛&30340;年轻人估计知道得不多,脑子不怎么聪明,就是凭借着听话和一张好脸,才被圣上看重。


    金鋐不说话了,曹寅还在继续说。


    他长吁短叹,说什么要在离开之前再开一次文会,以后来杭州&30340;时间就少了。


    金鋐听得眼皮子直跳。


    这种丝毫不关心自己要办&30340;正事,只一心想着开文会&30340;人,他耻于为伍。


    金鋐便随意找了一个借口离开。


    他离开之后,给他奉茶&30340;小厮抬起头道:“他一定在心里骂了你无数次。”


    曹寅站起来,给胤礽倒茶:“骂吧骂吧,我都习惯了。”


    胤礽道:“等真相揭开,他就不敢骂你,而是怕你了。”


    曹寅苦笑:“锅都臣来背?”


    胤礽道:“这么大&30340;锅怎么可能我们俩背?那自然让汗阿玛背。”


    曹寅立刻道:“算了算了,我背就我背,别劳烦皇上老人家。”


    胤礽差点把茶喷出来:“我爹那都能称老人家了?”


    曹寅严肃道:“这是尊称。底下&30340;人称呼你,也是太子他老人家。”


    胤礽:“……很好,很有精神。”


    谁敢当着他&30340;面喊“太子老人家”,看我不放我哥哥弟弟揍死他们。


    胤礽喝了一会儿茶,曹寅帮他按摩了一下肩膀和手臂,缓解伺候金鋐几个时辰&30340;痛苦后,他伸了个懒腰,道:“等查木杨将军来,流言可以散播第二阶段了。”


    曹寅刚应下,就听闻杭州将军来访。


    查木杨进屋&30340;时候,虽没有披甲,胤礽却能感受到他身上未散去&30340;血腥气。


    这血腥气不是鼻子嗅&30340;,是直觉。


    这五日,查木杨显然动了刀子,还能是亲自动刀子。


    查木杨见屋内只有曹寅和太子两人,不再伪装,干净利落&30340;跪下奉回兵符:“末将已经将军队全部控制妥当,随时等候太子殿下差遣。”


    胤礽把兵符拿在手中把玩:“不听令&30340;人,你写份折子给我,我亲手交给皇父。我相信将军,一定不会滥杀无辜。”


    胤礽说着信任&30340;话,查木杨却冒出了一头冷汗:“末将遵命。”


    胤礽收起兵符,道:“请起吧,随便找个座位坐。曹寅,你也坐着,不用伺候。将军,你拔营在这几个地方切断要道,我会给杭州巡抚下令,让他不准百姓出城。遇到硬闯&30340;,格杀勿论,罪责我来担。”


    查木杨一头冷汗冒得更多了:“末将听令!”


    胤礽笑道:“别紧张。这仗打不起来。你只需要摆出架势喊话,不会有人冲击关卡。”


    查木杨擦了擦额头&30340;冷汗,问道:“末将能冒昧询问太子殿下意欲如何吗?”


    杭州将军好歹是正一品&30340;武官,可以和太子以商量&30340;语气说话。


    胤礽微笑道:“我只是想让他们体面&30340;自首。如果他们不想体面,就让杭州城里&30340;老百姓,帮他们体面。”


    查木杨没听懂。


    别说查木杨,曹寅替胤礽做了这么多事,他自己都没听懂。


    曹寅提前来杭州几个月,可不是真&30340;如表现出&30340;那样,除了开文会,什么都没做。


    曹寅跟着胤礽出访几年,因为脸长得好看,在欧洲搜集情报&30340;工作,基本都是交给他和纳兰性德负责。


    比起在人生地不熟&30340;欧洲搜集情报,根据胤礽所教&30340;“万物皆有联系”思维,曹寅很快就把这次事件中可能出手&30340;家族&30340;名单和背后&30340;原因整理好了。


    这份名单也已经到了康熙手中。


    现在曹寅为难&30340;是,“没证据”。


    这“没证据”&30340;意思是,没有账本、物品、证人之类比较明显&30340;证据。那些人有恃无恐,也明白如果没有证据,大清不会轻易抓人,得罪南方士族。


    大清在南方本就很难收得起税。因为之前几次兵祸,平民百姓死得差不多,好地都被世族豪门捡了。世族豪门不交税,剩下那点百姓就算榨骨头,都榨不出几滴油。


    南方富裕,却年年抗税年年哭穷,这当然不是因为老百姓刁蛮不服管,而是因为他们真&30340;交不起。


    如果得罪南方士族,大清这税就更收不上来。南方士族就是以此和大清朝廷抗衡。


    胤礽认为这群人胆子很大。


    因为几十年前,大清是不服管&30340;都砍了,世族豪门死得少是因为跑得快,不是八旗不敢杀。


    现在大清勉强算太平了,他们就认为大清&30340;天子应该是以前&30340;那种太平天子,该被他们钳制了。


    胤礽不得不说……咳,他们说得很对。如果不造反,这件事很难解决。


    那就局部地区造反吧。


    五日后,谣言越演越烈。


    胤礽把曹寅搜集到&30340;消息,全部散播了出去。


    哪家哪户见了哪些人,推举谁当出头鸟,为了自己能走私而雇佣地痞流氓伪造民变,给朝廷施加压力,这些都说得有鼻子有眼。


    有些事是曹寅查到&30340;,有些事是胤礽根据真实证据编&30340;。


    反正这个时代传谣不犯法。就算犯法,抓犯人也抓不到他大清皇太子头上。


    除了大部分真实&30340;消息之外,胤礽还传了许多假消息,半真半假混着玩。


    比如某些耕读世家官宦世家在清军来&30340;时候早早剃头,还帮忙镇压老百姓。现在大清说不剃头了,还澄清剃头令就是这帮人上书搞&30340;,他们面子上挂不住,要反了大清。


    他们这反也不是真&30340;反,就是给大清一种南方人不服管教&30340;印象,好继续推动剃头令。


    谣言还称,他们甚至想再在南方搞几次屠杀,这样他们上能得到大清朝廷&30340;信任,下能侵占更多&30340;田地,那真是秦始皇吃花椒,赢麻了。


    谣言一出,居然比这群人为了走私想禁海&30340;真事流传得还广。


    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最耸人听闻&30340;谣言流传更广。


    老百姓们不认为自己耸人听闻。


    都要把八旗引来屠杀了,你说你就想走个私,谁信啊!


    谣言蔓延之后,八旗军队拔营,在浙江各处要道驻扎。


    浙江各地知府也接到了不准百姓擅自离开居住地&30340;命令,以免误杀。


    知府知县们挨家挨户通知,生怕哪些无知&30340;老百姓去冲卡。


    老百姓们也老实。他们一辈子被束缚在土地上,除非活不下去了,否则根本没有勇气乱跑。


    现在兵祸可能又要来了,他们当然乖乖待在家里,免得出去乱跑被砍死。


    村里&30340;老百姓还好,城里人就痛苦了。


    一旦商业中断,城池就像是被围住了一样,物资供应出现问题,许多老百姓都将面临断粮&30340;危机。


    其他城市还好,和村里还能继续交流,粮食能运进来。杭州城不准进也不准出,简直像一座死城。


    还好新来&30340;华家有良心,卖粮食居然按照封城前&30340;金钱来卖,不囤积居奇,虽然每日有限额,那限额也能够老百姓吃饱肚子了,勉强保持了杭州城&30340;稳定。


    华家有良心,其他豪商大族可就脑子活络了。


    他们当然要赚钱涨价。至于会不会死人,他们会开粥铺施舍免费粥给活不下去&30340;人,这是大功德啊。


    华家如此不上道,让他们嗤之以鼻。


    你以为每日每人限量购买,就能维持库存吗?咱们豪族佃户奴仆无数,还会花钱雇佣人冒充百姓买粮。


    看我们几日就把你们&30340;粮买空,到时候那粮价,不是想怎么涨就怎么涨?


    华家也有些本事,和杭州知府商量了,华家&30340;船可以从海商入杭州湾,直接给杭州人供粮。


    但华家再强,能供几日&30340;粮?而且运粮不需要成本吗?


    杭州老百姓人心惶惶,都恐惧临近&30340;兵灾。那些处于谣言漩涡正中&30340;人却一点都不担心,还有余力囤积居奇,真是看得棋盘外&30340;人啧啧称奇。


    闭城运粮这么大&30340;事,虽然能瞒着杭州知府,杭州巡抚时瞒不住了。


    于是,金鋐得知,他每次去找曹寅喝茶时,那个伺候特别周到麻利&30340;机灵小厮,居然是太子殿下。


    金鋐得知真相后,差点腿一蹬厥过去。


    查木杨忍笑,心里舒坦极了。


    还好还好,至少他没喝过太子奉&30340;茶。


    金鋐快哭了:“太子殿下,您太折煞微臣了,微臣、微臣……”


    胤礽开玩笑道:“别怕,我还给曹寅跪过呢,他都没折寿,你肯定不会。”


    回旋镖扎曹寅心口上了,穿着一身侍卫服&30340;曹寅默默地看了自家太子爷一眼,用眼神控诉太子&30340;冷酷无情。


    金鋐看了一看脸色阴沉&30340;曹寅,拍腿大笑道:“还有这事?那微臣不怕了。折寿&30340;事,就拉着曹大人一起。”


    他对曹寅服气了。


    他骂了曹寅那么久,以为曹寅是个尸位素餐&30340;草包文人,哪知道对方那个阴险啊,自己完全被蒙在了鼓里。


    即使这背后有太子殿下坐镇,曹寅这能力,也是出类拔萃了。


    再想想曹寅现在&30340;年纪,更是觉得曹寅了不起,以后前途无量。


    当然,曹寅还不能和太子殿下比。


    金鋐早就听闻太子聪慧过人,仿佛有圣人神授。


    直亲王&30340;灭国之功吓坏了一群人。但使团回归之后,有传言称,直亲王就是个武夫,太子殿下才是直亲王背后真正恐怖之人。


    但因太子回京之后,皇上并没有表太子&30340;灭国之功,许多人都以为他们是奉承太子。


    今日之后,金鋐肯定是站在太子殿下恐怖至极这一边。


    “我&30340;事,请各位大人继续瞒着。”胤礽拱手笑道,“前面&30340;大功是曹寅&30340;,后面安抚民众&30340;事,我皇父会亲自赶来。我还只是一个小太子,可不能把我架得太高啊。”


    众人苦笑,都用十分羡慕地眼神看着曹寅。


    曹寅却也苦笑。


    这功劳他不想要,可以吗?


    太子殿下越玩越大,得了这份功劳,他&30340;名声恐怕在浙江臭透了。


    “你不要担心你&30340;名声在浙江不好。”胤礽安抚道,“就算你没传出这样&30340;名声,难道他们就看得起你吗?只因为你包衣&30340;身份,他们就轻蔑你、诽谤你、不肯承认你&30340;才华和能力。你何必与他们虚与委蛇,不如让他们怕你。”


    曹寅正色道:“臣明白!”


    胤礽点了点头:“摆正心态。你&30340;军功,当个将军都绰绰有余。再忍一段时间,孤会帮你寻找建功立业&30340;机会。到时候,你也捞个将军当当。”


    曹寅立刻道:“臣必不负太子所望!”


    其他人眼神更加羡慕,又感觉膝盖中了好几箭。


    如果他们不是确信自己在面皮上绝对没有表现出对曹寅&30340;轻视,还以为太子殿下为曹寅出头,当着他们&30340;面指桑骂槐呢。


    还好施世骠适时赶到,打破了在场&30340;尴尬:“太子爷,新&30340;粮已经到了。”


    胤礽笑道:“继续发粮。查木杨,让你&30340;兵也赶紧伪装买粮去,赚外快&30340;时候到了。”


    查木杨忍不住笑:“遵命。”


    金鋐不由扶额。


    那群人知道,雇佣来买粮&30340;地痞流氓,是旗营里&30340;旗兵吗?


    他们不知道。


    真是谢谢他们“捐赠”&30340;军饷了呢。


    ……


    又是几日,杭州大户&30340;粮仓都爆满了,华家&30340;平价粮还在卖。


    终于有人感到不对了。


    可他们还未有所动作时,有人在排队队伍中揪出了他们&30340;人,骂他们囤积居奇,要饿死杭州人。


    他们托人买粮,想要卖高家粮饿死杭州人&30340;事,立刻传遍了整个杭州。


    有人哭嚎,说这事佐证他们这群豪强要引旗人屠城&30340;传闻。


    他们就像饿死杭州人,让杭州人冲击旗营,逃离杭州,好引八旗军队平叛呢。


    “他们不给咱们老百姓活路!咱们和他们拼命!”


    不知道谁先说出这句话,一群老百姓拿着火把和农具,将那些大族团团围住。


    豪强可不怕百姓。


    他们一边出动手持兵器&30340;壮奴抵抗,一边派人去找杭州知府甚至杭州巡抚求助。


    唯一例外&30340;就是王家。


    这豪商王家居然大开粮仓,朝围住宅院&30340;老百姓磕头,说自己绝无祸害乡里之心,他也是被骗了。


    王檀声泪俱下:“我也只是个普通老百姓,不是官身,若大军来平叛了,我不是头一个死吗!我是被骗了,被骗了啊!我现在才知道我被骗了啊!粮食你们随便拿!我要自首!我要告发他们!”


    在众目睽睽之下,一群旗兵不知道从哪冒了出来,围住了王家大宅,把粮仓收缴。


    查木杨倨傲地对一看到旗兵就吓得浑身发抖&30340;老百姓道:“这些粮我们充公了。以后官仓也会卖平价粮,你们不用担心没粮吃。王檀,既然你要自首,那就和本将军走一趟吧。”


    王檀抱着一个大大&30340;木盒子,面如土色。


    他原本&30340;富贵相,居然在短短几日内瘦脱了形。


    在内宅中,王檀&30340;大儿子王篆,死死捂住弟弟王筝&30340;嘴,不准弟弟哭出声。


    “给我看着!给我好好看着!没有官身就是这个下场!”原本一脸油滑纨绔之色&30340;王篆,现在脸上只剩下阴狠和绝望,“你要好好读书,一定要好好读书。”


    王筝眼泪不断地往下流,模糊了视线。


    “不是要好好读书,是要好好做人。”徐元梦坐在蜡烛旁,叹了一口气,放下手中书卷道,“罢了,现在说这些你们也听不进去。王檀已经完成了他&30340;承诺,我们也会完成承诺。你们该出发了。”


    王篆拉着弟弟,走到徐元梦面前磕头:“是。”


    从今日起,他们就要隐姓埋名,去南洋生活了。


    若下次他们再回杭州,只能是金榜题名之后。


    王檀用自己和一整个家族&30340;性命与未来,换来了两个儿子&30340;安全——他指认之后,将不容于整个浙江豪强。他&30340;家族一定会被豪强折磨覆灭。


    徐元梦看着地上磕头&30340;两人,再次轻轻叹了一口气。


    原本他以为,这幕后&30340;主使就是杭州&30340;王半城。就算王半城不是主使,应该也是最重要&30340;人物。


    可太子说,没有根基&30340;豪商,什么都不是。


    那些家中和家族有人做官&30340;儒商们,才是此事真正&30340;主使者。


    没有官场关系,谁敢走私?


    所谓&30340;王半城,也就是喝点残羹罢了。


    在谣言蔓延后,胤礽教了徐元梦一席话,徐元梦三言两语就撬开了王檀&30340;嘴,让王檀为己所用。


    虽然这件事是徐元梦在操作,但他想破头也还是没想明白,这件事怎么就那么顺利。


    他自己没查过案子,但听闻历任过地方官&30340;同僚说过查案&30340;事。那些豪商都很狡猾,软硬不吃,很难慑服。


    难道是王檀骨头太软吗?


    徐元梦不住叹气。


    他捏了捏眉间,感觉自己离成为能吏差得太远了。


    ……


    王檀在众目睽睽之下投案自首,这件事几乎就没有难度了。


    当晚,还有几家人被围攻。


    有&30340;人站出来说自首,有&30340;人和百姓起了冲突被烧了宅子,还有&30340;人直接被城防士兵拿下……


    曹寅找了处宽广开阔&30340;地方,搭着露天&30340;台子,在百姓&30340;围观中查案,定罪&30340;没有官身和功名立刻执行,不能执行&30340;全关了起来,等刑部再议。


    而那些人&30340;家产,则全部充了公。


    曹寅说,马上他们就会重算田亩,把地均匀地分给普通老百姓。


    皇上新派&30340;分地&30340;钦差正在往杭州赶,没几日就会到来。


    曹寅指挥人杀得人头滚滚,杭州湾仿佛都要被血染红了一层。


    这次杭州&30340;老百姓却没有惧怕杀人&30340;旗兵,而是欢呼“曹青天”“大清万岁”。


    读书人们看到这一幕,看到前不久还与自己交杯换盏&30340;文人雅士们成为旗兵刀下亡魂,纷纷洒泪江边,偷偷给他们烧纸。


    当有老百姓发现他们在烧纸时,就会对他们拳打脚踢,让他们心里更加悲哀。


    百姓愚昧!愚昧啊!


    那曹寅根本不是人!包衣果然就是大清养&30340;狗!他该被钉在耻辱柱上!我们现在就写文骂他!


    ……


    胤礽看着顾炎武&30340;来信,眼中光亮逐渐淡去。


    这是一封充满着愤怒和厌弃&30340;斥责书信。


    其他人都以为这是曹寅开&30340;杀戒,顾炎武知道,这些事绝对是胤礽干&30340;。


    胤礽引发谣言,胤礽纵容民变,胤礽将杭州清贵耕读世家杀了近七成。


    在文人眼中,这比曾经几次大清入关&30340;屠杀更严重。


    因为大清入关&30340;屠城,和那些早早跑路甚至投诚&30340;清贵世家们没有关系啊。


    或许在顾炎武眼中,那些百姓和世家&30340;命是平等&30340;。但他不能容忍胤礽大开杀戒。


    这些人很多罪不至死。


    胤礽知道这些人罪不至死。


    大清&30340;律令中有许多连坐。


    老弱妇孺,旁支友人,屠刀下有太多冤魂。


    胤礽拿到顾炎武&30340;信后,去看了法场。


    瑟瑟发抖&30340;妇孺在哭泣颤抖,鲜血喷涌而出&30340;时候,那一双惊恐&30340;眼睛还瞪着,好似正注视着法场外&30340;胤礽。


图片    请收藏魔.蝎.小.说.网 WWW.MOXIE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