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121 章
◎六百吨玉米◎
易和新跑得一头一脸的汗, 神情惶恐,看到易和裕顿时像见到主心骨一样。
易和裕眉毛皱起来,低头看向他抓住自己胳膊的手, 沉声道:“慌什么, 好好说话。”
大哥身上的气场强大, 易和新讪讪地松开手。周武与周敏学站在一旁,面色也有些发白。
周武到底是在市场中摸爬滚打几十年的生意人,还算稳得住。他咽了一口口水,将原委慢慢道来。
原来, 易和新的玉米生意遇到了大麻烦。
M国大谷集团与深市海仓公司合作建厂, 名为大谷海仓公司,专门做饲料生产加工。因为大谷海仓公司刚刚成立, 货源不足,走海运从M国和T国进口,成本每斤玉米五毛。可是从东北进货, 采购成本只需一毛三分钱。
易和新发现这个商机, 和深市外贸局一位领导的亲戚合作,成为大谷海仓公司玉米供应商,一毛三分钱进货,四毛三分钱卖出。加上运输等其他成本,每斤玉米赚大约两毛八分钱。
先前还是小打小闹,一车皮、一车皮地运送。一车皮六十吨、利润三万三千六百块,平摊下来易和新赚一万一千二百块。
慢慢地胆子大起来,这一回发了狠心,一口气运来十车皮, 六百吨玉米全都到货, 准备送往深市大谷海仓公司, 却被对方拒收!
六百吨啊~这么多玉米压在货场,运输、采购成本加起来就得十八万!
林景严好奇地问:“什么原因压货?”
易和新现在六神无主,这可是十八万啊,他焦急地说道:“说是港城那边报社报道,市面发现霉变玉米饲料,当地人惜命,都不肯再吃鸡、猪。大谷海仓那边的饲料卖不出去,所以拒收我们送来的玉米。”
林景严继续问:“你们没有与大谷海仓签合同吗?”
易和新看一眼周武,周武解释道:“与我们合作的杨旗与外贸局领导关系好,就是他与大谷海仓谈妥价格之后,我们负责发货。现在出了事,杨旗站在大谷海仓那一边不肯认帐了。”
易和新赚钱的时候觉得很容易:不过就是拿到特批车皮,一头有人采购装车、一头有人接车收钱,自己躺着就能赚钱。
可是现在风险一来,他才发现问题。这十车皮玉米要是压在货场卖不出去,自己前面几个月不仅白干,还得贴十几万块钱进去。
他第一时间给家里打电话,母亲不在,父亲很不耐烦:“你的生意,自己处理。”说罢,冷冰冰地挂了电话。
他再给爷爷打电话,爷爷的声音很平静:“做生意嘛,有赚就会有亏,正常。”
他求爷爷向深市外贸局施压,易秉松却变了脸:“你奶奶被公安带走,因为谋杀;你妈妈也被国安部门带走,说她是间谍。现在易家正在接受上头的全面审查,我帮不了你。”
“咔嗒!”电话挂断,易和新感觉天要塌了。
温柔可亲的妈妈是间谍?这这这……这从何说起?怎么可能!
数百年传承,与共和国荣辱与共的易家,竟然会一夜之间变天,要被审查?
那曾经的特权呢?曾经的荣耀呢?就这样一夜之间化为灰烬么?
难怪杨旗敢反水,原来是知道易家出了问题,翻脸不认人,无耻!
惶恐不安的易和新完全乱了方寸,根本不知道应该向谁求助。还是周武提醒了一句:“要不,找你大哥想想办法?”
周武也想跑,但玉米采购的钱还没有付,他跑不了。现在怎么办?只能想办法让易和新拿出钱来。
破船还有三千钉呢,易家家大业大,易和新怎么可能连十八万块钱都拿不出来?
虽说机场易和裕对易和新冷言冷语,但血缘关系扯不断。易和新现在当大哥是救命的稻草,死死抓住不放,再没有先前的倨傲,一脸的委屈,像一个被欺负的孩子终于见到大人:“大哥,我们家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突然就变成这样?我好怕。”
易和贵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大哥,爷爷和爸爸都不管我们,我们现在只有你了……求你帮帮我们吧?”
易和裕当然知道原因,钱美华被抓,在审问清楚之前,易家肯定脱不了干系。他的态度很冷静:“连家主都帮不了的事,我能做什么?”
易和新瞪大了眼睛:“大哥,你要见死不救吗?”
易和裕瞟了他一眼:“你怎么不骂你爸见死不救?怎么不骂爷爷见死不救?”
林景严在一旁撇了撇嘴:“柿子专捡软的捏呗。”
易和新跺了跺脚,有些烦躁。他顺风顺水惯了,哪里受过这样的挫折?到底年轻,经历的事情少,一遇到生意失败,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如何止损。
“大哥,你不是在进出口贸易大会上做得不错吗?我刚来就听说你们签了很多订单。先借点钱我,总可以吧?”
易和裕问:“借钱做什么?”
易和新扁着嘴,没好气地说:“能做什么?玉米现在压在羊城的火车站货场,我连保管费都交不起。你先借我五万块吧,我想办法把这些玉米就地处理掉。”
周武心疼得要命,叹气道:“一毛三采购来的,现在也不知道在羊城能不能找到买家,六百吨啊,这么多一时半会怎么处理得掉?贱卖,都不知道能卖多少钱。一天光是保管费就得大几百呢,真是血亏。”
易和裕与林景严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默契地微微点头。
林景严问:“你打算卖多少钱?”
周武眼珠子一转,惊喜道:“你想买?”
林景严狮子大开口:“对半砍,我要了。”
易和新跳了起来:“七分钱一斤?你开什么玩笑!就算亏本,也不能卖这个价格。”
林景严悠哉哉背手而立,一脸的嫌弃:“我是看你们可怜才开口问价。既然觉得我在开玩笑,那你们自己去解决保管费吧,我们没钱借你。”
易和新看向易和裕:“大哥,他趁火打劫。”
易和裕微微一笑:“我没钱借。连父亲都说:你的生意,自己处理。我哪里敢插手?”
易和新抬手指向易和裕,咬牙道:“大哥,我俩是嫡亲的兄弟呢,你就不能帮帮我吗?只是先借点钱我交保管费,都不行?”
易和裕摇头:“不行。”他转头看向周武,语带嘲讽,“周老板不是有钱人吗,怎么连大几百块钱都交不起?”
周武被他凤眼一扫,心虚不已。他有钱,但不愿意拿出来。易家眼见着就要倒台,他想趁机逼着易和新把玉米采购的钱拿出来。
易和新才十九岁,第一次做生意,哪知道人心险恶?周武先前让他在采购合同上签字,他稀里糊涂就签了。
周武咳嗽一声,干笑道:“我只是个牵线人,帮易和新从东北采购玉米,现在亏本了,我也没办法啊。唉……路费、住宿费、公关费、茶水费,这些都得我自己掏钱呢,哪里还有多余的钱。如果有钱,我肯定会帮小易总垫付的嘛。”
林景严哈哈一笑:“只是牵线人?搞半天成本都是易和新出,利润你们三个平分,风险由他一人承担?笑死我了!”
易和裕清醒过来,看向周武,目光中带着一丝审慎。
周武皮笑肉不笑地说:“先前的玉米采购费用都是我垫付的,这一回总量太大,东北供货商不相信我,只认小易总,我有什么办法?
我这是好心才留下来,当个中间人调停一下。被你这一说,反倒我成了个恶人?算了算了,小易总不出钱也行,我直接回东北再也不管这件事,让那边的人与小易总联系怎么样?我管他是上门讨债、还是走法律途径!”
说完,周武假意要走。易和新和东北供货商不熟,全是周武在负责联络,陡然听到周武撂挑子要走,他更慌了。
“周叔你别走啊,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帮我想想办法。”
周武叹了一口气:“唉,小易总你也先别着急。赶紧想办法甩卖吧,卖多少我先拿回去让对方再宽限一段时间,剩下的你回家筹钱再汇给我。”
易和新有苦说不出,只恨自己看错了人。
林景严在一旁啐了一口:“姓周的你别恶心人啊,做生意像你这样,一辈子都发不了财。太他妈坑人了!”
周武没脸没皮,根本就不怕人骂。他现在只想快点把这桩生意了结,谁知道易家会不会倒台?到时候惹祸上身,跑都跑不掉。想到这里,他看向林景严:“你要是想买,能够一口气吃下,那我就卖给你。六百吨,十五万,怎样?”
林景严摇摇头:“对半砍,九万。”
周武:“林总你也别让我们亏本太多嘛,六百吨玉米从东北运来,近三千公里的路程,采购费15.6万,运输公关成本2.4万,现在卖你15万,你还想我们怎样?如果你真说这个价,那对不起我接受不了,索性慢慢卖吧。”
林景严笑了:“六百吨,我看你们卖到什么时候!住宿费、保管费、餐费,小少爷们的置装费、交通费……”
还没数落完各项开支,易和新已经头大如斗,他暑假只剩下半个月,哪能天天守在火车站的货场?六百吨零散地卖,得卖到什么时候?太可怕了!
易和新从来没有为钱发过愁,在他眼中几千几万就是个数目,现在努力赚钱不过是为了争夺家主之位。这次亏了下次再赚好了,何必在这里墨迹。
他抬眼看向林景严:“你当真能一口气吃下六百吨?”
林景严毫不犹豫点头。
易和新想了想,目光变得沉稳许多:“特许车皮□□花了两万,我先前零零碎碎赚了八万,这样吧,十二万卖给你,就当我不赚不亏,这笔生意学个经验教训。”
林景严再次点头:“行,小易总痛快,我也痛快。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签合同得你和周总一起签字。”
周武后退一步:“这玉米是小易总卖给你,我签什么字?”
林景严斜了他一眼:“我信不过你。万一将来我赚了钱,周总说这玉米是你订的货,小易总无权卖出,非要说交易作废,那岂不是又要扯皮?”
周武只得硬着头皮说:“那我就当个见证人吧。”
现场就有合同文本,两边人马都在场,合同一签,定金一交,六百吨玉米换了主人。
易和裕拿到钱,转手就给了周武,面色冷然:“山不转水转,祝周总生意兴隆。”
周武内心哼了一声:少来这一套,老子看你们易家怎么翻身。
◎最新评论:
【加油 往小树坑里浇营养液,会长出参天大树吗?】
【撒花】-
完-
◇ 第 122 章
◎继续读研,还是就业◎
易和新带着弟弟离开, 临走之前对林景严说:“你如果有本事将这六百吨玉米卖出好价钱,请一定告诉我。我不会生气、也不会嫉妒,我拜你为师。”
林景严连连摆手:“收徒我不敢, 你可是易家的少爷。”
易和新眼眸低垂, 叹了一口气:“靠山山倒, 靠人人跑,还是得自己有本事。我以为有易家支撑,永远都可以顺风顺水,现在么……我受教了。”
挫折逼人成长, 哪怕被林景严砍价亏本50%, 易和新心中也没有怨恨。在商言商,争取利益最大化, 正常。如果换个人来,恐怕自己还要剥掉一层皮。
可恨的是自己的两个合伙人。周武是同学的父亲,遇到风险缩到后面, 让自己一人承担;杨旗是父亲介绍的人, 看到易家出事急慌慌上前踩一脚,半点诚信都没有。
自己不带眼识人,亏本活该。如果没有林景严、易和裕伸手,六百吨玉米大甩卖,得卖到何年何月?不敢想。
易和新的背影清瘦,走起路来有点垂头丧气,林景严对易和裕说:“你这个弟弟倒也不算蠢,还知道壮士断腕、及时止损。”
看他们走远,林满慧问他:“你有什么鬼主意?说来听听。”
林景严甩了甩手中的提货单, 嘻嘻一笑:“走!我们先去看看这六百吨玉米, 把保管费给交了。”
三人安排妥帖之后, 一起走出展馆。
林景严刚开出去十二万的银行汇票,却丝毫没有心疼的感觉。他与易和裕对视一眼,同时伸出手,空中一击掌,眼中满是笑意。
“啪!”随着这一声脆响,和景花卉贸易公司又多了一项任务。
林景严问林满慧:“港人能一直不吃鸡、不吃猪肉?”
林满慧想了想,若有所思:“也是啊,人不可能一直不沾荤腥。饲料喂养的鸡与猪相对便宜,牛、羊肉到底还是贵多了。”
林景严:“对呀,既然不可能一直不吃鸡肉、猪肉,那养鸡场、养猪场就能继续办下去,一个城市每天的需求量那么大,饲料就是个巨大的市场。”
林满慧看向易和裕:“你也是这样想的?”
易和裕微微颔首:“易和新被坑了。没有哪家饲料公司会因为新闻报道发现霉变玉米就永久停产,也不会有一个城市居民永远不吃鸡、不吃肉。眼下只是小小的低谷,扛过去就没事了。易和新被家中变故吓得六神无主,这才让我们钻了个小空子。”
林满慧这才明白过来,灿然一笑:“你们的意思是,杨旗看易家被审查,想趁火打劫、故意压价?不然哪会有六百吨玉米白白放在货场、大谷海仓拒收的道理?”
易和裕点了点头。
林景严还有点替易和新鸣不平的意思:“一听就知道易和新被坑了。哪有三人合作做生意,风险全由他一个人担、利润三人均分的?杨旗说大谷海仓拒收就拒收?合同的约束力在哪里?
周武、杨旗、易和新三人合作,那两个老奸巨滑,易和新完全是新手,风险意识全无。周武卡住货源、杨旗控制买家,易和新负责运输。原本是件共赢的事,但三个人不团结,各有算计,不成立公司,不明确风险分担原则。
周武哄着易和新一个人签采购合同,杨旗单独与大谷海仓签供货合同。这样一来,一旦杨旗卡脖子、周武撂挑子,易和新就会死得很惨。他初入市场,心高气傲,以为有易家撑腰没人敢害他,现在得个教训那是活该。”
易和裕点点头:“只要扛过一周,港城恢复供货,杨旗肯定会来找易和新,还能趁机压价。深市的大谷海仓先前从国外进口成本五毛,东北运货过来只卖他四毛三分钱,这是多大的利润空间!六百吨玉米光是成本就节约八、九万块钱,哪家饲料公司会不抢着买?大谷海仓要是敢不收,我就找羊城海运局,一船运到港市,卖给其他饲料公司,赚得更多。”
林景严眼睛一亮:“这个好!直接跳过杨旗,让他后悔去!”转念一想,他有些犹豫。
“你确认我们的货能顺利运到港城?现在去深市都得办边防证,到港城更是手续复杂。你跟羊城海运局很熟、能办下许可证来?”
林景严有这样的顾虑很正常。杨旗之所以敢压货,就是因为深市还没有通火车,所有货物只能先运到羊城,等着走海路或者公路。拿不到航线,货物运不进深市;进不了深市,港城市场就打不进去。没有港城市场,玉米根本卖不出高价。
易和裕道:“放心。我了解过,深市港口初建,百废待兴,羊城海运局就盼着多开几条航线,办相关许可证根本就不需要找关系。”
两人越说越痛快,林景严揽过易和裕肩膀,亲亲密密地夸了一句:“好小子,你这脑瓜子真是灵。你要是有港城饲料厂的联系方式,那我们就干一票大的!”
易和裕被他夸得有点不好意思:“买我们牡丹花的韩总是港城人,这次订货的客户中也有几个港城客商,等到火车站验过货之后我就联系。”
林满慧看他俩像亲兄弟一样兴奋地讨论着怎么联系客户\怎么开通航线,抿着嘴笑了——
霍泽、冯英带着和景花卉公司的工作人员、物品返京,林满慧三人则留在羊城。
在货场花钱买了个临时仓库存放玉米,林满慧逆转水系异能,处理好这类脱水玉米,使之保持干燥新鲜。易和裕与林景严有商有量,紧锣密鼓开始联系业务。
买牡丹花的韩总全名为韩为忠,做花卉生意的他人面很广,很快就帮易和裕联系到港城最大的饲料生产集团:光耀。
光耀集团的代表恰好也在羊城参加进出口贸易大会,大家坐下来谈生意。
港城玉米全靠从M国进口,成本价一斤六毛三分。代表一看这玉米颗颗饱满、干燥、质量上乘,而且售价低,当即大喜,迅速与林景严签好合同。
和景公司负责将玉米运到深市港口,在港□□货,交货价一斤玉米四毛八分钱,比大谷海仓开出的四毛三分钱还高五分钱!
接下来,易和裕找到羊城海运局。当时深市港口刚刚建成,海运局正愁没有航线呢,易和裕一过来,很快就谈妥航线问题。
玉米一船一船地运到深市港口,易和裕在深市接货,林景严从羊城发货。
五天之后,林满慧与林景严在宾馆见到一个意料之中的人:杨旗。
杨旗是典型的生意人,四十多岁年龄,先前在羊城一家公司跑业务,因为有外贸局的关系,生意越做越大。深市大谷海仓饲料厂一投入生产,就被他发现商机。他与大谷海仓联系,对方承诺只要他能找到货源运到深市就用他的玉米。杨旗找到周武,两人中间只缺一个能办特批车皮的人。
于是,易和新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便被拉入了伙。
这一回港城出事,大谷海仓目前仓储丰富,放缓了出口速度,对玉米的需求量就少了许多。正好听闻易家被查,杨旗便心生一计,决定趁机抻一抻易和新,把价格压低。为了演得逼真一点,他连周武都一起瞒了。
没想到,不过才五天,一切就乱了套。
周武拿到钱回到东北之后,打电话把他骂了一通,丢下一句:“我们已经把玉米贱卖了,你好自为之吧!”
杨旗当时差点心梗,急得音调都拔高了八度:“卖给谁了?老周啊,你们这也太心急了吧?我哪里是不想要货,我就是看易家要倒台,准备最后多捞一点嘛。”
周武一听也急了:“那你怎么不跟我通个气?”要是早知道杨旗会收货,他何必枉作小人?不如守在易如新身边慢慢磨呗。现在一个钱没挣到,就把成本收了回来,折了路费、餐费、公关费……
杨旗道:“这不是为了先压一压小易那股子锐气,到时候好压价吗?”
周武冷哼一声:“先告诉我,我们俩一起使劲不是更好?你别把话说得那么好听,不就是想甩开我单干么?行啊,反正货都卖了,你自己去想办法吧!”说罢,干脆利落把电话给挂了。
杨旗傻眼了。
他和大谷海仓签了一个月一千吨的供货合同,如果供货不及时将要支付五万违约金,这这这……是哪个该死的横插一手,一口气吃下六百吨玉米?可恶!
东打听西打听,好不容易打听到林景严的落脚处,他便匆匆赶来。
下午四、五点,林景严才从港口回来,在宾馆会客室见到等待多时的杨旗。听到杨旗自报家门,林景严脸上一丝笑意都没有:“你来做什么?”
看林景严年纪轻轻、面容俊秀,杨旗不得不慨叹一声:现在的年轻人怎么都这么有胆气,敢一口气买下六百吨存货。换成自己,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绝不可能下定决心。
杨旗陪笑道:“听说货场从东北运来的六百吨玉米是您买下了,不知道可不可以转让给我?”
林景严摇了摇头。
杨旗道:“羊城没有什么大的饲料厂,根本消化不了这六百吨玉米,囤在货场一天大几百保管费,何必呢?时间长了玉米霉变,谁也不会要,不如早点脱手。我全买了,你开个价。”
林景严一听,就知道杨旗根本没有打听清楚。已经按照既定航线送过去两船,杨旗还在做梦呢。
林景严慢吞吞地说:“六百吨玉米从东北运来,采购费15.6万,运输公关成本2.4万,再加上仓库保管费、人工搬运费……”
杨旗立马接话:“这样,二十万,我要了。”
林景严摇头。
杨旗被他这磨叽劲儿急死,马上提价:“二十二万,怎么样?”反正与大谷海仓签的合同价是四毛三分钱,只要低于这个价格,自己就是纯赚。先前还要三个人分,现在一个人赚,让点利给眼前这年轻人怕什么。
林景严老神在在,一点也不慌:“赚太少,不卖。”
杨旗咬牙道:“那你要多少?”
林景严摆摆手:“你卖给大谷海仓不是四毛三分钱吗?六百吨多少钱?51.6万呢,怎么从我这里进货你只肯花这点钱?”
杨旗见自己的底牌已经被对方知晓,有些心虚:“那总要让我也赚一点是不是?你从易和新手里买下肯定低于十八万成本,我还是找人运到深市去,那些手续非常繁琐,一般人根本办不下来。这样……我们各退一步,三十万,怎么样?”
林景严继续摇头。
杨旗心急如焚,有一种被全面压制的憋屈感。
接下来,不管他怎么提价,林景严总是不松口。杨旗怒了,霍地从沙发上站了起来,阴恻恻一笑:“恐怕你还不知道吧?这十车皮玉米是我、易和新、周武一起做的生意,易和新擅自将玉米卖给你,我要是不承认直接向法院起诉,你的交易根本就不能成立,到时候……你连一分钱都赚不到,还得倒亏!”
林景严也站了起来,哈哈一笑:“你这是看我年轻欺负人吧。你们三个做的生意?凭证呢?合同呢?真是好笑!你故意压价,逼得易和新在货场大甩卖的时候,怎么不说是一起的生意?”
真是让人笑掉大牙,杨旗之所以敢拒收玉米,不就是仗着三人合作生意没有合同约束,全靠口头承诺?现在遇到事了,竟然还有脸说这十车皮玉米是三个人一起做的生意!
杨旗没想到林景严什么都知道,整个人顿时就恼羞成怒,冲到林景严面前,脸红脖子粗:“你不要给脸不要脸!羊城是我的地盘,你一个京都外来户,休想在这里占到半点便宜。信不信我找人来弄你?!”
林景严耸耸肩:“唉哟,我好怕。”
说罢,他脸色一变,厉声道:“法制社会,朗朗乾坤,你还敢跟我耍流氓?你敢找人来,信不信我报警抓你?”
见林景严软硬不吃,杨旗无计可施,内心的焦躁感越发强烈,抬手就要推搡林景严,手还没碰到他的肩膀,一道力道从后背袭来,整个人向前栽倒。
林景严向后一退,杨旗双手在空中划拉了几下,“啪——”地一声摔倒在冰冷的瓷砖地板上。
林满慧左手拎着打包的叉烧饭,推门进来,看到杨旗张牙舞爪扑向林景严,不假思索便出手了。
沙发旁边摆着一盆茂密的发财树,在木系异能的指挥之下,枝叶陡然伸展,正中杨旗后背。
“唉哟、唉哟!”杨旗躺在地上喊疼。刚才摔倒时林景严就站在自己面前,刚推门而入的林满慧隔着十几步,后背只有一盆发财树,哪来的力道?他脑袋一阵迷糊,不知道怎么就摔倒了。
林满慧绕过他走进来,将叉烧饭递给林景严:“呶,饿了吧?”她这几天闲极无聊,就在羊城寻觅美食,今天找到一家小店,叉烧饭极为美味,便带回来一份。
林景严接过,吸了吸鼻子,笑容和煦:“真香。”
杨旗见没人理睬他,悻悻然爬起来,忍着后背的疼痛看向林景严:“我再问一次,你卖不卖?”
林满慧转过头看向他:“你就是那个杨旗?”
杨旗一惊:“你认得我?”
林满慧撇了撇嘴:“除了你,还有哪个会这么嚣张,强买强卖。”
杨旗不耐烦和女人打交道,没有理睬林满慧,只看定林景严:“林总,生意场讲的是和气生财。你低价进,高价卖,能赚就行嘛,何必要把关系搞得这么僵?我在羊城外贸局也有点关系,你们如果还想继续做外贸生意,那就好好坐下来谈个价格,有财大家一起发,行不行?”
林景严冷笑一声:“易和新年轻上了你的当,我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先和我谈好价格,然后慢慢拖着,等到我的玉米再放就会霉变的时候,再来压价格?”
杨旗额角有冷汗流下,这个年轻人是从哪里冒出的?深谙人心,好厉害!
他只得打消原本的打算,苦笑道:“林总好手段。你放心,只要谈好价钱,我今天就和你签合同,明天一手交钱一手收货,绝不拖一分钟时间。”
利诱,不成;威逼,无效。这个时候杨旗才放下所有算计,打算诚心与林景严做生意。
可惜,他的信用已经降到冰点,林景严和易和裕没打算将玉米卖给他。
林景严站起身走到会客室的大门边,示意他离开:“杨总,生意场贵在诚信。你失了诚信,谁也不会和你做生意。”
杨旗走出宾馆,看着依然明亮的天空发呆,五万块违约金啊……
第二天,他给周武打电话询问,能不能再运玉米过来?结果被周武嘲笑,问他能不能搞到特许车皮。杨旗这才想起易和新的好处,只可惜,易和新连他的电话都不肯接。
后悔不迭!早知道,三人同舟共济一起赚钱多愉快。
再过几天,杨旗听说和景公司拓展贸易业务,将六百吨玉米以四毛八分钱的价格直接卖到港城,气得差点吐血。
林景严与易和裕联手,这一笔生意便赚了四十五万!
拿到钱款之后,三人心满意足回到京都。林景严告诉易和新实情,分他五万,带着他亲自跑东北寻找供货商,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结款方式、期限、违约责任清清楚楚。
易和新拜林景严为师,成为和景贸易公司的一员,这才算正式踏入生意场。母亲被抓、父亲无能,易家虽然顶住压力重新获得上层支持,但不复往日繁华。易和新迅速成长,全力支持易和裕,退出家主竞争。
卫爱红与杜礼携顺利生下一个大胖小子,杜礼感激不尽,知道林满慧养的兰花、种的蔬菜对身体有益。一传十、十传百,林满慧种的花千金难求,在京都卖疯了。
两年之后,和景贸易公司生意越做越大。有林满慧提供的大量木系异能水为实验对象,易朝阳负责的营养液科研项目取得突破性成果,成功研制出最适合植物生长的营养液、颗粒肥,并有效降低成本。
慧字牌营养液、长效颗粒肥能生根、促芽、增肥,适宜各类植物。如果用于农作物,保守估计将增产20%。一时之间,慧字牌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从花卉、营养液到农产品,和景贸易公司真是赚得盆满钵满,数钱都数不过来。
一转眼到1984年12月,林满慧大学毕业在即。
易和裕的土系异能已经触碰到高阶的边沿,只差一个契机就能进阶。他的家主试炼第一阶段完成,“问利”结果毫无悬念,勇夺第一。接下来将接受易家安排就职三年,进入“问心”环节。
因为有土系异能在手,他选择进入大西北农场,改良沙化土壤,建设防护林,为祖国建起一道坚实的绿色防线。
林景严继续打理贸易公司,一直爱慕他的校友何蔓成为公司会计,两人情投意合,见过双方父母之后十月一号领证结婚。
林满慧现在面临一个选择:跟着厉教授继续读研,还是就业。
她的科研能力很强,厉浩希望她能跟着自己研究兰花栽培技术,未来留校任教,继续从事花卉研究,从讲师、副教授一直到教授,如果成果突出甚至可能问鼎院士宝座。
但是,林满慧认真思考过之后,拒绝了厉浩教授的邀请,选择就业。
从军山农场出来,在京都待了四年,这里有朋友、有家人、有老师、有富足的生活、有美好的前途,但不知道为什么夜深人静的时候,她会陷入一种迷茫的状态。
——我为什么活着?未来我该怎样活着?
为什么活?为钱?为名?如果是的话,为什么现在拥有这一切却依然不能满足。
未来我该怎样活着?创新更多产品、技术造福人类吗?但异能无法复制、推广,与其他兢兢业业奋斗在一线的科研人员比,她完全就是投机取巧。
思索良久,林满慧给易和裕打去电话。
电话那头隐隐听到风声,正值冬季,西北寒冷,易和裕在那边条件十分艰苦。他耐心听完林满慧的话,给出一个建议。
“如果有疑惑,不如回一趟从小生长的地方。家乡是每个人的心灵归处,或许在那里能够找到你真正想要的东西,决定未来奋斗的目标。”
◎最新评论:
【后半章进展也太快了吧】
【要收尾了?】
【这一章搭了电梯啊!】
【棒棒棒你真棒!加油加油加油!
棒棒棒你真棒!日万日万日万!
棒棒棒你真棒!加更加更加更!】-
完-
◇ 第 123 章
◎纱厂宿舍还是老样子◎
听从易和裕的建议, 林满慧回到军山农场。
1984年,改革春风吹进华国的每一个角落。工商银行成立、深市特区迈开大步向前、居民身份证制度施行……万元户、下海经商、承包责任制,这些名词成为老百姓嘴里的热词。
林家五兄弟中, 老五林景严在京都开公司, 老二林景信调往省城公安厅工作, 剩下林景智、林景仁、林景勇三个还在农场。
年底公司各种帐务,林景严忙得焦头烂额,没办法跟着林满慧一起回来,只得派司机买了一堆礼品送她回家。
十二月的湘省还不算寒冷, 略显苍白的阳光照耀着大地。
下午五点左右到达, 沿着农耕大道往纱厂老宿舍驶去,熟悉的景色映入眼帘, 林满慧那颗迷茫的心渐渐安定下来——这里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一草一木都见证着我的成长呢。
小汽车开进纱厂,门卫师傅往里一看, 笑眯眯地问:“满慧回来哒?”浓浓的乡音传到耳中, 林满慧顿觉亲切无比。
纱厂宿舍还是老样子,两棵梨树立在地坪中央,竹篱笆围成的菜地里红菜苔长势正好,大片大片的紫红色叶片如宝石一般闪着油光。
林景勇的米粉店越开越大,原来的老房子根本满足不了需求,索性在农场百货商店附近盘下一个门面,现在的老房子住着一家三口。
米粉店的营业时间从早上六点到十一点,林景勇这个时候在家准备晚饭,听到门口的动静走出屋, 抬眼看见没到寒假就回家的林满慧, 忙接过她手中背包, 问:“满慧回来了!怎么没先发个电报回来?”
四哥的声音里带着浓浓的关怀与惊喜,没来由地一阵又暖又涩的感觉涌上心头,林满慧的眼眶有些发红。
林景勇一见她眼眶发红,吓了一跳。小妹向来坚强冷静,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没声没响地就回来了,学校不是还没放假吗?他有点着急,声音里带着担忧:“怎么了?有什么事吗?老五欺负你、还是易和裕让你生气了?”
林满慧努力让情绪平静下来,摇了摇头。
三嫂徐春妮快步走过来,挽住她的胳膊,温柔地拍打着她的后背:“没事没事,回来就好。饿了没有?你先坐坐,让三哥煮碗粉给你吃,垫垫肚子。”
林景勇应了一声,将背包交给徐春妮就进了厨房。姑嫂二人一起进屋,快三岁的侄儿林清瑜亲密地抱着林满慧的小腿,奶声奶气地喊:“姑姑……”
林满慧低头看到虎头虎脑的侄子,心情大好,弯腰抱起小家伙问:“小鱼儿,有没有想姑姑啊?”
林清瑜将脸蛋贴在林满慧肩膀,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想。”
徐春妮在一旁笑着说:“都说小孩子忘性大,你暑假忙没回来,一年时间没见到,小鱼儿还记得你呢,一见到就亲密上了。”
东厢房一直为林满慧留着,桌上摆着的几盆春兰被林景勇照顾得很好,枝叶油绿发亮。林满慧放下行李,抱着林清瑜走出去,让司机把礼物搬下来。
大包小包、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后备车厢都塞满了。老宿舍区旁边几户都凑过来看热闹,羡慕不已。
“唉呀,满慧这是发财了,有小汽车送不说,还买这么多礼物。”
“这些东西一看很高档咧,到底是在京都读书的大学生。”
“才读大学就能赚钱,咱们军山农场满慧是第一个。”
“老五在京都开公司赚大钱呢,这点东西算什么!”
外面的世界缤纷多彩,军山农场却没有多少变化。这里的房子依然简单而规整,这里的人依然淳朴可爱。
徐春妮道:“怎么又让你们破费?上次回来送电视机、洗衣机、电风扇,这次又是这么多。我收礼物收得都不好意思了。”
林满慧笑着说:“就是些土特产,五哥工作忙回不来,就让我带回来了。等过年他回来,东西还会更多。”
林景勇端着一碗米粉走出厨房,放在堂屋的饭桌上,亮开嗓子喊:“别管那些东西了,快来吃米粉。”
还是那样一大海碗,洁白如玉的米粉、辣椒炒肉的码子、微白的汤底,上面飘着一层油花,撒上小葱、香菜,混杂着猪油香味。
嘶……哈!
林满慧深吸一口气,幸福地捧着碗,眉开眼笑:“四哥,我在京都的时候,最想念的就是你煮的米粉、你做的饭菜。”
被需要的感觉总是让人内心温暖。林景勇笑着搓手:“这次回来多吃点,四哥天天给你做。”
刚刚放学的林清玥听说姑姑回来,背着书包一路飞奔而来,一把抱住林满慧,惊喜地尖叫:“姑姑,你回来了!”
林景仁与唐明艳、林景智和孙文姣收到消息匆匆赶来,一齐问:“怎么今天回来了?”
林景仁手里还抱着个一岁的小娃娃,这是林家小辈中的第三个:林清瑞。
爷爷林春雨年纪虽大,但这几年跟着林景勇一起生活,被照顾得周周到到,日子过得很舒心。他有愧于林满慧,见到小孙女回来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只会咧着嘴笑:“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难得大家聚得这么齐,林景勇乐得合不拢嘴,整治了一大桌子菜,鸡鸭鱼肉样样皆有,家乡口味让林满慧连吃了两大碗饭。
吃过饭,八个大人、三个小孩子,十一个人坐在堂屋,热闹而温暖。
林春雨将林清瑜放在腿上,嘴里不知道在嘟囔着什么。林清玥倚在姑姑身边,怎么也看不够:“姑姑,你越来越好看了。”
林满慧拍了拍她的手背,笑道:“小玥玥将来更好看。”
林清玥缠着姑姑讲故事,林满慧只得挑了些自己遇到的事情讲给她听。林清玥听姑姑讲起交易大会上的论道之战,激动地叫了起来:“拍死小鬼子!”
中间不断地问:“后来呢?后来呢?”
林满慧微笑不语。后来呢?后来松永秀一周一封信件不断,组织一次友好访华团到京都农业大学访问、举行插花艺术展,又让林满慧露了一次脸。
种花,种出的珍品兰花不知道有多少,远销海外,在各种花卉展览会上拿奖拿到手软,在京都兰友圈内更是一花难求。
种菜,种出的蔬菜已经拥有稳定的高端客户群体,每个月都有近十万的现金流。
依靠自己的水、木双系异能,林满慧才二十一岁就达到了无数农艺专家奋斗一生都无法企及的高度。
当克服初期创业的艰难,一切走上正规,赚钱变得越来越容易的时候,林满慧忽然迷茫了。
林景智问她:“你写信回来告诉我,你不准备读研究生,为什么?”
林满慧抬头看向大哥,若有所思:“大哥,我跟你说实话,你可别骂我。”
林景智伸出手托了托眼镜架,嘴角习惯性地向下耷拉着,显得有些严肃:“我骂你干嘛?你都这么大了,成就也远高于同龄人。”
回到家的林满慧心情十分放松,这里是她自小长大的地方,眼前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亲人,这一刻她放下所有顾虑,边说边整理自己混乱的思绪。
“大哥,我是这么想的啊。读研的目的是什么?一般人的目的是为了做科研,掌握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可是我需要吗?我不需要啊……”
林满慧的手段,科学根本无法解释,她种花种菜、创新农产品都是顺手拈来,根本不需要费劲。
林景智瞪了她一眼:“谦虚使人进步,你别太狂了啊!”
林满慧苦笑道:“我真不是狂。”
先前之所以认真读书,一是掌握基础理论与方法,让自己的异能更加有效直接;二是寻求可推广的路径,遮盖异能的神奇,以免被有心人算计。现在她已经身处高位,林景严有钱、易和裕有权,做什么事都可随心所欲,她还怕什么?
孙文姣道:“不读就不读吧,那你毕业之后准备和你五哥开公司吗?”
林满慧摇了摇头:“和景贸易公司越做越大,五哥底下管了上百号人,各司其职,我就是个撒手掌柜。”
唐明艳问:“满慧,你现在是不是觉得没事做,有点无聊?”
林满慧又摇了摇头:“京都的花卉基地、蔬菜基地几十公顷,如果想做事,每天种花、种菜事情也挺多。”
徐春妮看了她一眼:“那你到底是因为什么不开心?”
林满慧抬眸看向众人,大家都在关心她的未来,为她的迷茫而焦虑。这种被亲情环绕的感觉让她那一颗心如泡在温水里,暖暖的、柔柔的。
“我也不知道,虽然决定了不考研,但将来到底要做点什么,我不清楚。”林满慧的声音低低的,这让大家都心疼起来。
林景智想到了很多。在他的印象中,小妹是家中最有主意的一个。自己从县城调动到军山农场、老二摆脱贺玲上大学、老三当上车间主任、老四开米粉店、老五考大学……一件件、一桩桩,都是林满慧在背后推动着,这个家如果没有她,恐怕早就败了,哪里可能会如此兴旺?
现在林满慧迷茫,那就是大事,必须认真对待。
想到这里,林景智清咳一声:“小妹你莫慌,一人计短、三人计长,我们一起帮你慢慢参详,总会找到出路的。”
看到大哥郑重其事,林满慧顿时感觉轻松了一些,点头道:“好。”
唐明艳似乎有点懂林满慧:“小妹现在不缺钱、不缺名,人家追求的名利双收对她而言太过容易,是不是高处不胜寒?”
看《霍元甲》正上瘾的林景仁补充了一句:“就那种天下第一、寻不到对手的感觉?”
林满慧没有吭声。
林景勇摇头:“不是的,小妹性情懒散,本来就不喜欢追逐名利。那些荣誉钱财其实都只是顺手之劳,并没有刻意追求。”
徐春妮也说:“小妹根本就不喜欢找什么对手,她就是想让身边的人都过得好。”
说到这里,孙文姣叹息道:“小妹啊,我看你就是个爱操心的命。以前吧,咱们家里乱七八糟的事情多,你每天精神百倍。萌芽计划、种菜拿专利、种花拿金奖,赚了钱改善全家人的生活。现在呢,咱们家啥都有,每个人都过得挺好,你就开始迷茫了。”
林景智也附和着妻子的话:“对,你现在迷茫,就是因为缺乏斗志。”
林满慧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作者有话说:
满慧大二、大三专注赚钱、获奖,这些我一带而过,没有着墨过多。现在大四面临人生的分水岭,她在思考未来的道路。下一章开始,慧慧就要继续奋斗了哦~~
◎最新评论:
【迷茫的满慧同志加油啊!】
【<img src="<div class="divimage"><img src="" border="0" class="imagecontent">
请收藏【MOXIEXS.COM】WWW.MOXIEXS.COM 为你分享更多更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