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蝎小说 > 古代言情 > 虐文女配亲闺女 > 第122章 番外三·胜人间
    大军回朝这一日的汴京,比往日都要热闹一些。


    天色熹微时,百姓们纷纷换上新衣,拖家带口走上街头,围在朱雀大街两侧,踮脚往朱雀门前张望。


    只不过此时时辰尚早,城门未开,还不到大军进城时。


    裴如意今日随说起来得比往日要早一些,却并未早早出门,她先去陪父母弟弟一起用过早饭,才把穿得五颜六色的弟弟提溜回卧房,让他换了一身素净些的衣裳。


    裴停舟有些不高兴,却又不敢违抗姐姐,只小声抱怨:“大喜的日子,怎么不叫穿好看些?万一宁大哥瞧不见我如何是好。”


    裴如意:“……”


    裴如意很嫌弃地看了看被小厮换下来那件姹紫嫣红的衣衫,看着上面刺目的艳丽花朵,很有些不解:“这衣裳是谁给你做的?何嬷嬷可不是这般眼光。”


    裴停舟左瞧瞧,右看看,最后在姐姐审视的目光下,抵抗不住招供了:“是……我跟落笔一起买的,她也说好看的。”


    裴停舟的小厮落笔今年十岁,也是陪他读书的书童,别看裴停舟往日里挺粘姐姐,但在书院里,他就一门心思都是读书,因此偶尔比裴如意回家还要晚一些,姐弟两人便不经常一起走。


    他一贯听话,身边也有人跟随,裴家人倒是都很放心。


    只没想到,他别的岔子没出,竟是会买这种难看到让人喘不上气的衣裳。


    裴如意回忆起刚刚爹娘的眼神,憋不住笑了。


    “你啊,就会胡闹,”她点了点弟弟的头,“莫要胡闹,快去换衣裳。”


    裴停舟这才悻悻换了一身青竹道袍,头上也束好青云巾,一下子便又是清隽可爱的裴家小少爷。


    裴如意不同他多废话,待他换好衣裳,便拎着他出了家门。


    姐弟两人来到通济坊的团团点心铺时,点心铺一楼已经坐满了人。


    寻常日子,点心铺一楼只两三桌椅,都是为了临时歇脚客人所用,今日因百姓都在此处,裴如意便提前吩咐掌柜,让他多摆些桌椅,让过来迎接大军的百姓多个地方落座。


    裴如意这一来,附近相熟的百姓便都招呼:“裴老板,多谢招待。”


    裴如意笑着同他们打招呼,这便上了楼去,在二楼的临街雅室里落座。


    此处看下面的朱雀大街,异常清楚,可谓是登高望远,毫不遮挡。


    裴停舟趴在栏杆上往下张望,还哇了一声,指着朱雀门城楼道:“姐,你瞧,黄帐拉开了。”


    黄帐既到,那么小官家等人应当也已到场,果然,姐弟俩坐下略等一刻,城门那边便传来礼乐声。


    热闹的乐声传进城内,传进每个百姓的耳朵里。


    百姓们皆是兴奋起来,他们涌至夹道两侧,口中欢呼:“恭贺大军凯旋。”


    “大宋威武,安南军威武。”


    在一片山崩海啸的欢呼声中,城门之外,尘土飞扬,威武漫天。


    大军马蹄声震耳欲聋响彻汴京,即便远在通济坊,裴如意姐弟也听到了朱雀门外的马蹄声和士兵行进声。


    那是让人无法忽视的军威。


    这声响在城外略停片刻,似在拜见官家,又过一刻,大军便整齐划一跟随在官家的步辇后,浩浩荡荡进入朱雀门。


    裴如意先看到的自然是官家的皇帐,在官家之后是安南军的先锋营,先锋营之后,才是此番的安南大将军,摄政王赵祈。


    他身穿铠甲,骑马而前,同往日所见斯文平和模样似是大不相同,但若仔细去瞧,他脸上却依旧挂着熟悉笑容。


    他笑着同四周百姓招手,感谢他们一大早便来迎接军士入城。


    跟在他身后的,则是贤王世子赵允宁。


    赵允宁身穿亮银铠甲,腰挂长剑,身骑高头大马上,周身皆是年轻朝气。


    两年不见,他已长成赫赫男儿郎。


    隔着漫天飞扬的彩幡,隔着层层人群,隔着遮挡颜面的头盔,裴如意只能大概看清他模糊样子,似是熟悉,却又有些陌生。


    沿街的百姓们中,有不少娘子姑娘们,他们瞧见英武的将士们,皆是忍不住高声呼唤。


    “安南军威武,安南军威武。”


    在这山呼海啸中,无数鲜花腾空而起,如同春日的花雨一般,降临在每一个士兵身上。


    在经历了将近两年的英勇奋战之后,这群年轻的无畏的士兵们重归故里,百姓们用盛大而热烈的欢呼,用漫天的花雨,用满腔的感激和喜爱,给了他们最好的迎接。


    行进的队伍中,便有不少年轻士兵落泪。


    裴如意却并未在意过旁人,她甚至都没有注意到那漫天的花雨,她的目光,一直落在赵允宁的身上。


    久别经年,相思难解,当裴如意重新再见赵允宁,终于知道自己对他如何思念。


    似是感受到了裴如意的目光,又似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赵允宁偏就在此刻忽而抬头,那赤诚而坚定的乌黑眸子,就如同烈阳一般落在裴如意的面容上。


    裴如意眼眸中的赵允宁,脸上有片刻的愣神。


    裴如意想:他是否也思念我?


    他是否也如同自己这般,觉得对方熟悉而又陌生,明明想念深重,待他回来时,却又不知要如何先开口苦。


    就在裴如意胡思乱想时,略有些愣神的赵允宁已经倏然回过神来,他伸出手,冲着裴如意在胸上轻轻一捶。


    下一刻,他冲裴如意勾出一个熟悉的、傻兮兮的、爽朗的笑。


    他还是以前的那个赵允宁。


    是那个会跟她一起作怪,回来抢着承认错误的孩童;是那个在家吃不饱饭,求她往书院带点心,并且承诺帮她写课业的少年;是那个陪着她一起读书,一起背诵药经,陪着她去真阳观看望师父,守在观中哪里都不去的青年。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道是人间最得意。


    裴如意看着他这般,也忍不住跟着一起笑起来。


    两个人便隔着满街人群,隔着绚烂夺目的花海,隔着飘飘的彩幡,隔着人们热烈的欢呼和歌颂,沉默却又安宁地相视一笑。


    那是只有他们自己熟悉的,唯独属于他们的暗语。


    裴如意在说:“欢迎回家。”


    而赵允宁却在说:“我回来了。”


    不需要言语,不需要长久的凝望,甚至不需要面对面静立,不过一个微笑便足够。


    裴如意同赵允宁笑了一会儿,自己都不知自己的脸蛋到底有多红,阳光明媚,给她身上洒下一层绮丽柔情。


    但身旁的弟弟却很不识趣,趴在栏杆上喊:“宁大哥,欢迎归家。”


    他这一嗓子,倒是把沉浸在彼此笑容的青梅竹马唤醒,赵允宁这才看到,裴停舟也来了,正在栏杆上同他挥手。


    赵允宁便也冲他挥手,同他喊了一句。


    声音太乱,裴停舟没有听到他喊什么,却依旧很激动:“宁大哥,回家就好!”


    这一声,赵允宁或许也没听到,只有裴如意被他吵得耳朵痛。


    赵允宁的先锋营很快就过去了,但百姓热情却不减,一直又欢呼雀跃好久,待到日上中天才渐渐散去。


    裴如意这边倒是未急着归家,她先瞧了瞧铺子里的账簿,同掌柜吩咐几句最近生意,这才领着弟弟回了家去。


    之后几日,汴京都处在空前的热闹中。


    同贤王和几位将领相熟的家族都上门相约,这一次安南一战的功臣们除了要上朝禀报安南近况,还要频繁参加宴请,就连不怎么同朝臣走动的贤王也无法幸免,也去了几次宴会。


    而裴家中,不光裴明昉要去作陪,就连天下第一楼的生意也极好,不光要举行宴会的家族要请厨师上门,就连来店中的百姓也增多,满街都是欢声笑语。


    沈怜雪只得每日都盯在楼里,人手不够时,她还会亲自掌勺,稳住菜品。


    而裴停舟最近又读了本新书,很是废寝忘食,也不来缠着姐姐了。


    这一下,反而是早就做好准备的裴如意闲了下来。


    丹鹿书院放了假,一连可以休沐五日,而师父又不知云游去了哪里,近来不在汴京。


    团团点心铺的生意虽也比往日要略好两成,但也不算太过突出,不需她如何劳心。


    如此,裴家上下只裴如意真正闲了下来。


    大军回京第三日,裴如意便坐在花园的八角亭中,一边吃茶一边百无聊赖侍弄花草。


    春日里百花盛开,各色花卉缤纷绽放,如此娉婷在梅瓶中,很是有些袅袅春意。


    裴如意正在侍弄花草,左挑右选,还是觉得不太相配,便问身边的青鸢:“你觉得是茶花好看,还是鸢尾相配?”


    她说着,不得回声,一双手却从身边探出,选了那只紫红的鸢尾。


    裴如意接过花,放入梅瓶中,很是满意道:“不错。”


    却正待此时,她听到身边传来闷笑声。


    裴如意睁大眼睛,仰头一看,却是不知什么时候来了裴家的赵允宁,正站在她身边笑看他。


    他今日穿了一身窄袖月白长衫,腰缠玉带,下坠白玉佩,身姿挺拔,周身满是锐利之气。


    但他那张英俊非常的面容上,却带着暖融笑意。


    裴如意霍地站起身,这才发现他不知不觉高了她一个头,她须得仰着头,才能看清他面容。


    久别经年,裴如意原本是有些羞赧的,但现在突然瞧见他这快赶上八角亭横梁的身量,不由有些嫉妒:“你都在南疆吃了什么?怎么又高了些?”


    裴如意下意识伸出手,在自己头上比了一下,微微扬起的小脸上多了几分娇嗔,让赵允宁目不转睛,却也跟着微红了面容。


    两载不见,赵允宁即将弱冠。


    他面容脱去了少年时的稚气,只剩刀刻斧凿的锐利,在沙场淬炼之后,他周身气质斐然,一行一动皆是干练利落,果决而坚定。


    只那双看向裴如意的眸子,一如少年时般笑意盈盈。


    裴如意这一声似是在抱怨,却又好似娇嗔,那般轻灵细软的调子,听得赵允宁心头微热。


    他微微低下头来,目光炯炯看向裴如意。


    裴如意:“……”


    裴如意在他的注视之下,脸上突然爆出无从遮挡的红晕,她抿了抿嘴唇,迅速败下阵来。


    “瞧什么呀?”裴如意目光游移,“我又没说错。”


    然她这话却被送到面前的锦盒打断。


    赵允宁的声音已经不再如十六七岁时略带沙哑,他现在的嗓音沉稳,幽深,醇厚。


    “团团,欠你一载春夏秋冬,现在还给你。”


    这一声团团,把裴如意眼底的热意给勾了出来。


    她吸了吸鼻子,小声说:“我又没同你要礼物,准备这些做什么。”


    她话音落下,耳边便是赵允宁带着笑意的嗓音。


    “可我想给团团准备礼物,”赵允宁道,“相隔千里,信语不及,我所见之景,所想之念,皆在眼前这一年四季里。”


    他的目光落在裴如意面上,下半句未明言。


    我所想之念,皆在你身。


    裴如意心中也跟着热意涌动,她微微抬起头,迅速瞥他一眼,然后便结果了那个桃木匣子。


    出乎意料,匣子很轻,里面似乎什么都无,又似有万千烟云。


    裴如意重新落座,赵允宁坐在她对面,笑道:“你打开瞧瞧。”


    裴如意深吸口气,她略带紧张地打开了木盒。


    盒中最上面的是一份夏日礼,那是一条亲手编的红绳,红绳上挂着一个小巧的铃铛,轻轻一拨,便发出欢快的声响。


    裴如意把红绳取出,赵允宁便道:“南疆的娘子们都会在夏日戴上这么一串铃铛串,说是可以祈求平安,这红绳是我自己的编的,团团不要嫌弃。”


    裴如意怎么会嫌弃。


    她直接把那铃铛串戴在手上,大小刚好,轻轻一动,便发出清脆的叮铃声。


    叮叮,叮叮。


    裴如意脸上不自觉浮起微笑,她继续看去,第二份自然是秋日礼。


    这是一包种子。


    赵允宁随着她的动作开口:“这是在南疆发现的一种黄色辣椒,数量太少,无法带回,我便取了种子,回来咱们一起种。”


    裴如意抬头看他,眉眼之间,皆是明媚的笑意。


    “好。”


    接下来是冬日礼。


    出乎裴如意的意料,冬日礼是一幅画。


    展开画卷,上面赫然便是一辆精致的马车,每一个部件都勾勒清晰,让人耳目一新。


    “这马车车轮很是宽厚,”裴如意一眼便看中关节,“是新研制的马车?”


    赵允宁点头:“是,南疆有许多能工巧匠,这种宽轮马车会减少颠簸,车底和加了弹簧,坐起来更是舒适。”


    赵允宁非常大气:“待车做好,便送你。”


    “真的呀?这么大方?”裴如意问。


    赵允宁道:“我何时小气过?”


    谈笑之间,两人之间的熟稔重新回来,久别的生疏似乎都来得及出现,便被驱散得一干二净。


    裴如意便笑起来,她边笑边说:“宁哥哥,你还是跟以前一样,都没变过。”


    赵允宁听到熟悉的宁哥哥,心头如有泉水流淌,他沉了沉眸子,道:“如意,看最后一个礼物。”


    裴如意眨眨眼睛,她低下头,看到最后一个信封。


    春日礼。


    不知不觉,又是一年春日。


    裴如意打开信封,伴随着温柔的春风,聆听着铃铛串叮铃铃的清脆声响,一把黄铜钥匙掉落在她手上。


    衣食住行,春夏秋冬,都送到她手上。


    赵允宁的声音伴随着春风响起。


    “如意,一载未见,思念颇深,离别之后,方知早已情根深种。”


    裴如意心中升起说不清道不明的喜意,她猛地抬起头,坦诚而又直率地看向赵允宁的眸子。


    赵允宁眼中笑意更浓。


    他的团团,从来都与旁人不同。


    赵允宁看着她道:“我已想明,往后余生,一年四季,我都想并且只想同你共度。”


    “不知我可否有这般福气?”


图片    请收藏魔.蝎.小.说.网 WWW.MOXIEXS.COM